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化学教学与生活牵手

合集下载

衣食住行与化学的关系

衣食住行与化学的关系

衣食住行与化学的关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下面,我将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阐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

一、衣化学在服装领域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从纤维到染料,再到各种辅助材料,化学为我们的衣物提供了各种可能性。

1、纤维:我们身上穿的衣物,无论是棉质、丝绸还是尼龙,都是纤维制成的。

而这些纤维,正是化学工业的产物。

例如,尼龙是由聚酰胺纤维制成的,这种纤维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化学反应发现的。

2、染料:我们衣物的颜色都来源于染料。

从天然的植物染料到现代的合成染料,它们的制造和使用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3、辅助材料:衣物上的纽扣、拉链、防水涂层等辅助材料,无一不是化学制品。

二、食在食品方面,化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也保证了食物的安全和营养。

1、食品添加剂:为了延长保质期、改善口感、增加营养价值,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中。

例如,防腐剂可以防止食物变质,抗氧化剂可以防止食物氧化。

2、农药和化肥: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药和化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虽然这些化学制品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过度使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食品加工:我们所吃的很多食物都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食用,例如烘焙、烹饪、罐装等。

这些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化学制品,如添加剂、防腐剂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三、住在居住环境中,化学同样无处不在。

从建筑材料到家具装修,再到日常清洁用品,化学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

1、建筑材料:我们所居住的房屋建筑材料主要来自于化学工业,如水泥、砖块、玻璃等。

这些材料的制造和使用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2、家具装修:家里的家具和装修材料也都离不开化学制品,如塑料、油漆、粘合剂等。

这些材料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

3、日常清洁用品:我们每天使用的清洁用品,如洗衣粉、洗发水、肥皂等,都是化学制品。

它们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污渍和细菌,保护我们的健康和环境。

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的熟练掌握,使其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对化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3.强调化学知识与生活、科技和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热爱科学事业的情感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课程内容1.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包括物质的基本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内容。

2.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学习主要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和生产方法。

3.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学习有关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等内容。

4.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关于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材料的结构与性质的内容。

5.化学能和化学动力学。

学习关于热化学、化学动力学等内容。

6.化学实验。

进行一定的化学实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

7.化学与生活。

研究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作用。

三、基本要求1.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化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3.熟练操作化学实验,了解实验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实验技能。

4.培养科学素养,关注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四、实施方式1.教学内容和方法。

注重化学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历史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

设计合理的化学实验内容和安全操作规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精神。

3.实践教学。

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化学在科技和社会中的应用。

4.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热爱科学事业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五、课程评价1.考试评价。

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化学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2.实验评价。

通过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精神。

3.综合评价。

通过平时表现、综合素质测评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与生活情景融合的案例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与生活情景融合的案例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与生活情景融合的案例近年来,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在逐渐转变,从传统的理论授课转向注重实践操作和情景模拟教学。

通过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有趣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

下面是一个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与生活情景融合的案例。

案例:垃圾分类与地球可持续发展第一步:引入情景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媒体引入情景,引发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思考和讨论。

播放一个视频,展示地球上垃圾堆积的情景,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观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分类对地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垃圾分类对环境和人类有哪些益处?第二步:讲解知识点在引入情景后,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分类原则。

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展示不同的垃圾分类桶,解释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处理方式,并讲解这些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可以进行情景模拟的活动。

教师可以准备几个实物垃圾,让学生分别将其投入正确的分类桶中,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体验垃圾分类的过程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将垃圾分类?不同的垃圾分类桶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如何使垃圾更好地发挥再生利用的作用?第四步: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考,教师可以将案例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实际的垃圾分类案例,让他们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某个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存在问题,导致垃圾难以有效分类和处理,学生需要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既能够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五步:课堂讨论和总结在完成案例分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观点碰撞和思维碰撞,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发掘化学教材优势,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发掘化学教材优势,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意识 。
关 键 词 : 中化 学教 学 初
教 材优 势
科 学素 养

无 论 是 从 教 材 的编 写 思 路 、 识 的 框 架 结 构 , 是 教 材 知 还 所 要 达 到 的 意 图 来 看 , 教 版 初 中化 学 教 材 都 彰 显 了 较 为 新 沪 颖 、 卫 和务 实 的个 性 。 这 两 册 化 学 教 材 为 学 生 认 识 化 学 现 前 象 打 开 了 一 扇 窗 口 , 学 生 步 人 精 彩 的 化 学 世 界 进 行 了 有 效 为 的 引领 。笔 者对 这套 教 材 情 有 独 钟 。 过 近 几 年 与之 相 处 , 通 深 感 其 魅 力所 在 。 笔 者 认 为 这 套 教 材 基 于 学 生 的认 知 规 律 . 对 教 材 内 容做 了 大 胆 而 科 学 的 处 理 . 循 了 学 生 对 化 学 知识 从 遵 “ 性一理性一实践 ” 认知规律 , 发了学生对化学 学科 的 感 的 激 兴趣 。 当然 , 材 好 固然 重 要 , 师教 得 好 亦 举 足 轻 重 。初 中化 教 教 学 教 师 在 学 生 学 习化 学 的起 步 阶段 。 必要 认 真研 读 教材 , 务 把 握 教 材 的 编 写体 系 . 解 教 材 的 知 识 结 构 . 悟 教 材 的 编 写 意 理 领 冈 , 清 知 识 的前 后 联 系 , 握 内 容 的 深 度 与 广 度 , 教 学 实 搞 掌 在 践 中创 新 、 活地 加 以 运用 , 正 发 掘 化 学 教 材 优 势 , 养 学 灵 真 培 生 的科 学 素 养 。 笔者 谨 谈 一 谈 自己使 用 沪 教 版 教 材 以来 的 感 悟与收获 。 砖引玉 . 抛 以求 教 于诸 位 同仁 。 领会教材编写思路 。 重“ 维” 注 三 目标 培 养 本着 “ 以学 生 为 本 ” 的指 导 思 想 , 教 版 初 中化 学 教 材 编 沪 者 精 心 遴 选 教 学 内容 , 以全 新 的 体 例 编 撰 教 材 , 求 让 学 生 喜 力 欢、 乐学 。 1 景 交 融 。 现趣 味 性 。编者 能 够 充 分 考 虑 到初 中生 的 . 情 体 认 知 水 平 和 心 理 特 点 ,在 教材 中呈 现大 量 精 美 的 图片 —— 有

新课改下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教学

新课改下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教学
1 月 期 总第2 6 ) 2期
育 翮 ]

8 5—
\ 教学实践 \
因 此 ,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不 断 地 进 行 教 法 探 索 和 5巧用 比喻化难为易 加 强对 学 生学 习方 法 的指 导 ,对调 动学 生 学好 生 物 的兴
是一 味追 求 “多 ”,重 要 的是 训 练学 生 多 “ ” ,鼓励 维 的能力 。 思 学生 进 行多 方位 发 散 、多 因素 分 析 、多 角度 论证 ,使 学 生 的思维 水平逐 渐 由低级 向高级 发展 。 只 要 选 好 典 型 题 , 通 过 有 的放 矢 的 精 解 和 适 当 的
化 学知 识 在人 们 的 生产 生 活与 科 技 中 的用处 ,享 受成 功 示 , 同时 调动 学生 的多种感官, 弥补传 统教学 中以教师 讲述 的 喜悦 ,更激 起他 们 进 一 步学 习 知识 、探索 未 知 的积 极 为主的教 学模式 , 同时可 以有效吸 引学生 的注 意力, 激起 学
解 题 。然后 让 学生 讨 论 比较 各种 方 法 。在 讨论 中 ,通 过 变 ”,达到举 一反 三 、触类 旁通 的 目的 。 对 一道 题 多种 解法 的 比较 ,让 学生 深切 体 会到 运 用创 造
总之 ,在物 理 教 学 中 ,要有 意 识地 培 养 学生 的 思维
性 思维 方 法 的妙 处 ,力 学 、热 学 、 电学 中的许 多 问题 都 能力 ,使 学 生 以已有 的 知识 信 息为 基 础 ,让 学生 在 思维 可 以通 过 一题 多解 的训 练 ,帮助 学 生挖 掘 某些 物 理量 间 中长 知 识 、长才 干 ,在 思维 中 求技 巧 、促 能 力 ,从 而最 的相互 关 系和 物理 规 律 间 的 内在 联 系 ,提 高 学生 求异 思 有 效地 促进 学生 能力 的发展 。 参考 文献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与生活情景融合的案例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与生活情景融合的案例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与生活情景融合的案例化学课程的教学与生活情景融合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化学知识相结合,使学习更加有趣生动。

下面是一个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与生活情景融合的案例,通过实际的生活场景来教授化学知识。

案例一:厨房里的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厨房是一个充满了化学实验的场所。

老师可以以制作蛋糕为例,结合化学原理进行教学。

老师可以介绍蛋糕的基本成分,如面粉、糖、鸡蛋、发酵剂等,每个成分的化学结构和作用。

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制作蛋糕,观察不同成分混合后的化学反应,如面粉与水的结合形成面糊,烘烤过程中发酵剂产生的二氧化碳使蛋糕体膨胀等。

在制作蛋糕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究不同因素对蛋糕的影响,如温度、时间、成分比例等。

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化学反应的差异,进而提升蛋糕的质量。

在实验完成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制作蛋糕的化学原理和实验过程,并让学生展示他们自己制作的蛋糕。

通过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案例二:清洁剂的选择与使用清洁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化学产品。

老师可以通过生活情景的方式,教授学生如何选择和使用清洁剂。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清洁剂,如洗衣粉、洗涤剂、洗洁精等,以及它们的化学成分和作用原理。

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清洁剂在清洗污渍时的效果,比较它们的清洁能力和环保程度。

接下来,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不同清洁剂清洁不同类型的污渍,如油污、茶渍等。

学生可以亲自体验清洁剂的使用效果,并进行观察和比较。

在实验完成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讨论清洁剂的选择和使用原则,如根据不同类型的污渍选择不同的清洁剂、适量使用清洁剂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

通过这样一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清洁剂的化学原理,并学会合理选择和使用清洁产品。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将高中化学课程与生活情景融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低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答案】 A2、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等手段,收集有关资料,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称为()。

A.观察法B.文献法C.调查法D.讨论法【答案】 C3、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答案】 B4、在一化学平衡状态体系中,发生下列量的变化,其中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C.正、逆反应速率D.体系的压强【答案】 B5、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A.解决B.迁移C.测量D.参观【答案】 D6、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分别做出如下回答,其中正确的是()。

A.甲学生: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B.乙学生:在盐酸中加入相同温度的氨水,若实验过程中混合液的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C.丙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若溶液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D.丁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答案】 D7、下列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B.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化学专业人才C.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D.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答案】 B8、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初高中化学 课题创新点

初高中化学 课题创新点

初高中化学课题创新点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初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阶段。

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初高中化学课题创新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1.化学实验设计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在实验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2.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食品添加剂的成分和作用、化妆品的化学成分等,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一种强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分支,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绿色合成方法和环保材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水处理、废弃物资源化等方面的应用。

4.化学反应机制化学反应机制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机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5.化学计量与方程式计算化学计量和方程式计算是化学教学的基础知识之一,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定量分析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等计算方法的应用。

6.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和性质意识。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7.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之一,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温度、浓度等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以及调节方法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高中化学教学与生活牵手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同时越来越重视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希望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化学
知识,能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拥有一双发
现化学的眼睛,提高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化学解
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化学是最贴近生活的学科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化学知识和化学
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然而,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尽管教材内容的设
计较贴近生活实际,由于应试及升学的压力,很多课堂教学偏离了日常生活,常
常是死记硬背各种概念、规律、方程式,总结解题技巧,用题海战术应对考试。

这样不仅不易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无法锻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入手,将化学教学与
生活实际相结合,把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之间
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让学生适当参与化学相关的实践活动,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学会应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一、课前开放
我们必须能够使高中化学的教学与高中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紧密联系。

高中
化学的课堂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基于生活回归的策略,可以有效利用课前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在课前,将课堂延伸到课前,将生活实际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挂钩。

例如,在环境保护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最常见的水资源浪费和污染入手,尽
量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和寻找,观察自己家的用水情况,总结浪费水和
污染水的情况,尝一下水的味道,或者是去周边的河流和湖泊观察,总结几年中
它们的变化。

然后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通过多媒体短片和图片来体会环境的污染,感受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迫切性。

最后,让学生提出自己生活中能够保
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际行动,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随手关灯、随手关水、家中洗菜水冲厕所等等,不仅能发散学生思维,还能切实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二、唤醒生活体验
书本知识都是对生活中各种知识的高度抽象概括,如果在课堂一开始就直接
讲授新课,那对于学生来说,可能理解难度就较大,即便当时理解了,但是在理
解程度上可能还是不够。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搭起书本知识与学生
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对生活与知识的密切联系有所感知,让学生运用生
活经验去认识和理解书本知识,那么,学生学习就有了兴趣,我们的课堂有效性
也肯定会有所提升。

如比较Na2CO3溶液中各种粒子浓度的大小时,学生对电荷守恒中CO3前边
的“2”感到难以理解,如果把电荷守恒比喻为“用人数表示胳膊数”,学生便会豁然
开朗。

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用“让直玻璃管的小球从一端到达另一端的方法是玻璃管一端比另一端高”来说明同种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

再如用“弹
簧现象”比喻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等。

其实,很多学生并不是没有生活体验,而是缺少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学生
的生活体验需要唤醒。

在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去回忆自己的
生活经验,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去理解知识,用所学的知识再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体验到生活就在我们身边、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三、化学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
美国科学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生活世界成为课程内容。

例如:在“Fe的性质”教学中,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是补铁治疗,补铁剂常用的如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药物都是含有大量的二价铁,但在服用补铁药物的同
时应该服用维生素C,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四、拓展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会学”是不够的,还要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这才是教学的真义所在。


如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不是简单的“输血”过程,更重要的是
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要使学生有“造血功能”。

在通过问题探究教学让
学生掌握理解书本知识后,教师要再创设新的问题情境,由小到大,由点到面,
或者是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类似的生活中的问题,实现认识的迁移。

因此,教师要善于重组教学内容,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思维规律的相应的教
学顺序,使知识与能力的发生、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序进行。

生活中处处渗透着化学,如果能够把化学知识同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使
学生掌握知识并利用它来了解、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再从实际返到教材上,多次返回后,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准确、灵活,这样教学中就能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化学课堂活起来,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谭福军浅谈在高中化学中如何体现“让化学走向生活”[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5)。

[2]范珍芹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4)。

[3]林景钢探究化、生活化、绿色化、现代化——谈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验教学[J].新课程(教师版),200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