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的版别和暗记探讨
十年大头版别详解

十年大头版别详解
袁大头银币十年版中,除了普通版外,还有许多其他版别,包括但不限于:
1. 十年开口中:指银币中字“中”的口字左侧开口。
2. 十年八年版:指该版本袁像缺少了原来的肩章,肩章压在了衣领上,像是被衣领遮挡了一部分。
3. 十年九像:指该版本袁像缺少了原来的肩章,因为这种特殊的样式,在当时仅有一年的发行量,相对较少,加上收藏价值高,属于袁世凯银币十年系列中的重要版本。
4. 十年缺口造:正面为袁世凯侧像,上面有“中华民国十年造”字样,背面是嘉禾图案,中间有“壹圆”字样。
该版本被铸造的数量非常多,价格相对较为稳定,也是袁世凯银币收藏的起点之一。
5. 十年上下缺口造:命名比较特殊的一个版本,因为字的“口”上下都缺笔而得名。
该版本有着独特的字体和图案,被铸造数量相对较少,也因此价格相对较高。
6. 十年缺口造双肩章:这个版本对于肩章的形态做出了一定的改变。
该版本是铸造于十年的大头袁世凯银币,字为“缺口造”,背面是嘉禾图案,中间为“壹圆”字样,而肩章则由原来的压在衣领上,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双肩章。
7. 十年八背:是指在银币背面嘉禾图案的空心叶上,缺少一片实心叶子,属于钱币错版样式,是袁世凯银币中较为罕见的版本之一。
中华民国九年造“袁大头”的版别

中华民国九年造“袁大头”的版别“袁大头”虽然形制统一,但是由于铸币中的细微差别,版别极为丰富。
已知的版别有普通版、O迹版、粗发版、三角圆版、开口贝版、甘肃加字版、签字版、T字边、鹰洋边版、牛连口造版、连口造版、缺口造版、竖点年版、反7点年版、大耳版等,可谓“百花齐放”。
中华民国九年造“袁大头”的版别。
1、普通版:此币图案同其他版的“袁大头”相比,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只是纪年作了改动,汉字书写比较规范,符合普通版的特点。
但从袁像看,也有细微差别,就是袁像衣领前后均没有封领。
其他版别也有袁像衣领前后未封的,但汉字书写却有变异。
该币铸额较多,流通较广。
2、大耳版:此币同“中华民国九年造”普通版相比,袁像的耳朵特别大,故称大耳版。
其特点是:(1)耳朵内外线相连,其他版别是外连内不连。
(2)耳朵内的一条竖线较细,并且悬中,不连上下耳边,其他版别耳内竖线较粗,而连接下耳垂。
(3)耳朵很像一个阿拉伯数字的美术“9”字。
另外,袁像衣前后为封领。
该币比较少见,其价格比普通版要高数倍。
袁大头银元的诞生,也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后,为了解决军费和提高个人政治地位而发行的银元货币,因这些银元铸有他的侧身图像而得名。
袁大头按照年份区分,共有四个: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和十年。
具体的版别区分,容下文详述,现把我曾经玩过的四个最好的大头,附于文后,献丑献丑。
所谓的“袁大头银元”是指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了解决军费和提高个人政治地位而发行的银元货币,因这些银元铸有他的侧身图像而得名。
国际金银价位的涨跌,也刺激了传统的收藏市场,近五年的时间,民国年间的“袁大头”可谓涨跌不停。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袁大头”的收藏依然有较大的价值空间。
“袁大头”由于铸地多、铸量大,也出现了许多版别。
有趣的是尽管版别不同,但“袁大头”壹圆币的标准重量都为七钱二分,以今天的计量方法是26.697克,成色87%-88%,含纯银23.493克。
如果按年号“袁大头”分为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十年版等,均为普通版。
三年袁大头的各类版别(一)详解附图

三年袁大头的各类版别(一)详解附图三年袁大头的发行背景就不再赘述。
由于铸造时间跨度长和各地造币厂不同,三年大头的版别繁多,据说已超过几百种,一一细分是不大可能的。
至于三年大头标准版,也叫中央版,就是我们最常见最普通最标准的那一种,见上图。
天津造币厂铸造的,我也不细说了,我主要整理一些三年大头一元面额中特殊的,较易区分的版别,供大家参考。
第一,试铸版。
三年袁大头七分像,1914年天津造币总厂铸,袁世凯像为七分脸,后来因为袁世凯本人不满意此币之肖像,未批准发行,故流入市场极希。
此币也有普通版和签字版两种。
第二,签字版,该币在袁像右侧刻有一竖行英文字母“L.GioRGi”字样。
这是意大利雕刻师“鲁尔治-乔治”的英文缩写。
该名洋同志,于宣统二年也就是1910年,受聘于天津造币总厂任总雕刻师。
1919年离职,这期间发行的银元模板,都由他领导雕刻设计完成。
包括宣统三年龙洋。
宣统三年就是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就成民国元年了,所以后来他效力的天津造币厂,已属于民国政府所辖。
有他签名的银币,宣统三年龙洋也有见到,还有袁世凯开国纪念币、洪宪飞龙及袁大头七分像、三年袁大头侧像一元和三年袁大头五角、二角、一角都有。
这些签字版,无一不是精品中的精品,全都价格不菲,属于真正的极品。
第三,鹰洋边,T字边该币是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
正面背面图案与普通三年大头一般无二。
区别仅在于齿边。
因为当时流通的大头都是直齿,便有些宵小之辈,把普通袁大头的齿边锉小细微的一圈,然后再锉出齿边,取锉下的银屑谋利。
寻常百姓很难察觉。
为制止这种不法行为,造币厂试铸了难以人工锉制的鹰洋边,T字边,不知为何,最终未能大量流通。
世面上鲜有见到,价格不菲。
上面为橄榄齿,下面分别是鹰洋边和T字边。
直齿就不上图了,大家都知道。
第四,三年大头粗发版。
该币图案与普通三年大头无二,区别就在于正面袁像头发较粗,长度不一,微微弯曲,似呈波浪形,背面嘉禾结带没有纵横相交。
浅说袁大头版别

浅说袁大头版别袁世凯流通银币的收集与研究在银币收藏中是难度最大、研究最为深奥的币种。
因为此币版式太多,正因如此到目前为止还无人能说得清楚“袁大头”有多少个版别,应该可以肯定“袁大头”还有些版别目前尚未挖掘和发现,所以对它的收集与研究将是还要走一段漫长的道路。
据记载:中国机制银币自1861年上海开始建厂生产(咸丰11年的上海一两),到民国24年政府发布禁止银币流通至(1949年上海造三角圆,配合解放军进入西北与西南地区结束),银币作为我国法定货币流通,前后最多只有88年时间...民国元年一月十三日孙中山辞职后,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民国二年十月十日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民国三年开始铸制“袁大头”,直止民国十六年五月北伐,前后有十四年铸制“袁大头”的时间。
民国银币作为法定流通货币只有三十八年时间,可想民国生产流通银币也只有三十八年,而“袁大头”银币生产时间占了十四年。
据记载:当时就天津造币厂每日生产银币三十万元,加上奉天、南京、武昌、长沙、成都、广州、云南及重庆等造币分厂(局)的生产,可见当时“袁大头”的生产量史无前例。
又因当时政府令各省造币厂照“中间应绘五谷模型,取丰岁足民之义,垂劝农务本之规”制铸,再加上当时军阀混战私铸币甚多,故而“袁大头”版式极为丰富,其暗记更加丰富多彩。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袁大头”的生产时间最长,生产量最大,流通时间最长,版式最多。
作为钱币爱好者,挖掘归纳我国银币的内涵文化责无旁贷,也是通过论谈提高自己知识的好机会。
对银币的收藏和研究时间不长,见识少,“班门弄斧”对“袁大头”壹圆面值银币版别作如下分类归纳,还望各位泉友多多指正,给予完善充实。
一、年份版别1、三年版最大的特点正面无“造”、“民”有点,版别最多,中央版及部分地方版存世量最大,“O”与三角圆版最特出,珍稀版多在此年。
2、八年版版别较少,多数版弱打,孕珠版最特出。
3、九年版版别最少,雕刻精致,深打,特别是精发版的雕刻技术登峰造极。
袁大头银元版别的大小与错配

袁大头银元版别的大小与错配银币铸造的年份、铸造厂家、防伪暗记等的不同,都会形成版别。
人们在收藏袁像壹圆银币时,都会遇到由版别而生的疑惑,例如有“大、小版”之分、版别错配、暗记设计等。
不同版别的“袁大头”收藏价值也大不同,注意区分版别成为银币收藏的必修课。
1、“大版”价值普遍高于“小版”本来袁像银币在铸造中没有大、小之分,只有版别的异同。
但藏友们在鉴赏中发现,有的版别明显而突出,有的细微而隐含,故习惯把明显而突出的称为“大版”,把细微而隐含的称为“小版”。
研究表明,袁像银币中年号的变更,图案或字数的增减,字体笔画的明显变动,正、背面图案和边齿的明显变化都应归结到“大版”范畴;而正、背面团中的细微变化,字体笔画的细微变动,如暗记的设置、嘉禾芒细的小部位变动,都应视为“小版”范畴。
从目前藏市上看,“大版”比“小版”的经济价值更高一些,但也不是金科玉律,存世量差别也是市价的决定性因素。
2、别把独特版别看成“错配”袁像“壹圆”的版别错配问题,如三年面错配八年空心叶背、三年面错配开口贝、十年面错配八年顶五珠背、十年面错配九年肩章。
研究认为机制币的铸造都是非常严格的,错配的几率很低,上述举例真的是错配吗?例如,把三年面配八年空心叶背说成是错配,那就有点牵强。
因为民国3年(1914年)银币铸造的时候,民国8年(1919年)银币还没有设计制模,哪来的八年背模呢?因此,这些在版别鉴赏中常见的例子并非错配,而是一种版别。
3、暗记设计体现版别价值有趣的暗记设计,也是“袁大头”市价的增长点。
如三年普通版正面胸前边道少一细短道,八年普通版正面胸前边道有一细短道,九年普通版本面9点处边道分为有、无一细短道两种,十年普通版正面胸前边道分有、无一细短道两种等。
版别银币还有更多的暗记标识,如,甘肃普通版正面头像胸前边道有一细短道,加字版正面下端设有暗长城标记等。
这些暗记主要起着防伪作用,也体现了设计师个人风格和特点,更是袁像“壹圆”版别的价值所在。
O版大头详解

O版⼤头详解袁像民国三年O版⼤头,简称欧版。
⽬前所见O版,全都是中华民国三年的.O版图案与普通三年袁⼤头银币⼤体上⼀样,O版重量都在26.6-26.8克,与普通三年⼤头最显眼的差别是背⾯交叉嘉⽲的束带中有⼀个很⼩英⽂字母的O字。
此外,⼈物的⾐领,肩章,发丝也不同于普通三年。
关于O版产⽣的背景,⽬前有两种说法:⼀是北洋军阀时期造:持有这个观点的泉友,主要依据是奥地利收藏家耿愛德所著的《中國幣圖說》载有0版⽽没有三⾓元,该书1954年出版,耿愛德解放前(1949年之前)在中国⼯作,解放后回国,根据当时在中国搜集的资料所整理的图说,⾥⾯已经有O版⼤头的记载,O记图⽂资料在1949年之前就已经整理出来,可见0版在解放前就已经存在.⽽三⾓元在耿愛德的《中國幣圖說》却⽆记载,依此来断定,三⾓元跟O 版不是同⼀时期的产物.三⾓元才是1949年后铸造的.⼆是解放后铸造:持有这个观点的泉友,主要依据是1948年11⽉2⽇,沈阳解放。
11⽉3⽇,中共东北银⾏接收造币⼚,11⽉8⽇,东北银⾏沈阳⽀⾏成⽴。
东北⼈民政府选调曾在关内解放区制造过银币的周鉴祥,到造币⼚主管制造银圆⼯作,造币⼚成⽴银币科,筹备制造银圆。
1951年,中国⼈民银⾏指⽰,为稳定和发展部分边远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融形势,繁荣当地经济,沈阳造币⼚⼜先后铸造了两批袁⼤头壹圆。
由于铸袁⼤头所⽤的机械和模具都是利⽤解放战争后期缴获的,所以在造币风格上也区别不⼤,只是为了区别旧政权的货币,特意添加O字暗记,该O字暗记主要是⽅便⾦融监管,防范反动势⼒对新⽣政权所铸过度货币的破坏.所见的O版及O 版三⾓圆,三⾓圆,三⾓圆浅O版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为什么新中国要重新铸造袁⼤头呢?主要有两个⽅⾯的原因:其⼀,要解决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这⾥要讲⼀点历史:在我国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银元交易的习惯,他们⼀开始就拒绝使⽤⼈民币.所以建国初期,⼈民币在这些落后的地区根本⽆法推⼴,要争取民族团结,顾全⼤局,只能让少数民族同胞慢慢来接受使⽤⼈民币,⽽不能武⼒强迫使⽤⼈民币.在新旧货币交接的过程中,必须⼤量的银元来稳定少数民族地区的物价.因为⽩银流通⼀旦供应不⾜,物价就会飞涨,⽼百姓⽣活将更加痛苦,社会更加动荡.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货币改⾰,必须⾸先⽤银元来平抑物价,然后再来按⽐例兑换⼈民币.但当时中央已经没有⾜够的银元可⽤,必须重新铸造⼀批新银元,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其⼆,是解决西藏问题.西藏解放前还是农奴社会,基本上是⼀个独⽴封闭的经济体制.内地货币唯⼀能在西藏地区被承认的就是银元,解放军进藏部队必须携带银元才能在当地购买⽣活物资.在当时复杂的外部环境下,要取得西藏的解放,解决银元紧张的局⾯.必须铸造⼀批银元急需之⽤.另外,由于西⽅列强的敌视封锁政策,⼈民币⽆法获得实际的国际地位,中国政府铸造的⼀批数量可观银元,途径尼泊尔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于换取外汇.购买国家建设急需设备.关于解放初期的西藏货币,引⽤点资料:1951年4⽉12⽇,时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的陈云签发中财委复西南财委请⽰电。
银元袁大头的版别、暗记、成色综述

民国二年十月十日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民国三年开始铸制“袁大头”银币(以下简称“大头”),直至民国十六年五月北伐胜利后停铸。
当时就财政部天津造币总厂(各年份都有铸造)每日生产三十万元,加上南京(仅三年)、武昌(三、九年)、杭州(八、十年)、广东(仅三年)、奉天(沈阳,仅三年)、安庆(仅八年)、南昌(仅九年),以及甘肃、云南、海南、山东、康定、成都及重庆造币分厂(局)等地方的生产,可见大头的生产量史无前例,加上军阀混战私铸甚多,故大头版别极为丰富,暗记多彩纷呈。
在解放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考虑部分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使用习惯,又铸造了一些大头。
所以,大头的生产时间最长,生产量最大,流通时间最长,版式最多。
因此,大头的收集与研究在银币收藏中是难度最大、研究最为深奥的币种。
下面按版别、暗记、成色三个方面浅谈。
版别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两种模具,老模具为185道边齿,新模具为170道边齿。
一、齿版别1、边齿有直齿边、橄榄齿边、疏齿边、密齿边、粗齿边、细齿边、鹰洋边、“T”字边、无齿边(光边)、异齿边。
2、边沿有宽边、窄边,有平边、高边(私版主要特征之一)。
3、内齿有直齿、曲齿、圆齿、小齿顶珠、大齿背珠、缺齿、长城型齿、花齿、异齿。
小齿顶珠又分上顶珠、下顶珠,按珠数量又分几齿珠,大齿背珠又分几齿珠。
二、属性版别1、中央版。
民国初年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因为其前后相继的统治者都出自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系统,所以又称北洋政府,天津造币局是北洋政府的中央制币机构。
各地沿用了天津造币局的版模,也统称为“天津版”。
在天津的版模流传、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磨损、开裂,但是版模难得,怎么办呢?就靠修改改模版。
“断笔民”等应当就是这样产生的。
“断笔民”断一笔、两笔、三笔的都有,凡是断一笔的,总是最下面的一横,然后依次往上,不知为何。
2、地方版⑴甘肃版。
仅三年,甘肃版的特征就是袁像明显头大脖子粗,背面圆字“开口贝”。
曲笔民的两面的内齿细长,明显与普通甘肃版的粗短不同,尤其是“民”字,最左边一竖,写法奇特;去字版是甘肃加字到普通甘肃版之间的过度版本,保留了一些甘肃加字的特征。
解读?甘肃加字版大头?及?暗记特征

解读甘肃加字版大头及暗记特征华光普先生所著《中国银币目录》中称之民国三年甘肃造袁像银币系:“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兰州造币厂铸。
”此系甘肃‘袁头’之最初铸品,花纹较粗,成色较粗,成色甚劣,铸量稀少。
”然而,山东省银币鉴赏家园周使芳先生则考证认为:“甘肃省在请代并没有造币厂之设,直到民国9年(公元1920年),孔繁锦担任陇南镇守使时,才从天津、上海购来机器,在天水设置造币厂,铸造铜元。
民国15年(公元1926年)8月,孔被冯玉祥所驱逐,刘郁芳到兰州代理督办,他将天水造币厂的机器运到兰州,成立甘肃造币厂,次年11月由省财政厅拨款20万元作为造币厂经费,于民国17年(公元1928年)11月完工,并造出孙中山总理像的壹圆银币,以及为数颇多的民国3年版的袁像壹圆银币,俗称甘肃版袁大头,因成色较差,含银量仅为77%,不受使擦黑能够欢迎。
”“甘肃加字版:此币系民国19年(公元1930年)所铸,但仍沿用民国3年版的旧模,在正面袁像左右加铸‘甘肃’二字,标明是甘肃兰州造币厂铸造。
铸额不多,仅数万枚。
所见之品大都为赝品。
该币特征除在正面袁像左右加‘甘肃’二字外,余均与开口贝版相同特征介绍:1、甘肃两字平整,“甘”字一横的右端和“肃”字一横的左端因为模具问题通常都嵌入底版,与底版溶为一体。
仿品“甘肃”二字生硬无神,高高凸起,周围包浆也略为不同。
2、长城暗记,在正面下方5点至7点位置若隐若现有长城形状的暗记,小弟认为这是当年撞模所致,因为一枚打铸过的银币还没有完全从模具里拿出来,冲压机再次冲击,导致银币的内齿将正面模下方损伤,就像十年通常背面出现的衣领一样,说是暗记,其实只是一个特征罢了。
(这个话题有待探讨)仿品暗记非常清晰,有点此地无银的意思。
3、甘肃加字版背面的“壹”和普通甘肃版有很大区别,上方“土”字头的两横左端都有点剪刀口的意思,并不平整,很多用普通甘肃版改刻的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单看这个“壹”字便立断真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头的版别和暗记探讨
袁大头银币上的暗记是制版者在币面某一部位设置隐藏的秘密标记。
这里就袁大头银币暗记的设置形式、特点及功能作一些介绍。
一、袁大头银币暗记的设置形式
袁大头银币上有暗记有多种设置形式,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英文字母暗记、图形暗记、点珠暗记、内齿暗记和弯芒暗记等。
不少袁大头银币上均同时采用上述几种暗记形式。
1、英文字母暗记。
即用单个英文字母作暗记。
如大“S”版在背面左飘带头内侧有英文字母“S”、小“S”版在背面左中部的禾粒上有英文字母“S”、“O”版在背面花结内有英文字母“O”。
2、图形暗记。
即在汉字上采用某种图形作暗记。
例如:一些“三角圆”银币的“壹”字上设有剪形、角形、方形等缺口图形。
3、点珠暗记。
即在嘉禾的谷粒中、谷粒尖或小内齿上作点球暗记。
例如:连口造含珠系列谷粒中有平行双含珠、上下双含珠、右含珠等;下内齿上有1、2、3、5、6、7、8顶
珠(星);谷粒尖上有1、2珠。
另外,一些版别在嘉禾的枝叶旁有点珠。
4、内齿暗记。
即用增加或减少内齿的办法巧妙地制作暗记。
例如:3、9、10年中央版正面袁像胸下缺1小内齿;3年福建、大扣、云南、甘肃等地方版正面满内齿;8年中央版正面满内齿,9年精发版背面9点处缺1小内齿,“四川”空心花三角圆背面11点处缺1
小内齿等。
5、弯芒暗记。
即将背面谷粒的短芒改刻成长弯芒或短勾芒。
例如:点提华、0版、0版无0、0版三角圆、沈阳三角圆、沈阳三角圆0版、混版三角圆、混版三角圆0版等背面谷粒上基本都有长弯芒暗记,点提华中还有右勾芒、左右勾芒等暗记。
此外,还有8年
左勾芒、10年左勾芒等暗记。
二、袁大头银币暗记的功能
在袁大头银币设置暗记主要有两个功能:
1、防伪。
这是设置暗记的主要目的,也是暗记的主要功能。
暗记之所以能起到防伪作用,是因为暗记一般藏于币面图案、花纹或文字中,很难被人发现,因此,伪造者难以伪造暗记。
2、区分版模。
这也是暗记的一个重要功能。
银币在最初制版过程中,所设置的暗记称为原版暗记。
当币版多次再版时,为区别版模和承担责任而改变原版暗记或在原版暗记基础上增加新的暗记称为再版暗记。
这样,就可以通过暗记的不同区分版模,进而区分承制责任。
例如:解放后铸造的“三角圆”银币的“壹”字上设图形暗记区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