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连贯与衔接》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语言要连贯》PPT精品课件

教师点评: 作者先写小时候在外婆家过春节的热闹情景, 再写长大以后一个人陪着外公外婆过春节的落寞情 景,前后对比,写出了当代经济大潮下中年人生活 的艰辛,老年人生活的孤独,传统意义的“年味” 渐渐走远,读来让人心头一酸。文章的句与句之 间,段与段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都在作者的通 盘考虑之中,因此语言自然、生动、连贯。
3.衔接过渡自然。适当地运用关联词、提示语 或过渡句,可以帮助我们衔接句子。比如张中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两段话: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 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 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 不是他。
作文训练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生活中一次倾 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 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请以“ 我心灵的甘露”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 (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地名、校名。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 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
其中,运用关联词“可是”表示句子间的转折 关系,使用“比如”“例如”这样提示性的词语来 引出例子,还用“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 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个过渡句承上启下。
范文评点
(一)爆竹声声 小时候,总是在爆竹声声中盼望着和爸爸妈妈 一起上外婆家过春节。 记忆中,农村到处弥漫着爆竹那喜悦的火药味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先写小时候过春 节的热闹。) 外婆家自然也早早地张罗起来了,火红的春联 里里外外贴满了小院。“外婆!外公!”我们几个 孩子活蹦乱跳地舞着烟花进来了,然后是二姨、三
高考复习语言的衔接、连贯 PPT课件

五、词句前后要照应
例(1)一种读得很细,钻研每段、每句。 (2)这两种读书方法各有所偏。 (3)这样读书的人抓住了书里的主要东西。 (4)对个别关键的章节、词句要深入研究,同时也 要注意书的大意,也就是主要的观点、立场。 (5)老的读书方法有两种。 (6)其缺点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7)一种是不求甚解式的。 (8)但是不作寻章摘句式的工作。 (9)正确的方法是把两种统一起来。
哪一句脱离 了统一的话
二、保持陈述对象(主语)的一致性
例1、他的一生非常短暂,只度过了22个春秋。 例2、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 急得大哭,他也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肯出 门, 。 A、但终于他父亲还是把他带走了 B、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三
保持合理的顺序
A 、时间顺序
例:蒸汽机和内燃机只能把热能转化为机 械能。电的发现,为人类提供了强大而方 便的能源。19世纪70年代,实用的发电机 和电动机研制成功后,电才开始成为一种 重要的强大的新能源。起初电并不是作为 能源,而只是应用于通讯。 哪一句的顺 序不恰当?
5、1、6、7、3、8、2、9、4
例: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 能力,刘言和李利两位同学各有所长: 。
A、刘言的记忆力比李利强,但刘言的理解能力没 有李利强。 B、李利的记忆力没有刘言强,但理解能力比刘言 好。 C、刘言的记忆力比李利强,李利的理解能力比刘 言强。 D、李利的记忆力没有刘言好,刘言的理解能力没 有李利强。
B、
空间顺序
①在南坡,带状颁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 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 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 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了喀什河和 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高考复习语言表达语句的连贯与衔接 PPT课件 12

语句的衔接连贯:
一是语意的连贯
指上下文在语意上关系密切,相互呼应
二是结构的连贯
指句子的语法结构上下文要互相衔接, 避免表达的脱节与混乱.
(一)关键词。
1. 观点词(中心词)。观点词(中心词),就 是这句话(这段话)紧紧围绕着进行论述的词。
例:要激发深层的阅读动机,必须着力培养自己 的阅读习惯,每天再忙也要坚持读书,哪怕读几 页也好,________,这一定能在深层上提高每次 具体阅读的效率。(A) A. 使阅读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B. 让自己的知识不断积累资金 C. 把阅读当作同吃饭一样重要的事情做 D. 把阅读当作每天必须的生活内容
2. 总结句。总结句即尾句,其作用为总结上文。
例: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 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 __B___。 A.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遵循原则:
符合语境 符合逻辑 符合情理
①符合语境。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
•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
11、人生的某些障碍,你是逃不掉的。与其费尽周折绕过去,不如勇敢地攀登,或许这会铸就你人生的高点。
•
12、有些压力总是得自己扛过去,说出来就成了充满负能量的抱怨。寻求安慰也无济于事,还徒增了别人的烦恼。
•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语言的连贯(公开课)PPT课件

9、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A
我登上城头,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震慑了。只
见长城
,令人叹为观止。
A、依势而筑,雄立峰脊,城墙巍峨,垛楼高耸,阶 道宽阔起伏,十分宏伟壮观。
B、雄立峰脊,依势而筑,垛楼高耸,城墙巍峨,阶 道宽阔起伏,十分宏伟壮观。
C、阶道宽阔起伏,十分宏伟壮观,城墙巍峨,垛楼 高耸,依势而筑,雄立峰脊。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②④⑥①③
-
11
六、同类聚合
7、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成四组,表
述全都恰当的是( D)
(1)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 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b.不论高山、 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 有丰饶的物产。
• 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 ①承载容量得以加大、 前沿性得以提升,②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 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08年起改为半月刊。
• ① 改为: • ② 改为:
• 【答案】 • ① 改为: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 • ② 改为: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
-
解题技巧:结构一24致
⑥气候高寒 A. ② ④ ⑥ ⑤ ① ③
- B. ③① ② ⑤ ⑥ ④8
四、首尾相接(顶针/顶真)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小湖像一只圆盘子,四周是芦苇,如墙如帏,苇子边上是草滩, 如毡如毯,浅水边是荷,绿叶红花,煞是好看,_______水上 漂着几许渔舟。
①菱长在荷渐渐稀疏之处。 ②荷渐渐稀疏,便是菱。
语句的衔接连贯+++课件(共36张ppt)

主要是活泼、自然。
书面语句式是指经常出现在书面语 口语句式 里的句式。其特点是多用长句,结 “令郎是否吃了药了?病 和书面语 构比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多,大 体痊愈了否?老栓,你真
句式 都由文雅的书面语词语组成。其表 是个幸运的人!” 达作用主要是严谨、周密。
(三)几种因语气不同而形成的句式
句式类型
1.语段与复句。一个复句,无论它多么复杂或者多么简短,也只是 一个句子,句末也只能有一个句号、叹号或问号。语段至少由两个句子 组成,每个句子后均有句号、叹号或问号。例如:“起风了,下雨了。” 这是一个复句。又如:“起风了。下雨了。”则是一个语段。
2.语段与段落。它俩不是一个范畴的概念。语段是语法概念,指共 同表示一个中心语意的一组句子;段落是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讲的,它是 组成文章的一部分。有时,语段与文章的段落重合;有时,一个段落可 能不止有一个语段。
•语句衔接
语法常识——句式与语段
一、句式
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而句子总是有一定的表达形式。进 入语言表达与运用训练中,句式知识如影随形:无论是与句式直接相 关的语句衔接、带句式概括、句式表达效果、仿用变换句式等题型考 点,还是与句式间接相关的语句补写、语言得体、语言鲜明等题型考 点。为了避免分散在各题型考点讲句式知识的零碎、散乱问题,这里 特地把所有常用的句式知识集中在一起讲述,希望让你获取完整、系 统的句式概括,为接下来的各项语言策略与技能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保持一致,代入恰当
掌握语句衔接(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
(一)保持话题、陈述对象的一致性 陈述主体、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在语段所提供的语境中,陈述的 对象应该保持一致,而不能彼此混杂。 在一段文字中,必须考虑话题的一致性,即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 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或主旨,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 想观点。话题的一致性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所讲述内容(主旨 或观点)的统一,二是主语或陈述对象的统一。这是做语句衔接题首先 要考虑的要求。 这里需要注意:上下文主语的一致与改变并不矛盾,在连续表述中, 主语可以改变,但不要轻易改变,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掌握。
英语写作中的衔接与连贯讲义PPT(18张)

•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 例4 上 \下义词(hyponymy)
• It has never been explained why university students seem to enjoy practical jokes more than anyone else. Students specialize in a particular type of practical joke: hoax. Inviting the fire brigade to put out a nonexistent fire is a crude form of deception. Students often create amusing situations which are funny to everyone except the victim.
and in class. As a result,(结果)when he graduates
from school he can do nothing. For (原因)everything
is different from what teachers told him. He may even be
称指代) was the candidate of the new Republic Party. This Party (指示指代)opposed the creation of new slave states. • 2. 替代substitution • This biscuits are stale. Get some fresh ones.(名词性替代) • “ if you have seen them so often, of course you know what they’re like.” • “I believe so,” Alice replied thoughtfully.(分句性替代) 3. 省略ellipsis (zero stitution) “how many hours a day did you do lessons? said Alice. ” I did that ten hours the first day,” said Tom.(分句性省略) • 4. 连接conjunction • A. 通过标点符号衔接 • I came, I saw , I conquered.( Julius Ceaser) • The sun is growing warm, frogs are waking in the marshes, planting time will be soon here. • B. 通过连接词衔接 • 5. 词汇衔接lexis • (Halliday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 1976)
衔接与连贯ppt课件

✓照应Reference:
✓替代Substitution 语法手段
✓省略Ellipsis
✓连接Conjunction
逻辑手段
✓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词汇衔接手段
.
照应 Reference:
✓ 照应是起信号作用的词项。它们不能像大多数词项那样本身可作出语 义理解,而只能通过照应别的词项来说明信息。
✓
.
替代 Substitution:
✓ 替代指用一个词项去代替另一个或几个词项,是 词项之间的一种代替关系。英语中常用的替代词 有one(s), do, same , so等。 例:①This biscuits are stale. Get some fresh ones. (名词性替代) ②“ if you have seen them so often, of course you know what they’re like.” “I believe so,” Alice replied thoughtfully. (分句性替代) ③A: Black coffee, please. B: The same for me.
.
同现关系(collocation):
✓ 同现关系指词汇在语篇中共同出现的倾向性(co-occurrence tendency)。 ✓ 词汇的同现关系包括反义关系、互补关系、局部 —整体关系和搭配关系。 ✓ 1.反义关系(antonymy) ✓ eg: United, we stand;divided, we fall. ✓ 2. 互补关系(complementarity) ✓ eg: single—married,dead—alive ✓ 3.局部 —整体关系
✓ eg: school: primary/middle/ junior high/senior high school/college/university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作者的话本书谈的是语篇研究,而且主要谈其一个方面,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本人的认识水平,可供写作的时间,和本书的篇幅均不容许涉及语篇研究的方方面面。
仅管如此,本书的第一章为读者提供了一些进一步追踪的线索。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研究的核心,也是语篇研究能否站得住脚的关键。
如果一个语篇前后衔接,意思连贯,那么,其可接受性则八九不离十。
语言既然分为不同层次,语篇的衔接连贯自当在不同层次有所反映。
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模式偏重于语言内部的,尤其是词汇句法层的体现过程。
本书除保留这些基本观点外,试图把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理论、主位——述位理论、信息理论、语境理论、以及语用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进来,在更大范围内探索语篇衔接连贯的种种手段和原因。
语言毕竟是一种符号,它离不开符号学的制约。
语言是在一定语境和情景下使用的,它也离不开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的制约,更离不开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时的共识和应当遵循的规则。
韩礼德——哈桑的衔接理论以英语语料为据。
我曾用这个理论对汉语语料进行过研究。
本书则两种语料兼用。
这样做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的。
一方面,衔接连贯现象在两种语料中均有,可相互借鉴;另一方面,某些现象只见之于英语语料,或只见之于汉语语料。
采用两种语料可减少其片面性,也是对比研究的一种尝试。
其次,采用两种语料既可满足我国的英语读者参考,又可供汉语读者参考,互相沟通信息.当然,涉及语料越多,越能说明问题;本书尚未做到这一点,这有待于各语种的行家共同努力。
本书所采用的语料偏重于书面语,口语材料相对说来少一些。
一些学者可能不大同意这种做法。
他们强调根据录音机整理“正在说”的语料。
这个意见有其正确的一面。
口语的出现先于书面语,应该更受到重视。
由于物质条件、时间、和人力的限制,我未能在这方面有所改进,只能照老办法行事,只要能说明问题的材料用收不误。
不足之处,容待日后补过。
上述意见也有不完全正确的一面,如果说过去只重视书面语料而忽视研究口语语料是个缺陷的话:那么今天万事只要口语语料而忽视书百语料似乎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始阶段:1976
1. 指称 指一个项目的意义要靠另一个项目来解释的现
象。共有三种指称:人称指称、指示指称和比 较指称:
[1] Core six cooking apples. Put them into a fireproof dish. These are red ones, but they are not so delicious.
7
一、起始阶段:1976
表1:衔接在英语描述中的地位( Halliday & Hasan , 1976)
概念意义
经验
逻辑
人际意义
根据级阶 小句
及物性
动词词组 时态
名词词组 修饰语
副词词组 情景
所有级阶 并列与从
属关系 (条件
附加、报告 等)
根据级阶 小句:
语气、 情态
动词词组 人称
名词词组 态度
副词词组 评论
谋篇意义 结构性
根据级阶 小句
主位
动词词组 语态
跨级阶 信息单位
信息分布
信息焦点
名词词组 指称
副词词组 连接
非结构性 衔接
指称 替代 省略 连接 词汇衔接
8
一、起始阶段:1976
衔接的作用: 把语篇中的一个个句子以一条条语义关系联系
起来,从而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不是 一个个单独的句子的堆砌。 但这些衔接关系要能够起到把句子连接成为语 篇的作用,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条件,如是否谈 论的是同一个话题,讲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关 系是否保持一致,所利用的交际渠道是否还保 持不变,是否还是在同一个语境中,或者同一 个文化中等。
9
一、起始阶段:1976
2、(Halliday & Hasan, 1976)提出了“衔接+ 语域一致性 = 连贯”的模式
语域:由发生的事件,参与交际的人和交际的 场合和环境形成的语境综合为语域,决定人们 交际中所交流意义的类型和特点。
语域一致性:所交流的话语和交流的内容,参 与者的身份、地位、态度,交际所利用的媒介、 渠道等都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并适合于上面 所讲的语域的特点。例如,如果改变所谈论的 内容,改变讲话者的身份,改变交际的渠道和 媒介都会产生不一致现象,使语篇不连贯,或 者不十分连贯。
Them—指称,表示前面的apples These—指示,指前面的them和apples So—比较,把这些苹果与其他的相比较。
4
一、起始阶段:1976
2. 省略和替代 当在下面一个句子重新出现时,被省略掉,或者被其
他项目所替代的现象。例如,上例中的ones就用以替 代apples,再如: [2] A. Have you been playing football? B. Yes, I have (been playing football.) 都可分为三类:名词、动词和小句。Ones替代名词; playing football替代动词。 [3] A: Has he been ever to Beijing? B: I think so。 So 替代整个小句 (he has been to Beiji 指由连接成分把两个或多个句子,或者段落连接起来
的现象。 (26) I took a bath, dined, and then dozed fitfully for a
while.(additive) (27) Law-and–order is the longest-running and
衔接与语言形式最接近的意义关系,可以通过形式显 性化;
衔接研究中存在争议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根据衔接来推测连贯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题目。
2
一、起始阶段:1976
1、(Halliday & Hasan, 1976)提出了语篇衔接 的概念
区分了五种衔接: 指称(reference) 替代(substatitution) 省略(ellipsis) 连接(conjunction) 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6
一、起始阶段:1976
4. 词汇衔接 由词汇的重复,及其之间的语义关系所建立起来的衔接
关系,包括重现、同义、反义、上下义、整体部分义, 以及同一语义场的词汇搭配所建立起来的衔接关系。 [4] The young man does not like bears, so yesterday in the park he gave the bear some poisonous food to eat. [5] 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 [6] And sings a solitary song, That whistles in the wind. Bear—bears: 重现 Err—forgive: 反义 Sing—whistle: 搭配
语篇衔接与连贯研究的 发展
Progress in Studies on Text
Cohesion and Coherence
张德禄 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院
1
引言:衔接与连贯研究
为什么研究衔接与连贯
是确定是否语篇的主要标准; 是语篇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 到了需要总结一下的时候。
在衔接与连贯的研究中应主要研究衔接
probably the best-loved political issue in U. S. history. Yet it is painfully apparent that millions of Americans who would never think of themselves as lawbreakers, let alone criminals. (adversative) (28) Red-light running has always been ranked as a minor wrong, so it may be in individual instances. (Causal)。 And 为连词,连接两个句子;yet和so为连接副词来连 接两个句子,或者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