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的六种方法

合集下载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人民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诗词作品,但要真正领略其中的韵味和情感,就需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词之美。

一、了解背景知识在进行诗词鉴赏时,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诗词作为文学作品,往往会受到时代和作者个人经历的影响,只有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了解杜甫的贫困潦倒经历,再读其《登高》一诗,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其豁达和坚韧的性格。

二、把握诗词的意境诗词是一种语言艺术,其表达方式往往比较抽象和含蓄。

在鉴赏诗词时,要善于捕捉诗词中的意境,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可以通过品味诗句中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来揣摩诗人的情感表达。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三、品味诗词的音韵诗词的音韵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其美感所在。

在鉴赏诗词时,要留心诗句的节奏、韵律和音调,感受其中的音乐之美。

可以通过朗诵或吟诵诗句,来体会诗词的声音之美。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通过对水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气势。

四、注重诗词的结构诗词的结构是其表达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鉴赏诗词时,要注意诗句的排列顺序、句式结构和段落组织,理解其中的脉络和逻辑。

可以通过分析诗词的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来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走向。

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句,通过对山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五、比较鉴赏不同诗词在进行诗词鉴赏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诗词作品,来发现其异同之处,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和特点。

可以比较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也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作品,从而拓展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大学古诗词鉴赏方法

大学古诗词鉴赏方法

大学古诗词鉴赏方法古诗词鉴赏一直是我们语文中的一个知识点,那么鉴赏古诗词有哪一些方法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鉴赏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古诗词鉴赏方法(一)一、参考结构:第一段、入手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1 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 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 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辞手法等。

4 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饮酒(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

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

“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采菊”这一动作有何深刻含义?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一个“采菊”的动作则包含了诗人脱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见”是无意中看见,诗人与南山如老友相见般的亲切,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而“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向远看,把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

效果不一样。

3、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深刻含义。

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清新的笔法。

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

古诗鉴赏七步法

古诗鉴赏七步法

古诗鉴赏七步法古代诗歌经典作品开启着人类的文化与精神智慧,跳动着民族艺术的神韵。

那些美丽的画面、灵动的意境、深厚的意味,是一个陶冶性情、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世界。

因此古诗词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而很多学生对此感到非常苦恼,总是找不到古诗词考试的解题技巧。

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应付古诗词考试是能游刃有余的。

★第一步:看标题。

看人先看头,赏诗先赏题,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时间、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

从题目当中解读所有与古诗相关的信息。

(1)暗示诗歌内容,明确诗歌的题材。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标题看就是一首咏史怀古诗;(2)暗示作者感情倾向,易于把握抒情方向。

如:白居易的《月下独酌》标题中的“独”字传达出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常考诗歌题材的分类:张继《枫桥夜泊》羁旅行役诗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赠友送别诗王之涣《凉州词》边塞征战诗王维《新晴野望》借景抒情诗王昌龄《闺怨》思妇闺怨诗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诗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咏史怀古诗李华《春行即兴》即景抒怀诗孟浩然《过故人庄》山水田园诗王维《鹿柴》佛趣禅理诗★第二步:观作者。

诗歌是诗人内在情感的外在表露,它是一种高度集中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载体。

古代就明确提出“诗言志”的主张,并且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

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全面理解和把握。

(1)作者生活经历影响创作的风格。

如李清照:早期:清丽淡雅,情趣浓郁晚期:凄婉伤感,愁苦难耐(2)诗人不同的语言艺术风格迥异。

◆了解作者的语言艺术风格:诗仙:李白豪放飘逸诗圣:杜甫沉郁顿挫诗豪:刘禹锡豪健俊朗诗魔:白居易明白晓畅诗鬼:李贺瑰丽冷艳诗佛:王维清新自然诗骨:陈子昂雄浑刚劲诗狂:贺知章豁达洒脱诗杰:王勃雄放苍凉词宗:苏轼旷达豪放词后:李清照清丽婉约★第三步:阅注释。

赏析古诗的好方法

赏析古诗的好方法

赏析古诗的好方法
1、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

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2、修辞手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3、深化理解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

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第 1 页共1 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点精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也就是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六种。

①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所描写的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又如唐朝李华的《春归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例1:[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解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思乡情。

不过这种思乡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

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通过首句“西风信来家万里”一想便知,是为了寄托自己浓浓的思乡情!这就是借景抒情的美妙之处。

②托物言志。

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一般是咏物诗。

③托物寓理。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安石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一般是哲理诗。

④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古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1、用典(1)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又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啼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连用了蜀帝化鸟,庄周化蝶,鲛人珠泪,蓝田烟玉四个典故,以隐喻手法从不同侧面写一生不幸。

理想追求如同幻影,人生旅途遗恨重重,像杜鹃一样总在悲鸣,像明珠一样时时流泪。

四个典故,构成了一个绵邈微婉的意境,寄寓了诗人浓重的悲慨,抒民了诗人的郁愤。

常见的用典意思投笔:弃文从武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长城:守边的将士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楼兰:边境之敌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折腰:屈身事人杜康:酒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桑榆: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尺素:书信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双鲤,鲤鱼,鲤素:书信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五柳:隐者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鸿鹄:人有远大志向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牧童:淡泊,田园生活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明月:乡愁青云:高的地位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青紫:高官显爵丁香:愁心或情结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蝉鸣:悲秋青天:清官落花:伤春落叶:秋天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2、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

“寻”与“不遇”,含蓄之极。

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

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题李世南画扇李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知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① 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呢?3、读注释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的六种方法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

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

诗词鉴赏的六种方法是什么呢?
一、侧面描写——衬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

二、各种修辞手法
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三、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四、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想象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五、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六、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