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影像诊断
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研究

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传统诊断方法主要是依靠体格检查和X线片,但是这种方法无法直接观察椎间盘和周围软组织的情况,而且易发生误诊和漏诊。
因此,核磁共振影像(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准确、无创的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
选取了80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并进行了手术治疗。
MRI检查结果与手术切除椎间盘的情况进行比较,了解MRI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显示,MRI检查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在本研究中,MRI 检查的正确率达到了96.3%(77/80),漏诊率为3.8%(3/80)。
通过MRI影像检查,可以准确地确定突出部位、大小及形态,明确突出造成的神经根压迫症状,对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MRI检查还可以观察椎间盘的退化程度,确定退变的范围和程度,进一步确定手术切除椎间盘的部位和范围,减少手术风险。
通过MRI影像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术前评估,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总之,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准确、可靠、无创伤等优点,在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MRI成为了现代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的重要手段和检查方法,有助于准确诊断、精确定位和治疗病变。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MRI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
X线摄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计学意义 ( 0 0 1 。结论 P< . 0 ) C T检查优于 x线检查 , 手术 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 义。在基层 医院 , 对 x线 片检查仍然对 诊断腰 间
盘 突 出 症 有 重 要 的价 值 和 意 义 。
【 关键词】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 C ; X线 T
Th n lsso te rs lso ea ay i n h eu t fX —r ydig s f3 t n wi i e v re r lds WA in —y , a a noi o 0pa e  ̄ s i t ntr e tb a ic h NG Ja e DU —ln ZHOU Zu a g. o—
者3 0例 , 对其 x线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 总结腰间盘突 出症 的 x线特点。结果
本组 3 例 患者 中,4 表现为椎 间隙前窄后 宽 0 2例
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诊断

20 07年 2月
中国民康 医学
Me ia o ra o hn s epesHel dclJunl fC ieeP o l at h
Fb2 ( e . o Vo . 9 S M N . 11 H o2
第 l卷 9
下半 月 第 2 期
加, 纤维环核 、 核水 份逐渐 减少致 椎 间盘变 薄并 向椎体周 髓
围弥漫性膨隆 . 椎间 盘发生变性 , 椎间盘突 出或椎 间盘疝 。 称
椎问盘病变包括椎问盘变性 、 膨出和突 出。北 美脊柱协会认
为 , 问盘 突出是 一 个非特 异 的诊 断名 称 , 椎 只有在 C 、 r 椎管 造影 和 M I R 检查 后仍 不 能明 确椎 间 盘突 出 的性质 , 才能使
侧型 椎间盘疝 出物 位于椎 管 内一 侧 , 未超 过椎 间孔 内 1 主 : 3, 要对硬膜外脂肪间 隙、 硬膜囊 和神 经根形成 压迫 ; 外侧 型 远
弯的方向取决 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 系, 如突 出位 于神经
根 的前方 . 干 一般 向患侧 弯。髓 核 突 出位 于 神经 根 内前 躯 方 , 柱向患侧 弯 , 向健 侧弯则疼 痛加剧 。髓 核突 出位于 脊 如 神经根外前方 , 脊柱 向健侧弯 , 如向患侧弯则疼 痛加剧。
腿前 方的放射痛 。
c' I 值为负值。硬膜囊前缘变平 , 或有浅压迹。硬膜外脂肪
间隙存在 , 硬膜囊和神经根无移位 。严重 时可 造成硬膜囊受
压狭窄 , 马尾神经受压 。 2 22 椎问盘突 出 椎间盘突出程度 与椎管狭 窄程度并 不 .. 呈正 比, 椎管 狭窄 程 度受疝 出物 大小 、 硬膜囊 大小 、 韧带厚
112 加重因素 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 ..。 都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Company Logo
【临床表现】
(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二)脊柱侧弯畸形 左: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如向健侧的弯则疼痛加剧 右: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外前方,脊柱向健侧弯,如向患侧的弯则疼痛加剧 (三)脊柱活动受限 (四)腰部压痛伴放射痛 (五)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六)神经系统检查 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 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 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 侧较重;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小便失控,湿 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Company Logo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Company Logo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Company Logo
病
因
椎间盘退变 损伤
遗传因素
妊娠
Company Logo
分 类 根据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类
1.旁侧型突出: 分为根肩型、根腋型、根前型 2.中央型 (1)偏中央型 (2)中央型:
Company Logo
腰椎间盘突出定位鉴别表
Company Logo
【鉴别诊断】 (一)腰椎后关节紊乱 (二)腰椎管狭窄症 (三)腰椎结核 (四)椎体转移瘤 (五)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
Company Logo
CT表现
Company Logo
正常CT表现: 正常腰椎间盘后缘不超过椎体骨性终板 的后缘,且中部略有凹陷呈肾形。
椎间盘主要由外部纤维环和中心髓核构 成,髓核主要由胶质基质组成,纤维环主要 由纤维软骨束构成内环部分,10岁以前含水 量分别达到85%和75%,10岁以后髓核 自其腹背侧缘开始纤维化并逐渐向中心发展, 30岁以后含水量进一步下降。
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55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不断增加,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腰部疼痛等临床症状,腰间盘是由髓核、纤维环、软骨板组成的,该疾病的发病基础为椎间盘退化性改变,CT 诊断方式是临床影像学的常规检查方式,具有经济、扫描速度快等优点,但是由于C T 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具有一定模糊性,导致误诊率较高,因此C T 诊断结果不及MRI 诊断结果可观。
MRI 不具有放射性,能有效诊断患者腰椎间盘突出,能准确显示腰椎间盘游离情况,从而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因此,M R I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最为理想的检查方式[1]。
因此,本次研究选取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MRI、CT 诊断,分析诊断结果,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在本文研究中将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北京京顺医院50例收治时间在2019年度1月—2020年度10月,分别实施核磁共振影像诊断、CT 诊断,分析并且对比各项指标,纳入标准:伴有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精神异常者。
50例患者年龄21~61岁内,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1.24±1.27)岁。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且本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200731)。
1.2 方法CT 诊断:可以采用东芝Aquilion PRIME TSX-303A 64排螺旋C T,对患者实施平扫,对患者椎间实施扫描,在实施扫描过程中,需要保证患者椎间隙和平面呈现平行状态,从而保障检查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奥泰C e n t a u r i 1.5T A T00001核磁共振影像诊断:给予患者使用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行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检查,患者仰卧位,平扫患者冠状位轴位,患者取仰卧位,序列依次为:S A G T1W I、T2W I、F A S T2W I,S T I R 序列在扫描过程中,在矢状位对患者椎间盘的椎体形态、信号特点、信号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在患者矢状位以及横断位对患者脊髓受压情况进行观察,参数设置:超快速场回波T1W I:T R =10m s、T E =4.6m s;快速自旋回波,T2W I ,T R =1348m s、T E =100m s;平衡式快速场回波,T R =5.0m s、T E =2.3m s。
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诊断与随访

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诊断与随访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背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
影像学诊断在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的存在和定位上起着重要作用,并对随访治疗提供了依据。
本文将从影像学诊断与随访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影像学诊断1. X线检查X线检查能够显示椎体的形态和结构,大致判断椎体是否出现畸形或骨折等损伤。
然而,对于直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变化有限。
因此,在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细致评估时,X线检查并不是首选方法。
2. CT扫描CT扫描以其高分辨率图像能准确显示骨性结构和软组织,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手段。
CT扫描可以明确间盘变性或突出、神经根受压情况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如神经根缺血、硬脊膜囊肿等。
然而,CT扫描无法直接反映间盘的周围软组织变化,因此,在临床上常配合MRI进行综合分析。
3. MRI检查MRI作为目前最广泛应用于脊柱影像学诊断的方法之一,具有高对比度和优越的软组织分辨率。
通过MRI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椎体、椎间盘、硬脊膜等结构的形态和病理变化。
特别是在评估椎间盘突出时,MRI能够清晰显示突出程度、压迫范围和神经根受压情况等关键信息。
二、随访治疗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腰椎间盘突出,以及没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通常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方法。
这包括减少活动、休息充足、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和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
此外,针对神经根压迫引起的疼痛,可以使用神经根阻断技术进行症状缓解。
2. 微创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选择。
微创手术治疗包括腰椎间盘镜手术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等,能够减少组织创伤、恢复较快,并在控制腰背痛和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3. 注意事项与随访建议在腰椎间盘突出的随访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康复运动:恢复期后,适当进行力量锻炼和柔韧性训练,加强肌肉支撑,预防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核磁共振影像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核磁共振影像分析摘要:目的:展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核磁共振影像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影像的运用价值,并为医护人员后续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
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0年5月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00例,以核磁共振(MRI)以及磁共振脊髓造影(MRM)进行研究,分析具体的研究价值。
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详细评估之后,发现200例患者中有着突出的椎间盘数量一共271个,分别为游离型、旁中央型、中央型、椎间孔型等,而两种及诊断方法的最终结果来看,差异并不显著,P>0.05,但是在一定程度上MRI与MRM相结合更能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可作为一种极为有效的补充手段。
结论: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面能够发挥极为积极的作用,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症状,进而来改善患者的治疗状况。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核磁共振;水成像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当下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指出,此类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在5%左右,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发病率,而深入探究此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医学界中给出的解释多为长期的劳作、运动或者从事部分对脊柱有损害的工作,导致患者脊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患者最终发生了此类疾病[1]。
而在治疗此类疾病的过程中,医学界指出要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或者其他诊断,以了解患者的疾病程度,选择手术治疗或者保守药物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生活质量。
而MRI以及CT检查等技术的飞速进步为医学界诊断腰椎间盘脱出症提供了新的机遇。
以下将以核磁共振在此类疾病中的运用展开具体的分析,探究核磁共振影像运用在此类疾病中的具体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接诊的200例患者,并对20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以确保研究的顺利推进。
根据研究调查显示,男性患者106例,均龄为(56.35±4.24)岁,平均病程为(6.4±1.4)年,男性患者多从事体力劳动、运动方面的工作等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影像学检查分析

l两小 时后对 L3 4 L H 、 - ! 。 _ 、 4 5 L5 S 间隙行常规 2 瑚 的层 厚C 扫描 。 n T MRI
扫描采用P Jis11 bl .T核磁共振扫描机。  ̄ 扫描序列为Tl 和T W]扫描 WI 2 , 方位包括矢状位及纵轴位。 扫描参数: 1 :R/ E=43 0 l WI T WIT T 8 /lmsT2 : T R/T E=22 /l0 S。 7 5 1m 闻隔0 4 .mm, 层厚4 l 矩阵27 1 。 Ⅱm, 5 x2 2
【 章 编 号 】 6 2 2 2 ( 01 0 - l 4 0 文 l 7 — 5 3 2 2) 7 0 O — 2
【 中图分类 号 】R6 . 815
【 文献 标 识码 】B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是指 承受 人体 重力 的腰 椎间盘 , 日常生 活中 的劳 在 损, 而发生退变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膨出、 脱出、 间盘游 离等多种形态上改变的一种病症[ 。 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一种慢性的可随着 】 时间椎移越来越严重的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 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而且 旦患有很难根治即使进行手术治疗也有复发的可能忸 2 目前随着医疗 ] 。 设备的发展进步 ,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性越来越高。 诊断的高敏 性使得疾病在病发早期得 以发现, 在疾病还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 扼杀在 萌芽状态 , 为患者的尽快治疗康复以及预后提供保障。 本文通过对腰椎间 盘突出症的各种影像学方法结合手术诊断资料进行结合对 比分析, 判断 MRI 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优越性。
诊 断 , 感 性较低 为6 %( 13 ) R较其 他任 何 检查 比较 均有 明 显的优 势 . 断正 确3 例敏 感性 达 到9 .3% 3 /5)同时 它可 以显 示游 离髓 核 的 敏 0 2 /5 。 I M 诊 1 14 ( 1 3 , 位置 、 形态 , 程度 能够 反应 问 盘 的病理 改变 。 一定 由于 扫描 层 面的 限制 , 时可 能未 能扫 到病 变 最 明显 的层面 而诊 1例 , 轴位 图像 上 侧 后突 出 3例 , 有 在 无 法 明确 诊断 。 结论 :R在 对腰 椎 问盘 突 出症 诊 断的 敏感 性 及特 异性 上 都要 高 于其 他检 查 , 得 临 床推 广 。 HI 值 【 键 词 】 腰 椎 间盘 突 出 症 关 C 扫描 T X 线平 片 扫 描 核 磁 共 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2. CT CT上椎间盘的密度低于椎体但高于脊膜囊。分为
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膨出表现为椎间盘的边缘均匀地超出相邻
椎体边缘,硬膜外脂肪层清晰,硬膜囊无明显受 压或轻度受压。
21
椎间盘突出 直接征象:椎间盘后缘局限向椎管内突起; 椎管内可见游离髓核碎片影。 间接征象:硬膜外脂肪层受压、变形甚至消失;
组织分辨率 高,可清晰 显示椎间盘 变性、突出, 脊髓神经根 受压情况, 疾病鉴别
如何选择上述检查方法,有什么检查价 值?
5
二、正常影像表现
正常X线表现:椎体顺列,无侧弯及移位改变,生 理曲度正常,椎间隙未见变窄,椎体骨质完整, 附件及小关节结构正常。
6
正常CT表现:椎体形态正常,未见骨质增生及破 坏,纤维环完整,未见后膨。椎管内未见异常密 度影。
11
椎间盘前方及侧方的纤维环最厚且最坚韧,和坚 强的前纵韧带紧密附着。后方的纤维环最薄,与 后纵韧带疏松相连。所以大多数病变均为后纤维 环破裂,髓核向后突出压迫周围组织和神经根, 引发临床症状。
椎管后纵韧带在L3以下相对薄弱,同时棘上韧带 大部分在L3以下缺失。加上人体站立位,躯干的 负荷。所以腰L3-S1椎间盘突出十分常见。
2
3
一、检查技术 二、正常影像表现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诊断
临床及病理 X线、CT及MR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一、检查技术
X线平片 脊髓造影 CT
MRI
不能直接观 察,仅靠椎 间隙和椎体 骨质改变等 间接征象推 测病变的存 在,受限制
有创性检 查,现已 被CT和 MR取代
可显示骨质 细微结构, 较好显示腰 椎间盘突出
15
【临床表现】 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主要症状。 坐骨神经痛 : 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
外侧、足背或足趾。间歇性跛行。 马尾神经受压时表现为双侧大小腿、足跟后侧及
会阴部感觉迟钝,大小便障碍。 压痛,强迫体位,皮肤感觉及腱反射变化,直腿
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是不是椎间盘突出都是坐骨神经痛呢?(请问)
腰椎间盘突出影像诊断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腰腿痛,大部分为坐骨 神经痛。是最常见有慢性腰痛相关疾病,占我院 就诊人群较大比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亮 点,但是诊断及鉴别诊断仍是十分重要(影像)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 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 合征,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多见。
7
正常MR表现
8
黄韧带 蛛网膜下腔
棘突
腰大肌 神经根
9
三、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诊断
10
(一)临床及病理
【病因及病理】 构成:由纤维环、髓核与软骨板三部分构成。 病因:随着年龄的增长,髓核出现脱水、变性弹
性减低,纤维环出现裂隙,周围韧带出现松弛等 退行性改变,构成椎间盘突出的内因。急性或慢 性损伤造成椎间盘内压增加,为纤维环断裂及髓 核突出的外因。
30
腰椎结核 有结核病的全身反应,腰痛较剧,可 见相邻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椎前或后方冷脓 肿形成。
椎体转移瘤 疼痛 剧 烈 ,夜间加重,原发 病 史 。 可见溶骨性或呈骨性骨破坏。
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 常有大小便失禁。脑脊液 蛋白增高。CT或MR显示椎管内肿物,增强明显 强化。
31
一、检查技术 二、正常影像表现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诊断
硬膜囊受压和一侧神经根鞘受压移位。
22
23
24
2. MRI 直接征象:髓核突出,呈等T1长T2,椎间盘变
性短T2;髓核游离;Schmorl结节。
间接征象: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脊 髓受压髓内出现信号异常;相邻骨结构及信
号异常。
25
26
27
髓核脱出
28
MRM及3D-STIR
MIP
VR
SSD
29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CT或MR见到椎间盘局限后 突,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移位,诊断多能成立。
鉴别: 腰椎后关节紊乱 上下关节突可因滑膜嵌顿产生
疼痛易相混。但放射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且不 伴有感觉、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经根受损体 征,CT或MR无椎间盘后突表现。
12
13
【分型】
膨隆:纤维环部分破裂、隆起,但表层完整。 突出: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突出的髓
核有薄层纤维环膜覆盖。 脱出:破裂突出的椎间盘游离于椎管内。 Schmorl结节:髓核经上、下软骨可分为:后正中型 、 后外侧型、 外侧型
临床及病理 X线、CT及MR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32
问答题:
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的MR表现有哪些?
33
谢 谢!
34
谢谢观赏!
2020/11/5
35
16
感觉
肌力
腱反射
L3-4 ↓ L4-5 ↓ L5-S1 ↓
小腿内侧
膝反射
小腿前外侧 足背内侧
小腿外后侧 足背外侧
第1趾 第3、4、5趾 跟腱反射
17
(二)影像表现
1. X线平片 ①椎间隙狭窄,特别是后宽前窄。 ②椎体边缘骨赘。 ③脊椎排列变直或有侧弯现象。 ④Schmorl结节。
18
腰椎椎间盘突出 A:腰椎侧位平片,B:轴位CT平扫 腰椎侧位平片显示腰4/5椎间隙变窄且前窄后宽;CT平扫显示椎管 内右外侧舌状软组织影,硬膜囊受压移位,右侧神经根被“淹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