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三语文上12月联考试题(附加卷)

合集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19届联合体12月份联考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19届联合体12月份联考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12月份联考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绝不是在这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往事仍然清清楚楚地出现在我眼前。

那无数难熬难忘的日子,各种各样对同胞的侮辱和伤害,那些搞不完的屠杀,算不清的恩仇!难道我们应该完全忘记,不再让人提起它们,以便多少年后让它们再重演一次?A.骇人听闻惨绝人寰改头换面B.耸人听闻惨绝人寰洗心革面C.骇人听闻惨无人道洗心革面D.耸人听闻惨无人道改头换面2.下列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珂勒惠支的这些画像,无言地缠绕着所有受难的妇女的灵魂,正如画家在给妇女造像时,着意保留自己的影子一样。

B.茨维塔耶娃在赢来不幸的同时赢得了诗歌。

在自由临近时,人性和美感一同开放,她的诗篇便铮然飞起,向着人们的集居地……C.大堆的被称为“批评家”之流的人物,或者做作家背上的犀牛鸟,一生靠啄食有限的几个小虫子为食物;或者做笼中的鹦鹉,着意重复主人的腔调。

D.唐朝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

你且看那韭菜——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

3.填入陆游这首《夜游宫·记梦》空白处的诗句,最恰当的—项是(3分)()雪晓清笳乱,。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A.宝马悲嘶空无迹B.家在钓台烟雨西C.梦游处不知何地D.山那畔卖酒青旗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你既然身体微恙,那就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在家好好休息一下。

B.欣闻曹先生出版纪念会在南京举行,本人因事未能躬逢盛事,谨此电贺。

C.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D.我所做的只是抛砖引玉而已,能略尽绵薄之力,于愿足矣。

5.依次填入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写一篇文章,总有作者主要想表达的东西,那个东西立在那儿,就是等着你上来打。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 月联考试题(含分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边一段话空缺处挨次填入词语,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我绝不是在这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旧事仍旧清清楚楚地出此刻我眼前。

那无数煎熬难忘的日子,各种各种对同胞的欺侮和损害,那些搞不完的屠戮,算不清的恩怨!莫非我们应当完整忘掉,不再让人提起它们,以便多少年后让它们再重演一次?A.骇人听闻惨不忍睹面目一新B.骇人听闻惨不忍睹改过自新C. 骇人听闻惨绝人寰改过自新D. 骇人听闻惨绝人寰面目一新【答案】 D【分析】【详解】试题剖析:本题考察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语的重点就是要认真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异。

第一阅读语境,掌握语境含义,而后抓住相异语素,剖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平常习习用语,推测词语意义及用法。

“骇人听闻”指的则是某种的确存在的、听了令人震撼的歹人坏事;“骇人听闻”指成心夸张甚至假造事实,或出语离奇荒谬,令人震撼,所说的事不必定存在,更不必定是坏事。

语境中“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旧事”是事实,所以选择“骇人听闻”。

“惨不忍睹”的重视点在于悲惨,且主要用于形容个人主观感觉;“惨无人道”的重视点在于残暴,主要用于形容某事或某人的残忍。

横线后的“欺侮和损害”是人为结果,用“惨绝人寰”来修饰。

“面目一新”比喻只改表面和形式,内容本质不变;“洗心革面”比喻完全改过。

语境表达防止惨剧卷土重来,所以选择“面目一新”。

应选D。

2.以下修辞手法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珂勒惠支的这些画像,无言地环绕着所有受难的妇女的灵魂,正如画家在给妇女造像时,着意保存自己的影子相同。

B.茨维塔耶娃在赢来不幸的同时博得了诗歌。

在自由邻近时,人性和美感一起开放,她的诗篇便铮然飞起,向着人们的集居地C.大堆的被称为“责备家”之流的人物,或许造作家背上的犀牛鸟,一世靠啄食有限的几个小虫子为食品;或许做笼中的鹦鹉,着意重复主人的声调。

D.唐代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

【校级联考】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校级联考】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第1页,总10页绝密★启用前【校级联考】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绝不是在这里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往事仍然清清楚楚地出现在我眼前。

那无数难熬难忘的日子,各种各样对同胞 的侮辱和伤害,那些搞不完的屠杀,算不清的恩仇!难道我们应该完全忘记,不再让人提起它们,以便多少年后让它们 再重演一次? A .骇人听闻 惨绝人寰 改头换面 B .耸人听闻 惨绝人寰 洗心革面 C .骇人听闻 惨无人道 洗心革面 D .耸人听闻 惨无人道 改头换面 2.下列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珂勒惠支的这些画像,无言地缠绕着所有受难的妇女的灵魂,正如画家在给妇女造像时,着意保留自己的影子一样。

B .茨维塔耶娃在赢来不幸的同时赢得了诗歌。

在自由临近时,人性和美感一同开放,她的诗篇便铮然飞起,向着人们的集居地……C .大堆的被称为“批评家”之流的人物,或者做作家背上的犀牛鸟,一生靠啄食有限的几个小虫子为食物;或者做笼中的鹦鹉,着意重复主人的腔调。

D .唐朝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

你且看那韭菜——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

3.填入陆游这首《夜游宫·记梦》空白处的诗句,最恰当的—项是试卷第2页,总10页雪晓清笳乱, 。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A .宝马悲嘶空无迹 B .家在钓台烟雨西 C .梦游处不知何地 D .山那畔卖酒青旗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 .你既然身体微恙,那就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在家好好休息一下。

B .欣闻曹先生出版纪念会在南京举行,本人因事未能躬逢盛事,谨此电贺。

南京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II)卷

南京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II)卷

南京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上·嘉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

诗歌是中国文化在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浓缩精华,寥寥数语,却做到了写实性与抒情性、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乙]中国曾被称为“诗的国度”,所谓“不学诗,无以言。

”祭拜祖先需要唱诗,登高望远需要题诗,好友分别需要赠诗,入仕为官需要考诗……在中国历史上,诗歌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国文化的有力表达。

[丙]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经验、哲学思想文化传统是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底气,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实践与人生哲学价值观。

中华优秀思想长期浸润中国文学,久而久之转化为诗意,以诗歌等形式影响和塑造着民众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凭借着优美的语言与凝练的旋律,诗歌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外化为口耳相传的继承与发展,又内化为潜移默化的心灵认知。

多少名诗佳句依旧在中国人嘴边吟诵,因而在他们心间缓缓流淌。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息息相关B . 浸润C . 潜移默化D . 因而(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二上·白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工艺及其器具产品历来是用与美的完美结合典范,凝结着人类自身的生活智慧,线条优雅、纹样工整、器形端庄、功能适度、取材天然。

工艺本身的造物之美以及器具所折射出的文化传承肌理,历时久远却仍能让人闻其芳香,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这一鲜明的特性到了当下,却恰恰成了一把双刃剑,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并且极大地制约了传统工艺的发展。

传统工艺多采用一些纯天然的材质进行手工制作,不论是编扎工艺所用的竹、藤,还是雕刻工艺所用的玉石、原木,从产品个体而言都非常绿色环保,生产过程以及消费过程也很少产生污染。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版)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版)
(摘编自李雪《用文学凝聚抗疫精神力量》) 材料三: 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些时间因为某种原因而宅着。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有的人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加紧学习,刻苦锻炼,弥补亲情……而有的人过得颓废而无聊:睡懒觉,打游戏,追网剧。劝他做点有意 义的事,他还振振有词:“难得闲着,还不让人歇几天?” 宅家时选择忙还是闲,干还是躺,属于个人选择,但哪个更有意义,答案不言自明。宅着的时候,让 平日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无可厚非,但需要警惕的是,一旦怠惰懒散成为习惯,人很容易落入舒适的陷阱, 从而丧失进取的斗志。 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少人纷纷选择回归阅读,用读书充实生活,从书籍中汲取力量。一位 学者说得好:读书会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辽阔和宽广,坚韧而顽强,也使我们获得温馨、宁静的内心世 界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和浮躁。困难时刻,阅读之所以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原因也正在于此。 放在更宽广的人生视角看,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还能塑造个人 的气质和品格。阅读为什么能给我们带来气质的变化,塑造我们的品格?原因或许有二:一是阅读能给人 以知识,二是阅读还能给人以智慧。如今,信息唾手可得,获取知识的门槛变低了,但信息芜杂,人声鼎 沸。是书籍,而不是碎片化的资讯,能给人以系统化的知识、整体性的思考。同时,面对各种不确定性, 阅读让人们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心游万仞中,获得人生的坐标,更好地审视自己和外在的环境,知道 自己该向何处去。因为有知识,我们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因为有智慧,我们才能懂 得如何对抗不确定性,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世 界,是气象万千的精神品格。 其实,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养方式。我们常说,文以化人,这既是指在古圣先贤的熏陶下,延展精神 世界的疆土,也是指以阅读修身养性,用读书淬炼意志品质。 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阅读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

江苏省南京市2025届高三六校联合体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25届高三六校联合体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25届高三六校联合体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

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

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

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

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

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疵,思想会产生混乱。

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

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

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

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

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

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了。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殆尽。

而一个确定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则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

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12月份联考试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绝不是在这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往事仍然清清楚楚地出现在我眼前。

那无数难熬难忘的日子,各种各样对同胞的侮辱和伤害,那些搞不完的屠杀,算不清的恩仇!难道我们应该完全忘记,不再让人提起它们,以便多少年后让它们再重演一次?A. 骇人听闻惨绝人寰改头换面B. 耸人听闻惨绝人寰洗心革面C. 骇人听闻惨无人道洗心革面D. 耸人听闻惨无人道改头换面【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骇人听闻”指的则是某种确实存在的、听了令人震惊的坏人坏事;“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甚至捏造事实,或出语离奇荒诞,使人震惊,所说的事不一定存在,更不一定是坏事。

语境中“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往事”是事实,所以选择“耸人听闻”。

“惨绝人寰”的侧重点在于凄惨,且主要用于形容个人主观感受;“惨无人道”的侧重点在于残暴,主要用于形容某事或某人的凶残。

横线后的“侮辱和伤害”是人为结果,用“惨无人道”来修饰。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

语境表达避免悲剧卷土重来,所以选择“改头换面”。

故选D。

2.下列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珂勒惠支的这些画像,无言地缠绕着所有受难的妇女的灵魂,正如画家在给妇女造像时,着意保留自己的影子一样。

B. 茨维塔耶娃在赢来不幸的同时赢得了诗歌。

在自由临近时,人性和美感一同开放,她的诗篇便铮然飞起,向着人们的集居地……C. 大堆的被称为“批评家”之流的人物,或者做作家背上的犀牛鸟,一生靠啄食有限的几个小虫子为食物;或者做笼中的鹦鹉,着意重复主人的腔调。

D. 唐朝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三语文12月份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三语文12月份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12月份联考试高三语文语文卷【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绝不是在这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往事仍然清清楚楚地出现在我眼前。

那无数难熬难忘的日子,各种各样对同胞的侮辱和伤害,那些搞不完的屠杀,算不清的恩仇!难道我们应该完全忘记,不再让人提起它们,以便多少年后让它们再重演一次?A.骇人听闻惨绝人寰改头换面B.耸人听闻惨绝人寰洗心革面C.骇人听闻惨无人道洗心革面D.耸人听闻惨无人道改头换面2.下列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珂勒惠支的这些画像,无言地缠绕着所有受难的妇女的灵魂,正如画家在给妇女造像时,着意保留自己的影子一样。

B.茨维塔耶娃在赢来不幸的同时赢得了诗歌。

在自由临近时,人性和美感一同开放,她的诗篇便铮然飞起,向着人们的集居地……C.大堆的被称为“批评家”之流的人物,或者做作家背上的犀牛鸟,一生靠啄食有限的几个小虫子为食物;或者做笼中的鹦鹉,着意重复主人的腔调。

D.唐朝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

你且看那韭菜——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

3.填入陆游这首《夜游宫·记梦》空白处的诗句,最恰当的—项是(3分)()雪晓清笳乱,。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A.宝马悲嘶空无迹B.家在钓台烟雨西C.梦游处不知何地D.山那畔卖酒青旗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你既然身体微恙,那就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在家好好休息一下。

B.欣闻曹先生出版纪念会在南京举行,本人因事未能躬逢盛事,谨此电贺。

C.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D.我所做的只是抛砖引玉而已,能略尽绵薄之力,于愿足矣。

5.依次填入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写一篇文章,总有作者主要想表达的东西,那个东西立在那儿,就是等着你上来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附
加卷)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词至美成,乃有大宗。

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

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

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挫。

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

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

今之谈词者亦知尊美成然知其佳而不知其所以佳正坐不解沉郁顿挫之妙彼所谓佳者不过人云亦云耳。

摘论数条于后,清真面目,可见一斑。

(节选自《白雨斋词话》)21.用斜线“/”给上面选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今之谈词者亦知尊美成然知其佳而不知其所以佳正坐不解沉郁顿挫之妙彼所谓佳者不过人云亦云耳。

22.《白雨斋词话》的作者是▲(人名),选文中提到的“美成”是▲(人名)。

(2分)
23.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作者认为美成的词学成就有哪些?(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抢女儿的梳妆匣,太太气得昏死过去,他怕太太气坏身体,马上放弃了梳妆匣,足见吝啬的葛朗台对太太也有温情的一面。

B.《老人与海》大多数情节发生在海上,看似简单,但因为作者在直叙中穿插了老人对往昔青春岁月的回忆,与眼前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使单调的捕鱼过程显得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C.《哈姆莱特》塑造人物形象,常以对比衬托的手法显现其性格特点,像同为反面人物,波洛涅斯阿谀奉承,克劳狄斯笑里藏刀。

D.中国传统文化一向讲究因果轮回,《三国演义》中也有因果思想的流露。

比如曹丕篡汉后来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孙策杀于吉最后伤口迸裂而死。

E.“现在我明白!……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愤激的台词中,宣泄的是常四爷对旧社会强烈的不满之情。

25.简答题(10分)
(1)请从性格和命运两方面概括巴金《家》中的梅和琴这两个人物形象。

(4分)

(2)《红楼梦》第63回中,大观园里群芳夜宴,湘云抽到一支花签,题着“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因而笑言,将“夜深”二字改“石凉”两个字倒好,黛玉为什么要这样说?
从中可以看出湘云怎样的形象特点?(6分)

三、材料分析概括(15分)
世间有许多读书人,他们读书似乎于他们的精神无补,反而读成呆子,读成迂腐可笑之人。

读书用脑子,装书用箱子。

脑子给了读书人,是让读书人读书时能举一反三,能很强健地去扩大知识的。

箱子便只能如数装书。

有些人读一辈子书,读到终了,不过是只书箱子而已。

读书拒绝媚俗,忌讳雷同,读书一雷同,也就什么都雷同了。

聪明人读书,会独辟蹊径、另谋生路。

到别人不常进入的领域去淘别人不淘的书,就会得到别人得不到的知识,就会发出别样的声音。

这个道理简单得如同走别人不曾走的路,就会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风景一般。

选书要选得很有个性,而读法与理解也要有个性。

同样一篇文章,在他们眼里,却有另一番天地,另一番气象,另一番精神。

不在乎别人对那篇文章的唠叨,不在乎专家权威对那篇文章的断评,而按自己的心思去读,按自己的直觉去读,甚至按自己的奇思怪想去读,读得津津有味,读得出神入化。

书海浩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一个人面对那么多的书,他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驾驭意识。

知识欺人,比世上任何恶人欺人还甚,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人,早晚会沦为知识的奴隶。

而无驾驭意识,知识不过是一堆毫无用处的石头,它既不能助你前进,也不能使你增加财富。

知识只有在那些有自主意识、驾驭意识的读书人那里,才具有使人升华的力量。

只有那样的读书人,也才会有畅游知识海洋的莫大快感。

一个好的读书人,读到最后会有那样一个境界:知识犹如漫山遍野的石头,他来了,只轻轻一挥鞭子,那些石头便忽然地受到了点化,变成了充满活力的雪白的羊群,在天空下欢快地奔腾起来。

(选自曹文轩《个性化阅读》有删改)26.解释文中画线的“书箱子”的含义(3分)

27.根据文义概括怎样才能做到个性化阅读?(6分)

28.结合选文,谈一谈你对文末画线的“那样一个境界”内涵的理解。

(6分)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12月份联考试卷
语文附加题答案
21.今之谈词者/ 亦知尊美成/ 然知其佳 /而不知其所以佳/ 正坐不解沉郁顿挫之妙 /彼所谓佳者 /不过人云亦云耳。

(每处1分)
22.陈廷焯周邦彦(每空1分)
23.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沉郁顿挫,得词中三昧(答既有姿态,又极深厚亦可)(每点1分)
24.答案:AE(选对一个2分)
25(1)梅:温柔贤惠,美丽大方,有着旧中国女性的典型美德.虽然聪明但懦弱,不敢反抗.
嫁给赵家不到一年夫死守寡,尽管和觉新还彼此爱着对方,但不能在一起,最后在抑郁中患病死亡.
琴:接受新思想,具有反抗精神的新时代女青年。

最后和觉民一起赢得幸福。

(性格和命运各1分)
(2)答案:原因:白天的时候,宝玉、宝琴、岫烟、平儿同一天生日。

众姐妹备酒席行酒令。

湘云被罚酒多喝了几杯。

(2分)不久,丫头来报,湘云醉卧(1分)在园中的一个石凳上(1分)。

形象:浪漫不羁(不拘小节,随性皆可),娇憨可爱。

(2分,每点1分)
26.比喻读书不动脑子,不能举一反三,使知识扩大的书呆子(“不动脑子”,“不能使知识扩大”,“书呆子”每点1分)
27.拒绝媚俗,忌讳雷同,独辟蹊径,另谋生路;
选书、读法、理解都要有个性;
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和驾驭意识。

(每点2分)
28.能驾驭所积累的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自主畅游知识的海洋;
能点石成金,使知识升华,创造出个性化的别样风景。

(每点3分)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12月份联考试卷
语文附加题答案
21.今之谈词者/ 亦知尊美成/ 然知其佳 /而不知其所以佳/ 正坐不解沉郁顿挫之妙 /彼所谓佳者 /不过人云亦云耳。

(每处1分)22.陈廷焯周邦彦(每空1分)
23.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沉郁顿挫,得词中三昧(答既有姿态,又极深厚亦可)(每点1分)
24.答案:AE(选对一个2分)
25(1)梅:温柔贤惠,美丽大方,有着旧中国女性的典型美德.虽然聪明但懦弱,不敢反抗.
嫁给赵家不到一年夫死守寡,尽管和觉新还彼此爱着对方,但不能在一起,最后在抑郁中患病死亡.
琴:接受新思想,具有反抗精神的新时代女青年。

最后和觉民一起赢得幸福。

(性格和命运各1分)
(2)答案:原因:白天的时候,宝玉、宝琴、岫烟、平儿同一天生日。

众姐妹备酒席行酒令。

湘云被罚酒多喝了几杯。

(2分)不久,丫头来报,湘云醉卧(1分)在园中的一个石凳上(1分)。

形象:浪漫不羁(不拘小节,随性皆可),娇憨可爱。

(2分,每点1分)
26.比喻读书不动脑子,不能举一反三,使知识扩大的书呆子(“不动脑子”,“不能使知识扩大”,“书呆子”每点1分)
27.拒绝媚俗,忌讳雷同,独辟蹊径,另谋生路;
选书、读法、理解都要有个性;
要有充分的自主意识和驾驭意识。

(每点2分)
29.能驾驭所积累的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自主畅游知识的海洋;
能点石成金,使知识升华,创造出个性化的别样风景。

(每点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