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行业安全生产发展变化过程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国内外经验比较如何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国内外经验比较如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标准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流程和操作规范,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损失,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比较和分析,可以为我国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国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经验(一)美国美国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体系和经验。
其主要特点包括:1、法律法规健全美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如《职业安全与健康法》等,明确了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2、标准体系完善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3、安全培训与教育美国非常重视员工的安全培训与教育,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监管执法严格美国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构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二)日本日本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经验主要有:1、企业安全文化日本企业注重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使员工形成自觉遵守安全规定的习惯。
2、精细化管理日本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实行精细化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3、技术创新日本在安全生产技术方面不断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
4、员工参与日本企业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开展安全提案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德国德国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面的突出经验包括:1、双重预防机制德国建立了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通过对风险的预先评估和隐患的及时排查治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国外安全生产管理综述安全生产

国外安全生产管理综述1、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谈到安全生产也就百是少不不了劳保,即为了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伤害而采取的度相应的安全措施,如果没有安全管理体系,即使问企业,事业,个人单位不答按照规定去执行也不会有人检查,职业健康内包括1职业病2因职业导致身体部分能力丧失,容3职业死亡,2、求一篇外国人写的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文献或论文。
谢谢!3、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有哪些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3、预防原理4、强制原理4、国外对重大安全生产风险是怎样控制的国外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的控制可以参考下面的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业环境场所、能源管控及规范人员行为的安全管理控制,鄙人另加一条作业人员安全的协调与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涉及企业单位的方方面面,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仅供参考!英国:制定和颁布安全法规英国是西方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在长期的工业活动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涉及危险物质的工业活动极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一些事故不仅对工人,而且对周边环境、甚至对远离事故现场的地方都会构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英国又是最早制定和颁布安全卫生法规的国家。
1974年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形成了英国现行的安全卫生立法框架。
根据这个框架,英国建立了两个机构——安全卫生委员会和安全卫生执行局,以保证安全卫生法规和各项条例的实施。
1974年Flix borough一家化学厂发生爆炸事故,揭开了英国预防重大事故的序幕。
这起事故使该工厂被夷为平地,28名工人死亡,工厂周围的设施遭受了极大破坏。
安全卫生委员会指派重大事故预防专家全面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三项预防事故的策略:(1)确定危害作业场所;(2)为预防重大事故而采取的控制措施;(3)为降低事故的破坏性而采取的减缓措施。
今天,为了预防此类重大事故的发生,英国于1999年制定了《重大事故危害控制(COMAH)》等一系列法规。
法国:光靠制度是不够的在人们的印象中,法国是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少的国家之一。
国外安全生产法发展

国外安全生产法发展国外安全生产法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各国都面临着安全生产的问题,因此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首先,我将重点介绍英国的安全生产法发展历程。
英国的安全生产法在19世纪中叶开始得到重视。
1844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针对工厂环境的安全法案,该法案要求工厂提供合适的通风、清洁和安全措施,并设立了工厂检查员的职位。
此后,英国陆续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加强工业安全。
例如,1867年通过了《采矿规则法》,要求采矿业主必须提供最佳的矿井设备和适当的大气控制系统,以确保矿工的安全。
1902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全面规范劳动条件的法律《劳动福利法》,该法律规定了工作小时、工资、罚款和休息时间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此外,美国也是安全生产法发展的重要国家。
20世纪初,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人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保护工人的权益和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美国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1910年,美国通过了《工业保险法》,该法规定了工厂必须提供安全设备和合适的工作环境,以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
其后,美国陆续通过了《1984年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案》和《2001年反恐怖主义法案》,加强了对工作场所安全的监管,提高了工作场所的安全标准。
与英国和美国相比,中国的安全生产法发展相对较晚。
中国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的。
1951年,中国通过了第一部关于工业安全的法律《工厂条例》,要求工厂提供安全设备和培训,并加强了对工厂安全的监管。
此后,中国陆续通过了《1991年》和《2002年》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对工作场所安全的法律监管和制度建设。
2002年,《安全生产法》正式颁布实施,并在随后的几年里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
总结来说,国外安全生产法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的过程。
国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演进历程

国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演进历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它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安全生产理念的演变而不断发展。
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演进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和制度。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演进历程,以期为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国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演进历程1.初始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在这一阶段,工业化进程刚刚起步,安全生产问题逐渐显现。
各国开始关注安全生产,并制定了一系列基本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然而,由于缺乏对安全生产的深入认识和有效的管理手段,这一时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主要以制定基础标准和规范为主,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安全生产问题日益突出。
各国开始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逐渐从基础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转向全面实施和监督管理。
各国纷纷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3.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进入了成熟阶段。
各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也逐渐从单一的规范制定转向多元化的综合管理。
在这一阶段,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
二、国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主要特点1.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国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法律法规体系完善。
各国都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明确了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各国还建立了严格的执法机制,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2.标准体系健全国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另一个特点是标准体系健全。
各国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多个方面。
国外安全生产法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国外安全生产法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安全生产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重视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规定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重点介绍国外安全生产法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
欧美国家英国英国在19世纪末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规,其中最主要的是1894年通过的“安全准则法”(The Safety in Employment Act)。
该法规定了劳动场所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员工的安全,如铁路、工厂、工地、建筑工程等等,覆盖面广泛,是英国安全法律的重大里程碑。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对工作环境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重视,于是1980年诞生了“健康与安全工作法”(Health and Safety at Work Act),它是对之前的“安全准则法”的充实和补充。
该法规定了每个劳动场所必须通过安全评估,减少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危害,员工必须接受安全培训,必须遵守有关健康和安全的规定。
美国美国的安全生产法规往往是在发生事故后制定的,它可以从美国安全法及其修正案的发展历程中得到证明。
20世纪初,美国开始重视劳动者的权益,响应了欧洲的先驱者,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其中最重要的是《1910年职业安全和健康法》(The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ct of 1910)。
这是美国第一个国家性的安全生产法法规。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不断修订该法规,比如《安全与健康政策法》(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Policy Act)于1970年发布,建立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并对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亚洲国家日本日本的安全生产法是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修订和完善的。
1951年,美国开始占领日本,在这期间,美国向日本介绍了安全生产法。
1961年,日本通过了“工作环境测定法”,这是日本第一个安全生产法规,标志着日本的劳动安全进入了规范化时代。
安全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和对策措施

安全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和对策措施李毅中(2007年2月13日)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就安全生产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谈一些认识和看法:一是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二是国外安全生产的有关情况和我国安全生产发展趋势;三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对策措施。
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安全生产现状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从体制、机制、规划、投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重点企业和广大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参与监督。
经过努力,安全生产的理论、法律、政策体系得到建立和形成,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状况趋于稳定好转。
(一)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初步建立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论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指导原则、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六中全会把坚持和推动“安全发展”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原则和总体布局。
为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总结国内外安全生产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
其5个要点:一是“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
提出“安全发展”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
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和切入点,必须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同时规划、统一部署、同步推进。
遵循这一指导原则,“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安全生产列为专节,明确了奋斗目标。
二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从五六十年代的“安全第一”,到七十年代之后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再到目前的12字方针,反映了我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化。
【优秀资料】国内外安全管理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PPT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历史沿革 一些工业化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加强企业生产安全管理
的制度化建设,产生了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预防原理等风险管理理论,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 理方法、模式、思想、理论基本形成。 在20世纪末,我国几乎与世界工业化国家同步,研究并推行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目前,国外安全管理研究的新发展有从安全管理战略性研究、安全评价氛围研究、安全文化、培训干预管理、经济决策度量指标等方
古埃及第三王朝在建造金字塔时,组织10万人花20年的时 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目标的总称。
目前,国外安全管理研究的新发展有从安全管理战略性研究、安全评价氛围研究、安全文化、培训干预管理、经济决策度量指标等方
面 人。类“钻木取间火”开的目凿的是地利用下火,甬如果道不对和火进墓行管穴理,及火就建会给造使用地火的面人们塔带来体灾难,。 对于如此庞大的 工程,生产过程中没有管理是不可想像的。在古罗马和古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研究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和监控,我国一些企业管理者尝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希腊时代,维护社会治安和救火的工作由禁卫军和值班团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提出了系统化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理论雏形,该理论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
,通过目标导向改变自身行为。 这一点,在历史上有着记载。
构。到北宋时代消防组织已相当严密。据 自秦人开始兴修水利以来,其后几乎我国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管理水利的机构。
国外关于安全问题的研究著作和文献以美国和欧洲较多。
《东京梦华录》一书记载,当时的首都汴 20世纪20-50年代,美、英、法、日、荷等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纷纷开始安全立法并建立了旨在预防伤亡事故及职业病的安全管理科研
国外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国外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化工行业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化工过程中涉及的物质和操作条件的特殊性,安全风险也相对较高。
因此,国外对于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较高,并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风险评估、安全培训、事故应急响应等方面探讨国外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法律法规在国外,对于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
例如,在美国,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并对违反规定者进行罚款和刑事处罚。
此外,在欧洲联盟(EU)内部也有一系列针对化学品和危险品管理的指令和条例。
这些法律法规为化工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并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执法依据。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确保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国外化工企业通常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以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在评估过程中,化工企业会考虑诸如化学品的性质、储存和使用条件、设备的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通过风险评估,化工企业能够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安全培训国外化工企业非常重视员工安全培训。
他们通常会为员工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危险品识别与处理、紧急救援技能等方面。
此外,他们还会定期组织模拟演练和实地考察,以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能力。
通过这些培训措施,国外化工企业能够提高员工对于安全生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减少人为因素导致事故发生。
四、事故应急响应国外化工企业对于事故应急响应非常重视,并建立了完善的体系来处理突发事件。
他们通常会设立专门部门或小组,负责协调应急工作。
在事故发生后,他们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事故调查。
此外,他们还会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便在应对事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支持和援助。
国外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得益于其对于安全管理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
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业
36.2
32.2
27
24.1
制造业
21.7
23.9
24.3
22.4
林业
26.6
16.5
20.8
20.1
其他
16.8
18.8
14.7
15.4
金融和保险业
1.6
11.2
9.6
14.6
资料来源:韩国职业安全健康局
从行业10万人死亡率来看,不同行业之间以及不同国家相同行业之间有所不同,但是也有相同的规律可循:
根据美国联邦劳工局统计,1992~2001年各行业10万人死亡率见表2(其中1996~2000年资料缺失)。从行业整体来看(制造业除外),10万人死亡率呈下降的趋势,但是幅度并不大;行业10万人死亡率的从高到低顺序是(2001年为准):采矿业→农业、林业和渔业→建筑业运输和公共事业→批发业→制造业→政府部门→零售业→服务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同行业绝对死亡人数相比,行业的相对死亡情况发生了变化:采矿业虽然死亡人数较少,但是其10万人死亡率仍然高于其他行业,农林渔业的死亡率也很高,仅次于采矿业,而建筑业不论死亡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比较高,其他行业的绝对死亡人数和相对死亡率都比较低;同时各行业的相对死亡率虽然都有所降低,但是幅度并不大,而且基本都稳定在某一个数值上下浮动。
3.农林渔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新型工业化国家都属于高危行业。
4.有些行业比如金融保险业,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型工业化国家都属于低危行业,行业本身显示了一定的“安全性”。
5.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马上就要进入“重化工业”的发展时代,能源、机械制造、电子、化学、冶金及建筑材料等工业要以较快速度发展,这必将导致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形势恶化。因此,对我国安全监察机构来讲,如何作好未雨绸缪,作好以上这些重化工业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使安全和行业发展协调一致,成为国家有关部门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行业的安全状况有其特殊性:一方面行业的安全状况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相关性,经济发达国家的行业与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型工业化兴国相比,安全状况比较好;另外一方面,行业的安全状况和行业本身的特征有关,表现出了“危险”的特性,比如采矿业、建筑业和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和本国其他行业相比,行业的10万人死亡率很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事故率。工业发达国家的伤亡率之所以比较低,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有关。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的特点是:农业比重很低,约占5%左右,服务业比重很高,工业、制造业比重低于服务业,但高于农业比重;发达国家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呈相同特点:农业劳动力比重很低,服务业劳动力比重高,城市化程度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美国在2001年三个产业的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分别为3.1%、15.8%、81.1%,农林渔业事故死亡率为每10万人23人,第二产业为12人,相比之下第三产业则不足5人。日本在2001年三个产业的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分别为4.9%、30%、64.5%,而第二产业的死亡人数几乎占总死亡人数的60%以上,第三产业为30%,第一产业接近10%。
发达国家行业的死亡率普遍比较低,并且死亡率的大小趋于相同,这说明行业的安全状况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强的相关性;
发达国家死亡率比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建筑业、农业以及运输和仓储业,其他行业的死亡率比较低;
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的行业事故率相对很高,而且多数行业死亡率仍然处于上升的趋势。
-
2
1
2
1
根据欧洲职业安全卫生机构统计数据,整个欧洲的行业10万人死亡率同样处于下降的趋势,渔业部门成为事故率最高的行业:其事故率是欧洲平均事故率的2.43。其他的高危行业包括建筑业(是欧洲行业平均事故率的1.41倍),健康和社会服务业(1.34倍),以及运输、仓储和邮电业(1.32倍)。相比来看,欧洲制造业的10万人死亡率相对较低。
发达国家行业死亡人数变化趋势
美国
根据美国联邦劳工部统计局资料(见表1),从整体上来看,美国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下降的,但下降的幅度不大。在1992~2002年这11年间总计减少693人,平均每年减少63人。从单个行业来看,只有建筑业的死亡人数呈上升的趋势,运输能源及卫生业、农林渔业和政府部门这三个行业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过程,其他的行业变化幅度较小,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建筑业的死亡人数最多,其次是运输、能源和公共事业,服务业、农林渔业和制造业分列第三、第四和第五位,死亡人数最少的3个行业分别是采矿业、金融保险与房地产业和政府部门。从绝对死亡人数来看,美国的采矿业已成为比较安全的行业,2002年仅死亡121人。
表41998~2002年韩国行业10万人死亡率
行业
10万人死亡率
1998
1999
2001
2002
采矿业
1406.9
2083.4
2281
2285
渔业
741.8
479.4
664
1341.2
电力和煤气工业
23.9
23.5
24.3
34.5
农业
99.4
81.4
45.232Biblioteka 2运输和仓储业43.2
41.3
39.8
从发达国家行业的死亡人数发展趋势来看,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小并逐渐趋于稳定,这说明行业的死亡人数存在着一个下限,当达到这个下限时,行业的事故伤亡人数将逐渐趋于稳定;
发达国家的高危行业普遍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和运输业,这三个行业的死亡人数基本占据了全部死亡人数的50%以上(美国约占50%,日本则超过60%);服务和金融行业的死亡人数比较低,并且也比较稳定。
图11965~2002年日本主要行业死亡人数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日本劳工部统计
从图1可以看出,1965年日本各行业的工伤事故死亡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最为明显的行业是建筑业和制造业,其次是采矿业和公共运输业。公路运输业在1973死亡人数有了较大增加,以后基本稳定在300人,在1997年以后又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其他行业下降趋势并不明显;从死亡人数来看,建筑业虽然死亡人数降低的幅度很大,但仍高居各行业之首,2002年死亡607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61%;其次是制造业,死亡275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6.7%;公路死亡人数234人,占14.11%,其他行业的死亡人数比较少。
发达国家行业10万人死亡率现状
行业的绝对死亡人数属于事故统计的总量指标,只反映事故的绝对数量情况,不利于行业间的相互比较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行业间工伤事故的差别,还要对反映行业工伤事故的相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不同行业的工伤事故情况的区别。常用的反映行业工伤事故的相对指标主要有10万人死亡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统计指标,如日本就采用了百万工时死亡率。
746
699
727
670
603
563
零售业
738
796
808
689
682
670
571
515
596
538
487
批发业
257
254
272
256
273
241
231
238
231
220
208
采矿业
181
174
180
157
154
158
147
123
156
171
121
金融保险与房地产
123
122
115
125
118
102
-12.90%
-3.80%
I运输、仓储和邮电业
13.7
13.7
12
12.1
11.8
-13.90%
-1.7
资料来源:英国职业安全健康局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行业事故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呈下降趋势,而且同行的10万人死亡率的大小趋于相同。例如美国建筑业2001年10万人死亡率为12,而欧洲建筑业1998年的10万人死亡率为12.8。但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欧美发达地区并不相同,这些国家中行业整体依然呈上升的趋势,并且10万人死亡率明显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以韩国为例,根据韩国职业安全和健康局统计资料,韩国行业10万人死亡率明显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例如韩国采矿业死亡率是美国采矿业死亡率的近100倍,而且大多数行业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在韩国,死亡率最高的行业是采矿业,2002年10万人死亡率高达2285;其次是渔业,2002年10万人死亡率为1341.2,其他行业的10万人死亡率明显低于上述两个行业,但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高。
93
108
83
88
87
政府部门
575
543
607
639
472
474
459
421
410
433
554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部统计局
日本
日本战后行业工伤事故经历了上升→平稳→下降的发展过程。1950~1961年为上升阶段,同时在1961年因公伤亡人数创历史最高纪录,达48万人之多,其中死亡6712人。1962~1973年呈平稳态势,死亡人数基本稳定在6000人左右。从1973年以后,日本工业事故逐年减少,伤亡事故一直保持下降的趋势。根据日本劳工局公布的统计数据从1973年到2002年,企业事故死亡人数从5269人下降为1658人,下降了68.54%,平均每年降低2.28%。
表1 1992-2002年美国职业事故死亡人数分类情况
年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合计
6217
6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