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小重山》赏析(课堂PPT)

合集下载

诗词赏析:小重山

诗词赏析:小重山

诗词赏析:《小重山》宋代: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及注释译文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

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

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

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

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

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注释、小重山:词牌名。

一名《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

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

《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

五十八字。

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

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

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

2、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3、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4、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5、月胧明:月光不明。

胧,朦胧。

6、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

7、旧山:家乡的山。

8、付:付与。

9、瑶(yáo)琴:饰以美玉的琴。

0、知音:《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峩峩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国·曹丕《与吴质书》:“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伯牙绝弦於钟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杜甫《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明·唐顺之《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复此别知音。

”浩然《艳阳天》第六九章:“(弯弯绕)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创作背景这首《小重山》是元帅帐内夜深人静时岳飞诉说自己内心的苦闷——他反对妥协投降,他相信抗金事业能成功,他已以取得了多少重大战役的胜利,这时宋高宗和秦桧力主召开和议,和金国谈判议和。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

古诗文系列: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
简析:
何大圭(hé dà ɡuī) 何大圭,字晋之,安徽广德人,南宋
初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徽宗政和八 年(1118)进士,年仅十八岁。宣和元年 (1119),太学录,六年(1124),秘书 省正字。迁秘书省著作郎。建炎四年 (1130),为滕康、刘珏属官,坐失洪州 除名岭南编管。绍兴五年(1135),放逐 便。
古诗文系列: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
简析:
女诵《鹧鸪天》词云云。徽宗大喜,以金 杯赐之,卫士送归。
词中记述宣和年间,元夕观灯的盛况。 上片写京都的繁华。元宵节日,灯宣交辉, 歌舞腾欢,笙乐通宵。下片写观灯女子饮 酒窃杯的一段月话。这首小词,反映了当 时都市生活的繁华,也反映了当时的佳风 之盛。通篇以一个民间女子的口吻,写得 婉转自然,颇具诗色。
小重山·绿树莺啼春 正浓
宋代·何大圭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
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
绿树莺啼春正浓,钗头青杏小,绿成丛。 玉船风动酒鳞红。歌声咽,相见几时重? 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恨无穷。相思 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
古诗文系列: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
注释:
①相见几时重:几时重相见。 ①蓬壶:即蓬莱。古代所说为仙人所居。 ②端门:宫殿南面正门。 ③鸳鸯失群:夫妻分散。
古诗文系列: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
简析:
这首词抒发伤离惜别之情。上片写暮 春送别,莺啼、歌咽,无限眷恋。下片写 别后相思。芳草路远,幽恨无穷。月照小 楼,撩人相思。全词以景衬情,思绪绵绵。 造语婉妙,余味悠长。
《词林纪事》根据《宣和遗事》载: 宣和间,上元张灯,许士女纵观。各赐酒 一杯。一女子窃所饮金杯。卫士见春正浓

岳飞《小重山》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岳飞《小重山》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岳飞《小重山》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小重山宋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7]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8] 。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7]寒蛩:深秋的蟋蟀。

[8]月胧明:月色朦胧微明。

译文: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

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

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

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

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

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评析:“昨夜寒蛩不住鸣”,兴也。

“惊回”以下五句,赋也。

“白首”三句,入情之语。

“欲将”以下,比也。

千里寒梦惊回,忧患之情,溢于词表;绕阶望月,见其眷眷国事忠悃之怀;归程既阻,则身既许国,早已忘家;心事托诸瑶琴,见其孤往之志焉。

全词蕴藉哀凉,气息沉厚,味在咸酸之外。

作者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出身农家,从军抗金,屡建战功。

历官清远军节度使、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绍兴十年(1140),大败金兵于郾城。

后因朝廷主和,被褫兵权,改任枢密副使。

继而被诬下狱,以“莫须有”之罪被害。

孝宗时平反,追谥“武穆”。

宁宗时,追封鄂王。

有《岳武穆集》十卷已不传。

今传《岳武穆遗文》为明人徐阶所编。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上片着重写景。“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 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 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 天了。“寒蛩”点明了季节是深秋。
古诗文系列: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赏析:
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 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呜叫,催逼着词 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 更加沉重,“惊”字充分表达了在秋夜蟋 蟀的凄清呜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景。 “千里”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 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 中原的爱国之情。这一句通过叙写被梦惊 醒来表现作者日夜牵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 和兴衰。
古诗文系列: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注释:
1、小重山:词牌名。一名《小冲山》、 《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 调写宫女幽怨。《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 体。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 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 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 变格。 2、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3、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古诗文系列: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赏析:
“旧山松竹老”用松竹喻中原父老,他们 在金人的统治之下,顽强挺立,渴望早日 复国,可如今他们都已老了,暗示了南渡 时间之长。“阻归程”写投降派的求和主 张阻挡了收复中原,回归故乡的进程,隐 含了词人的痛心。如今头发已经白了,几 十年的求索,都是为了驱逐金人,收复河 山。作者竭尽心力,几操心成白发,都只 是为了矢志北伐,匡扶宋室,收复河山, 成千古功名,成一代情怀。
古诗文系列: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注释:
4、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5、月胧明:月光不明。胧,朦胧。 6、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 失地而建功立业。 7、旧山:家乡的山。 8、付:付与。 9、瑶(yáo)琴:饰以美玉的琴。 10、知音:《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 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 子期说“峩峩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宋词翻译赏析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宋词翻译赏析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宋词翻译赏析岳飞《小重山》赏析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释:(1)寒蛩:深秋的蟋蟀,蛩音穷。

(2)千里梦:指梦回中原。

(3)旧山:故乡。

(4)松竹老:喻北方人民充满焦急的渴盼与等待。

(5)归程:喻指收复失地(6)心事:抗金的主张。

(7)三更(geng)(8)应该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翻译:昨日寒夜的蟋蟀不断地鸣唱,忽然惊醒我千里厮杀的梦。

已经三更了,独自一人起来绕着台阶行走,人声寂寂,帘外面的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光复故土,头发已经白了,故土的松竹也应等待得苍老了,可是我回到故土的日程却仍然遥遥无期。

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上,但是知音难觅,即使琴弦弹断了又有谁听呢?背景:当年岳飞是抗金的主战派,当年他打到朱仙镇的时候,成功在望,却因为奸臣(老秦)的诬告,和皇帝畏惧收复失地后,前皇帝回来,自己地位难保,一天连下12道金牌命岳飞班师回朝.①千里梦:北伐抗金,保卫家国的理想白首为功名:《宋史·岳飞传》中,岳飞曾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古代诗词中什么三年、十年是约数,指多年的意思。

为了抗金,岳飞花了半生,英雄白首。

②瑶琴句:运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就是高山流水那个~),直抒胸臆,表明知音少,结合背景来说,应是指当年的朝廷上,投降派、主和派占了上风,就连当年提拔自己的人也被贬官隐居,主战派根本没地位可言,以至于当年的朝廷很屈辱地割地、赔贡求和,而岳飞身为主战派的主要成员,当然认为知音少!赏析:《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作者岳飞,这首《小重山》词,用艺术手法表达了他抗金报国的壮志雄怀。

岳飞抗金的伟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迫害,而同时其他的人,如大臣张浚,诸将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飞有知音难遇之叹。

岳飞《小重山》赏析(课堂PPT)

岳飞《小重山》赏析(课堂PPT)

句引用《伯牙绝弦》(见《吕氏春秋》《列
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与“伯牙绝弦”无
关), 表现其满腔的报国热诚无处申说,跟谁
说,用琴弦来诉说,可琴弦已断,故无对象能
倾诉。
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
的心情。
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
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
负,兴奋不已,然而却寒蛩鸣,惊回梦。
岳飞正值30岁,回首往昔,数十年抗战,艰危 险绝,尘满征衣,但对国家的贡献还很小,当 下的功名、事业犹如粪土,微不足道。他作为 领兵大将,当然是自谦之词。
瞻望前程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展望抗金斗争,
任重道远,须披星戴月,日夜奋战,长期斗争
才能获得胜利。
18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是千古名句,既是作者自勉,又用 来激励抗金将士,明确指出,抗金不能再 等了,等到须发白了,就来不及了。这是 对坚持抗金救国的广大军民的巨大鼓舞和 鞭策。
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 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 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 情感。
35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在这里,诗人化用了善于操琴的俞伯牙和 他的知音钟子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心 情。我想把心事付之琴弦,可是却没有知音, 就是把琴弦弹断了又有谁来倾听呢?意思是说, 我一直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可偏安一隅的南 宋王朝,朝野上下却是一片议和之声,甚至是 过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 醉生梦死的奢侈生活。诗人又怎能不为国家的 未来和命运担忧呢?心情又怎能不沉重呢?英 雄的心境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译文赏析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译文赏析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译文|赏析《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是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

全词沉郁低徊、曲折含婉、抑扬顿挫、比喻蕴蓄、情景交织,有很高的艺术境地。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宋代: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及注释译文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

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

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

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

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

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注释小重山:词牌名。

一名《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

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

《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

五十八字。

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

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

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

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月胧明:月光不明。

胧,朦胧。

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

旧山:家乡的山。

付:付与。

瑶(yáo)琴:饰以美玉的琴。

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赏析这首《小重山》虽然没有《满江红》家喻户晓,但是通过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隐忧时事的爱国情怀。

上片着重写景。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

“寒蛩”点明了季节是深秋。

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呜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重,“惊”字充分表达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呜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景。

岳飞《小重山》赏析

岳飞《小重山》赏析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为了追求光复故土,头发已经白了, 故土的松竹也应等待得苍老了,可是我 回到故土的日程却仍然遥遥无期。
“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 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 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多 年的奋战结果弄到如今是这样不堪,中原 故土已沦陷金人之手,想要回乡养老已是 不可能的了,多么无奈的意绪!
此句也正是本词的主旨所在,用俞伯牙与钟子期 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的忧愤之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借景抒情,以景物描写来 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 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②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 表达自己知音难觅,处境孤 危的忧愤之情。 ③“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暗喻投降派阻挠抗金。
2014-10-31
这首《小重山》词,表达 了岳飞抗金报国的壮志雄 怀。岳飞抗金的伟业,不 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 迫害,而同时其他的人, 如大臣张浚,诸将张俊、 杨沂中、刘光世等,亦各 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飞 有知音难遇之叹。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 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 悄,帘外月胧明。”
★悄(qiǎo) :寂静的样子
昨日寒夜的蟋蟀不断地鸣唱,忽然惊醒我千里厮 杀的梦。已经三更了,独自一人起来绕着台阶行走, 人声寂寂,帘外面的月亮朦胧微明。 此时已是三更,独自围绕庭院而行,梦醒后的失 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 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 的忧愤。
岳飞 (词牌名)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 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 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 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
岳飞,字鹏举,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飞简史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 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 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 斗争的最前线,为朝廷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灭北宋,掳徽宗赵 佶、钦宗赵桓及皇家宗室北归。五月,康王赵构 (即宋高宗)于南京继位,史称南宋。初期,宋 高宗主张收复失地,启用了大批主战将领,其中 就有岳飞。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 收复失地。
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
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
退矣。”金兀术又整军回到开封,不费吹灰之力,又
占领了中原地区。
5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 罗网。绍兴十一年(1141年),他遭诬告“谋反”, 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 御史万俟卨(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
6
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 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 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 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 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 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 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 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1
建炎元年,赵构即位,岳飞上书, 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 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宋高宗并未采纳岳飞的建议,并 以越职为由将岳飞罢官。
之后岳飞北上,入河北招讨使张
所军中。张所很赏识岳飞,很快
升岳飞为“从七品武经郎”、任
统制。
2
绍兴九年(1139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 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并直接抨击了 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 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下令大赦,对文武大 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 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 的封赐。后高宗对他好言相劝,岳飞方受。此后岳飞上 表,“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 高宗没有采纳。
一是主谋杀害岳飞的卖国贼秦桧。
二是杀害岳飞的万俟卣侩子手
秦桧命与岳飞有隙的谏议大夫万俟卣,审判岳飞严加拷问,将岳飞拷问得死去活 来,只是无供,万俟卣又用笔砚逼他书供,岳飞只写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八个字,再也不肯写了。万俟卣无法,就伪造口供给秦桧杀岳飞。
三参与谋害岳飞的将领张俊 张俊早与秦桧勾结害岳飞,秦桧指使张俊,诬告岳 飞的爱将张宪叛变,张宪被押到大理寺严刑逼供,张宪宁死不屈。张俊伪告口供, 诬陷张宪与岳飞谋反,处死岳飞,岳云,张宪。
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了颍昌、蔡州、陈州、 郑州、河南府、汝州等十余座州郡(中原之地基本被岳 家军所收复。),并且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 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
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 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而金军则发出了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4
就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朝廷连下十 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 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 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 班师。岳飞的抗金战斗,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
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 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 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 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国撕毁和议,兀术等分四
道来攻。由于没有防备,宋军节节败退,城池相继失陷。
随后高宗命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出师迎击。很快,在
东、西两线均取得对金大胜,失地相继收回。岳飞挥兵
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当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
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3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的热烈欢迎。这年 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 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 和“拐子马”,把金兀术打得大败。
飞墓,中为正气轩、南枝巢,北为纪念岳母的
启忠祠(现为岳飞纪念室)。
岳王庙门楼为重檐歇山顶,正中悬挂“岳王
庙”三字竖匾,入门经过庭院到达忠烈庙大殿,
大殿重檐间悬有叶剑英书写的“心昭天日”横
匾。殿内是身披戎装的高4.5米的岳飞像,上挂
岳飞手迹“还我河山”匾额。大殿两壁有“精
忠报国”四
8
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呙
四参与杀害岳飞秦桧的老婆王氏 秦桧正与老婆王氏,东窗下,围着火炉饮酒, 忽然门上传进一书,秦桧看时,这是万俟卣投来的。书中说是建州布衣刘允升, 招集士民,为岳飞讼冤,恐久悬不决,或有他变,故特请示办法。秦桧阅书,很 觉为难,。王氏便伸手过来,取书看了,笑道:“这有何难,除灭了他,免得他 人再来多言就是了。”秦桧尚踌躇不决。王氏又道“从来说的,缚虎容易,纵虎 难,相公岂不知么?”秦桧听了,其意乃决。遂取纸写了数语,令人送于狱史。 这一日夜间,便报岳飞死于狱中,年三十九岁,岳云,张宪也同时死了。
据说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 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 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 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 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韩世忠 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莫须有”。韩世忠 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高宗下令赐岳飞死于临安大理 寺内,时年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 斩于市门。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其一生 中有“还我河山”和“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 一直激励着后人。
7
岳飞墓位于栖霞岭南麓,西湖西北方的岳湖畔。
南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为纪念抗金英雄
岳飞而建,创建到现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岳王庙坐北朝南,庙内建筑分东西两部,东
部为门楼和纪念岳飞的忠烈庙;西部:南为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