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_未来教师教育的方向_朱旭东
试论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国际趋势-模板

试论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国际趋势【作者】朱旭东【作者简介】朱旭东,(1965—),男,浙江浦江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教师培养机构经历了师范学校、师范学院和综合大学中的教育学院三个发展阶段,教师养成方式经过了摹仿、教师职业专门培训和教师职业证书三个历程,并指出师范教育的发展历史是师范性和学术性从分离走向整合的发展轨迹。
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几种国际趋势,即学术性和师范性整合、师范教育的多层次化、师资培养渠道的非师范化、师范教育课程的通识化、教师资格认可机制的三级制、教育专业化以及实施研究生教育证书和教育硕士证书制度的国际趋势。
【关键词】师范教育/体制改革/国际趋势【正文】人类社会即将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将先后进入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已成为经济的核心要素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科技的发展和相应的文化发展,而科技和相应的文化发展又有赖于高素养人才的培养,即教育的发展。
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作为教育“工作母机”的中枢部位——师范教育体制成为攸关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
由于不同的时代对教育和教师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养成也就有了不同的方式,在这样一个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时期,教师的培养方式即师范教育体制或机构也将做出相应的变革。
实际上,国际师范教育体制已经出现了变革的端倪,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国际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本文从教师培养机构和方式的发展阶段认识出发,总结了国际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几种趋势。
一、教师培养机构和方式的发展阶段(一)教师培养机构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师范教育培养机构是现代国民教育制度的产物,它的整个发展轨迹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师范学校时期,师范(教育)学院时期和综合大学中的教育学院、研究生院时期。
最初的师范教育机构发端于教师短训班,只是一种有目的的短期培养,即培养小学教师,它是为了满足早期的普及初等教育的需要。
_十三五_时期的教师教育展望_专_省略_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_江丽莉

中国教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对此,您如何解读?您和您的研究团队在“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朱旭东: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整体性问题,涉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个层面,包括乡村教师的身份和地位、资格和考试、编制和岗位、招聘和任用、职称和职位、考核和评价、补充和流动、荣誉和师德、权利和待遇、法律纠纷以及培养和培训等综合议题。
当前,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乡村教师身份和地位的法律属性不明确,乡村教师的编制和岗位严重缺乏,乡村教师岗位结构性矛盾突出,学科结构不匹配等。
城市里的学校按照学科逻辑招聘“十三五”时期的教师教育展望—— 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本刊记者/江丽莉朱旭东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师,而乡村学校多为复合式教学,因此,在乡村教师短缺的背景下,又存在现有的教师如何利用的问题。
总之,乡村教师队伍的情况比较复杂,但不管怎么复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培养和培训的问题。
区域性、县域性的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与乡村教师距离最近,对乡村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发展支持机构。
“十三五”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将针对区县级的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开展研究。
对县域、区域,包括城市里的教师进修学校、研修学院或其他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调查,看看他们到底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经验,再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从而推动区县级教师学习中心、教师专业发展机构的发展。
“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都是支持乡村教师发展的不同途径,但仅靠这些还是不够的,终极的、最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该是区域性的教师学习中心和教师专业发展机构。
我们可以探索这方面的途径,帮助乡村教师真正获得专业方面的长久支持。
朱旭东:让教师队伍具备全专业属性

朱旭东:让教师队伍具备全专业属性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10期朱旭东,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简介:朱旭东,1965年生, 1995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被选为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百人工程研究人员。
他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为比较教育、美国教育和教师教育以及外国教育史;所教硕士课程有教育(现代化)与国家发展、比较教育理论的历史研究;所教本科课程是美国教育。
现代学校建设,须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本,这是一所学校所应具备的基本价值观。
而这一价值观的确立基于一个基本规律,就是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发展,那么现代学校建设如何才能保障学生通过自身学习获得发展呢?显然,学生在学校与教师接触时间最长,学生成长也多少会受到教师的影响。
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理应放在学校工作首位。
那么,如何建设好教师队伍从而保障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发展呢?重建教师专业内涵,让教师队伍具备全专业属性, 是一条现代学校内生发展的路径。
我们提出教师全专业属性的概念,是基于教师专业地教会学生学习的内涵而提出来的,也是由现代学校建设的基本价值观所决定的。
教师的全专业属性包括三个部分,即教师学的专业性、教的专业性和学科专业性,只有具备了这三个部分的专业属性才能够称得上教师这个角色和身份的专业性。
为此,现代学校建设需要开展教师全专业属性的队伍建设,由此使教师具备学、教以及学科的专业性。
事实上,我们一直以来较为重视教师教的专业性和学科专业性,而不太重视教师学的专业性,这与长期以来主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学与教”二元论的基本假设有关。
在这种二元关系中,“学”仅仅指向学生,而与教师无关。
即使有关,也存在于教师“教”的关系建构中。
殊不知,在教师的全专业属性中,教师学的专业性是一种内在规定性,教师必须具备学的专业性,他们要懂得学习理论,要能够运用学习理论开展学科专业和教的专业工作;教师还需要具备学习设计、学习实施、学习评价的能力。
#2012-0209-朱旭东-论我国农村教师培训系统的重建

论我国农村教师培训系统的重建朱旭东(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源自: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P1-P8[摘要]农村教师培训系统重建是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含提出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指出了农村教师培训系统中的培训体系、培训模式、培训制度和培训机制方面存在问题;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着重讨论了农村教师培训的系统重建;最后文章提出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教师培训问题,首先实现教师培训的物质现代化条件。
[关键词]农村教师;培训系统农村教师培训系统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外在支持系统,因此它是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议题,学术界给予其特别关注已经成为一种学术责任。
当然我们在思考这个议题的时候,首先需要厘清和此议题相关的若干概念,如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训体系,我们需要建立讨论相关的学理框架。
在本文看来,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政策话语,它的内涵所指主要在“教师队伍”,从目前主流政策话语来看,“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专业化队伍”是政府要致力于的建设目标,这些政策话语能否在学理上可以解释成为我们理解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基础,事实上,“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业化”等话语在学理上是可以和政策话语同构意义的,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似乎没有那么容易进行意义同构,关键还在于这些概念是否能够涵盖“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意义。
由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地位、身份、社会管理、学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紧密联系,因此教师的地位和身份、教师收入( 工资、津贴、奖励、补贴) 、教师权益( 福利、医疗保险、住房、休假) 、教师培养、教师资格、教师编制、教师岗位配置、教师聘用(招聘、聘任) 、教师职称(晋升、评价) 、教师培训、教师流动( 补充、保留、交流、退出) 、教师荣誉等都应该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显然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里,主要思考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教师培训”议题,教师培训既是政策议题,又是学术专业议题,它涉及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外在支持系统,为此我们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尤其是农村教师培训。
教师成长路径-朱旭东复习过程

案例分析:(小学)语文课
逻辑建构 learning 逻 辑 ( 学 习 )content逻辑(知识) Teaching逻辑(教)
学习任务 学习方法 问题
情景
目标
方法
白 球 恩 与 阅读能力 孩子(小 学五年级)
2、工作逻辑和研究逻辑的关系处理
工作逻辑
内容
1、确定主题
主题公园式班会
2、 主 题 活 动 内 容
诗歌…… • 全息性:课堂艺术整体呈现 体验愉悦 • 课堂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
三、实践路径
• 1、课堂建构 • 2、工作逻辑和研究逻辑关系处理 • 3、“五领域”的学术阅读 • 4、“研究方法”实践化
1、课堂建构
• 5C课堂维度建构 • C1、问题意识(consciousness of P-Q) • C2、逻辑建构(construction of logic)) • C3、文化表达(cultural expression) • C4、情境设置(context installment) • C5、课堂(学习)公正(classroom justice)
1、成为一个教师:becoming a quality teacher 2、成为一个骨干教师:becoming a bone teacher 3、成为一个学科带头人:becoming a leadership
teacher 4、成为一个特级教师:becoming a teji teacher 5、成为一个名师:becoming an excellent teacher 6、成为一个教育家:becoming an educationist
• 审美意识 • 审美体验 • 审美创造
4、“研究方法”实践化:案例
以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为核心推进教师教育改革——西北师范大学

师教育改革采用“ 4 +0 ” 模式 , 即学生在大学4 年的学
习期 间 , 完成 专业 教育 的课 程计 划 , 达 到专业 本科 毕 业 水平 并 获 得相 应 的 学士 学 位 。 同时 , 在4 年 学 习期
师和校长 、 教研员 , 兼任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学。 4 . 努力开发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教育学院为
第
2 期
以构建 教师教育课 程体系为核心 推进教 师教育改革
— —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的 改革 实 践
刘旭 东
( 西北师范大学 [ 摘
教育学 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当代教 师教育制度和师范 院校 的专业正在发生显著的转 型 , 其实质是提高教 师职业 的专业 水平 。西北师范大学
机构 。 教育学院除承担少量的本专业的本科教育( 主
要 是教 育 学 、 心 理学 、 幼儿 教 育 ) 和 教育 学 科 的研 究
生培养以外 ,主要承担全校教师教育 、 教育硕士培
养 、在 职教 师培 训 以及教 师教 育 的研 究 和教育 科学
的研 究 任务 。
2 . 实现教师教育的资源整合。 全校教师教育的资 源包括与教师教育有关的师资相对集中到教育学院, 由教育 学 院统筹 , 其它各学 院原则上 不再考 虑本学 院 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作为过渡 , 凡暂时不能调 入到教育学院的教师教育师资, 可实行双聘兼职。
6 . 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普通高中各学
突 出特 色 , 提 高水 平 , 在教 师教 育改 革 中做 了一些 探 索性 的工作 。
师教育改革行动计划》 , 作为统领我校教师教育改革 的指 南 。 其 中主要 内容是 : 1 . 搭 建 高水平 的教 师教 育平 台 。主要 内容 是强
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_未来教师教育的方向_朱旭东

2010年第6期(总第365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教师教育标准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保障教师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前提,教师教育标准化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是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
[1]而在中国,伴随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转型,教师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精英化两种力量的推动下也发生了急剧变革和转型,但这种变革和转型明显地暴露出无法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的窘境,实质是教师质量、教学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因而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建立呼之欲出。
一、现代大学的教师教育专业招生标准体系的建立现代大学的教师教育专业招生标准体系的建立主要指教师培养必须在现代大学培养,这是国际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基本机构标准和教师质量得到保障的基本条件,同时,现代大学的师范专业招生要以本科分数线为主要基准。
中国百年师范教育体系下的师范院校招生标准主要基于师范院校的层次水平,由于师范院校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制度结构,因此,决定了招生制度也成了金字塔形的规模。
而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正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无疑教师培养必须在现代大学的标准下来开展。
事实上,教师培养必须以已经实施的普通高校教学评估的标准为前提条件,同时现代大学在我国是分层的,这种分层表现出以下几类,即“985”院校、“211”院校政府重点投资类型,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院校、教学型院校的功能类型,重点大学、一本大学、二本大学、三本大学的学历型院校,教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未来教师教育的方向朱旭东[摘要]我国未来教师教育发展需要建立教师质量建设中各个环节的标准。
招生环节是保障教师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从培养环节来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师范生实习的实践标准都可以起到培养环节的质量保障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和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保障条件与结果的质量;从入职环节来看,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执照证书保障教师入职质量;从持续专业发展角度来看,把教师职称标准、荣誉标准、教师绩效工资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更新等融合为一体,保障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质量,从而使教师教育的每个环节都有质量保障,最终以教师教育标准建立完整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教师教育学科体系推动教师教育事业发展--访北京师范大学教师

研究 , 我很 自然地 开 始 关 注 到 我 国教 师 教 育 的 实 践, 现在关 于 国际前 沿方面 的研究 应该说 已经成 为
育研究所 , 当时是国际与比较教育研 究所 。我原
① 陈兰枝 , 女, 华 中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论坛》 编辑 部主任, 教育学硕士 。
第2 7卷 第 2期 2 0 1 4年 2月
访 北京 师 汜 . 1 4 - 大 学教 师教 育研 究 中心 主任 朱 旭 东教授
朱旭东 陈兰枝①
【 编者按】 北京 师 范大 学 教授 、 博 士 生导 师朱 旭 东 最初 主要 研 究 方 向 为 比较教
育、 美国教 育 、 外 国教 育 史 , 在 美 国教 育 以及 外 国教 育 史 等领 域研 究成 果 丰 硕 , 1 9 9 9 年 开始转 向本 土 教 师 教 育研 究, 现 任 教 育 部 普 通 高 校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北京 师 范大学教 师教 育研 究 中心 主任 , 教 育部 教 师教 育 专 家委 员会 秘 书 处秘
北京 师 范大学 几 乎 所 有 国内 和 国 际方 面 的资料 ,
做 了一 个有关 国 际教 师 教 育 发展 趋 势 的 报 告 , 得
到 了认 可 。由于 当时 #r - J 从 事这 方 面研究 的学 者 还 比较 少 , 于是教 育 部 师 范 司 ( 现 为 教 师 工作 司) 在进 行有 关教 师 教 育 政策 制定 时 , 我 有 幸 经 常成 为政 策 建议 咨 询 的 对 象 。就 这 样 , 我慢 慢 开 始 进
到本 土 。
建制 , 是 没有办 法生 存 的 。因 为 只有 大 学 中有 了
相 关 的资 源 配 置 , 包括经 费配 置、 人 员 配置 、 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6期(总第365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教师教育标准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保障教师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前提,教师教育标准化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是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
[1]而在中国,伴随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转型,教师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精英化两种力量的推动下也发生了急剧变革和转型,但这种变革和转型明显地暴露出无法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的窘境,实质是教师质量、教学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因而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建立呼之欲出。
一、现代大学的教师教育专业招生标准体系的建立现代大学的教师教育专业招生标准体系的建立主要指教师培养必须在现代大学培养,这是国际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基本机构标准和教师质量得到保障的基本条件,同时,现代大学的师范专业招生要以本科分数线为主要基准。
中国百年师范教育体系下的师范院校招生标准主要基于师范院校的层次水平,由于师范院校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制度结构,因此,决定了招生制度也成了金字塔形的规模。
而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正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无疑教师培养必须在现代大学的标准下来开展。
事实上,教师培养必须以已经实施的普通高校教学评估的标准为前提条件,同时现代大学在我国是分层的,这种分层表现出以下几类,即“985”院校、“211”院校政府重点投资类型,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院校、教学型院校的功能类型,重点大学、一本大学、二本大学、三本大学的学历型院校,教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未来教师教育的方向朱旭东[摘要]我国未来教师教育发展需要建立教师质量建设中各个环节的标准。
招生环节是保障教师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从培养环节来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师范生实习的实践标准都可以起到培养环节的质量保障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和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保障条件与结果的质量;从入职环节来看,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执照证书保障教师入职质量;从持续专业发展角度来看,把教师职称标准、荣誉标准、教师绩效工资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更新等融合为一体,保障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质量,从而使教师教育的每个环节都有质量保障,最终以教师教育标准建立完整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育标准;标准体系[作者简介]朱旭东,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北京100875)育部直属高校、省市属高校、地方院校的政府关系类院校,而教师教育院校分布在以上各类高等院校当中,这些院校规模庞大,具有本科招生基准,但重点分数线到三本分数线的水平差距很大,教学型、三本院校、地方院校招收的学生对于未来教师培养的基础欠缺,已经成为制约高质量教师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必须建立基本标准,一方面提升三本和地方院校的办学水平,另一方面把教师招生的基准提升到二本,再附之以高中会考总成绩在良好以上,这样就能保证教师培养的招生环节质量。
问题还在于,这些院校如何与中、小、幼不同学段的教师培养建构一个逻辑关系,中学教师的培养在大学已经基本实现,而小学和幼儿教师的培养尽管已经在高等院校开展,小学教师培养本科化进程差不多有十几年时间,但与未来小学教师对于本科学历的高需求之间差距还很大,为此,把小学教师整体纳入到本科院校招生体系中已经成为我国中长期教育规划的重要内容。
由于我国城乡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差距很大,由此带来了对教师不同学历需求的差异,因此,国家在教师教育的投入上应当实施倾斜,重点建设地方院校的教师培养事业。
至于幼儿教师的培养,问题很复杂,国家应该专门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建立一个人们对幼儿教育不断提出的“能上”和“上好”的需求。
现代大学的师范生招生标准体系的建立应该建立四个标准,即教师培养必须在现代大学,高中会考成绩良好以上,达到高考分数二本线,以及教师教育专业报考面试成绩合格,而面试主要测试基本技能,即三字一话和心理测试。
二、现代大学的教师教育专业学院的机构资质认证标准体系的建立现代大学的教师教育专业学院必须建立机构资质认证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以现代大学的专业学院为组织机构的教师教育学院体系。
教师教育作为现代大学的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也要受制于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而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2]教师教育进入大学,进入到现代大学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一个国家教师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志。
现代大学的一个基本治理结构是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的结构,专业教育是现代大学的本质之一,而承担专业教育的机构应该是专业学院,教师教育应该作为我国现代大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的专业教育组成部分,而且应该成为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此,必须建立培养教师的专业学院,从名称上说,可以是教育学院、教师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学院等。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在历史上几经波折,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探索,教师教育也随着这些探索而发生多种变化,教师教育必须以现代大学制度为基础。
只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基础上的教师教育才可以建立教师培养机构的资质认可制度。
因为这种制度的一个前提是,机构的统一性,一个多元化、多层次性的后师范教育时代的机构体系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认证资质标准会带来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把以现代大学为统一机构作为前提条件。
首先,要转变高等师范院校的性质。
事实上,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高等师范院校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走向现代大学,逐渐脱离了单一师范院校的制度模式,变成了一个以教师教育作为专业教育为主体的多种专业教育并存的院校,不管有如何的多种复杂因素,这些院校必须建立培养教师的上述提及的专业学院,把教师教育从以教务处为直辖管理的学科学院转移到专业学院中,让教师教育成为专业教育,建立管理机制,促使学科学院放弃专业教育,主要承担现代大学的通识教育和其他专业教育。
同样,综合大学、综合学院基于不同重建的模式建立专业学院也是其需要选择的道路。
只有在现代大学的专业学院为组织的教师教育机构才可以建立教师培养机构的资质认证标准并进行有效的实施评估,可以超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估的院校评估模式,建立专业评估模式。
在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具有分层性特征的标准体系,从而为构建一个分层的教师教育质量体系提供保障。
基于机构资质认证标准的以现代大学的专业学院作为教师教育机构的教育学院体系重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一是机构资质认证标准。
它包括两部分,即教师培养的现代大学的机构认证,也就是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合格以上的院校以及(教师)教育学院机构认证。
二是建立了现代大学制度,尤其是现代大学的行政和学术的治理结构的院校制度。
三是专业学院的专业评估标准,即教师(教育)学院的专业标准。
三、现代大学教师教育专业设置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系的建立现代大学教师教育专业设置要以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是指现代大学教育学院等作为专业学院的教师教育(专业)项目设计要以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设置教师培养课程,具体包括: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教育项目或专业。
首先,要重建教师教育专业。
重建的方向在于改变以学科为模式的师范教育专业为学段为基础的幼儿、小学、中学、特殊教师教育专业。
①以学科为模式的师范教育专业虽然重视了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但忽视了教师培养的专业性,在教师培养中增强教学专业性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学科专业已经成为包括教师培养在内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对于现代大学的教师教育而言,与其他专业人才培养一样,通识教育、文理教育、普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的是,在专业学院中重点培养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为此要通过教师教育专业重建,以现代大学的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为依据,构建教师教育专业体系,使教师教育专业同时满足学术、专业和社会三种取向。
[3]其次,重构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和教学体系与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逻辑关系。
由于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是具有强烈国家意志的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等都体现了教师是现代国家管理的专业人员,它必须满足国家的需要和国家的要求培养教师。
现代社会的专业人员,无论哪个领域,都已经具备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伦理的基础,以这些基础而建构的标准成为培养专业人员的重要条件。
因此,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以一定的标准为条件得到培养,为此,需要建立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教师专业标准是保障教师基本质量的标准,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准。
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师要达到的基本的知识、能力和伦理,因此,在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满足这些标准,明确地指出设置的任何一门课(course)都是为了达到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而且幼儿教师教育、小学教师教育、中学教师教育三个专业的课程和教学都必须依据各自的标准来设置和开展。
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应该成为现代大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重建的依据。
四、现代大学教师培养的教学能力标准体系的建立现代大学教师培养必须以教师的教学能力标准为基础,为此现代大学要基于教学能力标准来重建教师培养过程中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能力为基本需求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重建教学体系的基本目标。
有关教学能力,我们可以从教学论的理论逻辑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逻辑两方面来理解。
从教学论的理论逻辑来看,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改进能力,这些能力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逻辑来构建的;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逻辑来看,教学专业能力包括备课能力、说课能力、上课能力、讲课能力、评议课能力,这就是教师实践过程中常说的“五课”。
由于中国教师在学校中承担的角色是多样的,因此,还需要考虑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班级管理能力、班会组织能力、与家长和社区的协调沟通能力等。
以能力为本的课堂教学还要充分考虑到知识的传授,实际上,教师培养过程中不单单是能力观念的缺失,还有师范生的专业阅读能力的缺乏。
从常规课堂教学来说,培养学生专业阅读、写作和表达三种能力是核心,任何课堂教学都应该培养这三种能力,尤其是专业阅读能力,为此课堂教学体系中的阅读体系应该由四部分的阅读构成,即——————————①本文主要讨论普通学校的教师培养,包括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
课程的必读、推荐阅读、经典文献阅读和专题经典文献阅读四个层次的阅读。
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大力改革大学课堂教学,把大学课堂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尤其是师范生,使师范生首先在大学课堂教学中体验未来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力量,使他们首先成为大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也就培养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使他们在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师的时候,有意识地把中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