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政治PPT课件

合集下载

隋唐政治制度课件

隋唐政治制度课件
三省六部制二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一建立唐朝和取得皇位1助父建立唐朝统一全国2玄武门之变长子李建成太子589626次子李世民秦王598649三子齐王603626高祖窦皇后四子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政治一中枢机构
第三单元隋唐两宋时期 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政治 第二节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第三节北宋时期的政治和改革 第四节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政治上:隋唐重建了大一统, 政治上:隋唐重建了大一统,但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 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北宋初期重新加强了中央集 在君主专制方面,隋唐进行了制度的创新, 权。在君主专制方面,隋唐进行了制度的创新,两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削弱相权。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削弱相权。 经济上:唐朝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经济上:唐朝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两 宋时期经济繁荣超过了前代,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宋时期经济繁荣超过了前代,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文化上:隋唐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时期理学形成, 文化上:隋唐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时期理学形成,打 破三教合流局面。 破三教合流局面。隋唐两宋时期中国科技一直保持世 界领先地位。 界领先地位。
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政治 中枢机构: 一、中枢机构:三省六部制 二、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一)建立唐朝和取得皇位 (二)统治思想和统治政策 1、统治思想: 统治思想: (1)隋朝灭亡教训 (2)民本思想
2、统治政策: 统治政策: (1)用人 法律:慎用刑法、 (2)法律:慎用刑法、
制定《唐律》 制定《唐律》
要教戒太子诸王》 要教戒太子诸源自》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政治 “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 纵不合朕心, 纵不合朕心 中枢机构: 一、中枢机构:三省六部制 为忤。若即嗔责, 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 二、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怀战惧,岂肯更言? 怀战惧,岂肯更言?”—— (一)建立唐朝和取得皇位 贞观政要求谏》 《贞观政要求谏》 (二)统治思想和统治政策 贞观初放榜日, 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 1、统治思想: 统治思想: 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 (1)隋朝灭亡教训 喜谓侍臣曰: 出,喜谓侍臣曰:“天下 (2)民本思想 英雄,入吾彀中矣! 英雄,入吾彀中矣!”─ 统治政策: 2、统治政策: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杂记》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杂记》 用人(纳谏,完善科举) (1)用人(纳谏,完善科举)

隋唐时期PPT课件

隋唐时期PPT课件

(三)监察制度的完善
1、确立:_____时期
2、完善:_____时期—三省六部制下的____省负责谏议
和封驳。
2
皇帝
相权分割 皇权加强
中书省
① 草拟政令
吏户 部部
尚书省
③ 执行
礼 兵刑 部 部部
门下省
︳ ② 审核政令
政 事 工堂

3
科举制的影响:全面影响古代中国社会___和___各方面。 积极作用: 1)、提高了官员_________和行________。 2)、打破了_________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 3)、有利于社会________的形成。 4)、一定程度体现了的______、_____、客观原则。 对今天我国的考试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有重要影响。
1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确立:
机构:
(一)三省六部制 职责(运行机制):
(见下)
积极作用:
实质:
归纳:中国古代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
注意:三省互相制约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
皇帝旨意草拟政令,门下省仅有封驳权,没有裁决权。
中书省秉承
(二)科举制 创立:____朝(隋炀帝)设进士科
(见下)
完善: ____朝
④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科举制在隋唐创立并能在封建社会中得以发展的主要 原因是
A.封建思想发展的需要 B.庶族地主阶级人数增大
C.完成封建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D.封建经济发展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7
5、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
钱塘江 余杭(杭州)
17
隋唐运河的繁忙景象 18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隋唐时期PPT课件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隋唐时期PPT课件
二、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3、推行减轻人民负担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武则天时的名臣
影响: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承前启后的作用
唐朝由盛转衰
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王制》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 。 ——《贞观政要》卷一《君道》
唐太宗是怎样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之道的又是如何做的?
魏征
3、居安思危,虚心纳谏
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 “世传太宗尝与文昭(房玄龄的谥号)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24~705)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改唐为周,自己做了皇帝。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你能描绘一下开元盛事的情景吗
开元全盛时国富民安的繁荣景象:小城万户,粮仓满溢;出门畅通,路不拾遗;货物流通,男耕女桑的小康社会。
丰富的阅历和隋亡的鉴戒使得唐太宗,一是善于体察民情——明智地实行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修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恢复。二是他认为国事千端万绪,皆须审时变通,由君主一人独断,必然有失——强调君臣关系如同“元首”与“股肱”,必须合为一体,同心协力,行事方有成效。于是广招贤才,知人善任,使治国方略顺利施行。三是他居安思危,时时以长治久安为念——经常鼓励臣下敢言直谏,指出皇帝的过错,自己也能努力克制,虚心纳谏,勇于改过。

高中历史 隋唐政治新格局精品PPT课件 〔华东师大版〕

高中历史  隋唐政治新格局精品PPT课件 〔华东师大版〕
(1)政治:P53
(2)社会: 改变地方门阀世族把持选举大权的局面,为广大庶 族人才的参政广开门路。
(3)文化: 考试的常设科目为明经,进士两科。进士科主要考 经史和时务,后改以诗赋为主,较能体现应试者 的文才学识。大大繁荣了唐代文化,出现了唐诗璀 璨的辉煌现象。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九品中正制度及其弊端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 选拔制度。由各州郡的“中正”推荐人才。“中 正”依据门第(家世)、才能进行推荐,对人物 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
中 正的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 作为选官的根据。
九品中正制度及其弊端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 度。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 大中正。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PPT优质课件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PPT优质课件

2.隋朝速亡 失误:过于急切 不恤民力
高中历史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后统一全国。
高中历史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 以民为本 劝课农桑 知人善任 虚怀纳谏
高中历史
“贞观之治”
武则天 发展科举 拓展边疆 轻徭薄赋 发展经济
“贞观遗风”
唐玄宗李隆基 选贤任能 改革吏治 发展生产 大兴文治
4.后周局部统一
高中历史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高中历史
小结
隋朝 成就:
实现统一、 发展经济 制度创新 、兴建东都 修建运河 失误: 过于急切 滥用民力
唐朝 成就:
制度完善、经济繁荣、 文化灿烂、民族交融、 对外开放 失误: 中央与地方失衡 后期忽略民生
高中历史
隋朝全图
• 兴建东都
加强对山东、江南等地的控制
高中历史
隋洛阳城
隋朝局势图
• 修建运河
贯通南北,巩固统一,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促进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高中历史
隋朝运河
• 修建运河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 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 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 者矣。
——傅泽洪《行水金鉴》
高中历史
隋朝运河
——(唐)刘允章《直谏书》
高中历史
2.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 875年,黄巢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高中历史
3.五代十国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旧五代史•晋书》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高中历史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邺都留守

《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

《隋唐制度的革新》课件

社会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民族矛盾尖锐。
隋唐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民族 融合加速,为制度的革新提供了
社会基础。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思想活跃 ,为制度的革新提供了思想支持

02
隋唐制度的革新内容
政治制度的革新
总结词
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中央 集权、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等方面。
历史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度革新是 历史的必然选择。
统治者明智决策
隋唐统治者具有远见卓识,顺应历史 潮流进行制度革新。
05
隋唐制度革新的特点
创新性
隋唐制度革新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 ,如官制、法制、土地制度、赋税制 度等。这些创新为后世制度建设提供 了重要借鉴。
隋唐时期在法制方面也有所创新,如 《唐律疏议》成为我国现存最早、最 完整的封建法典,对后世法制建设产 生了深远影响。
隋唐时期开创了科举制度,打破了士 族门阀对仕途的垄断,为寒门士子提 供了上升通道,提高了官员素质。
全面性
01
02
03
04
隋唐制度革新涉及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个领域,具有全面
性。
在政治方面,隋唐时期对官制 进行了全面改革,建立了三省 六部制,完善了监察制度等。
在经济方面,隋唐时期推行均 田制和租庸调制,保障了农民
阶级关系调整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对 政治制度提出了改革要求 。
民族交融推动
各民族间的交融与交流, 促使制度向更为包容和开 放的方向发展。
外部原因
周边文明影响
吸收外来文明优秀成果,如佛教 、摩尼教等,为制度革新提供了 思想资源。
战争与征服刺激
与周边民族的战争与交往,促使 隋唐统治者反思并改进制度。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32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32张PPT)

隋中期 结论(表现)
4600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粮仓
1900多万顷 长安太仓
5500多万顷 垦田扩大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耕 地面积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604年七月,隋文 帝病危,杨广派人入 宫将父文帝杀死,又 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 死,缢杀之;遂即位, 为隋炀帝。
3.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 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一、隋的统一
一、隋朝的统一
1.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北朝


西
魏 国


东魏
北方:
十六国 并存
北魏
(鲜卑族) 西魏
北齐
581年
北周 隋
南方: 东晋 宋 齐 梁 陈 589年
南朝
2.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_5_8_1_年——___杨_坚_建立隋朝,定 都__长_安__,他就是隋文帝。 2.统一:_5_8_9_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3.影响:隋的统一,结束了__长_期__分_裂___的 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 展大趋势。
二世而亡 38年 581—618
随堂训练
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A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A D.②③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朝廷得到了什么?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20张PPT)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20张PPT)
第六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 杨隋兴亡
(一)兴盛:广设仓库,兴建名城,开通运河,创设科举 (二)覆亡:隋炀暴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征伐高丽
含嘉仓考古遗址 (缸式地下粮窖)
营建洛阳: “得土之 中”,便 于运送贡 赋,控御 全国。
“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通典·州郡典》
运河开通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玄宗为上皇天 帝,年号至德。
马 嵬 驿
2.藩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据
藩镇割据形势图
3.宦官专权
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者所立者七君。
——《新唐书》卷九《本纪九》
4.牛李党争
李商隐在令狐楚和王茂元之间左右为难。
黄巢起义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5.朱温灭唐
907年,废哀帝, 改国号梁,史称后 梁。至此,唐王朝 灭亡。中国历史进 入五代十国时期。
朱温(852年-912年)
四 五代十国 “天子宁有种焉”
1.政权更迭
〔安〕重荣起于军伍,暴得富贵,复 睹累朝自节镇遽升大位,每谓人曰: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耶!
——《旧五代史》卷九八 《晋书 · 安重荣传》
东突 贞观年间被唐所灭,复叛 厥 后为回纥所灭
西突 高宗年间被唐与回纥所灭 厥
回纥 玄宗朝被册封怀仁可汗, 后发展为维吾尔族
藏族 太宗朝和亲,9世纪中期唐 蕃会盟
靺鞨 玄宗朝被册封渤海郡王
三 盛极而衰
755-763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1.安史之乱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 的职权。
.
9
2.三省六部制的内涵与特点
• 三省六部制之三省 • 中书省负责 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 门下省负责 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
回; • 尚书省负责 国家的重要政令。 •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10
2.三省六部制的内涵与特点
• 三省六部制之六部
• 六部为 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 兵、刑、工六部。
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
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
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
正确的是
()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
20
三、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 青年闯将 建唐立功 • 一统天下 战功赫赫 • 杀兄逼父 夺位登基
.
23
宽仁慎刑(政治)
《贞观律》五刑:笞刑-----杖刑-----徒刑------流徒-----死刑
有一次,太宗和群臣讨论如何制止盗贼的事儿,有人主张制定 严酷的法律。太宗说,“民众之所以偷窃,是因为国家规定的赋税 和劳役太重、官吏贪婪,加上自己饥寒交迫,所以就顾不上廉耻了。 我应当节省费用、减少赋税和奢靡,选择廉洁的官员,这样民众衣 食有余,就不会当盗贼了,何必用严酷的法律呢?”几年之后,天 下出现“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局面。
.
7
一、隋唐政治制度变革—三省六部制
• 1.创立与发展 • 2.内涵与特征 • 3.作用与影响
.
8
一、隋唐政治制度变革—三省六部制
• 1.创立与发展
• (1)两汉时期的“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 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
• (2)魏晋时期三省名称相继出现
• (3)隋文帝 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 中央确立了三省制度,三省为中央最 高政府机构。
汝宜早参。’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
门 ……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
将东归宫府。太宗随而呼之,元吉马上张弓,再
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应弦而毙,元吉中流
矢而走,尉迟敬德杀之”。
.
22
2.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太宗曰:“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 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 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 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 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士人通过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地 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③把读书、考试、选官
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封建官员的文化素 质 ④把选才和任官的权力从地方豪门收归 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
19
•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
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
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
4
.
5
隋唐两宋朝代沿革概述—特征
• 隋唐统一— • 两宋多元并立(分裂与民族融
合) • 元朝重新统一
.
6
隋唐政治的四个问题
• 一、隋唐政治制度的变革之一—三 省六部制(中央官职的变化)
• 二、隋唐政治制度的变革之二—科 举制(官吏选拔制度的变化)
• 三、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 四、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
• (1)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 中央的统治力量;
• (2)削弱了 ,加强了 ;
• (3)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 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 制度僚体制就是 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 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 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 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 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 主管户口、 赋税等;
• 主管国 家礼仪制度; 主管军政;
• 主管刑法; 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
11
三省六部制的机构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
12
2.三省六部制的内涵与特点
•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 相权分散,决策科学 • 互相牵制,科学分工 • 效率提高,各尽其用
隋唐两宋时期1
隋唐时期的政治
.
1
隋唐两宋朝代沿革概述—历程
• 隋— • 唐— • 五代十国与少数民族政权崛起— • 北宋与辽、西夏和金并立— • 南宋与金、蒙古的对立— • 元朝
.
2
唐至元时期政权的沿革
契丹 辽
蒙古
五 西夏 金
唐朝 代 十 国
北宋 南 元朝 宋
分裂. 与融合
3
随手一练
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
.
13
•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 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 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 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
•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 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 D.唐朝实行集权决策机制
.
14
2.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与影响
3.评价:是封建 制度的一大进步: ①冲破了世家大族 的局面; ②扩大了官吏来源; ③提高了官员的 ;
④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 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利于政 局的稳定。
.
18
•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
这是 因为
()
• ①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持仕途的状况,有
效地抑制了 腐朽的士族 ②使门第不高的
• A.废分封,置郡县
•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 C.废丞相,设内阁
• D.确立三省六部制
.
16
二、隋唐政治制度的变革之二—科 举制(官吏选拔制度的变化)
1.创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 的 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 建 ,科举制形成。
2.完善:唐朝继承和完善了科举制。
.
17
二、隋唐政治制度的变革之二—科 举制(官吏选拔制度的变化)
❖唐太宗特别设立了死刑覆奏制度,以示对人命的重视。在京城要 在两日内五次覆奏,在各州要三覆奏。这种制度的建立有个惨痛的 教训,就是错杀了大臣张蕴古,唐太宗后悔不已。因此决定设立这 项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死刑复审权)
• 贞观政绩 流芳千古
• 晚年过失 反躬自省
(599—649年).
21
1、玄武门之变,夺取政权(626)
在双方的较量中,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略占优势, 因此李世民决定发动政变。
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 玄武门之变
《旧唐书》卷六四《李建成传》:
“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
宫,……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