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柱配筋计算

合集下载

史上最强的配筋计算公式

史上最强的配筋计算公式

配筋(计算规则)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 (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b 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

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 (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

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最大配筋率ρ (max )=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的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

在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总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高度与宽度的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根据配筋率的大小,其结构分为超筋、适筋、少筋截面。

钢筋面积/构件截面面积(全面积or 全面积-受压翼缘面积)梁的配筋率是梁的受压和受拉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点到砼上面的距离。

合力点:是梁宽乘有效高度,有效高度指梁下部筋为一排筋时用高减35,下部筋为两排筋时减60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为: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整个柱的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2、屋面框架梁(WKL )“上部纵筋配筋率”为:梁上部纵筋的总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柱钢筋工程量计算—柱钢筋工程量计算

柱钢筋工程量计算—柱钢筋工程量计算
柱钢筋工程量计算
我们将通过等截面抗震框架柱平法施工图,绘制框架柱的里面钢筋排布图 和截面钢筋排布图,学习关键不问钢筋锚固长度计算,以进一步深入掌握平法 知识,提高抗震框架柱平法施工图的识读能力。
柱钢筋工程量计算
任务
右图为某办公楼柱平法施工图。 试计算2号和B号定位轴线交接
的KZ1的钢筋工程量。
柱钢筋工程量计算
根据图纸内容归纳工程信息见下表。
柱钢筋工程量计算
根据图纸的信息计算钢筋非连接区和箍筋加密区见下表。
柱钢筋工程量计算
根据图纸的信息、h边立面 钢筋排布图见右图。
3270 3270
柱钢筋工程量计算
L=2×(0.4+0.4)- 8×0.025 + 19.8×0.008
170 93228
柱箍筋计算公式
1.柱箍筋根数计算公式 (1)基础内箍筋根数:
n max2,hj 100 基c 基d x 基d y / 500 1
式中
hj——基础高度; 基c——基础保护层厚度; 基dx——基础底板x方向钢筋; 基dy——基础底板y方向钢筋。
柱箍筋计算公式
1.柱箍筋根数计算公式
=1558.4 一层:n=(1100-50)/100+1620/200 +(550+400)/100+1=11+9+10+1=31根 二层到顶层:n=2×[(550-50)/100+ 2100/200 + (550+400)/100+1] =2×(5+11+10+1)=54根
85 132464
L=0.4- 2×0.025 + 24.8×0.008 =548.4 一层:n=2×31=62根 二层到顶层:n=2×54=108根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指用钢筋的截面积除以梁或柱的截面积再乘以100%。

钢筋的截面积可以查钢筋手册。

4根螺纹18 :平方厘米,6根螺纹20:平方厘米,配筋率:(+)/40*80 =,配筋率%。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计算公式:ρ=A(s)/bh(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第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s/(bh0);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p+As)/(bh0)。

第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

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柱的配筋率:取全截面。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二、三级不应大于。

2.10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2.10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2.10第1/1轴框架梁、柱配筋计算2.10.1承载力抗震调整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规范》(JGJ3-2002)式(4.7.2-2)规定,有地震作用组合时,作用效应设计值S 应采用下式表达式:RE R S γ/≤ (2.3)式:RE γ——为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值见表2.10-1:表2.10-1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表具体调整见梁、柱配筋表。

最小配筋率的确定: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11.3.6规定,三级抗震时,框架梁正截面设计抗震要求的最小配筋率支座取0.25%和yt f f /55%=55×1.43/360=0.218%的较大值,跨中取0.20%和yt f f /45%=45×1.43/360=0.179%的较大值,所以支座取0.25%,跨中取0.20%。

且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

2.10.2 梁截面设计 1).梁的正截面强度计算材料强度:C30(22/43.1,/3.14mm N f mm N f t c ==);HPB400级钢筋(2/360mm N f y =)。

(1) AB 跨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从梁内力组合表中,挑出第一层AB 梁跨中及支座截面的最不利内力。

、m kN M A .)08.79(68.171-= kN V A 80.114= m kN M .8.90=中 m kN M B .)82.35(08.154-= kN V B 44.119-=○1、计算跨中截面。

因梁板现浇,故跨中按T 形截面'0'0',1.0258.0465/120/,465,120f f f b h h mm h mm h >====不受此限制,,23003/69003/,45000mm l mm s b n ===+故取mm b f 2300'=。

)2/120465(12023003.140.1)2/('0''1-⨯⨯⨯⨯=-f f f c h h h b f αm kN M m kN mm N .8.90.45.1598.1045.15986=>=⨯=故属第一类T 形截面。

框架柱配筋率

框架柱配筋率

框架柱配筋率框架柱是结构件的重要部分。

它的位置和钢筋的结构布置均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框架柱与钢筋的配筋率来指示。

框架柱与钢筋的配筋率是结构力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本文介绍了框架柱配筋率的要求和计算方法,并就框架柱配筋率的设计、施工和检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框架柱与钢筋配筋率的要求框架柱的数量、尺寸以及与钢筋的搭接方式直接决定了框架柱与钢筋的配筋率。

框架柱配筋率的设计原则是:应根据其结构的分析来决定每一种构件的框架柱配筋率。

框架柱与钢筋的配筋率一般按受力类型来确定,如架空和悬挑梁要求框架柱配筋率较低,框架柱受压梁要求较高。

框架柱与钢筋配筋率的具体要求可参照《建筑构造设计规范》施工图绘制的执行标准等相关文件的规定。

二、框架柱和钢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框架柱与钢筋的配筋率是指框架柱所能承受的抗弯和抗压钢筋总长度与框架柱钢筋总长度之比,简记作框架柱与钢筋之间的配筋率为λ。

其计算公式为λ=(l/L)×100%,其中l为抗弯和抗压钢筋总长度,L为框架柱钢筋总长度。

三、框架柱配筋率的设计施工和检测(1)设计施工框架柱的配筋率必须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减少抗压力与抗弯力的影响,避免构件在使用中出现损坏。

一般而言,框架柱的配筋率越高,结构的承载能力越大。

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要明确实施配筋的位置、钢筋的尺寸、材料和施工方法,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框架柱与钢筋的配筋率。

(2)施工检测施工检测是控制结构质量的重要环节。

现场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测,以确保框架柱与钢筋的配筋率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重点是检查框架柱钢筋的数量、位置和材料。

它也可以依据结构力学分析的结果进行实验检测,以保证构件的受力性能。

四、总结框架柱与钢筋的配筋率是结构力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要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就要根据结构分析结果确定框架柱配筋率,并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控制其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定期对框架柱钢筋的位置、数量和材料进行检查,以保证构件的受力性能。

柱的配筋计算

柱的配筋计算

2.框架柱的配筋计算。

在该框架结构设计中,偏心受压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使用对称配筋的方式,钢筋采用HRB335级,f y= f'y =300N/2mm,采用C3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c=14.3N/2mm.箍筋一律采用HPB235级钢筋,mm,轴心抗压强度f t=1.43 N/,2偏心受压的框架柱正截面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成0.80。

按规范规定当e0/h0>0.55时,计算时应考虑裂缝验算,对于本设计的框架结构,经过计算可知无须做裂缝验算,可以将验算过程忽略。

(1)首先进行框架柱柱子轴压比的验算,为方便起见将其制作成表格如下:各框架柱轴压比的验算表(2)接下来验算框架柱的剪跨比λ,为简便起见将其整理成表格形式如下:(附加说明,在工程上应尽可能避免短柱的出现,即,保证λ>2.0)框架柱剪跨比验算表(3)框架柱的正截面配筋设计将计算过程及结果整理成下面的表格。

(附加说明:经过计算知本设计的各层框架柱的受压情况都是大偏心受压。

框架柱在大偏心受压情况下的计算过程:10c Nf b h ξα=()()2100'''00.5c s s y s N e f b h h A A f h a αξξ--==-如果经过计算得到'02xh aξ=<,须取'2xa=,然后再按下面的公式设计和计算框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0()s s y N eA A f h a ==- 。

)首层1柱的正截面配筋设计、计算表(附注:上表中一般层框架柱的计算长度L=1.25H,底层柱的计算长度1.0H。

e0:截面重心偏心矩,ea:附加偏心距,初始偏心矩:ei=e0+ea。

曲率修正系数ζ1=0.5fcA/N或1.0,长细比影响系数ζ2=1.15-0.01L/h或1.0。

η=1+212)/(/14001ξξ⨯⨯⨯hlheiξb:界限受压区高度,ξ:实际受压区高度,当ξ≤ξb为大偏心受压构件,否则为小偏心受压构件。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 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寸,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5):剪跨比宜大于2 (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 ,二级为0.75 ;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 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6)纵筋配置原则: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l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中间层及顶层框架柱钢筋构造及长度计算

中间层及顶层框架柱钢筋构造及长度计算

中间层及顶层框架柱钢筋构造及长度计算中间层框架柱纵筋计算如果柱子的层高都相同,梁高也相同的时候,纵筋也未发生变化,那么中间层纵筋的长度等于柱子的层高,就是每层层高-底部非连接区高度(Max(Hn/6z Hc z500))+伸入上层的非连接区高度(Max(Hn/6,Hc,500)),如果层高梁高同,减数与加数抵消,中间层纵筋等于柱子层局I如果不相同,二层以上中间层非连接区高度采用三控数值取最大值控制(Max(Hn/6,Hc,500))。

大于Hn∕6(Hn为楼层净高),大于Hc(柱截面长边尺寸),大于规定的500mm,取三个其中的最大值作为非连接区高度,Max(Hn/6,Hc,500)。

柱插筋插在基础底部,从基础底部伸到首层hn∕3(hn为每层净高)o柱子根部插筋长度:首层净高∕3+15d+基础内的插筋竖直长度(基础∣⅝度-保护层局J度)这里首层柱子净局J为3600+1200-600=420Omm,不是3000mm o框柱kZ1:400*500;角筋4根三级筋22,中部筋2根三级筋18;中部筋2根三级筋22,两根单肢箍拉筋。

光圆箍筋10@100/200;首层层图3.6rπz—层层∣⅛3.6m,二层层图3.6r∩f二层为顶层t首层二层、三层梁高均为0.6m,抗震三级,C30混凝土,查表得抗震直锚长度1ae=37d基础顶标局∣T.2m基础底标局∣-1.8m。

基础局J度0.6m。

柱子有四根角筋,b边中部筋2根三级筋18;h边中部筋2根三级筋22o首层柱高从基础顶部算到首层梁顶部,减去基础下面伸上来有一个非连接区高度1/3Hn,上升到2层也有一个非连接区高度(Max(Hn/6,Hc,500))o首层柱子的高度减去首层非连接区高度,再加上二层非连接区高度,就是首层纵筋长度。

对于嵌固部位基础顶部非连接区是1∕3Hn0伸至I」二层及以上中间层(如有多个中间层时)的上部非连接区有三个数据控制。

第一个数据1/6Hn(Hn 为每层的柱净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否 否 是 否 否 否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62.20 47.28
82.20 67.28
10.31 10.31 10.31 10.31 10.31
0.227 0.260 0.101 0.122 0.098
二层 A轴 三层
四层
一层
二层 B轴 三层
四层
一层
二层 C轴 三层
四层
一层
二层 D轴
D轴 三层
四层
-28.68 24.96 2.93 -26.99 18.82 -8.37
461.11 527.97 440.47 205.38 248.49 199.27
28.42 -23.51 3.44 19.81 -25.24 7.91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柱 号
.79 -39.44 -27.83 37.61 -21.73 -2.60 35.33 -30.65 5.48 33.08 -27.07 15.55 85.39 -45.34 -81.23 -57.58 -20.24 -57.58 -44.29 -5.57 -44.29 -30.98 2.82 -30.98 84.24 -51.65 75.64 52.02 27.11 52.02 -37.87 12.85 37.70 23.99 5.41 23.99 62.62 37.61 39.38 -33.62 15.48 9.39 轴力/kN 997.99 1125.82 895.31 705.93 814.43 687.97 456.17 522.88 439.00 191.18 232.68 186.06 1024.09 1468.36 984.58 761.19 1050.32 761.19 505.19 666.01 505.19 221.26 289.07 221.26 1135.19 1144.61 704.64 565.07 825.09 565.07 379.26 502.09 361.26 171.12 232.01 171.12 1031.86 1140.55 934.70 745.86 837.97 702.51
框架柱纵向配筋图
小偏心 /mm 63.92 35.03 31.08 53.28 26.68 3.78 77.45 58.62 12.48 ###### ###### 83.58 83.38 30.88 82.50 75.64 19.27 75.64 87.67 8.36 87.67 ###### 9.76 ###### 74.21 45.12 ###### 92.06 32.86 92.06 99.85 25.59 ###### ###### 23.32 ###### 60.69 32.98 42.13 45.08 18.47 13.37 /mm 83.92 55.03 51.08 73.28 46.68 23.78 97.45 78.62 32.48 193.03 136.34 103.58 103.38 50.88 102.50 95.64 39.27 95.64 107.67 28.36 107.67 160.02 29.76 160.02 94.21 65.12 127.35 112.06 52.86 112.06 119.85 45.59 124.36 160.19 43.32 160.19 80.69 52.98 62.13 65.08 38.47 33.37 l0/b 10.78 10.78 10.78 10.31 10.31 10.31 10.31 10.31 10.31 10.31 10.31 10.31 10.78 10.78 10.78 10.31 10.31 10.31 10.31 10.31 10.31 10.31 10.31 10.31 10.78 10.78 10.78 10.31 10.31 10.31 10.31 10.31 10.31 10.31 10.31 10.31 10.78 10.78 10.78 10.31 10.31 10.31 ζ 0.383 0.432 0.344 0.348 0.401 0.339 0.225 0.258 0.216 0.094 0.115 0.092 0.393 0.378 0.375 0.517 0.375 0.249 0.328 0.249 0.109 0.142 0.109 0.436 0.439 0.270 0.278 0.406 0.278 0.187 0.247 0.178 0.084 0.114 0.084 0.396 0.438 0.359 0.367 0.413 0.346 实取 ζ ##### ##### ##### ##### ##### ##### ##### ##### ##### ##### ##### ##### ##### 小偏 心ξ X ###### ###### ###### ###### ###### ###### 79.75 91.41 76.75 33.42 40.68 32.53 ###### ##### ###### ##### ###### ##### ###### ##### ###### ##### ###### ##### 88.32 ##### ###### ##### 88.32 ##### 38.68 ##### 50.54 ##### 38.68 ##### ###### ##### ###### ##### ###### ##### 98.79 ##### ###### ##### 98.79 ##### 66.30 ##### 87.78 ##### 63.16 ##### 29.92 ##### 40.56 ##### 29.92 ##### ###### ##### ###### ##### ###### ##### ###### ##### ###### ##### ######
附加弯矩
Nb 1 f c bbh0 判断大 e0=M/N ei=e0+ea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小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大偏心
###### ###### ###### ###### ###### ######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0.99 -0.94 0.85 -0.73 -0.75 -0.95
0.20 0.23 0.19 0.09 0.11 0.09
35.72 35.72 35.72 35.72 35.72 35.72
附表
是/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1366.67 1366.67 13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366.67 1366.67 13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366.67 1366.67 13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1366.67 1366.67 1366.67 1066.67 1066.67 1066.67
另一端 弯矩 43.04 29.44 58.69 -26.43 31.26 2.52 -33.11 31.32 -10.18 -26.95 32.31 -10.18 -81.23 41.26 85.39 53.73 17.80 53.73 44.07 6.58 53.73 29.58 -3.07 29.58 -78.95 48.29 -80.06 -48.10 -24.51 -80.06 37.70 -14.22 -37.87 -22.40 -20.25 -22.40 -35.74 -20.25 -61.98 21.55 -26.16 -10.68
##### ##### ##### ##### #####
80.61 92.30 35.91 43.44 34.84
###### 151.41 75.74 95.74 42.00 62.00
h 450.00 450.00 45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50.00 450.00 45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50.00 450.00 45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00.00 450.00 450.00 450.00 400.00 400.00 4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