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三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心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点: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会珍惜资源。
2. 第二课时: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重点:了解人与社会的相互依赖,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第三课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节约资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践行环保行动。
4. 第四课时:关爱他人,温暖社会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需求。
5. 第五课时:共建和谐社会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谐社会的特征,学会为和谐社会做贡献。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和谐社会的观念。
三、教学措施:1. 采用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4.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等方面的实践行动。
3. 学生对和谐社会的认知,以及为和谐社会做贡献的意愿。
五、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25分钟2. 第二课时:25分钟3. 第三课时:25分钟4. 第四课时:25分钟5. 第五课时:25分钟六、第六课时:我们的地球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学会保护地球。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全册

种类:龙舞、高跷、旱船。
龙舞,表演者拿着龙的道具进行表演。高跷,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跑旱船,表演时艄公划桨引船,做出各种划船动作。
三、拓展
秧歌的历史:三百年前,康熙年间有记载。解放前,农村秧歌又扭又唱,又叫唱秧歌。因为农村的秧歌队游屯走,又叫跑秧歌。城镇的秧歌则光扭不唱,就叫扭秧歌。
(2)农村绿油油的一望无际。
(3)松花江畔纪念塔雄伟壮丽。
(4)哈尔滨气候寒冷但冷得有味道也冷得有情趣,也冷得让人流连。
(5)哈尔滨的特色杀猪菜真好吃?
三、拓展学习:你能以什么方式赞美家乡。
大家还能从哪方面、用什么方式赞美家乡?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更多的人看,让大家通过你们的介绍了解黑龙江!
板书设计
第2课赞美家乡(1)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2、了解北方民族的手工艺品。
龙龙的妈妈说,其实在很早偶的时候,我国的北方民族就是用桦树皮制作各种生活器物了,现在用桦树皮可以做成去多民间手工艺品。她又拿出了一些图片给大家看。她说,这样的工艺品来源于民间的生活和民间的创造力,所以特别具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特征。
二、我们的了解
1、黑龙江传统剪纸的鲜明特色。
教学重点
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总课时
9
课时安排
详见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奶奶的大秧歌1---3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大秧歌的由来。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民间大秧歌的由来。
教学难点
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板书设计
第1课、民间大秧种类:龙舞、高跷、旱船。
最新三年级下人文与社会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三年级人文教案
焦荣德教师必读的外国教育名著推荐与导读
“研读教育名著,做学者型教师。
”了解教育史上的巨人是谁,他的肩膀在哪里,本文通过对教育经典名著的精概与引读,旨在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在有限的时间了解更多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让我们的教师更有文化和教育涵养,更加理性的思考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通过“读、议、省、写、用”,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的前进。
柏拉图《理想国》
《理想国》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论述教育的书,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之一。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政治学》中所提出的教育思想代表了古希腊教育发展史上的最高成就,对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创立了教育学的基本体系,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产生。
洛克《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被誉为标志西方哲学、社会和教育思想的主要转折点和17世纪学校教育的大宪章
卢梭《爱弥尔》
《爱弥尔》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系统提出了新的儿童教育观,从而完成了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人文社会三年级教案

人文社会三年级教案【引言】人文社会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三年级人文社会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要,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的教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三年级人文社会教学的教案格式并详细阐述其重要组成部分。
【教案格式】一、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核心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二、课前准备:介绍课前需要准备的教材、教具和教学环境等。
三、教学过程:分为导入、展示、讲解、实践、巩固和拓展等步骤,具体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设置。
四、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
五、作业布置:向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内容。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1. 理解与人文社会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2. 掌握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3. 了解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学科分支。
二、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人文社会问题分析和解决;2. 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简单的人文社会调查和研究。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1. 教材:人文社会三年级教材第一单元;2. 教具:电子白板、投影仪、学生教学手册;3. 教学环境:整齐干净的教室,学生桌椅整齐排列。
【教学过程】本节课按照导入、展示、讲解、实践、巩固和拓展的步骤进行。
一、导入通过给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如“你了解你所在的社区吗?请你谈谈你所熟悉的社区特点。
”二、展示使用多媒体工具或图片、视频等真实材料,向学生展示关于社区的信息,如社区的大小、组成和功能等。
三、讲解讲解社区的定义和社区的重要性,解释社区与人文社会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发现社区中存在的人文社会问题与挑战。
四、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或任务,实地考察社区,了解社区中的人文社会问题,并记录下来。
人文 社会三年级 教案

人文社会三年级教案教案标题: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中秋节与家庭团聚、感恩、赏月等的重要关联。
3. 学生对中秋节的积极参与和体验。
教学准备:1. 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
2. 中秋节的相关物品,如月饼、灯笼等。
3. 学生的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让学生观看中秋节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学生对中秋节的了解程度,并激发学生对中秋节的思考。
主体活动:1. 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等。
2. 分组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中秋节的习俗,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并准备小组展示。
3. 学生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对中秋节习俗的了解和体验。
4. 进行中秋节相关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灯笼、月饼盒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总结活动:1.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重要意义。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中秋节的感受和体验,加深对中秋节的理解和认知。
拓展活动:1.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庆祝中秋节,体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2.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如阅读相关故事、了解其他国家的类似节日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中秋节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小组展示中对中秋节习俗的了解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的手工作品,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延伸:1. 在其他课程中,继续引入中秋节的相关内容,如在语文课上学习中秋节的相关诗词、在美术课上进行中秋节主题的绘画等。
2. 在学校或班级组织中秋节庆祝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最新整理思想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docx

最新整理思想品德与社会教案2015三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教案课题第1课过大年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民俗文化中过年的来历、意义。
2、黑龙江现在的年和传统的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重点了解东北民俗文化中过年的来历、意义。
教学难点黑龙江现在的年和传统的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准备课件、教材教程一、导入刚刚的过完年,哪些事情在你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二、新授课1、年的来历:春节是农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2、传说中的年播放课件:传说一和传说二。
3、传统的年俗说说传统的年俗有哪些?我们家乡的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黑龙江现在的年和传统的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先说说相同点,觉得哪些习俗应该继承传承下去,为什么?在说说不同点,为什么?三、拓展过年的时候有的地方扭秧歌,扭秧歌的历史:三百年前,康熙年间有记载。
四、分组练习扭秧歌:教案课题第2课丰富多彩的节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各个节日。
教学重点各个节日的日期以及来历教学难点各个节日的日期以及来历教学准备课件、教材教程一、导入:学生诉说自己知道的节日有哪些,如果知道其来历就介绍一下二、新课:1、传统节日重阳节老人节七夕节中国情人节元宵节吃元宵,看花灯。
2、非传统节日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节齐齐哈尔观鹤节哈尔滨之夏国际啤酒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植树节3、拓展越来越多的节日父亲节和母亲节的具体日期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母亲节和父亲节你要为他们做些什么?)教案课题第3课我们去采风课型新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知道各个民族的重要节日。
教学重点少数民族是怎么重视他们的节日的。
教学难点少数民族是怎么重视他们的节日的。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教程一、导入我们国家除了一些重要节日之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其中有许多非常有趣的节日,这节可我们就去了解一下。
二、新课。
1、鄂伦春族——篝火节读课文要求:1)、篝火节的日期2)、在篝火节中人们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汇报2、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非遗闪耀三年级下人文与社会教案

非遗闪耀三年级下人文与社会教案教案标题:《非遗闪耀》三年级下人文与社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以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2. 探索不同地区的非遗项目,了解其特点和传承方式。
3. 培养学生对非遗项目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4.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2. 不同地区的非遗项目介绍和特点分析。
3. 非遗项目的传承方式和保护措施。
4.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非遗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展示。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非遗概念(1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非遗项目,引发学生对非遗的兴趣。
-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什么是非遗,为什么非遗对社会的重要性。
Step 2: 探索不同地区的非遗项目(30分钟)-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非遗项目进行研究。
- 提供图书、互联网资源等让学生收集关于所选非遗项目的信息。
- 学生小组展示所选非遗项目的特点和背后的故事。
Step 3: 非遗项目的传承方式和保护措施(2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非遗项目的传承方式,例如口传、师徒传承等。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保护非遗项目,例如政府支持、社区参与等。
Step 4: 学生深入研究和展示(30分钟)- 学生个人或小组选择一个非遗项目进行深入研究。
- 学生准备一个简短的展示,包括非遗项目的介绍、特点和自己对其的理解。
Step 5: 总结和评价(15分钟)- 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提问和评价。
-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非遗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教学资源:- 图书馆中关于非遗的书籍和资料。
- 互联网资源,如非遗保护网站、非遗项目介绍视频等。
- 图片或视频展示非遗项目。
评估方式:- 学生展示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评估。
- 学生对非遗项目的深入研究和理解的评估。
- 学生对非遗保护意识的表现评估。
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非遗项目展览或工作坊。
- 邀请非遗传承人或专家来校园进行讲座或互动活动。
最新2023浙江三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最新2023浙江三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课程概述本教案是根据2023年浙江省三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课程标准编写的最案。
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人文与社会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社会交往和合作的基本规范和技巧;3. 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地理观和社会观;4.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本教案按照课程标准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模块一:人与自然- 研究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常识;- 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了解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
模块二:社会交往- 研究社会交往的基本规范和礼仪;-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掌握解决冲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模块三:历史文化- 研究中国历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 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培养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态度。
模块四:地理知识- 研究地图和地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探索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特色。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2. 互动式教学:组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3. 视觉教学:运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提供直观的研究材料;4. 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本教案设定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口头回答问题: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2. 小组合作项目:组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3. 个人写作作业:布置书面作业,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 课堂展示与演讲: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的顺利进行,本教案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教学大纲选用的教材;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教学视频和展示研究资料;3. 实物模型和图片:通过视觉方式呈现相关的实物和图片;4. 课外阅读书籍:提供相关主题的故事书籍和百科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欢天喜地的节日
第1课、过大年
教学目标:
了解过年的的意义以及来历
教学重点:
过年的各种习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传说的年的来历。
二、授新课
1、传统的年俗:
贴对联吃饺子放鞭炮。
2、思考题
北方过年的俗语。
三、拓展
现在的过大年。
教学反思:
《人文与社会》第2课丰富多彩的节日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各个节日。
教学重点:
各个节日的日期以及来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诉说自己知道的节日有哪些,如果知道其来历就介绍一下
二、新课:
1、传统节日
重阳节老人节
七夕节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吃元宵,看花灯。
2、非传统节日
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节
齐齐哈尔观鹤节
哈尔滨之夏国际啤酒节
六一儿童节
十一国庆节
植树节
3、拓展
越来越多的节日
父亲节和母亲节的具体日期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
(母亲节和父亲节你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教学反思:
《人文与社会》第3课我们去采风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各个民族的重要节日。
教学重点:
少数民族是怎么重视他们的节日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国家除了一些重要节日之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其中有许多非常有趣的节日,这节可我们就去了解一下。
二、新课。
1、鄂伦春族——篝火节
读课文
要求:
1)、篝火节的日期
2)、在篝火节中人们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汇报
2、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学生阅读汇报通过阅读你都知道了什么?
3、拓展
其他民族的节日你都知道哪些?
教学反思:
年级:三年级学科:人文与社会授课时间:
第二单元百姓大秧歌
第1课奶奶的爱好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大秧歌。
教学重点:
大秧歌是什么?
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在运动上的爱好。
然后在说说你奶奶或爷爷的爱好
2、新课
1)舞台外的演出
学生通过看图片,读课文了解大秧歌
2)节日里的盛宴
大秧歌都有哪些形式?
学生汇报
3)生命力的赞美
东北大秧歌不光具有健身性、娱乐性,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思考题
学习上面的内容,你明白为什么大秧歌为什么经久不衰,越来越红火了么?教学反思:
第2课民族的瑰宝
教学目标:
了解我们民族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
民族的瑰宝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除了我们常见的大秧歌之外还有许多类似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
二、新课
1、木棍上芭蕾
俩节木棍上的芭蕾是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汇报
2、锣鼓伴腾飞
扭秧歌需要节奏,那么节奏是从何而来呢?
学生阅读汇报
三、拓展延伸
你的家乡有秧歌节么?有的话都有哪些形式?
教学反思:
第3课我们的发现
教学目标:
了解除了扭秧歌之外我们还有许多体育娱乐项目。
教学重点:
每种娱乐项目的目的都是为了锻炼人们的身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除了东北大秧歌,我们已经知道了许多,可是,大家还不满足,围绕民间娱乐,他们又有了些新发现,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
二、我们的游戏
1、丢手绢。
2、掷口袋。
3、跳格子
4、抢板凳
三、曾经的游戏
欻噶啦哈
了解噶啦哈
四、游戏中的故事
叉草球
踢乌兰红
五、拓展学习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游戏,有的已成为历史,有的发生了许多变化,感兴趣的话,你可以收集一下,并做个对比,看看游戏的发展变化。
教学反思:
《人文与社会》第三单元民间的奇葩
第一课探访龙江剧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龙江剧
教学重点:
了解龙江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东北除了大秧歌之外。
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节课我们就去接触其中的一项,龙江剧
二、新课
1、我们自己的喜剧
学生阅读汇报你知道了些什么?
2、龙江剧与传统艺术
传统艺术中都有哪些乐器?
你曾经接触过哪些乐器?
3、周总理与龙江剧
学生阅读汇报你所知道的
4、讨论、交流
除了龙江剧,你还知道哪些?
教学反思:
第2课冬天的艺术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冰雕。
教学重点:
了解冰雕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我们省城哈尔滨有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你知道是什么么?
冰雕节
一、穷棒子灯
(1)了解穷棒子灯的来历
(2)了解冰雕。
二、市委书记与冰灯
学生阅读汇报
冰灯节是什么情况下举办的?
三、艺术的盛宴
欣赏
教学反思:
第3课我们的收藏
教学目标:
了解民间工艺。
教学重点:
了解民间工艺
教学过程:
导入:
六一国际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举办庆祝活动。
学生民决定一民间的工艺为主,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民间工艺
一、特殊礼物
学生阅读汇报你通过阅读知道了哪些?
生汇报
二、我们的了解
学生阅读汇报
三、我们的制作
欣赏
四、拓展延伸
通过亲手制作体验活动,你都掌握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就一件民间艺术品,说一说你的制作体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