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合集下载

简述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的一般步骤

简述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的一般步骤

简述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的一般步骤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部分,通常用于高层住宅、商业楼等建筑物的屋盖结构。

为了确保设计的安全可靠,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设计。

本篇文章将简述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的一般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地阐述。

第一步:确定设计负荷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的第一步需要确定设计负荷,包括准确的楼盖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这些负荷会影响到楼盖结构的稳定性和设计选型,因此需要加以详细的分析和计算。

第二步:选型
选型是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型号和相应的材料。

该步骤需要同时考虑负荷和材料的性能,例如承载能力、自重以及材料的强度等,以保证设计的安全可靠。

第三步:制定结构方案
结构方案是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的核心环节,设计师需要根据楼盖的几何形状、负荷和选型等要素,确定合理的结构方案,并制定详细的CAD图纸,以便于后续的施工和监测工作。

第四步:进行计算分析
在确定结构方案后,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例如强度和稳定性分析、约束条件的分析、刚度调整计算等。

这些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有效地评估方案的可行性、优缺点和风险,从而采取合适的优化措施。

第五步: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根据计算分析的结果和结构方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在其中包括楼盖结构的构件尺寸、连接方式、施工顺序和逐步施工的具体步骤等。

该步骤可以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需要经过以上几个具体步骤,才能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工作中,设计师需要注意每个步骤的细节,确保设计结果符合实际建筑要求。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单向板肋梁楼盖由板肋梁和板部分组成。

板肋梁是指在水平方向上连接的梁,用于承载荷载并将其传递到支承结构上。

板部分是指横跨在板肋梁之间的水平板,用于提供屋面支撑和楼板结构。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涉及到结构的布局、荷载计算和材料选择等方面。

首先,在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中,需要确定结构的布局。

这涉及到梁的位置和尺寸,以及板的位置和尺寸。

通常情况下,梁与板的布局应该考虑荷载传递的路径和支座位置,并使结构具有良好的刚度和稳定性。

其次,在荷载计算方面,需要考虑楼盖所承受的各种荷载,如自重荷载、活荷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这些荷载需要按照设计规范进行计算,并确定所需的安全系数和最大应力。

然后,在材料选择方面,需要选择适合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材料。

通常情况下,梁和板的材料可以是钢、混凝土或木材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应考虑结构的荷载要求、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特性以及成本等因素。

在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结构分析和验算。

结构分析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弹性分析或弹塑性分析等方法,以确定结构的位移、应力和变形等参数。

结构验算则是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安全承受计算荷载。

最后,在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施工和维护。

施工方面需要考虑梁和板的安装顺序和方法,以及梁和板的连接方式和节点设计。

维护方面需要考虑结构的使用寿命、耐久性和防腐蚀措施等。

总之,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涉及到结构的布局、荷载计算和材料选择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使单向板肋梁楼盖具有轻质、高强度和经济的特点,从而满足建筑的功能和美学需求。

第3章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

第3章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

例题——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设计资料某多层仓库的平面柱网布置如图3.24所示。

楼盖拟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23图3.24楼盖平面柱网布置1)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20mm厚混合砂浆板底抹灰。

2)楼面活荷载: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8kN/m23)荷载效应组合仅考虑由可变荷载控制的基本组合,即恒荷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3(因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2)4)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30;钢筋:梁中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其余采用HPB235级钢筋。

4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主梁沿房屋的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

•主梁的跨度为6.9m;次梁的跨度为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其间距为2.3m;•楼盖结构平面布置见图3.25。

56图3.25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根据构造要求,截面尺寸取定板厚取h=80mm≥1/40l≈2300/40=57.5mm6.0/2.3=2.6,按单向板考虑。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1/18~1/12)l=6000/18~6000/12=(333~500)mm。

考虑到楼面活荷载比较大,取h=450mm ——截面宽度取b=200mm7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1/15~1/8)l=6900/15~6900/8=(460~862.5)mm取h=650mm ——截面宽度:取b=250mm83.板的设计•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板的计算要点)(1)荷载恒荷载标准值20mm水泥砂浆面层0.02×20kN/m3=0.4(kN/m2)80mm钢筋混凝土板:0.08×25kN/m3=2.0(kN/m2)20mm板底混合砂浆:0.02×17kN/m3=0.34(kN/m2)g k=2.74kN/m2活荷载标准值q k=8kN/m2910恒荷载设计值:g =1.2×2.74=3.29kN/m 2活荷载设计值:q =1.3×8=10.4kN/m 2总计:g +q =13.69kN/m 2(2)计算简图次梁截面为200×450mm 。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PPT)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PPT)

在均布及三角形荷载作用下:
M k1gl 2 k2ql 2 V k3gl k4ql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
M k5Gl k6Ql V k7G k8Q
2.3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3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措施计算构造内力
内力包络图
由内力叠合图形旳外包线构成,它反应出各截面可能产生旳最大 内力值,是设计时选择截面和布置钢筋旳根据。
次 梁 :(4~6)m 主 梁 :(5~8)m
构造平面布置方案
(a) 主梁横向布置
(b) 主梁纵向布置 单向板肋梁楼盖布置方案
(c) 只布置次梁
2.3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 现浇整体式楼盖构造内力分析措施
弹性理论 有较大旳安全贮备。 塑性理论 内力分析与截面计算相协调,成果比较经济,但一般
情况下构造旳裂缝较宽,变形较大。
民用建h筑/ l 楼板 l ≥70mm
工业建筑楼板 ≥80hmm
• 高跨h比/ l h 中旳
取短h向跨度
h
• 板厚一般宜为h
80mm≤ ≤16h0mm
• 高跨比 中旳 为肋高
1 单向板肋梁楼盖构造布置
构造布置涉及柱网、承重墙、梁和板旳布置
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造价及施工条件等,合理拟定构造旳平面布置。 根据工程实践,常用跨度为:单向板 :(1.7~2.5)m
混凝土构造设计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单向板与双向板
单向板:荷载作用下,只在一种方向或主要在一种方向弯曲旳板。 双向板:荷载作用下,在两个方向弯曲,且不能忽视任一方向弯曲旳板。
《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 50010-2023)要求:
(1) 对两边支承旳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 对于四边支承旳板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单向板肋梁楼盖是一种常见的楼盖结构设计,适用于较大跨度的建筑物。

它的设计原理是利用混凝土中的预应力钢筋进行支撑和加固,使楼盖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以下是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的一般步骤:
1. 结构分析:首先需要进行楼盖的结构分析,包括受力分析、荷载计算和梁板的尺寸设计等。

这一步是确定整个结构设计的基础。

2. 梁设计:根据楼盖的跨度和荷载要求,设计并计算出适当的梁的尺寸。

梁的设计包括选择适当的材料(如钢筋和混凝土)和计算梁的截面尺寸、受力和开孔等。

3. 板设计:根据楼盖的荷载要求,设计并计算出适当的板的尺寸。

板的设计包括选择适当的材料(如钢筋和混凝土)和计算板的厚度、受力区域和开孔等。

4. 预应力设计:对梁和板进行预应力设计,通过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和锚固,使结构体系具有更好的抗弯强度和承载能力。

预应力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要求和施工条件进行合理设计。

5. 连接设计:根据梁和板的相互连接情况,设计连接件和连接方式,确保梁板之间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

6. 施工和监控: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监控,确保楼盖的结构安全可靠。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步骤仅为一般步骤,具体的设计还需考虑实际项目的要求和条件,并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此外,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确保设计方案的实施性和效果。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全文可读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全文可读
受力钢筋配筋方式 弯起式: 将正弯矩钢筋在支座附近 弯起一部分以承受负弯矩, 锚固好 ,节省钢筋,施工较复杂
分离式: 正弯矩钢筋和负弯矩钢筋分别设置 施工方便 ,用钢量较大 ,锚固不如弯起式好
第二节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五、截面计算和构造要求 板的计算和构造要求 2、板的构造要求
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
第二节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四、按塑性理论方法的结构内力计算 塑性铰的概念
构件在塑性变形集中产生的区域形成 了一个能够转动的“铰 ”,一般称为塑性
塑性铰铰形成示意图
塑性铰特点:
塑性铰能承受弯矩
塑性铰有一定长度
塑性铰只能沿弯矩作 用的方向 ,绕中和轴 发生单向转动
第二节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四、按塑性理论方法的结构内力计算
第二节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五、截面计算和构造要求 板的计算和构造要求 2、板的构造要求
单向板中除受力钢筋通常还设置四种构造钢筋
分布钢筋 与主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 板端上部构造钢筋
板角构造钢筋
第二节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五、截面计算和构造要求 板的计算和构造要求
2、板的构造要求
板顶的分 布钢筋
第二节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0.55
中间支座
外侧Cex
内侧Cin
0.55
0.55
第二节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四、按塑性理论方法的结构内力计算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的一般原则
控制支座和跨中截面配筋率
弯矩调幅不宜过大
使调整后跨中弯矩尽量接近原包络图 的弯矩值 ,调幅后仍能满足平衡条件 调幅后 ,控制弯矩值不宜小于
第二节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四、按塑性理论方法的结构内力计算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的适用范围 不能采用塑性理论计算方法的结构主要有: 在使用阶段不允许开裂 处于重要部位而要求可靠度较高 受动力和疲劳荷载作用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可打印修改) (2)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可打印修改) (2)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课程设计主题:《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辅导资料内容:概述混凝土梁板结构主要是由板和梁组成的结构体系,其支承结构体系可为柱或墙体。

它是工业与民用房屋楼盖、屋盖、楼梯及雨篷等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

此外,它还应用于基础结构(肋梁式筏板基础)、桥梁结构及水工结构等。

因此,研究混凝土梁板结构的设计原理及其构造要求具有普遍意义。

混凝土整体式梁板结构中,若有梁有板称为梁板结构,以此种梁板结构作楼盖时亦称肋梁楼盖(a)。

若有板无梁则称为无梁楼盖或板柱结构(b)。

肋梁楼盖b )无梁楼这里我们做的课程设计涉及肋梁楼盖。

基本概念阐述:单向板和双向板的概念单向板——荷载由短向板带承受的四边支承板称为单向板,由单向板组成的梁板结构称为单向板梁板结构。

双向板——荷载由两个方向板带共同承受的四边支承板称为双向板。

由双向板组成的梁板结构称为双向板梁板结构。

《规范》规定:当,按单向板计算(荷载主要沿短边方向传递,可忽略荷载沿长边方向21/3l l ≥的传递);当,按双向板计算(荷载沿长边方向的传递不可忽略)。

21/2l l ≤当时,宜按双向板计算212/3l l <<这里我们做的课程设计涉及单向板。

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具体内容楼盖设计的步骤:1) 结构布置:确定柱网尺寸,梁格间距。

2) 结构计算:确定计算简图,内力分析及组合,配筋计算。

3) 绘制施工图。

一、单向板肋形楼盖的结构布置单向板肋形楼盖由单向板、次梁和主梁组成。

*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布置方案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图1.3a );主梁纵向布置,次梁横向布置(图1.3b);只布置次梁,不布置主梁(图1.3c)。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时应注意的问题梁格布置应力求简单、规整,梁梁贯通,板厚及梁截面尺寸尽可能一致。

要考虑美观的要求,还要考虑尽量使计算方便。

柱网不宜过大,构件的跨度太大或太小均不经济,应控制在合理跨度范围内。

通常板的跨度1.7~2.7m,不宜超过3m;次梁的跨度取4~6m;主梁的跨度取5~8m 。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1. 课程设计概述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该楼盖包括两个部分:一层地面的停车场和上方的公寓。

整个楼盖跨度较大,需要考虑选用何种材料和结构形式。

设计任务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包括荷载计算、结构形式的选择、截面设计等内容。

2. 设计荷载设计荷载是指在设计结构时需要承载的外部荷载,也是本次课程设计的重点之一。

荷载的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自重、雪荷载、风荷载、人员活载和车辆荷载等。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假设设计地区为中国南方地区,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标准》(GB50009-2012)中的规定进行荷载计算。

设计荷载的详细计算过程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3. 结构形式的选择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选用整体式单向板肋梁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结构高度低、选用方便等特点,适用于跨度较大的建筑物。

在选定结构形式之后,我们需要进行截面设计,以确保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4. 截面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结构的截面设计涉及到板、肋、梁的尺寸和配筋参数等内容。

在本设计中,为了实现截面的合理设计,我们采用了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最终输出设计结果。

具体的设计细节和流程如下。

4.1. 整体式单向板设计板是整体式单向板肋梁结构中的主要构件之一,其设计需要考虑荷载、结构高度等因素。

在本设计中,板厚度选用10cm,混凝土等级为C30,钢筋混凝土板配筋率为0.5%。

4.2. 肋设计肋的设计主要考虑肋高度和肋跨度两个因素。

在本设计中,肋高度选用25cm,肋跨度选用4m。

钢筋混凝土肋配筋率为1.5%。

4.3. 梁设计梁是整体式单向板肋梁结构中的次要构件,其设计主要考虑梁高度和梁跨度。

在本设计中,梁高度选用40cm,梁跨度选用7m。

梁采用双筋矩形截面设计,钢筋混凝土梁配筋率为2%。

5. 梁柱节点设计梁柱节点是指梁与柱之间连接的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梁、柱的受力情况。

本设计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柱径选用45cm,钢筋混凝土柱配筋率为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单向板肋形结构设计例题一:基本情况某现浇钢筋砼钢筋肋形楼盖(2级建筑物),其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所示,楼面面层用20mm 厚水泥砼砂浆抹面,梁,板的底面用15mm厚混合砂浆粉刷,试设计该楼盖。

二:设计资料(1)楼面构造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重度为20KN/m3)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重度为25KN/m3),20mm厚混合砂浆顶棚抹灰(重度为17KN/m3)。

(2)四周为普通的浆砌墙,墙厚为240mm,直接承载主梁位置设有扶壁,尺寸如图所示。

钢筋混凝土400mmx400mm。

(3)(4)楼面荷载: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为7.0KN/m2。

(5)材料选用:1)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2)钢筋:梁内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其余钢筋采用HPB235三:设计过程(一)楼盖的架构平面布置采用横墙承重方案,即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

主梁跨度为6.6m ,次梁6.0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2m 。

此时,板的长短夸之比为6.0/2.2=2.7>2.0.按单向板设计,长边方向布置足够的构造钢筋,短边布置受力钢筋,板的厚度h 不小于跨度的1/40;h ≥L/40=2200/40=80mm (二)板粱的截面尺寸拟定考虑刚度要求,连续板的板厚不小于跨度的l /40,h ≥l /40=2200/40=55mm 次,取80mm 。

梁的截面高度根据一般要求: h=L 0/25=6000/25=240mm ,取400mmb=(21~31)h=200mm主梁的截面高度根据一般要求 h=L 0/25=6600/25=440mm ,取600mmb=(21~31)h=300mm(三)板的设计 1荷载计算在垂直于次梁的方向取1m 宽的板作为板的计算单元 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80mm 厚钢筋砼板 0.8x1.0x25=2KN/m 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0.2x1.0x20=0.4KN/m15mm 厚混合砂浆粉刷 0.015x1.0x17=0.26KN/m 小计 2.7KN/m 可变荷载标准值: 7.0KN/m 折算荷载:g 'k =g k +q k /2=2.7+7.0/2=6.2KN/m q 'k =q k /2=7.0/2=3.5KN/m2. 计算简图3. 次梁的截面为200mmx400mm ,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板的尺寸及其支承情况如图所示。

板的计算跨度如下: (1)边跨L 1n =2200-120-200/2=1980mmL 01=L 1n +b/2+h/2=1980+200/2+80/2=2120mm L 01=L 1n +b/2+a/2=1980+200/2+120/2=2140mmL 01=1.1L 1n =1.1x1980=2178 为安全起见,取L 01=2200mmL 2o =L c =2200mm(2)中间跨mm l l c 220002==两跨相差( L 2o -L 01)/02l =(2200-2120)/2200-3.6%<10%,故按等跨来考虑,9跨按5跨计算。

其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x3.弯矩计算连续板的剪力一般由混凝土承担,不需要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亦不需设置腹筋。

弯矩设计值按公式计算,式中系数1α和2α可查E-4得到,计算结果如下截面边跨 B 支座 2跨中 C 支座 3跨中 1α0.0781-0.10500.0331-0.07900.0462支座边缘的弯矩值V0=(1.05g'k+1.20q'k)ln/2=(1.05x5.7+1.20x3.0)x2.2/2=10.54KNM'B = —(MB-0.5bV)= —(6.09-0.5x0.2x10.54)=-5.04KN·mM'C =—(MC-0.5bV)= —(5.03-0.5x0.2x10.54)= —3.98KN·m4;配筋b=1000mm,h=80mm,h0=55mm,fc=11.9N/mm2,fy=300N/mm2,安全系数k=1.20,计算结果列于下表板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注:中间板带的中间跨及中间支座考虑拱的作用,其弯矩可以减小20%配置钢筋。

5,板的配筋图为了便于施工,连续板中受力钢筋的配筋采用分离式。

其中下部受力钢筋全部伸如支座。

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小于5d ,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从支座边a=l n /4=2000/4=500mm.在板的配筋图中,除按计算配置受力钢筋外,还应设置下列构造钢筋:(1)分布钢筋。

按照构造规定,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6mm ,间距不宜大于250mm 。

每米板宽内部分布钢筋的截面不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约60mm 2。

选用250@φ,(2)板边的构造钢筋。

因为现浇混凝土边周边嵌固在砌体墙中,其上部与板边垂直的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小于板短边计算跨度的1/5,即l 01/5=2200/4=550mm ,直径不宜小于6mm ,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其数量按承受跨中最大弯矩的1/4计算,约127mm 2,所以取φ6@200,A s =141mm 2。

延伸长度取480mm 。

(3)板角部构造钢筋。

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位上部,设置φ6@200的双向构造钢筋,该钢筋伸入班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小于板短边的计算跨度的1/4,即l 01/4=2200/4=550mm 。

(4)垂直于主梁的上部钢筋。

直径不宜小于8mm ,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板中单位长度内受力刚劲截面面积的1/3,约180mm 2。

该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算起不小于板短边计算跨度的1/4,即l 0/4=2200/4=550mm ,取φ8@200,A s =251mm 2板的配筋图如图所示 (四)次梁设计 1:荷载设计 永久荷载标准值板传来的荷载 2.2x2.7=5.94KN/m次梁梁肋自重 0.2x(0.4—0.08)x25=1.6KN/m 次梁粉刷 0.02x2x(0.4-0.08)x17=0.22KN/m 小计 g k =7.8KN/m 可变荷载标准值 q k =6x2.4=15.4KN/m折算荷载标准值 g 'k =g k +q k /4=7.8+15.4/4=11.7KN/m q 'k =3q k /4=3x15.4/4=11.6KN/m2:计算简图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 ,主梁截面为300mmx600mm 。

计算跨度如下: (1)边跨:l1n=6000-240/2-300/2=5730mml 01=l1n+a/2+b/2=5730+240/2+300/2=6000mml01=1.05l1n==1.05x5730=6016.5mm取l01=6000mm(2)中间跨l 0=ln+b=6000+300=6300mml2 n =lc-a=6000-300=5700mml02=lc=6000mml 02=1.05l2n=1.05x5700=5985两者相差很小,为方便计算,取l02=6000mm次梁设计时,取其中相邻板之间中间部分作为计算单元。

本例为五跨连续梁。

次梁构造及计算简图如图所示3.内力计算(1)弯矩计算。

连续梁各控制截面的弯矩可查附录E-4,弯矩设计值的计算及结果如下表:截面边跨支座B 第二跨支座C 第三跨10.0781 -0.105 0.0331 -0.079 0.0462支座边缘的弯矩设计值M 'BV 0=(g 'k +q 'k )l n /2=(11.7+11.6)x5.97/2=69.6KN/m M 'B =—(M B -0.5bV 0)= -(106.1-0.5X0.3X69.6)=-95.7KN/mM 'C =-(M C -0.5bV 0)= -(90.6-0.5X0.3X69.6)=-80.2KN/m (2)剪力计算。

支座边缘剪力设计值的计算可查附录表5-4,剪力设计值计算及结果列于下表。

4:配筋计算(1)计算翼缘宽度b 'f 。

根据整浇楼盖的受力特点,板所在梁的截面参与次梁受力,因此,在配筋设计中时,次梁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设计,计算翼缘宽度:b 'f =l 0/3=6000/3=2000mm b 'f =b+s n =2200mm 取b 'f =2000mm次梁支座截面因承受负弯矩(上面受拉,下面受压)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2)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b=200mm ,h=400mm ,mm h 3600=;f t =1.27N/mm 2,f y =300N/mm 2,,承载力安全系数K=1.20次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次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五)主梁设计 1.荷载计算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永久荷载标准值:次梁传来永久荷载 7.8x6=46.8KN主梁梁肋自重 0.3x(0.6-0.08)x25x2.2+0.02x2x(0.6-0.08)x17x2.2=9.4KN 小计 G k =46.8+9.4=56.2KN 可变荷载标准值 Q K =15.4X6=92.4KN2:计算简图主梁端部支承在带壁柱砖墙上,支承长度为370mm 。

中间支承在400mmx400mm 的混凝土柱上。

主梁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如下: (1) 边跨:1n l =6600-120-400/2=628001l =C l =6600mm01l =1.051n l =1.05x6280=6594mm取小值,01l =6600mm(2) 中间跨:2n l =6600-400=6200mm 02l =C l =6600mm02l =1.052n l =1.05x6280=6510mm应取02l =6510mm ,但为了计算方便,取02l =6600mm 内力按三跨连续梁内力系数计算,构造及计算简图如下:3:内力计算根据弹性计算方法;集中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内力按下列公式计算:M=1.050l G k α+0220.1l Q K α:V=1.05K K Q G 2120.1ββ+0l G K =56.2x6.6=370.92KN ·m 0l Q K =92.4x6.6=609.8KN ·m式中2121ββαα可以查附录E-4表格弯矩设计计算结果如下表a ,剪力设计结果表 表a序号荷载简图边跨中中间支座中跨中1M αa M 1)(C b M M αb M 22M α注:Ma1=3/1BMM-:3/)(22CBbMMMM--=表b可变荷载的最不利组合位置见下图: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见图9-31. 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主梁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翼缘高度'f h =80mm 计算翼缘宽度:m s b m l b n f 0.62.23/6.63/0'=+<===所以取'f b =2200mm 截面有效高度:支座B :h 0=600-80=520mm 边跨中:0h =600-70=530mm中跨截面:0h =600-40=560mm(下部):mm h 540606000=-=(上部)主梁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计算弯矩采用支座边缘截面处的弯矩值,即)5.0(0'bV M M B B --=因为b=0.4m>0.05n l =0.05x6.2=0.31m ,取b=0.31m)5.0(0'bV M M B B --==-[331.57-0.5x0.31x(1.05x56.2+1.20x92.4)=-305.24KN ·m判断T 形梁截面类型:)2/('0''f f f c h h h b f -=11.9x2200x80x(530-80/2)=1026.3KN ·m>K 1M =1.20X306.5=367.8KN ·m >K 2M =1.20X172.44=206.93主梁跨中第一类T 形截面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