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教案范文三篇

【导语】《带刺的朋友》这篇课⽂的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明这件事,字⾥⾏间体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的语⾔⽣动、明快,⽤词准确,条理清楚。
特别是把刺猬偷枣的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要求: 1.体会句⼦的不同表达⽅式。
2.朗读课⽂,归纳课⽂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4.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归纳课⽂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 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果成熟的收获季节。
瞧,图上画着什么呀? 出⽰《秋枣》图,学⽣说图意,师引导学⽣⽤上动词“挂满”、数量词“⼀颗颗”,来体现红枣⼉的⼤和多。
2.枣⼉长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来尝⼀尝?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动了。
出⽰刺猬图,出⽰课题,齐读。
3.它是谁呀?出⽰“--刺猬”,再读。
破折号有什么作⽤? ⼆、检查预习情况。
1.⼤家课前都预习过课⽂了,现在⽼师先来检查⼀下⼤家预习得怎么样。
出⽰预习要求: (1)轻声读课⽂,读准字⾳,读通句⼦。
(2)边读边思考:课⽂写了刺猬的⼏件事?分别是哪⼏⼩节? 2.指名分节读课⽂,师⽣共同点评。
3.课⽂写了刺猬的⼏件事?分别是哪⼏⼩节? 出⽰两幅课⽂插图,明确2~9节讲了第⼀件事,10~15节讲了第⼆件事。
三、⼩组合作,归纳课⽂主要内容。
1.四⼈学习⼩组分别轻声朗读2~9、10~15节,讨论:课⽂写了刺猬的哪两件事? 2.集体讨论交流。
归纳板书: ⼀天晚上,刺猬偷枣⼉。
第⼆天晚上,刺猬⽤刺击退了⼤⿊狗。
3.课⽂主要讲了什么? 四、细读课⽂,体会作者情感。
1.刺猬是怎样偷枣⼉的呢?默读2~9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刺的朋友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刺的朋友人教(部编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理解文本内容。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包括课文文本、PPT等。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3. 讨论交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4. 总结导入: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章节的学习。
第二章:课文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包括课文文本、PPT等。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 问题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总结理解: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词语学习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包括课文文本、PPT等。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出现。
2. 词语解释: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和讲解。
3. 词语练习:学生进行词语练习,巩固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4. 总结词语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词语学习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第四章:文本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带刺的朋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带刺的朋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朋友”的概念,了解朋友的重要性;2.能够理解“带刺”的含义,并体会相处中遇到困难时的正确处理方式;3.通过阅读、朗读、模仿、演绎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提高情感素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带刺”的含义;2.了解如何处理相处中的困难。
三、教学难点1.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来模仿、演绎;2.培养学生处理相互间矛盾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情境渲染教师用“刺”、“带刺”的生动词语描述不同的形态,并让学生触摸一些有刺的物品,引导学生想象什么样的朋友是“带刺”的。
### 2. 阅读课文并分析 1.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生词和词语的含义;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相处方式,理解“带刺”的含义。
### 3. 课文朗读 1. 教师带领学生一遍遍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哦朗读;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并尝试模仿课文中人物的语气和表情; 3. 随机抽取学生展示朗读成果,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指导。
### 4. 情景演绎 1. 教师分组导演,分组或全班学生分角色演绎懒虫与小蚂蚁、大树与小草、小鸟与大雁、狼与羊等“带刺”的故事; 2. 每组或个人表演后与其他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 5. 总结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日所学内容,总结“带刺”的概念和正确的相处方式; 2. 学生画出今天上课的“思维导图”并带回家分享。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带着思考,积极参与;2.学生在小组朗读、情景演绎中的表现,是否理解故事情节,是否能够运用课文的语言表达进行模仿、演绎;3.学生在总结课堂所学时,是否能够理解“带刺”的概念,是否能够正确处理相处中的困难。
部编版《带刺的朋友》优质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23 带刺的朋友(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带刺的朋友》(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本文讲述了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刺猬偷枣的故事,其间穿插着作者的所思所想,情趣盎然。
课文以“带刺的朋友”为题,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又点出了作者与写作对象的关系。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课文共12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开头: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
第二部分(第二至十自然段)详细讲述了刺猬偷枣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一、十二自然段)写了刺猬溜走后作者对刺猬的赞叹与好奇。
本文语言很生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诡秘”“匆匆”“爬来爬去”“打了一个滚儿”“扎”等词语,将刺猬聪明伶俐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有很强的画面感:二是“朦胧”“斑斑驳驳”等环境描写,渲染了秋夜的气氛,突出了刺猬“偷”枣的趣味;三是作者对刺猬的称呼,由“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到“小东西”,喜爱之情逐步加深,体现了对这位“朋友”的特殊情感;四是“哗哗”“哪里啪啦”“噗”等拟声词的运用,让课文有声有色。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插图描绘了刺猬摇枣后的情景,新月斜挂,树影斑驳,刺猬“摔”下枣树,地上枣子撒了一地。
第二幅插图描绘了刺猬背上扎满了枣子走的情形。
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刺猬的可爱,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
学情分析:《带刺的朋友》是第七单元“我与自然”为主题的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为“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
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很符合三年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把小刺猬写得灵敏可爱更是贴近生活充满生活趣味,符合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
在教学时,巧妙引导孩子去发现刺猬偷枣的“高明”,感受生动地语言。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很多生字,但本篇课文的易错字较多,教师应适当地进行指导。
另外,有些学生对课文中提到的刺猬不太了解,可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刺猬的资料。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刺的朋友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刺的朋友人教(部编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带刺的朋友”这个主题的含义。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植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带刺的朋友”这个主题的含义。
2. 观察和思考身边的动植物。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植物。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带刺的朋友”这个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植物。
2. 分享图片:展示一些身边的动植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特征。
3.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身边动植物的观察和思考。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分享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身边动植物的独特之处。
教学反思:第二章:刺猬的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刺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刺猬的外形特点。
2. 刺猬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了解刺猬的外形特点。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刺猬的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刺猬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刺猬的兴趣。
2. 讲述刺猬的特点:教师讲述刺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了解刺猬。
3. 观看视频:播放刺猬的生活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
4. 讨论保护刺猬: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刺猬和它们的栖息地。
5. 总结:教师总结刺猬的特点,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第三章:乌龟的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乌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乌龟的外形特点。
2. 乌龟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了解乌龟的外形特点。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乌龟的图片素材。
《带刺的朋友》教案

《带刺的朋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带刺的朋友》的主要内容。
2. 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刺猬的生活。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带刺的朋友》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实物模型或图片of a hedgehog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刺猬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刺猬的特点。
(2)学生分享对刺猬的了解,引出课文《带刺的朋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刺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学生讨论,分享对刺猬的感悟。
4.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刺猬的生活场景。
(2)各组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5. 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刺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课堂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刺猬的____是____色的。
(2)刺猬的____是____形的。
(3)刺猬_____时,会把身体____起来。
2. 写一篇关于刺猬的小短文,不少于100字。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带刺的朋友》的内容。
2. 家长协助学生查阅更多关于刺猬的资料,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刺的朋友》人教(部编版)

举例:从课文中提炼出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如宽容、尊重等,引导学生将这些原则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教学难点
(1)生字词的运用:学生在学习生字词时,往往容易忘记如何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解决方法:通过编写具有实际语境的例句,让学生练习运用生字词,巩固所学。
(2)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学生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能存在理解困难,不知如何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运用。
解决方法:教师可以举例说明,让学生模仿练习,逐步掌握修辞手法。
(3)课文寓意的深度理解: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寓意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
解决方法: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寓言故事,深入理解其寓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拟人这两个修辞手法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原则。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人际关系处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故事中学到的处理人际关系原则。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刺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友》人教(部编版)一、教学内容
《带刺的朋友》选自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学习,如“带”、“刺”、“朋友”等;课文阅读与理解,把握故事情节,体会寓言故事的寓意;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友爱互助的品质。同时,结合课后练习,进行朗读、复述、表演等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第1篇】《带刺的朋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枣、馋、缓”等十个生字,领会多音字“扎”,会写“枣、刺”两个字。
3.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通过动词、拟声词的运用感受刺猬的高明,体会语言的生动。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语言的生动。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在我们多姿多彩的童年中肯定有许多朋友,有的给你精神上的鼓励,有的给你学习上的帮助,有的朋友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他是一位带刺的朋友?(板书:23 带刺的朋友)来,让我们读好课题。
2.带刺的朋友是谁?(刺猬)3.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了是不是?那我要再考察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打开课文,一起来认识下这位“带刺的朋友”。
老师播放录音朗读,我们跟着一起读好不好?然后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刺猬的什么事?2.生汇报,指导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一只刺猬偷枣的故事。
(板书刺猬偷枣)3.观察“枣”与“刺”,你有什么发现。
(1)生汇报预设:“刺”左边部分有勾,枣上边部分没有勾;“刺”是左右结构,“枣”是上下结构……(2)“枣”字演变:为什么“枣”“刺”有相同的偏旁“朿”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我们来看一下枣字的起源。
引导:这是一棵枣树,枣树的特点是树比较直,而且有刺,勤劳而智慧的古代人民创造了“枣”字,观察金文的枣,有什么特点,(像一棵树、有刺),所以在小篆是两个朿叠在一起,再往下看楷书就(3)指导书写“枣”“刺”。
教师提醒注意关键笔划,学生练习。
三、走进课文、理清脉络1.写好了枣字,你们指导枣是什么季节成熟的吗?你们看(出示课件)哇,你们都发出了赞叹!那么这句“秋天到了,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在偷枣的过程中,你对哪一部分内容印象最深?把和这部分有关的
句子用直线划出来,再读读,和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⑵学生交流(预设如下,根据交流出示)
▲上树摇枣
①理解“诡秘”,体会刺猬爬树时的小心谨慎;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了解作者初见刺猬时的心情,板书:惊愕。
②理解“用力摇晃”,感受刺猬的聪明;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4、根据课文内容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填写完整
缓慢爬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驮枣快跑
三、写话练习。
诶你用“先....接着....再....最后....”的句式,以刺猬的口吻把偷枣的经过写
完整。(友情提示:可用上“爬、摇、归、打、滚、扎、驮、跑”这些动词。)
说起这偷枣啊,可惊险啦!__
偷枣这件事简洁、完整地说一说,注意把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和
我的感受说完整。
说明:作者把刺猬偷枣的过程描写的非常具体生动,是本课学习的重
点。整个过程既是学习文本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的过程,又是进行
语言实践、训练概括能力、掌握概括方法过程,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
整合。
㈡学习“击退大黑狗”语段。
⒈默读第二部分,试着从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和我的感受几方
力。
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⒈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和护身的本领大,
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⒉继续训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识”刺猬。
⒈出示刺猬的图片,交流
⒉出示课题。
说明:以交流刺猬资料入手,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3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
⒈自主学习课文字词,理解“惊愕、诡秘、径直、钦佩”等词语的
意思。
⒉学习抓主要事件的方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课文中叙述的“偷
枣”、“击退大黑狗”这两件事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文本,
感受刺猬偷枣和护身的本领大,并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刺猬
的喜爱之情。
⒊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继续训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中“走近”刺猬。
⒈学习词语:朦胧斑斑驳驳时隐时现
⒉出示句子,了解写作顺序,板书:一天晚上第二天晚上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动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
藏。
⒊这样月色朦胧、十分安静的夜晚刺猬来到了哪里?做了什么呢?
)
诡秘(
)
本事(
)
清晰(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也许(
)
直接(
)
模糊(
)
佩服(
)
3、想想课文写了刺猬的哪两件事?用“谁干什么?”的句式写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说说第二件事。
板书:护身本事大高兴
⒉找出刺猬是怎么护身的句子。
交流,出示:我刚想叫住它,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
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
几个“仙人球”似的。大老黑很快调过头去,“呜呜”地哀叫着溜走
了。
⑴理解“鬼”,感受作者喜爱之情。
⑵指导朗读。板书:喜爱
③理解“径直”,了解刺猬的迫切心情。
▲归枣打滚
解释“逐个”“归”“就地”“打滚”感受刺猬的聪明及动作的熟练;
指导朗读。
▲背枣逃跑
通过想像、朗读了解其着急的心情。
⑶师生配合读2——9节
出示: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板书:本事高明钦佩
⒊尝试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现在你能不能看着板书,试着把刺猬
说明:在文本中,“击退大黑狗”这件事是略写,因此,教学过程可
重点抓住一个“鬼”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
四、总结全文,在情感升华中学会善待动物。
⒈学了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带刺的朋友”为题呢?
⒉点明作者的情感变化,再读课题。
⒊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近小动物,了解他们,关爱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敬重佩服———(
)
③月光丌明———(
)
2、摘彔文中的一句歇后语,并试着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猪八戒照镜子——(
)
狗咬吕洞宾——(
)
风箱里的老鼠——(
)
泥菩萨过江——(
)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愕(
读读课文,和同桌说一说。
⒋交流板书:
枣树上草棚前
偷枣击退大老黑
说明:在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课文内容、了解刺猬特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训练中“亲近”刺猬。
㈠学习“偷枣”语段。
⒈初步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
⑴默读课文2—9小节,圈划有关动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刺猬是如
何偷枣的。
⑵学生交流,师媒体出示:爬摇掉
归打滚扎
驮跑
⑶小结刺猬偷枣的过程(上树摇枣、归枣打滚、背枣逃跑)。
说明:刺猬偷枣部分内容生动有趣,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作者具体描
写了刺猬偷枣时的动作,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这一环节,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分清步骤,从整体上对偷枣
过程作大概了解。
做他们最亲密的朋友。
说明:这一环节,是对作者情感线索的整体回顾,期待学生能对主题
有所提升,激发孩子们热爱小动物,亲近小动物的情感
附板书:
15带刺的朋友
一天晚上第二天晚上
枣树上草棚前
偷枣(本事高明)击退大老黑(护身本事大)
惊愕
钦佩
高兴(喜
爱)
《带刺的朋友》同步练习
一、填空。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吃惊而发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