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合集下载

小学生身边的科学小常识

小学生身边的科学小常识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1、为什么自行车能动?(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相互摩擦)2、飞机上为什么要装黑匣子?(它是用来记载失事时飞机上的各种情况的,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的原因的)3、冰糕为什么会冒气?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4、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5、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

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

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

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7、蝉为什么会蜕皮?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8、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9、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

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10、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11、冰冻的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

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

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

小学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小学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小学身边的科学小知识科学无处不在,无论是大自然中的现象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蕴含着科学的奥秘。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可以通过身边的一些常见的科学小知识,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生身边的科学小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奥秘。

1、光的折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光线穿过玻璃、水等透明物体时会发生偏折的现象。

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光的速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光线的折射。

比如,当我们把一根铅笔放在水里,看起来铅笔断裂了,其实只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2、空气的压力空气虽然无形,却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可以给物体施加压力。

小学生常见的一个例子是吸管喝水。

当我们将吸管放入杯中并将手指捏住吸管口,然后提起吸管,发现喝不到水。

这是因为我们封住了吸管的一端,形成了闭合的空间。

当我们放开手指时,水会顺着吸管被大气压力推上来。

3、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和氧气。

这个过程中,植物的叶子中含有叶绿素,它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能量。

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一株绿叶子的颜色,了解到光合作用的存在。

绿叶子中的叶绿素可以吸收其他颜色的光,只有绿色的光被反射出来,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绿叶子。

4、水的三态变化水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之一,它可以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

当温度升高时,水从固态融化为液态,我们称之为熔化。

当温度继续升高时,水从液态蒸发为气态,我们称之为蒸发。

当温度降低时,水从气态凝结为液态,我们称之为冷凝。

这些变化是由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决定的。

5、种子的发芽种子是植物繁殖的一种方式。

当种子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就会发生发芽。

种子的发芽过程中,首先是种子吸收水分,使种子壳变软,从而有利于幼芽的生长。

然后,幼芽叶片开始向外生长,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

最后,幼芽不断生长,形成一个新的植物。

6、音乐的声音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由声音组成的。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科学无处不在,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有趣的科学现象和小知识。

虽然这些小知识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身边的科学小知识,希望能够激发您对科学的兴趣。

第一个科学小知识是关于物体沉浮的原理。

我们都知道,不同物体在液体中会有不同的浮力,即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或下沉的情况。

这是由于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简单来说,如果物体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那么它会浮在液体表面;如果物体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大,那么它会下沉到液体底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浮力原理解释一些现象。

比如,为什么在游泳池里我们可以浮在水上?因为人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浮在水面上。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船只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第二个科学小知识是关于热传导的原理。

热传导是指物质之间通过分子传递热量的现象。

一般来说,固体的热传导比液体和气体要好,因为固体的分子比较紧密,能够更有效地传递热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热传导原理解释一些现象。

比如,为什么我们在冬天会觉得冷?这是因为冬天室外的温度比室内低,热量会通过房间的墙壁、地板等固体物体传导出去,导致室内温度下降。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炉子上放一些铁铲,铁铲会变热,因为炉火的热量通过铁铲的热传导效应传递到铁铲上。

第三个科学小知识是关于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原理。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

折射的角度取决于入射角度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光线会在两种介质之间发生折射,这是因为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解释一些现象。

比如,为什么我们在水中看到的物体会变形?这是因为水的折射率不同于空气,光线在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会发生折射,导致物体的形状看起来变形。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镜子中的倒影是左右颠倒的,这是因为光线在从空气射向镜子中时发生了反射。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都有什么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都有什么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都有什么身边的科学小知识科学小知识是指那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

它们可能是我们曾经学过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往往被我们忽略或者忘记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一、大脑的工作原理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控制我们的思考、运动、感觉等。

然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经常考虑大脑的工作原理。

事实上,大脑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信息。

当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或者进行思考时,大脑中的神经元会产生更多的电信号,这些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到其他神经元,从而完成思维活动。

二、光的传播速度光速是宇宙中的最快速度,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299,792,458米。

这是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因此我们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光的传播速度。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闪电和雷声之间的时间差来感受到光的传播速度。

当闪电击中地面时,电流会产生雷声,但由于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我们会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光相比,声音的传播速度要慢得多。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远处的爆炸时,我们会先听到爆炸声,然后才看到爆炸。

此外,声音传播的方式也不同于光。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需要介质的支持,如空气、水或固体。

四、高低压系统我们生活在一个由高低压系统决定的天气环境中。

在这个系统中,大气中的气压不断变化。

当气压高时,通常意味着天气晴朗,而当气压低时,通常意味着天气阴雨。

这是因为气压差异会引起气流的运动,从而导致不同的天气条件。

五、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牛顿在17世纪提出的一个理论,它解释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根据这个理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具体而言,当物体的质量增加或者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引力也会增加。

这就是为什么在地球上,我们会被地球吸引而不会离开地面的原因。

六、电的原理电是一种电荷的流动。

当在导体中施加电压时,电荷会流动,这就产生了电流。

身边的科技知识有哪些_身边的科学原理

身边的科技知识有哪些_身边的科学原理

身边的科技知识有哪些_身边的科学原理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都感觉到身边的很多事物都蕴含着科学知识。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身边的科技知识,欢迎来阅读,仅供参考。

身边的科学知识一、为什么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开花?向日葵花盘下面茎部的地方,含有一种叫做「植物生长素」的物质。

这物质有加速生长的功用,每遇到光线时,便会跑到背光的一面去。

所以太阳升起时,向日葵茎部便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来整棵植物就向着太阳的方向弯曲了。

二、煮鸡蛋为什么在凉水里浸过后皮就好剥?鸡蛋是由蛋壳、蛋白、蛋黄构成的,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蛋壳和蛋白之间有一层很薄的蛋壳膜,这是蛋白质的明胶,在鸡蛋内部还有气室(气泡),越是新鲜的蛋,气室越小,放的时间久了这个气室就渐渐变大,在煮鸡蛋时,气室内的空气就膨胀,有一部分气要跑到蛋壳外面来,蛋煮好后立即浸入凉水里时,因气室内减压,水会进到蛋壳内,因为水进到了蛋壳和蛋白之间,所以蛋壳就好剥了。

三、物体加热后为什么会膨胀?物体被加热后,随温度的不断升高,构成物体分子的运动也逐渐加剧,于是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距离也就一点一点地拉大了,也就是说,从物体的整体上看,物体就变得膨胀了。

还有,物体的膨胀率是由物体本身所决定的,物质不同,其膨胀率也各不相同。

四、为什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我们看到星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

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

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五、为什么海水大多是蓝、绿色?望向大海,很多时也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

可是,当你把海水捞起时,透明无色。

原来,海水本身与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水没有大的分别,也是透明的。

我们所看到的蓝色、绿色,其实是海水对光的吸收能力而产生出来的现象。

只有绿光能被海水吸收,从而反射出来;当海水更深时,蓝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蓝色。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小学生科学小知识都有哪些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小学生科学小知识都有哪些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小学生科学小知识都有哪些呢?
1、空气中的氧气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
2、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糖和氧气的过程;
4、空气中的水蒸气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5、湿度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含量;
6、地球是由多层组成的,有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7、地球的表面称为地表,包括大陆、海洋、河流、湖泊等;
8、地球上有四大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9、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也是太阳系的中心;
10、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转一圈需要27.3天的时间。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十则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十则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十则身边有很多的科学知识是我们想不到的,这时候我们应该要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关于人的身上有许多的小秘密,比如为什么人会打呵欠?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便会变白?为什么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等等。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身边的科学小知识十则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十则:1.为什么人会打呵欠?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

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

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

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2.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便会变白?我们的头发中有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黑色素愈多头发的颜色便愈黑。

而黑色素少的话,头发便会发黄或变白。

人类到了老年时,身体的各种机能会逐渐衰退,色素的形成亦会愈来愈少,所以头发也会渐渐变白啊!3.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

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

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呢。

4.为什么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哭个不停?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呱呱大哭,这不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开心,而是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第一口的空气呢! 当婴儿离开妈妈身体出生时,他们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会冲到喉部去,这会猛烈地冲击声带,令声带震动,然后发出类似哭叫的声音。

5.为什么自己搔自己时不感到痕痒?当别人搔自己时,我们会倍感痕痒,而且不断大笑;可是,当自己搔自己的时候,我们不单不会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痒。

基于我们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备,大脑会发出一种「不会有危险」的讯息,神经亦随之放松,所以便不会大笑起来和感到痕痒了!6.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我们的皮肤表面长着汗毛,而每一个毛孔下都有一条竖毛肌,当受到神经刺激(例如:生气、害怕、受凉等情况)后,身体的温度会下降,而竖毛肌便会收缩而令毛发竖立起来,形成鸡皮疙瘩。

小学生身边的50个科学小知识_中国科技知识资料大全

小学生身边的50个科学小知识_中国科技知识资料大全

小学生身边的50个科学小知识_中国科技知识资料大全科学技术是给变人类生活的理论体系,在成长的过程中,身边的科学小知识有哪些?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一些关于小学生身边的50个科学小知识_中国科技知识资料大全,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生科学知识:1、人的一生大约要喝多少吨水?(80吨)。

2、一个水龙头滴水,15分钟就滴水200毫升,每天有近20升水,一年就会浪费多少吨水?(7吨)3、举例说出发电的几种方法?(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4、环境保护法的原则是什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环境权利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5、白头叶猴属于我国哪一级保护动物?(一级)6、请说出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

(是“天灾”和“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

天灾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雨量过大;人祸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

第二,江河湖泊的不断减少,进一步降低了蓄洪泄洪能力。

第三,必要的防洪措施跟不上,城市防洪标准偏低)7、1980至1995年间,全世界森林面积减少了多少?(1.8亿公顷)8、水资源短缺成为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每年我国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少?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少?(100多亿元,400多亿元)9、淡水资源占地球水资源的百分比是多少?(3%)10、目前我国受污染的河流的比例达到多少?(90%)11、随着人口的增加,水资源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当今世界人均供水量已经比25年前减少了1/3,请问,如今世界的缺水现象已经影响到多少个国家?(80个国家)12、汞、镉、铬、铅、砷是一类污染物,对人体危害很大,被称为“五毒”。

这些污染物随废水进入水体后,被浮游生物吸收,小鱼吃浮游生物,大鱼又吃小鱼,人又吃污染后的鱼类,污染物会逐渐的聚集到人体内,我们称这样的关系为什么?(食物链污染)13、据科学家们观测,全球气候在逐渐变暖,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生产活动所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14、如果缺少什么?地球上所有生物将会全部灭绝,人类也不例外?(空气和水)15、一氧化碳气体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人体是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在吸入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后,它会进入人体的血液,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要比氧气强250倍,它很快抢占血液中氧气同血红蛋白结合的位置,造成大脑和躯体缺氧,短时间内可致人死亡)16、烟尘是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直径很小,其中小于10微米的可以长期在空气中飘浮,叫什么?大于10微米的,能较快地降落地面上,叫什么?(飘尘、降尘)17、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大气污染严重,我国北方有一座城市被烟尘遮盖了城市上空,在卫星拍摄中失去了踪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1.怎么把煮熟的鸡蛋剥得又快又好?
将煮熟的鸡蛋浸入冷水中,蛋壳膜和蛋清因遇冷收缩程度不同,容易形成一定的空隙,能轻易剥掉蛋壳。

这利用了“热胀冷缩”的道理。

2.看见了哪些现象让你知道快要下雨了?
动物:燕子低低飞,快要下雨啦;小鸭早睡觉,快要下雨啦;
蚂蚁搬家忙,快要下雨啦;小鱼跳出水,快要下雨啦;
牛羊不回家,快要下雨啦;青蛙胡乱叫,快要下雨啦;
小鸡不进窝,快要下雨啦;蚊子咬得凶,快要下雨啦;
蜜蜂窝里叫,快要下雨啦;小狗勤洗脸,快要下雨啦;
小猫找草吃,快要下雨啦;小猪直拱窝,快要下雨啦;
白天蛤蟆上路,大雨很快就到;白天大蛇出洞,大雨哗哗来到。

云彩: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写作要求:
选一种你感兴趣的现象来写,用上比喻或者拟人来帮忙,把其中包含的道理(原因)写具体,写清楚,写完整,让别人一读就懂!
写完后自己多读几遍,尝试自己修改错字和病句!
拿起笔,用心写吧,加油↖(^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