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 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5篇)圆明园的毁灭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圆明园园景的录像带(或幻灯片)、胶片、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
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
(板书课题:)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
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
(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第1篇】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前,我认真备课,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回忆整个讲课过程,我对《火烧圆明园》这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收获,反思这堂课有以下几点感受:一、课堂结构清晰明了,主要采用以读中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感情。
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悟圆明园中都有什么,然后在每一个自然段的教学中,让学生都读出自己的感受。
所以学生基本上在朗读中感受到了圆明园的辉煌,在读中迸发出了对英法强盗的愤恨。
二、通过和影视资料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直观感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圆明园离我们非常遥远,不管是它的辉煌,还是它的毁灭,仅仅用文字资料学生是无法彻底了解的,但通过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美景、奇珍异宝、辉煌建筑物的复原图等来引导学生理解就容易多了,看到后同学们都发出赞美的声音,在后面的教学中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学生的惋惜、愤怒之情就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充分的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也使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也有很多,如我拘泥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有些地方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等都没有充分地拓展开。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教无止境、研无止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第2篇】今天我和四一班的40名可爱的孩子在电教室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圆明园的毁灭》。
课件方面:我收集了许多精美的,一一展示了圆明园里风格迥异的建筑和各种奇珍异宝,并且配上了优美动听的音乐,仿佛把学生一下子的带到了古代的圆明园里,亲身领略到了圆明园的举世闻名。
最后,展示了圆明园毁灭的视频资料,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5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5篇1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我以三大学习主题为主线:"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问题内驱力的作用下,学生运用网络中的丰富的资源自主学习,或点击圆明园概况,或欣赏圆明园风光,或观看圆明园被毁的视频信息,或虚拟走进圆明园……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选择相关的内容信息进行积极探讨。
在网络上,学生还可以相互传阅资料,交流知识,各取所需,按照自己原有的基础进行有目的的探索。
整个过程,教师随时可以利用屏幕监视,或遥控辅导学生学习。
这些完全由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协商而学到知识,其价值远远超过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灌输,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当学生感知到圆明园的辉煌后,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急待流落时,我们则设计了一个情感流露的环节:有学生想用优美的语言感情描述;有学生想当导游,更有同学把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制成了图文并茂的风光介绍,并辅以导游解说词,这样学生带着情感进入角色,感受到了圆明园美至极点的同时学生的情亦至了极点,同时更为后文名园被毁,将内心的愤怒与伤痛发泄至极点奠定情感基调。
这样学习者通过将网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储存以及对原有经验进行改组后,进一步建构了学习者新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系统。
基于网络环境的阅读中,网络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进行学习的工具,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的信息并进行交流和反馈,达到主动地把握知识,主动地发现学习规律,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我也深深感到,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阅读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深化认识等环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阅读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老师更新观念,大胆地引进和创新,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选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选5篇)《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的课文。
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篇1《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中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经过40分钟的组织教学和引导,我有以下几点初浅的感受:一、思路清晰,前后呼应。
(一)走近圆明园——从雨果给巴莱特上尉的信入手,让学生谈感受,激发情感。
(二)走进圆明园——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学习“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和“圆明园的毁灭”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 走出圆明园——学完课文,配乐出示圆明园残址,拓展升华,想象写话:假如你就站在圆明园废墟旁,你会说些什么?最后再以雨果的话结束本课。
教学思路简明清晰,前后呼应。
二、感性认识,激发情感。
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向学生展示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在教学过程中我分三步使用这些影象材料:一是在课前五分钟进行渗透式传播;二是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观看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推动学生情感的喷发;三是在初略学习课文2、3、4自然段时结合朗读观看相应的图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6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6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6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篇1《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的教学主要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并且能背诵课文。
而通过朗读、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是这一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第一课时总体上就一个“读”字,让学生反复读通读顺文章,并且能在流利地读后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
经过读这一个阶段,学生对于课文能做一个整体的感知,因此都有话可说。
由于第一课时所打下的基础,到上第二课时时就方便多了。
下一步就是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感受圆明园惜日的辉煌历史。
在这一部分我主要是通过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上图文结合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感悟。
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发出由衷的赞叹时,我顺势引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同样的,也是运用朗读重点句子和出示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一国耻,同学们通过朗读和观看录象,对于圆明园的毁灭基本能产生较大的感触,并且对于侵略军的可耻行为纷纷表示愤怒。
接着,我问道:“从当时的璀璨文化,到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课文插图上的几段残垣断壁。
回首历史,让我们扼腕叹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点什么?”从中引导学生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最后,我提出要求:让我们回到刚才同学们都感受颇深的句子上,进行对比读,再一次的见证圆明园由辉煌到毁灭的转变。
整一节课在学生的朗读声中结束。
通过这一次的教学,我明白到了“读”在语文课真正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上师生就是通过朗读来进行交流的,只要读通读顺,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感可想。
圆明园的毁灭的评课反思(通用10篇)

圆明园的毁灭的评课反思圆明园的毁灭的评课反思(通用10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的评课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明园的毁灭的评课反思篇1《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优秀的传统课文,文章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感想:一、成功之处:1、借助多媒体课件,结合书面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而当年的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即使在当时也没有多少人亲眼见过。
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辉煌,光靠书上优美的语言文字描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多媒体课件,生动再现当年的样子,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我先利用“检查预习”中的一些四字词语,让学生抓住课文内容,概括圆明园的特点,并由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孩子们小组内合作学习,读课文相应段落,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交流。
在此过程中,配上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充分感受到了圆明园的辉煌,为下文“被毁”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场,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就是一个悲剧。
2、辉煌到毁灭,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我在引导孩子探究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之后,再过渡到圆明园“毁灭”部分:让孩子们先各自用心读课文这个段落,你觉得哪些字眼儿必须重读才能表达你的心情,就在下面画上线。
然后让学生读自己画的词语,并说出为什么,再试着品读自己画的句子,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尊重了学生读书的自主性。
《火烧圆明园》教案设计

《火烧圆明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和影响。
2. 学生能够分析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对中国文化的破坏。
3.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思考。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火烧圆明园的原因和过程。
2. 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火烧圆明园的实际情况。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对中国文化的破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产生对祖国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 学生能够培养对侵略行为的愤慨和反抗精神。
3. 学生能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奋发图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分析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对中国文化的破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火烧圆明园》文本。
2. 相关视频资料。
3. 小组讨论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火烧圆明园》,了解事件经过,回答相关问题。
Step 3:观看视频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更加直观地了解火烧圆明园的实际情况。
Step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对中国文化的破坏,并分享讨论成果。
Step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教训,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培养奋发图强的精神。
Step 6: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以及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对火烧圆明园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感想文章来评价学生对英法联军侵略行为分析的能力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3. 通过学生的反思和讨论,评价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情感态度的转变。
考虑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方法或补充更多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选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在设计《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上。
体现了“自读发现──选读探究──品读感悟”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学习第二段时,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交流读书后的感受,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初步的感受到了圆明园布局的独特,景色的优美,收藏的珍贵。
这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初步感知,然后,我让学生带着赞美和热爱之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更加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学生通过一遍遍的朗读,感悟到了这座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感悟到了这种独特的布局中所蕴含的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限的赞美和热爱,也为后一部分学生对侵略者把这么美的一座园林毁灭掉而产生的满腔怒火埋下伏笔──此时,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景观越是发自内心的爱,后一部分就会对侵略者产生刻骨铭心的恨。
我认为,语文学科的感悟能力至关重要,有所感才会有所悟,有所悟才会有所发,有所感悟才会培养爱美、审美情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鉴赏力,进而提高对祖国传统文化的鉴赏力,内化积累,激发创新,提高民族素质。
在学习第二段时,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朗读,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例如: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指出:“金碧辉煌”这个词的意思是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也有不足之处:
1、第二课时内容偏多,时间显得很紧,朗读的时间还是不够充分。可以把第二课时的第一环节“认识价值放到第一课时,把这点时间用在朗读课文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反思
本课成功的地方有: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使他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圆明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实现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教学第三段时,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搜索的图片和视频,直观再现圆明园的景观,配上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通过视频“火烧圆明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课堂结尾引导学生课后利用网络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了解中国所蒙受的耻辱,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也体现了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
2、体现了合作学习和学科整合。学习第二段圆明园的布局,小组合作画出圆明园的平面图这一环节,有机地整合了语文和美术学科,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读书、思考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完成平面图和课件展示,理解了“众星拱月”的意思,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3、让读书声充满课堂。课堂上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多种阅读形式交替使用,反复朗读,细细品味,以读引思,以读悟法,在读中感悟和积累,在读中学习表达,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通过想象具体表达出来,把阅读、感悟、想象、表达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2、网络搜索的图片有的太小,影响学生感受圆明园毁灭前的辉煌景况。搜索视频花的时间较多,致使教学任务没有按时完成。
3、对作者的写作方法学生领悟不够,基本上是老师总结出来的,说明学生与课文、与作者产生的情感共鸣还不够深刻,还需要教师在激发学生情感方面下工夫。教师姓名:X X X时间 Nhomakorabea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