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设计总结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实用文档
❖ 千百年来,艺术家们通过无数优秀 的作品表达了人类的丰富表情,我们 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乐。
❖ 让我们先看看中国的艺术家是怎 样通过美术语言来表达人物情感的。
实用文档
流民图(中国画) 蒋兆和 28米X2米
实用文档
❖谈一谈对流民图的第一印象。
实用文档
流民图(局部欣赏)
实用文档
用对比手法谈谈《说唱俑》和 《流民图》的不同感官。
实用文档
作品欣赏:
实用文档
井上的阳光 杜玉曦
翼 叶 献 民 实用文档
❖ 那同学们了解我们这节课的内容了吗 ❖ 我们可以从人物的造型、肢体动作、表情,
来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
实用文档
丰富的卡通表情: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流民图(局部欣赏)
实用文档
流民图(局部欣赏)
实用文档
流民图(局部欣赏)
实用文档
流民图(细节欣赏)
小女孩紧盯着男孩手中 的碗,流露出饥饿的眼 神,而碗里的食物已所 剩无几了。
母亲伤心地 轻抚着饥饿 的孩子,而 孩子瘦弱的 小手又说明 了什么呢?
实用文档
伤老 中伯 带捏 着紧 对了 侵干ຫໍສະໝຸດ 略瘦 者的 的拳 仇头 恨, 。悲
实用文档
谢谢观赏!
实用文档
说唱俑(陶塑 东汉)
击鼓说唱俑出土于四川成 都天回山东汉崖墓,俑通高55 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俑身 上原有彩绘,现已脱落。陶俑 蹲坐在地面上,右腿扬起,左 臂下挟有一圆形扁鼓,右手执 鼓槌作敲击状。俑人嘴部张开, 开怀大笑,仿佛正进行到说唱 表演中的精彩之处。人物面部 的幽默表情被刻画得极为生动 传神,使观者产生极大的共鸣。

高中美术_第三课 托物寄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第三课 托物寄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托物寄情》教学设计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主要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个人经历造成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言志:王冕《墨梅图》、项圣谟《大树风号图》、郑思肖《墨兰图》、任仁发《二马图》、龚开《骏骨图》抒情:徐谓《墨葡萄图》、八大山人《安晚帖》、凡?高《艺术家的卧室》、菲利普?格斯顿《画家的桌子》、库淑兰《剪花娘子》激情:胡一川《到前线去》、李桦《怒吼吧,中国》、徐悲鸿《奔马》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品中的隐晦和象征方式,尤其是以隐晦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和机制。

过程与方法:能够独立通过这些隐晦的图式发掘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

学会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借助背景材料和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其中包含的思想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搜索作品背景材料的意识,养成结合艺术家的生进行欣赏的良好习惯,创作美术作品表现自己的个人情感。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的,以及这些隐晦的表达方式与图像的关系。

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中渗透出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价值。

教学策略: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入手,由浅入深,借助画面上文字的提示,引导学生了解用视觉形象来隐晦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然后用类似的思路来理解其他作品。

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互动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

教师把需要讲解的内容适当安排在讨论过程中。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相关的多媒体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上一堂课讲了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这堂课我们讲的是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中第三课: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提问: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的“四君子”是什么?“四君子”是:梅兰竹菊四种植物2、设问:为什么称他们为君子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看一下这的几幅图片:梅,傲雪傲霜、不惧寒冰、自强不息。

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他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梅花以她的不惧寒冰,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的自强不息。

新版七年级艺术 美术 第一单元: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 第1节:情感表达

新版七年级艺术 美术  第一单元: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  第1节: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教学设计课题情感表达单元第一单元第1课学科美术年级七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意在通过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探究,掌握通过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探究如何利用美术作品表达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对革命精神的敬畏与尊重,并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利用美术作品中的构图,题材,色彩,笔触等多种方式去表现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探究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思维很活跃,具备了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同学们渴望了解更多美好的事物与广阔的天地,摄影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展现他们的个性,在学习知识和开阔眼界的同时,拓展其思维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艺术表现】:能够通过视频的欣赏与探究,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去探究如何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掌握基本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并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作品创作之中,感受作品创作的乐趣!【创意实践】:通过对不同题材的作品进行学习与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出如何利用作品表达情感的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并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简单的作品分析和作品创作!【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探究,讨论等多种方法学习和了解!在美术作品中表达自己情感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并尝试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对相应的作品进行探究与分析,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与审美能力!【文化理解】:通过视频欣赏与作品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并从中得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能够通过美术作品去传承,继承和发扬这种革命精神,能够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重点能够掌握利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情感的基本的方法和手段。

高中美术_《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鉴赏能力。

只是缺乏系统的引导。

由于平时接触有限,高中生普遍缺乏美术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还不能以专业的美术语言和视角去评价作品。

所以,在美术鉴赏课中,一些基本的美术语言、概念、范畴、分类等这些基础知识的讲授,虽然貌似简单,却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或界限。

使他们即清楚又明白的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谈论鉴赏,并通过鉴赏获得美的享受。

兴趣是最好老师,通过欣赏更多的作品了解更多的画家故事,学生的认知能力会不断提高,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绘画之间的联系,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每位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前准备和课堂展示内容之中,学习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技法。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与赏析,理解传统绘画的精神内涵,完成对作品的审美判断,并获得审美享受。

能够分析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色,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在对中国画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中,学生感受到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达成审美情感的升华。

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活动中,突出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美术语言,创作出了具有一定思想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畅谈,勇于表现。

在课堂上,创作出了不少优秀作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逐渐形成从文化角度,分析和理解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与自然及文化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再次意识到中国传统绘画是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文明的体现,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的第二单元,整个单元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分析,从而理解笔墨韵味给人带来的美感。

通过画家对用笔用墨、用色等相关内容的鉴赏学习,认识中国画笔法墨法的独特表现力,进而理解中国画艺术所承载的思想境界与审美理想,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与认识中国画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美术_抒发情感表达理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抒发情感表达理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他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创造的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还会蕴含某种情感和精神。

学请分析:学生已是初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作品的欣赏评述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设置,引导学生体验。

通过引导体验学生能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来体会美术作品所传达出的深层意蕴。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来表达的深层意蕴。

过程方法:自主欣赏和感悟美术作品的情感,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和感悟美术作品的情感理念,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体会美术作品深层意蕴。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感受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力求使学生认识导入:前段时间我们一直再做一个脸谱绘制的活动,在课余时间我也做了两个作品,但是这两作品却是在不同的心境下制作的。

你能从两个作品中看出老师的心情吗?生:观察回答师:看来一个作品可以表达出作者的心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抒发情感表达理念》一课了解作品如何表达情感的。

新授:看一下课本中哪幅作品表现了愉快欢乐的情感。

生:《击鼓说唱俑》师:那我们分析一下泥塑作品怎样标现出愉悦欢乐的情景的?生:击鼓说唱俑呈半蹲状态,一手抱估一手持棒,神采飞扬,在绘声绘色说唱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的情感。

师:同学表达的很准确,我们似乎被欢乐的说唱所感染。

假如你是泥塑设计师你能设计一个动作表现一种情感吗?生:《思想者》在思考的一个动作,表达了在生活中要善于思考。

师:很棒,很有思想的一位同学。

师:情感的表达除了桃酥作品外,其实最常见的就是绘画作品,下面欣赏这幅作品,梵高的《星月夜》画面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样的特点?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生:画面描绘了一课燃烧的松树,天空中的星星,他们翻滚着,运用流动的笔触运用黄色与蓝色形成流动的漩涡,使人眩晕。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案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案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案教学目的:1.感知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在欣赏评述中,充分感受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历史再现。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品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艺术品的情感力量。

教学要点:1.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海。

2.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海(历史、文化、艺术、手法)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感知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在欣赏评述中,充分感受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历史再现。

教学要点: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海。

教学过程:一.教师活动1.欣赏作品2.讨论3.提出看法二.学生活动:我能行1.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和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中情感。

2.学生讨论:你用什么方法临摹你感兴趣作品局部,或画出深厚中人物的某种情感?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人物的那些方面(如表情、动态、)来表现情感的?请选择合适的语汇表达你的感受。

三.小组活动:1.积极想象和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能与同学合作。

3.明确自己的任务。

四.作业要求:1.基本要求:能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作品中人物情感。

2.较高的要求:通过欣赏感受,能运用美术语汇个生动的语言文表述人物的情感。

3.个性探究:能临摹感兴趣的作品局部或画出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人物情感。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美术表现的形式美。

2.在欣赏感受中发现绘画、雕塑的形式美与创造美,在细节描绘中体验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

教学要点:1.与美术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与历史知识、以及声像欣赏的情景体验。

2.美术作品中的人物表情和人物动态。

教学过程:一.引入1.放课件2.欣赏课本中范图3.了解课件中的意境二.讲授新课1.提问:谁说一说你欣赏课本中的插图后,你有什么的感觉?2.欣赏《流民图》3.提问:你从人物的表情中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画面给你什么感觉?(悲伤、愤怒、饥饿、无奈和反抗等)画面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人物的那些方面(如表情、动态、)来表现情感的?请选择合适的语汇表达你的感受。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设计及总结反 思
学科
初中美术
教学课例名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本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欣赏和分析名家作品,从
中理解用笔用墨的规律,并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二
是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中国画
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 教材分析
如何让学生既能了解和初步掌握毛笔的特性,又能 领略中国传统绘画的风采,然而,书本上的资料毕竟有 限,这就是我们美术教师要不断尝试、学习和挖掘的根 本。
验到的审美感加受才是真切的审美体验,才能真正做到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
审美感受及时于以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创造性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广
泛的美术文化氛围中学习美术,重点是让学生从单纯的
学习美术技能技巧的层面发展到学习美术文化的层面.
从课堂学习中了解我们的美术发展史,认识我们优秀的
学生为主体,结合水墨画特点,采用演示法、欣黄分析
教学策略选 法、展示评价法等教学方法。另外,运用了视频展示台、
择与设计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观察总
结法、欣赏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自评互评的评价
法等学习方法。
让学生尝试用笔和用墨的方法。通过实践让学生体
验笔墨情趣,将“所学”转化为“所用”,使学生体会
传统艺术文化,特别是国画的教学.国画是我国的国粹,
让学生了解中国画艺术是很重要的,那么是否就不需要
课例研究综 学习技能技巧呢我觉得学生正应该从技能技巧的学习

中了解中国画的传统文化.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设计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设计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设计中山市板芙镇新联小学肖力强一、教学内容:岭南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课二、教学流程图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感知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2、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表现的形式美。

过程与方法:1、在欣赏评述中,充分感受中国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历史再现;2、在欣赏感受中发现绘画、雕塑的形式美与创造美;3、在细节描绘中体会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品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艺术品的情感力量。

四、教学要点1、重点: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难点: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涵(历史、文化、艺术手法)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五、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视听法、直观感受法、活动教学法。

创设情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采用直观感受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的表现方法与步骤;采用视听法、活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运用的能力,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中国美术作品图片等等。

希望通过多样化的辅助手段,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3、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选择学生较易接受的作品进行欣赏。

4、关注画面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美术语汇训练,教师提供“喜、怒、哀、乐”四组词汇,提示学生欣赏评述。

5、创设审美体验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以增强审美体验的有效性。

如画面表现了什么故事情节?能猜出画中人物是什么角色吗?他们在干什么?表达人物情感的细节体现在哪里?能模拟画中情境,体验不同人物角色的情感表现吗?6、在欣赏学习中尝试探索一些表现技法,掌握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设计
中山市板芙镇新联小学肖力强
一、教学内容:岭南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课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感知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表现的形式美。

过程与方法:
1、在欣赏评述中,充分感受中国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历史再现;
2、在欣赏感受中发现绘画、雕塑的形式美与创造美;
3、在细节描绘中体会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品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艺术品的情感力量。

四、教学要点
1、重点:
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难点:
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涵(历史、文化、艺术手法)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五、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视听法、直观感受法、活动教学法。

创设情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采用直观感受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的表现方法与步骤;采用视听法、活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运用的能力,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中国美术作品图片等等。

希望通过多样化的辅助手段,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3、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选择学生较易接受的作品进行欣赏。

4、关注画面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美术语汇训练,教师提供“喜、怒、哀、乐”四组词汇,提示学生欣赏评述。

5、创设审美体验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以增强审美体验的有效性。

如画面表现了什么故事情节?能猜出画中人物是什么角色吗?他们在干什么?表达人物情感的细节体现在哪里?能模拟画中情境,体验不同人物角色的情感表现吗?
6、在欣赏学习中尝试探索一些表现技法,掌握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睁大眼睛齐观百看,看看老师现在干嘛?(做各种不同的脸部表情)
生:……
师:那你们知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表现?你从哪里知道或看到的?
生:……
师:那你们知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
生:……
师:没错,我的心情在变化,所以,我脸上的表情就会随着心情在变,这是我的情感在发生变化。

在我们中国有很多的美术作品也表现了这样一些丰富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一节欣赏课,来,和老师一起把课题念一遍……
师、生:《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做出各种各样生动的表情,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活用教材,展开重点
师: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情感,当情感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脸上的表情,包括我们的一些身体语言,我们的动作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千百年来,我们中国的一些艺术家就通过无数的美术作品来表现
这些丰富的情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优秀的作品,看看这些艺术家们是怎么表现这些丰富的情感的。

请大家仔细看!
1、幻灯片出示蒋兆和的《流民图》,从作者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等方面重点欣赏这幅巨卷。

2、利用幻灯片欣赏其它中国画的人物情感作品。

师:这是一个小女孩,非常羞涩,但是呢她也在淡淡的微笑着,这个情感表现的非常的生动。

师:这一幅老奶奶,你看她的眼神带着一点点的悲哀,这么的沧桑。

师:我们再看这两个红军战士,她们的双手在干吗呀?
生:……
师:诶,在取暖,借助那个灯罩在取暖,可见她们对光明多么的向往。

师:这是一个藏族的老伯,正在祈祷,带着乞求的情感。

师:好,这里的人物多一些,病床上躺着的是周恩来总理,他非常的安详,跟他握着手的是邓小平爷爷,周围的这些人都非常关切的看着他。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品的欣赏,重点介绍作品的不同人物表情,学生通过读图研究活动,关注学习目标与问题意识。


(三)欣赏感受,提升意识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我们中国画中表现人物情感的作品,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另一个类型的作品。

这个是东汉时期的一个陶塑作品——《说唱俑》,看到《说唱俑》这个陶塑作品之后,我们对比刚才看到的《流
民图》,这个作品又有什么样的情感表现呢?你看到了什么?
1、幻灯片出示陶塑作品《说唱俑》,通过三个方面与《流民图》进行对比欣赏:①表现形式的对比;②人物情感与身体语言的比较;
③历史背景与身份背景的比较;
师:那我们对比第一幅看到的《流民图》,首先这个说唱俑它在形式上面和第一幅画就有区别了,第一幅画是属于什么作品?
生:……
师:诶,绘画!绘画是属于一个平面的作品,而这是一个陶塑作品,是属于立体的,和刚才第一幅作品就截然相反了。

还有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幅《流民图》图里面看到的人物情感大多数是悲伤、愤怒、难过,而这件作品与之完全相反,他非常的开心,我们可不可以猜想一下,这会是一个什么人呢?这个人有着什么样的身份?
师:说唱俑?我们很多同学在电视里面看过一些古代片对不对?经常在茶楼里看到一些艺人在表演啊,在唱戏啊,在给别人说书啊……其实这个说唱俑就是这样的人物,一个说唱艺人,这时民间的一个说唱艺人。

这个《说唱俑》是东汉时期的一件作品,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一定的年代了,它是1982年在新都马家安22号崖墓出土的,这个作品表现的是这个说唱艺人正在进行精彩说唱的那一瞬间的表现。

你看他,左手抱着鼓,右手拿着鼓槌,边说边唱还边跳,可见他在逗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很开心,忍不住,情不自禁地在手舞足蹈起来啦,可见他这个人非常的乐观,也非常的幽默。

虽然那个时候他们的生活没有我们那么好,他却能够带给别人快乐,非常乐观,非常向上。

我们现
在那么幸福了,没有他们以前那么艰苦,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乐观一点呀?不要遇到什么事情就悲伤难过,我们要像他一样乐观地给别人带来快乐,也给自己带来快乐。

(注意对学生进行乐观主义的情感教育)
2、利用幻灯片欣赏其它类似的雕塑的人物情感作品。

师:在看了这个立体的陶塑作品之后,我们再来欣赏两件跟这个类似的作品。

(利用幻灯片欣赏其它雕塑作品)
师:这是四川的乐山大佛,这个乐山大佛每天都有很多人去膜拜它。

佛在我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
师:很强大,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所以很多人去拜他,去求他,这个乐山大佛的眼神非常慈祥。

师:我们再来看这件,秦始皇时候的兵马俑,这是一个战士,从他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他的坚定。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评述,针对教师设问内容开展自主探究的活动。

灵活运用教材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四)直观感受,突破难点
师:好,刚才我们看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作品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伤心也好,难过也好,开心也好,甚至是愤怒、仇恨也好,所有的这些情感基本上都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师:通过我们的脸,通过我们的表情,通过我们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但是,不管他的情感怎么变化,我们归纳起来其实只有四种,哪四种呢?
生:……
师:对,我们归纳起来就是四个类型:喜、怒、哀、乐。

(教师边说边张贴“喜、怒、哀、乐”脸谱。


师:不管情感怎么变化,我们所有的集中到这张脸上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情感变化的时候我们的脸部哪些部分在变化着?
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情感表达的细节.。


(五)学以致用,创作表现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作品,现在我们也看到了情感表现的几种脸谱,几种模式,下面我们就要完成一个任务,临摹你感兴趣的作品局部或画出生活中人物的某一种情感的头像,要表现出丰富的情感。

大家今天要大胆一点,直接用油画棒来画,看看今天谁是最大胆的。

师:老师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开始!
(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创作)
师:待会画好后,女同学的作品贴在这边(手指黑板左边),男同学的作品贴在这边(手指黑板右边),要贴整齐。

师:我们讲过,在画画的时候,纸有多大,画就……
(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创作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验人物情感的细节表达。


(六)展示评价,课后延伸
师:我们紧张的时间过去了,大家都画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一起来评一评。

大家注意,还没来得及粘贴作品的同学待会下课再把它交回给老师。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么多的作品里面,你觉得谁画的头像情感是最丰富的?
1、学生自主评价情感最丰富、最有创意、色彩最鲜艳的作品。

2、引导学生注意构图。

【设计意图:关注欣赏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自我评价能力。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让学生体会与众不同、具有创意的作品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洞察力和审美能力。


(七)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也欣赏了一些作品,那么回去以后大家也还可以借助其他的一些方式,上网啊,或者找一些书籍,再继续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些中国美术作品里的人物情感的表现,多去了解一下这些作品的内涵。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