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文学遗产_文稿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中国社会科学发文格式

中国社会科学发文格式

《投稿须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投寄稿件或推荐优秀作品。

为保证学术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严谨性,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推进学术规范建设,敬请作者赐稿时遵照如下规定:第一,所投稿件须系作者独立研究完成之作品,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

按学术研究规范和《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的有关规定,认真核对引文、注释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资料,确保引文、注释和相关资料准确无误。

如使用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

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方式,引文出处注请遵照《<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详见附录)第二,凡向本刊投稿,承诺该文未一稿两投或多投,包括未局部改动后投寄其他报刊,并保证不会将该文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先于《中国社会科学》在其他公开或内部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学术网站等)上发表。

如未注明非专有许可,视为专有许可。

第三,所投稿件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

第四,本刊整体版权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选编。

经我社许可需在其他出版物上发表或转载的,须特别注明“本文首发于《中国社会科学》”。

第五,本刊实施专职编辑三级审稿与社外专家匿名审稿相结合的审稿制度。

请在注册、提交稿件时按要求填写作者信息,提供的文稿中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其他有关作者的信息。

第六,研究论文需有200-300字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有条件的作者请提供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文译稿,供编辑参考。

第七,文稿请参照刊物版式。

内文为简体横排,论文为5号宋体通栏,41字×40行;学术综述、会议综述、读者评议等文章为小5号宋体双栏,46字×46行。

注释采取页下注,注文排小5号宋体。

第八,本社有权对来稿做文字性修改,如因违背上述规定,而给《中国社会科学》造成不良影响,将承担全部责任,并接受编辑部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警示,这些措施包括:停发或追回稿费、书面批评、载名通报、10年内禁止本人的任何作品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上发表,或其他适当警示措施。

注释规范

注释规范
示例:
毛祥麟:《墨余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5页。
(3)影印本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影印)页码。可在出版时间后注明“影印本”。为便于读者查找,缩印的古籍,引用页码还可标明上、中、下栏(选项)。
示例:
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卷5,沈阳:辽沈书社,1991年影印本,上册,第461页下栏。
(五)电子文献
电子文献包括以数码方式记录的所有文献(含以胶片、磁带等介质记录的电影、录影、录音等音像文献)。
标注项目与顺序: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引用日期。
示例: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1998年8月16日,/pub/wml.txt/980810-2.html,1998年10月4日。
董一沙:《回忆父亲董希文》,《传记文学》(北京)2001年第3期。
李济:《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传记文学》(台北)第28卷第1期,1976年1月。
黄义豪:《评黄龟年四劾秦桧》,《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年第3期。
苏振芳:《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的社会学思考》,《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6年第3期。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
(一)非连续出版物
1.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5)档案文献

古籍定级标准

古籍定级标准

古籍定级标准前言本标准的编写格式和方法按《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0)和《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GB/T 1.2-2002)中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提出、批准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国家图书馆负责起草。

本标准参加编写单位:上海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和陕西省图书馆。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李国庆、李致忠。

引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明与发展,使承载着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古籍得以世代相继,绵延不绝。

其数量之多,古人每以"浩如烟海"喻之。

自古以来,古籍频遭兵燹、水火等人为、自然之灾难,幸免厄运而流传至今者,百不一存,尤显珍贵。

综观古籍传本,因产生时代不同,有宋椠元刊之别;因所载内容不同,有价值高下之分;因写印技艺不同,有精美粗劣之异。

研究古籍传本的特征与异同,辨别古籍传本的真伪与优劣,进而确定古籍传本的级别等次,最终实现对古籍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01 年第19 号令发布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和《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记述善本古籍藏品定级的有关精神,参照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时提出的鉴别善本古籍的"三性原则",以及该目列举的收录善本古籍的"九项条件"(两者简称"三性九条"),同时考虑全国现存善本和普本古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定级对象:汉文古籍。

全国现存其他特种古代文献,如甲骨、简策、帛书、敦煌遗书、金石拓本、舆图、书札、鱼鳞册、契约、文告、少数民族语文图书,以及域外翻刻、抄写的中国古籍,如和刻本、高丽本等,不在本定级范围之内。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第3课时 练习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第3课时  练习

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课时练习一、单选题(共16小题)1.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

下列体现文化自信的有()①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穿着特色鲜明的中式服装,出席荷兰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②教育部探索高考改革方案,增加语文在高考中的分值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2年(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潜模脱贫攻坚楷模、科学工作者、奥运健儿、志愿者和青少年代表等上讲台,与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一堂课,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由此可见()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功能②该课堂通过现代传媒的途径,传播先进文化③该课堂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文化自信④该课堂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文化有形的影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他们手脚并用攀爬斜坡,只为快点赶到灾区;他们在绝壁之上,争分夺秒打通生命通道;他们用身体和绳索搭建桥梁,徒手爬绳索前往对岸;他们徒手刨土,救出被埋男子……四川泸定地震牵动人心,多方救援工作迅速从水上、陆上、空中全方位展开。

这些逆行者()①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基本内涵②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模范标杆③集中体现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④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亮相2022年央视春晚。

三星堆青铜面具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三星堆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典型器物,其宽颐广额,面庞夸张,眉、眼、鼻、唇、耳等线条流畅,棱角分明,展示了青铜文明的独特魅力,震撼观众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三星堆文博旅游“热”。

可见,青铜大面具亮相央视春晚有利于()①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发挥央视节目的传播力,丰富考古文化内涵③挖掘文化的商业价值,夯实经济发展基础④加深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坚定文化自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集体学习。

《历史研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历史研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1.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 年,第 43 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 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3 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25 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文学遗产投稿稿件格式要求

文学遗产投稿稿件格式要求

文学遗产投稿稿件格式要求投稿稿件格式要求如下:
1. 字数要求:文学遗产投稿稿件应在800字到2000字之间。

2. 页边距要求:上下左右均应设为2.5厘米。

3. 字体和字号:宋体或黑体,字号12号。

4. 段落格式:首行缩进2个字符,段落间空行1行。

5. 对齐方式:使用左对齐。

6. 标点符号:使用中文标点符号。

7. 页眉页脚:不需要编写页眉页脚。

8. 插图和表格:如需插入插图或表格,请将其编号并放置在相应位置。

9. 引用和注释:如有引用他人作品或需要添加注释,请遵循学术规范进行。

10. 作者信息:稿件末尾需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

请根据以上要求进行排版和撰写,但请注意文中不能出现和标题相同的文字。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简介中文核心期刊又称北大核心期刊,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辑发布的。

至今中文核心期刊已经发布5版,最新第五版是在2008年发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五版)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269种期刊)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121)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方论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社会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学术、东岳论丛、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高校理论战线、广东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外社会科学、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学刊、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社会科学、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北社会科学、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社会科学、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海学刊、江汉论坛、江淮论坛、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苏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南京社会科学、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宁夏社会科学、齐鲁学刊、前沿、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求索、人文杂志、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社会科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社会科学家、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思想战线、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探索、探索与争鸣、天津社会科学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史哲、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海、学术交流、学术界、学术论坛、学术探索、学术研究、学术月刊、学习与探索、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云南社会科学、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社会科学、浙江学刊、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哲学类(13)道德与文明、孔子研究、伦理学研究、世界哲学、现代哲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学报、哲学动态、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宗教类(10)敦煌学辑刊、法音、佛学研究、世界宗教文化、世界宗教研究、西藏研究、中国道教、中国穆斯林、中国宗教、宗教学研究统计学类(4)数理统计与管理、统计研究、统计与决策、中国统计社会学类(4)妇女研究论丛、青年研究、社会、社会学研究人口学类(5)人口学刊、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人口与发展、中国人口科学管理学类(4)管理工程学报、管理科学学报、领导科学、中国管理科学人才学类(1)中国人才民族学类(14)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研究、贵州民族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回族研究、民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世界民族、西北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民族、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际政治类(20)当代世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当代亚太、俄罗斯研究、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国际观察、国际论坛、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国外理论动态、美国研究、欧洲研究、日本学刊、世界经济与政治、世界知识、太平洋学报、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西亚非洲、现代国际关系中国政治类(46)北京行政学院学报、长白学刊、党的文献、党建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红旗文稿、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教学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导刊、理论前沿、理论探索、理论探讨、理论学刊、理论与改革、理论月刊、瞭望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南京政治学院学报前线、前线、求实、求是、人民论坛、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社会主义研究、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新视野、行政论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中国青年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国行政管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法律类(27)比较法研究、当代法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法律适用、法商研究、法学、法学家、法学论坛、法学评论、法学研究、法学杂志、法制与社会发展、河北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环球法律评论、人民检察、人民司法、现代法学、行政法学研究、政法论坛、政治与法律、知识产权、中国法学、中国法医学杂志、中国司法鉴定、中国刑事法杂志、中外法学第二编经济(154种期刊)综合性经济科学类(20)当代经济科学、当代经济研究、贵州财经学院学报、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江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经纬、经济科学、经济评论、经济问题、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经济研究、经济纵横、南开经济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上海财经大学学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云南财经大学学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世界经济类(9)东北亚论坛、国际经济评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文汇、世界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外国经济与管理、亚太经济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类(3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城市发展研究、城市问题、地域研究与开发、改革、改革与战略、管理世界、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数学、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问题探索经济研究参考、开放导报、南方经济、上海经济研究、生产力研究、生态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特区经济、现代城市研究、现代经济探讨、消费经济、运筹与管理、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经贸导刊、中国流通经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资源与产业、资源科学会计类(15)财会通讯、财会研究、财会月刊、财务与会计、会计研究、会计之友(上旬刊)、商业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审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财务与金融、中国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会计之友(中旬刊)、会计之友(下旬刊)农业经济类(16)调研世界、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林业经济问题、林业经济、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现代化研究、世界农业、中国农村观察、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中国土地中国土地科学、中国渔业经济工业经济类(13)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管理科学、管理评论、管理现代化、经济管理、经济与管理研究、南开管理评论、企业管理、企业经济、软科学、预测、中国工业经济旅游经济类(1)旅游学刊贸易经济类(16)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财贸经济、对外经贸实务、广东商学院学报、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贸探索、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问题、国际商务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江苏商论、商业经济与管理、商业时代、商业研究、中国商贸、中国物流与采购财政类(13)财经科学、财经论丛、财经问题研究、财经研究、财政监督、财政研究、当代财经、涉外税务、税务研究、税务与经济、中国财政、中国税务、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币/金融、银行/保险类(18)保险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广东金融学院学报、国际金融研究、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金融理论与实践、金融论坛、金融研究、金融与经济、经济导刊、南方金融、上海金融、投资研究、武汉金融、新金融、浙江金融、证券市场导报、中国金融第三编文化、教育、历史(303种期刊)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类(15)传媒、传媒观察、当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爱好者、新闻大学、新闻记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写作、新闻战线、新闻知识、中国报业、中国记者广播、电视事业类(2)电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出版事业类(10)编辑学报、编辑学刊、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出版广角、读书、科技与出版、中国编辑、中国出版、中国图书评论图书馆学,情报学类(19)大学图书馆学报、国家图书馆学刊、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情报杂志、情报资料工作、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图书与情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档案学类(10)北京档案、档案、档案管理、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档案与建设、兰台世界、山西档案、浙江档案、中国档案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类(10)科技导报、科技管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科学管理研究、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中国科技论坛、中国软科学教育综合,教育事业类(2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比较教育研究、当代教育科学、电化教育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学术月刊、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导刊、教育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评论、教育探索、教育学报、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开放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外国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教育学刊、中国远程教育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类(1)学前教育研究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类(20)化学教育、教学与管理、教学月刊(中学版)、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课程.教材.教法、历史教学(高校版)、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生物学教学、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思想政治课教学、外国中小学教育、中小学管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高等教育类(14)复旦教育论坛、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高教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江苏高教、教育发展研究、现代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教育、现代教育科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大学教学、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各类教育类(9)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研究、教育与职业、民族教育研究、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成人教育、中国特殊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体育类(16)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体育文化导刊、体育学刊、体育与科学、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18)辞书研究、当代语言学、方言、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民族语文、上海翻译、世界汉语教学、修辞学习、语文建设、语文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科学、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中国语文外国语类(13)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外国语文、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语学刊、外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现代外语、中国俄语教学世界文学类(7)当代外国文学、俄罗斯文艺、国外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译林文学理论类(20)当代文坛、当代作家评论、红楼梦学刊、鲁迅研究月刊、民族文学研究、名作欣赏、明清小说研究、南方文坛、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评论、文艺研究、文艺争鸣、小说评论、新文学史料、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文学作品类(16)当代、飞天、花城、剧本、民族文学、青年文学、清明、人民文学、山花、上海文学、诗刊、时代文学、天涯、小说界、中国作家、作家艺术综合类(4)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民族艺术、艺术评论、云南艺术学院学报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类(8)美术、美术观察、美术研究、美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世界美术、新美术、装饰摄影艺术类(0)音乐类(8)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音乐创作、音乐研究、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舞蹈类(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戏剧类(10)当代戏剧、上海戏剧、四川戏剧、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文学、戏剧艺术、戏曲艺术、艺术百家、中国京剧、中国戏剧电影、电视艺术类(8)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当代电视、当代电影、电影文学、电影新作、电影艺术、世界电影、中国电视历史(除文物考古)类(25)安徽史学、当代中国史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历史档案、历史研究、民国档案、清史研究、史林、史学集刊、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世界历史、文献、西域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中国农史、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文化研究、中国藏学、中华文化论坛文物考古类(14)北方文物、东南文化、敦煌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华夏考古、江汉考古、考古、考古学报、考古与文物、农业考古、四川文物、文物、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第四编自然科学(351种期刊)综合性科学技术类(120)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庆大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高技术通讯、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桂林工学院学报、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技通报、科学通报、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兰州理工大学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天津大学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安理工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学学报、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工业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然科学进展、自然杂志自然科学总论类(14)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系统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系统管理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中国科技史杂志、中国科学基金、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数学类(17)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中文版)、工程数学学报、计算数学、模糊系统与数学、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数学进展、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数学物理学报、数学学报、数学杂志、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科学与数学、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应用数学学报、中国科学(A辑:数学)力学类(13)爆炸与冲击、固体力学学报、机械强度、计算力学学报、力学季刊、力学进展、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实验力学、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应用力学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振动与冲击物理类(22)波谱学杂志、大学物理、低温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发光学报、高压物理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光散射学报、光学学报、光子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计算物理、量子电子学报、量子光学学报、声学学报(中文版)、物理、物理实验、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中国激光化学/晶体学类(26)催化学报、分析测试学报、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分子催化、分子科学学报、影像科学与光化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功能高分子学报、光谱实验室、合成化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化学进展、化学试剂、化学通报、化学学报、化学研究与应用、计算机与应用化学、理化检验(化学分册)、人工晶体学报、色谱、无机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有机化学、中国科学(B辑:化学)天文学类(2)天文学报、天文学进展测绘学类(8)测绘科学、测绘通报、测绘学报、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遥感学报地球物理学类(11)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震、地震地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地震学报、地震研究、空间科学学报、水文、西北地震学报、中国地震大气科学(气象学)类(10)大气科学、高原气象、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气候与环境研究、气象、气象科技、气象科学、气象学报、热带气象学报、应用气象学报地质学类(30)沉积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层学杂志、地球化学、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地球学报、地球与环境、地学前缘、地质科技情报、地质科学、地质论评、地质通报、地质学报、地质与勘探、第四纪研究、高校地质学报、古地理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地质、矿物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与化探、现代地质、新疆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岩石学报、中国地质、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海洋学类(13)海洋地质动态、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海洋工程、海洋湖沼通报、海洋环境科学、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海洋科学进展、海洋通报、海洋学报(中文版)、海洋与湖沼、热带海洋学报、台湾海峡地理学类(19)冰川冻土、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地球科学进展、干旱区地理、干旱区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湖泊科学、极地研究、经济地理、热带地理、人文地理、山地学报、世界地理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沙漠生物科学综合类(25)古脊椎动物学报、古生物学报、生命的化学、生命科学、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生物多样性、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技术、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数学学报、生物物理学报、生物学通报、分子细胞生物学报、水生生物学报、微生物学报、微生物。

中国社会科学投稿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投稿要求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1.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书本)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 年,第 43 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 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3 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25 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没用到)标注顺序: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遗产》文稿技术规范
为加强本刊发表论文的学术规范,现根据时代变化和本刊学术特点,自2009年第4期开始,要求来稿做到:
一、作者请寄打印稿,姓名、联系方式另纸书写。

每篇论文须提供内容提要和关键词。

提要所写,应是文章的主要论点(切忌自我评价),字数每篇在二百字左右;关键词一般为三至五个。

二、所有注释均采用当页页下注,每页注释重新编号。

三、注释应本着必要、精炼的原则,避免繁冗和喧宾夺主。

四、注释内容应包括:著(译)者和书名全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所注对象为杂志,注明刊期即可;所注对象为古籍,注明刊刻年份和卷数;所注对象为现代影印本的古籍,另外注明出版单位、影印年份、册数及页码。

以下为样文(根据需要对原文有删改),请作者务必参照执行。

论后人对唐诗名篇的删改
莫砺锋
内容提要 唐诗中的某些名篇曾受到人们的删改,虽说最初发生在唐代的删改往往是乐工出
于合乐歌唱的目的,但其删改之成功却应归因于文学。

后人对唐诗名篇的删改有各种不同的
方式,其中最成功的几个例子都是从原作中抽出四句形成一首绝句。

本文认为这种文学史现
象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写作的一个普遍倾向即追求精炼,同时也反映了后代诗人对唐诗艺术
规范的批评和修正。

关键词 唐诗 名篇 删改 绝句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是文,都以简练为原则,辞约章丰是作者共同的追求目标。

孔子说:“辞达而已矣。

”陆机申述此意说:“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还专设《熔裁》一篇,详论删繁就简之必要。

然而主观上的追求与客观上的效果总是不可能完全相符的,秦时吕不韦使其门客著《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那当然是权势所致,不足为凭。

事实上即使是以千锤百炼著称的杜诗,也难免有少数篇章因“多累句”而受到后人讥评。

那么,对于某些家弦户诵的唐诗名篇,后人也提出删削的意见,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那些意见有什么价值呢?本文对之试作初探。

……张文荪《唐贤清雅集》评:“兴起大方,逐渐叙次,情词蔼然,可谓雅人深致。


① 《论语•卫灵公》,《论语正义》,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诸子集成》,第1册,第349页。

② 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9页。

③ 《史记》卷八五《吕不韦列传》,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8册,第2510页。

④ 《唐贤清雅集》卷一,清乾隆三十年抄本。

·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