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及保护

合集下载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第号令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第号令

精心整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第18号令)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场所安全和防护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人员的安全和防护,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管理以及豁免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取有效措施,防止运行故障,并避免故障导致次生危害。

第七条放射性同位素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对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应当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安全措施。

对放射源还应当根据其潜在危害的大小,建立相应的多重防护和安全措施,并对可移动的放射源定期进行盘存,确保其处于指定位置,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关”),经发证机关检查核实安全隐患消除后,方可恢复正常作业。

第十二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发证机关提交上一年度的评估报告。

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情况;(二)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情况;(三)辐射工作人员变动及接受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以下简称“辐射安全培训”)情况;(四)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转让或者送贮情况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台账;(一)将有使用价值的放射源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转让;(二)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返回原出口方或者送交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

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规定制度

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规定制度

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规定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放射性物品的安全管理,保障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根据XXXXX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放射性物品是指测井用的中子源、密度源、刻度源和石化厂、化肥厂装置上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等。

第三条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涉及放射性物品采购、储运、使用的单位,行政一把手为本单位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四条使用放射性物品的单位必须建立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落实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保护措施。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XXX勘探开发公司所属各单位,以及为XXX勘探开发公司提供服务的承包商。

在塔里木油田进行服务的单位要执行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放射性物品管理规定》第二章放射性物品的采购与运输第六条承包商使用的放射性物品,由承包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行组织采购;XXX勘探开发公司有关单位使用的放射性物品,由使用单位做计划,经XXX勘探开发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由供应公司负责采购。

半衰期短的同位素,可一次计划分批购买。

第七条放射性物品的采购、使用单位都必须做好记录、建立台帐,将放射性物品的名称、型号、数量、出厂日期、到货日期、半衰期、领取单位、领取日期和经办人等内容记录清楚。

第八条运输放射性物品的车辆必须是专勤车,不得搭乘无关人员和捎带其它物品,并设置醒目的放射性标志。

第九条运输放射性物品的车辆禁止进入生活区,禁止在石油基地道路、油田公路(包括临时道路、沙漠便道)逗留,如因车辆故障被迫停留,必须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并尽快排除故障离开或申请救援。

第十条运输途中应配备押运人员,并按指定的路线行驶,每行驶50公里停车由专人对储存罐、储存箱进行一次检查。

中途临时停车必须有专人负责看管,防止丢失。

发生意外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

第三章放射性物品储存第十一条放射性物品必须集中统一储存。

第十二条放射性物品存放场所必须符合放射防护要求,储存量不得超过设计最大库容。

环境监测第八章.

环境监测第八章.

天然铀
3. 自然界中单独存在的核素
40K
209Bi
自然环境中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称为天然放射性本 底,它是判断环境是否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基准。
(二)人为放射性核素
1. 核试验及航天事故
地下核爆炸冒 顶事故
大气层核试验 核动力航具事故
放射性尘埃
2. 核工业
原子能核电站
核动力潜艇
事故:三哩岛、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污染:“三废”排放物
原子能反应堆
3. 工农业、医学、科研等部门的排放废物
放疗
示踪试验 发 光 钟 表
化 疗
4. 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
放射性物质 标志
稀土金属矿的开采、提炼— —排放“三废”
二、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分布
(一)在土壤和岩石中的分布
表8.2 土壤、岩石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
核素
40K 226Ra 232Th 238U
受照射部位 器官分类 器官名称 全身、性腺、 红骨髓、眼晶体 职业性放射性 工作人员的年 最大容许剂量 当量①/Sv 放射性工作场所、相 广大居民年 邻及附近地区工作人 最大容许剂 员和居民的年最大容 量当量②/Sv ① 许剂量当量 /Sv
第一类 第二类
5×10-2
5×10-3 3×10-2 ②
5×10-4 1×10-2
表8.1 品质因数与照射类型、射线种类的关系
照射类型 射线种类
x、γ、e 中能中子(0.02MeV) 中能中子(0.1MeV) 快中子(0.5~10MeV) 重反冲核
品质因素
1 5 8 10 20
热中子及能量小于0.005MeV的中能中子 3
外照射
β -、β+、γ、e、x
内照射 α 裂变碎片、α发射中的反冲核

[VIP专享]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18号令)

[VIP专享]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18号令)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18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场所安全和防护 第三章人员安全和防护 第四章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管理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六章应急报告与处理 第七章豁免管理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人员的安全和防护,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管理以及豁免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场所安全和防护 第五条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应当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放射源上能够设置放射性标识的,应当一并设置。

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或者显示危险信号。

第六条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运行故障,并避免故障导致次生危害。

放射防护管理规定范文(4篇)

放射防护管理规定范文(4篇)

放射防护管理规定范文【放射防护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放射防护管理,保障公众和职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辐射危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可能产生辐射危险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辐射防护应遵循“防、控、限、保”的原则,即防止辐射泄漏和事故发生,控制辐射源的使用与操作,限制辐射剂量的接触和照射,保障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第四条辐射防护管理应该贯穿于相关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辐射源的购买、搬运、使用、存储和处理等过程。

第五条所有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安全培训和防护知识的学习,并持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

第六条各单位和个人必须建立健全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职责,落实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

第二章个人防护第七条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佩戴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手套、面罩、护目镜等。

第八条个人防护用品必须经过定期检测和鉴定,不得使用破损或失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第九条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接受定期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自身健康状况符合从业资格要求。

第十条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接受辐射照射监测,及时了解自身辐射剂量情况。

第三章辐射源管理第十一条辐射源购买必须具备合法手续和相关许可证明,不得购买和使用未经授权的辐射源。

第十二条辐射源必须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第十三条辐射源必须正确标识和标示,明确辐射类型、强度和危险等级。

第十四条辐射源的存储和保管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使用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的辐射源管理台账。

第四章辐射工作环境管理第十五条辐射工作环境应建立和实施相关规章制度,包括辐射源的监测和控制、工作区域的标识和隔离、社会公众的防护等。

第十六条辐射工作环境应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第十七条辐射工作区域应设立安全警示标识,明确辐射区域和非辐射区域。

第十八条辐射工作区域应设置有效的辐射屏蔽设施,确保辐射泄漏最小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法


第五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编制环境影 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 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进 行建造、运行、生产和使用等活动的, 由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 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 办手续或者恢复原状,并处一万元以上 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 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 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 权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 停产停业,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铀(钍)矿开发利用单 位应当对铀(钍)矿的流出物和周 围的环境实施监测,并定期向国务 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地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 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果。
第六章 放射性废物管理


第三十九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核技术利 用单位、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 发利用单位,应当合理选择和利用原材 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尽量 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 第四十条 向环境排放放射性废气、废 液,必须符合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


第三十四条 开发利用或者关闭铀(钍)矿的 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采矿许可证或者办理退 役审批手续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国务院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开发利用伴生放射性矿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 取采矿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省级 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 准。


第三十五条 与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 矿开发利用建设项目相配套的放射性污 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放射性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 时验收;验收合格的,主体工程方可投 入生产或者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法

第五章 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 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
第三十四条 开发利用或者关闭铀(钍)矿的 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采矿许可证或者办理退 役审批手续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国务院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开发利用伴生放射性矿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 取采矿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省级 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 准。
第五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编制环境影 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 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进 行建造、运行、生产和使用等活动的, 由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 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 办手续或者恢复原状,并处一万元以上 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 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 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 权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 停产停业,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 位素和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 源的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 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有关部 门不得颁发许可证。
第三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 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应当与主 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投入使用。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 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 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罚款:
(一)不按照规定报告有关环境监测结果的; (二)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
部门进行现场检查,或者被检查时不如实反映 情况和提供必要资料的。
第二十八条 生产、销售、使用 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 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放射性同位 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的规定申 请领取许可证,办理登记手续。

环境保护部18号令

环境保护部18号令

环境保护部令第18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已由环境保护部2011年第一次部务会议于2011年3月24日审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二○一一年四月十八日主题词:环保法规放射性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场所安全和防护第三章人员安全和防护第四章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管理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应急报告与处理第七章豁免管理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人员的安全和防护,废旧放射源与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的管理以及豁免管理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场所安全和防护第五条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应当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放射源上能够设置放射性标识的,应当一并设置。

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或者显示危险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棺”
放射性污染事故例一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爆炸
乌克兰被遗弃的禁区成了盗贼的乐园和野 马的天堂,所有珍贵物品均被盗走,也因 此将污染扩散到区外。近核电站7公里内的 松树、云杉凋萎,1000公顷森林逐渐死亡。 30公里以外的“安全区”也不安全,癌症 患者、儿童甲状腺患者和畸型家畜急剧增 加;即使80公里外的集体农庄,20%的小猪 生下来也发现眼睛不正常。上述怪症都被 称为“切尔诺贝利综合症”。
放射性污染事故例二
----1994年长春地质学院放射性污染事故
三、放射源的来龙去脉 • 现已查明,1975年4月30日,长春地质学院将放射性物 质埋于院内水工楼西南侧地下,共埋两个容器。本次事故 发现的是苏制340M Bq(10MCi)镭——铍中子源,物理半 衰期为1640年。另一容器中装有6个铅罐,内装镭–226, 铯–137,钴–60和放射性粉末源。 • 1993年全国进行放射性污染源调查时,吉林省环境监 测中心站几次到该院调查,但学院曾多次隐瞒不报,以致 造成这次事故。长春地质学院擅自将放射性物质埋入地下 的作法严重违反了我国当时和现在处臵放射性物质的有关 规定。在掩埋后地面未设臵放射性标记,又无控制措施, 无人负责管理,无检查,无记录,简直若无其事!省环保 局根据有关规定对长春地质学院罚款3万元,并建议给有 关责任人以行政处分。
放射性污染事故例五
24
日本地震后核辐射
放射性污染的定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放射性是指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放出α、 β、 γ 射线的现象 ,放射性α粒子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 ,在空气中射 程只有几 cm , β粒子是高速运动的负电子 ,在空气中射程可达 几 m ,但α、 β粒子不能穿透人的皮肤;而γ粒子是一种光子 ,能 量高的可穿透数 m厚的水泥混凝土墙 ,它轻而易举地射入人体 内部 ,作用于人体组织中原子 ,产生电离辐射。除这3种放射线 外,常用的射线还有 X射线和中子射线。这些射线各具特定能量, 对物质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和间离能力,从而使物质或机体发生 一些物理、 化学、 生化变化。放射性来自于人类的生产活动, 随着放射性物质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就不可避免地会给我们的环 境造成放射性污染。 所谓的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放射性造成的环境 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放射性污染事故例一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爆炸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所泄漏的放射性粉尘有 70%飘落在白俄罗斯境内。白俄罗斯共和国 损失了20%的农业用地,大约6000km2的土 地无法使用;220万人居住的土地遭到污染, 400多个居民点成为无人区,政府不得不关 闭了600多所学校、300多个企业和54个大 型农业联合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 2350亿美元以上。
放射性污染及保护
1
放射性污染事故例一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爆炸
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凌晨1点23分,前苏联乌克兰加盟 共和国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突然发生大爆炸,并引起 大火,31人当场死亡。共有8吨多的强辐射物在事故中泄 漏,发生爆炸的1981年并网发电4号机组被彻底摧毁。 爆炸释放了大约2.6亿居里的辐射量,大约是日本广岛原 子弹爆炸能量的200多倍。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 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住着694.5万人。 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千米范围被划为隔离区,庄 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千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 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 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
放射性污染事故例三
----1992年山西省忻州放射源污染事故
• 经过调查,这个废弃的放射源--钴60是属于忻州地区科 委的。1973年,当时的忻县地区行署科技局即现在的忻州 地区科委,为了培育良种,就在上海医疗器械厂的帮助下 筹建了钴60辐照装臵。后来,这几个钴源的克镭当量弱化, 钴源装臵不再需要。 • 忻州科委作为钴60放射源的拥有者,在1973年进源至停止 使用长达18年间,违反了<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 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既没有办理登记、许可、注销、退 役手续及辐射防护评价工作,也没有建卡立簿、监督检查、 严格管理;对有关资料缺乏妥善保存。这里的钴60放射源 处于“三无”状态:无账目、无档案、底数不清。
26
27
放射性污染的特点
1)危害作用的持续性和长时性;一旦产生和扩散到环境中,就不 断对周围发出放射线,永不停止。只是遵循各种放射性核同位素内 在固定速率不断减少其活性,其半衰期即活度减少到一半所需的时 间从几 min到几千年不等。 2)自然条件的阳光、 温度无法改变放射性核同位素的放射性活度, 人们也无法用任何化学或物理手段使放射性核同位素失去放射性 。 3)效果(剂量)累积性;放射性污染是发射、或中子射线来伤害 人,中子等辐射都属于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对于人(生物)危害的 效果(剂量)具有较明显的累积性。 4)公众无感知性,不像化学污染多数有气味、颜色,噪声振动、 热、光等污染公众可以直接感知其存在。放射性辐射,哪怕强到直 接致死水平,人类的感官对它都无任何直接感受从而采取躲避防范 行动,只能继续受害。
荒无人烟之地
《切尔诺贝利阴云》
放射性污染事故例一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爆炸
• 土地、水源被严重污染,成千上万的人被迫离开 家园。切尔诺贝利成了荒凉的不毛之地。10年后, 放射性仍在继续危胁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 斯约800万人的生命和健康。专家们说,切尔诺贝 利事故的后果将延续一百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大爆炸——是自1945年日本遭受美国原子弹袭击 以来最严重的核泄漏灾难,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 史上的一大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爆炸后现场
放射性污染事故例一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爆炸
灾后两年之中,26万人参加了事故处理,为4号核 反应堆浇了一层层混凝土,当成“棺材”埋葬起 来。清洗了2100万平方米“脏土”,为核电站职 工另建了斯拉乌捷奇新城,为撤离的居民另建2.1 万幢住宅。这一切,包括发电减少的损失,共达 80亿卢布(约合120亿美元)。 在1986—1987年期间参加事故后果治理的20万人 员接受的平均剂量约为lOOmSv(剂量当量单位西 弗尔)。北半球各国受此事故影响最大的平均个 人剂量约为0.8mSv至1.2mSv。

地质学院公安处接到报告后,于上午10时便同地质技术人员赶到现 场,用仪器探测寻找,经过4个多小时的仔细而艰苦的工作,终于在 当日下午2时10分找到了放射源,但铅罐到后来一直没有找到,估计 又被人从垃圾箱中掏走以致下落不明。从发现放射源到将源安全入库, 放射源暴露了24小时。在整个过程中共有13人受到放射性照射。
放射性污染事故例四
----2009年陕西秦岭水泥公司放射源丢失事件
• 2009年3月23日,陕西省铜川市秦岭水泥公司在拆除设备 时,一枚放射源丢失,丢了的是一枚 “核电子秤”,是 水泥生产设备中用于计量的一个重要部件。 • “核电子秤”含有放射性物质铯-137。铯-137化学性质 极为活泼,遇水会发生爆炸,并且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当 人体摄入量超过0.25戈瑞(核辐射剂量国际单位)时会导 致造血系统、神经系统损伤,非正常生育乃至绝育。 • “铯-137的半衰期长达30年,如果人体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而接近、接触它,暴露在它的辐射环境中时,会引起急性 放射病,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白细胞死亡及骨组织的坏 死。如果长时间保持2.5米的近距离接触,会导致染色体 发生变异,从而影响人的生殖系统并导致婴儿畸形等。”
放射性污染事故例三
----1992年山西省忻州放射源污染事故
• 1992年11月19日,山西省忻州市一位农民张某在忻州地区 环境检测站宿舍工地干活,捡到一个亮晶晶的小东西,便 放进了上衣口袋里,几小时后,便出现了恶心、呕吐等症 状。十几天后,他便不明不白地死去。没过几天,在他生 病期间照顾他的父亲和弟弟也得了同样的“病”而相继去 世,妻子也病得不轻。后来经过医务工作者的调查,才找 到了真正的病因,那个亮晶晶的小东西是废弃的钴60,其 放射性强度高达10居里,足以“照死人”。
放射性污染事故例二
----1994年长春地质学院放射性污染事故
二、收废品的独具慧眼 • 12月2日9时许,齐永兰到西朝阳废物收购站联系出售铅罐。收购站 职工王永祥跟随齐永兰到住所处,看到铅罐以后,王永祥告诉齐永兰 说,此物可能是放射源,属剧毒物品,并嘱咐齐永兰:“放好,别 扔!” • 王永祥立即与学院的一位教授一起向地质学院公安处报告此事。当 齐永兰知情后,让人将放射源先扔到楼外,后又扔到居民生活垃圾箱 内,将铅罐扔进垃圾箱中便若无其事了。
留下记忆与痛苦!
放射性污染事故例二
----1994年长春地质学院放射性污染事故
• 1994年12月1日至2日,发生在中国长春地质学院的一起放 射性污染事故,造成13人受照和局部环境污染事故。 一、挖菜窑遇“宝贝” • 1994年12月1日下午1时许,长春地质学院家属齐永兰让 临时工范润福等3人为其在该院内水工楼西南侧挖冬贮菜 窑。在挖到地面以下1米深处发现一口大缸,打破后拖出 一“铜桶”(实际上铅罐),打开桶盖螺丝后,发现桶内 有铅和石蜡,石蜡中有一用绳子拴着的“铜棒”(实际上 是放射源)。范润福等人以为发现了“宝物”,便取出相 互传看,有人还用牙齿咬。此时所挖菜窖已聚拢了6人。 尔后,顾工的主人齐永兰将这个“宝贝”装入上衣口袋里 带回了家。下午3时,齐永兰将铅罐放在住所楼梯的缓台 处。而裸源(即认为是宝物的“铜棒”)一直同齐永兰一 家5口人同处一室直至次日9时,长达18小时之久!
放射性污染事故例三
----1992年山西省忻州放射源污染事故
• 本例中,忻州地区科委筹建了钴60辐照装置,属于射线装 置,应当办理许可登记,兴建放射防护设施,并设立标志, 同时应该建卡立簿,建立有关资料,专人负责。当该装置 废弃不用时,应该妥善处置。被告忻州地区科委没有按照 法律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疏于管理,致使钴60丢失,被原 告拾得,造成三人死亡。(刑法)第136条规定:“违反爆炸 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 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 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权徒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