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太阳能供电系统设计
新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与研制

●I
新 型 无 线 传 感 器 网络 节 点 的设 计 与 研 制
刘 荣章
( 广 东省 机械 技术 学 院 广州 5 1 0 4 5 0 )
[ 摘 要] 本 文 设计 了一 款新 型 的无 线传 感器 网 络节 点 。 该 节点 不仅 能够 在短 距 离 内与其 它 节点 组成 网状 的 拓扑结 构 , 进 行短 距 离 的通信数 据 传输 , 还 能 通
联 网进行 联网 , 以便 数据 的收 集和 处理 。 由于无 线传感 器 网络节 点的分 布 的随 意性 以及 不确定 的地 理环 境 , 节点 的能 源供应 问题 也是必 须 不能 回避 的 , 除了
的 生命周 期 。 使 用集 成的 电池 充 电控 制 电路芯 片 C N3 0 5 8 , C N 3 0 5 8 是专 门为一 节 磷酸铁锂 电池 而设计 的线性充 电器 电路 , 利 用芯 片 内部的功率 晶体管对 电池 进 行恒 流和恒 压充 电 。 充 电电流 可以用 外部 电阻编程 设定 , 最 大持 续充 电电流
过G P R S 网络连接互联网, 同时节点上使用太阳能充电, 这样大大地提高了节点的监控的范围以及适应场合。 本节点使用T I 公司低功耗的C C 2 5 3 0  ̄核心, S I M 9 0 0 A
作 为G P RS 网络连接 模块 , 外接低 功耗 的S HT1 l 空气温 、 湿 度 传感器 和监 控摄 像头 等 。 通过 测试 结果表 明 : 该 节点不 仅在 短距 离能 通过 z i e e 协 议与其 它节 点 自动 识 别组 网来 进行 数据 传 输 , 还 能够 通信 G P R S 网络把 数据 传 输到 互联 网上 , 功耗低、 数据 传 输稳定 。 [ 关键 词] 新 型 无线 传感 器 网络 节 点 G P R S 网络 太 阳能 Z i g e b e e 协 议 中 图分类 号 : T N 9 2 9. 5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9 — 9 1 4 X( 2 0 1 3 ) 3 3 — 0 1 1 3 - 0 2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是指通过使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能源的智能化监测、管理和控制,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1. 引言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能源消耗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因此,设计一种高效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 传感器网络技术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的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采集和传输各个节点的环境参数和能源使用情况,为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智能能源监测传感器节点可以通过采集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实时监测能源的使用情况。
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以对能源消耗进行精确监测和评估,为制定合理的能源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4. 能源管理与优化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对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进而优化能源的使用。
系统可以自动根据不同的环境参数和能源需求,调节照明、空调等设备的运行状态,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能源控制和反馈传感器网络可以与能源设备进行联动控制,实现对能源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通过与智能电表等设备的连接,可以实现能源的计量和费用管理,并提供用户实时的能源使用情况反馈,以促使用户节能减排。
6. 能源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对大量的能源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取能源使用规律和趋势,为能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7. 安全与隐私保护在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中,安全与隐私保护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采用加密和身份认证等技术,可以确保系统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信息泄露。
8.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已经在工业、商业和家庭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室外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微太阳能电源系统电池驱动设计

电源管理 电路构成 。充 电电池有 其 自身 的寿命 , 电池失效
后, 节点将 随之“ 亡 ” 死 。因此 , 计微 太 阳能 系统 的主要 设 考虑因素之一是如何 提高充 电 电池 的寿命 。研究 表 明 : 充 电电池的寿命受多种 因素影 响 , 尤其 是 电池 充放 电的使用
方法。 电池 驱 动 系 统 设计 是 指 在 系 统 设 计 过 程 中充 分 考 虑 电
T ig u ies y B in 00 4 C ia s h aUnvri , e ig10 8 , hn ) n t j
Ab ta t A n v l c o s l rp w rs se o u d o e s r n d s i d v lp d n t i s s m , o a el s r c : o e r —o a o e y tmsf ro t o rs n o o e s e eo e .I hs y t mi e a s lr c l c n e s t e s ni h n o ee t c l n ry p we h c sso e no a n w tp f atr a k c n it g o w o v y h u l ti t lc r a eg o rw ih i tr d i t e y e o tey p c o ssi fl g i e b n o
De i n o te y・ rv n m i r -o a we y t m o u d o sg fa ba t r d i e c o- l r po r s se f r o t o r s
s ns r n t r s n d s e o e wo k o e
( 华 大 学 精 密 测试 技 术 及 仪 器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京 10 8 ) 清 北 0 0 4
太阳电池供电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

技术创新《微计算机信息》2012年第28卷第10期120元/年邮局订阅号:82-946《现场总线技术应用200例》测控自动化太阳电池供电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Solar-power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node design(中央民族大学)王继业范彧洪小叶WANG Ji-Ye FAN Yu HONG Xiao-Ye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由硅太阳能电池供电,超级电容器能量存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并就获得太阳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选择储能元件以及如何动态调整系统工作的占空比以获得最佳工作状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设计的节点和采用锂电池的系统比,具有工作温度范围比宽、工作寿命长的特点,并在实际当中得到应用。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收集;太阳能;超级电容器中图分类号:TN43文献标识码:BAbstract:In this paper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node that is powered by silicon solar cell is designed and the energy is stored in a super capacitor,it is discussed how to obtain 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of solar cells and how to select energy storage compo -nent and how to dynamically adjust system work duty to get the best working station.The design of the nodes has the wider operat -ing temperature range and the longer life characteristics than that used lithium battery systems,and applied in practice.KeyWords:wireless sensor network;Energy harvesting;Solar Energy;Super capacitor文章编号:1008-0570(2012)10-0078-031引言无线传感器网络是近年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方案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方案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在广域范围内的低成本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这些传感器节点可以感知环境中的各种参数,并将所感知到的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处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适用于某种特定场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方案。
一、方案需求分析在开始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场景需求进行分析。
该场景可能需要监测的参数、传感器节点数量、网络拓扑结构、数据传输要求等都需要明确。
例如,在环境监测方案中,传感器节点可能需要感知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并将这些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中心进行监测和分析。
二、选择传感器节点和通信协议根据场景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节点和通信协议是关键。
常见的传感器节点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通信协议方面,常用的有无线HART、LoRa、ZigBee等。
根据具体需求,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节点功耗、传输距离、通信带宽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节点和通信协议。
三、确定节点布局和网络拓扑在布置传感器节点时,需要考虑节点之间的距离、传输范围、互联互通等因素。
通常,节点应该均匀分布在整个监测区域内,以便能够全面感知环境参数。
网络拓扑方面,常见的有星型拓扑、网状拓扑等。
具体选择哪种拓扑结构取决于场景需求,比如星型拓扑适合节点数量较少的场景,而网状拓扑适合节点数量较多且需要互联互通的场景。
四、考虑能量供应和能耗优化由于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需要长时间运行,因此能量供应和能耗优化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传感器节点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等方式获取能量供应。
为了优化能耗,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降低通信功率以减少能耗、优化传输距离以减少功率消耗、选择低功耗的传感器节点等。
五、数据传输和处理设计合适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方案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正常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无线信道进行,在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信号干扰、数据安全等问题。
物联网技术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与优化

物联网技术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与优化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其基础设施之一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与优化是保障物联网系统性能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物联网技术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与优化方面展开讨论。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一种网络结构,传感器节点可以感知环境信息并进行通信。
它具有自组织、自配置、自修复等特性,能够实现对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关键问题1. 网络拓扑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会直接影响网络的性能。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树型、网状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应用需求和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并考虑节点分布、通信距离和能量消耗等因素。
2. 能量管理: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使用电池供电,能量是网络长时间运行的关键因素。
节点能量管理的任务是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分配节点的能量,延长整个网络的寿命。
常见的能量管理策略包括节点充电、能量收集和能量节约等。
3. 路由协议设计: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它影响着网络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基于距离的路由、基于能量的路由、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网络规模、节点能力、数据传输要求等因素。
4. 安全性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设计是确保网络数据传输安全的重要手段。
安全性设计包括对网络通信进行加密、防止网络攻击等方面。
对于物联网系统而言,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保护数据安全是设计的首要任务。
四、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策略1. 能量优化:能量优化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中的重点问题。
通过降低节点能量消耗来延长网络寿命。
一种常见的优化策略是增加节点之间的通信距离,减少节点间的通信次数,降低能量消耗。
2. 带宽优化:带宽是影响网络传输速率的关键因素。
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信道分配方式等,可以提高网络的带宽利用率,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方案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方案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由多个分布式、自组织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用于收集、处理和传输环境中的物理或化学参数。
在各种应用领域,例如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无人机控制等,无线传感器网络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效运行和可靠性,设计一个合理的网络架构和通信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设计方案,以实现一个具有高性能和可靠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一、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为了达到高效的通信和资源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采用多层、分布式的拓扑结构。
其中,典型的拓扑结构包括星型、网状和集簇等。
在设计网络拓扑结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覆盖范围:根据应用需求和监测区域大小,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
对于大范围的监测区域,可以采用星型或网状结构;而对于局部区域监测,可以采用集簇结构。
2. 能量消耗: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由电池供电,因此在设计网络拓扑结构时,需要考虑节点能量消耗的均衡。
合理选择节点的位置,减少能量消耗不均衡现象,延长整个网络的寿命。
3. 通信效率: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应该确保节点之间的距离尽量接近,以提高通信效率。
同时,避免冗余的节点连接,减少通信负载。
二、节点通信协议设计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协议来实现的。
设计一个高效的通信协议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传输效率。
以下是设计节点通信协议时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1. 数据传输方式:根据应用需求和传输特性,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
例如,可以采用直接传输方式、多跳传输方式或基于路由的传输方式。
2. 路由选择算法: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节点分布情况,设计合适的路由选择算法。
例如,可以采用最短路径算法、最小代价算法或基于能量消耗的路由算法。
3. 数据压缩和聚合:为了减少能量消耗和网络带宽占用,可以设计数据压缩和聚合技术。
将相似的数据进行压缩和聚合,减少无用数据的传输。
无线传感器网络电路设计

塑料材料
成本低、重量轻、绝缘性能良好, 适用于一般环境中的低成本封装。
金属材料
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电磁屏蔽性能 ,适用于需要散热和抗电磁干扰的 场合。
封装工艺流程
芯片贴装
将传感器芯片粘贴到封装基板上。
灌封密封
用灌封材料将芯片和引脚密封在封装体内, 保护电路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引脚焊接
将芯片的引脚焊接到封装基板的导线上。
表面处理
对封装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其耐磨、耐腐 蚀等性能。
封装测试与验证
功能测试
检查封装后的传感器节点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满 足设计要求。
环境测试
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测试封装后的传感器节点性能 ,以确保其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寿命测试
对封装后的传感器节点进行寿命测试,评估其在 长时间使用下的性能表现和可靠性。
电路设计工具
电路仿真软件
如Multisim、SPICE等,用于模拟电路性能。
电磁仿真软件
如Ansoft HFSS、CST等,用于预测电磁干扰和性 能。
原理图和PCB设计软件
如Altium Designer、Eagle等。
可靠性分析工具
如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Failure Modes,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 (FMECA)等,用于评估电路的可靠性和 寿命。
06
无线传感器网络电路设计案 例分析
案例一:低功耗无线传感器节点电路设计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低功耗无线传感器节点电路设计主要关注节点的 能耗问题,通过优化电路设计和采用低功耗器件来实现长 期稳定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太阳能供电系统设计关键词:太阳能;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时间:2012-05-18 13:59:14 来源: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作者:王小强,欧阳骏,纪爱国引言电源是嵌入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野外布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来说,供电线路的铺设难度较大,采用电池供电时需要定期更换电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维护的成本。
太阳能供电系统不仅解决了野外长时间无人监护的网络节点的供电问题,而且还具有供电持久、环保节能和便于维护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太阳能供电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同时需要实时检测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避免因过充而导致锂电池永久性损坏;此外还需要设计锂电池放电保护电路,对放电电压进行实时监测,防止过放电导致锂电池损坏。
1 太阳能供电系统简介太阳能供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可充电锂电池、充电控制器和放电保护电路组成。
由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不稳定,传统的太阳能供电系统往往因为锂电池充放电管理不合理,导致锂电池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的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供电系统设计。
该系统能够自动管理锂电池的充电过程并进行有效的能量储存,通过对电池电压的监测避免锂电池过度放电,以达到延长锂电池寿命的目的。
此外由于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所需电压为3.3 V,而锂电池的工作电压一般在3.6~4.2 V(正常放电电压为3.7 V,充满电时的电压为4.2 V),所以需要DC-DC转换芯片产生所需要的工作电压。
对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低功耗。
这里选用TI公司推出的完全兼容ZigBee2007协议的SoC芯片CC2530,其工作电压是3.3 V。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提出如图1所示的太阳能供电系统总体示意图。
该系统中,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能量通过充电管理电路被存储在锂电池中,同时对锂电池提供充电保护,防止过充;由于电池放电时其端电压会逐渐降低,因此需要放电保护电路对放电电压进行监测,当电池电压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切断放电电路,避免锂电池过放电。
由于电源单元本身应尽可能少地消耗电池能量,必须提高电源的转换效率,因此设计了一个具有高效率的DC-DC转换电路,为节点上的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压。
2 太阳能供电系统单元电路设计太阳能发电系统各个单元电路的设计主要采用集成IC外加少量阻容器件的形式实现。
系统设计的思路是:首先估算系统总功耗,然后选择合适的锂电池,进而根据锂电池的容量来选择所需的太阳能电池板;根据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电池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等参数,可以选择合适的充电管理IC来设计充电控制电路;最后根据锂电池输出电压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所需的工作电压来设计合适的DC-DC变换电路。
2.1 锂电池的选取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在数据发送期间所需的峰值电流为29 mA,在数据接收期间所需的峰值电流为24 mA。
通常情况下,每个ZigB ee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会设计几个传感器。
假设各种传感器所需的工作电流为30 mA,那么数据发送期间所需要的总电流为59 mA,数据接收期间所需要的总电流为54 mA,为了讨论问题方便,总电流取60 mA,那么锂电池可以选取容量为900 mAh。
表面上看,900 mAh的锂电池可以供该节点连续工作时间为:900 mAh/60 mA=15小时。
但是实际系统中,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对数据的采集一般是定时采集,例如采集温度数据,由于温度变化减慢,所以可以定时采集,在此节点每小时工作50 s,其他时间都在休眠(休眠时工作电流在μA级,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实际情况是:系统采用容量为900 mAh的锂电池供电,节点工作电流为60 mA,每小时工作50 s,可以计算出容量为900 mAh的锂电池可供节点工作时间为:1080小时=45天,即一个半月的时间。
当然上述讨论也是一种典型情况,如果系统需要每小时使节点工作时间大于50 s,则每节锂电池可以供节点工作的时间可能会缩短,这需要看具体的系统要求,但是一般情况下,选择锂电池时只需要能保证系统在充满电后可以连续工作15~20天就可以满足系统要求。
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部分南方地区在雨季可能连续半个月的时间不出太阳,这时就需要考虑适当选取容量大一点的锂电池。
本设计所选用的是容量为900 mAh的锂电池,市场价在15~30元左右,该电池正常放电电压为3.7 V,充满电后电压为4.2 V,一般正常丁作电压为3.6~4.2 V。
2.2 太阳能板的选取选取太阳能电池板时主要考虑太阳能板的最大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一般给锂电池充电的电压要大于4.2 V,太阳能板的输出电流决定了充电时间。
常用的太阳能板主要有单晶和多晶电池板两种,单晶板和多晶板的区别在于最高效率的单晶电池片比最高效率的多晶电池片效率高约1%。
由于单晶的有刀角而并非完整的正方角,在使用中远远低于多晶,而且市场数量明显少于多晶。
同功率的单晶电池板价格要比同功率的多晶板高些。
本文采用的是输出电压为5.5 V,输出电流为140~150 mA的单晶太阳能电池板,尺寸为95 mm×95 mm;主要是考虑到野外安装时,如果太阳能电池板的体积太大不容易安装。
2.3 充电管理电路设计充电管理电路连接着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电池,主要功能是将收集到的能量有效地存储在锂电池中,同时提供对锂电池充电过程中的过压、过流保护,防止因过充对锂电池造成的损害。
上海如韵电子有限公司的CN3063芯片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供电的单节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
该芯片内部的8位模拟一数字转换电路,能够根据输入电压源的电流输出能力自动调整充电电流,用户不需要考虑最坏情况,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输入电压源的电流输出能力,非常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等电流输出能力有限的靠电压源供电的锂电池充电的应用。
充电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
当太阳能电池板输入电压大于低电压检测阈值和锂电池端电压时,CN3063开始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引脚输出低电平时红色LED亮,表示充电正在进行;当充满电后,引脚输出低电平时绿色LED亮,表示充电完毕。
最大充电电流由ISET引脚的外接电阻决定,考虑到系统扩展需要,在本设计中,外接电阻R1取值为3.6 kΩ,则充电电流为:这里需要注意一点,虽然最大充电电流设为500 mA,但是当使用单片太阳能板时,最大输出电流为150 mA,此时CN3063芯片会自动调整最大允许充电电流为150 mA,这就是“输入限流模式”。
在此模式下用户只需要关注系统最大充电电流即可,所以该芯片非常适合利用太阳能电池等电流输出能力有限的电压源对锂电池进行充电的应用。
这里设计的最大充电电流为500 mA,主要是考虑到系统升级需要,比如某些场合下可以使用两块太阳能板并联,则最大充电电流可以达到300 mA,此时系统硬件不需要改动。
锂电池充电过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
锂电池充电过程分析。
当FB端检测到锂电池端电压低于3 V时,进行预充电,此时充电电流为最大充电电流的10%;当FB端检测到锂电池端电压大于3 V时,调整为恒流充电模式,同时自动检测锂电池端电压。
当锂电池端电压达到4.2 V时,自动调整充电模式为恒压充电模式,此时用小电流对锂电池充电,主要是为了防止“虚充”,当充电电流减小到充电结束阈值时,充电周期结束。
从整个充电过程分析可以看到,CN3063芯片可以自动检测充电电压,进而实现自动调节充电模式,使得充电效率较高。
因此,使用该芯片设计锂电池充电电路较为简单,利于推广应用。
2.4 放电保护电路和系统供电电路设计传统的放电保护电路是使用一路ADC来不断检测电池电压,当电池电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切断放电电路。
这在理论上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在ZigBee网络节点中,系统软件设计时需要定时查询该路ADC的数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系统的功耗。
在此提出了一种使用电池端电压检测芯片CN301组成的锂电池电压检测电路,无需系统软件支持,完全使用硬件电路来检测电池端电压,当达到过度放电阈值时,自动切断系统放电电路。
放电保护电路如图4所示。
该电路工作原理分析:当电池端电压下降到过度放电低电压检测阈值时,LBO引脚输出低电平,NMOS管截止,PMOS管栅极为高电平,PMOS管截止,放电回路被切断,起到了保护锂电池过度放电的作用;当太阳能板自动对锂电池充电,充电电压达到高电压检测闯值时,LBO输出高电平,NMOS管导通,PMOS管栅极为低电平,PMOS管导通,放电回路重新被打开,如果ZigBee节点软件设计时配置为上电后自动加入网络并进行数据采集,那么该节点将会自动加入到原来的网络中。
锂电池过度放电低电压检测阈值计算公式如下:其中,Vrth为该芯片设定的阈值,大小为1.135 V;ILBI为引脚偏置电流范围为-100~100 nA,一般取0即可。
因为该芯片工作电流在1.8μA,所以对于电阻R1和R2的选型需要注意,应当选择阻值大一些的电阻。
笔者选用R1为2MΩ,R2为1MΩ,这样流过电阻的电流在μA级,功耗很低。
由于锂电池电压范同为3.6~4.2 V,ZigBee网络节点的工作电压为3.3 V,所以需要根据输入/输出的电压差来选择适当的LDO芯片,同时还需要考虑LDO的静态电流和效率。
笔者采用RT9183-33PG芯片实现电压转换,该芯片在输出3.3 V时,所需要的压差为110 mV,静态电流为:380μA。
3 PCB布局注意事项在具体的PCB布局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CN3063的ISET引脚外接电阻R1(充电电流编程),应尽可能靠地近CN3063。
②CN3063的VIN、BAT引脚的外接电容要尽可能地靠近CN3063。
③为了使系统能够达到设定的最大充电电流,需要将CN3063背面裸露的金属板焊接到PCB板的地端,以达到最大的散热效果;否则,在充电过程中,CN3063芯片的热阻将增大,这将导致充电电流减小。
一般采取的措施是PCB顶面放置焊盘,接到CN3063的裸露的铜面上,为了便于焊接,可以放置4个小焊盘,4个小焊盘的面积要略小于CN3063底部裸露铜片的面积,这样既有利于焊接,又有利于芯片的散热。
结语电源的设计优劣关乎系统设计的成败,本文以ZigBee网络节点太阳能供电系统为例进行了讲解,通过充电控制电路和放电保护电路来实现对锂电池充放电的保护功能,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非常适合于野外布置的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使用,本文的分析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需要太阳能供电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