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用化验检查报解读

合集下载

icu15项指标解读 -回复

icu15项指标解读 -回复

icu15项指标解读-回复根据所提供的题目,本文将逐步解读ICU15项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撰写一篇1500-2000字的文章。

ICU15项指标解读ICU15项指标是指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从多个角度全面考察了患者在重症监护期间的生理状况,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和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以便采取及时的治疗干预措施。

第一项指标是平均动脉压(MAP),它反映了患者血液在动脉血管内的压力情况。

通过监测MAP的变化,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循环衰竭,以及是否需调整液体或药物治疗方案。

第二项指标是中心静脉压(CVP),它是指在右心房内的血液压力。

监测CVP可以评估患者的体液平衡状态,以及判断是否需要给予补液或利尿治疗。

第三项指标是肺动脉楔压(PAWP),它反映了左心房内的压力状况。

通过监测PAWP,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前负荷情况,以及判断是否存在心脏功能不全的风险。

第四项指标是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它是指在上腔静脉或肺动脉内的血液氧气饱和度。

通过监测ScvO2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氧代谢水平,以及判断是否存在低氧血症的情况。

第五项指标是尿量(UO),它反映了患者的肾脏功能及体液代谢情况。

监测尿量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态,以及判断是否存在肾功能损害的风险。

第六项指标是平均动脉压差(MAPD),它是指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差值。

通过监测MAPD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动脉弹性和血管阻力情况,以及判断是否存在动脉硬化或血管收缩的情况。

第七项指标是血管外肺水(EVLWI),它是指肺血管内未渗出的液体量。

通过监测EVLWI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肺部水肿程度,以及判断是否合理使用液体的要求。

第八项指标是氧输送指数(DO2I),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向组织提供的氧量。

通过监测DO2I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氧供需平衡状态,以及判断是否存在代谢性酸中毒或组织缺氧的情况。

第九项指标是氧气提取率(ERO2),它是指组织对输送至该组织的血液中氧的消耗率。

ICU常见检查项目及分析

ICU常见检查项目及分析

• 三重性酸碱失衡(TABD) :一种呼吸性失衡,同时有 高AG代酸和代碱
酸碱平衡判断的四步骤
据pH、PaCO2、HCO3-变化判断原发因素
据所判断的原发因素选用相关的代偿公式
据实测HCO3-/PaCO2与相关公式所计算出的代偿区间 相比,确定是单纯常或规混检验合项酸目碱失衡
高度怀疑三重酸碱失衡(TABD)的,同时测电解质, 计算AG和潜在HCO3-,判断TABD
– PCO2×α=H2CO3(37℃时α系数为0.03)
PaCO2
意义:正常情况下血液PaCO2基本上反映了肺泡PACO2平均值。 PaCO2是衡量肺泡通气量适当与否的一个客观指标。
反映呼吸性因素
>45mmHg: CO2 潴留
原发性 继发性
<35mmHg: CO2 不足
原发性 继发性
呼酸 代偿后代碱
前已提及,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与氧分压直接有关,亦受到体温、 二氧化碳分压、H+浓度(即pH)的影响,还与红细胞中有机磷酸 盐以及代谢产物形成的脂含量多少有关)
SaO2与PaO2相应对照表 (pH=7.4,T=37℃)
SaO2(%)
50
60
70
8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PaO2(mmHg) 27
• 血常规 • 尿常规 • 大便常规 • 凝血常规
常规检验项目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WBC) • 中性粒细胞计数 • 淋巴细胞计数 • 血小板计数(PLT) • 红细胞计数(RBC) • 血红蛋白(Hb) • 血细胞比容(HCT) • 网织红细胞计数(RC)
白细胞计数(WBC)

解读药敏报告ICU

解读药敏报告ICU

解读药敏报告ICU在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中,药品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当病情危急时,准确地选择药品能够拯救患者的生命。

但由于患者的健康状况复杂,常会出现药品失效或者不良反应的情况。

这时候,药敏报告就变得非常重要。

药敏报告的概念药敏报告(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AST)是对患者体内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验的报告。

通过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最适合治疗患者感染的药品。

药敏报告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医生如何选择正确的药品。

如果医生在治疗患者时使用了对细菌不敏感的药品,就会导致药物失效,甚至还可能加剧病情。

药敏报告样本的采集药敏报告样本的采集通常需要进行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就是将样本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培养,使细菌能够繁殖生长。

在培养过程中,医生会向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抗生素,以便通过观察细菌对抗生素的反应来判断细菌的抗药性。

常用的样本包括尿液、血液、脑脊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在采集样本时,需要注意进行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

药敏报告的解读在药敏报告中,通常会列出多种抗生素及其对细菌的敏感性或抗药性状态。

这些状态被分为4个等级:•显著敏感(S):细菌对该抗生素非常敏感,患者的感染可以有效地得到控制;•中度敏感(I):细菌对该抗生素存在一定的抗药性,但仍有一定的疗效;•显著耐药(R):细菌对该抗生素非常耐药,不建议使用;•未测(-):该抗生素未被测定。

在选择合适的药品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药品的副作用和价格等因素。

对于多种细菌感染的患者,也需要综合分析不同细菌对药品的反应以及不同药品之间的协同作用。

药敏报告的应用药敏报告是治疗患者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医生选取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敏报告只是提供了参考,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进行精准的治疗。

此外,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和误用。

手把手教你看懂医院化验单上那些数据

手把手教你看懂医院化验单上那些数据

手把手教你看懂医院化验单上那些数据今天小编讲一些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讲的简单些,实用些第一类血常规检查一、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区间】成人男:(4.0-5.5)×1012 /L女:(3.5-5.0)×1012 /L二、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

【正常参考区间】女性:110-150g/L男性:120-160g/L新生儿:170~200g/L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的临床意义解读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①相对增多: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②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③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 /L。

解读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红细胞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解读3.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与贫血贫血——即RBC及Hb减少。

血红蛋白(Hb)比红细胞数量(RBC)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贫血,Hb量在>90 g/L;中度贫血,Hb量在>61~90g/L;重度贫血,Hb量在31~60g/L;极重度贫血,Hb量<30g/L;三、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区间】成人静脉血:(3.5~10.0)×109/L(略不同于末梢血)新生儿:(15.0~20.0)×10 9/L(显著高于成人)【正常参考区间】——白细胞有以下分类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6(1%~6%)嗜酸性粒细胞 0.01~0.05(1%~5%);儿童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淋巴细胞0.20~0.40(20%~40%)单核细胞0.03~0.08(3%~8%)由于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所占百分率高(50%~70%),因此它的数值增减是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关键。

血气分析临床应用及报告解读(ICU篇)

血气分析临床应用及报告解读(ICU篇)

血气分析临床应用及报告解读(ICU篇)血气分析临床应用及报告解读(ICU篇)一、引言在重症监护室(ICU)中,血气分析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检验手段,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并对报告数据进行解读。

二、血气分析的意义与原理1:血气分析的意义:血气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氧合情况和呼吸功能等,对于判断患者的临床病情、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2:血气分析的原理:血气分析通过测量动脉血中的气体成分和酸碱参数来评估患者的生理状态。

一般使用动脉血样本进行分析,测量指标包括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等。

三、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1:酸碱平衡评估- pH值:用于判断酸碱平衡的情况,正常范围为7.35-7.45:- 全碳酸/碳酸氢盐:用于评估代谢性和呼吸性酸碱失衡的原因。

- 阳离子间隙:用于评估高离子间隙酸中毒的原因。

2:氧合情况评估- 氧分压(PaO2):用于评估患者血液中的氧含量,正常范围为75-100 mmHg。

- 氧饱和度(SaO2):用于评估血液中氧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程度,正常范围为95%以上。

- 氧输送指数(DO2):用于评估氧输送的能力。

3:呼吸功能评估- 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用于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和肺功能。

- 呼吸频率:用于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

-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用于评估气道排出CO2的情况。

-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用于评估肺功能和氧合情况。

四、血气分析报告解读1: pH值及酸碱平衡:- pH < 7.35:表示患者存在酸中毒。

- pH > 7.45:表示患者存在碱中毒。

- 改变的原因可以由全碳酸/碳酸氢盐以及阳离子间隙来判断。

2:氧合情况:- PaO2 < 75 mmHg:表示患者存在低氧血症。

- SaO2 < 95%:表示患者存在低氧饱和度。

如何看懂医院的检验报告(完全版)

如何看懂医院的检验报告(完全版)

1。

血常规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 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时为0.5-0.7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0.2-0.4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0-0.02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82-92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340-360g/L临床意义: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

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

PLT减少时,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icu15项指标解读 -回复

icu15项指标解读 -回复

icu15项指标解读-回复ICU是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重症监护室。

这是一个专门用于治疗危重病患者的医疗部门,采用特殊仪器和技术,提供全天候的监护和治疗。

ICU以其高度专业化和尖端医疗设备而闻名,为危急病患者提供最大程度的专科护理。

在ICU中,各种临床指标被广泛使用来评估患者的状况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15个常见的ICU指标及其解读。

1. 体温(T):体温是评估患者的炎症反应和感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正常体温为36-37摄氏度。

超过38摄氏度可能表示感染或其他病理状态。

2. 心率(HR):心率是描述心脏跳动频率的指标。

正常心率通常为60-100次/分钟。

高于10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出现焦虑、疼痛或其他应激反应。

3. 呼吸率(RR):呼吸率是患者每分钟呼吸次数的指标。

正常呼吸率为12-20次/分钟。

异常呼吸率可能暗示肺部疾病、呼吸道梗阻或血氧饱和度下降。

4. 血压(BP):血压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80-90毫米汞柱。

高血压可能暗示心血管疾病,低血压可能暗示感染或循环衰竭。

5. 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饱和度是描述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程度的指标。

正常血氧饱和度应大于94。

低于此范围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问题。

6. 动脉血气(ABG):动脉血气测试是评估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血pH 和酸碱平衡的指标。

它提供了有关肺功能和酸碱平衡的重要信息。

7. 血常规: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参数。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贫血、感染和炎症反应。

8. 血液凝血指标:血液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

它们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可能的出血风险。

9. 肾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包括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

这些指标可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可能的肾衰竭。

10.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等指标。

icu15项指标解读

icu15项指标解读

ICU15项指标解读一、引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需要持续监测多项生理指标以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

本文将对ICU中常见的15项指标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指标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体温体温是反映人体温度的指标,通常通过口腔、腋下或直肠测量。

正常体温范围为36.5-37.5°C。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高热惊厥、低体温等。

在ICU中,体温监测对于诊断感染、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壁上产生的侧压力。

正常的血压范围因人而异,但通常认为成年人正常血压应维持在90/60mmHg至120/80mmHg之间。

血压过低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血压过高则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持续监测血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压或高血压状况。

四、心率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

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在ICU中,持续监测心率有助于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问题,为治疗提供依据。

五、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正常范围为12-20次/分。

呼吸频率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

监测呼吸频率有助于发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严重病症,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六、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的含量,正常范围为95%-100%。

血氧饱和度是反映人体氧合状态的指标,对于评估呼吸功能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值可能表明存在缺氧状况,需及时处理。

七、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是评估人体酸碱平衡和氧代谢状态的常用方法。

通过对动脉血液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等指标的测定,可以了解人体的呼吸功能、缺氧程度以及酸碱平衡状态。

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可以指导医生调整呼吸机参数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氧合状态和酸碱平衡。

八、电解质电解质是指人体内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3
7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 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脾切除后,骨折,急性出血,大手术后,急性风 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结,结核病,溶血性贫血, 某些恶性肿瘤(何杰金病等)等。 降低:遗传性或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ITP,SLE,再 障,骨髓移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重症缺铁性贫血, PNH,巨脾症,脾亢,某些感染,DIC,肝病,尿毒症, 大量输入库血,新生儿溶血,叶酸缺乏,抗肿瘤药及 其他骨髓抑制药物反应,放疗等。
2020/11/3
18
临床意义
颜色:红色:血尿。 浓茶或酱油色:血红蛋 白尿。 深黄色:胆红素尿。 白色乳样:乳 糜尿,脓尿。
尿糖:增高: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亢等, 内服、注射大量葡萄糖,精神激动。
尿沉渣镜检:白细胞增多:泌尿系感染,结 石,结核,肿瘤等。红细胞增多:泌尿系结 石、结核及肿瘤,肾小管肾炎,出血性疾病 等。 管型增多: 肾脏病变
临床意义:内源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肝素 治疗时需监测。CRRT抗凝治疗时监测APTT比 值。
2020/11/3
13
凝血酶时间
正常值:当对照为9~13s时,参考值=对照 时间±2s
临床意义:本试验为DIC的确证试验之一。 在DIC时,常由于纤维蛋白原减少或FDP增多 所致。如加入正常新鲜血浆后凝血酶时间纠 正,说明为纤维蛋白原减少,不能纠正则为 FDP增多。
2020/11/3
19
临床意义
蛋白:阳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 盂肾炎,妊娠,SLE,多发性骨髓瘤,肾 移植后,剧烈活动,高热,寒战等。
2020/11/3
20
动脉血气分析
ICU常用化验检查报告阅读
青医附院
韩小宁
2020/11/3
1
了解什么?
血常规 血凝常规 尿液分析 血气分析 生化全套 肝炎全套 心肌酶谱
2020/11/3
2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 红细胞:总数、平均值及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及分布宽度
2020/11/3
3
血常规
正常值 白细胞计数(WBC): (4~10)×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中性粒细胞(N):0.50~0.70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B):0 ~ 0.01 淋巴细胞(L): 0.20~0.40 单核细胞(M): 0.01~0.08
2020/11/3
14
纤维蛋白原
正常值:2~4g/L 临床意义 ➢ 增高:肝炎,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肿瘤,尿
毒症,妊娠,月经期,手术后,败血症,结 核病,烧伤等。 ➢ 降低:肝病,DIC,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 症,遗传性纤维蛋白异常症等。
2020/11/3
15
D-二聚体
正常值:0-300 ng/ml 临床意义:
病,类白血病反应,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恶性肿 瘤及某些金属(铅、汞等)中毒。
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 绪变化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等。
减少:某些传染病(伤寒、副伤寒等),再障, 非白血性或亚白血性白血病,粒缺,恶组,脾亢, PNH,放疗,化疗及某些药物(磺胺、氯酶素等) 反应等。
2020/11/3
2020/11/3
11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测定的PT值/对照的PT值)
参考值为 1.0±0.1 临床意义: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监测时以INR
报告
2020/11/3
12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正常值: 32~43S,较正常对照延长10S以 上为异常。APTT比值为1。
2020/11/3
4
血常规
正常值 血红蛋白(Hb): 成人: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红细胞计数: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2020/11/3
5
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某些病毒感染,白血
6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Hb): 增加:失水,腹泻,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所致的 红细胞增多症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呈相对性Hb 增高。 减少:贫血,失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红细胞计数: 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浓缩, 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等。 减少:各种原因所致贫血,白血病,钩虫病,急慢 性失血等。
2020/11/3
8
红细胞压积
正常值:男:0.40~0.50 女:0.37~0.48
临床意义: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 比值,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 1.增高: 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 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新生儿,高山居 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2.减少: 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
2020/11/3
9
血凝常规
凝血酶原时间(P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TT) 纤维蛋白原(FDP) 抗凝血酶Ⅲ(AT- Ⅲ) D-二聚体
2020/11/3
10
凝血酶原时间
正常值 11~15s,超过对照3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华法令用药时需监测。
消耗不良:引起凝血酶原减少和凝血因子Ⅴ、 Ⅶ、Ⅹ减少的各种疾病,肝胆疾患,肠道菌 群失调,维生素K缺乏症。 注意:采血时不能混入组织液,避免溶血。
蛋白: 阴性
2020/11/3
17
临床意义
尿酸碱度(pH):
➢ 增高:呼吸性碱中毒,某些代谢性碱中毒,泌 尿系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碳酸氢钠等 碱性药物等。
➢ 降低: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钾性 碱中毒,应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等。
透明度:新鲜尿浑浊可见于:尿酸盐沉淀, 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脓尿,菌尿等。
➢ DIC的早期诊断 ➢ 深静脉血栓(DVT)的筛查 ➢ 肺栓塞
2020/11/3
16
尿常规检查
正常值
尿酸碱度(pH): 5.0~7.0;渣镜检:白细胞<5个/HP 红细胞0~1个/HP (儿童)<3个/HP 上皮细胞0~少量/HP 管型0 /HP或偶见透明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