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生态学笔记

合集下载

生态学笔记

生态学笔记
11.[CO2]升高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光合作用:光合驯化与反馈抑制现象 ——水分关系:水分利用效率——不一定 ——植物化学成分:C、N比例增加? 生源元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P、S,各元素的比例是恒定的——C:N=(10一30):1,P:S=1:1
① 长日植物(天变长>一定值时开花结果)、短日植物(天变短<一定 值时开花结果)、中性植物(对日照时长无要求)
③ 动物光周期——如鸟类迁徙、动物生殖 ④ 光周期反应——生物的生长发育对于不同昼夜长短交替的反应 7.整枝作用:随着树木的增高,树下层的枝条因为光照强度的减弱而逐渐枯死的情 况——自然整枝 8.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① 温度三基点——Tmax、Tmin、T optimum(最适)
间、空间变化而变化。 沼泽——水分;林地生产力——粘磐层(土壤中水分以毛吸作用扩散 到达一定的位置时,毛吸水断掉而以水汽形式继续向上扩散,使得矿 物质在此聚集,形成一层不透水的矿物层,叫作粘磐层)杉木林撒石 灰促进针叶腐败分解——通过调节pH值
3. 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量的不足,可由其他 因子量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仍可获得相同生态效应——不是替 代!!
第一章:绪论——综合题 第二章:生物与坏境
1. 环境——主体以外,围绕主体,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包找自然的和社 会的要素。——只具有相对意义
2. 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 3. 环境类型
⑴按主体:人——人类环境:环境科学 生物——生物环境:生态科学
⑵按性质:自然、半自然(被人类破坏后的自然环境,如农村环境)、人工环境 ⑶按范围: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 4.环境因子的分类:
I.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discriptive——functional——evolutionary;理论——实验——野外;观测 ——假设——检验。

生态学笔记李博(完整版)

生态学笔记李博(完整版)

生态学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境:在内24并霜害: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

超冷:纯水在零下40℃以后开始结冰,这种现象叫超冷。

适应性低体温:它是一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此时体温被调节很低,接近于环境温度的水平,心律代谢率及其它生理功能均相应的降低,在任何时候都可自发的或通过人工诱导,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乔丹规律: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

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露点温度。

蓄水量:生产单位重量干物质所需的水量。

土壤质地:土壤机械成分的组合的不同百分比。

基因型: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

等位基因:决定一个性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组合。

基因库:在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合。

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

哈-温定律:在无限大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如何,只边缘效应领域:集群:动物聚集在一起叫集群。

阿里规律: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因而种群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产生抑制性的影响。

社会等级:一群同种的动物中,每个个体的地位有一定顺序性或序位,其基础是支配-从属关系,这种顺序性叫社会等级。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2019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一一、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这个词是1869年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aeckel)首先提出来的。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生态学看来,没有一种生命有机体是可以孤立存在的,任何一种有机体都必须依赖于周边的环境,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都必须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生存。

二、生态学研究内容◊个体生态学:研究生物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最低层次)。

◊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数量动态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群落生态学: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态学一个重要分支。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系统内和系统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人为影响与调控机制的学科。

◊景观生态学:研究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的分支。

◊全球生态学:研究整个地球生态问题的生态学(生物圈生态学)。

三、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末)(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末到现在)四、生态学研究方法1.原地观测研究方法(1)野外考察(2)定位观测(3)原地实验2.受控实验研究方法3.生态学的综合研究方法2019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二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的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的类型:①按环境的主体分类②按环境的性质分类③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分类二、生态因子的概念(一)生态因子的概念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一)综合作用(二)主导因子的作用(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四)阶段性作用(五)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六)限制性作用及生物的耐受性三、光是人眼可以看见一系列电磁波,也称可见光谱。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笔记一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笔记一

⽣态学基础 总要求: 了解⽣态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态学的基本观点和⽣态学过程,掌握⽣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应⽤⽣态学的观点,指导⼈类的⽣产实践活动,协调⼈与⾃然的关系。

复习考试内容: ⼀、绪论 「要求」 掌握⽣态学的概念及⽣态学的基本观点;了解⽣态学的发展历史、现代⽣态学的发展趋势、⽣态学的分⽀学科、⽣态学的研究⽅法。

(-)⽣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1.⽣态学的定义 2.⽣态学的研究内容 (1)个体⽣态学 (2)种群⽣态学 (3)群落⽣态学 (4)⽣态系统⽣态学 (5)景观⽣态学 (6)全球⽣态学 3.⽣态学分⽀学科 (1)根据组织层次分类 (2)根据⽣物类群分类 (3)根据⽣境类型分类 (4)根据研究⽅法分类 (5)根据交叉学科分类 (6)根据应⽤领域分类 (⼆)⽣态学的发展简史 1.⽣态学的萌芽时期 2.⽣态学的建⽴时期 3⽣态学的巩固时期 4.现代⽣态学时期 (三)⽣态学的基本视⾓和研究⽅法 1.基本视⾓ (1)整体观和综合现 (2)层次结构理论 (3)新⽣特性原则 2.研究⽅法 (1)野外调查研究 (2)实验室研究 (3)系统分析和模型 ⼆、⽣物与环境 「要求」 理解⽣物和⽣态因⼦之间的关系;掌握环境和⽣态因⼦的概念以及⽣态因⼦相互作⽤的规律。

(⼀)环境与⽣态因⼦ 1.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l)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类型 2.⽣态因⼦的概念与分类 (1)⽣态因⼦的概念 (2)根据⽣物类群分类 (3)根据⽣境类型分类 (4)根据研究⽅法分类 (5)根据交叉学科分类 (6)根据应⽤领域分类 (⼆)⽣态学的发展简史 1.⽣态学的萌芽时期 2.⽣态学的建⽴时期 3⽣态学的巩固时期 4.现代⽣态学时期 (三)⽣态学的基本视⾓和研究⽅法 1.基本视⾓ (1)整体观和综合现 (2)层次结构理论 (3)新⽣特性原则 2.研究⽅法 (1)野外调查研究 (2)实验室研究 (3)系统分析和模型 3.⽣态因⼦的作⽤规律 (1)综合作⽤ (2)主导因⼦作⽤ (3)直接作⽤和间接作⽤ (4)阶段性作⽤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 (6)限制性作⽤(李⽐希最低率、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物与光因⼦ 1.光照度的⽣态作⽤与⽣物的适应 (1)光照度对⽣物的⽣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影响 (2)⽣物对光照度的适应类型 2.光质的⽣态作⽤与⽣物的适应 (l)⽣理辐射 (2)红外光和紫外光 3.⽇照长度的⽣态作⽤与光周期现象 (1)昼夜节律 (2)光周期现象 (三)⽣物与温度因⼦ 1.温度因⼦的⽣态作⽤ (1)⽣物⽣长 (2)⽣物发育 (3)⽣物的地理分布 (4)有效积温法则 2.节律性变温的⽣态作⽤ (1)温周期现象 (2)物候节律 (3)休眠 3.极端温度的⽣态作⽤ (1)极端低温对⽣物的影响与⽣物的适应 (2)极端⾼温对⽣物的影响与⽣物的适应 (四)⽣物与⽔因⼦ 1.⽔因⼦的⽣态作⽤ (1)⽔是⽣物⽣存的重要条件 (2)⽔对⽣物⽣长发育的影响 (3)⽔对⽣物的分布的影响 2.⽣物对⽔因⼦的适应 (1)植物的适应类型 (2)动物对⽔因⼦的适应 (五)⽣物与⼟壤因⼦ 1.⼟壤的组成及其⽣态意义 (1)⼟壤的组成及特性 (2)⼟壤的类型与分布 2.⼟壤物理性质对⽣物的影响 (1)⼟壤母质对⽣物的影响 (2)⼟壤质地对⽣物的影响 (3)⼟壤结构对⽣物的影响 3.⼟壤化学性质对⽣物的影响 (1)⼟壤酸碱度对⽣物的影响 (2)⼟壤有机质对⽣物的影响 (3)⼟壤中的⽆机元素对⽣物的影响 4.⼟壤⽣物对⽣物的影响 (1)⼟壤微⽣物对⽣物的影响 (2)⼟壤动物对⽣物的影响 (3)植物根系对⽣物的影响 (六)⽣物与⼤⽓因⼦ 1.空⽓主要组成成分对⽣物的影响 (1)氮⽓的⽣态作⽤ (2)氧⽓的⽣态作⽤ (3)⼆氧化碳的⽣态作⽤ 2.风的⽣态作⽤ (1)风的形成和类型 (2)风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3)风对⽣物的影响 (4)⽣物对风的适应 3.植被的防风作⽤ (1)植被的防风固沙 (2)农⽥防护林 (七)⽣物与地形因⼦ 1.地形要素的⽣态作⽤ (l)坡向 (2)坡度 (3)坡位 (4)海拔⾼度 2.以地形为主导因素的特殊环境对⽣物的影响 (l)焚风对⽣物的影响 (2)⼭风和⾕风对⽣物的影响 (3)海风和陆民对⽣物的影响 (4)⾼原⽓候对⽣物的影响 (⼋)⽣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作⽤ l.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4.⼆微⽣物与植物的关系 5.微⽣物与动物的关系 四、种群⽣态 「要求」 掌握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理解种群数量变动及种内、种间关系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了解种群调节的⼏个主要学说。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对于专升本的同学来说,掌握生态学基础至关重要。

生态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从微观的分子、细胞层面,到个体、种群、群落,再到整个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它不仅关注生物本身的特征和行为,还着重探讨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比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大气等。

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十分显著,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适宜生存温度范围。

例如,北极熊能够适应北极的严寒,而热带鱼则在温暖的水域中生活。

光照不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还会影响动物的活动节律和繁殖行为。

水分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干旱地区的植物往往具有特殊的保水机制,而水生生物则进化出适应水中环境的身体结构。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适应方式。

形态适应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例如仙人掌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叶片退化成刺,减少水分蒸发。

生理适应则体现在生物的内部生理机能上,比如一些动物在寒冷的环境中能够通过调节体内的代谢速率来保持体温。

行为适应如候鸟的迁徙,它们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种群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具有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这些特征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种群的数量变化。

种群还存在空间分布格局,如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种群的增长模型有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蒂增长。

指数增长通常发生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而在现实中,由于资源有限和环境阻力,种群往往呈现逻辑斯蒂增长。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具有丰富的物种组成,不同的物种在群落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利用资源的方式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如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等。

大学生命科学基础生态学笔记

大学生命科学基础生态学笔记

基础生态学听课笔记(仁青)●绪论●生态学定义三强调●1.重点强调自然历史和适应性●强调动物的种群生态学和植物的群落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生态学●基本原理●系统性原理●稳定性原理●多样性原理●耐受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反馈原理●弹性原理●滞后性原理●转换性原理●尺度原理●发展史●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发展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学派●北欧学派(注重群落分析)●法瑞学派(植物区系学派)●英美学派(动态学派)(植物群落的演替、创建顶级学说)●苏联学派(地植物学)(注重建群种、优势种,建立植被等级分类系统,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理、植被制图,以植物群落和植被为主)●●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形态、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分布、自然选择、●第一章●环境●特定生物体和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它们生存的各种因素总和●大环境●地区、地球和宇宙环境。

决定大的生物群落的类型。

●小环境●直接影响生物的生活和生存●生态因子●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光照、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及其他相关生物●生态因子的分类●生态因子的性质●综合性●非等价性(有主导因子)●时间限制性(主导因子会改变)●不可替代性●互补性●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的总合)●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长、发育、繁殖、分布、自然选择、行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营造或改变小环境●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适应●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限度●最小因子●低于某种生物需要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限制因子●在众多的环境因素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或扩散的的因素,叫限制因子●限制因子定律:低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全部停止;在最适状态下,显示了生理现象的最大观测值;在最大状态之上,生理现象又停止●耐受限度●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2024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知识点汇编复习资料(完整版)

2024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知识点汇编复习资料(完整版)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汇编第一章绪论考点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

经典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现代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考点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生态学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有自身特殊的研究对象,这个对象即是“生态系统”。

研究内容:研究一定实体(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

纵向方面来说,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生态学:以生物的个体为研究对象。

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相当。

2种群生态学:种群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3群落生态学:群落是由一定种类的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结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

4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平衡、稳定及其调控机制。

5景观生态学:景观指不同类型群落水平的集合体,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异质性组合,探讨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尤其强调人类活动在改变生物与环境方面的作用。

6全球生态学:区域和景观范围扩展到全球,是全球生态,也即生物圈或生态圈。

这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组织层次,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3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更多地寻找到猎物、采集到野果,不得不对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周围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自觉与不自觉地了解和积累动植物以及自然的知识,选择栖居在生存条件比较好的环境之中。

(二)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进入17世纪以后,随着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成长17世纪早期。

达尔文发表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学说“天择论1895年,丹麦植物学家瓦尔明发表《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植物生态学》)。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

生态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从纵向来说,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2.根据生境的类型,可以把生态学分为水生生态学、陆地生态学和太空生态学。

3.最早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以明确定义的是德国人海卡尔。

4.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5.生态学源于生物学。

6.生态学发展的时期分为生态学萌芽时期、生态学建立时期、生态学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7.现代生态学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末。

8.研究全球尺度生态问题的生态学分支叫全球生态学。

9.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生态学分支叫景观生态学。

10.生态学传统的研究方法是描述。

11.现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法、实验室研究和系统分析及模型应用法。

12.实验室研究分为原地实验和受控实验。

13.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14.植物生态学是以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5.动物生态学是以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6.新生特性原则又可称为功能性整合原理,即系统的总体功能要大于组成该系统各组分的分功能之和。

17.陆地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荒漠生态学和冻源生态学。

18.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危机,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19.层次机构包括纵向的垂直分异和横向的水平分异。

简答题20.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定义可描述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运用最早、最多的生态学原理是因地制宜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食物链原理。

22.试举出五位在生态学发展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并说出他们的主要贡献。

海卡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出明确定义。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观念,林德曼提出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态学及其发展一.生态学的定义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E.Haeckel,1866)它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生态学的定义还有很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怎样生活和它们为什么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科学。

(埃尔顿,1927)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Andrenathes,1954)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E.P.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马世骏,1980)生态学是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

(E.P.Odum,1997)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由于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根据研究对象的层次及研究性质等,可以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以下大小不同的组织层次:生物系统的层次:基因系统——细胞系统——器官系统——有机体系统——种群系统——群落系统——生态系统以上层次也是现代生物学研究对象的不同层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 生态学所研究的内容已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发展 在微观方面,向器官、细胞、细胞器、分子水平发展,出现了分子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微观生态学分支;在宏观方面,由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 向景观和生物圈方向发展, 出现了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传统生态学属于宏观生物学的范畴,普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层次:⑴个体(有机体)——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

按其研究的大部分问题来说,当前个体生态学应属于“生理生态学”的范畴,这是生理学与生态学交界的边缘学科。

近代该范畴的研究更偏重于:个体从环境中获得资源和资源分配给维持、生殖、修复、保卫……等方面的进化和适应对策上。

另有“生态生理学”:偏重于对各种环境条件的生理适应及机制上。

但更多的学者将两者视为同义。

个体生态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是植物生态学的主体之一。

⑵种群(population)——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是由个体组成的群体,并在群体水平上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群体特征,这是在个体层次上所没有的。

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种内关系和空间分布格局等。

动物种群生态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是动物生态学的主流。

⑶群落(biocoenosis)——是指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里各生物种(动、植物、微生物等)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所构成的组合结构单元。

又称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

同样,由种群组成的群落也上升到新的层次,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群体特征。

如:群落的结构、演替、多样性、稳定性……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 phytocoenosium, phytocommunity)是指由一些植物在一定生境条件下所构成的一个相互影响、互为关联的总体。

植物群落生态学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植物生态学的主体。

⑷生态系统(ecosystem)——是在同一地域中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它与生物地理群落(biogeocoenosis)同义。

本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人口、环境、资源等威胁人类生存的挑战性问题。

生态系统研究已发展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主流。

⑸生物圈(biosphere):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

岩石圈 包括土壤,是陆生生物生存的基底。

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内,植物根系可伸得较深。

限制生命向深层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缺光、缺氧。

石油细菌可生活在地下2500~3000米深处。

水圈 其中几乎到处有生物,但水体表层和底层生物较多。

限制生物分布于深海的主要因素是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

但在大洋11000米以下仍有深海生物。

大气圈 厚度有1000公里以上,接近地面的对流层是发生天气现象的场所,也是直接构成生物的气体环境。

大多数鸟类只能在1000米以下的空中活动,极少数能飞到5000米以上的空中。

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

副生物圈:指不能为生物提供长期生活条件之处。

有些细菌、真菌或昆虫可能被大气环流带到22000米高的平流层中,但万米以上的空中不能为生物提供长期生活条件,故此空间称为“副生物圈”。

生物圈是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动态平衡的系统。

人类对生物圈的主要影响有:温室效应、破坏大气臭氧层、酸雨、排放有毒物质造成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等。

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已应运而生,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领域。

全球生态学,有人称为“生物圈生态学”,是以人类栖息的地球和生物圈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圈与地质运动、大气变迁、太阳活动等因子的关系,以及研究国土整治与规划、环境污染治理、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宏观问题。

三.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论上:概念上的提出—→论著的出版—→学科的形成。

时间上:萌芽时期—→近代发展:4大学派的形成—→现代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

实验技术上:描述—→定性—→定量—→模拟。

(1)生态学萌发阶段(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在我国:公元前1200年 《尔雅》一书;公元前200年《管子》“地员篇”;公元前100年前后,农历确立了24节气,同时《禽经》一书(鸟类生态)问世;《本草纲目》。

在欧洲:公元前285年也有类似著作问世。

(2)近代生态学阶段(公元17世纪—19世纪末)建立时期:17世纪后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开始成长。

1792年德国植物学家C.L.Willdenow出版了《草学基础》;1807年德国A.Humbodt出版《植物地理学知识》提出“植物群落”“外貌”等概念;1798年T.Malthus《人口论》的发表;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66年Haeckel在他的著作《普通生物形态学》中首先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提出了生态学定义。

1895年E.Warming发表了他的划时代著作《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1909年经改写成《植物生态学》)。

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1)动植物生态学并行发展,著作与教科书出版。

代表作:C.Cowels(1910)发表的《生态学》;F.E.Chements(1907)发表的《生态学及生理学》;前苏联苏卡切夫的《植物群落学》(1908)、《生物地理群落学与植物群落学》(1945);A.G.Tamsley(1911)发表的《英国的植被类型》等;R.N.Chapman(1931)的《动物生态学》;中国费鸿年(1937)的《动物生态学》;特别是W.C.Alle(1949)等的《动物生态学原理》出版,被认为是动物生态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

(2)学派的形成:主要有①北欧学派:以注重群落结构分析为特点。

代表人物:G.E.Du Rietz②法瑞学派:注重群落生态外貌,强调特征种的作用。

代表人物是J.Braum-Blanquet③英美学派:以动态和数量生态为特点。

代表人物是Clements和Tansley④俄国学派(前苏联学派):植物(群落)与地学结合。

代表人物:B.H.Cykayeb(三)现代生态学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

四.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的科学。

其研究范畴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

②是研究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中心的宏观生物学。

③当前研究的重点在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各组成成分之间,尤其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④应用生态学得到空前发展,与有关学科间的渗透更加广泛,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五.生态学的科学分支生态学原先只是自然科学中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现在,生态学的概念不论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并且突破了原先生物学的范畴,与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大气、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相结合,成为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综合性学科,有着自己庞大的学科体系。

目前,生态学不仅仅是生物科学中的前沿,而且又更进一步地突破了自然科学的界限,强烈地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结合,出现了生态法学、生态伦理学、经济生态学等学科,建立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盟,成为全球超种族、超国界、超意识形态的共同责任和共同课题来对付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和生存挑战。

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生态学现在已发展成为多源的综合性学科。

它涉及动物学、植物学、分类学、生理学、遗传学、行为学、气象学、地质学、社会学、物理学、数学、数学摸拟、遥控技术、经济、城乡建设等各个领域;它不仅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学科之一,而且与农、林、牧、副、渔、猎、医药等行业的规划、工业污染的控制等均有密切关系。

因为这些都需要在生态学调查的基础上和生态学原则的指导下进行。

因此,生态学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并日益受到普遍的重视。

现在的生态学已经有了100多个分支:目前,生态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研究内容广泛、分支学科众多、综合性很强的多源性学科。

它涉及动物学、植物学、分类学、生理学、遗传学、行为学、气象学、地质学、社会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数学摸拟、遥控技术、经济学、哲学、城乡建设等各个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生态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提出了包括自然环境、一切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概念,而且上述这些学科的发展也提出了海洋、农业、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等研究方向。

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发展边缘科学,建立学科间的综合性研究,既是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也是生态学发展的特点。

许多与生态学有关的国际性研究机构,皆为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如:国际性IBP(国际生物学计划)、SCOPE(环境问题的科学委员会)、MAB(人与生物圈计划)、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等等。

1、根据研究对象的分类群划分植物生态学 (藻类生态学,蕨类生态学,…… )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寄生虫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细菌生态学,真菌生态学,……)2、根据研究对象的环境类别划分水域生态学:n海洋生态学,河流生态学,湖泊生态学,…陆地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荒漠生态学,… ……3、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在生物学内的交叉:生理生态学,生态遗传学,行为生态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 …★与人文、经济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经济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政治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民族生态学,哲学生态学,… …★生态学应用领域全面拓展,派生出一大批生态学的学科群:n自然资源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林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生态毒理学,医学生态学,… …现在的生态学已经有了100多个分支:古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气候生态学行为生态学 人类文化生态学等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的认识和社会的进程而发展前进的,相信生态学的分支一定还会不断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