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三课时教案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案(三)

第四单元 课题4《化合价与化学式》教学案(三) 班级 姓名【复习】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12(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的碳原子)原子质量的 作为标准,某原子的质量跟它相 所得的数值,即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计算:所需相对原子质量查p75表4-3 = (2)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比= (3)铁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4)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的质量比= 【新课学习】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1)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 中各原子的 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用符号为 表示。
(2)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例 题 ①SO 2SO 2的相对分子质量=32 + 16×2 =64 ②CO(NH 2)2CO(NH 2)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1×2)×2 =28+16×2 =60 ③CuSO 4·5H 2OCuSO 4·5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 =64 + 32 + 16×4 + 5×(1×2+16) =2502.计算组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例 题 ①Fe 2O 3Fe 2O 3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56×2) : (16×3) = 112 : 48 =7 : 3 ②NH 4NO 3NH 4NO 3中氮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14×2) : (1×4) : (16×3) =28 : 4 : 48 =7 : 1 : 12 ③Al(OH)3Al(OH)3中铝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 =27 : (16×3) : (1×3) =9 : 16 : 1学习任务: ①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领会并弄清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②掌握根据已知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质量分数及某一元素的质量。
第四单元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3

案例名称:第四单元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授课人:吴峰授课对象:九年级(二班)学生课时:本课题第三课时授课时间:2013.11.1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课题四化学式和化合价第三课时的内容,有关相对分子的质量的计算。
虽然前面学过原子、分子、离子及化学式,相对原子的质量,那我们怎样求化学式的分子的相对分子的质量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內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所农村中学的学生,学生来源比较差,尤其是数理化及英语比较差,成绩好的寥寥无几。
但对于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到了毕业这段其间求知欲比较强,同学之间也很喜好共同协作学习。
三、教学策略与设计:本节课综合运用多媒体,通过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种策略,让学生在情景里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互相合作在共同讨论中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学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从中还加入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地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
因为中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来求原子的组成(2)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时间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一)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图片、形象生动和不断变换的画面、内容丰富且声情并茂的声像资料等,都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兴奋、愉悦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和化合价》教案3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和化合价》教案3一. 教材分析《化学式和化合价》是九年级学生接触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及物质的组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化合价的定义及表示方法,以及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关系。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掌握化学式的书写规则,能正确表示简单化合物的化学式,并能运用化合价的概念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对化学实验和化学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价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式的表示方法,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合物的化学式。
2.理解化合价的定义,能正确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3.掌握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关系,能运用化合价的概念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3.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相关化学实验视频或图片。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如H2O、CO2、NaCl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些物质的化学式。
进而引出化学式和化合价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讲解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如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等。
通过PPT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练习书写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化学式,如H2O、CO2、NaCl等。
教师可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例,讲解化合价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如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让学生在实例中理解化合价的概念。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3课时 基本计算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 C-12
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O-16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注:一般化成最简整数比 元素的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
各原子个数之后再相比
书写格式:
例2:计算二氧化碳(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二氧化碳(CO2)中
C : O = 12 : (16×2)= 3 : 8
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 各原子个数之后再相加 例1:计算O2、H2O、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书写格式: Mr(O2) = 16×2=32 Mr(H2O) =1×2 + 16=18 Mr(2H2O)= 2×(1×2 + 16)=36
练习1
相对原子质量Cl-35.5 H-1 S-32 O-16 Ca-40 N-14
小结
1、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2、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①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②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③计算物质中的某元素质量分数
小结
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①氯气(Cl2) ②氢氧化钙[Ca(OH)2]
③硫酸(H2SO4) ④硝酸铵(NH4NO3)
解:①Mr(Cl2)=35.5×2=71
②Mr[Ca(OH)2]=40+16×2+1×2=74 =40+(16+1)×2=74 ③Mr(H2SO4)=1×2+32+16×4=98 ④Mr(NH4NO3)=14+1×4+14+16×3=80 =14×2+1×4+16×3=80
课前热身
找出下列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 H2O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1 NH4NO3中氮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3 Ca(OH)2中钙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2 Cu(NO3)2中铜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6 拓展 在2H2O中,共有 4 个氢原子 , 2 个氧原子
《化学式与化合价》名师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2.药用阿司匹林的元素组成是:含碳60%,含氧35.5%,其余为氢,已知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若阿司匹林的化学式用CXHYOZ表示,则X,Y,Z的数值各是多少
反思总结
1.知识建构
2.能力提高
3.课堂体验
课后练习《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 Nhomakorabea计【导做】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r)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例题1:计算O2、H2O、(NH4)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书写格式:
【导思】
总结:
学做思二: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例如:
在二氧化碳(CO2)中
碳元素质量:氧元素质量=12︰(16×2)
2.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时,应严格注意按照格式书写。
3.求解质量分数的题,必须×100%。
4.元素的质量比不等于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5.计算分子中原子总数时,不要丢掉了省略1的原子。
一、常用计算公式:
(1)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目标三导
学做思一: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导学】认真阅读课本第87页,找出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概念: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符号为Mr)
如何理解相对分子质量
1、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是分子的相对质量
3、它的单位也是
【说明】每种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每种纯净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如:H2:2、O2:32、H2O:18、CO2:44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学案(第三课时)16k打印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学案(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2.初步掌握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重点)【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知识点三: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阅读】课本P87下半部分及P88内容【思考】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练习】1.你能否求出 H2、N2、CO2及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2.试着计算:⑴双氧水(H2O2)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⑵硫酸(H2SO4)中氢、硫、氧元素的质量比。
⑶氢氧化钙[ Ca(OH)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试着计算:⑴S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⑵尿素[ 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⑶你能算出50公斤尿素中含有多少氮元素吗?⑷那么多少尿素中含有10公斤氮元素呢?【交流讨论】小组内检查练习情况,交流讨论,总结根据化学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1.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酒后驾驶是一种违法行为。
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下列有关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酒精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C.酒精属于有机物D.酒精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2.家居装修时,装饰材料会释放出一种叫甲醛(CH2O)的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C.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 D.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合物3.铌酸锂(LiNbO3)晶体是目前用途最广泛的新型无机材料之一。
下列关于铌酸锂说法正确的是( )A.铌酸锂是一种氧化物B.铌酸锂是由五个原子构成的C.铌酸锂是由铌、锂、氧三种元素组成的D.铌酸锂中铌、锂、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3∶7∶164. 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苯二胺中含有N2分子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8:2 C.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组成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5、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碳、氢、氧的质量比是(3)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我国前段时间在快餐店查出苏丹红而引起“苏丹红”事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4.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3课时)教学设计

- **及时反馈**: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我会对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6.注重反馈与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7.融入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中,穿插讲解化学知识在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开始时,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实验导入新课。实验内容为制备二氧化碳,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本质。在实验过程中,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气体?”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讲解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概念做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并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化学式与化合价知识的理解。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和化学式的书写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5.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2.理解化合价的概念,掌握化合价的使用规律,能够运用化合价推断未知化合物的化学式。
-学生应掌握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原子价值,能够运用化合价规律,如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来推导未知化合物的化学式。
3.能够运用化学式和化合价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如何使用化学式和化合价进行物质组成的计算,如计算某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化学式与化合价》第3课时教学设计

3.化合价的应用: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律,举例说明化合价在化学式推导、化学方程式平衡等方面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后,我会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
-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说明化学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利用多媒体和教具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其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使用图表、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化学式的构成。
-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化学式的书写过程,使教学更直观易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的观察力,使其在化学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难点:化学式的书写规则理解不深,化合价的应用不够灵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无法有效运用化学式和化合价知识。针对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设置阶梯式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实验探究等,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逐步提升其化学素养。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使他们在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化学式与化合价》第3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式的含义,掌握化学式的书写规则,能够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学生能够明确化学式是由元素符号和相应的数字组成,表示物质中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关系。
-学会运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如正负离子电荷平衡原则,正确书写化合物化学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三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对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的规范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化学式说出物质的组成元素和计算出构成的原子个数;
2.使学生学会依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某元素质量分数以及一定量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
3.使学生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化合价。
【教学重点、难点】
1.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及质量计算;
2.依据化学式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的原理和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根据学生对初中化学中考试卷整体感知,得出化学计算是化学学习的一大难点,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二、出示关于化学式的计算的主要类型知识网络,引导学生总结关于化学式计算的基本题型和计算中注意的问题。
三、以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和碳酸钙(化学式CaCO3)为例,讲解关于化学式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四、出示习题,指导学生解答。
(提示:打开配套习题,互动答题,更快更便捷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能力提升:以“尿液中尿素[CO(NH2)2]含量多少,计算尿液中氮元素的含量”为例,让学生感知混合物中某元素含量计算的方法。
(课堂中老师简单讲解,让学生课下进行解答)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