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桉树种质创新及高效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

合集下载

桉树生态配方肥应用效果

桉树生态配方肥应用效果

林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2期摘要目的:对桉树生态配方肥应用效果进行试验,为广西桉树人工林大面积种植及桉树林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本次对705.9hm 2共22个标准地的林分中使用桉树生态配方肥,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林龄的不同分别对各个林分进行评价。

结果:达优良等级有19个林分,占调查总数的86.4%;中等等级3个,占调查总数的13.6%;不同施肥处理试验中,施用该生态肥桉树平均胸径比施用俄罗斯复合肥增加13.3%,产量增产达29.4%。

结论:该桉树生态配方肥具有广泛适应性和效果重现性,能很好地促进桉树林分的生长,增产效果明显。

关键词桉树生态配方肥;应用效果;等级评价中图分类号S79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12-0162-02Application Effect of Eucalypt Ecological FertilizerTANG Fang-yu1DENG Xiu-shan 1CHEN Liang 1DENG Zhong-huan 1ZHANG Yan 1Tang Jian 2*(1Guangxi Liyuan Bao Technology Co.,Ltd.,Nanning Guangxi 530033;2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Abstract [objective]:To test application effect of eucalyptus ecological formula fertilizer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large area planting of eucalyptus plantation and eucalyptus forest soil nutrient management.[method]:Used eucalyptus ecological formula fertilizer.In 22standards in the 705.9hm 2forest ,adopt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evaluated respectively each st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orest age.[results]:good grades had 19forest ,accounting for 86.4%of the total survey ;Medium grade 3,accounting for 13.6%of the total number of investigation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 trials ,average DBH of applying the ecological fertilizer eucalyptus increased by 13.3%compared with CK ,and yield increase of 29.4%.[conclusion]:The eucalyptus ecological formula fertilizer had extensive adap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could promote the growth of eucalyptus plantation ,the effects of increasing production was obvious.Key words eucalypt ecolog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effection ;evalution grade桉树生态配方肥应用效果唐芳玉1邓秀汕1陈亮1邓忠焕1张严1唐健2*(1广西力源宝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33;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桉树(Eucalyptus ),属桃金娘科植物,因其耐瘠薄、生长快和用途广而被大量引种,主要种植于中国亚热带和热带地区[1]。

桉树小知识

桉树小知识
桉树能适应各种环境
2020年第6期 《造纸信息》
23
行 业 热 点 焦 点 论 坛 ■ In-depth Analysis
从 19 世纪开始,桉树种子就在地中海沿岸发芽,并且迅速向非洲、亚洲和美 洲延伸。目前,中国引种桉树已有 110 多年历史。桉树在我国南部省份广泛种植, 现已成为我国南方速生丰产林的战略性树种。桉树与杨树、松树一起被称为世界 三大速生树种,其生长迅速、木质坚硬,在中国的环境保护和木材工业的发展中 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桉树的生态效益
24
造 信 息 No.6 2020
桉树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中国目前桉树人工林面积 546 万 hm2(8747 万亩), 主要分布在南方 10 个省份,大部分分布在广西(约 3840 万亩)、广东(约 2799 万亩)、云南(约 633 万亩)、福建(约 313 万亩)、四川(约 276 万亩)、海南(约 194 万 亩 ), 其 余 分 布 在 重 庆、 贵 州、 湖 南、 江 西、 浙 江。 全 国 森 林 总 面 积 2.2 亿 hm2,桉树占比 2.5% ;全国人工林总面积 8000 万 hm2,桉树占 6.8%(数据 来源 :全国第九次(2013—2018)林地资源清查)。
In-deptLeabharlann Analysis ■ 行 业 热 点 焦 点 论 坛
2018
1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印发了《广西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继续推进桉树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高产、高质、高效”三高林业。建设营林标 准化、管理精细化、经营规范化的桉树产业原料林基地,加强现有林培育管护,促进桉树人工 林经营转型升级,实现桉树发展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生态效益提升型转变。

桉树栽植及管理技术要点

桉树栽植及管理技术要点

农家参谋林业科学-98-NONG JIA CAN MOU桉树栽植及管理技术要点张广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广西崇左,532108)【摘 要】桉树是一种生长速度较快,并且成活率高的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地区,并且长势茂盛,数量繁多,对广西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广西地区的特色与优势,并且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桉树的种植水平已经得到大幅度提高,开始大规模发展,当地人们可以利用桉树来制造家具用品以及建筑建设,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对桉树栽植及管理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作出总结。

【关键词】桉树种植;管理技术;要点1 桉树的栽植情况1.1 看重收益疏于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对于桉树的种植,大部分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往往忽略了对桉树的种植管理,没有充分发挥桉树的生态作用,导致相关人员对桉树的管理模式的不足,方法不当,并且存在错误手法,破坏桉树自身的生长优势,降低了桉树的生长速度,引发病虫害等问题,不利于桉树的生长,缺乏专门的人员的监测,一些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导致发现桉树疫情病害发现的时间延迟,不能及时展开预防整治工作,降低了桉树的社会效益。

1.2 栽植布局不合理根据桉树的生长特性所致,桉树适合种植在多水多肥的地区,因此,在对桉树栽植时需要选择适宜的土地,可是由于一些种植企业看重桉树的产量,在对桉树树苗选择时,只是考虑树苗易生长的方面,忽视了数量的优质性,导致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失衡。

虽然由于技术的提升实现了桉树短时间内的大面积种植,但是导致整个地区树木种类的单一,缺少生态的多样性,并且桉树也阻碍了其他树木的种植,导致同一种类下,桉树的抗病虫害能力低下,破坏当地本身的生态平衡。

1.3 环境破坏、恶化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都发展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全球变暖的情况逐渐恶化,由此便于病虫害更好地生长,以至于在寒冷的冬季桉树病虫也可以抗低温成活下来,在下一年爆发。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发布2021年重点推广林草科技成果100项的通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发布2021年重点推广林草科技成果100项的通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发布2021年重点推广林草科技成果100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1.09.08•【文号】•【施行日期】2021.09.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正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发布2021年重点推广林草科技成果100项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司局、各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为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国家林业局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林科发〔2017〕46号),促进先进适用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我局遴选出了2021年重点推广林草科技成果100项(见附件),现予发布。

请各地各单位根据生产实际,重点推广本次发布的100项林草科技成果,特别是在各类林草技术转化项目实施和重大工程建设中予以重点应用,充分发挥科技成果示范引领作用。

成果相关信息请登录“国家林业科技推广成果库管理信息系统”网站(http://124.205.185.86:8080/sso/login)进行查询。

特此通知。

附件:2021年重点推广林草科技成果100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2021年9月8日附件_GBK;">2021年重点推广林草科技成果100项序号成果名称成果领域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1三峡库区高效防护林体系构建及优化技术集成林草生态保护修复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肖文发2岷江上游森林植被恢复与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关键技术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3生物基可降解纤维沙袋沙障治沙技术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内蒙古农业大学高永4退化湿地恢复技术体系林草生态保护修复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崔丽娟5内蒙古退化植被恢复技术和定向经济型植物产业化种植基地建设技术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张文军6长江经济带生态退化区植被修复与低效林提质增效技术林草生态保护修复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张旭东7竹林生态系统碳过程、碳监测与增汇技术林草生态保护修复浙江农林大学周国模8南方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及多功能协同提升关键技术林草生态保护修复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刘世荣保护研究所9低覆盖度羽翼袋沙障及其铺设机械林草生态保护修复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杨文斌10川西北高寒沙地林草植被恢复技术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鄢武先11川中丘陵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技术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四川农业大学李贤伟12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关键技术集成林草生态保护修复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宋宪虎13陕北沙地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林草生态保护修复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符亚儒14南方型杨树人工林高效培育技术体系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南京林业大学方升佐15树木良种的“复幼-扦插”规模化繁育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北京林业大学林金星16鲜食枣设施栽培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新岗17青钱柳叶用优良品种选育及定向培育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南京林业大学方升佐18澳洲坚果品种选育与栽培关键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贺熙勇19林木精准井式节水灌溉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新疆林业科学院李宏20泡核桃品种资源创新及提质增效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技陆斌术推广总站21薄壳山核桃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南京林业大学彭方仁22半干旱区人工山杏低效林改造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李显玉23优势特色果品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河北农业大学王国英24檀香与降香黄檀混交栽培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徐大平25漆树良种及高效栽培综合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邱蓉26马尾松大径材及高产脂林定向选育及栽培关键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贵州大学丁贵杰27花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原双进28川草1号、2号老芒麦产业化技术集成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游明鸿29南方次生林经营关键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曾令海30竹资源高效培育关键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国际竹藤中心范少辉31紫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北华大学程广有32抗寒苹果、矮化砧木优良品种引进繁育及栽培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院陈淑英33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结构化经营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河北农业大学张志东34马尾松良种选育、定向栽培及产业化关键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贵州大学丁贵杰35广西藤县八角低效林改造技术集成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梁文汇36珍贵树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生态经营模式及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刘君昂37‘新苹红’苹果引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李显玉38酿酒葡萄免埋土安全越冬栽培关键技术集成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华39一种核桃大树更新复壮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贵州省核桃研究所孙建昌40一种肉桂高效培育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李开祥41优质材桉树无性系选育与产业化利用技术林草资源培育与经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陈健波42农林剩余物多途径热解气化联产炭材料关键技术林草资源开发利用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蒋剑春43蓝靛果高效培育及其花色苷提取纯化关键技术林草资源开发北京林业大学付玉杰利用44林木剩余物高得率清洁制浆产业化技术林草资源开发利用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房桂干45环保型长效抗菌自清洁柜橱材料制备关键技术林草资源开发利用北京林业大学郭洪武46高性能木竹质重组材技术林草资源开发利用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于文吉47建筑与桥梁用竹质结构材料与构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林草资源开发利用国际竹藤中心江泽慧48实木木材热改性及其功能性材料应用技术林草资源开发利用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曹永建49原竹自动定段技术与设备林草资源开发国家林草局北京林业周建波利用机械研究所50竹质异色层积装饰材制造技术林草资源开发利用国家林草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陈玉和51圆竹分级展平及展平复合规格材制造技术与装备林草资源开发利用国际竹藤中心刘焕荣52豆粕胶黏剂无醛中密度纤维板制造关键技术林草资源开发利用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王春鹏53无醛胶合板用豆粕胶黏剂制备及应用关键技术林草资源开发利用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范东斌54低质人工林木材高效干燥技术林草资源开发利用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周永东55高含油互叶白千层产业化关键技术林草资源开发利用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吴丽君56多花黄精林药复合栽培及活性成分高效提取利用技术林草资源开发利用国际竹藤中心汤锋57低施胶量环保木质单板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林草资源开发利用南京林业大学周晓燕58一种木质纤维定向液化制备乙酰丙酸的综合利用方法林草资源开发利用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蒋剑春59豆粕胶黏剂无醛刨花板制造关键技术林草资源开发利用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储富祥60江西特色植物萜类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林草资源开发利用江西农业大学王宗德61人造板VOC快速释放检测技术林草资源开发利用东北林业大学沈隽62杉木良种选育与高效培育技术林果花草种业提升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张建国63野牛草高效育制种及其产业化技术林果花草种业提升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钱永强64青藏高原东部牧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林果花草种业提升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白史且65国审良种‘北林雄株1号’‘北林雄株2号’及其繁育技术林果花草种业提升北京林业大学康向阳66油茶大果型新品种选育技术林果花草种业提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谭晓风67落羽杉属树木杂交新品种林果花江苏省殷云龙选育技术草种业提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68甜柿优良新品种及园艺化栽培技术林果花草种业提升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龚榜初69杉木优异品系选育及扩繁关键技术林果花草种业提升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郑会全70杉木种业创新工程关键技术林果花草种业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黄开勇71‘中林5号’‘中林1号’楸树林果花草种业提升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麻文俊72‘西南桦广西凭祥种源’‘西南桦云南腾冲种林果花草种业中国林科院热曾杰源’西南桦提升带林业研究所73油桐抗枯萎病品系选育技术林果花草种业提升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陈益存74中天1号紫花苜蓿林果花草种业提升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常根柱75福建柏优良种源和家系选择及培育技术林果花草种业提升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郑仁华76香花油茶良种选育及繁育关键技术林果花草种业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马锦林77高油加工型红松、榛子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林果花草种业黑龙江省林业杨凯提升科学院78枣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林果花草种业提升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韩传明79油茶遗传改良与良种应用技术林果花草种业提升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李志真80‘滨海密枝’柽柳林果花草种业提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杨俊明81北林201紫花苜蓿林果花草种业提升北京林业大学卢欣石82‘蓝美1号’蓝莓林果花草种业提升浙江蓝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陈华江83红掌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林果花草种业提升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陈孝丑中心84‘燕杏’‘送春’‘花蝴蝶’梅林果花草种业提升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85环湖寒生羊茅林果花草种业提升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刘文辉86陆表植被碳汇量关键技术及管理平台林草装备和信息化北京林业大学冯仲科87电动树干打孔注药机林草装备和信息化绿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敏88安徽省森林资源年度监测及“森林资源一张图”应用技术林草装备和信息化国家林草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刘道平89湖北森林防火网格化监测预警云平台建设及应用技林草装备和信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张维术息化院90灌木林虫灾发生机制与生态调控技术林草灾害防控北京林业大学骆有庆91林火监测预警双红外火灾探测器林草灾害防控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朱恒星92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及安全防控技术林草灾害防控宁夏农林科学院何嘉93蒙陕青新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集成林草灾害防控国家林草局林草防治总站常国彬94全国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及管理体系林草灾害防控国家林草局林草防治总站宋玉双95林地薇甘菊绿色防控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林草灾害防控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季梅96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技术林草灾害防控东北林业大学孙龙97竹子真菌病害的快速检测技术林草灾害防控国际竹藤中心高健98北京市重要林果病虫害生防产品产业化关键技术林草灾害防控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梁洪柱99中国特色国家公园建设模式及技术野生动植物保护国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设计院孙鸿雁100节约型生态景观绿道建设技术人居优美环境建设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张乔松。

植物工厂系列谈_十_高新技术在植物工厂中的应用

植物工厂系列谈_十_高新技术在植物工厂中的应用

养成分的浓度,才能及时调节营养液组成,使营养液始终保持养分 ● 减少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的应用;
均衡,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 利于大型培养容器的应用并减少生物污染;
目前尚不能检测所有的营养元素,只能检测营养液的几个主 ● 简化生根、驯化程序;
要指标:氮(NO -)、磷(HPO 2-,PO 3-)、钾(K+ )、钙(Ca2+)、
法、程序等方面制定出国际化标准。标准化的内容重要的是指环境 的是,这些技术不仅会杀死微生物,处理不当对植物本身也有杀伤
调节方法、施肥方法等方面的技术规程。
作用。
● 利于实现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管理和省力化作业
当然,在特定条件下,苗的生长过程中存在一种促进其生长的
● 利于技术保密和排除外界干扰。除特殊情况外,植物苗工厂内的 微生物,比如共生菌的存在。也有防止、阻碍病原菌侵入与繁殖的
泛应用。在组培快繁方面,许多重要的园艺作物(如兰花、草莓、 猛。植物苗的工厂化生产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
甘薯等)、药用植物以及造林用树木等种苗的大量快繁基本上都 植物苗工厂的特征
实现了组织培养。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以商品化为目的的组
植物苗工厂就是生产种苗的植物工厂。这里所指的“种苗”是
Hale Waihona Puke 培苗生产以 2 0 %~3 0 % 的速度逐年递增。整个西欧 1 9 9 6 年生产 特指“苗”,不包含“种子”。所以也可称之为“苗工厂”。植物苗工
植物工厂系列谈(十)
——高新技术在植物工厂中的应用
■ 杨其长 张成波
植物工厂作为设施园艺的最高级发展阶段,集中应用了现代生 特定波长的光均衡地照射作物,不仅可以调节作物开花与结实,而
物技术、新型材料、环境控制和信息技术的最新科技成果,是现代 且还能控制株高和植物的营养成分。

2010桉树中心科研报告

2010桉树中心科研报告
1.3.10 轻型有机基质在林木育苗中应用示范(Applic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Light Organic Media in Raising Tree Seedlings) … … … ..… … … … ....21
1.3.11 优良能源树种丛生桉选育技术引进(Introduction of Eucalypts for Bio-energy).......................................................... ............ ....................22
5.科研基地及实验室建设
5.1 广东湛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项目… … … … … … … … ...… 45 5.2 南方国家桉树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 … … … … … … … … … … … … … … ...… 45 5.3 试验林及示范林…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
1.3.22 桉树不饱和脂肪酸资源研究(Research on PUFAs Resourse and Its Utilization of Eucalyptus Leaf) … … … … … … ..… … ...… … … … .35
1.3.23 桉树良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of Breeding and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Eucalyptus) … … … … … … … … … … … ...… … … … … … .36
1.3.20 长效安全基肥研究(Research on Long Effect and Safety Base Fertilizer)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浅谈桉树组培技术

浅谈桉树组培技术

浅谈桉树组培技术作者:韦秋莉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1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桉树组培的诱导技术、组培继代苗及生根苗的管理技术,以及组培车间的管理技术,对于组培生产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桉树;组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前言:桉树是世界著名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

我国引种桉树已经有120年的历史,是广西、广东、海南等华南各省的最主要造林树种,可在平原、台地、丘陵、低山等地貌的林地种植,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树种。

并且,桉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用途,它是造纸原料的重要来源,它的木材还可以加工成家具,不但质量好,而且十分美观。

而桉树组培的成功,主要解决了一些难以生根的树种或无法采用扦插方法增繁无性系的繁殖问题,加快优良无性系的繁殖速度,桉树组培苗的生产前景非常广阔。

1、组培设备桉树组织培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无菌条件要求严格,对实验室设备及人员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组培实验室应配备下列设备。

第一、洗涤设备:设置洗涤室、洗涤剂及各种洗涤工具。

第二、灭菌设备:设置高压高温灭菌锅。

第三、化学实验设备:设置实验台架、药品柜、冰箱、天平、各种、玻璃器皿、PH计、搅拌器等。

第四、无菌操作设备:设置接种室、超净工作台、镊子、剪刀、解剖刀及酒精灯等。

第五、培养设备:设置培养室、培养容器、三角瓶、罐头瓶等。

2、培养基及其附加成分植物组织培养应用的培养基,一般都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碳水化合物,并添加各种各样的附加物,如维生素、氨基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桉树芽的诱导可选用N6和MS等作基本培养基、胚状体的诱导可选用B5H及改良H等作基本培养基。

3、桉树无性系无菌材料诱导技术目前,桉树无性系组织多采用外植体直接诱导腋生丛生芽,然后切取足够长度,长得健壮的小芽转到生根诱导培养基中,形成生根植株。

采用这种方法,桉树的遗传性最稳定。

(1)外植体的采集采集对象为桉树嫁接苗或伐桩、环割、萌芽条。

桉树根系共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桉树根系共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桉树根系共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王思佳;赖文珍;谢贤安;陈辉;唐明;胡文涛【摘要】南方土壤缺磷现象较为严重,菌根真菌等共生真菌对植物吸收磷等养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该研究采集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和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3种华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根系,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真菌分离,通过形态特征和核糖体18S rDNA基因ITS 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经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确定桉树根系共生真菌,为桉树共生真菌理论研究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3种桉树根系中,窿缘桉具有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s,ECM)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AM)结构,尾叶桉和尾巨桉同时具有AM结构、ECM结构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 fungi,DSE)结构.(2)3种桉树根系中分离鉴定出6种真菌:三色小皮伞菌(Marasmius tricolor)、黑柄裸脚伞(Gymnopus melano-pus)、茎点霉属(Phoma sp.)、镰刀霉属(Fusarium sp.)、二型伞霉(Umbelopsis dimorpha)和芒弗里亚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olia).(3)6种真菌回接巨桉(Eucalyptus grandis)组培苗,三色小皮伞菌和黑柄裸脚伞形成ECM结构,为ECM真菌;茎点霉属、镰刀霉属、二型伞霉和芒弗里亚拟盘多毛孢形成DSE典型的深色有隔菌丝和微菌核结构,推测为DSE;其中2种ECM真菌为桉树中首次报道.【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年(卷),期】2018(038)008【总页数】9页(P1553-1561)【关键词】桉树;外生菌根真菌;共生真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作者】王思佳;赖文珍;谢贤安;陈辉;唐明;胡文涛【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31;Q948.122.3桉树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植物的统称,属常绿高大乔木,具有生长速度快、树干通直、适应性强等特点,是中国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地区桉树种质创新及高效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
一、项目简介
项目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

针对华南地区桉树世代改良程度低、优异种
质少、优新品种缺、组培苗质量低及林分质量不佳等突出问题,历时18 年,在高世代育种改良、优新种质创制、无性系选育及组培快繁、高效栽培与可持续
经营关键技术等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如下主要创新性成果:
1、构建尾叶桉等5 个桉树树种二代育种群体,探明其主要性状遗传变异规律、挖掘一批基因组位点和候选基因;创建大型桉树病原菌保藏库和病害诊断
技术体系,为核心育种群体的抗病育种提供技术依据。

建立尾叶桉、巨桉等5 个主要桉树种第二代育种群体,保存家系951 个并
组建其核心育种群体进行世代改良,开发3 种桉树分子标记2368 个,定位尾叶
桉和细叶桉生长和材性等重要性状的QTL 位点53 个并挖掘了候选基因,创建
桉树基因型焦枯病、枯萎病等病害检测技术,通过多种方式杂交等技术创制杂
交组合3000 多个,丰富了桉树育种的理论与方法。

2、创新集成桉树人工杂交技术体系,创制桉树植物新品种8 个、选育国家和省级审定良种23 个、高抗品系39 个,丰富桉树造林品系、显著提高生产力。

创制及选育出的新品种及良种均具有速生、丰产、干形通直、出材率高、
木材纹理直等特点,良种年生长量达到35~60m3·hm-2,较尾叶桉良种提高
75~300%,东门尾巨桉DH32-29 等一批优良无性系被广泛应用,实现桉树造
林100%良种化与优新良种升级换代。

3、首次系统区划桉树栽培区;创新升级组培快繁和环保育苗技术;研制高
效桉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创建短-中-长3 种轮伐期培育关键技术体系和2
种生态高效经营技术模式,显著提升桉树人工林培育技术水平及经济与生态效益。

桉树组培环保育苗技术芽苗增值系数提高8%以上、根系增加30~60%;
桉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N、P 和K 的利用率提高20.42~43.18%;短、中、
长周期原料林培育技术体系经济效益比传统模式提高16.0~24.8%;缓坡、斜
坡地可持续经营模式经营成本降低5.75~30.3%,经济效益提高5.48~56.2%,
土壤全量N、P、K 增加8.3~106.7%。

项目完成了基于国家、省部级重大项目创新成果5 项,取得国家植物新品
种权8 个,育成国审、省审良种23 个;获发明专利2 件,制定行业和地方标准
6 项;发表论文51 篇,出版专著3 部。

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华
南桉树主栽区域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4000 余万亩。

构建的桉树高效可持续经营
技术体系,实现桉树资源高质量培育目标,为国家木材战略作出了突破性贡献,产生了极其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知识产权情况
3、标准情况
四、论文专著目录
五、完成单位对项目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