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_八下_农业
湘教版初中农业教案

湘教版初中农业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生物教材版本:湘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的含义、地位及作用,认识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2. 掌握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学会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农业的含义、地位及作用;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农业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实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农业发展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农业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探索农业的奥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引导学生理解农业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 学生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讲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环保。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农业的含义、地位及作用,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本节课所学,分析家乡的农业发展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调查身边的农业环保现象,撰写一篇短文,提倡农业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实践操作、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掌握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范文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范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未必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关键步骤。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的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文地理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特征情况。
2、了解乌海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农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转折修建。
6、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分析弊端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善待鸟类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影响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的。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歌曲《青藏高原》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1、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2、结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解析学习目标,即知识要点: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农业情况、能源矿产、交通等知识点,要求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技能与能力要求:了解讲课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进行学法指导:①结合课本第87页图4-21“青藏地区”图,完成第87页活动题1-6,了解本区的基本情况。
②先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教材中所配评注的各种图表,对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划起来;再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语文练习。
③要求:思考青藏地区山地、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左右)学生按要求进行自学,完成导学练习。
地理八下湘教版笔记

地理八下湘教版笔记地理八年级下册湘教版的笔记可以按照不同的章节进行整理,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笔记内容,供参考:一、中国的自然环境1. 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 中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 中国的气候特征:显著的季风特色和大陆性气候。
4. 中国的河流:外流河为主,内流河为辅,长江、黄河、珠江等是主要的河流。
二、中国的自然资源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3.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4. 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不均,相对集中。
三、中国的经济发展1. 农业: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 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3. 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4. 旅游业: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四、中国的地理差异1.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 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五、认识省级区域1. 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 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 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六、认识省内区域1. 各省内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各省内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3. 各省内区域的发展条件和方向。
七、认识跨省区域1. 各跨省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各跨省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3. 各跨省区域的发展条件和方向。
八、走向世界的中国1. 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发展状况。
2.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3.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湘教版初中地理农业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农业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含义、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农业的分类及其主要部门,了解不同农业部门的生产特点。
3. 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理解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4. 使学生掌握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5. 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念。
教学重点:1. 农业的含义、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农业的分类及其主要部门。
3. 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4. 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农业分类及其主要部门。
2. 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3. 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农业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业。
2. 提问:你们对农业有什么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有什么地位和作用?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的含义、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其生产特点。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农业的含义、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讲解农业的分类及其主要部门,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3. 讲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如南方水田、北方旱地等。
4. 讲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四、案例分析1. 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差异。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
2.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活动题答案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活动题答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活动题答案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P2页:农业是指直接利用土地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广义农业[1]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
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我同意玲玲的看法。
1、我国北方居民主食:面食。
南方居民的主食:大米。
P4 页:2、北方主要粮食作物:小麦。
南方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图1-4反映南方水稻收割情况,图1-5反映小麦收割情况。
34、三江平原即东北平原东北部;松嫩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脉及松辽分水岭之间,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洞庭湖平原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两湖平原的南部;鄱阳湖平原位于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西南边境,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P7 页: 1、这个想法不太合适,因为我国北方生产甜菜糖,南方生产甘蔗糖。
如果是在南方种植甜菜,南方制糖企业均是加工甘蔗,不能加工甜菜,生产工艺不同。
同时南方种植甜菜不太适宜,含糖率不会太高,种植甜菜效益不高。
2、珠江三角洲,因为毗邻香港这个国际的金融、贸易、信息、海运中心之一。
农产品主要销往香港。
3、无公害蔬菜只是在种植的过程中对农药的使用量进行了控制,使用农药后要过了安全期才采收,所以不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个有体系的系统,不是单独存在的,讲求的是生产环境的自然,无污染,对化学品基本上不使用。
第二节工业P10页:1、资源密集型工业:采掘工业(包括煤炭生产、开采石油、采伐林木等)、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工业等。
劳动密集型工业:纺织工业、服装业、收音机和电视机等的装配业等,其主要分布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
资金密集型工业:钢铁工业、化工工业等。
技术密集型工业:电子工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生物工程工业等。
P12 页; 1、结合新闻就“小煤窑”乱象侧重安全生产和环保角度来讲。
12、我国北方电力工业:火力为主。
《农业》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1)

农业〔第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农业的概念及我国农业开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根底。
理解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的必要性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提高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资料图片的分析,了解农业的概念和农业的分类。
通过读图探究、资料分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学会用表格比拟的方法说明农作物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通过对我国农业开展成就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
通过对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的探究,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开展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好。
4.教学重点:农业的分类,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因地制宜开展农业。
5.教学难点: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因地制宜开展农业。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2.读图分析法;3.分组讨论法;4.启发引导法;5.分小组比赛法利用学案和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归纳结论,重要的是掌握分析方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老师引领和调控课堂。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学法指导:要充分利用地图来学习记忆农作物的分布,以及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分布。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 ?农业分解图? 、?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分布图?、?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图??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图?、?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图?【教学过程】导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由学生的衣、食、住、行引入,让学生体会农业是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部门,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开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重、难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学习活动一: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1、农业的概念:问:什么是农业?你理解的农业是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湘教版中国农业教案

湘教版中国农业教案篇一: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说课稿《农业》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如下分析: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让“土地奉献”的产业、中国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畜牧业分布。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五个部门。
2、通过了解农业发展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并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及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说教法:本节课内容不多,但比较枯燥。
如何做到高效?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主要采用了竞赛法和情境激趣法。
竞赛法: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变化,就会赋予地理课堂更高的生命力。
针对学科现状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竞赛这种形式容易激发学生斗志,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于,而且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持久。
情境激趣法: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自然就是活着的教材,将地理问题生活化,更能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说课稿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说课稿八年级(下)目录: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地区的划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第五节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第三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学教材说教材我又把它分为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四个方面。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只对区域地理宏观进行介绍,其主要内容是在认识不同地理区域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为了更合理,更准确的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接下来,我们有必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2、说学情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对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该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必发展。
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内蒙古草原 B 华北平原 C太行山区 D洞庭湖沿岸
畜牧业
A
种植业
B C 林业
D
渔业
A B C 三地, A为 人口众多的城市, B为城市郊区, C为 远离城市的郊区。 居住在B C 两地的 农民面临着两种选 择: 1、种植水稻、 小麦、玉米; 2、种植蔬菜、花卉、 发展肉、乳、禽、 蛋生产
于发展外向型农业?其农产品主要销往哪些地方?
江汉平原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具有更好的区位和运输的优势,所以更适 合发展外向型农业,其农产品主要销往港澳地区
畜牧业 渔 业
种植业 林 业
新疆细毛羊 新疆牧区
内蒙古牧区
三河马 三河牛
青海牧区 青海牦牛 西藏牧区 西藏牦牛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粟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 栽培茶树的国家。 3、我国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原 产地。
下面两幅图,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
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
各是什么?
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你能说出以下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吗? 《黑体字字母》指示的地区
B
L J K I
A
E
F C D G
H
山东、南
长江流域
甜菜分布区
黑龙江、吉林、 内蒙古、新疆北部 甘蔗分布区
华南、四川盆地
棉花:长江、黄河中下游和新疆
完成下表: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南方 北方 水田 水稻 油菜 甘蔗
旱地
小麦
花生
甜菜
就珠江三角洲和江汉平原来说,哪一个地区更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