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冲突

合集下载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1. 引言1.1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是许多戏剧研究者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议题。

《雷雨》作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在结构上的独特性和戏剧冲突艺术的运用都备受瞩目。

结构特点是指剧本在情节、人物、舞台布置等方面的安排和组织,而戏剧冲突艺术则是指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对立和冲突来推动剧情发展,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在《雷雨》中,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结构严谨而又富有张力。

通过揭示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出家庭、爱情、权力等多层面的冲突和矛盾,使整个剧情更加生动鲜活。

剧中人物的性格各异,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摩擦和对抗,这种戏剧冲突的呈现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引起思考和思考。

深入探讨《雷雨》的结构特点和戏剧冲突艺术,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也可以为今后的戏剧创作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雷雨》剧情简介《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话剧作品,由曹禺创作于1934年。

剧中主要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一户富有家族的故事,家族成员之间的欲望、嫉妒、争斗和背叛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剧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寡妇任世厚、她的长子任家尧、次子任家庆以及她的女儿任世兰。

任家尧是一个才华横溢但性格孤僻的年轻人,他与女教师陆小曼之间发展出一段感情,但最终因为家庭和现实的种种阻力而无法在一起。

任家庆则是一个机敏狡诈的人物,他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地欺骗、挑拨家座的关系,最终导致家族的崩溃。

整部剧通过一系列的冲突和矛盾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复杂,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

作品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目的,他们之间的纠葛和冲突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雷雨》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揭示和批判。

2.2 《雷雨》结构特点分析《雷雨》是一部具有独特结构的话剧作品,其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剧本的时间设置非常紧凑。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

新论话剧《雷雨》结构特点与戏剧冲突艺术《雷雨》是一部以现代农村为背景的话剧作品,由曹禺创作于1933年至1934年间。

该剧以雷雨交加的气象现象为象征,描绘了民初时期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人性的扭曲和悲剧命运。

该剧的结构特点和戏剧冲突艺术都体现了曹禺深刻的思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新论话剧《雷雨》的结构特点体现在其紧凑的情节安排和独特的布景布置上。

整个剧本分为五幕,每一幕都紧扣着主题,情节扭曲,气氛跌宕起伏。

在舞台布景上,曹禺采用了“一幅活画”的手法,即用简单的布景来塑造丰富的场景。

比如第一幕中,以大门、屋檐和一个楚囚经的拉帘,便可将人物置于清华园芝始,结构非常简洁而又美感。

在如此简陋布景的基础上,依靠精准的台词和演员的表演来展现剧情,这正是曹禺的布景手法所体现的。

《雷雨》的戏剧冲突艺术体现在人物关系的张力和内心情感的交锋上。

该剧的主要冲突集中在家庭和爱情两个方面。

在家庭方面,杨九郎和梁思成夫妇的矛盾冲突是整个剧情的核心。

杨九郎是个有志向和才华的人,他渴望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但却受制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封建礼教,最终陷入了悲剧。

梁思成则是个性格豪爽的女性,她对丈夫和家庭拥有强烈的爱和责任感,但却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束缚,无法自由发展,这导致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在爱情方面,潘金莲和许宝财之间的爱恨纠葛以及梅妈和张世英之间的暗恋和背叛都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心理斗争。

这些冲突让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情感更加真实,给整个戏剧增添了更多的张力和魅力。

新论话剧《雷雨》的结构特点和戏剧冲突艺术都体现了曹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入揭示。

这部话剧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水准,而且在思想和意义上也具有很深的内涵。

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透视,该剧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扭曲,展现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矛盾,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雷雨》戏剧冲突之我见

《雷雨》戏剧冲突之我见

《雷雨》戏剧冲突之我见《雷雨》是曹禺先生创作的著名话剧作品。

作为一部反映社会乱象,揭示当时社会矛盾的话剧,它体现了种种社会冲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该剧中的戏剧冲突。

在《雷雨》中,最突出的戏剧冲突是男女主人公小秀和周冬山的关系。

这两个角色之间的冲突涉及到婚姻、家庭和个人自由等众多方面的问题,使得他们的感情生活处于不断的波动中。

小秀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追求爱情自由,但在那个时代,传统的家庭观念让她不得不接受周家的安排。

周冬山则不愿轻易接受这一局面,他的过去也让他有些不信任女性,这些因素使得两人之间的矛盾加深。

他们的冲突从一开始就没有解决,最终也只能以悲剧结尾。

除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冲突外,剧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矛盾。

例如周冬山和周老爷子之间的冲突,两人在生活和家庭观念上存在分歧,这引发了周家内部的矛盾。

此外,小秀和小雨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矛盾,小雨曾经夺走了小秀的未婚夫,这使得他们之间的感情始终没有得到消除。

这些冲突虽然不如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矛盾那样剧烈,却在剧情推动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雷雨》中的冲突得到了广泛的展开和深入的刻画,这也使得剧情的张力和紧凑度得到了提高。

与此相反,如果没有冲突,整个故事显得平淡乏味,剧情也难以推动。

在现代戏剧作品中,戏剧冲突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创作元素,对于描绘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推动剧情发展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塑造丰富多彩的角色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性弱点,让观众深思社会问题和生命意义。

其中,戏剧冲突是该作品的核心元素,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雷雨》中的男女主人公小秀和周冬山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整个剧中最为突出、深刻的一个。

这里所说的冲突不仅是指他们在婚姻、家庭观念方面的不同,还包括他们个性、人生观念的差异以及对未来的追求方向的不同。

两人从最初的互相吸引,到逐渐产生隔阂,再到不可调和的分歧和悲剧的结局,整个过程令人动容。

《雷雨》的戏剧冲突200字

《雷雨》的戏剧冲突200字

《雷雨》的戏剧冲突200字
《雷雨》是由曹禺创作的一部著名话剧,它展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该剧主要围绕着家庭、爱情和社会等方面展开,其中的戏剧冲突贯穿始终。

首先,家庭冲突是《雷雨》中的重要戏剧冲突之一。

故事中的吴家兄弟吴大爷和吴小姐与他们的父亲吴妈妈之间存在着世代隔阂和家庭矛盾。

吴大爷和吴小姐对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感到厌倦,他们渴望追求自由和个人幸福,与父亲的意见产生了冲突。

其次,爱情冲突也是《雷雨》中的重要戏剧冲突之一。

吴大爷与李雷的爱情故事是该剧的核心情节。

他们深爱着对方,但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种种阻碍,如阶级差异、传统观念以及世俗道德的束缚,这使得他们的爱情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此外,社会冲突也贯穿于整个剧情中。

剧中展现了封建社会与新思潮之间的冲突。

吴大爷和吴小姐代表了新一代的思想和追求,他们对封建礼教和旧有制度持有批判的态度。

与之相对的是李雷的父亲李公公和吴妈妈等人,他们代表了保守的封建势力,与吴大爷和吴小姐形成了对立。

总的来说,《雷雨》中的戏剧冲突涉及到家庭、爱情和社会等多个层面。

这些冲突不仅展现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这些冲突的交织与碰撞,使得《雷雨》成为一部引人深思的经典作品。

论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冲突

论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冲突

论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冲突作家曹禺创作的话剧《雷雨》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极为成功的作品之一。

《雷雨》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崩溃,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例如:封建、专制、伪善的具有浓厚色彩的反动资本家家长——周朴园;善良、贤惠、温柔,但又敢爱敢恨的下层劳动妇女——鲁侍萍;本性热情,渴望自由而又压抑和摧残,最终被畸形的爱毁掉理性的女性——周繁漪;最给人力量和希望、疾恶如仇的使者——鲁大海;被罪恶感缠绕的无法自拔而又在不觉中陷入新的罪恶的公子哥——周萍:纯洁、善良、具有赤子之心的青年——周冲。

然而,一部好的话剧光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因为剧情就是在不同性格和不同目的冲突中逐步向前发展的。

有冲突才会有戏剧,人物冲突是戏剧行动的推动力量。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冲突。

一、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三十年生死的感情纠葛话剧中,周朴园最初给我们的印象是温情而有良知、痴情专一的好男人形象。

他认为鲁侍萍过世后,保留一切和她有关的东西:三十年前的老照片、侍萍为他修补的有梅花图案的衣服,记得她夏天要关窗户的习惯等。

种种迹象都可以看出他对鲁侍萍的怀念。

但是当鲁侍萍出现后,他的愤怒彻底打破了他伪装的形象,当一直思念的人出现在他面前,他不但认不出来,还在知道了其真实身份后厉声质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可见此时他内心的恐惧。

而我们也可以说他对鲁侍萍的怀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怀念,而是一种赎罪。

当他拿出支票的那一刻,我们彻底的看出了他的真面目——冷酷无情,自私虚伪。

鲁侍萍没有接受支票,而是说:“我三十年来受的苦并不是你所能想象的。

”可以看出此时的鲁侍萍已经不是三十年前善良、温柔的她了,而是清醒的、刚强的、有自尊的坚强女性。

二、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在《雷雨》中,我认为繁漪是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她也是最具争议的人物形象。

她是五四解放运动后资产阶级女性,本性热情,具有新思想,但在另一方面她也是自私、傲慢的,她那种极端的性格也凸显了她作为旧式女性的哀静。

论话剧《雷雨》中人物冲突

论话剧《雷雨》中人物冲突

论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冲突在戏曲鉴赏的学习中,我们观看并了解了《雷雨》这一部著名话剧,话剧中的人物冲突使整个戏剧变得跌宕起伏,跟随情节的曲折,心情随之变化,同情,气愤,无奈,都因为戏剧中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冲突表现的淋漓精致。

《雷雨》中具有尖锐的戏剧冲突。

在《雷雨》中,四凤进了周公馆,侍萍所极不愿看到的事情,偏偏发生了,而四凤又偏偏被周家少爷——她的同母异父的哥哥所玩弄,落入她母亲同样的命运。

这就是一个“结”。

正是这个结,把鲁家和周家两代人之间的阶级矛盾展现出来了。

解这个结,是在第四幕悲剧高潮之中,当有着血缘关系以及乱伦的性爱关系的两个家庭成员聚集一起的时候,由向周萍复仇的繁漪和处于尴尬地位。

周朴园和繁漪:他们是老夫少妻,相互之间没有真感情,而周朴园是封建社会的代表人物,古板,自私还有刻薄,而繁漪自小受过新式教育,渴望自由,渴望爱情,两者之间的冲突体现在他们文化和思想的冲突和碰撞。

周朴园和鲁侍萍:他们年轻时,周朴园是有钱的少爷,而鲁侍萍是可怜的仆人,周朴园虽然口口声声的说爱她但是,却又不敢将她娶回家而是娶了繁漪,因为他们的地位根本不相称,一个是老爷一个是仆人。

鲁大海和鲁贵:鲁大海代表新生的工人劳动阶级,他们是推翻封建压迫的主要力量,鲁大海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他站在工人阶级和贫苦大众的立场上,从内心里看不起鲁贵的生活方式。

鲁贵以自己身为周家的管家为荣,以自己的地位为骄傲,他也同样看不起鲁大海的矿工身份鲁大海和周朴园:鲁大海是周朴园的儿子正巧在周朴园的矿上干活,由于他的好朋友因公而死,他就和几个代表一同上门和周朴园谈判,和周朴园爆发了一场新旧势力的战争,后来虽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但是鲁大海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

可以说,鲁大海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有拯救命运,一心想改变这个世界的人生观周冲:周冲是一个完全接受新式教育的人,他对身为丫环的四凤有着最深切的同情和怜爱,喜欢四凤却不敢和哥哥争,对母亲有关怀和爱护,但是他的性格中还是有着懦弱的一面,所以对家里的复杂和冷漠不闻不问。

作品赏析:《雷雨》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作品赏析:《雷雨》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雷雨》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

曹禺先生在作品中把各种矛盾冲突用纵横交错、严密集中的情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完成了一部内涵丰富的社会悲剧,使我们从《雷雨》的戏剧冲突中,形象地读懂了“封建”,深刻地领悟了“剥削”,会心地触摸到了“抗争”。

《雷雨》的结构紧凑,矛盾集中尖锐,严密紧张。

剧本采用西洋戏剧史上特殊的“锁闭式”结构,从事件的危机开幕,不是渐次展开剧情,而是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将现在进行的事件和过去发生的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并以过去的戏来推动现在的戏。

剧本以30年前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为前史,从30年后的某一天内的矛盾下笔,把复杂的故事和尖锐的冲突浓缩在午后至半夜的有限时间之内,集中在周公馆的客厅与鲁贵的家中发生。

以周朴园为中心,层次清晰地展现出错综复杂的三条主要矛盾冲突线索——周朴园与蘩漪、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

其中,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冲突是全剧的主干。

它牵出了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与鲁贵、周萍与鲁大海等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使全剧八个人都卷入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集中严密的结构。

各条矛盾线索时明时暗,周朴园与蘩漪的冲突是明线,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则是暗线,两条线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相影响,互相牵制,使得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各种人物间复杂的关系使剧情紧凑,吸引读者,同时具有深刻广泛的社会意义,它引发了复杂的矛盾冲突,使剧本充满了戏剧性,悬念迭起。

最后,在30年前旧景重现的基础上,将戏剧的矛盾推向高潮,酿成了一连串的惨剧。

1/ 1。

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冲突

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冲突

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冲突曹禺的剧作《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成功的著作之一,戏中充满了人物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在特定的环境中,过去和现在的矛盾交汇、连贯在一起,使人物的形象“立”了起来。

并紧凑地写出了三十年来的变迁,展现了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从根本上反映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上层社会的腐朽罪恶。

《雷雨》的艺术成就之一就是他围绕着周朴园塑造了众多真实、鲜明的人物典型。

这些人物都是具有复杂性的人。

在剧中,他们复杂的心理,交织着错综复杂的情感,人物及其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作者都处理得线索分明。

作品以周朴园为中心,在错综复杂的尖锐冲突中展开剧情,各有其独特的思想感情与经历,但他们的命运有都和周朴园相牵连。

在众多的矛盾冲突中,有两条起主导作用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是明线,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的关系是暗线。

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为影响,交相钳制,使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使戏剧的冲突在这些人物中得到集中的体现。

现在我将就周朴园与侍萍、繁漪、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在《雷雨》中,侍萍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

她的悲剧命运同繁漪的悲剧命运比较起来,具有别一种性质和意义。

她所遭受的是被蹂躏的痛苦,是一个奴隶的痛苦。

她本是一个最受损害最受屈辱的妇女。

她为了孩子,饱尝着人间的辛酸和苦难,把所有的屈辱和血泪深埋心底,甚至能够忍受着同鲁贵这样一个不知羞耻、趋炎附势的人生活在一起。

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

在第二幕一上场,侍萍就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侍萍。

虽然她看透了周朴园,却因为本性的善良,仍希望周朴园能够认出她,对周朴园还抱有幻想,当看到周朴园向她打听三十年前的往事时不难看出他对侍萍的牵挂,也能猜想出那朵梅花后面的点点滴滴的往事。

三十多年来,他将房间保留了侍萍在时的模样与习惯,不许底下人随便进来,为的是在这昏暗的屋子里,重温往日的旧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冲突《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雷雨》剧作完全运用了三一律,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

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其实悲剧早已潜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伏笔中,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一场倾盆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

《雷雨》以异彩纷呈的戏剧冲突来展现悲剧的进程,透过明暗交叉的线索,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不同阶级的对立,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读者(观众)似乎可以触摸到这个悲剧链条上的每个环节。

作者向读者(观众)集中展现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人世间爱情、亲情的苦涩酸甜,演绎了一段人生悲剧。

一出人性悲剧。

而这悲剧正是通过异彩纷呈的戏剧冲突来酿造和显现的。

一部好的剧作的主题思想要通过戏剧冲突来体现。

要有引人入胜的情节,紧张激烈的冲突,鲜明生动的人物和个性化的言语。

其中,冲突是否合理,是否紧张有序往往是衡量着一部戏的精彩与否。

矛盾冲突是刻画性格,增强戏剧感染力的有力手段,对于戏剧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条冲突线都从一定的方面, 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着主题, 而最直接、最深刻地体现主题的是冲突的主线。

不论哪条线索都有自己的发展趋向和过程, 对剧情发展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只有主线是贯串全剧的始终的, 并推动全剧不断向纵深进展。

剧本的各条冲突线索都不是彼此孤立, 而是相互作用的。

主线在不同的程度上制约着、影响着各条副线, 而所有副线则从不同的角度对主线的发展起到烘托、加强的作用。

《雷雨》的冲突线索多且复杂, 比较重要的有周朴园和繁漪的冲突、周朴园和侍萍的冲突、繁漪和周萍的冲突, 此外还有鲁大海和周朴园、周萍的冲突、繁漪和四凤的冲突、繁漪和周冲的冲突、大海和鲁贵的冲突等。

一、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冲突《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下面从各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分析其中的戏剧冲突:父与子、父与女、母与女之间的矛盾冲突父与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周朴园与周萍、鲁大海,鲁贵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而父与女的冲突就体现在鲁贵与四凤之间的冲突,母与女就是鲁侍萍与四凤的冲突。

周朴园是一个遇事希望妥协、缓冲、敷衍,而在别人面前又想树立封建权势形象的复杂的人。

其儿子周萍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本应尽更大的责任来爱他,然而周朴园整天在矿上,忽视了对儿子生活中的关怀,使周萍在个人情感生活上得不到满足,为了弥补感情上的空缺,造就了周萍与繁漪在周家客厅“闹鬼”。

剧中虽然没有提到周朴园知道此事,但从周朴园对儿子的训话可以知道,他对儿子是不满意的,“听说这两年你在家很不规矩……”便是一个例子。

在这种生活环境下,周萍不可自控的跨越了情感的禁区,超越了伦理道德的范围。

虽然周萍在后来的生活中一直悔改自新,他在伦理道德的谴责中难以自拔,以至于经常纵酒,但也永远无法抹去曾经罪恶的污点。

不管如何,儿子也不能做出对不起父亲的事,事实上,父与子都没有尽到各自的责任,从而形成了父子间的矛盾冲突。

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主要体现在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

阶级冲突也是《雷雨》中戏剧冲突的重点之一,作者在剧情中也暗示和抨击了旧制度的没落和死亡。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父子关系在二十七年前已存在,然而父子只在一起生活了三天。

二十七年后,鲁侍萍在再见到周朴园,告诉他当年带走的儿子大海在他的矿上做工,现在就在门房等着见他,周朴园才知道这个罢工闹得最厉害的竟是自己的儿子,但那种血缘关系并不因他不在父亲身边,且正有着阶级矛盾就被割断,本来周朴园应好好弥补这二十多年来未尽的父亲责任,这才符合情的发展,也可能会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然而,父子一见面,周朴园却问:“你叫什么名字?”显然,周朴园是不承认他做自己的儿子了,不知内情的鲁大海笑道:“董事长,您不要同我摆架子,您难道不知道我是谁?”周朴园却根本不念一点父子之情,只把他当作是闹得最凶的罢工工人代表。

当然,如果当时就宣布他们是父子关系,那么将无法维持现有的家庭秩序,会损害周朴园的利益和封建士族的形象。

以鲁大海那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如雷如电地极端性格,也无法接受抛弃他们母子的父亲竟是发绝子绝孙昧心财的周朴园这个事实。

而如果剧情真的以那样发展,整部剧也将在这一幕结束。

鲁大海也渴望见到父亲,毕竟二十多年未见,而继父鲁贵他又根本不放在眼里,“他忘了他是个人”,虽然周朴园与鲁大海是有着血缘的亲属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却主要集中在阶级劳资关系上。

这也是他们当前首要解决的矛盾。

鲁大海是鲁贵的养子,侍萍嫁给鲁贵时带来的孩子,但鲁大海与鲁贵相处并不和睦,鲁大海并不把鲁贵当父亲看,甚至忘了他是个还是个人,于是他两之间又形成了另一组矛盾冲突,亲生父亲如周朴园与鲁大海都还矛盾重重,更何况这种继父继子的关系呢?虽然他们之间没有父子感情可言,但鲁贵也还认为大海有点穷骨头。

靠着鲁贵在周公馆当管家这层关系,帮着鲁大海在周氏矿上谋得一份矿工职业。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能改变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鲁大海并没有瞧着父子情面,还是在矿上当罢工工人代表,并来到周公馆会见周朴园。

鲁贵本想让两人避开相见,而他个人的奴才性格无法也不敢说服鲁大海,阻止剧情的发展。

在第三幕剧中:鲁大海(抽出手枪):“我——我打死你这老东西!”(对鲁贵)鲁贵叫,起。

急到里间,僵立不动。

(喊)“枪,枪,枪。

”这更突出地表现了鲁贵的懦弱形象和奴才性子,也进一步激化了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他们的非血缘的父子关系中,再加上两人的性格上的相互背离,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永远无法得到化解。

四凤是鲁贵与侍萍的女儿,也是剧中唯一一个与鲁贵有血缘关系的人,鲁侍萍去济南后鲁贵偷偷把女儿介绍到周公馆当使女,从剧情的发展来看,鲁贵是有他的目的的,也就是利用四凤为他某更多的钱来满足他的喝和赌。

按照常情的发展,鲁贵应对四凤呵护和关怀。

但鲁贵没有做到,而是另怀心事,利用四凤与周萍不正常的主仆关系相威胁,拿走四凤的钱财去偿还赌债。

四凤心地善良而又有些软弱,当然也知道自己在周公馆的地位,不敢公开自己与周萍的恋爱关系,只得顺从鲁贵心愿。

然鲁贵又想表现自己比别人有本事,希望四凤在鲁侍萍回来时着穿新装,而四凤又不愿其妈知道自己在周公馆帮人,两人各有心愿,其冲突牵动剧情的进一步发展。

而三十年前的侍萍和现在的四凤一样,都跃入了“情”的深渊,最终都成了牺牲品。

侍萍喜欢周朴园就如现在四凤喜欢周萍一样,义无返顾,但在封建伦理、门当户对婚姻观念的影响下,侍萍还是被赶出了周家大门。

侍萍三十年后两次闯入周家,把情理冲突推向了高潮,抖落了周朴园前后性格由软弱到残暴的虚伪面目,也识透了那些有钱人的老爷、少爷的本事。

侍萍与四凤的矛盾冲突在于是否去济南的问题上。

由于车前之鉴,侍萍不愿意四凤到公馆帮人,而留下四凤她又不放心,于是她一定要带四凤去济南,四凤不是特别乐意,但又不愿让母亲伤心,只好先答应着。

因为四凤对周家人有情,情感的徘徊一直使四凤在做着心里上的斗争。

但最终她还是决定与周萍私奔,放弃对母亲的孝顺与爱。

两人的冲突也暗示了母亲现在的结局就是女儿将来的结局。

情敌之间的矛盾冲突《雷雨》一剧中,主要展现了两对情敌的矛盾冲突,即周萍与周冲之间,繁漪与四凤之间。

周萍与周冲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家中有唯一的一个女孩四凤。

她约十七八岁,脸上红润,是个健康的少女。

他不仅有外表的朴素美,而且有内心的诚恳美。

所以两兄弟都喜欢她,四凤仅是周家的使女,地位悬殊很大。

而周萍是为了摆脱繁漪才找四凤,骗得这个女孩的芳心,并把生命交给这个女孩。

然而在繁漪面前,他感觉一丝一丝刺心的痛,四凤有着贤淑的性格,只知道顺从,她不能了解也不能安慰周萍疾伤的心的时候,周萍便不自主的纵于酒。

而周冲还很年轻幼稚,他对四凤表示好感,与其说是出于爱,不如说是天真和单纯。

他希望把自己的学费分一半给四凤上学,他有一个不可及的理想,也就是他在鲁贵家里说过他白日的梦,那一段对着懵懂的四凤讲的:“海……天,……船,……光明,……快乐”的话;(那也许是个无心的讽刺,他偏偏在那样的地方津津地说着他最超脱的梦……)。

在四凤拒绝他,将与周萍同走的时候,周冲痛苦地感觉到现实的丑恶。

一种幻灭的悲哀袭击他的心。

他只说:(疑惑地,思考地)“我,我,我——大概是无闹”。

这也许是他的真心话。

他与周萍的冲突中不得不慷慨地让四凤跟着周萍离开他,即使在第四幕中繁漪鼓励他抢夺四凤,但善良和天真的他还是没有听从母亲的话,愿意做两兄弟情感矛盾冲突的牺牲品。

繁漪是周家的女主人,四凤是周家的女仆人,两人都爱上了周家大少爷周萍,而周萍先爱上繁漪后为了摆脱繁漪而爱上了四凤。

从生活的表面看,繁漪与四凤不发生冲突,但作为女人,忌妒是在所难免的,而在两人情感的冲突中,繁漪却有一种优越赶并掌握主动权,仆人就应该听从主人的。

但从伦理道德来说,四凤也有一定的优越。

于是繁漪让侍萍带走四凤,并为了掩盖两人的冲突而送给四凤钱和衣物。

但繁漪还是无法从四凤身边抢回周萍,也说明了这一感情上的矛盾冲突无法缓和和停止,它将持续地发展直到戏剧的结束。

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有:周朴园与蘩漪、鲁侍萍之间,周萍与繁漪、四凤之间的冲突。

《雷雨》的主题就是通过蘩漪与周朴园之间冲突的展开得以表现的。

通读全剧便知,剧作家在剧中集中展示的,就是蘩漪对于周朴园这个冷酷、伪善、专横的周家“第一个伪君子”的反抗。

蘩漪是一个有着“最雷雨”(曹禺语)性格的女性,也是一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拥有行为上许多的矛盾,而且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的,她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展现在剧中的主要体现在“逼药”上。

周朴园以一个封建家长和资本家的姿态出现在舞台上,他一见蘩漪的面就说她有病,强迫她吃药,并很冷峻的说:“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这里就出现了第一幕的高潮。

而这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但她的性格中,也“有一股不可抑制的劲”。

她在弥漫着“死气”的周公馆里被“囚禁”了十八年。

“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生命的晚霞就要暗下来。

”于是便做了并持续地进行一些无力的反抗,进一步展现了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

周朴园对面前这个女人并没有同情和理解,给予一定的爱,而是以一种病态的心理注目对方,并继续地给她找一位德国大夫,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无法得到缓和,而是进一步的激化。

侍萍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在周家当使女,后来爱上周家少爷周朴园,周家为了要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大年三十侍萍被赶出周家大门,跳水自杀被一个慈善的人救活,并为着她自己的孩子再嫁过两次。

周朴园与侍萍之间的矛盾冲突三十年前就已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