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含氮化合物PPT课件
第十一章含氮有机化合物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当氮原子上连有4个烃基时, 形成季铵类化合物。
NH4 X
+
-
4R
[R4N] X
季铵盐
+
-
R 可以相同或不同
X 为卤原子或酸根
R4
+ NX
OH
R4
+ N OH
季铵碱
(二)命名
1、简单胺命名时,以胺为母体,
烃基作取代基。 烃基名称+胺
①烃基相同: 烃基数目+烃基名称+胺
H5C2 NH2
乙胺
H3C N CH3 CH3
HO—C—OH
O=
(一)尿素 (脲)
O H2N C NH2
是人和哺乳动物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 物,可配成注射液,可降低颅内压及眼 内压,用于治疗急性青光眼和脑水肿。
1.弱碱性
O H2N C NH2
O
+HNO3
H2N
C
NH2
﹒HNO
3
硝酸脲
硝酸脲不溶于水,易结晶,借此可以 从尿液中提取尿素。
2.水解反应
C2H5
H2N COOCH2CH2N+HCl-
C2H5
作用于外周神经产生传导阻滞作
用,依靠浓度梯度以弥散方式穿 透神经细胞膜,在内侧阻断钠离 子通道,使神经细胞兴奋阈值升 高,丧失兴奋性和传导性,信息 传递被阻断,具有良好的局部麻 醉作用。
用于浸润麻醉,溶液浓度多为
0.25%~0.5%,每次用量 0.05~0.25g,每小时不可 超过1.5g。用作腰麻,1次量 不宜超过0.15g,用5%溶液。 用于四肢的局部静脉麻醉, 0.5%溶液40~150ml。神经 传导阻滞时用 1%~2%溶液,1次不超过1g。
O C NH C C O NH O
有机化学含氮有机化合物

NH+4 + OHRN+H3 + OH-
Kb
=
[ RNH3 ] [ OH ] [RNH2 ]
Kb 碱 b
pKb + pKa = 14
(1)脂肪胺的碱性
气相: (CH3)3N > (CH3)2NH > CH3NH2 > NH3
3°
2°
1°
CH3的+I效应使N上电子云密度增加,与 H+的结合力增加,碱性增强。
NO2 Cl NaHCO3 NO2 35℃
O2N
OH NO2 NO2 OH NO2
⑵ 硝基影响酚的酸性
OH
OH
OH
O2N
NO2
Pka 9.89
NO2 7.15
NO2 0.38
第二节 胺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
1.分类
根据与N相连的烃基数目
RNH2
1°伯胺 RCH2OH 1°伯醇
R2NH
2°仲胺 RCHR 2°仲醇
当氮上连接三个不同基团时,为手性氮:
··
N H3C
H
C2H5
··
H5C2
N CH3
H
H5C2
CH3 H
N
··
两个对映体间的能垒差很低,室温下迅速 转化,目前尚未能分离。
当氮连接四个不同基团时,两对映体不能 转换:
CH3
N+
C6H5CH2 CH2=CHCH2
C6H5
CH3
C6H5
+N
CH2C6H5
HCHO
HCHO
CH2OH
HOCH2 CHNO2
HOCH2 C CH2OH
CH2OH
CH2OH
第十三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弱酸性,能溶于碱,仲胺生成的苯磺酰胺,氮上无氢原子
,不显酸性,不能溶于碱。苯磺酰胺都具有一定的熔点。 。
4. 与亚硝酸反应
伯胺与亚硝酸反应
R NH2 + HO N O
NH2 + HNO2
HCl
0~ 5℃
R OH + N2 + H2O
N2 Cl + H2O
+
室温
重氮化反应
OH + N2 + HCl
伯胺与亚硝酸反应,产物为醇或酚,并能放出氮气,可鉴别 伯胺。
4. 生源胺
HO HO
担负神经冲动传导作用的化学介质
CH CH2 NH2 OH
HO HO H CH CH2 N CH2 OH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三、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一)取代反应(放氮反应)
N2 SO4H H2SO4+H2O
+
OH + H2SO4 + N2
C C C
C C C
·
N
N · ·
苯重氮正离子的结构
莨菪碱等。
代后的产物。
O C NH2
苯甲酰胺
O CH3 C NH
乙酰苯胺
二、酰胺的化学性质 (一)酸碱性
氮上的未共用 电子对与羰基的 π键形成共轭体系
O .. H R C N H
由于酰胺分子中氨基与羰基直接相连,氮上的未共用
电子对与羰基的 π键形成共轭体系,电子云向氧原子转移, 降低了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使结合质子的能力减弱,碱 性减弱,接近于中性。
第十三章
教学目标
有机含氮化合物
1· 了解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课件有机化学第14章 含氮化合物

第十四章含氮化合物Nitrogen Compounds1CONTENT1 2 3 4 5 6硝基化合物 胺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胺的制备 胺的化学性质 季铵盐化合物 重氮与偶氮化合物214.1 硝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O R N O R NO O3α-H 的反应CH3(CH2)7CHO + CH3NO2 NaOH CH3CH2OH OH CH3(CH2)7CHCH2NO2O CH3NO2 NaOH CH2NO2 RCHORCHCH2NO2 CH3CH2OH OH RCHCH2NO24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CH 3 NO 2 CH 3 H 2/ Ni 87 ~ 90% NH 2CH(CH 3)2 CH 3 NO 2CH(CH 3)2 CH 3 NH 2Fe / HCl EtOH,常用 常用 Fe // HCl HCl Fe Zn // HCl HCl ZnNO 2 NO 2 SnCl2 浓 HCl CHO74% NH 3NH 2 NH 2 NaOH5CHOCHONa2S, NaSH, (NH4)2S, NH4SHNO2 NaSH EtOH, NO2 79 ~ 85% NH2 NO2 H2S, NH4OH EtOH, NO2 52 ~ 58% NO26NH2NO2 NH2 NH2ExampleCl 10% NaOH 135~160℃ NO2 Cl NO2 NO2 Na2CO3, H2O 100℃ NO2 Cl O2N NO2 H2O H+ O2N NO2 OH NO2 OH H+OH H+NO2NO2NO2714.2 胺的结构和物理性质SP3 N R1 R2 R3N H HROH R2O RNH2 R2NH R3N 胺8H2O NH3胺的命名和物理性质(自学)CH3 CH3 C OH CH3叔醇CH3 CH3 N CH3叔胺CH3 CH3 C NH2 CH3伯胺CH3NH2(CH3)2NH(CH3)3N伯胺(一级胺) 仲胺(二级胺) 叔胺(三级胺)914.3 胺的制备1. Gabriel 合成法O NH O O N R O H+ or OH H2O RNH2 + KOH EtOH NK O CO2H CO2H10O R X注意事项•重氮盐是无色晶体,在干燥条件下不稳定,爆炸性强•重氮盐一般不溶于有机溶剂,可溶于水,其水溶液呈中性,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化,溶液具有导电性•重氮化反应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酸的用量一般为1:1.530作业•P315: 14.2•P318: 14.6•P323: 14.8•P324: 14.9习题•P342: 6(3)(6), 7 (3)(4)(5) , 13(3).38。
第15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25

C6H5NNCl
氯化重氮苯
C6H5NNHSO4
硫酸重氮苯
1、反应在00~5℃,以及过量的酸作用下进行; 2、重氮盐通常不从溶液中分离,而直接使用。
41
二、芳香重氮盐在合成上的应用
㈠、重氮基被取代的反应
烯+醇 + 氯代烃等
R2NH
N-亚硝基胺 黄色油状物或固体
R2N-N=O
注意: N–亚硝基胺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R3N + HNO2 R3+NHNO2- 叔胺亚硝酸盐
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或固体,叔 胺则成盐无特殊现象。据反应现象可用于区别三 种不同的胺。
28
2、芳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NH2 NaNO2-HCl 0°~5°C N N Cl
38
NO2
1. Fe/HCl 2.NaOH
NH2
97%
CH3 NO2 1. Fe/HCl 2.NaOH NO2 NH2 CH3 NH2
74%
CH3 NO2 H2 Ni ,压力 CH(CH3)2 CH(CH3)2 CH3 NH2
87~90%
39
选择性还原: 二硝基化合物可被硫化钠,硫氢化钠,硫化铵等较
26
C2H5NH2 (C2H5)2NH (C2H5)3N
Na C2H5NSO2
SO2Cl NaOH
(溶于水)
(C2H5)2NSO2
(不溶于水) (C2H5)3N (溶于酸)
27
四、与亚硝酸的反应
1、脂肪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RNH2 NaNO2~HCl 0° C ~5°
NaNO2~HCl
R+ + N2
叔胺的氧化
R3N
第十三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ppt课件

3.了解 重要的胺、酰胺及其衍生物。
4.能力要求 用化学方法鉴别伯胺、仲胺和叔胺。
5.素质要求 理解胺、酰胺类化合物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十三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十三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1
2 3
第一节 胺 第二节 酰胺
基础与临床
学习要点
4
第一节 胺
一、胺的概念、分类与命名
二、胺的结构 三、胺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的胺
第十三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胺
第一节 胺
3.叔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脂肪叔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易溶 于水的亚硝酸盐。该盐不稳定,遇强碱则重新析出叔胺。
R N + H N O 3 2 R N H N O 3 2
+
N a O H
R N + N a N O + H O 3 2 2
芳香叔胺与亚硝酸发生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生成C亚硝基类化合物,该取代反应发生在苯环的邻位和对位。
N H 2 + N a N O H C l 2+
0 ~ 5 ℃
+
N N C l + N a C l H O + 2
2.仲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脂肪仲胺和芳香仲胺与亚硝酸作 用均生成N-亚硝基胺。
( C H ) N H + H N O 3 2 2
N H C H 3 +H N O 2
( C H ) N N O + H O 3 2 2
二、胺的结构
胺具有棱锥形空间构型,氮原子为sp3不等性杂化,一对 孤对电子处于棱锥体的顶端,类似于第4个“基团”。
图13-1 氨、甲胺、三甲胺的结构示意图 第十三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胺
第十章_有机含氮化合物

第十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代表性含氮化合物
对羟基乙酰苯胺 扑热息痛
阿托品
吗啡
L–麻黄碱(1R,2S)
糖精钠
甲基橙
第十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内容
10.1 胺的分类、命名 10.2 胺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10.3 胺的制法 10.4 胺的化学性质* 10.5 季铵盐和季铵碱 10.6 偶氮和重氮化合物* 10.7 含氮杂环化合物 10.8 氨基酸
非芳香性杂环:
四氢吡咯
六氢吡啶 哌啶
奎宁环
芳香性杂环:
吡咯
吡啶
嘧啶
嘌呤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多采用英文译音, 在同音汉字前加“口”旁; 含一个氮原子的杂环编号一般从氮原子开始,用1, 2, 3标记;也可把
靠近杂原子的位置叫做α位,其次为β和γ位。 含多个氮的杂环,环中各原子编号应从其中一个氮原子编起,并使其他
芳香族伯胺在低温(0~5℃)和强酸溶液中与NaNO2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 应称重氮化反应。
π,π–共轭
10.6.2 重氮盐的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重氮盐很活泼,能发生许多反应,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1) 失去氮的反应 (a) 重氮基被 H原子取代――芳胺的去氨基反应 常用试剂:H3PO2或C2H5OH
10.4.6 胺的氧化
无论脂肪族还是芳香族的胺均容易被氧化。
某些长碳链的氧化胺是较好的表面活性剂。
10.4.7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1) 卤化
反应定量完成,可用作 定性、定量分析。
酰化可降低氨基对芳环的致活作用
(2) 硝化
硝酸是强的氧化剂,而胺又易被氧化,为避免副反应,可 先将芳胺溶于浓硫酸生成硫酸氢盐或用乙酰化法保护氨基。
有机化学_第十二章_有机含氮化合物

2 、胺的物理性质
低级胺为气体或易挥发性液体; 高级胺为固体; 芳香胺为高沸点的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 胺具有特殊的气味; 胺能与水形成氢键; 一级胺和二级胺本身分子间也能形成氢键。
(三)胺的化学反应 1、结构
N H H
H
N
(1) 氨和胺中的N是不等性的 sp3杂化,未共用电子
对占据一个sp3杂化轨道。
甲胺
苯胺
甲基乙基环丙胺
2、IUPAC命名法:
选含氮最长的碳链为母体,称某胺。 N上其它烃基为取代基,并用N定其位
CH3
CH3NH2 methylamine H3C N C2H5 N-ethyl-N,4-di ethylbenzenamine
甲胺
N,4-二甲基-N-乙基苯胺
N,N- dimethyl-3-methyl-2-pentanaime CH N( C H ) 3 2 52
NO 2
(3)磺化反应
NH NH NH HSO NHSO H 2 2 3 4 3 H SO 2 4 1 8 0 ℃ H O 2 SO H 3
*有 未 共 用 电 子 对
R N H 2
*碱 性 *亲 核 性
R N 3
*被 氧 化 剂 氧 化 *有 活 泼 氢 *与 强 碱 作 用
1、胺的碱性和胺盐的生成 (1)产生碱性的原因: N上的孤对电子
(2)判别碱性的方法: 碱的pKb;其共轭酸的pKa;
形成铵正离子的稳定性。
(3)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 电子效应:3o胺 > 2o胺 > 1o胺 空间效应:1o胺 > 2o胺 > 3o胺 溶剂化效应:NH3 > 1o胺 > 2o胺 > 3o胺
溶剂化效应是给电子的,N上的H越多,溶剂化效应越大, 形成的铵正离子就越稳定。不同溶剂的溶剂化效应是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碱性 亲核性
NO2
+
HHCl
HH过0量-5H。CCHl
N
H H
N NNH+ 3CN CHlC- H+C3H23H2O N
NH HH
H重1氮0苯70盐H酸盐 CH3
H
H2SO4 甲 烷
氨
NH3三 甲 胺 CH3-N苯H胺2
O2 +C胺-中H四2NS个O-三4价个键过价量0-键H52。SCO4
N+ N HSO4- + 2H2O
H2O RCH2NHR' (仲胺) H2O RCH2NR'2 (叔胺)
23
(3) 酰胺的降解制备(Hofmann降级反应)
O
(NaOX)
R-C-NH2 + NaOBr + 2NaOH
(NaX) RNH2 + Na2CO3 + NaBr + H2O
(Hofmann降解,制少一个碳的伯胺!)
例如:
O C-NH2
铵: 季铵类化合物 RN4+
4
10.1 胺
NH3(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R-或Ar-取代后 的衍生物叫做胺。胺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如许
多生物碱具有生理或药理作用。例如:
N CH3
CHOHCHCH3
NHCH3
H
麻黄碱
OOCCH 新康泰克、白加黑等 CH
治疗支气管哮喘、咳嗽、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等
Br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抗静电剂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柔软剂
16
课堂作业 P255问题讨论:10.1
命名下列化合物
(1)(CH3)2CHNHCH3 (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N CH2CH3 CH3
(3)乙二胺
(4)二乙胺
17
10.2 胺的结构
sp3杂化
7N
2+HCl 1s22Hs22p3
2
无机氮化物
NH3 (氨) NH4+OH- (NH3.H2O) NH4+Cl- (氯化铵)
含氮有机物
R-NH2 (脂肪胺) R2NH; R3N
R4N+OH- (季铵碱) R4N+Cl- (季铵盐)
3
氨、胺、铵 ?
氨:NH3 氨基:-NH2 亚氨基:-NH次氨基:
胺:NH3 的烃基衍生物 甲胺:NH2CH3 甲胺基: -NH2CH3
NaOH,Br2 90%
NH2
24
10.5 胺的化学性质
(1)碱性和成盐 (2)烷基化 (3)酰基化 (4)与亚硝酸的反应
(5) 芳胺的亲电取代反应和氧化
25
(1) 碱性和成盐
胺 RNH2 是典型的有机碱,其化学性质的灵魂是氮原子 上有孤对电子,可使胺表现出碱性和亲核性,并可使芳胺
5
苯丙胺类 (兴奋剂,冰毒,摇头丸)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6
瘦肉精
Cl H2N
Cl
OH
CH3
CH CH2 NH C CH3 · HCl
CH3
盐酸克伦特罗
瘦肉精 肉色较深、肉质鲜艳
脂肪过薄
健康的肉
7
H2NCH2CH2CH2CH2CH2NH2
1,5-戊二胺(尸胺)
H2NCH2CH2CH2CH2NH2
3-甲基-2-氨基-戊烷
CH3CH2CH2CHCH2CH3 NHCH3
3-甲胺基己烷
12
伯、仲、叔、季碳原子和伯、仲、叔氢原子
伯碳,1。C
仲碳,2。C
CH3 CH3
CH3-C-CH2-CH-CH 3
季碳,4。C CH3 叔碳,3。C
伯碳,1。C
13
伯、仲、叔醇:按与-OH相连的碳原子的类型
CH3CH2CH2CH2OH 伯醇
正丁醇 醇
CH3 CH3CH2CH OH
仲醇
仲丁醇
CH3 CH3 CH OH
CH3 叔醇
叔丁
叔胺?
叔丁胺
14
伯、仲、叔胺与伯、仲、叔醇的涵义不同
伯胺 (1°胺) 仲胺(2°胺)
CH3CH3 H3CH3C NH2NH2
CH3CH3 叔 丁叔胺丁胺
H N
甲丙胺
H2NH2N
NHN2 H2
乙 乙二 二胺 H胺 N
10 含氮有机化合物
N的价键数目?
1
本章学习要求及重点
1.掌握胺的结构和命名。 2.胺的碱性及其影响因素。 3.胺 的 制 法 : 硝 基 化 合 物 还 原 、 醛 酮 还 原 胺 化 、
Hoffmann降级 4.胺的化学性质:碱性,烷基化,酰基化,磺酰化,与
HNO2作用,芳胺的取代反应。 5.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放氮反应、偶联反应。
重氮苯硫酸盐
季铵类化合物和重氮基中N为四个价键,带正电荷
NH4+, R4N+
18
10.3 胺的物理性质
低级胺有氨味或鱼腥味 高级胺无味,多为固体。 二元胺极臭而剧毒,如腐肉胺和尸胺! 芳胺有特殊气味,有毒!
19
水溶解度:低级胺可溶于水,高级胺不溶于水。 (氢键、R在分子中所占比重)
伯、仲、叔胺与水皆形成氢键
1,4-丁二胺(腐肉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H
H2N-C-NH2 O
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人性的思考)
尿素(碳酰二胺,脲)
尿素是第一种以人工合成无机物质而得到的有机化合物
8
致癌物 OH
NN 苏丹红I
偶氮基
OH CH3
NN
CH
3
苏丹红II
9
命名
1、简单胺(某胺)
CH3CH2NH2
乙胺
CH3NHCH3
二甲胺
苯苯
NH CH2CH3
N-乙基苯2-胺(N-甲 基 氨
叔胺(3°胺)
N
N
二甲基乙胺
N
N
N-甲基-N-异丙基苯胺 15
季铵碱和季铵盐
[CH3
CH3 +
N CH3 ClCH3
[
氯化四甲铵
[CH3
CH2CH3 + N CH3 OHCH3
[
氢氧化三甲基乙基铵
(CH3)3N + n- C16H31Br
n
+ C16H33N (CH3)3
RNH2 + 2H2O
NO2 Fe,HCl
NH2
heat
NO2 Fe + HCl
NH2
NH2 + Fe3O4
NH2
22
(2)酰胺还原
酰胺用氢化铝锂还原得伯、仲、叔胺:
O R C NH2 LiAlH4
O R C NHR' LiAlH4
O R C NR'2 LiAlH4
H2O RCH2NH2 (伯胺)
NH
CH3CH2CH2NHCH3
甲丙胺
CH3CH2NCH2CH2CH3 CH3
甲乙丙胺
二苯基胺
10
2、N上连有脂肪烃基和芳香烃基的胺
NH CH2CH3 N-乙基苯胺
N CH3 CH3
N,N-二甲基苯胺
N CH2CH3 N-甲基-N-乙基苯胺
CH3
11
3、复杂的胺(取代基)
CH3CH2CH CHCH3 CH3 NH2
R O
R NH
H
H
R O
R NH
H
R
20
沸点(b.p) : (1) 伯、仲胺b.p较高,叔胺b.p较低。
伯、仲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叔胺 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H RN
H NR
H
H
R RN
R NR
H
H
(2) 胺的沸点低于相应的羧酸或醇
N-H…N 比 O-H…O 弱
21
10N.4i 胺的制备
(1)R-N硝O基2 +化合3H物2 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