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教案1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的教案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的教案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七年级生物知识的掌握。

2. 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3. 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4.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5. 生物的适应与进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方法及分类体系3.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4.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5. 生物的适应与进化原理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进行生物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本学期的生物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课堂讲解: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重点解析生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生物的适应与进化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 生物实验:安排学生进行生物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生物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4.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5.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中生物科目的成绩,作为对学生学期成绩的综合评估。

七、复习策略1. 定期复习:制定复习计划,定期复习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2. 制作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制作生物知识思维导图,梳理和整合知识点。

3. 错题集:鼓励学生收集和分析错题,找出知识盲点,进行针对性复习。

4. 模拟考试:安排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5篇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5篇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1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二、教学重点掌握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的特点以及各科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方案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动物的行为有: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二、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如鸟育雏、蜜蜂采蜜、失去蛋的企鹅会把鹅卵石当作企鹅蛋来孵化等。

三、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如山雀偷吃牛奶等。

四、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类别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形成生来就有的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获得途径由遗传物质控制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适应性造就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复杂的环境进化趋势无脊椎动物主要的持为方式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课本例子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黑猩猩摘取香蕉、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六、作业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A、找到食物B、逃避敌害C、找到配偶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马戏团的狮子表演节目B、老鼠打洞C、小狗作算术D、蚯蚓走迷宫3、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野鸭的迁徙B、蜘蛛结网C、蜜蜂采蜜D、山雀偷喝牛奶七、教学反思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2教学目标:1、学会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了解生物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

(3)理解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现象。

(4)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的概念。

(5)学会观察和分析生物现象,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系统地整理和归纳生物知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2. 生物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3. 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现象4.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的概念5. 观察和分析生物现象,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细胞结构、生殖、发育、遗传、生态系统等基本概念。

2. 教学难点:生物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生殖、发育和遗传现象的机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2. 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生物现象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1)讲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讲解生物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

(3)讲解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现象。

(4)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的概念。

3.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

六、教学内容:6.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7. 生物的进化和自然选择8.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9. 人类对生物的影响和保护10. 生物与生活的联系和应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教学重点: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七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

七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

七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七级生物上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生物学技术,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起源和细胞学说2.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 生物的分类与进化5. 生物伦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命起源的过程、细胞学说的内容、遗传与变异的类型及特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分类的原则、生物伦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2. 教学难点:生命起源的假说、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遗传与变异的分子机制、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伦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生物学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生命的起源和细胞学说(2课时)2.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课时)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课时)4. 生物的分类与进化(2课时)5. 生物伦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1课时)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3. 课堂讲解:根据教学大纲,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其中的生物学原理。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教案(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自主复习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 2、生物能进行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和 6、除外生物都由构成。

▲注意(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2)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3)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

说明了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4)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

说明了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二、认识生物的方法▲1、观察: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人口普查也是__ ___。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按照生活环境分:、按照用途分:、、、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适宜的和一定的。

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等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

七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

七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

七级生物上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七级生物上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生物学技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 生物的新陈代谢3. 遗传与变异4. 生物的进化和分类5.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生物的进化和分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细胞的复杂结构及其功能、遗传规律、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调节。

四、教学方法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辅导。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a. 学生自主学习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b.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细胞的复杂结构及其功能。

c.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

2. 第二课时:生物的新陈代谢a. 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

b.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

c.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

3. 第三课时:遗传与变异a. 学生自主学习遗传与变异。

b.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遗传规律和变异的类型。

c.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

4. 第四课时:生物的进化和分类a. 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进化和分类。

b.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

c.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

5. 第五课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 学生自主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b.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调节。

c.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

【配套K12】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配套K12】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教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自主复习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2、生物能进行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和6、除外生物都构成。

▲注意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

说明了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4)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

说明了生物体能够小长大。

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二、认识生物的方法▲1、观察: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1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人口普查也是__ ___。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按照生活环境分:、按照用途分:、、、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适宜的和一定的。

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等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教案期末复习备课计划为七年级生物(第1卷)第1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1,独立复习1,生物特征:▲ 1,生物生活需要2,生物能量开展3,生物能量释放身体产生4,生物能量应对外界刺激5,生物能量6,生物成分除外▲注(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动物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质。

它们以植物或其他食物为食,并从中获取营养。

(2)动物和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从体内排出废物,例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

(3)狮子找到猎物后迅速追赶;发现敌人的伤害后,斑马跑得很快。

当含羞草被触摸时,展开的叶子会折叠这表明生物体在某种程度上对外部刺激有反应。

(4)蘑菇能从小到大生长;种子发芽成苗,幼苗不断成长。

小鸡破壳而出。

这表明有机体可以从小的有机体成长。

当一种生物长到一定长度时,它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2.理解生物学的方法▲1。

观察:科学观察可以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直接进行,可以通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等仪器进行,也可以通过_ _ _ _ _ _ _ _ _ _ _等工具进行,有时还可以通过_ _ _ _ _ _ _ _ _ _ _进行2.调查: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1调查方案,记录调查情况,整理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中国森林资源每五年检查一次,即_ _ _ _ _ _,普查也是_ _ _ _ _ _ _▲生物分类根据形态结构划分:,,,根据生活环境:,根据用途:,,,,3。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

生物圈范围:底:大多数能飞的鸟类、昆虫和细菌:离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表面:它是所有陆地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合适且确定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_ _ _ _ _ _、_ _ _ _、_ _ _ _,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2,如_ _ _ _ _ _ _ _ _关系、_ _ _ _ _ _ _ _ _关系、_ _ _ _ _ _ _ _ _关系、_ _ _ _ _ _ _ _ _关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复习教案(上册)一、自主复习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乙、生物能进行 3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_丄、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______ 和6 、除____________ 外生物都由 _______ 构成。

▲注意(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2)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3)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

说明了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4)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

说明了生物 ____________ 体能够由小长大。

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二、认识生物的方法▲1、观察: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 _______________ ,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 、 __________ 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__ 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调查: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______ ,人口普查也是_____。

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_______ 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______ 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______ 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______ 、_______ 、______ ,适宜的______ 和一定的 _______________ 。

_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关系、__ 关系、关系、_____________ 关系等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生物的适应性是______________ 的。

2.牛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__________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中获取必要的水分和无机盐,地衣的生理活动对岩石有着侵蚀作用,导致岩石风化,这个实例表明生物既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能 __________ 。

六、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 _______ 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_________ 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在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多的应该是__________ 非生物部分: ________ 、_______ 、 ______ 、温度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和能量沿着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 ___________ 不断积累。

4、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6、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_______ 生态系统、_________ 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___________ ,它在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_______________ 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湿地生态系统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 条件下形成的, ______________ 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

二、典型例题例:右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请据图回答:(1 )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的生物外,还应有(2)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是(3)该生态系统中有多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4)为了防止鸟吃草子,有人用大网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罩了起来,实验区内的草能否获得高产,试分析回答: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自主复习▲ 显微镜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微镜的使用: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 ______▲观察的物像是 ________ 。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____________▲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切片、涂片、装片▲观察植物细胞过程: _________ 、 ______ 、 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 _______ 作用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 作用细胞质: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体叫_____________ ,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 _________________ 叶绿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所▲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动物细胞的结构: _________ 、 _____ 、_______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 _________ 和 _____ 基本单位。

▲细胞的生活需要 _________ 和______ 。

细胞是 _______ 、______ 和______ 的统一体。

细胞通过__________ 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_____ 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存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粒体:存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一DNADNA勺结构像一个__________ 形的梯子▲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_________________ 的片断▲DNA和蛋白质组成_____________▲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 _______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_________________▲细胞通过 ______ 产生新细胞▲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 和细胞的_____________▲细胞的分裂的过程:1、染色体2、 ______________ 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3、___________ 分成两份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新生命的开端--- __________▲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_______________ 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_________________ 。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_▲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______________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TT T T动物体和人体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的四大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起 _________ 作用,分布于植物体表面,例,叶的上下表皮。

营养组织:果肉、叶肉、幼嫩的茎等。

输导组织:导管:木质部里,输送水和无机盐筛管:韧皮部里,输送有机物分生组织:分裂增生,根尖、叶芽、茎的形成层。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 :___________ T______ T ____ T植物体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病毒的种类根据寄生细胞的不同,病毒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 ,如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如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又叫________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 。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是一类微小生物,它没有_______________ 结构,只有______________ 夕卜壳禾廿 ________ 组成,病毒只能寄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 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