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5.1意识的本质 练习教师版
高中政治 2.5.1《意识的本质》精品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同步练习知识点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2010黑龙江哈三中学段测试)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其依据在于,劳动和社会交往①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②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③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④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对于世界的“统一性”的正确理解是A.整个世界都是物质的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C.意识决定物质D.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3.简要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知识点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4.(2010浙江台州中学期中)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下列说法合理的有:因为动物①没有感觉和心理的生物反应形式②没有劳动和社会这一意识产生必须经过的活动进程③其大脑尚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像人脑如此高度发达④没有语言刺激下产生反射的第二信号系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
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
这一观点A.否认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C.正确,因为有些动物确实很聪明D.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知识点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告诉我们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7.《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A.脱离了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8.〔2010福建福州八县(市)一中期末〕有人研究提出,著名的“女娲补天”的神话源自一次陨石撞击,是一则典型的以陨石为主兼容其他天文、地质、气象、地理现象的事件。
高中政治 5.1意识的本质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训练1 意识的本质[基础巩固]1.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 ) A.物质的反应特性B.人脑C.生活和实践D.生物的反应形式曹操大军在行军途中,士兵口渴,操以鞭指前面说有梅林,士兵忍住口渴、全速前进。
这就是所谓的“望梅止渴”。
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A.“望梅”对于人来说毫无意义B.在一定条件下意识也可以决定物质C.“望梅”确实能“止渴”D.意识不能代替物质,“望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渴问题3.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而对于动物来说则不是。
这是因为( )A.动物没有第一信号系统B.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D.动物的意识水平比人类差4.国库也叫国家金库,一般以为只是放钱的库房。
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国库还可以看成是一个簿记系统,用来记录所有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人们对国库的片面认识是( )A.来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人脑主观自生的D.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5.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 ( )①观念的东西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②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模仿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④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本质“原型”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能力提升]6.“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
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
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7.“喜羊羊之父”卢永强说,《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题材就取自自己的童年和现在身边有趣的事。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12:5.1 意识的本质练习题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训练1 意识的本质一、选择题题组一意识的起源1.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
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
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①一切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意识是生物的特殊反应形式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有人说:“鸟有鸟言,兽有兽语。
”似乎动物也有语言,如鸟儿鸣叫,蜜蜂舞蹈,鹦鹉学舌,也能传达一定的信息。
对此,辩证唯物主义认为()A.动物的“语言”只是其本能反应,并不是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意识B.动物的“语言”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现象的反映C.动物有动物的意识,人类有人类的意识,互相不能理解而已D.鸟言兽语同人的语言一样,也是意识的一种3.“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脱离了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C.有了人的存在就一定有意识D.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题组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4.在蚂蚁界,一窝蚂蚁多达万只,但多而不乱,各司其职,分工明细:蚁后的任务是产卵、繁殖;工蚁负责建造、觅食、运粮、育幼等;雄蚁负责与蚁后繁殖后代;兵蚁则负责抵御外侵、保卫家园。
对于这种既没有谁挑肥拣瘦,也没有谁互相扯皮、内耗,大家配合默契的行为,有人认为某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
认为某些动物有意识的观点()A.肯定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证明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否认了只有高等动物才有意识的观点5.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
这进一步佐证了()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6.沃森是IBM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作为电脑医生,沃森每秒可以处理500GB的数据、诊断准确率高且不用休息。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习题:5.1意识的本质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1.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
近年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
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
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证明了(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科学实验发现植物对光有“记忆力”,也就是说植物作为物质对,因此证明了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①正确;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是通过“电化学信号”来完成的,证明了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观点明显错误。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植物的反应方式与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相似,“相似”体现的是共性,不体现意识反应的特殊性。
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下列观点对忧患意识理解正确的是( )①忧患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有了忧患意识③忧患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④忧患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非有了人脑,就有了忧,故①观点正确,②观点错误。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④观点正确,③观点错误。
3.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知道有三十多个婴儿是各种兽类哺育成长的,其中狼孩最多,他们虽然为人所生,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在动物群体中,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可能参加任何社会活动,虽然客观存在作用于他们的头脑,但并没有形成人的意识。
这表明( )A.人脑并不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B.意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只有正常的大脑才能产生意识,并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说明意识是D项。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9:5.1 意识的本质练习题

意识的本质1.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观世界的桥梁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2.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红灯停车时去吃。
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
这一观点( ) A.否认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是正确的,有些动物确实很聪明,也有意识D.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说过,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
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规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研究发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
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
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③意识是人脑活动的产物④人脑和意识不可分割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下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D.意识的产生离不开生活与实践1.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
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得到时间观念。
高中政治 5.1 意识的本质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意识的本质》1、(2011高考上海政治单科卷17)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2、(2010高考•北京卷26)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3、“中国梦”、“互联网+”、“新常态”等成为网络流行语。
每个网络流行语背后无一不是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
这说明( )A.物质是客观的 B.物质决定意识C.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曹操大军在行军途中,士兵口渴,曹操用鞭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士兵于是不渴。
这就是所谓的“望梅止渴”。
回答4—5题。
4.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望梅”对于人来说毫无意义B.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C.“望梅”确实能“止渴”D.意识不能代替物质,“望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渴问题5.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
而对动物来说则不行。
这是因为()A.人脑有第一信号系统,而动物则没有B.人脑有第二信号系统,而动物则没有C.人脑具有条件反射活动,而动物则没有D.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6.“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诗人感受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的感受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7.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2.5.1《意识的本质》课时作业

2.5.1《意识的本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美国《新科学家》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中,研究者第一次实现了用电击大脑单独区域的方式将意识关闭。
这个发现表明有可能是一种被称作“屏状核”的地方,将分散的大脑功能组合在一起,进而产生了思想、知觉和情感。
这让我们对困扰了科学家和哲学家上千年的一个问题——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解释。
这进一步佐证了(..)①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②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意识依赖于物质.③意识是人脑的产物,人脑的机能.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物质可以离开意识单独存在,意识不能离开物质单独存在,②说法错误,应排除;“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解释”,体现④,③与题意无关;故选B。
【答案】.B2.“礼”字的繁体是“禮”,本字为“豊”,一看便知与祭祀有关。
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
合起来会意,就是击鼓奏乐,用美玉敬奉祖先和神灵。
上升到定义,就是履行敬神祈福的仪式。
这种合数文以成一字,而义在其中的会意造字方法(..)①表明客观存在可以被人的头脑所反映.②体现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说明世界上存在着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④反映了所造汉字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这种合数文以成一字,而义在其中的会意造字方法说明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因此题肢①正确;同时也能够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故题肢①②正确;题肢③说法错误,世界上不存在这样的意识,故排除;题肢④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3.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高中政治 2.5.1意识的本质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高中政治2.5.1意识的本质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政治2.5.1意识的本质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政治2.5.1意识的本质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一、选择题1。
有一种植物,在受到外界触碰时会叶柄下垂,叶片合闭,此动作被人们理解为“害羞”,故称其为含羞草。
含羞草的这一现象表明( )A。
自然规律有时不是稳定的B.某些植物是有意识的C.生命物质具有反应特性D。
反应特性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体现了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C项符合题意.规律是一种稳定的联系,A项说法错误。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B项说法错误。
D项与题意不符。
2.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下列属于物质反应特性的是( )①阴晴圆缺②空谷回音③葵花向太阳④刮风下雨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不符合题意。
②③体现了物质的反应特性,符合题意。
3.在植物抗病性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拟南芥内源小分子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降低.更有意思的是,温度引起的PTGS解除在接下来的22 ℃种植后代中也能观察到,即表现出后代记忆的效应.植物后代记忆的效应进一步证明了(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
①② B.①④C。
②③D。
③④,①正确。
这种记忆效应是在外部温度变化时出现的,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正确。
材料强调植物的反应方式,②不符合题意。
③否定了矛盾的特殊性,观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1意识的本质基础小测一、选择题1.左右脑迥异的八大特征左脑显意识语言时间分析理智做事求实现代认识右脑潜意识表象空间联想情感做梦创造原始认识读表格回答,人脑是A.意识的来源B.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C.健全的大脑D.人所特有的【答案】B【解析】通过表格中左右脑所起的作用来看,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B符合题意;人脑是意识的“加工厂”,并不是意识的来源,A说法错误;人脑包括大脑,C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排除。
2.图中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答案】C【解析】题干中说“既可以看成……也可以看成……”,说明选项应该是意识活动,排除A;B、D说法错误。
2.法国纪录片《动物之爱》,展示了动物是如何相爱的。
不可思议的是:和人类一样,它们会接吻、拥抱和爱抚,它们的爱既有温柔、细腻也有狂野、激情。
为此,有人认为动物也有意识,此观点A.否定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B.肯定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C.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D.肯定了物质世界先于意识而存在【答案】C【解析】题中观点认为动物也有意识,实际是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符合题意;题中观点看不出否认意识的目的性、肯定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肯定物质世界先于意识而存在,A、B、D不符合题意。
3.在近几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作为保留节目,魔术一直是所有节目中最为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也是最为神秘的,观众总是为其神奇的表演所震撼。
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魔术表演实质上是虚幻和不存在的假象B.魔术表演制造的假象是主观意识创造的C.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条件的创造利用D.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形象的来源【答案】C【解析】魔术表演实际上是创造条件、通过制造假象来迷惑观众的,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C符合题意。
假象也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A、B观点错误。
奇幻形象来源于客观存在,D说法错误。
4.人类的文明意识就是人类用语言交往打破了动物封闭心理的产物。
“人类社会”就是这个产物的象征。
若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突破动物心理的封闭向人类进化。
因此,原始的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是完全相通的。
只是到了后来,人类借语言文字创造了历史,这才进入了文明社会。
由此可见①人类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②纯粹动物的心理活动能够自发形成意识③意识不仅是自然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④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高等动物的心理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材料揭示了人类的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在这一过程中,语言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这说明意识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①③符合题意。
纯粹动物的心理不会自发形成意识,②观点错误。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④说法错误。
5.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人脑中的“海马区”在存储信息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切除掉海马区,那么以前的记忆就会一同消失。
这一发现佐证了①意识是人脑中“海马区”的生理机能②人类的意识来源于人脑中的“海马区”③人脑中的“海马区”是意识的生理基础④“海马区”其实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意识是人脑的生理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①③符合题意。
意识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海马区”本身就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④观点错误。
6.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
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材料中,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物质决定意识,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②④说法正确;①③说法错误,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物质的不同,意识内容的反映还受到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故选C。
7. 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
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D.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答案】A【解析】意识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产物,更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
科幻电影表达的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的观念是错误的,认为机器人也会有意识,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A符合题意。
B错误,机器人不具有主观能动性;C、D与材料无关。
8.现实世界的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是二维的。
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
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C.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D.对客观对象的直观反映【答案】B【解析】“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能动反映,而不是简单直观的反映,故B应选,D不选。
完整的反映不等于本质的反映,A不选。
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C说法错误。
9. 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
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
这表明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题眼是“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
时空观念来自农舍和劳作,是对当时客观存在的反映,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时空观念不是来源于主观想象,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④错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10. 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流行于闽南、潮汕、台湾、东南亚等地区的梨园戏中的角色有生、旦、净、丑、贴、外、末。
这些角色的相应脸谱是对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而形成的。
这说明A.梨园戏脸谱源于人们的加工创作B.脸谱艺术是对客观现实的深刻反映C.梨园戏脸谱是对客观对象的能动反映D.戏剧艺术是改变客观世界的精神力量【答案】C【解析】梨园戏脸谱是对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而形成的,说明它是对客观对象的能动反映,C符合题意;艺术源于客观现实,梨园戏脸谱源于客观现实,A说法错误;B、D都与材料主旨不符,均应排除。
本题选C。
1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代诗人杜牧吟咏清明的诗句,既形象地道出了冬去春来的气候和物象特征,又吟咏了在万物蓬勃生长之时人们对亲人绻绻的思念之情。
这体现了①意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②意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③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过程④意识是反映现实与再创造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路上行人欲断魂表明在万物蓬勃生长之时人们对亲人绻绻的思念之情。
体现意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①符合题意;②与题意无关,应排除;③错误,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过程;意识的内容来自于现实,但又把现实中的物质进行了再创造,④符合题意。
故选C。
12. 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植物和人一样都喜欢音乐,音乐是有声波的,声波可以促进植物的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得更快。
“给植物放音乐,植物就会长得比较好”进一步佐证了①一切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植物和人对环境的反应有共性规律③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反应特性④自然界和人的思维都是主观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给植物放音乐,植物就会长得比较好”说明一切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①与题意相符;“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和人一样都喜欢音乐”说明植物和人对环境的反应有共性规律,②与题意相符;材料未涉及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反应特性,③不选;自然界是客观的,④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13.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若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据此,有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以上观点。
【答案】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自然界的长期发展产生了人和人脑,为意识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费尔巴哈的观点充分肯定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忽略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③意识同时由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人脑如果脱离社会实践,是无法产生意识的。
认为“有人脑也就有了意识”的观点认识到了人脑在意识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忽视了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属于辨析类非选择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
本题材料提供了两个观点,一个是费尔巴哈的观点,一个是根据费尔巴哈的观点推理出来的某个人的观点。
这两个观点涉及的都是关于意识的内涵的认识。
所以学生可以调动和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从意识的产生、意识与人脑的关系等角度,对题中观点进行论证和探讨。
论证和探讨时既要看到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又要指出其中的不足,做到全面辩证地分析。
14. 一部艺术作品之所以称得上优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把握住了灵感。
在人们艺术创作等创造性活动中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也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有人认为:“富有创造力的头脑是产生灵感的生理基础,灵感来源于富有创造力的头脑。
”请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本质”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答案】(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高度发达的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因此,富有创造力的头脑是产生灵感的生理基础。
(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社会生活实践为灵感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3)题中观点认为富有创造力的头脑是产生灵感的生理基础,具有正确性。
但将灵感产生的物质器官等同于创意的来源,因此是错误的。
【解析】灵感属于意识范畴,因此,认为人脑是产生灵感的生理基础是正确的,但认为灵感源自于人脑则是错误的,由此断定,题干观点具有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