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临床分型】
4.绞窄性疝:嵌顿如不能及时解除,疝内容物受压情况不 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终导致完全阻断,称为绞窄 性疝。 病理变化:如疝内容物为肠管,此时肠系膜动脉搏动消 失,肠壁逐渐失去光泽、弹性和蠕动能力,终于坏死变 黑。疝囊内渗液变为淡红色或暗红色。如继发感染,疝 囊内的渗液则为脓性。感染严重时,可引起疝外被盖组 织的蜂窝织炎。
直疝与斜疝的区别
直疝与斜疝的区别
直疝与斜疝的区别
直疝与斜疝的区别
直疝与斜疝的区别
【护理评估】
(三)心理-社会状况: • 有无因疝块长期反复突出影响病人工作和生活而感到焦 虑不安。 • 了解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病人及家属对预防腹内压升高、 治疗慢性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处理原则】
• 一般均应尽早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半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可采用棉线 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防止疝块突出。年老体 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白天可在回纳疝 内容物后,将医用疝带一端的软压垫对着疝环顶住,阻 止疝块突出。
常见护理诊断
常见护理诊断
1.焦虑:与疝块突出影响日常生活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腹外疝成因、预防腹内压升高及术后康 复知识。 3.潜在并发症: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
护 理 措 施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休息与活动: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建议 病人离床活动时使用疝带压住疝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 脱出而造成疝嵌顿。 2.病情观察:病人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紧 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 发生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紧急处理。
【病理解剖】
• 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腹内 脏器或组织,以小肠为最多 见,大网膜次之。 • 疝外被盖:疝囊以外的各层 组织,通常有筋膜、皮下组 织和皮肤等组成。

腹外疝的护理

腹外疝的护理
第二节 腹股沟疝病人的护理
2 手术治疗
手术修补是治疗腹股沟疝 最有效的方法
疝囊高位结扎术
手术方式
传统的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五、护理
护理评估 健康史
年龄、职业、有无慢性咳嗽、便秘、发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 状况
术中情况
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
焦虑、相关知识 麻醉、手术方式
不能完全或完全不能还纳腹腔,且不伴明显腹痛等临床症状。
嵌顿性疝
因腹内压骤然升高,疝内容物强行通过疝囊颈而进入疝囊, 随之疝囊颈弹性收缩卡住疝内容物,使其不能回纳,称嵌顿 性疝。疝块突然增大,疼痛。疝内容物不能还纳,但无血运 障碍。
即疝嵌顿后有血运障碍。症状严重,疼痛剧烈;感染:包块 绞窄性疝 有红、肿、热表现;腹膜炎、肠梗阻表现。绞窄是嵌顿的进

并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 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
直疝 由后向前突出形成的疝,不进入阴囊。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腹股沟 先天性解剖异常(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 斜疝 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病因 腹股沟 直疝三角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 直疝 横筋膜较周围部分薄
二、临床表现
易复性斜疝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术前护理 5 完善术前准备
(1)术前2周停止吸烟。
(2)服用阿司匹林药物的病人术前7日停药。 (3)练习卧床排便和使用便器。
(4)皮肤准备:按规定范围严格备皮,对会阴部、阴囊皮肤的准 备更要仔细,既要剃尽阴毛又要防止剃破皮肤,术前嘱患者沐浴。
(5)灌肠和排尿:术前晚灌肠,清除肠内积粪,避免术后便秘、 腹胀而诱发疝的复发。进手术室前,嘱病人排尽尿液,预防术中误 伤膀胱。

2020护士资格考试练习及答案解析第九节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2020护士资格考试练习及答案解析第九节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2020第九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一、A11、斜疝修补术后,预防阴囊血肿的措施是A、平卧位,膝下垫软枕B、预防便秘、尿潴留C、切口处用沙袋压迫并托起阴囊D、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E、不宜过早下床活动2、最易嵌顿的疝是A、腹股沟疝B、股疝C、脐疝D、切口疝E、直疝3、发生腹部切口疝的最主要原因是A、腹壁肌被切断B、缝线滑脱C、切口感染D、切口过长E、缝合时强行拉拢创缘4、最常见的腹外疝是A、脐疝B、股疝C、切口疝D、腹股沟斜疝E、腹股沟直疝5、嵌顿性疝与绞窄性疝的区别是A、疝囊有无压痛B、疝内容物能不能回纳C、疝内容物有无血运障碍D、是否有休克E、是否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6、疝内容物被嵌顿时间较久,发生血循环障碍而坏死称为A、难复性疝B、嵌顿性疝C、绞窄性疝D、易复性疝E、滑动性疝7、腹外疝的发病因素中最重要的是A、妊娠B、长期便秘C、慢性咳嗽D、排尿困难E、腹壁强度降低8、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的腹外疝是A、股疝B、腹股沟直疝C、腹股沟斜疝D、脐疝E、切口疝9、腹外疝术后护理中不正确的是A、平卧、膝下垫一软枕B、术后当日可进流食C、预防感染D、预防术后出血E、早期下床活动10、腹外疝内容物最常见的是A、小肠B、盲肠C、大网膜D、阑尾E、膀胱11、腹外疝疝环是指A、疝内容物突出的部分B、疝外被盖组织C、腹壁缺损或薄弱处D、壁腹膜的一部分E、疝囊颈部12、腹外疝的发病基础是A、腹壁有先天性或后天性薄弱或缺损B、营养不良C、腹腔压力增加D、腹部穿透伤E、继发于腹腔内脏器的损伤二、A21、患者男性,6小时前负重物时,右侧斜疝被嵌顿,提示疝内容物已发生缺血坏死,应做好急诊手术前准备的临床表现是A、疝块增大,不能回纳B、局部有剧烈疼痛C、疝块紧张发硬,有触痛D、阵发性腹痛伴呕吐E、全腹有压痛,肌紧张2、患儿女,3个月,脐部可复性肿块,在哭闹、咳嗽时疝块脱出,安静平卧时消失,诊断为脐疝。

关于脐疝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婴儿脐疝比成人多见B、婴儿脐疝多为易复性疝C、婴儿脐疝可自行愈合D、对该患儿应积极采取手术疗法E、多因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组织不够坚强所致3、患者男性,68岁,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7年,肿块有时可进入阴囊。

腹外疝病人护理课件

腹外疝病人护理课件

03
询问患者是否曾接受过 腹部手术或外伤史。
04
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遗传病史等。
体格检查
01
02
03
04
检查疝气的位置、大小、质地 、是否可以回纳等情况。
注意患者腹部是否有压痛、反 跳痛等腹膜刺激症状。
检查患者腹部是否有肠鸣音亢 进或减弱的情况。
检查患者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 ,如发热、恶心、呕吐等。
理病情变化。
CHAPTER
04
腹外疝病人的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宣教
腹外疝的成因
介绍腹外疝的发病原因, 如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 增高等。
腹外疝的类型
阐述腹股沟疝、脐疝、切 口疝等不同类型的腹外疝 特点。
腹外疝的危害
强调腹外疝可能引起的疼 痛、消化系统症状等,以 及可能对日常生活造成的 影响。
生活方式指导
分类
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脐疝、 股疝、切口疝等类型,其中腹股 沟疝最为常见。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腹外疝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腹膜壁 层缺损、腹膜鞘突闭锁不全、腹壁薄 弱、腹腔内压力增高等因素。
发病机制
当腹腔内压力增高时,腹腔内的脏器 或组织在压力作用下向压力较低的区 域突出,形成腹外疝。
临床表现
症状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者白细胞计数是否正常 ,排除感染的可能。
生化检查
了解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X线检查
了解患者腹部是否有肠梗阻、 肠穿孔等并发症。
超声检查
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 式,可明确疝气的位置和大小 ,同时可了解疝内容物的性质

CHAPTER
03

人民医院普外科腹外疝护理常规

人民医院普外科腹外疝护理常规

人民医院普外科腹外疝护理常规
【定义】
腹部疝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壁薄弱处向体表突
出而形成的肿块。

【护理评估】
1.病史是否存在腹壁薄弱或先天性缺损、腹部手术史,是否存在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等腹压增高因素。

2.症状有坠胀感,肿块增大、脱出和疼痛。

3.心理反应了解患者对疾病、手术的心理反应。

【护理问题】
1.疼痛
2.潜在并发症:疝嵌顿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观察患者有无咳嗽、腹胀、便秘等引起腹压增高的病症,指导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术前放置导尿管或嘱
患者排尿,避免术中损伤膀胱;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避免术后尿潴留。

2.术后护理术后平卧双腿屈曲,膝下垫软枕;伤口处压沙袋24小时;肠蠕动恢复后给进食易消化、少渣、高营养食物;预防肺部并发症,咳嗽、打喷嚏时按压切口,必要时给镇静剂;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使用缓泻剂。

【健康指导】
1.术后3-6个月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

2.预防感冒和便秘。

3.适当锻炼,增强肌肉功能,预防复发。

【护理评价】
1.术后无护理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

2.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配合治疗护理。

腹外疝术后出院的健康教育

腹外疝术后出院的健康教育

腹外疝术后出院的健康教育
《腹外疝术后出院的健康教育》
1. 术后恢复期
在腹外疝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恢复期。

在出院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恢复,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起,以免影响术后的伤口愈合。

2. 饮食
在出院后,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宜的饮食,避免
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如米饭、稀饭、蔬菜和水果。

同时,要避免长时间空腹或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规律和健康,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3. 伤口护理
患者在术后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避免受到感染。

同时要注意观察伤口愈合的情况,如出现红肿、疼痛或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4. 定期复诊
出院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接受医生的检查和咨询。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5. 注意事项
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要注意避免受凉、受潮和受风,避免
接触化学品和刺激性物质,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时间的
精神紧张和疲劳。

同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避免不当的药物使用。

总之,出院后的腹外疝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利于更快地康复和恢复健康。

腹外疝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腹外疝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腹外疝病人术后护理措施摘要腹外疝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疾病,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术后的护理对于疝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腹外疝病人术后的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措施1. 创面护理术后创面的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护理措施:•创面清洁:术后24小时内,可以用生理盐水轻轻清洗创面,保持创面的清洁。

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清洗创面。

•干燥保护:在清洗完创面后,使用无菌的干净纱布轻轻擦干,避免用力擦拭,以免拉伤创面。

•敷药处理:根据医嘱,使用无菌敷料进行敷药处理,保护创面。

•定期观察: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术后创面的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2. 术后呼吸护理术后呼吸护理是为了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恢复。

以下是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定期翻身: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功能下降,护理人员应定期帮助翻身,促进患者呼吸道排痰,预防呼吸道感染。

•合理体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如半坐位或侧卧位,以便呼吸畅通。

•动态观察:护理人员应动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质量,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3. 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合理的疼痛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术后恢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疼痛管理方法:•使用镇痛药物:根据医嘱,在合适的时间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或非阿片类药物。

•物理疗法:可以采用热敷或冷敷等物理疗法缓解术后疼痛。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其减轻疼痛感受。

4. 活动护理术后患者需要逐步恢复正常活动,以下是一些必要的活动护理措施:•逐步增加体力活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后康复进程,逐步增加患者的体力活动,如起床活动、步行等,以促进康复。

•动态观察:护理人员应动态观察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疲劳程度,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5. 饮食护理术后的饮食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饮食护理措施:•温和饮食: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可能较弱,应给予温和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袁)总结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袁)总结
个性化护理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 计划,提高护理效果和病人满意度。
3
多元化护理
未来腹外疝病人的护理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 包括中西医结合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护理等多 方面的综合护理。
THANKS
感谢观看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袁)总结
• 引言 • 腹外疝概述 • 护理评估 • 护理措施 • 健康教育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总结腹外疝病人的护理经验 ,进一步完善护理流程,提高护 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病人康复
腹外疝病人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良好的护理可以促进病人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经济负 担。
05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宣教
腹外疝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腹外疝的发病原因、分类、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相关知识 ,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疾病。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教育患者如何预防和处理腹外疝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肠梗阻、肠坏死等,以降 低疾病风险。
生活方式指导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均衡的饮食 ,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 ,避免过度用力排便,以 减少腹内压力。
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疼痛、感染等问题,是确 保病人顺利康复的关键。
注重心理护理
腹外疝病人术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关注病人的心理需 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有助于促进病人的身心康复。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智能化护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护理将成为未来腹外疝 病人护理的重要趋势,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 病情监测和预警。
04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01
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
1、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除紧急手术者外,凡术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腹压升高因素者,均应作相应处理,待症状控制后再择期手术。

否则易致疝修补手术失败、术后疝复发。

吸烟者应在术前两周戒烟;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2、休息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多卧床个息。

离床活动时使用疝带压住疝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而造成疝嵌顿。

3、观察腹部情况病人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发生的可能,需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紧急处理。

4、灌肠与排尿术前晚灌肠,清除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及排便困难。

送病人进手术室前,嘱其排空小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

5、嵌顿性及绞窄性疝的术前护理此类病人多需行紧急手术。

除一般护理外,应予禁食、输液、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并备血、抗感染。

(二)术后护理
1、体位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伤口疼痛。

次日可改为半卧位。

2、饮食一般病人于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软食或普食。

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进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为半流质、普食。

3、活动一般于术后3 —5天可考虑离床活动。

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可以早期离床活动。

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病人可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

4、防止腹内压升高术后剧烈咳嗽和用力大小便等均可引起腹内压升高,不利于愈合。

因此术后需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而引起咳嗽;指导病人在咳嗽时用手掌按压、保护切口,以免缝线撕脱造成手术失败。

保持排便通畅,给予便秘者通便药物,嘱病人避免用力排便。

5、预防阴囊水肿因阴囊比较松弛、位置较低,渗血、渗液易积聚于阴囊。

为避免阴囊内积血、积液和促进淋巴回流,术后可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并密切观察阴囊肿胀情况。

6、预防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绞窄性疝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须应用抗生素;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若发现敷料污染或脱落,应及时更换。

注意观察体温和脉搏的变化及切口有无红、肿、疼痛,一旦发现切口感染,应尽早处理。

7、尿储留的处理手术后因麻醉或手术刺激引起尿储留者,可肌肉注射氨甲酞胆碱或针灸,以促进膀胧平滑肌的收缩,必要时导尿。

(一)病人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

(二)注意避免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

(三)若疝复发,应及早诊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