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三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Ι
3.牛顿运动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弹簧和实 验问题这几年有所侧重,连接体问题亦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 4.牛顿运动定律在生活、生产实践中有很多具体的应用,命题中以 与现代高科技发展联系紧密的航天技术、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与 运行等社会热点为背景的题目.
第 1 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
考纲考点 要求 1.牛顿运 动定律、 牛顿定律 的应用 2.超重和 失重 3.实验: 验证牛顿 运动定律 Ⅱ
热点考向 1.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不仅在力学中 而且在电磁学、热学中都有涉及. 2.高考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只有两种情况:已知受力求运动和已知运 动求受力,对于在运动中两物体追及问题和一个物体两次不同受 力情况、两次不同运动情况以及正交方向上一个物体受力变化的 题目仍应予以重视.
解析: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斜面的静 摩擦力,A 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所受重力 沿垂直于斜面的分力,B 错.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反作用力是物 体对地球的吸引力,C 错.
6.(单选)人走路时,人和地球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 数有( C ) A.一对 C.三对 B.二对 D.四对
2.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 永远不会抵消.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定律内容可归纳为:同时、同性、异物、等值、反向、共 线.
3.区分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
解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思维过程是个演绎推理的 过程,因为四条结论只有第一条是现实的,其余的都是现实中 不可能存在的,是科学的逻辑推理的方法,而不是实验归纳法, 故 D 错.
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及解析

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1.利用弹簧弹射和传送带可以将工件运送至高处。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37度角,顺时针匀速运动的速度v =4m/s 。
B 、C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相距L =6.4m 。
倾角也是37︒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且与传送带上的B 点良好对接。
一原长小于斜面长的轻弹簧平行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上端放一质量m =1kg 的工件(可视为质点)。
用力将弹簧压缩至A 点后由静止释放,工件离开斜面顶端滑到B 点时速度v 0=8m/s ,A 、B 间的距离x =1m ,工件与斜面、传送带问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0.5,工件到达C 点即为运送过程结束。
g 取10m/s 2,sin37°=0.6,cos37°=0.8,求:(1)弹簧压缩至A 点时的弹性势能;(2)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所用的时间;(3)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的过程中,工件和传送带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答案】(1)42J,(2)2.4s,(3)19.2J【解析】【详解】(1)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P 01sin 37cos372E mgx mgx mv μ︒︒=++ 解得:E p =42J(2)工件在减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过程中,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a 1=10m/s 2 工件与传送带共速需要时间为:011v v t a -=解得:t 1=0.4s 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20112v v x a -= 解得:1 2.4x m L =<因为tan 37μ︒<,所以工件将沿传送带继续减速上滑,在继续上滑过程中加速度为a 2,则有:2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a 2=2m/s 2假设工件速度减为0时,工件未从传送带上滑落,则运动时间为:22vt a = 解得:t 2=2s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 3? 1n n n n n 解得:x 2=4m工件运动到C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故假设成立。
高中物理牛顿三大定律公式及内容

牛顿三大定律公式: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合=ma或a=F合/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定律公式:
F= -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各自作用在对方。
4,共点力的受力平衡公式:
F合=0
二力平衡则满足公式F1=-F2
请注意,二力平衡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不一样的。
二力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个物体;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研究对象是两个不同的物体。
5,超重与失重的公式:
超重满足:N>G
失重满足:N<G
N为支持力,G为物体所受重力,不管失重还是超重,物体所受重力是不变的。
牛顿三大定律的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定性的描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但改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定量的计算力与运动的关系,F=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理试题 人教版 高考专题复习练习题3-牛顿运动定律

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知识巩固练1.(2020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伽利略和牛顿都是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巧合的是牛顿就出生在伽利略去世后第二年.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不属于他们观点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C.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D2.(2020届黄山质检)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要快速蹬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冲上坡B.子弹从枪膛中射出后在空中飞行,速度逐渐减小,因此惯性也减小C.物体惯性的大小,由物体质量的大小决定D.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瞬间,它的惯性最大【答案】C3.(2020年成都外国语学校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即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也不一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相互作用的一对力究竟称哪一个力是反作用力不是任意的【答案】C4.火车在长直的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一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底板给他一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很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始终具有和车相同的速度【答案】D5.如图所示的装置,不考虑绳与滑轮的质量,不计轴承、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初始时两人均站在水平地面上,当位于左侧的甲用力向上攀爬时,位于右侧的乙始终用力抓住绳子,最终至少一人能到达滑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的质量较大,则乙先到达滑轮B.若甲的质量较大,则甲、乙同时到达滑轮C.若甲、乙质量相同,则乙先到达滑轮D.若甲、乙质量相同,则甲先到达滑轮【答案】A6.(多选)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小球,弹簧和小球的受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的施力者是弹簧B.F2的反作用力是F3C.F3的施力者是小球D.F4的反作用力是F1【答案】BC7.水平放置的密闭玻璃管内充有水,它的中间有一气泡,如图所示,当玻璃管由静止开始向右沿水平方向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玻璃管将要( )A.向右运动B.向左运动C.保持不动D.无法判断【答案】A 【解析】管中的气泡和相同体积水相比,其质量很小,气泡的惯性要比管中的水的惯性小的多,当玻璃管由静止开始向右沿水平方向运动时,玻璃管中的水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使水涌向管的左端,气泡由于惯性较小,则相对于管子向右运动,故A正确.8.(2020年保定模拟)(多选)如图,一个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的长木板上用力F向右推箱子,木板、人、箱子均处于静止状态,三者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 )A.箱子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木板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C.木板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3mgD.若人用斜向下的力推箱子,则木板对地面的压力会大于3mg【答案】AC 【解析】以箱子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上木板对箱子的摩擦力与人推箱子的力平衡,所以,木板对箱子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箱子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向右,A正确;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地面对木板的支持力与整体所受的重力平衡,所以地面对木板的支持力为3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木板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3mg,C正确,D错误;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为0,所以木板对地面的摩擦力为0,B错误.综合提升练9.如图所示,两块小磁铁质量均为0.5 kg,A磁铁用轻质弹簧吊在天花板上,B磁铁在A正下方的地板上,弹簧的原长L0=10 cm,劲度系数k=100 N/m.当A、B均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长度L=11 cm.不计地磁场对磁铁的作用和磁铁与弹簧间相互作用的磁力,求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g取10 N/kg)解:对A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k(L-L0)-mg-F=0,解得F=-4 N,故B对A的作用力大小为4 N,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得A对B的作用力F′=-F=4 N,方向竖直向下.对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 N-mg-F′=0,解得F N=9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9 N.第2讲 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知识巩固练1.由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 =ma 可知( ) A .质量m 与合外力F 成正比,与加速度a 成反比 B .合外力F 与质量m 和加速度a 都成正比 C .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是跟它速度的方向一致D .物体的加速度a 跟其所受的合外力F 成正比,跟它的质量m 成反比 【答案】D2.(2020届沈阳四校联考)如图所示,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M 相对车厢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当车的加速度增大时 ( )A .M 受静摩擦力增大B .M 对车厢壁的压力减小C .M 仍相对于车厢静止D .M 受静摩擦力减小【答案】C3.(2020年上海浦东新区一模)如图所示,小球沿不同倾角θ的光滑斜面滑下,小球的加速度a 及对斜面的压力N ,与各自最大值的比值y 随θ变化的图像分别对应y -θ图中的( )A .①和②B .①和④C .②和③D .③和④【答案】A 【解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mgsin θm =gsin θ,当θ=90°时,加速度最大为g ,则比值为y =ag =sin θ,随着θ的增大,y 增大,对应①;支持力N =mgcos θ,支持力的最大值为mg ,则有y =mgcos θmg=cos θ,随着θ的增大,y 减小,对应②.A 正确.4.一质量为m 的物块在倾角为θ的足够长斜面上匀减速下滑.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如图所示,则物块减速为零的时间将(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不能确定【答案】B5.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 000 m 级海试中下潜深度达7 062 m ,再创中国载人深潜纪录.设潜水器在下潜或上升的过程中只受重力、海水浮力和海水阻力作用,已知海水浮力大小为F ,设海水阻力与潜水器的速率成正比.当潜水器的总质量为m 时恰好匀速下降,若使潜水器以同样速率匀速上浮,则需要抛弃物体的质量为(重力加速度为g)( )A .2Fg -mB .2⎝ ⎛⎭⎪⎫m -F g C .m -FgD .2m -Fg【答案】B6.(2020年保定安国中学月考)(多选)如图,小球在水平轻绳和轻弹簧拉力作用下静止,弹簧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设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正确的是( )A .剪断弹簧OA 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方向竖直向下B .剪断弹簧OA 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cos θ,方向与竖直方向成θ角斜向右下 C .剪断OB 绳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 θ,方向与OA 垂直斜向左下 D .剪断OB 绳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tan θ,方向水平向左【答案】AD 【解析】剪断弹簧OA 瞬间,绳的拉力变为零,小球只受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g ,方向竖直向下,故A 正确,B 错误;以球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F OB -F OA sin θ=0,F OA cos θ-mg =0,联立解得F OB =mgtan θ.剪断轻绳OB 瞬间,弹簧的弹力没有变化,小球所受的合外力是重力与弹力的合力,与原来细绳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mgtan θm =gtan θ,方向水平向左,故C错误,D 正确.综合提升练7.(2020年山东山师大附中月考)(多选)如图所示,一折杆固定在小车上,∠A =θ,B 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设小车向右的加速度为a ,AB 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a =0时,F =mgcos θ,方向沿AB 杆B .当a =gtan θ时,F =mgcos θ,方向沿AB 杆C .无论a 取何值,F 都等于m g 2+a 2,方向都沿AB 杆D .无论a 取何值,F 都等于m g 2+a 2,方向与AB 杆所在直线无关【答案】BD 【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小球一共受两个力:重力和杆对球的弹力;因为小车和球相对静止,小车有向右的加速度,小球也有向右的加速度.设弹力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如图,则Fcos α=mg 、Fsin α=ma ,解得F =mg2+ma2、tan α=ag.当a =0时,F =mg 、α=0,即力F 的方向竖直向上,故A 错误.当a =gtan θ时,F =mg 2+ma2=mgcos θ、α=θ,即力F 的方向沿AB 杆,故B 正确;无论a 取何值,F 都等于mg2+ma 2,方向与a 取值大小有关,与AB 杆所在直线无关,故C 错误,D 正确.8.(2020年天津滨海七校联考)一辆货车运载着圆柱形光滑的空油桶.在车厢底,一层油桶平整排列,相互紧贴并被牢牢固定.上一层只有一只桶C ,自由地摆放在A 、B 之间,和汽车一起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当C 与车共同向左加速时( )A .A 对C 的支持力变大B .B 对C 的支持力不变 C .当向左的加速度达到32g 时,C 将脱离A D .当向左的加速度达到33g 时,C 将脱离A 【答案】D 【解析】对C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B 对C 的支持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几何关系可得sin θ=R 2R =12,所以θ=30°;同理可得,A 对C 的支持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为30°.原来C 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得N B sin 30°=N A si n 30°;令C 的加速度为a ,根据正交分解以及牛顿第二定律有N B ′sin 30°-N A ′sin 30°=ma ,可见A 对C 的支持力减小、B 对C 的支持力增大,故A 、B 错误;当A 对C 的支持力为零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tan 30°=ma ,解得a =33g ,故C 错误,D 正确. 9.为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找来一个倾角可调、斜面比较长且表面平整的斜面体和一个滑块,并在滑块上固定一个高度可升降的风帆,如图甲所示.他们让带有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下滑过程帆面与滑块运动方向垂直.假设滑块和风帆总质量为m.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帆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帆的运动速率成正比,即F f =kv.(1)写出滑块下滑过程中加速度的表达式;(2)求出滑块下滑的最大速度,并指出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小最大速度;(3)若m =2 kg ,斜面倾角θ=30°,g 取10 m/s 2,滑块从静止下滑的速度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的斜线为t =0时v -t 图线的切线,由此求出μ、k 的值.(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甲 乙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θ-μmgcos θ-kv =ma , 解得a =gsin θ-μgcos θ-kvm .(2)当a =0时速度最大 v m =mg sin θ-μcos θk,减小最大速度的方法:适当减小斜面倾角θ(保证滑块能静止下滑);风帆升起一些. (3)当v =0时,a =gsin θ-μgcos θ=3 m/s 2, 解得μ=2315≈0.23.最大速度v m =2 m/s ,即v m =mgsin θ-μcos θk=2 m/s解得k =3.0 N·s/m .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知识巩固练1.(2020年济南期末)在升降机底部安装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其上放置了一个质量为m小物块,如图甲所示.升降机从t=0时刻开始竖直向上运动,加速度传感器显示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如图乙所示.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在0~2t0时间内,物块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B.在t0~3t0时间内,物块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C.t=t0时刻,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mgD.t=3t0时刻,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2mg【答案】D 【解析】由乙图可知,在0~2t0时间内,物块的加速度方向向上,先处于超重状态,A 错误;由乙图可知,在t0~3t0时间内,物块的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B错误;由乙图可知,t =t0时刻,物块的加速度a=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N-mg=mg,得N=2mg,C错误;由乙图可知,t=3t0时刻,物块的加速度a=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N-mg=mg,得N=2mg,D正确.2.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由轻质弹簧相连.当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着a,使a、b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当用大小仍为F的恒力沿水平方向拉着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2,如图所示,则( )A.x1一定等于x2B.x1一定大于x2C.若m1>m2,则x1>x2D.若m1<m2,则x1<x2【答案】A 【解析】当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着a时,先用整体法,有F-(m1+m2)g=(m1+m2)a1,再隔离b,有kx1-m2g=m2a1,联立得x1=m2Fk m1+m2.当沿水平方向拉着a时,先用整体法,有F=(m1+m2)a2,再隔离b,有kx2=m2a2,联立得x2=m2Fk m1+m2,故x1=x2,故A正确.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在长木板上,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对物块m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若恒力F超过某一临界数值,长木板与物块将出现相对滑动.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则恒力F 的临界数值为( )A .μmgB .μMgC .μmg ⎝ ⎛⎭⎪⎫1+m MD .μmg ⎝ ⎛⎭⎪⎫1+M m 【答案】C 【解析】以物块m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mg=ma 1,以长木板M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 2,若两者出现相对滑动应有a 1≥a 2,联立解得F≥μmg ⎝ ⎛⎭⎪⎫1+m M ,故C 正确.4.(2020年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如图所示,一同学用双手(手未画出)水平对称地用力将两长方体课本夹紧,且同时以加速度a 竖直向上匀加速捧起.已知课本A 质量为m ,课本B 质量为2m ,手的作用力大小为F ,书本A 、B 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可分析出此过程中,书A 受到书B 施加的摩擦力大小为( )A .μFB .2μFC .12m(g +a) D .m(g +a)【答案】C5.(2020年顺县二中期末)(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平面上有一静止小车,小车质量为M =5 kg ,小车上静止地放置着质量为m =1 kg 的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用水平恒力F 拉动小车,下列关于木块的加速度a m 和小车的加速度a M 可能正确的有( )A .a m =1 m/s 2,a M =1 m/s 2B .a m =1 m/s 2,a M =2 m/s 2C .a m =2 m/s 2,a M =4 m/s 2D .a m =3 m/s 2,a M =5 m/s 2【答案】AC 【解析】当拉力较小时,两物体一起加速度运动;当拉力增大到一定值时,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此后m 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故其加速度恒定为a =μmg m =2 m/s 2,因此当系统加速度小于等于2 m/s 2时,两物体一起运动,加速度相同,故A 正确,B 错误;发生相对滑动后,m 的加速度大小恒为2m/s 2且a m <a M ,故C 正确,D 错误.6.如图所示,质量为m 1=2 kg 的物体A 经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质量为M =5 kg 的箱子B 相连,箱子底板上放一质量为m 2=1 kg 的物体C ,不计定滑轮的质量和一切阻力,在箱子加速下落的过程中,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B .物体A 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大小为20 m/s 2C .物体C 处于失重状态,对箱子的压力大小为5 ND .轻绳对定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为80 N 【答案】C7.粗糙水平面上放有P 、Q 两个木块,它们的质量依次为m 1、m 2,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依次为μ1、μ2.分别对它们施加水平拉力F ,它们的加速度a 随拉力F 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m 1>m 2,μ1>μ2B .m 1>m 2,μ1<μ2C .m 1<m 2,μ1>μ2D .m 1<m 2,μ1<μ2【答案】B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a 与拉力F 变化的规律,即为F -μmg=ma ,则a 与F 图像的斜率表示1m ,图像与横坐标的含义为摩擦力的大小,因此则有m 1>m 2,而μ1m 1g <μ2m 2g ,所以μ1<μ2,故B 正确,A 、C 、D 错误.综合提升练8.(2021年广东一模)(多选)研究“蹦极”运动时,在运动员身上系好弹性绳并安装传感器,可测得运动员竖直下落的距离及其对应的速度大小.根据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得到如图所示的“速度—位移”图像.若空气阻力和弹性绳的重力可以忽略,根据图像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弹性绳原长为15 mB.当运动员下降10 m时,处于失重状态C.当运动员下降15 m时,绳的弹性势能最大D.当运动员下降20 m时,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答案】BD 【解析】15 m时速度最大,此时加速度为零,合外力为零,弹力不为零,弹力等于重力,弹性绳处于伸长状态,故A错误;当运动员下降10 m时,速度向下并且逐渐增大,处于失重状态,故B 正确;当运动员下降15 m时,速度不为零,运动员继续向下运动,弹性绳继续伸长,弹性势能继续增大,故C错误;当运动员下降20 m时,运动员向下减速运动,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故D正确.9.(2020年中山纪念学校质检)(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个滑块放在斜面上,中间用一个轻杆相连,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它们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关于杆的受力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μ1>μ2,m1=m2,则杆受到压力B.若μ1=μ2,m1>m2,则杆受到拉力C.若μ1<μ2,m1<m2,则杆受到压力D.若μ1=μ2,m1≠m2,则杆不受到作用力【答案】AD 【解析】假设杆无弹力,滑块受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1gsin θ-μ1m1gcos θ=m1a1,解得a1=g(sin θ-μ1cos θ),同理a2=g(sin θ-μ2cos θ),若μ1>μ2,则a1<a2,B加速度较大,则杆受到压力,故A正确;若μ1=μ2,则a1=a2,两个滑块加速度相同,说明无相对滑动趋势,故杆无弹力,故B错误,D正确;若μ1<μ2,则a1>a2,A加速度较大,则杆受到拉力,故C错误.10.(2020届赣州名校一模)(多选)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30°,传送带两端A、B间的距离l=5 m,传送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以v=1 m/s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动,现将一质量m=10 kg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的A点,已知小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2,在传送带将小物体从A点输送到B点的过程中(g取10 m/s2)( )A.小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5 sB.传送带对小物体做的功为255 JC.电动机做的功为255 JD .小物体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15 J【答案】BD 【解析】物体刚放上A 点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a 1=μmgcos θ-mgsin θm =g(μcos θ-sin θ)=2.5 m/s 2,假设物体能与皮带达到相同的速度,则物体加速上滑的位移x 1=v 22a 1=0.2 m<l =5 m ,假设成立,物体加速到v =1 m/s ,用时t 1=va 1=0.4 s ,因为μmgcos θ>mgsin θ,故之后小物体将向上做匀速运动,运动的时间t 2=l -x 1v =4.8 s ,故运动的总时间t =t 1+t 2=5.2 s ,故A 错误;小物体运动到B 点的速度为1 m/s ,从A 到B ,由动能定理,有W 传-mgLsin θ=12mv 2-0,解得W 传=255 J ,故B 正确;在相对滑动时,s 相=vt 1-x 1=0.2 m ,则物体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 =μmgcos θ·s 相=15 J ,故D 正确;由功能关系,可知电动机做的功等于物体增加的机械能和因滑动摩擦而产生的热量,则W 电=W 传+Q =270 J ,故C 错误.11.(2020届重庆南开中学期末)如图所示,质量M =1 kg 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 =1 kg 、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g 取10 m/s 2,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则:(1)F 增大到多少时,铁块能在木板上发生相对滑动?(2)若木板长L =1 m ,水平拉力恒为8 N ,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解:(1)设F =F 1时,铁块、木板恰好保持相对静止,此时两者的加速度相同,两者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对木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μ2mg -μ1(m +M)g =Ma , 解得a =2 m/s 2.以铁块和木板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1-μ1(m +M)g =(m +M)a , 解得F 1=6 N.(2)铁块的加速度大小a 1=F -μ2mg m =4 m/s 2,木板的加速度大小a 2=μ2mg -μ1m +M g M =2 m/s 2,设经过时间t 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则有 12a 1t 2-12a 2t 2=L , 解得t =1 s.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巩固练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来做“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B.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应跟长木板保持平行C.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D.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答案】A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对于这四个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A.甲未平衡摩擦力B.乙平衡摩擦力过度C.丙是小车质量太大了D.丁是不满足m≪M的条件【答案】D 【解析】甲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乙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小,丁图出现弯曲是由于砝码质量过大,不满足m≪M的条件.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测力计固定在一合适的木块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个光滑的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块置于P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块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块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然后释放木块,并用秒表记下木块从P运动到Q处所用的时间t.(1)木块的加速度可以用d和t表示为a=________.(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示数F的关系.下图中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________.A B C D(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___. A .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 .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更多组实验数据 C .可以更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D .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答案】(1)2dt2 (2)C (3)BC4.如图所示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 ,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沙和沙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A .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 的大小,使小车在沙和沙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沙和沙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沙和沙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 和M 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 A .M =200 g ;m =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B .M =200 g ;m =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C .M =400 g ;m =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D .M =400 g ;m =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3)如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F 、G 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 AB =4.22 cm ,x BC =4.65 cm ,x CD =5.08 cm ,x DE =5.49 cm ,x EF =5.91 cm ,x FG =6.34 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则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B (2)C (3)0.42综合提升练5.如图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 ,重物的质量m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 ,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 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和光电门B 所用的时间Δt A 和Δt B ,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 的平均值a ;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1) 测量d 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_cm.(2)物块的加速度a 可用d ,s ,Δt A 和Δt B 表示为a =_________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 ,m ,a 和重力加速度g 表示为μ=________________.(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答案】见解析【解析】(1)d =0.9 cm +12×0.05 mm=0.9 cm +0.060 cm =0.960 cm . (2)因为v A =d Δt A ,v B =d Δt B ,又由2as =v 2B -v 2A ,解得a =12s ⎣⎢⎡⎦⎥⎤⎝ ⎛⎭⎪⎫d Δt B 2-⎝ ⎛⎭⎪⎫d Δt A 2.(3)设细线上的拉力为F T ,则 mg -F T =m a ,F T -μMg=M a , 两式联立,解得μ=mg -M +ma Mg.(4)由实验装置引起的误差为系统误差.6.某实验小组应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 ,砝码及砝码盘的总质量为m ,所使用的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实验步骤如下:A .按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轮及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竖直;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C.挂上砝码盘,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D.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C,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小车的加速度与砝码盘的加速度大小相等B.实验过程中砝码盘处于超重状态C.与小车相连的轻绳与长木板一定要平行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砝码和砝码盘总重力的一半E.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3)由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关系图像,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________.A B C D【答案】(1)C (2)0.16 (3)A。
2020年高考山东版高考理科物理 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

例3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 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纵坐标为力(单位为牛顿),横坐标为时间。由 图像可知 ( )
A.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B.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C.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D.下蹲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解析 在一次下蹲过程中,该同学要先后经历失重状态和超重状态,所 以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先小于自身重力后大于自身重力,而在一次起立 过程中,该同学又要先后经历超重状态和失重状态,所以对压力传感器 的压力先大于自身重力后小于自身重力,所以题图记录的是一次下蹲— 起立的动作。
考向突破
考向一 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 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牛顿第二定律是通过探究加速 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得出的实验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任何外力的理想 情况,在此基础上,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指出了力和运动的联系:F=ma。
方向相反
(2)三异 不同物体
不同效果
(3)二无关 与 与物 物体 体的 是运 否动 受状 其态 他无 力关 无关
2.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相同点
等大、反向,作用在⑩ 同一条直线 上
受力物体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解题导引
解析 方法一 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a)所示,建立如图所示 的坐标系,并将加速度分解为水平方向加速度ax和竖直方向加速度ay,如 图(b)所示,则ax=a cos θ,ay=a sin θ。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静=max,mg-FN=may 求得F静=ma cos θ,FN=m(g-a sin θ)。
高中物理-专题3.3 牛顿第三定律(原卷版)

2021年高考物理100考点最新模拟题千题精练第三部分牛顿运动定律专题3.3.牛顿第三定律一.选择题1.(2020年4月浙江三地市质检)在2020 年的春节晚会上,杂技《绽放》表演了花样飞天,如图是女演员举起男演员的一个场景,两位杂技演员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平地面对女演员的支持力等于两演员的重力之和B.水平地面对女演员的摩擦力水平向右C.女演员对男演员的作用力大于男演员对女演员的作用力D.女演员对男演员的作用力小于男演员对女演员的作用力2.(2020年1月浙江选考)如图所示,一对父子瓣手腕,父亲让儿子获胜。
若父亲对儿子的力记为F1,儿子对父亲的力记为F2,则A. F1>F2B.F1和F2大小相等C.F1先于F2产生D.F1后于F2产生3.(2020北京第二次学业水平考试)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制造的探测器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如图所示,当着陆后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静止在月球表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探测器对月球表面的压力大于月球表面对探测器的支持力B. 探测器对月球表面的压力小于月球表面对探测器的支持力C. 探测器对月球表面的压力与月球表面对探测器的支持力大小相等D. 探测器对月球表面的压力与月球表面对探测器的支持力方向相同4. (2019浙江台州模拟)冰上表演刚开始时,甲、乙两人都静止不动,如图(甲)所示,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他们在相互猛推一下对方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如图(乙)所示。
假定两人的冰鞋与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刚分开时,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B.两人分开后,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C.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D.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5.(2019湖南永州二模)如图所示,人站立在体重计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6.(6分)(2019吉林长春四模)在班级清扫卫生的劳动中,某同学用水平方向的力推桌子,桌子没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桌子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同学推桌子的力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同学推桌子的力与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7. (2019浙江模拟)瑜伽单脚站立用于锻炼平衡能力,若对其受力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支持力F的施力物体是人B.支持力F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人身上C.重力G的受力物体是人D.支持力F和重力G是一对相互作用力8.(2018·新疆模拟)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平静的水面上,静止着一只小船,船上有一人,人从静止开始从小船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时,船向相反方向运动B.汽车行驶时,通过排气筒向后排出燃气,从而获得向前的反作用力即动力C.如图所示,是农田灌溉用的自动喷水器,当水从弯管的喷嘴喷射出来时,弯管会自动转向D.软体动物乌贼在水中经过体侧的孔将水吸入鳃腔,然后用力把水挤出体外,乌贼就会向相反方向游去9.(2018·海南中学高三月考)A、B、C三个物体如图所示放置,所有接触面均不光滑。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力和运动的综合题,重点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为使物体变为某一运动状态,应选择怎样的施力方案;
二是联系实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命题,重点考查获取并处理信息,去粗取精,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的
能力。
§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看,要求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加深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熟练掌握其应用,尤其是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理
解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解超重和失重。本章内容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对本章内容
单独命题大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趋向于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活、科技、生产实际问题。经常与电场、
磁场联系,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运动学的知识往往和牛顿运动定律连为一体,考查推理能力和综合分
45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张建设编写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 (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的几点说明 (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 (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不受外力 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 (5)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参考系是惯性参考系。 (6)应注意: 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 概括总结出来的,不可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 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B.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惯性不存在了 C.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冲力 D.物体的惯性仅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 解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仅由质量决定,与它的受力状况与运动状况均无关。一切物 体都有惯性。答案:D 例 2. 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空气阻力不 计),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人一个向前的力,这力使他向前运动 B.人跳起时,车厢对人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这力使人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下落后必定向后偏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距离太小,不明显而 已。 D.人跳起后,在水平方向人和车水平速度始终相同 解析:人向上跳起,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惯性,所以水平方向与车速 度相同,因而人落回原处。 答案:D 例 3.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D.物体的位移方向一定与所受合力方向一致 解析:物体不受外力时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但处于这些状态时不一定不受外力作用,所以 A 错; 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是看其受力是否为零,而不是看它的速度是否为零,如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2_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讲解

2012年物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考纲知识梳理】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牛顿通过大量定量实验研究总结出: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2、其数学表达式为:m Fa =ma F =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yy x x ma F ma F用动量表述:t PF ∆=合3、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微观粒子高速运动问题; 二、两类动力学问题1.由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由运动情况判断的受力情况 三、单位制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1)基本单位:所选定的基本物理量的(所有)单位都叫做基本单位,如在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这三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 长度一cm 、m 、km 等; 质量一g 、kg 等; 时间—s 、min 、h 等。
(2)导出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推导出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2、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选定基本物理量的不同单位作为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单位制,如历史上力学中出现了厘米·克·秒制和米·千克·秒制两种不同的单位制,工程技术领域还有英尺·秒·磅制等。
【要点名师精解】一、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二定律的“四性”(1)瞬时性:对于一个质量一定的物体来说,它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只由它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当它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这便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的含义.例如,物体在力F1和力F2的共同作用下保持静止,这说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若突然撤去力F2,而力F1保持不变,则物体将沿力F1的方向加速运动.这说明,在撤去力F2后的瞬时,物体获得了沿力F1方向的加速度a1.撤去力F2的作用是使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由零变为F1,而同时发生的是物体的加速度由零变为a1.所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2)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合外力F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反之,a是F产生的结果,故物体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其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致,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