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士的故事18则精华版
爱国故事有哪些

爱国故事有哪些爱国故事(一):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向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
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
应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
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
”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
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爱国故事(二):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馆的后院,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鸿昌。
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张吃饭的嘴。
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岁,恰恰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爱国故事(三):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此时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爱国故事(四):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
但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
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爱国故事(五):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用心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爱国的名人经典故事(通用14篇)

爱国的名人经典故事爱国的名人经典故事(通用14篇)导语:爱国应该和爱自己的家一样。
为了国家,不仅在牺牲财产,就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国的名人经典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国的名人经典故事篇1科学家献身祖国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
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爱国的名人经典故事篇2朱自清饿死不食救济粮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订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构成威胁。
当时社会上物价上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
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
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了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
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
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
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
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
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
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该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困贫病交加,不幸去世。
名人爱国的故事(精选17篇)

名人爱国的故事(精选17篇)名人爱国的故事篇1周恩来照镜自勉周恩来同志,一生严于自律,品德高尚,为世人所景仰,关于爱国的故事。
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养的结果。
他在青年读书时代,就在家中大立镜旁边,贴着他手书的警句:"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每天早晚都走到大镜面前照一照。
纵观周恩来同志的一生,他就是这样做的。
溥儒不为名利所动溥儒,字心畲,著名书画家,清宫宗室。
为人清室。
为人清正,不慕权势,富有民族气节。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并企图吞并整个中国,扶植亲日势力,其史溥伟贪图荣华富贵投入日本帝国主义怀抱。
溥仪做了满洲国皇帝,成了日本刺刀下的傀儡。
溥仪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下诏书召见宗室,封爵,溥儒当然也在被召之列。
可他断然加以拒绝,隐居于西山为家,连字画也不卖,周围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畲,都把他看做普通家夫。
抗战胜利后,他辞去国大代表,拒绝参加政治活动,以卖书画为生。
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于谦一身清白于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他19岁时写《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写诗明志,激励自己。
在他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蔑视荣华富贵,珍视道德修养。
于谦巡抚河南、山西达19年。
当时封疆大吏进京述职,多要向朝中权贵有所馈赠,而于谦每次进京,部是"空囊以入"。
好心人劝他:"虽不愿送金银珠宝攀附权贵,至少总要带点土特产线香、磨菇、绢帕之类的东西才好,故事大全《关于爱国的故事》。
"于谦哈哈大笑,举起双袖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就此作七绝一首:"手帕磨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可谓一生清白,两袖清风。
屈原爱国故事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
爱国人士的故事18则

爱国人士的故事18则爱国人士的故事爱国人士的故事(1):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臵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爱国人士的故事(2):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此刻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
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爱国人士的故事(3):廉颇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位出名的武将叫廉颇。
他不但武艺高强,箭法出众,还善于用兵打仗。
秦国、齐国这些大国常来攻打赵国,赵王用廉颇为统帅,多次打败了敌军。
敌军听到廉颇的名字,都很害怕。
可之后,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认为廉颇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将领赵括代替他。
赵括骄傲轻敌,使赵军打了大败仗,赵国也险些亡国。
赵王想重新起用老将廉颇,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将军身体怎样样,是否还愿意为国效力。
廉颇见到赵王的使者,高兴极了。
为了表示自己威风不减当年,还能上阵打仗,为国立功,他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
吃完了,又披上铠甲,跃上战马,拉弓射箭,舞枪刺杀,果然身手不凡。
爱国人士的故事集锦【12篇】

爱国人士的故事集锦【12篇】爱国人士的故事集锦【12篇】爱国人士的故事1《柳如是》――凛然香扇坠,千古节堪哀柳如是,女诗人,秦淮八艳之首,后嫁给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文名颇着的大官僚钱谦益。
她一生中历来最为人称道的不是她的`美貌、不是她的才学。
而是她的爱国忧民的情怀,反清复明的大志。
对于国家大事,这不仅仅是封建社会里一般女性很少过问的事情,而柳如是则不然,以一个儿女之身,异常是以一个饱受人世炎凉的女流之辈,偏偏要以天下大事为己任,以扶持大明社稷为志向,真可谓感天地,泣鬼神。
崇祯17初年李自成兵逼京畿,清兵铁骑频频叩关,明军屡战屡败,应对局势危急,柳如是心急如焚,2月春寒料峭,柳如是与钱谦益同游京口,当年梁红玉协助韩世忠擂鼓击退金兵的情景如在眼前,柳如是欲效仿梁红玉而不能,不禁恨恨不已。
在清兵铁骑南下之际,柳如是极力劝说夫君钱谦益以死殉国。
请钱谦益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种,钱临阵畏怯,柳如是愤而跳水,被人救起。
之后,钱谦益在柳如是的影响之下,也开始暗中从事反清复明活动,接触反明志士,联络反明队伍,柳如是曾以七锭金子赠反清志士黄宗羲,以很多金银首饰赠与反清军队。
后最终下定了决心,于是向朝廷托病辞官,很快便获得了应允,脱下官袍,再度回乡。
宁静的生活又过了十余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那年病殁于杭州。
丈夫死后,四十七岁的柳如是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
为了家产之事,族人与她纠缠不休。
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期望,在当年,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我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
一代奇女,香消玉殒。
尽管柳如是的反清复明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可是她的爱国情怀却使之后者感动,作为当时的地位卑下的女性女性,柳如是用自我的一生,无声的反驳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对后世影响深远。
爱国人士的故事2屈原以死报国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有关“爱国”的事例大全

有关“爱国”的事例大全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下面是整理分享的爱国名人故事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爱国”的事例1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爱国”的事例2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
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爱国”的事例3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
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
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
“爱国”的事例4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
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
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
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
”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
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爱国的故事

爱国的故事有关爱国的故事(精选21篇)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爱国的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国的故事篇11、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所诱,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2、爱国英雄张自忠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过喜封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
3、周恩来爱国故事: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一次,校长在课间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他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爱国英雄杨靖宇1940初,杨靖宇被日军围困,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粮食断绝,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仅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5、钱学森爱国故事: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
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
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6、邓稼先邓稼先一生为中国国防事业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后被誉为"两弹一星"功勋。
关于爱国名人故事【十篇】

关于爱国名人故事【十篇】【1、钱学森】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动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
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
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相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
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有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3、华罗庚】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4、茅以升】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很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
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
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
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
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人士的故事》爱国人士的故事(1):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爱国人士的故事(2):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此刻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
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爱国人士的故事(3):廉颇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一位出名的武将叫廉颇。
他不但武艺高强,箭法出众,还善于用兵打仗。
秦国、齐国这些大国常来攻打赵国,赵王用廉颇为统帅,多次打败了敌军。
敌军听到廉颇的名字,都很害怕。
可之后,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认为廉颇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将领赵括代替他。
赵括骄傲轻敌,使赵军打了大败仗,赵国也险些亡国。
赵王想重新起用老将廉颇,派出使者去看一看老将军身体怎样样,是否还愿意为国效力。
廉颇见到赵王的使者,高兴极了。
为了表示自己威风不减当年,还能上阵打仗,为国立功,他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
吃完了,又披上铠甲,跃上战马,拉弓射箭,舞枪刺杀,果然身手不凡。
他对使者说:你看我,虽然老了,但是能吃饭能打仗,只要大王肯用我,我万死不辞,立刻回去领兵参战!使者走了以后,廉颇日夜盼望赵王的调令,可一向没等到。
原先那个使者理解了一个叫郭开的坏人贿赂,故意在赵王面前说了瞎话,说廉颇饭量虽好,可一会儿工夫拉了三次屎。
赵王听了,认为廉颇真不中用了,就不再调用他。
廉颇为赵国的安宁奋斗了一生,晚年仍期望为国出力,对人说:我真想有一天,还能率领赵国的兵士冲锋陷阵啊!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全身心地报效祖国。
这就是爱国英雄们的本色。
爱国人士的故事(4):岳飞精忠报国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之后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用心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爱国人士的故事(5):屈原以死报国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用心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之后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职责精神卫士爱国人士的故事(6):张伯苓的理想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
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
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
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
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最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
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
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期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爱国人士的故事(7):宋庆龄的执着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话题:忠贞持之以恒爱国人士的故事(8):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用心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推荐。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职责爱国爱国人士的故事(9):朱自清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
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
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
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
他和一些学者一齐,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
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十分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
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
但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
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
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职责。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
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爱国人士的故事(10):詹天佑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
他们都是些少年。
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
之后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
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
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
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明白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带给。
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
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十分大的工程。
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
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齐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最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
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先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爱国人士的故事(11):肖邦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肖邦晚年生活十分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他临终嘱附姐姐路德维卡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爱国人士的故事(12):茅以升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最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理解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
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
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
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
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
此刻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爱国人士的故事(13):华罗庚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用心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爱国人士的故事(14):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
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爱国人士的故事(15):钱学森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