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air损伤的修复
病理习题集-损伤的修复复习思考题

【损伤的修复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修复(repair)2.再生(regeneration)3.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4.瘢痕组织(scar tissue)(二)填空题1.组织损伤的修复包括①_________、②_________两种不同过程。
2.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将人体组织细胞分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三类。
3.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处于细胞增殖周期中的①_________,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则进入②_________,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例如③_________细胞。
4.胃肠黏膜上皮缺损后通过①_________修复,纤维组织的再生是通过②_________修复,毛细血管以③_________方式再生,心肌损伤破坏后一般发生④_________修复,皮肤附属器损伤后发生⑤_________修复。
5.伤口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包括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6.根据损伤程度及有无感染,创伤愈合可分为2种类型: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三)选择题【A型题】1.下列各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是:A.表皮细胞B.平滑肌细胞C.肾小管上皮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E.软骨母细胞2.下列具较强再生能力又有很强分化能力的细胞是:A.表皮细胞B.呼吸道黏膜被覆细胞C.子宫内膜上皮细胞D.原始间叶细胞E.内分泌腺上皮细胞3.前臂断肢再植手术成功后,下列哪种愈合属于完全再生:A.动脉吻合口愈合B.皮肤伤口愈合C.骨折愈合D.肌肉断端愈合E.肌腱断端愈合4.肉芽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的过程中不会发生:A.主要是网状纤维增多B.炎症细胞消失C.胶原纤维增多D.毛细血管闭合、退化E.纤维母细胞减少5.关于创伤一期愈合正确的是:A.无感染故无炎症,仅有表皮再生,无肉芽组织生长B.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C.无感染故无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D.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肉芽组织生长填平伤口后表皮再生覆盖E.无感染故无炎症,肉芽组织生长填平伤口后表皮再生覆盖6.关于再生下列可能发生的是:A.一侧肾脏摘除后,另一侧肾脏体积增大B.胃肠道黏膜缺损后由表层上皮增生修补C.神经细胞通过脱髓鞘后再生D.分化低的组织再生能力强E.横纹肌损伤均不能再生7.一期愈合的手术切口,一般在术后多长时间可拆线?A.第3天B.第5~6天C.2周D.3周E.以上都不是8.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不包括:A.严重感染B.电离辐射C.含硫氨基酸缺乏D.局部血液循环不良E.手术缝线9.月经期后的子宫内膜变化属于A.肥大B.增生C.化生D.再生E.机化10.肉芽组织抗感染能力增强是由于:A.大量新生毛细血管B.纤维结缔组织增生C.大量炎细胞浸润D.病原体减少E.出现大量肌纤维母细胞11.头皮血肿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A.肉芽组织形成B.机化C.肉芽肿形成D.血栓机化E.纤维化12.下列哪种新生的细胞是机化时出现的特征性细胞:A.平滑肌细胞B.成纤维细胞C.类上皮细胞D.横纹肌细胞E.上皮细胞13.下列哪种病变的发展与肉芽组织无关:A.胃溃疡B.血肿C.血栓D.静脉石E.肺脓肿(四)多选题【X型题】14.下列属于永久性细胞的是:A.神经细胞B.神经胶质细胞C.骨骼肌细胞D.心肌细胞E.平滑肌细胞15.肉芽组织镜下可见:A.内皮细胞B.神经细胞C.炎性细胞D.纤维母细胞E.肌纤维母细胞16.下列可发生完全再生的是:A.所有的生理性再生B.骨折的修复C.断离的大血管经手术吻合后D.皮肤附属器完全被破坏后E.断裂的肌腱经手术缝合后17.下列关于瘢痕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瘢痕中的胶原纤维最终与皮肤表面平行B.与腹壁疝有关C.脑液化性坏死后通过纤维瘢痕修复D.瘢痕的抗拉力强度可与正常皮肤相同E.瘢痕的抗拉力强度主要由胶原纤维的量及其排列状态决定18.肉芽组织可出现在:A.手术切口修复过程B.血栓机化的过程C.溃疡底部和边缘D.胸膜炎胸腔积液E.脓肿壁形成过程19.瘢痕修复可引起哪些不良后果:A.胸膜腔粘连B.肠腔狭窄C.心瓣膜变形D.关节僵直,运动障碍E.瘢痕疙瘩20.关于伤口愈合下列正确的是:A.下肢静脉曲张时伤口愈合迟缓B.神经的损伤与否对愈合不产生影响C.感染的伤口可以缝合以缩小创面,促进愈合D.伤口感染时,局部张力增加,可导致感染扩散而加重损伤E.清创缝合术可以使有较多坏死组织的伤口达到一期愈合(五)问答题1.简述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与作用。
损伤的修复 第三章 病理学

第一节 再生性修复
LOGO
第一节 再生性修复
LOGO
(五)骨组织的再生:再生能力强,骨膜上C(原始
间叶C和纤维母C)增生-骨母C-类骨组织-钙盐沉着-骨 小梁
(六)其他组织的再生
1、软骨组织的再生(弱,常瘢痕):软骨膜中幼稚C分化-软
1 .被覆上皮的再生
皮肤复层鳞状上皮损伤,但未破坏基底膜和毛球,受损 处干细胞再生,向缺损部伸展,形成单层上皮覆盖缺 损表面,再增生分化为复层鳞状上皮。
粘膜覆盖上皮损伤,复层鳞状和移行上皮同上,单层柱 状是由邻近基底层细胞增生修补,由立方 柱状。
第一节 再生性修复
LOGO
上皮组织的再生
❖ 被覆上皮再生:如果基底膜(结缔组织)完整,可 完全再生
LOGO
•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
LOGO
二、瘢痕组织(scar):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 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形态 特点
大体: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 白半透明,质硬韧,缺乏弹性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
LOGO
形态 特点
镜下:大量平行或的交错分布胶原纤维 束组成。呈均质红染状,纤维细 胞少,核细长深染,小血管稀少
第五节 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
LOGO
一、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
细胞受损伤因素刺激,释放生长因子刺激同类细胞或同一胚 层发育来的细胞增生与分化,促进修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 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 生长因子(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生理情况下增殖不明显,受刺激时可表现出 较强再生能力有较强潜在再生能力。受损 伤即由G0进入G1,
病理第七版第二章

第一节
生理性再生
再
生
再生
病理性再生 生理性再生:指在生理过程中,有些细胞、 组织不断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 充,以保持原有结构和功织缺损 后发生的再生。
一、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一)细胞周期(cell_cycle)
终端分化
G1期(DNA合成前期)
(二)瘢痕组织对机体的影响
1、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①保持组织器官的完整性
能把损伤的创口或其他缺损长期地填 补并连接起来 。 ②保持组织器官的坚固性
由于瘢痕组织含大量胶原纤维, 这种 填补及连接也是相当牢固的 。
2、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不利的一面
①瘢痕收缩
②瘢痕性粘连
③器官硬化
④瘢痕疙瘩
由新生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 成,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肉眼观为鲜红色,颗 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
(一)肉芽组织的成分及形态
光镜下
肉芽组织的成分是“三多一少”:毛细血管 多、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多、炎症细胞多、 胶原纤维少。
肉眼观
呈鲜红色,细颗粒状,柔软湿润,触之易出 血,无痛觉。
与受损神经相 连的神经细胞 存活。 断离的两端距 离<2.5cm。
三、 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受损组织的再生能力
受损组织修复的完好程度取决于
细胞外基质 细胞因子的调控等
(一)细胞外基质 ( ECM)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是 由细胞产生的细胞间的大分子物质。
主要成分有:
损伤修复过程中,ECM经代谢调整, 其成分也会有所改变,如Ⅲ型胶原减 少而I型胶原增多,使组织修复能力增 强。在实质脏器慢性炎症时, ECM增 生过度 ,使器官发生纤维化、硬化。
再生与修复

化,完全修复原有结构和功能。Ⅱ度烫伤(水泡),腺上皮损伤,
二、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细胞周期:分裂期 (M期) + 间期{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 和G2(DNA合成后期)} 再生特点:低等>高等动物,幼稚>高分化组织, 易受损、常更新的组织再生力强 细胞分类:按再生能力强弱,分三类。
骨痂
假 关 节 ( 纤 维 性 愈 合 )
第五节 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
受损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
细胞因子及其他因素的调控
分子机制: 1、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其他化学信号与细胞表面 受体结合 2、信号转导系统放大信号向细胞核内传递,刺激静止 细胞→细胞周期。 3、细胞周期的分子调控。
(一)生长因子 (growth factor)
第三章
再生与修复
青医附院病理科 李玉军
修复 (repair):组织细胞“耗损” →机体进行吸收清除→实质
细胞再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加以修补恢复的过程。 前提:耗损,包括生理性(老化,凋亡)和病理性损伤。 要素:1、吸收清除:通过免疫和炎症反应。
2、再生性修复:实质细胞有再生能力,由损伤周围的同
种细胞再生,完全恢复原组织结构和功能→完全性修复。 3、瘢痕性修复:实质细胞不能再生或仅有部分再生,由 肉芽组织修补缺损,形成瘢痕,不能完全恢复原结构功能→不完全 修复。
愈合。
第四节 骨折愈合 (bone fracture)
类型:外伤性、病理性骨折。愈合时间与骨折部位、性质、错位 程度、年龄和原因有关。 基本过程: 1、血肿形成:出血坏死、血肿形成+轻度炎症反应 2、纤维性骨痂形成:2-3d肉芽组织形成,血肿机化、纤维化→纤 维性骨痂,1w在骨外膜的骨痂区形成透明软骨(如过多,则延缓愈 合)。 3、骨性骨痂形成:纤维性骨痂中的纤维母细胞→软、骨母细胞→ 产生类软、骨组织→钙盐沉积→编织骨。软骨化骨→骨组织 4、骨痂改建或再塑:编织骨→板层骨→恢复正常结构 影响因素:及时正确复位、牢固固定、功能锻炼、保持血供 赘生骨痂(新骨形成过多)、骨不连和假关节。
病理学损伤修复含答案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1 下列各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是:A.表皮细胞B.平滑肌细胞C.肾小管上皮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E.软骨母细胞2 下列具较强再生能力又有很强分化能力的细胞是:A.表皮细胞B.呼吸道粘膜被覆细胞C.子宫内膜上皮细胞D.原始间叶细胞E.内分泌腺上皮细胞3 下列能促进纤维母细胞增生的是:A.层粘连蛋白B.肿瘤坏死因子C.干扰素-αD.肝素E.前列腺素E24 肉芽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的过程中不会发生:A.网状纤维及胶原纤维增多B.炎症细胞消失C.玻璃样变D.毛细血管闭合、退化E.纤维母细胞减少5 关于创伤一期愈合正确的是:A.无感染故无炎症,仅有表皮再生,无肉芽组织生长B.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C.无感染故无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D.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肉芽组织生长填平伤口后表皮再生覆盖E.无感染故无炎症,肉芽组织生长填平伤口后表皮再生覆盖6 关于再生下列可能发生的是:A.一侧肾脏摘除后,另一侧肾脏体积增大B.胃肠道粘膜缺损后由表层上皮增生修补C.神经细胞通过脱髓鞘后再生D.分化低的组织再生能力强E.横纹肌损伤均不能再生7 一期愈合的手术切口,一般在术后多长时间可拆线:A.第3天B.5-6天C.2周D.3周E.以上都不是8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再生时近端轴突每天可伸长10mm.B.神经纤维断离两端超过3.5cm时,才形成创伤性神经瘤C.伤口直径达10cm时,表皮难以再生,而必需植皮D.肉芽组织形成时,毛细血管每日延长0.1–0.6mmE.以上都不是9 维生素C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是:A.促进含硫氨基酸吸收、合成B.促进前胶原分子形成C.促进胶原纤维的交联D.促进胶原原蛋白的合成E.抑制胶原纤维的形成10 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不包括:A.严重感染B.电离辐射C.含硫氨基酸缺乏D.局部血液循环不良E.手术缝线11 下列各组织哪一种再生力最强?A. 骨骼肌B. 神经节细胞C. 心肌D. 皮肤E. 软骨12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属于再生?A. 生理状态下表皮细胞不断脱落,不断新生B. 蜥蜴肢体断掉后,新生出完整的肢体C. 蚯蚓从中间切断,每一段又可以形成完整的蚯蚓D. 肝细胞广泛坏死后形成假小叶E. 脾脏由于造血细胞增生(髓外造血)而肿大13 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A. 纤维母细胞和炎性细胞B. 肌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C. 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D. 炎性细胞和毛细血管E. 纤维母细胞、炎细胞和毛细血管14 肉芽组织变为瘢痕组织时所见到的变化是:A. 胶原纤维数量减少B. 炎性细胞增多C. 毛细血管减少D. 质地较软E 弹性增加15 关于健康肉芽组织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肉芽组织中淤血常较重,水肿明显B. 皮肤创伤表面的肉芽组织表面颗粒状C. 肉芽组织中神经纤维再生较迟,所以对痛觉不敏感D. 肉芽组织生长速度是快的E. 肉芽组织容易出血16 下列哪个因素不影响愈合?A. 蛋白质缺乏B. 局部血管硬化C. 维生素C缺乏D. 年龄较大E. 维生素D缺乏17 关于再生以下哪项不正确?A. 再生包括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B. 修复主要由再生来完成C. 我们提的再生主要指病理性再生D. 生理性再生是能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的再生E. 病理性再生是不能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的再生18 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A. 心肌细胞B. 肾小管上皮细胞C. 表皮细胞D. 平滑肌细胞E. 横纹肌细胞19 下列哪项不是肉芽组织的组成成分?A. 毛细血管B. 纤维母细胞C. 单核细胞D. 平滑肌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20 疤痕修复见于?A. 肝细胞点状坏死B. 胃黏膜糜烂C. 表皮擦伤D. 心肌梗死E. 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21 下列不能完全再生的是?A. 急性肝炎时肝脏多发的点状坏死B. 骨的多发性骨折C. 直径达14㎝的表皮缺损D. 一个肺小叶范围的坏死E. 神经轴突断裂,其断裂间距为2㎝22 按组织再生能力的强弱比较,下列哪项正确?A. 脂肪组织>神经组织>肝细胞B. 软骨>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C. 骨>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D. 鳞状上皮细胞>横纹肌>神经纤维E. 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细胞>脂肪细胞23 关于骨折愈合,下列哪项不正确?A. 骨折两断端间的血肿形成,阻碍了骨痂的形成,致使愈合时间延长B. 纤维性骨痂可进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软骨,软骨形成过多会延迟愈合时间C. 骨性骨痂形成初期是骨小梁排列紊乱的编织骨D. 骨性骨痂建成后,即达到临床愈合阶段E. 骨痂的改建或再塑是根据人体需要把编织骨改建成为成熟的板层骨24 在创伤愈合过程中,胶原纤维的分解吸收在何时出现?A. 只在早期B. 在后期已经形成瘢痕之后C. 自始至终都存在,但早期多,晚期少D. 自始至终都存在,但早期少,晚期多E. 以上都不对二、X型选择题1 下列属于永久性细胞的是:A.神经细胞B.神经胶质细胞C.骨骼肌细胞D.心肌细胞E.平滑肌细胞2 下列各项可促进上皮细胞增殖的是:A.基质中的层粘连蛋白B.基质中的纤维粘连蛋白C.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转化生长因子-αE.转化生长因子-β3 肉芽组织镜下可见:A.内皮细胞B.神经细胞C.炎性细胞D.纤维母细胞E.肌纤维母细胞4 关于肉芽组织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A.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组成B.均有炎症细胞浸润,因此有抗感染功能C.是纤维性修复的必经之路D.毛细管内皮细胞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E.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吞噬能力5 下列可发生完全再生的是:A.所有的生理性再生B.骨折的修复C.断离的大血管经手术吻合后D.皮肤附属器完全被破坏后E.断裂的肌腱经手术缝合后6 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可发生:A.及时治疗心肌细胞可完全再生B.局部发生凝固性坏死C.发生纤维性修复D.形成室壁瘤E.可发生心脏破裂7 与伤口收缩呈正相关的因素有:A.胶原纤维B.肌纤维母细胞C.糖皮质激素D.去甲肾上腺素E.植皮8 下列关于瘢痕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瘢痕中的胶原纤维最终与皮肤表面平行B.与腹壁疝有关C.脑液化性坏死后通过纤维瘢痕修复D.瘢痕的抗拉力强度可与正常皮肤相同E.瘢痕的抗拉力强度主要由胶原纤维的量及其排列状态决定9 肉芽组织可出现在:A.手术切口修复过程B.血栓机化的过程C.溃疡底部和边缘D.胸膜炎胸腔积液E.脓肿壁形成过程10 瘢痕修复可引起哪些不良后果:A.胸膜腔粘连B.肠腔狭窄C.心瓣膜变形D.关节僵直,运动障碍E.瘢痕疙瘩11 关于伤口愈合下列正确的是:A.下肢静脉曲张时伤口愈合迟缓B.神经的损伤与否对愈合不产生影响C.感染的伤口可以缝合以缩小创面,促进愈合D.伤口感染时,局部张力增加,可导致感染扩散而加重损伤E.清创缝合术可以使有较多坏死组织的伤口达到一期愈合12 肉芽组织再修复过程中有哪些重要作用?A. 感染及保护创面B. 修复表皮C. 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D. 机化异物E. 填补伤口及其它组织缺13 二期愈合见于下列哪几种伤口?A. 组织缺损较大B. 创缘不整C. 炎症反应轻微D. 无法整齐对合E. 感染14 符合创伤愈合的基本病理变化:A.早期有中性粒细胞B.伤口收缩是由于胶原引起的C.出现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D.瘢痕形成的拉力强度和正常一样E.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可阻止表皮再生15 不稳定的细胞包括:A.表皮细胞B.呼吸道和消化道被覆细胞C.生殖器官被覆细胞D.淋巴造血细胞E.汗腺细胞16 稳定细胞包括:A.腺及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B.间叶组织细胞C.肝细胞D.表皮细胞细胞E.神经细胞17 永久性细胞包括:A.神经细胞B.横纹肌细胞C.心肌细胞D.表皮细胞细胞E.肝细胞18 下列哪些细胞再生能力强A. 肝细胞B. 血管内皮细胞C. 淋巴造血细胞D. 骨骼肌细胞E. 心肌细胞19 下列哪项不是肉芽组织的特点A. 鲜红色,颗粒状B. 触之柔软、疼痛C. 镜下纤维母细胞多D. 常伴有黏液变性E. 湿润20 肉芽组织的演变是A. 纤维母细胞逐渐减少B. 炎细胞逐渐减少C. 毛细血管逐渐减少D. 胶原纤维逐渐增多E. 间质水份逐渐减少21 哪些条件符合一期愈合A. 组织损伤较大B. 伤口整齐C. 有较多坏死组织,有感染D. 留下一条线状瘢痕E. 有炎症反应22 肉芽组织的抗感染能力是由于43.A. 病原菌少B. 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C. 大量成纤维细胞D. 少量炎细胞E. 胶原纤维渐多23 下列哪种组织几乎缺乏再生能力A. 神经细胞B. 横纹肌细胞C. 心肌细胞D. 毛细血管E. 骨组织24 肉芽组织在伤口愈合上的重要作用是A. 恢复原有的结构与功能B. 抗感染及保护创面C. 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D. 填补创口及其它组织缺损E. 创伤愈合25 下述哪些疾病可以引起槟榔肝?A 上腔静脉闭塞症B 缩窄性心包炎C 门静脉高压症D 二尖瓣狭窄E 肺动脉高压26 脾脏淤血大多见于:A 左心衰竭B 班替氏脾C 右心衰竭D 门静脉血栓形成E 门静脉高压症27 血管内膜损伤时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其原因是:A 损伤的内皮释放组织因子B 损伤的内皮释放二磷酸腺苷C 裸露的胶原纤维吸附血小板D 裸露的胶原纤维激活第XII因子E 裸露的胶原激活血小板28 下列哪些器官的梗死常为出血性梗死?A 肺B 肾C 脾D 心脏E 小肠29 下列哪些器官的梗死灶常为三角形?A 肾B 脾C 肺D 心E 脑30 慢性肝淤血时肝脏可发生下列哪些病理改变?A 肝窦扩张B 肝细胞萎缩C 肝细胞脂肪变性D 纤维组织增生E 肝细胞坏死31 脂肪栓塞可发生于下列哪些情况时?A 长骨骨折B 糖尿病C 脂肪肝D 烧伤E 脂肪组织严重挫伤32 来自静脉系统的血栓栓子常可引起:A 肺动脉主干栓塞B 出血性肺梗死C 脾、肾、脑梗死D 肝梗死E 心脏梗死33 肺淤血可导致:A.门静脉高压症B.肺泡壁纤维化C.肺萎缩D.肺褐色硬化E.肺动脉高压34 下列哪些病变是出血性肠梗死的特点?A 梗死区呈现节段性B 病变的肠管呈灰白色C 在淤血的基础上发生D 多见于大肠E 易发生破裂而引起腹膜炎三、填空题1 组织损伤的修复包括: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两种不同过程。
第二章损伤修复(repair)

渐慢,一月时瘢痕形成
伤后24h内基底细胞开始增生, 覆盖于肉芽表面,细胞相遇时再 上增生停止,开始分化(伤口过 大,超过20cm,须植皮)
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比较
组织缺损 创缘
感染
对合 瘢痕 愈合时间
一期愈合
少 整齐
无
整齐、严密 少 短
6月中旬手术切口中段处皮肤出现破溃流脓,换药 治疗,破溃处反复出现,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北 京骨髓炎医院。
谢谢各位的聆听
pathological regeneration:指病理因素引起缺损 后的再生
1.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不稳定细胞 (labile cells) 表皮、粘膜上皮、淋巴造血细胞等
稳定细胞 (stable cells) 肝细胞、纤维细胞、腺细胞、骨母细胞等
永久性细胞 (permanent cells) 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
物流出; 给予引流1个月后,伤口愈合不佳。仍有大量
脓性分泌物流出; 再次行清创术,见创口遗留黑色塑料,长约
0.7cm,宽约0.5cm,厚约0.3cm; 直今三个多月,形成窦道,有分泌物流出,局
部红肿。
例2
患者, 男, 76岁 2006年4月26日外伤致左侧股骨颈骨折,入北
京某医院手术治疗。于4月29日行“全髋关节置 换术”两周后拆除缝线,住院22天后出院。 住院期间病人出现尿失禁现象,回家后出现尿潴 留,就诊回龙观某医院以“前列腺炎”治疗。用 药后症状消失。
第二章损伤修复(repair)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repair)
修复方式
再生 纤维性修复
创伤愈合
一、 regeneration
(完整版)病理学考试损伤的修复习题及答案.docx

第 3 章损伤的修复习题及答案一、 A 型题1.下列哪种细胞属于永久性细胞A. 肾小管上皮细胞B.心肌细胞C.肝细胞D.表皮细胞E.造血细胞2.下列哪种情况,组织不能完全再生A. 一个肺小叶的坏死B.一骨多发骨折C.断裂后缝合的肌腱D. 肝脏多发点状坏死E.直径约10cm的表皮缺损3.皮肤损伤后由结缔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A. 不典型增生B.完全性再生C.异常增生D.瘢痕修复E.化生4.创伤伤口的收缩是在5.肉芽组织具有收缩功能、同时又能产生基质和胶原的细胞是6.肉芽组织抗感染的主要成分是A .毛细血管B .成纤维细胞C .炎细胞D .细胞外基质E .成肌纤维细胞7.肉芽组织的结局是8.由肉芽组织生长修复的伤口称为A .一期愈合B .二期愈合C.伤口愈合 D .再生 E .纤维性修复9.下列哪项是伤口二期愈合的特点A .创面小B .创面不洁、伴感染C .手术切口D .肉芽组织少E .形成瘢痕小二、 X 型题10.纤维组织再生是,成纤维细胞的来源是A .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转变而来B .未分化的间叶细胞转化而来C .肉芽组织D .结缔组织化生E.血管内皮细胞索转化而来11.新生毛细血管通透性较高的原因有A .新生毛细血管腔小B .基膜不完整C .内皮细胞间隙较大D .内皮细胞间隙较小E .毛细血管彼此吻合形成袢状12.肉芽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能分泌A . IL-1 B.PDGF C.FGF D.TGF-β E.TNF13.健康肉芽组织有下述特点A .苍白色、高出皮肤B .鲜红色C .颗粒状D .表面湿润E .表面污浊14.瘢痕疙瘩形成可能与A .成肌纤维细胞的量有关B .患者体质有关C .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有D .肥大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有关E .血管内皮细胞有关15.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有A .年龄B .局部血液循环状态C.神经支配D .维生素 C E.Zn等微量元素16.慢性肺淤血病人临床可出现A. 心脏增大B.咳铁锈色痰C.血性痰D.呼吸困难、紫绀E.湿啰音17.肉眼观察混合血栓的病理特点是A. 干燥、易碎B.均质、柔软C.无光泽D.红白相间、分层E.与血管壁相连三、名词解释18.修复( repair )19.再生( regeneration)20.不稳定细胞( labile cells)21.稳定细胞( stable cells)22.永久性细胞( permanent cdlls)23.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24.瘢痕组织( scar tissue)25.创伤愈合( wound healing)26.一期愈合( primary healing)27.瘢痕疙瘩( keloid )四、问答题28.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
损伤的修复

纤维性修复特点 Features of fibrous repair
纤维性修复,瘢痕修复 (Scar repair)
再生能力弱或缺乏再 生能力的组织; 无原组织的结构及功 能 不完全修复 (incomplete repair)
pink, soft, wet and granular
一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Basic courses of wound healing)
1.伤口早期变化 2.伤口收缩:2-3d 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4.表皮等组织再生 3d:肉芽组织 5-6d:胶原纤维形成, 3-4w:瘢痕完全形成
二 创伤愈合的类型(Types)
1. 一期愈合
Summary
损伤的修复 Tissue Repair P21
病理学教研室
耿
舰
损伤(injury)缺损(defect)修复(repair)
修复(repair)
损伤造成机体部分 细胞和组织丧失后, 机体对所形成缺损 进行修补恢复的过 程。
修复形式(Types of repair)
1.再生(regeneration): 同种组织完全再生
纤维母,肌纤维母细 胞 炎细胞:中性粒,巨噬, 淋巴细胞
Granulation tissue: function
①抗感染及保护创面; ②填补伤口及组织缺损; ③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症渗 出物及异物
转化——疤痕组织(scar)
二 瘢痕组织(scar tissue)
瘢痕组织是肉芽组 织逐渐成熟(纤维 化)并老化(玻璃 样变)的纤维结缔 组织。
瘢痕组织形态(morpholog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
•
小血管:毛细血管出芽,形成实
性条索,管腔形成,可改建。
•
大血管:需吻合,内皮细胞再生,
肌层瘢痕修复
毛细血管的 再生
(模式图)
肌组织
•
横纹肌 取决于肌膜是否
存在和肌纤维是否完全断裂
•
平滑肌 间叶细胞分化;
大面积损伤,纤维瘢痕修复
横纹肌的再生
(A完全再生;B纤维组织修复 )
神经组织
•
中枢神经:神经胶质细胞及纤维修
瘢痕组织
scar tissue
• 概念: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 纤维结缔组织
• 肉眼:苍白,灰白半透明,质硬韧 ,缺乏弹性
• 镜下:玻璃样变
• 后果
– 有利:填补连接组织缺损 – 不利:瘢痕收缩,粘连,硬化,疙瘩
瘢 痕 组 织
肩 部 疤 痕 形 成
创伤愈合
Wound Healing
• 一、基本过程 1,伤口的早期变化—出血、炎性 反应,血液凝固 2,伤口收缩—肌纤维母细胞牵拉 ,缩小创面 3,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 4 ,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
• 被复上皮,淋巴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再生 能力强
2,稳定细胞 (静止细胞)
• 腺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叶组织。再 生能力较强。
3,永久性细胞 (不分裂细胞)
• 神经细胞,骨骼肌、心肌。再生能力无或极 弱。
细胞再生能力与细胞周期
•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 1)上皮 • 2)纤维组织 • 3)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 4)血管 • 5)肌组织 • 6)神经组织
细胞外基质的作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ECM包括
• 纤维性结构蛋白(胶原和弹力纤维) • 结构性糖蛋白(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和纤维连
接蛋白fibronectin, FN) • 蛋白多糖
•形成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膜(basement membrane,BM)和间质基质 •对细胞的增殖、粘附和游走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上皮组织
• 1,被复上皮
•
鳞状上皮:基底细胞分裂,单层
→复层
•
柱状上皮:立方→柱状
上皮组织
• 2,腺上皮 基底膜或支架完整 ,完全修复;反之,结构破坏,纤 维组织增生或网状纤维胶原化
上 皮 组 织 完 全 性 再 生
纤维结缔组织
•
纤维细胞、末分化间叶细胞
→成纤维细胞→分泌前胶原蛋白
,交联→胶原纤维形成
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
• 概念: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 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伴炎性细 胞浸润
• 组织学表现: – 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 润似肉芽 – 镜下: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
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
• 作用: – 1 抗感染及保护创面 – 2 填补伤口及其它组织缺损 – 3 机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 渗出物及其它异物
皮肤伤口
创伤愈合
Wound Healing
• 类型: • 一期愈合; • 二期愈合;
创伤 一期愈合 (模式图)
创伤 二期愈合 (模式图)
痂下愈合 (模式图)
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 全身因素——年龄、营养 • 局部因素——感染、局部血液循环
、神经支配、电离辐射
骨折愈合
fracture healing
1,全身性因素: (1)年龄 (2)营养(维生素D)
2,局部因素:
(1)血供 (2)骨折断端情况 (3)固定 (4)感染
factor
– 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 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 细胞因子 cytokines
生长的抑制因子
•接触性抑制 contact inhibition •抑素 Chalone
Repair损伤的修复
2020年4月22日星期三
再生
Regeneration
**损伤周围(同种)细胞分裂 • 再生的类型
– 生理性再生;病理性再生 • 细胞的再生能力
– 不稳定细胞 labile cells – 稳定细胞 stable cells – 永久性细胞 permanent cells
1,不稳定细胞 (持续分裂细胞)
• 骨折愈合的基础 –骨母细胞的增生 –新生骨质的产生
骨折愈合过程
1,血肿形成 1-2天 2,纤维性骨痂
2-3天,暂时性骨痂,一周后透 明软骨形成(外骨痂,内骨痂)
骨折愈合过程
3,骨性骨痂 callus 骨母细胞 类骨组织 编织骨
4,骨痂改进再塑 破骨细胞,骨母细胞协同,3个
月~半年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复(胶质瘢痕)
•
周围神经:神经细胞存活,神经鞘
细胞增生,轴突逐渐生长。可形成创
伤性神经瘤
创伤 性神 经瘤
损伤处细胞再生与分化的 分子机制
与再生有关的生长因子
• 生长因子:能刺激细胞生殖的多肽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ibroblast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