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隔离通知单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上报及防控措施实施记录表

多重耐药菌上报及防控措施实施记录表
1.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医疗物品的清洁消毒、医疗废物管理。
3.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执行我院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
4.严格执行Biblioteka 卫生规范。5.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a、接触隔离标识醒目。
b、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无条件时考虑床旁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f、其他措施:
科室签字:感染管理科签字:2015年月日
c、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
d、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的防护措施,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吸痰或雾化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e、患者离开隔离病室诊疗时,通知诊疗科室,作好感染防控措施。转科时由工作人员陪同,向接收科室说明对该患者应使用预防接触传播措施。
5、病人床边备隔离衣:有□无□
6、可复用的医疗器械如:体温表、血压计等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
有□无□部分有□
7、病人周围环境、物品、医疗器械,每天清洁消毒: 有□无□
8、对病人及家属宣教:有□无□
9、转诊患者交接时告知接诊科室耐药菌感染防控的相关情况:
有□无□
10、接触该病人及其环境前后进行手卫生:有□无□
多重耐药菌上报及防控措施实施记录表
日期
科室
姓名
住院号
性别
年龄
临床诊断
多重耐药菌名称
标本名称
隔离措施落实情况:措施到位□需要完善□有待加强□
还需加强以下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隔离通知单

多重耐药菌隔离通知单
2.在患者一览表、病历夹内面、床头卡粘贴隔离标识,至少一处。
3.实施分组诊疗、护理,一般诊疗物品固定专用,每日消毒一次。
4.使用后的可复用器械置于双层包装袋内,贴好警示标识,密闭容器放置,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处理。规范处置所有医疗废弃物。
5、加强清洁、消毒工作:患者周围环境、地面、物品、使用的仪器设备应保持清洁,每班消毒一次。床旁配备手消毒剂。
6、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尽量减少外出,确需外出检查,应通知相关科室做好防护与消毒工作;转运时落实隔离与防护措施。
7、如病人需手术,医生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以防手术中病原菌传播。如病人出院、转科等,科室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1.科室负责人应经常组织员工学习感控知识,接到本通知单应通知本科室所有医护人员知晓病人的隔离措施。
通知
日期
科室
床号病人姓名ຫໍສະໝຸດ 入院诊断标本名称及部位
多重耐药菌名称
主管
医生
执行隔离种类
接触空气飞沫
具体隔离措施
患者:接触隔离措施
科室管理及隔离防护措施
解除隔离指证
1.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体感染收治一室,条件限制时实施床旁隔离。不应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加强探视与陪护的控制和教育工作。
2.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根据药敏实验结果,指导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或手消毒。
5.隔离单元的一般诊疗器械固定一份,用后及时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6.进入隔离病房前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口罩、护目镜、帽子、隔离衣,手套等,使用后弃置于双层医疗废物包装袋内,有警示标识,密闭封口后转运。
7.循环使用的护目镜可用酒精擦拭消毒,悬挂晾干,如明确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则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30min-60min,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后晾干。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的安全。

有关管理措施如下:
一、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需要手术时,手术医生必须通知手术室做好隔离措施。

手术通知单须注明隔离种类和感染诊断。

二、手术安排在单独手术间或者最后一台进行,手术间内物品设备力求简单、实
用,并挂隔离标识。

三、控制人员数量及出入手术间频次。

参加手术人员应明确分工,谢绝参观实习,
减少传播。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接触患者前后、周围环境后及摘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
手卫生消毒。

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在进行有产生飞沫的操作或接触创面、血液、体液、分
泌物排泄物等时,巡回护士及麻醉医生应穿隔离衣、带手套。

器械护士、手术医生应穿防水手术衣,必要时加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六、手术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用毕医疗废物放置于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密闭运送。

锐器置于锐器盒里。

七、直接接触病人的非一次性物品使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八、手术标本用防渗漏的密闭容器,加入10%的甲醛固定后送检,防止污染周围
环境。

九、手术结束后物体表面、仪器设备、手术间地面以及运送病人的推车表面用
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十、术毕手术间自净30分钟后方可再次使用。

多重耐药菌(MRSA)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MRSA)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MRSA、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隔离防护制度一、报告:一旦出现泛耐药的细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必须: 1 立即通知医生,并一起讨论应对措施; 2 增加药敏试验的范围,补充备选药物; 3 进行联合药敏试验;4 立即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实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这类细菌的传播。

二、隔离标识:1、对确定为多重耐药菌定植或感染的病人,接触传播隔离标识为橙色;空气/飞沫传播隔离标识为蓝色。

三、隔离措施:1、将特殊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携带者转移到单独的病房中隔离治疗,同时标明为耐药菌感染,或同种病人住同一间大病房,床位间距最少要有1m,床边挂隔离标识;2、接触这些病人时须戴手套与穿隔离衣,护理呼吸道或伤口感染病人时要戴口罩;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3、脱手套、隔离衣后,须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4、患者周围环境、用品、医疗器材被污染或怀疑被污染时要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

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彻底消毒并送医疗废物暂存地;5、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每天消毒 1次;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6、该病人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医务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7、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瞩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8、改善抗菌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9、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h)均未培养出特殊耐药菌如(MRSA等),方可解除隔离。

四、加强监测和流行病学分析:必须重点监测 MRSA、VRE、全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与来源,特别是要加强对ICU等重点科室监测和控制的力度。

一旦发生这类特殊耐药细菌的感染,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此外,要进行同源性分析,追踪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播范围。

对患者要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加以纠正。

多重耐药菌登记本

多重耐药菌登记本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登记簿2012。

4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监测范围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

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二)监测及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报告和防控合作机制。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应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3.分管医师应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通知全体医护人员,做到人人知晓.4.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指导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和预防控制措施。

可疑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应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5.临床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立即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6.对MDRO患者应做好病人一览表、病历卡及床旁标记,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

7.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8.严格执行手卫生。

9.诊疗用具应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10.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11.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12.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如需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及《麻醉通知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感染"字样,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并在指定手术间实施手术,术后严格消毒;13.做好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严格按照流程处置.(三)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注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MDR/PDR-AB),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MDR/PDR-
PA)、乃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ER)、耐碳青霉烯类抗菌
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 穿隔离衣
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 隔离衣
仪器设备
用后应清洁、消毒 专用,用后应清洗与灭 和/或灭菌 菌
用后应清洁、消毒 和/或灭菌
物体表面
每天定期擦拭消 毒,擦拭用抹布用
后消毒
每布后天专消定用毒期,擦擦拭拭消用毒抹,布抹用 每擦天拭定用期抹擦布拭用消 后毒消,毒
终末消毒 床单位消毒 终末消毒
院感染的发生。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苯唑
西林的金黄色葡
隔离措施
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 葡萄球菌
其他多重耐药菌
向全科人员告知多 向全科人员告知多重耐向全科人员告知多重
科室传达 重耐药患者转科时 药患者转科时告知接收耐药患者转科时告知
告知接收科室 科室
接收科室
患者安置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 室隔离
常见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通知单
科患者
住院号

标本中已分离出多重耐药
菌(□MRSA □VRE □EABS □MDR/PDR-PA □CRE □CR-AB □VRSA
□大肠埃希 □阴沟肠杆菌)你科应根据以下要求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并且将所采取的消毒隔离措施详细记录在《多重耐药菌株监测记录、多

多重耐药菌督查记录表(护士填写)

多重耐药菌督查记录表(护士填写)
单间隔离或床旁接触隔离
防护
戴手套
必要时穿隔离衣
吸痰、插管等操作时戴防护镜
手卫生
床旁备手消、诊疗或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手卫生
环境物表器械清洁消毒
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每日清洁消毒
抹布、拖布专用,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①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登记表(护理组)
报告日期
标本名称
患者姓名
多重耐药菌名称
床号
住院号
项目
具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执行人
执行人
执行人
执行人
执行人
执行人
执行人
记录
科室耐药菌有记录、有隔离医嘱
告知
晨交班告知医护、保洁员、家属告知
隔离措施落实情况
隔离标识、医嘱
在病人一览表、腕带、病室、或床旁有蓝色接触隔离标识
床单元消毒(含氯消毒剂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
指导保洁人员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监督执行情况
转科、检查
通知转科、医技检查或会诊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医疗废物管理
病房内配置专用医疗废物垃圾桶,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
防渗漏密闭转运箱运送
利器放入利器盒
被服
有明确污染的床单被服应用双层橙色医疗垃圾袋包裹,并在标签上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送洗衣房浸泡消毒后常规处置
出院
患者转院或出院时做好终末清洁、消毒工作
整改内容
科室签字: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转科通知单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转科通知单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转科通知单
科室: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_ 年龄:_____ 住院号:__________ 患者基本情况:
入院诊断:标本:多重耐药菌名称:
是否医院感染:是否医院感染诊断:
多重耐药菌流行防控措施:
1、尽量安排单间或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安排一室,床间距大于1.1m。

不能与免疫力低下、有开放性伤口、有侵入性导管患者同住一室。

2、有接触隔离长期医嘱,执行接触隔离,适当限制患者的活动。

3、床头有接触隔离提示卡,病历夹有多重耐药菌警示标识。

4、落实序贯诊疗和护理要求,可设专人护理。

到医技科室进行检查应先事先预约。

5、床头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按照手卫生指征落实手卫生。

6、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尤其是侵入性操作。

7、体温计、听诊器、血压器、输液架等物品专人专用;轮椅、担架、车辆等不能专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每次使用后进行擦拭消毒。

8、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高频率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每天2~3;遇有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

9、医务人员正确使用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必要时穿隔离衣。

10、限制探视,加强对陪护人员和探视人员接触隔离相关知识的指导,进行手卫生;必要时根据暴露风险穿戴其他防护用品。

11、床边设专用感染性医疗废物垃圾桶,双层医疗垃圾桶包装袋转运。

转出科室主管医生已经将该患者基本情况及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进行了告知。

转出科室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签名:年月日
转入科室主管医生已经了解该患者基本情况,并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各项防控措施。

转入科室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签名:年月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根据药敏实验结果,指导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或手消毒。
5.隔离单元的一般诊疗器械固定一份,用后及时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6.进入隔离病房前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口罩、护目镜、帽子、隔离衣,手套等,使用后弃置于双层医疗废物包装袋内,有警示标识,密闭封口后转运。
2.在患者一览表、病历夹内面、床头卡粘贴隔离标识,至少一处。
3.实施分组诊疗、护理,一般诊疗物品固定专用,每日消毒一次。
4.使用后的可复用器械置于双层包装袋内,贴好警示标识,密闭容器放置,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处理。规范处置所有医疗废弃物。
5、加强清洁、消毒工作:患者周围环境、地面、物品、使用的仪器设备应保持清洁,每班消毒一次。床旁配备手消毒剂。
6、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尽量减少外出,确需外出检查,应通知相关科室做好防护与消毒工作;转运时落实隔离与防护措施。
7、如病人需手术,医生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以防手术中病原菌传播。如病人出院、转科等,科室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1.科室负责人应经常组织员工学习感控知识,接到本通知单应通知本科室所有医护人员知晓病人的隔离措施。
7.循环使用的护目镜可用酒精擦拭消毒,悬挂晾干,如明确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则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30min-60min,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后晾干。
1.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应及时送检相应标本连续三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2.患者出院。
3.患者死亡。
医院感染管理科通知者签名 : 科室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多重耐药菌隔离通知单
通知日期
科室床号
管医生
执行隔离种类
接触 空气 飞沫
具体隔离措施
患者:接触隔离措施
科室管理及隔离防护措施
解除隔离指证
1.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体感染收治一室,条件限制时实施床旁隔离。不应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加强探视与陪护的控制和教育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