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亟待加强规范管理 两会提案
关于加强非机动车管理的提案

关于加强非机动车管理的提案一、背景与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非机动车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然而,非机动车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乱停乱放、违规行驶等,给城市交通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本提案旨在加强非机动车管理,从立法、教育、设施建设、电池回收、违规处罚、科技手段运用及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二、立法完善与执行1.制定非机动车管理法规,明确非机动车的定义、分类及管理要求。
2.建立非机动车注册登记制度,加强车辆源头管理。
3.制定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准,明确非机动车行驶路线和停车区域。
4.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确保法规的有效执行。
三、骑行者安全教育1.开展非机动车骑行者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
2.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非机动车行驶规则和安全知识。
3.鼓励骑行者佩戴安全头盔,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四、停车设施建设1.在城市规划中增加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建设,合理布局停车位。
2.增设非机动车停车场,方便市民停放车辆。
3.鼓励企业、单位等自行建设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满足员工出行需求。
五、电动车电池回收与管理1.建立电动车电池回收机制,规范电池回收流程。
2.鼓励电池回收企业参与电池回收业务,提高回收率。
3.对废旧电池进行环保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六、违规处罚与监管力度1.加大对非机动车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
2.完善交通执法监管体系,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
3.利用科技手段(如电子监控等)加强对非机动车的监管,实现精准执法。
4.定期公布违规行为和处罚情况,提高市民的法制意识。
5.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公正执法。
七、科技手段的运用1.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非机动车进行定位管理,实时掌握车辆动态。
2.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非机动车流量进行预测和管理,优化交通流线。
3.开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整合各类交通信息,提高管理效率。
4.利用AI技术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和抓拍,提高执法效率。
瑞昌电动车管理亟待加强提案

提案名称:关于瑞昌电动车管理亟待加强的建议【提案者】:瑞昌市知联会李军【案由】:近几年来,两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越来越受到瑞昌市民的欢迎。
但是,电动车所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却在瑞昌市区每天都在重复上演着。
如何加强电动车的管理,已经成为我们瑞昌亟待解决的问题。
放眼全国,昆明、海口、杭州、柳州等很多城市都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对电动车进行了管理。
瑞昌市区的电动车日益增多,强化管理已成必然。
我市电动车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一、乱闯乱拐很严重。
对于瑞昌电动车的“乱象”,很多人一定深有感触。
市区路上几乎随时可见的电动车闯红灯、逆行、随意变道拐弯、骑车带多人等电动车违章现象屡屡出现。
每天上下班和上学、放学高峰时段,成群结队的电动车占据了市区路面的很大一部分,他们行动灵活,又不受牌照制约(将近半数电动车未上牌照),车手随意穿行成为交通一大隐患。
二、威胁自身和他人。
汽车、摩托车因为上了牌照,司机多数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而电动车有交警时基本还能遵守规则(甚至有无视交警存在而继续闯红灯的),没有交警时就会乱骑乱闯,完全不顾路面上行驶的汽车和斑马线上的行人,转向拐弯时也基本上见不到电动车打转向灯。
我们在市区路面上经常能见到电动车撞人或被汽车撞而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及财产直接损毁。
无牌无号的电动车交通肇事逃逸案高发、线索少、案件办结难度大,所以市区内发生的部分涉及电动车肇事逃逸案件往往要耗费民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受害者利益也得不到保障,甚至整个家庭的经济都受到严重的打击。
三、盗窃案时有发生。
容易得手和销赃,是小偷们盯上电动车的主要原因。
电动车保有量大增后,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于是,电动车成了窃贼下手的重要目标。
另外,电动车轻便,小偷更容易偷取车上的电瓶或把它推离偷盗现场。
其实,电动车成为窃贼重要目标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偷来的电动车比摩托车更容易销赃。
由于瑞昌的电动车没有在交管部门强制登记,很多电动车没有挂牌照也照样在市区道路上正常行驶,小偷在盗得电动车后很容易当成二手车卖出去。
关于加强电动车管理的提案

关于加强电动车管理的提案电动自行车是城市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步成为继公共交通、家庭汽车和自行车之外的又一大交通工具。
可是,伴随其数量的激增,电动自行车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
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逐年递增,类似于超速、闯红灯、占道抢道等违法行为则更是数不胜数;近几年我市交通事故中,过半数与电动车有关。
但如果政府一味放任不管,到一定程度后负面问题会越来越多,等到问题很突出时再来管理,付出的成本会更高,工作难度会更大。
所以,有必要对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和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减少电动自行车上路后所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让电动自行车在道路上和法律上都能更加畅通无阻地行驶,也使道路交通真正实现安全、有序。
首先说说电动车的危害:一是电动车安全性能严重超标。
按照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的要求,电动自行车的制动性能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即电动自行车以最高车速电动骑行时(电助动的以20km/h的车速电助动骑行),其干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4米,湿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15米。
当前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车辆存在超速、超重等违规现象,而车辆的制动系统在超速行驶中经常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驾驶人通常也没有头盔等必要的保护措施,发生交通事故后的损失比普通自行车的损失要大,后果更加严重。
二是交通违法严重。
主要有逆向行驶、在机动车道行驶、超速行驶、超员乘坐、闯红灯,甚至在机动车道逆向行驶等。
目前我市部分道路如慈湖河等路段均没有非机动车道,电动自行车“无路可走”,只能走机动车道。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因为这类车没有上牌,极易导致交通事故逃逸,加大了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难度。
三是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缺乏安全驾驶培训,由于相关法律没有规定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必须取得驾驶资格,没有经过培训、考核就可以骑行电动自行车,这些驾驶人对交通法规知之甚少,对车辆机械性能更是难以掌握,在驾驶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和及时避让,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关于加强摩托车、电瓶车等两轮车交通安全管理的提案.doc

关于加强摩托车、电瓶车等两轮车交通安全管理的提案1理由:近几年,我县老百姓以摩托车、电瓶车代步越来越普遍,切实为老百姓上下班及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摩托车、电瓶车在管理及行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事故发生也比较频繁,且难以落实肇事责任。
如果不能得到根本治理,必将对我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影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销售和行驶的电动车不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标准。
《道路交通安全法》将电动自行车划归为非机动车,同时给出四个标准:速度不超过20公里/小时;重量不超过40公斤;要配备脚踏;轮胎宽度不超过54毫米。
但实际上很多电动车都不符合标准,体型庞大且在速度和重量上都严重超标,造成了摩托车和电动助力车界线模糊,给执法带来困难。
第二、两轮车违章现象严重。
存在突然改道、抢道、逆行、闯红灯、违规转向、车速过快等一系列交通违法行为,给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和行人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第三、没有强制性保险,发生交通事故后难以赔偿。
近几年的交通事故中,电动车占很大比例,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两轮车发生事故很难处理,因为电动车纳入非机动车管理范围,很少有上牌照和上保险,更没有强制性保险,而且驾驶者赔付能力一般较弱,发生交通事故后难以赔付,常常发生两轮车肇事逃逸事件。
第四、引发盗窃和抢劫事件。
电动车盗窃事件时有发生,盗窃手段多样,有的是整车被搬走,有的是电瓶被撬出偷走;两轮车也被极个别犯罪分子作为飞车抢劫的工具,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
第五、摩托车、电动车驾驶人很少正确配戴合格安全帽,车辆后座违规载人现象普遍,安全隐患很大。
办法:一是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是根治违章和维护良好交通秩序、提升县城形象的治本措施。
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网站、报社,利用宣传车、图片展、标语、等活动广泛深入细致地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增加驾驶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从最贴近参与者的利益方面入手,灌输给老百姓遵守交通、崇尚文明的意识,改变过去无视交通规则、不顾县城文明形象的不良行为。
电动自行车管理建议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便捷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电动自行车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如乱停乱放、超速行驶、安全隐患等。
为了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本文提出以下电动自行车管理建议:1.完善立法规定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对于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要严格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同时,对于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年限、报废标准等方面也要作出明确规定。
2.加强市场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电动自行车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电动自行车的行为。
对于生产和销售不合格电动自行车的企业,要依法予以查处,对于违法行为严重的企业,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还要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维修市场的监管,确保维修服务质量。
3.建立电动自行车登记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电动自行车登记制度,要求市民在购买电动自行车后,必须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登记,领取电动自行车登记证。
登记证上应注明电动自行车的品牌、型号、车架号等信息。
对于未按规定登记的电动自行车,要依法予以查处。
4.加强电动自行车停放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停放的管理,设置专门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引导市民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指定区域。
对于乱停乱放的电动自行车,要依法予以查处。
同时,鼓励企业研发智能停车设施,提高停车管理水平。
5.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宣传政府部门应加大电动自行车安全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市民普及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
同时,要加强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培训,提高驾驶人的安全驾驶技能。
6.严格执法处罚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于超速行驶、闯红灯、逆行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处罚。
对于造成交通事故的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优化公共交通体系政府部门应优化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对电动自行车的依赖。
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 政协提案

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政协提案电动自行车,如今在大街小巷那可是随处可见,风风火火地穿梭着。
可您想过吗,这小小的电动自行车要是管理不好,那麻烦可就大啦!咱先说说速度这事儿。
有些电动自行车开起来那叫一个快,风驰电掣似的,好像自己是在参加赛车比赛。
这多危险呐!您想想,要是一辆车这么不管不顾地冲,万一碰到个老人过马路,或者小朋友突然跑出来,能刹得住车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再讲讲充电的问题。
不少人为了图方便,就在楼道里拉个电线就开始充,这简直就是个“定时炸弹”啊!楼道是大家逃生的通道,万一充电的时候出了问题,引发火灾,那大家往哪儿跑?这就好比在自己家门口埋了个雷,您说可怕不可怕?还有那非法改装的。
有些人觉得原装的速度不够快,动力不够强,非得去改一改。
这能行吗?就像一个人本来好好的身体,非要给他装上不属于他的器官,能不出问题吗?而且改装后的电动自行车,性能不稳定,更容易出事故。
那怎么才能管理好这电动自行车呢?我觉得啊,首先得从源头抓起。
生产厂家得严格按照标准来生产,不能为了迎合某些人的需求,就生产那些超标超速的车子。
这就好比做饭,食材要是不好,做出来的菜能好吃吗?然后呢,交通管理部门得加强执法力度。
看到那些违规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就得严肃处理。
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然他们会觉得无所谓,更加肆无忌惮。
这就跟教育孩子一样,该批评就得批评,不然他能长记性吗?咱们老百姓自己也得有安全意识。
别觉得骑个电动自行车就可以随心所欲。
要戴头盔,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逆行。
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
您说要是因为自己的任性出了事,连累了别人,心里能过得去吗?还有社区也得发挥作用。
多宣传宣传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知识,组织大家学习学习。
发现有人在楼道充电,得及时制止。
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把这个事儿管好。
总之,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可不是小事,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咱们都得上点心,别等出了事才后悔,那可就晚啦!。
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方案

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方案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便捷、环保的出行工具,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然而,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频发,电动自行车火灾、充电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加强电动自行车生产环节安全管理1. 提高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准入门槛,严格审查企业资质,确保生产企业具备相应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
2. 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3. 加大对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电动自行车的打击力度,坚决取缔无证照生产企业,规范市场秩序。
4.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如采用智能安全控制系统、高性能电池等。
二、加强电动自行车流通环节安全管理1. 加强电动自行车销售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销售不合格电动自行车的行为。
2. 加强对电动自行车销售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性能的认识,确保消费者购买到合格产品。
3. 鼓励销售企业建立电动自行车质量追溯体系,方便消费者查询产品信息,保障消费者权益。
三、加强电动自行车使用环节安全管理1. 加强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
2. 加大对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惩酒驾、闯红灯、逆行等违法行为。
3. 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秩序,加强停放场所安全管理,防止充电安全事故发生。
4. 鼓励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员购买保险,提高事故发生时的赔付能力。
四、加强电动自行车回收环节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电动自行车回收利用体系,规范回收市场秩序。
2. 加强对回收企业的监管,确保回收的电动自行车电池得到妥善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3. 鼓励企业研发电动自行车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五、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建设1. 完善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提供法治保障。
电动车管理建议和措施

电动车管理建议和措施电动车管理建议和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显,电动车作为环保、便捷的交通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而对于电动车的管理,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本文将提供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改善电动车管理的现状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1. 加强电动车管理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为了使电动车管理更加规范和有序,需要加强电动车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这些法规应包括电动车的注册、上牌、报废等程序,以及电动车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规定和环境保护要求。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电动车管理法规的执行,确保其能够真正起到管理和管控的作用。
2. 建立电动车信息平台建立电动车信息平台可以方便电动车管理的监测和统计,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这个平台可以记录电动车的注册信息、使用情况、违规记录等,并与其他交通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共享,以便更好地掌握电动车的分布情况和发展趋势。
3. 强化电动车用户的宣传和教育电动车用户是电动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宣传和教育非常关键。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形式,向电动车用户普及安全知识和环保意识,引导他们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4. 完善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关乎电动车用户的便捷使用,也是电动车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充电桩的建设力度,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和商业区域等重要区域,增加充电桩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不同电动车用户的需求。
5. 强化对电动车销售和生产企业的管理电动车销售和生产企业作为电动车管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需要受到更加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电动车销售企业的资质审核和产品质量把关,遏制虚假宣传和低劣产品的出现。
同时,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应依法予以取缔和整治。
6. 推动电动车与传统车辆的融合电动车与传统车辆的融合是电动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关部门应鼓励和支持电动车与传统车辆的融合应用,如推行混合动力车辆、开展电动公交车项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车亟待加强规范管理
近年来,电动车以方便快捷、经济实惠、节能环保等特点,备受广大群众青睐。
与此同时,因电动车品种、数量发展势头迅猛,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来很多难题。
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电动车相关管理规定不全面、不明确、不具体,加之驾驶资格准入条件低,驾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没有纳入保险保障,违反交通法规现象十分突出,导致电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持续攀升。
因此,尽快加强对电动车出行的规范管理,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此建议:一是完善立法,注重源头治理。
建议将电动车管理纳入城市管理立法,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尽快制定《电动车管理办法》,从源头上规范电动车生产、销售、路面执法等相关规定,明确市场监管、质量监督、公安、城管等部门职能,明确界定车辆属性,加大车辆产销、购置、交通秩序管理等联合执法力度,努力形成政府牵头总揽,部门各司其职,综治协调督办,基层责任包保,群众广泛参与的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格局。
二要分类治理,分步推进实施。
建议政府出台电动车整治指导意见,对现行所有具有生产许可的电动车品牌、型号进行全面登记,确认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属性,科学、合理、合法地开展电动车治理工作。
要将现有电动车划分为机动车、非机动车、超标车,实行分类施策整治。
落实电动车号牌管
理、行驶许可等制度,引入保险机制,鼓励保险公司承保、引导驾驶人购买,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为及时处理安全事故,化解纠纷矛盾创造条件。
三要宣传开路,营造舆论氛围。
进一步加强规范电动车管理的宣传教育,加强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以及文明出行意识的宣传,以典型事例引导广大市民增强电动车交通安全意识,主动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抵制超标电动车上路行驶和其他交通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