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糖化血红蛋白A1c的测定与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A1c的测定与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A1c的测定与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A1c(glyocosylated HbA1,HbA1c)为已连接有巳糖的HbA1c。

HbA1c可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尤其对Ⅰ型DM和妊娠性DM的治疗有监控作用。

目前不主张单独用该指标来诊断DM。

1 生化特性成人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主要是HbA1c,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在高血糖的作用下发生缓慢连续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其主要形式为HbA1c,此外尚有HbA1a1、HbA1a2及HbA1b 三种。

HbA1c的形成过程先由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的氨基与巳糖(主要为葡萄糖)的醛基发生加成反应形成中间产物醛亚胺,称为前HbA1c。

此反应迅速且可逆,故又称不稳定型HbA1c;继而通过Amadori转位,分子重排形成酮胺,其速度缓慢但不可逆,称为稳定型HbA1c。

β链N末端缬氨酸的糖基化并未影响与2,3二磷酸甘油酸的结合,但改变了其复合的立体构象及正电荷的表面分布。

正常生理条件下,非酶促糖化反应产物的生成量与反应物的浓度呈正比。

由于蛋白质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糖化水平主要决定于葡萄糖浓度,也与蛋白质与葡萄糖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

由于葡萄糖可自由透过红细胞膜,血红蛋白的半衰期为60天,故HbA1c 的测定可反映测定前6-10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2 标本采用抗凝全血,用氟化钠(7-9mg/ml)、EDTA(1-2mg/ml)或肝素钠(0.1-0.2mg/ml)抗凝,用时需要用溶解素溶解,抗凝全血于4-8℃冰箱可保存5天。

3 测定方法HbA1c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四类:色谱法、电泳法、免疫法和化学法。

其中色谱法主要有离子交换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亲和层析法等。

免疫法主要包括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酶免疫法(enzyme immunoassay,EIA)和胶乳免疫凝集法(latex immunoassay aggluatination,LIAA)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和餐后血糖要点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和餐后血糖要点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和餐后血糖要点及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通过缓慢、持续及不可逆的糖化反应形成,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血糖浓度以及血糖与血红蛋白接触时间,而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

GHb可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1~2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

GHb由HbA1a、HbA1b、HbA1c组成,其中HbA1c约占70%,且结构稳定,因此被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是诊断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在糖尿病治疗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评价血糖总体控制、发现治疗中存在问题以及指导治疗方案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1、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

2、若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持续存在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同时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

3、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用于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4、糖化血红蛋白对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意义。

5、脑血管急症等应激状态下血糖增高,但糖化血红蛋白却不增高。

妊娠糖尿病仅测血糖是不够的,要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可避免巨大胎儿、死胎、畸胎、子痫前期更有意义。

正常参考范围1、正常值HbA1c采用亲和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正常值为4%~6%。

2、影响因素(1)参考值随年龄增大有一定增加。

(2)高脂血症标本可使结果偏高。

(3)实验室温度、试剂的离子强度、pH可对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

控制目标HbAlc的控制范围应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2020年11月26日,糖化血红蛋白正式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测糖化血红蛋白原因糖化血红蛋白反应的是近三个月的血糖水平,也就是说如果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那么就可以证明你这三个月的血糖水平控制良好。

目前国内正常人糖化血红蛋白是<6.5,一般成年糖尿病人<7.0。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8.0,是一种最平衡的方式,既可以节约医药费,避免药物副作用,也可以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方法与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方法与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方法与临床应用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

糖化血红蛋白分为HbA1a、HbA1b和HbA1c,其中最重要是HbA1c。

HbA1c是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该过程缓慢且不可逆,因红细胞的半寿期为60d,所以HbA1c能反映患者测定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定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

1 HbA1c的测定方法1.1免疫比浊法此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来测定HbA1c。

在样本中加入抗HbA1c抗体缓冲液,使HbA1c与抗HbA1c抗体结合形成可溶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再加入一种含多聚半抗原的缓冲液,与反应液中剩余的抗HbA1c抗体反应形成不溶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利用比浊法检测HbA1c的含量;另一通道同时检测总血红蛋白,计算得出HbA1c的百分比。

此法准确率高,重复性好,经实验证实,该法回收率可达97.9%,CV<2%[1]。

1.2乳胶凝集法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直接测定总血红蛋白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百分含量。

样本中的总Hb和HbA1c作为抗原与试剂中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而发生凝集反应,凝集量随HbA1c浓度的高低而变化。

使用生化分析仪来进行比浊测定HbA1c的浓度,利用终点法通过检测反应液的吸光光度值,可反映出凝集量,进而推算出HbA1c的百分含量。

1.3酶法原理是变性后的全血样本经蛋白酶作用,糖化血红蛋白β-链上的缬氨酸被释放出来,糖化的缬氨酸作为底物经果糖缬氨酸氧化酶(FVO)的氧化作用产生H2O2,之后H2O2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与相应的显色剂耦联显色[2],通过测定吸光度得出HbA1c的浓度。

直接酶法可直接检测出样本中HbA1c的百分比,而且处理后的样本与氧化还原剂反应,除去了小分子和高分子干扰物质[3]。

酶法检测HbA1c可用于自动生化仪,准确率高、重复性好、特异性高。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与仪器解析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与仪器解析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与仪器解析及临床意义糖尿病目前在世界上发病率很高,占免疫病的比率,在发达国家高达2-5%,而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亦达2-3%,并且每年还以1‰的速度增长。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并发症是至残至死的主要原因,所以人们希望能尽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

临床上广泛采用血糖参数来判定糖尿病,而血糖参数只代表抽血时的血糖水平,对确诊有局限性。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证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相对稳定,其浓度值能准确反映最近1-3个月期间的血糖水平,便于医生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糖尿病人的血糖监控及慢性并发症的判断等,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医院正逐渐开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占总血红蛋白(Hb)的百分含量的测定项目。

有些发达国家已将HbA1c的测定列入中老年人的常规体检项目。

测定HbA1c比较常用的方法,目前有乳胶凝集反应法和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两种,分别用生化分析仪和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

1HbA1c的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

能反应糖尿病患者2-3个月以内的糖代谢状况,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学上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1.1增高:测定HbA1c可以了解糖尿病人在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

此外,用含葡萄糖的透析液作血透的慢性肾衰病人,地中海贫血和白血病病人亦增高。

1.2降低:溶血性及失血性贫血,慢性肾衰,慢性持续性低血糖症等。

1.3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1.3.1作为轻症、Ⅱ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1.3.2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

1.3.3可以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1.4当HbA1c>9%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可以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技术是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的重要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的HbA1c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1. HbA1c检测原理HbA1c是由血红蛋白和葡萄糖发生非酶催化的糖化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其浓度与血糖的平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HbA1c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将血液样品与某些化学试剂发生反应,然后使用色谱或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测定。

目前常用的HbA1c检测技术包括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凝胶过滤色谱法和免疫测定法等。

2. HbA1c检测方法(1)离子交换色谱法:该方法利用HbA1c与其他血红蛋白成分在离子交换树脂中具有不同的亲和性,从而实现分离和测定HbA1c。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测定结果稳定等优点,但需要专用的色谱仪器,并且操作较为繁琐。

(2)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血红蛋白进行分离和测定,具有测定速度快、灵敏度高、结构简单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3)凝胶过滤色谱法:该方法使用凝胶过滤柱将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分离开来,然后采用比色法测定HbA1c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灵敏度较低,对于血液中其他成分的干扰较为敏感。

(4)免疫测定法: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HbA1c结合,然后通过免疫反应来测定HbA1c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快速等优点,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HbA1c检测的质量控制管理1. 样品采集和保存HbA1c检测的样品通常采用血液样本,因此在采集样品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采样前需告知患者是否需要空腹采样以及禁食、用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种重要的生化指标,可以用于监测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的控制情况。

本文将介绍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一、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1. 免疫测定法:免疫测定法是目前常用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

它利用特异性的抗体与HbA1c结合,然后通过免疫反应来测定样品中的HbA1c含量。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中。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检测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血红蛋白的各种类型。

通过使用特定的柱和流动相,可以将不同种类的血红蛋白分离开来,并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对样品的要求较高,但是可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3. 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它利用毛细管中电场对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进行分离和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HbA1c的含量。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技能,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较少。

1. 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过去2-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它与血糖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从而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诊断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超过6.5%可以用于糖尿病的诊断,而在6.0%~6.5%之间则被视为糖尿病前期。

糖化血红蛋白是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重要指标之一。

3. 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密切相关。

高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人的并发症风险,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4. 监测治疗效果:对于糖尿病病人,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

通过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人的血糖水平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胶乳凝集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方法利用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并对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进行了分析,并检测100例健康人及92例糖尿病及高危人群。

结果健康人群HbA1c参考范围为5.0%±1.2%,糖尿病及高危人群HbA1c均值为7.30%±2.3%,线性范围:3%~14%,准确度:相对偏差≤±15%,精密度:批内CV 2.5%~3.98%,批间CV3.6%~4.88%。

结论该法特异性好,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受到了临床医生及糖尿病患者的好评。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检测临床意义HbA1c的形成是一种无需酶催化、缓慢、连续、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其生成速度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在红细胞生成的120d内,此反映自始至终进行着。

因此HbA1c水平所反映的是检测前120d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与采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

它稳定可靠地反映以前数周内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更适合作为糖尿病的监控指标[1]。

1 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 2010年5月至12月来本院检测的糖尿病患者共92例,男55例,女37例,年龄为48岁~72岁。

2010年健康体检者100例,男64例,女36例,平均年龄44岁。

1.2试剂及仪器设备材料仪器为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方法原理本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直接测定总Hb中HbAlc中的百分含量的方法。

样品中总Hb和HbAlc与胶乳有相同的非特异性吸附而固相化,当加入HbAlc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后形成胶乳-HbAlc-鼠抗人HbAlc单克隆抗体的复合物,此复合物由于羊抗鼠lgG抗体而形成凝集,凝集量因胶乳表面固相化的HbAlc量的不同而不同。

通过测定其吸光度并与HbAlc百分度的标准曲线比较后,可求出样品中的HbAlc占Hb的百分含量。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及意义[整理版]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及意义[整理版]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及意义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化血红蛋白是很重要的病情衡量指标,然而据2006年开始的IMPROV ETM全球项目的最新研究显示,51%的患者从未听说过糖化血红蛋白,10%以上的医师每年对患者进行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不到一次。

在中国,只有1/4的医师认识到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重要标准。

正常人有三种血红蛋白:HbA、HbF、HbA2,而成人红细胞中主要含有HbA。

在用层析法分离血红蛋白时,可洗脱出3种含糖成分即:HbA1a、HbA1b、HbA1c,合称为糖化血红蛋白。

H bA1c是葡萄糖化血红蛋白,另两种是其他糖形成的糖化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由HbA在代谢过程中与葡萄糖结合形成,因而它可准确地反映血中葡萄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压液相法、比色法、层析法、电泳法及免疫法等。

正常参考值:健康成人HbA1平均为6.5%,范围5.0%~8.0%。

临床意义:1.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用于评定糖尿病的控制程度。

当糖尿病控制不佳时,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高至正常2倍以上。

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生成后成糖类经非酶促结合而成。

它的合成过程是缓慢且相对不可逆的,持续存在于红细胞120天生命期中,其合成速率与红细胞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所占比率能反映测定前1-2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

本项目的测定已成为糖尿病较长时间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

如果HbA1的浓度高于10%,胰岛素的剂量就需要调整。

在监护中的糖尿病患者,其HbA1的浓度改变2%,就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2.该项目的测定不能用于诊断糖尿病或判断天-天间的葡萄糖控制,亦不能用于取代每天家庭检查尿或血液葡萄糖。

3.HbA1c水平低于确定的参考范围,可能表明最近有低血糖发作、Hb变异体存在或红细胞寿命短。

4.任何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期缩短,将减少红细胞暴露到葡萄糖中的期间,随之HbA1c%就会下降,即使这一时间平均血液葡萄糖水平可能是升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与仪器解析及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与仪器解析及临床意义糖尿病目前在世界上发病率很高,占免疫病的比率,在发达国家高达2-5%,而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亦达2-3%,并且每年还以1‰的速度增长。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并发症是至残至死的主要原因,所以人们希望能尽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

临床上广泛采用血糖参数来判定糖尿病,而血糖参数只代表抽血时的血糖水平,对确诊有局限性。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证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相对稳定,其浓度值能准确反映最近1-3个月期间的血糖水平,便于医生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糖尿病人的血糖监控及慢性并发症的判断等,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医院正逐渐开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占总血红蛋白(Hb)的百分含量的测定项目。

有些发达国家已将HbA1c的测定列入中老年人的常规体检项目。

测定HbA1c比较常用的方法,目前有乳胶凝集反应法和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两种,分别用生化分析仪和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

1HbA1c的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

能反应糖尿病患者2-3个月以内的糖代谢状况,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学上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1.1增高:测定HbA1c可以了解糖尿病人在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

此外,用含葡萄糖的透析液作血透的慢性肾衰病人,地中海贫血和白血病病人亦增高。

1.2降低:溶血性及失血性贫血,慢性肾衰,慢性持续性低血糖症等。

1.3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1.3.1作为轻症、Ⅱ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1.3.2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

1.3.3可以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1.4当HbA1c>9%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可以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

临床经常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患者近阶段的血糖情况,以及估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1.5对预防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胎,以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1.6对于病因尚未明确的昏迷或正在输注葡萄糖(测血糖当然增高)抢救者,急查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1.7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特别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的发生。

2临床常用的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方法2.1乳胶凝集反应法乳胶凝集反应法是利用抗原抗体直接测定总血红蛋白Hb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百分含量。

目前有国内外几家厂商可以提供HbA1c测定的试剂盒。

这种免疫反应是由被测血样品中的总Hb和HbA1c与试剂中的抗体结合而形成凝集,凝集量随HbA1c浓度的大小而变化。

使用生化分析仪器来进行比浊测定HbA1c的浓度,采用终点法,生化仪通过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值,可直接反映出凝集量的多少;推算出HbA1c占Hb的百分含量,测定时,仪器多采用660nm单色光做主波长,800nm单色光做副波长,通过标准曲线得出实测值。

由于这种试验其标准曲线是非线性的,所以在测定前,首先用随试剂盒一起带有的5种不同浓度的定标液,做出5点非线性标准曲线。

曲线和数值存在生化仪的贮存器中,测定样品时,实测出的吸光度值A与标准曲线比较,由仪器CPU求出实测样品中的HbA1c百分含量。

乳胶凝集反应法测定HbA1c简便、不用增加仪器,可直接用自动生化分析对样品进行快速测定。

该方法也可以用手工的方法,在酶标仪进行测定,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

但是乳胶凝集反应法其准确性和重复性均有欠缺。

2.2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使用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HPLC(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来测定HbA1c的百分含量目前被认为是分析HbA1c的金标准。

采用HPLC方法工作的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器,以其快速、简便、精巧、准确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

色谱分析是一类利用混合物的各组分在不同相上的分配差别,在两相物质相对运动过程中,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份分离开的一种分析技术。

液相色谱是以液体或固体为固定相,以液体为液动相的色谱法的总称。

色谱法又叫色层或层析,这一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生物活性物质是以混合物形式存在,人类血液中的蛋白质有上千种,只有把混在一起的被测蛋白分离出来,才能准确测定;在HbA1c的测定时,可以通过高精度HPLC,将HbA1c从Hb中分离出来,才能得到准确的数值。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活性物质的分离主要应用的是液相柱色谱。

这种技术诞生于20世纪初叶,俄国化学家茨维特把植物色素混合液置于装有碳酸钙吸附剂的玻璃管顶端,用石油醚洗脱后,在玻璃柱上出现了几组颜色不同的色带,这些色带随着不断的洗脱,越分越开,先后从玻璃柱下端流出,茨维特把这样一种用流体洗脱色素混合液,使之通过碳酸钙做固定相从而实现分离的技术,起名叫“色谱法”。

这种方法被推广用于分离许多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被分离物质已和颜色无关了,但“色谱”分析的名称仍沿用至今。

当然更贴切的名称应该叫“层析法”。

早期的“色谱柱”体积大,做固定相的物质颗粒大,分离时需要大量的洗脱液。

并且洗脱液靠重力流动,分离时间长,效率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60年代,人们研制出新型液相柱,同时采用高压输液泵自柱上端为洗脱液加压,大大加速了洗脱液的流速,开发出相应的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新的分析仪器—高压液相色谱仪在70年代诞生,很快就占领了分析化学的舞台。

特别是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HPLC技术由于对被测物活性影响小,几乎可以测定生物医学中所有的非发挥性物质,如近年来利用离子交换HPLC法测定血液中的HbA1c的百分含量,被认为是糖尿病诊断的金标准。

3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采用离子交换HPLC法测定HbA1c。

离子交换HPLC法,是利用能交换离子的材料为固定相来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方法。

仪器使用阳离子交换柱进行HbA1c的百分比测定;当一定量的全血样品被取样针吸入到进样装置内,在稀释部分被溶血,释放出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b,并由稀释液稀释,稀释好的已经溶血的样品,由高压泵注入离子交换柱。

柱内的固定相是最新开发的非多孔性,不溶和可渗透的交联高聚物,上面分布固定的带电荷基团和能游动的配衡离子;样品通过过滤器从交换柱顶端加入后,由三种不同浓度的盐洗脱缓冲液(流动相)洗脱,使样品向下移动。

此时溶液中所含血红蛋白(Hb)的各种组份即与固定相上能移动的离子进行交换,样品中的血红蛋白多种组分在固定相上连续进行可逆的交换吸着和解吸作用,而3种不同离子浓度的盐液,形成线性梯度洗脱,洗脱液No1叫起始缓冲液,含低离子浓度的盐,洗脱液No2、No3缓冲液,其离子浓度依次增高很多,这种流动相离子浓度的改变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非常明显,前面洗脱出来的组分分离效果好,色谱峰很窄,后面组分也能在很短时间内洗脱出来,大大缩短了分离时间;所以全自动血红蛋白分析仪,在1分多钟内、Hb中的多种成份被分离成6个部分,其中的HbA1c、HbF、HbA1被有效、精确的分离;由交换柱流出的Hb成分到达仪器的检测器,检测器内装有发射单色光的发光二极管,通过双波长可见光比色法测定HbA1c、HbF、HbA1三个参数。

仪器的检测器检测出分离后HbA1c、HbF、HbA1组分的吸光度值,与HbA1c标准品吸光度值比较,分析计算出结果,最后以百分率表示的Hb组分结果与色谱图一起打印出来。

离子交换柱HPLC法对全血直接测定HbA1c,其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可以小于1%(CV < 1%),结果精确,HbA1c检测结果不受存在的变异型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影响,特别适合于糖尿病人的监控。

2009-9-13 09:05 AM 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的不同的测定方法与正常值之间的关联!由于现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不同,标注的正常值也不同,不光患者糊涂,临床工作中也不方便。

现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有5种:(1)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金标准;(2)电泳法;(3)微柱法;(4)亲和层析法;(5)免疫法。

比如我们医院以前用的是免疫法,正常值是5%-7%,现在用的是微离子柱层析法(机器型号是DREW DS5),正常值是6%-8%,请教大家这些不同的测定方法得到的测量值之间是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国际上有没有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统一标准(测量方法及测量值)。

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GHB)实验通常是检测由血红蛋白和葡萄糖经缓慢过程且非酶促反应所形成的稳定部分,其合成速率与红细胞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积累并持续于红细胞120天生命期中。

由于红细胞允许葡萄糖自由渗透,血液样本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应过去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GHB检测用于常规实验室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且稳定发展至今,成为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临床实验室中应用的GHB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方法基于GHB与非GHB的电荷不同,如离子交换色谱、电泳和等电聚焦方法;另一类方法基于血红蛋白上糖化基团的结构特点,如亲和层析和免疫实验,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临床实验室而言,尚无“最佳”方法可以选择。

虽然方法不同,结果的表示不同,但在正确操作和解释的情况下,方法间可以有较好的相关性,并能为临床提供有用的信息。

目前在美国进行的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临床研究(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DCCT),表明了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发展和合并症与血糖控制的密切关系,及血浆葡萄糖水平与HbA1c水平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提出了糖尿病治疗的建议,指明测定HbA1c 重要性,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应用DCCT的结果治疗糖尿病人,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数据,美国临床化学协会(AACC)在1993年成立分委会进行GHB测定的标准化工作,使不同实验室(方法)的结果可溯源至DCCT的参考结果。

标准化工作由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ational Glycohemoglobin Standardization Program, NGSP)指导委员会于1996年完成。

这一工作使得美国临床实验室间GHB测定的结果有了大的变化:2000年,90%实验室以HbA1c报告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所有参加NGSP活动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室间C小于5%,HbA1c结果与靶值的偏差小于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