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案

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案

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蛋白质的构成和特性。

2.了解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和分类。

3.了解蛋白质和人类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三、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讲述蛋白质的重要性,可以举例说明蛋白质在人类身体中的重要作用,如骨骼、肌肉、皮肤等都需要蛋白质的支持。

2.讲授(约35分钟)(1)蛋白质的构成和特性1)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结构一般为氢原子、羧基(-COOH)和氨基(-NH2)三部分组成。

2)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线性聚合物。

3)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可以是四级结构,即原始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2)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有机物之一,具有非常多种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1)结构功能:细胞骨架、骨骼、毛发、指甲、角质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2)运输功能:血浆中的铁结合蛋白、血红蛋白等,都是通过蛋白质来完成物质在体内的输送。

3)催化功能:酶是一类蛋白质,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4)抗体功能:抗体是由免疫细胞分泌出来的特异性蛋白质,能够与病原体结合并起作用。

(3)蛋白质的分类根据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蛋白质分为多种类型,主要有:1)结构蛋白质:细胞骨架、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等。

2)运输蛋白质:血浆中的铁结合蛋白、血清白蛋白等。

3)酶:能够加速反应速度的蛋白质。

4)激素:生物体内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4)蛋白质和人类健康的关系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来支持生命活动。

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引起肌肉、骨骼和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同时,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也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负担。

此外,一些疾病也与蛋白质有关,如免疫性疾病、神经性疾病等。

3.练习(约10分钟)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如:1)蛋白质的构成单位是什么?有哪些氨基酸?2)蛋白质的结构有哪几级?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3)蛋白质有哪些生物学功能?举例说明。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教案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教案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2.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第1课时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基本单位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教科书(2019) 生物学必修1 分子与细胞”中的第4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本节需要掌握的内容要求是“阐明蛋白质通常由20种氨基酸分子组成,它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序列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

因此氨基酸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章的难点,尤其氨基酸结构的学习为第2课时学习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以及学习蛋白质的结构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阐明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2. 归纳概括氨基算的结构特点和结构通式3. 归纳概括氨基酸的种类及分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结构通式四、教学策略与手段充分利用“问题探讨”和“思考与讨论”的表达交流活动,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层层递进地获得有关氨基酸的知识。

五、教学实施的程序学习阶段教师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情境引入,导入新课【创设情境】从某些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可以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

手术后过一段时间,这种缝合线就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从而避免拆线的痛苦。

通过人体组织缝合线的吸收,建立“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设问】(1) 为什么这种动物胶原蛋白的缝合线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2) 这种胶原蛋白缝合线能直接被人体组织吸收吗?若不能, 那如何被吸收?结合初中课本有关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引出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位”的基本观念2. 总结氨基酸的种类与分类【设问】那么我们人体到底有多少氨基酸?有哪些氨基酸呢?【展示】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一共有21种。

【总结】这21种氨基酸根据人体自身能否合成,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有8种,分别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案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案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4节,新教材先介绍蛋白质的功能,再处理蛋白质的结构,从宏观到微观,从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易于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本节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重点内容之一。

它既是本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继续和具体化,也是学习其他内容的重要基础,例如:学习载体蛋白、酶、抗体、胰岛素、必修2基因的表达等内容时,都要用到与蛋白质有关的知识,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面各章节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细胞中元素、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等基础知识;通过预习及导学案的学习对氨基酸的种类及结构通式也具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知识。

2.已有认知:由于我们学校学生基础有些许薄弱,虽在初中简单的学习了有机分子的结构式,但掌握的不够牢固,并且缺乏化学键、脱水缩合等有机化学知识,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分析资料,总结归纳蛋白质的功能,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不同氨基酸的结构,求同归纳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与特点,提高归纳与推理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模拟活动,说明肽链的形成过程,阐明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氨基酸的种类,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合理饮食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2.氨基酸形成肽链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氨基酸形成肽链的过程。

五、教法及学法(一)教法:主要有直观演示法、启发法、讲解法等(二)学法:主要有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模拟活动法等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生活当中的一个实例:从某些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可以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

手术后过一段时间,这种缝合线就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从而避免拆线的痛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和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之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通过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的学习,分析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从而体会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结合教材及生活实际分析蛋白质的功能,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本书其他章的学习及高中生物课程其他模块的学习做铺垫。

2、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蛋白质的相关内容,明确了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了解了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并能回答出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及蛋白质的功能。

但是部分学生对脱水缩合反应的原理理解不到位,导致相关计算问题在进行解答时出现障碍。

虽然能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功能,但因掌握不全面,不能从根本上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针对这种现状,本节课重在构建蛋白质形成过程的知识网络,解决相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3、教学条件P P T课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蛋白质的相关计算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三、教学策略: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P P T课件辅助教学。

完成导学案预习填空,学生对蛋白质的相关内容并进行初步独立复习。

课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计环环相扣的为题,引领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先独立完成典型例题,然后小组合作,最后个别展示,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突破难点。

四、重点、难点: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五、教学设计思路(一)创设情境:上节课已经学习过了蛋白质是细胞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本节课来探究蛋白质的合成及其结构与功能,导入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案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学科:生物编写人:张向阳审稿人:尚莉第二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模块第二章的第二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本节重点为:①氨基酸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难点为: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以及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学中应该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为主线,联系初中知识引导学生说出有关蛋白质消化与吸收、重要功能等知识,首先学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认识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再结合教材中蛋白质主要功能示例,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

最后,阐明结构与功能的适应的观点,让学生认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1)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氨基酸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难点: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以及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年级属于平行分班,各班平均分配生源,没有重点班、实验班,所以各班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学生虽然有一些蛋白质的初步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应有的有机化学知识(如化学键、结构式等),以及数学的排列和组合的有关知识。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

教学中,我借助球棍模型来增加学生的空间感,认识氨基酸是一种空间结构;通过安排学生活动来弥补知识不足带来的困难。

从学生日常生活所吃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入手,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思维的火花,起到超乎想象的效果。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一、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也比较强,塑造性以及创造性都有待开发,因此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掌握氨基酸以及氨基酸合成蛋白质过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教具,动手操作进行知识巩固,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新知,对于学生分析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提升大有帮助。

二、学习内容分析“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是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课标中要求为“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本章第一节提到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接下来也将接触到载体蛋白、酶以及必修二中基因表达部分等知识,都与蛋白质紧密相关,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本节内容分为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三部分。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力目标尝试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尝试通过材料分析总结归纳相关计算公式以培养计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五、教学思路以现实中婴儿食用奶粉补充蛋白质以及氨基酸的实例导入学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通过几种氨基酸结构的展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氨基酸结构通式,认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在掌握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之后,抛出蛋白质多种多样的事实,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利用视频演示及教具模拟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以及氨基酸脱水缩合等知识,有助于增强直观认识,在亲自动手的基础上理解蛋白质种类多种多样的原因,即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会影响蛋白质的种类。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稿(精选11篇)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稿(精选11篇)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稿(精选11篇)《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稿 1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概述”属于理解水平,首先要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要达成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知识目标为:“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4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

这种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的处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落实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

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考虑到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对于树立唯物主义观点具有重要意义,而本节内容恰好说明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的重要方面──许多生命活动是靠蛋白质来完成的,因此,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就确定了“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是我国科学家在生物学史上创造的奇迹。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又一项大规模的国际性科技工程,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领衔国际重大科研协作计划。

科学史话和科学前沿分别介绍了这两项重大科研成果,让学生在了解蛋白质研究有关的科学史和前沿进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了解,应建立在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的基础之上。

本节关于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蛋白质的内容,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也是学习高中生物课程其他模块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特点:(1)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4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案

第三讲生命活动的承担着---蛋白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是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的内容,它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物,在细胞及生物体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在必修一中讲到,在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三中也涉及。

如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成分含蛋白质;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细胞分裂间期要先完成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生物体内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而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生命活动调节需要激素,有些激素是蛋白质;因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以及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结构通式以及氨基酸如何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通过认识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可以让学生理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与实际生活、科技联系是本节的一个特点,要注意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因为其与生活、社会、科学联系相当紧密(蛋白质的研究是继基因研究后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也成了高考改革以来一个热点.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新课中学习过化学元素、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的知识,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该部分内容联系化学的知识比较多很抽象,需要相当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在新课学习时因尚未学习有机化学对氨基酸、蛋白质结构和形成理解不够。

这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因此要结合多媒体,有效地加以克服。

在学习方法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提供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让学生充分思考,理解结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明确蛋白质的功能及其实例、掌握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准确计算蛋白质的肽键数、相对分子质量、氧原子个数等数据。

2.过程与方法比较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命存在的本质是蛋白质与外界不断的新陈代谢、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统一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和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之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通过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的学习,分析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从而体会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结合教材及生活实际分析蛋白质的功能,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本书其他章的学习及高中生物课程其他模块的学习做铺垫。

2、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蛋白质的相关内容,明确了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了解了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并能回答出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及蛋白质的功能。

但是部分学生对脱水缩合反应的原理理解不到位,导致相关计算问题在进行解答时出现障碍。

虽然能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功能,但因掌握不全面,不能从根本上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针对这种现状,本节课重在构建蛋白质形成过程的知识网络,解决相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3、教学条件P P T课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蛋白质的相关计算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三、教学策略:
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P P T课件辅助教学。

完成导学案预习填空,学生对蛋白质的相关内容并进行初步独立复习。

课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计环环相扣的为题,引领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先独立完成典型例题,然后小组合作,最后个别展示,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突破难点。

四、重点、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五、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已经学习过了蛋白质是细胞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本节课来探究蛋白质的合成及其结构与功能,导入复习。

(二)复习过程
1、氨基酸的种类及其结构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1)基本单位:氨基酸(结合教材,学生分析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并进行辨析,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2)元素组成:C、H、O、N等,有的含有S、P及微量元素F e等。

(3)脱水缩合反应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脱水缩合反应。

习题训练,提升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4)空间结构:蛋白质分子
(结合教材,指导学生分析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2、蛋白质的相关计算(引导学生总结蛋白质形成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规律,实现知识的升华,进而帮助学生解题。


(1)蛋白质中肽键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a、蛋白质中的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水解消耗的水分子数=氨基酸分
子数-链数
b、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分子数*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
量-失水量(18*脱去的水分子数)
c、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2)蛋白质中二硫键形成过程
(3)蛋白质中原子数目及氨基、羧基数目的计算
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氮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的总数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总数-肽键数
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总数-肽键数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册的几道小题,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最后个别展示,总结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突破难点。

)
3、蛋白质的功能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肌肉、毛发等②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功能: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等④信息传递和调节:胰岛素、糖蛋白等⑤免疫功能:抗体
(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总结蛋白质的功能,并进一步举例分析,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者。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及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