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技术-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课程教学大纲

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教学指导课程编号:0420424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基础学时:52学分:适用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气设备、电力电子等一、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巩固课程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综合运作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思想,能初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独立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本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必修课,主干课。

本课程教学内容以培养技术应用为主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电力系统概念,掌握最基础的专业知识,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共分十个项目,项目一详细阐述了电力系统的基本情况,项目二、项目三和项目四介绍了电力系统等值电路与潮流计算,项目五、项目六和项目七详细阐述电力系统电压及频率的调整以及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问题,项目八和项目九介绍了电力系统对称短路故障及不对称短路故障的基本分析方法,项目十介绍了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基本分析方法。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授课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课前阶段,该阶段属于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学生从网路获取教师提供的预备知识文档、知识体系图、授课PPT 等课程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课中阶段,该阶段属于教师讲授阶段,学生将课前自主学习的收获及问题带到课堂,由教师在课堂集中进行知识讲解及答疑,同时为检验学生自主学习质量,也为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本课程在每节课的课中提供了本节课相关知识点的知识树拼图游戏,在游戏中考察了学生对有本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课后阶段,该阶段属于学生自主学习阶段,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掌握情况,在每节课的课后为学生提供了由选择题组成的小车游戏,小车游戏中,学生只有答对当前题目才能进入到下一环节。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眼界及知识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本课程部分项目包含有实物视频如瓷质绝缘子、合成绝缘子、变电站电力电容器等;部分项目提供指点拓展资源。

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 第2版

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 第2版

( 4-3 )
Qo Qf Qg
( 4-4 )
因此,燃料油的供给是出口温度和物料进料流量两者的函数,即
SP k3 X k4Qo
数据点应用举例(续)
(2)空气/燃料比值控制 根据所用油和废气总量以及烟气中希望的氧气含量, 本控制方案也控制空气流量。 首先,用式(4-6)计算总的热量(BTU)含量。
序、输出及其他。
数据点介绍(续)
3.数据点驻留
数据点可以驻留在TDC3000中的一些部件里(见表 4-3)。当网络
组成时,工程师规定了过程连接装置或 LCN模块。该数据点保存在何 处,由存取数据的信息出口来决定。保存在数据点的装置或模块类型 可能制约该点的功能。
4.数据点的建立
在TDC3000中,一个特殊的“编码程序”功能,是用来在过程数
TDC3000的UCN网上挂接的模块(1)
1.逻辑控制站(Logic Manager,LM)
LM是用于逻辑控制的现场控制站。它具有PLC控制的特点,同时 在 UCN 网络上可方便地与系统中各模块进行通信,使DCS 与PLC 更有机 地结合。LM能使其数据集中显示、操作和管理,LM提供逻辑处理、提 醒逻辑编程和逻辑程序执行等操作,能与LCN和UCN网中的模块进行通 信,并利用控制网络设计特点,把快速逻辑控制和 TDC3000 过程管理 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TDC3000的UCN网上挂接的模块(2)
3.增强型过程管理站 (Advanced Process Manager,APM)
APM是过程管理站(PM)的发展,它为用户提供一个可靠的输入/
输出及控制技术,除了具有PM的相同功能外,APM还可以提供更密集的 连续控制和离散控制以及某一装置的子系统信息。

第一讲4现场总线及集散控制系统2011

第一讲4现场总线及集散控制系统2011

5. 国产PLC 南京冠德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的PLC
3.集散控制系统的通信网络
为保证集散控制系统中各层次协调有序地 工作、安全可靠的交换信息,安全可靠的 网络通信系统是必需的。
集散系统的通信网络实时性、可靠性与可 维护性的要求高
集散控制系统网络的开发初期,由于相互 保密和相互竞争等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因 素的影响,各大厂家之间采用的通信协议 各异,自成体系互不兼容,为用户和生产 相关产品的小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除采用了高度集成的各种芯片与外设,集散控 制系统同时具有丰富的功能软件,包括运算控 制模块及控制程序软件包、过程监视软件包和 显示、检索、报表打印等程序软件。
1.2.3 数据通信网络
为了各分级之间能够协调地工作,形成一个整 体,集散控制系统的各级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连 接,所以通信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关键。
统 6. 国产的新华分散控制系统(XDPS)
1.1 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
1.1.1现场控制装置
安装在被控对象附近,用于实现模拟控制、逻辑 控制和数据采集任务的装置称为现场控制装置, 即现场控制器。
它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由CPU、ROM、RAM、 时钟等基本部件组成。
现场控制器有与现场过程的接口,直接检测现场 信号;实现控制算法,输出驱动执行机构。一台 现场控制器完成少量的任务,实现了功能与地理 位置的分散。它是集散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
1.1.2 人机接口装置
完成人-机接口功能的操作接口。在现场控制器 附近,有简单的操作接口,在中央控制室,有以 CRT为基础的控制台,还可以添加一些辅助设备, 如打印机、磁盘驱动器等。
主要功能是实现过程的模拟量和数字量检测、诊 断与控制;完成控制程序的输入设定,结果输出 等任务。实现对整个工艺过程及工厂组态和运行 状态的监视与操作等人机交互功能。

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第二版教学设计

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第二版教学设计

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第二版教学设计1. 课程介绍本课程将介绍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中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集散控制系统是指在相对集中的控制中心,采用分布式控制器以及各种通信网络和总线技术,完成对生产过程中各子系统的监控、指令下达和数据交换等功能。

现场总线是一种在现场设备之间建立通信和控制的标准化技术,它能够实现现场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命令的快速响应并提高工业过程的自动化程度。

本课程内容包括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基本概念和原理,分布式控制器、通信网络、总线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实际应用案例等内容。

2. 教学目标1.理解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分布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熟悉各种通信网络和总线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能够应用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技术解决实际问题;5.掌握系统调试和故障诊断技能。

3. 教学内容3.1 集散控制系统基础1.集散控制系统概述;2.分布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3.系统设计和调试流程。

3.2 现场总线基础1.现场总线概述;2.现场总线标准和应用;3.常见现场总线技术介绍。

3.3 通信网络和总线技术1.串行通信协议;2.Ethernet通信原理;3.CAN总线技术;4.Profibus总线技术。

3.4 实际应用案例1.管道乳化装置应用案例;2.自动化生产线应用案例。

3.5 系统调试和故障诊断1.系统调试方法和技巧;2.常见故障分析和故障排除方法;3.现场调试案例。

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实验教学占总学时的20%。

学生需要在实验室完成以下实验:1.分布式控制器配置与调试实验;2.现场总线连接与调试实验;3.串口通信实验;4.Ethernet通信实验。

5.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期中、期末考试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的方式,其中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6. 教材•《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第二版,于树成,机械工业出版社;•《现场总线技术与应用》第二版,赵博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浅谈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集散控制系统

浅谈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集散控制系统

浅谈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集散控制系统郭芳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055)摘 要:首先对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及集散控制系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而后着重讨论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工程应用中选择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控制算法中图分类号:T P 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 (2003)1403504F ieldbus Con trol System and D istr ibuted Con trol SystemGUO Fangrui(X i ′an U niversity of A rch itecture &T echno l ogy ,X i ′an ,710055,Ch ina )Abstract :A t first ,th 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 on to fieldbus contro l system and distributed contro l system 1T hen som e considerati ons fo r fieldbus contro l system in p ractical app licati on are discussed emphatically 1F inally som e suggesti ons about to selecting a fieldbus contro l system are p rovided 1Keywords :fieldbus ;fieldbus contro l system (FCS );distributed contro l system (DCS );contro l algo rithm收稿日期:200304241 引 言目前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控制领域中的热点,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是在集散控制系统(DCS )的基础上产生的,二者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作者:陈怀忠韩承江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10期一、引言工业自动化技术根据控制对象特性分为过程自动化和制造自动化两大方向,《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是过程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课程涉及到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技术、集散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在过程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占据较重要的地位。

长期以来,在教学内容上侧重讲解四大变量的原理和各种经典控制算法,以讲解为主,同时开展验证性教学实验。

课程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教学模式。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本教学团队近几年经过不断摸索实践,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二、基于工作工程课程体系构建1.课程体系构建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构建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体系。

以过程控制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从明确岗位群——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领域——设计学习领域课程的顺序进行分析。

《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如图所示。

《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图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基础模块、应用模块和技能模块。

基础模块以必需够用为度,弱化原理讲解。

技能模块和应用模块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是针对高职高专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和自动化类专业学生的系统安装调试和操作维护岗位职业能力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而设计。

课程体系构建以培养学生从事集散控制系统运行及维护岗位工作的核心职业能力为主线,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通过集散控制系统实训项目的操作训练,使学生熟悉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并具有一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的策略组态、系统运行维护能力、故障处理能力和管理能力;每个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内容是依据过程控制系统维护员、仪表维修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依据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敢为专项能力的要求而设计的。

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第二版课程设计

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第二版课程设计

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第二版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对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的学习及实践,掌握以下能力:1.理解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的基本概念、功能及组成结构;2.掌握PLC程序设计及调试技能;3.能够独立完成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的搭建和调试;4.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课程设计内容及进度安排2.1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模块:1.集散控制系统设计;2.现场总线的应用与设计。

2.2 进度安排模块名称安排时间安排内容集散控制系统设计第1周-第3周1. 集散控制系统结构及组成;2. 数据通信及控制策略;3. PLC程序设计及调试。

现场总线的应用与设计第4周-第6周1. 现场总线标准及通信协议;2. 现场总线搭建及通信测试;3. 现场总线应用案例分析。

3. 课程设计具体方案3.1 集散控制系统设计1.学生分组,每组4人,每人分工明确;2.每组选定一项可实施的课程设计方案并报备给指导老师;3.对所选课程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设计、编程及调试;4.测试所设计的集散控制系统,确保其能够实现设计要求;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3.2 现场总线的应用与设计1.学生重新分组,每组4人;2.每组选定一项可实施的现场总线应用案例并报备给指导老师;3.对所选案例进行现场总线设计、组态及调试;4.测试所设计的现场总线,确保其能够实现设计要求;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4.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评分项目分值设计报告撰写20分PLC程序设计及调试40分集散控制系统设计及调试20分现场总线搭建及组态10分现场总线传输效果测试及应用案例分析10分团队协作及表现20分总分120分5. 总结本课程设计通过对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的学习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不仅动手实践了,而且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了对理论的理解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技术(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 and Field Bus Technology)课程编码:1502ZY028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学分:2 分总学时:32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2 学时;实验学时:10 学时适用专业:自动化、自动化产业班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过程控制系统及装置杨三青周永乾一、课程性质《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介绍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发展情况;详细阐明了系统构成、数据通信、控制算法、系统的操作、显示及信息综合管理及应用。

旨在培养从事工业企业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的生产、建设、管理、维护第一线需要的有理论、重实践的高技能型人才,使学生获得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职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育人目标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将育人要素嵌入到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技术课堂教学中。

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注重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各种信号传输标准(支撑毕业要求2.1)2.掌握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硬件组成、数据通信,网络架构,熟悉各种通信协议。

(支撑毕业要求2.1)3.掌握集散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软件组成,了解各种控制算法、系统的操作、显示及信息综合管理等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建立工程项目一、 实验目的:1、了解WinCC 的特点。

2、熟悉和掌握项目管理器的结构。

3、掌握项目创建的步骤。

二、 实验设备安装了WinCC 软件的计算机三、 实验原理1、 项目管理器(1) 启动WinCC 安装成功后,WinCC 将出现在操作系统的开始菜单上。

启动WinCC 可使用Windows Control 5.0命令,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启动WinCC 项目管理器。

(2) WinCC 项目管理器的结构使用WinCC 项目管理器,可完成以下工作:● 创建和打开项目。

● 管理项目数据和归档。

● 打开各种编辑器。

● 激活或取消激活项目。

WinCC 项目管理器的用户界面由以下元素组成: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 浏览窗口和数据窗口,如图1-1所示。

状态栏浏览窗口数据窗口图1-1 WinCC 项目管理器2、项目类型WinCC中的工程项目分为3种类型:单用户项目、多用户项目和客户机项目。

项目包括“计算机”、“变量管理器”、“编辑器”等组件。

单用户项目是一种只拥有一个操作终端的项目类型。

在此计算机上可以完成组态、操作、与过程总线的连接以及项目数据的存储。

项目的计算机既用作进行数据处理的服务器,又用作操作员的输入站。

其他计算机不能访问该计算机上的项目(通过OPC等访问的除外)。

单用户项目可与多个控制器建立连接。

在单用户项目计算机所在的自动化网络中,一般只有一台PC机。

如果有多台PC机,则PC机上的数据也是相互独立的,不可通过WinCC 进行相互访问。

如果只希望在WinCC项目中使用一台计算机进行工作,可创建单用户项目,运行WinCC。

3、创建项目的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

创建项目前应对项目的结构给出一些初步的考虑。

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1)项目类型在开始创建项目前,应清楚创建的是单用户项目,还是多用户项目。

(2)项目路径可将WinCC项目创建在一个单独的分区上,不要将WinCC项目放在系统分区上(即不要将项目建立在C盘上)。

(3)项目名称建议在创建项目前就确定合适的名称。

因为一旦完成项目的创建,再对项目的名称进行修改就会涉及许多步骤。

第二步:指定项目的类型。

单击WinCC 项目管理器工具栏上的按钮,或单击“文件”菜单上的“新建”,或使用组合键“Ctrl + N”,可打开“WinCC资源管理器”对话框,如图1-5所示。

选择所需要的项目类型,并单击“确定”按钮,即打开图1-2 指定项目的类型“创建新项目”对话框,如图1-6所示。

图1-3 “创建新项目”对话框第三步:指定项目名称和项目存放的文件夹。

在图1-6所示的“创建新项目”对话框中输入项目名称和完整的项目存放路径,然后单击“创建”按钮。

第四步:更改项目的属性。

单击WinCC项目管理器浏览窗口中的项目名称,并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菜单项。

打开“项目属性”对话框,如图1-7所示。

图1-4 “项目属性”对话框●在“项目属性”对话框中,可修改项目的类型、修改者及版本等内容。

●在“更新周期”选项卡上,可选择更新周期,并可定义五个用户周期。

用户周期的时间为可选择。

●在“热键”选项卡上,可为WinCC用户登录和退出定义热键。

第五步:更改计算机的属性。

●打开“计算机属性”对话框。

●在“常规”选项卡上,检查“计算机名称”输入框中是否输入了正确的计算机名称。

此名称应与Windows的计算机名称相同。

●如果创建了一个多用户项目,则“计算机类型”可指示此计算机组态是服务器还是客户机。

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如果对项目中的计算机名称进行了修改,则必须关闭再重新打开项目才能生效。

四、实验内容创建一个项目名称为Qckstart的项目;在图形编辑器(名称为START.pdl)中,编辑如下所示图形,并使用变量模拟器进行模拟。

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应字迹清晰、正确无误。

2、截取组态图形打印并粘贴到实验报告上。

3、对组态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二WinCC变量及变量的组态一、实验目的:1、掌握WinCC变量的创建。

2、熟悉掌握按钮的直接连接、库元件的创建、创建和动态化I/O域、创建和动态化滚动条等。

3、熟悉DDE连接方式,掌握WinCC与Excel的本地DDE通信。

二、实验设备安装了WinCC软件的计算机三、实验原理1、WinCC变量、要在变量管理器中创建WinCC变量,首先必须组态一个与PLC的连接。

但是,不必安装硬件,安装所期望的通信驱动程序并组态期望的连接就足够了。

创建变量组与变量的具体过程如下:(1)安装新的驱动程序。

这可以通过鼠标右键单击变量管理器,并从弹出式菜单中选择添加驱动程序来完成,如图2-1所示。

(2)选择所期望的驱动程序。

从所显示的对话框中,通过单击“打开”按钮将驱动程序插入WinCC项目中,WinCC资源管理器即可将驱动程序条目显示在变量管理器中,而不是仅显示内部变量。

例如建立S7 PLC与图2-1 创建新的驱动程序WinCC的连接,如图2-2所示。

图2-2 创建S7 PLC的驱动程序(3)通过鼠标右键单击“新驱动程序”连接条目,可显示一个或几个子条目(所谓的通道单元)。

接下来就可以创建一个连接,这通过鼠标右键单击“通道单元”条目并从弹出式菜单中选择新建驱动程序连接来完成,如图2-3所示。

图2-3 新建驱动程序连接在图2-3所显示的对话框中,在常规信息标签内为连接分配一个名称。

连接参数可通过单击“属性”按钮来进行设置。

(4)通过鼠标右键单击“新添加的连接”条目,可按上面所描述的方式添加变量组或变量。

在创建WinCC变量时,除定义内部变量所需的设置外,还必须定义地址和格式调整设置,地址需要参考PLC中变量地址。

2.DDE连接、WinCC作为DDE的客户端,Excel作为DDE的服务器(1)在WinCC项目管理器右键单击“变量管理”选择“添加新的驱动程序:windows dde.chn”建立“WINDOWS DDE”通道,建立新的驱动程序连接NewConnection,连接属性如图2-4所示。

其中,“计算机名称”为空,“应用程序”为“Excel”,“主题”为“[Excel文件名]工作表名”,如[aaa.xls]Sheet1中aaa.xls为Excel文件名,Sheet1为工作表名。

图2-4 NewConnection属性(2)建立新变量,在变量属性对话框中单击“选择”按钮,在“条目名称”输入:r行数c列数,如r1c1表示第一行第一列的单元格,如图2-5所示。

单击确定完成一个变量的组态。

图2-5 新建变量四、实验内容(1)如图2-6所示建立包含四个元素结构类型motor,并建立三个结构变量motor1、motor2和motor3图2-6 结构变量(2)(3)组态如图2-7所示画面,要求监考乙烯裂解气出口温度(T)、气态丙烯流量(F1)、液态丙烯流量(F2)和气态丙烯出口阀门状态(V)。

T范围(-50~100℃)、F1范围(0-50m3/s)、F2范围( 0-400m3/s )和V范围(开和关两个状态)。

用DDE方式创建连接,用Excel单元格数据模拟现场设备参数,可以结合变量模拟器进行仿真。

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应字迹清晰、正确无误。

2、截取组态图形打印并粘贴到实验报告上。

3、对组态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三画面制作1一、实验目的:1、熟悉WinCC图形编辑器2、熟悉WinCC画面布局的方法3、掌握画面的基本操作:导入与导出功能;对象的基本静态操作;状态显示对象;按钮对象的组态。

4、组态对话框和动态向导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安装了WinCC软件的计算机三、实验原理1、WinCC项目管理器中的图形编辑(1)浏览窗口的快捷菜单右击WinCC项目管理器的图形编辑器,将弹出快捷菜单。

(2)画面名称的快捷菜单选择WinCC项目管理器的图形编辑器,在它的右边数据窗口显示该项目下的所有画面名称,右击任一画面,弹出的快捷菜单包含的菜单项有:“打开画面”、“重命名画面”、“删除画面”、“定义画面为启动画面”和“属性”。

2、图形编辑器的布局图形编辑器由图形程序和各种各样的工具组成。

基于Windows标准,图形编辑器具有创建和动态修改过程画面的功能;与AutoCAD等图形软件相似的程序界面和操作方法可以很容易地使用WinCC的图形编辑器;直接帮助提供了对问题的快速问答;用户还可以自定义工作环境。

图形编辑器的画面布局如图3-1所示。

图3-1 图形编辑器构成图形编辑器包括以下元素:(1)绘图区绘图区位于图形编辑器的中央。

在绘图区中,水平方向为z轴,垂直方向为Y轴。

画面的左上角为画面的坐标原点,其坐标为z一0,y一0。

坐标以像素为单位。

绘图区中的对象原点位于包围对象的矩形的左上角。

(2)标题栏显示当前编辑的画面名称。

(3)菜单栏操作方法与标准Windows操作类似。

单击菜单栏上的菜单“查看”>“工具栏”菜单项,打开“工具栏”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中可以设置显示或隐藏画面编辑器中的各种工具栏。

(4)标准工具栏位于图形“编辑”菜单栏下的标准工具栏是缺省设置,包括常用的Windows命令按钮。

按住<Alt>键并双击工具栏,“自定义工具栏”对话框打开。

在这里,用户可以添加和删除按钮,并改变标准工具栏上的按钮顺序。

如要恢复缺省设置的工具栏,可单击“重置”按钮。

(5)“对象选项板”“对象选项板”包含在过程画面中频繁使用的不同类型的对象。

它包括“标准”和“控件”两个选项卡。

“标准”选项卡包括“标准对象”、“智能对象”和“窗口对象”。

“控件”选项卡上默认是WinCC提供的最常用的ActiveX控件,如有需要可以链接其他控件。

(6)“样式选项板”“样式选项板”允许快速更改线型、线粗细、线端样式和填充图案。

(7)“动态向导”默认情况下,“动态向导”工具栏没有显示在图形编辑器中。

“动态向导”提供了大量预定义的C动作,以支持频繁重复出现的过程组态。

各种动作按“动态向导”的各选项卡中的主题排序。

各个选项卡的内容可根据所选对象类型的不同而改变。

(8)“对齐选项板”“对齐选项板”工具栏包括“对齐”、“居中”、“问距等同”、“匹配宽度”和“高度”等按钮。

(9)“图层选项板”为了简化在复杂的过程画面中处理单个对象,图形编辑器允许使用图层。

WinCC画面编辑器横向最多可以分配为32个图层。

这些图层可以单个显示或隐藏;缺省情况下,当前图层是图层0。

所有图层都可选择可见或不可见。

(10)“变量选项板”“变量选项板”默认情况下为隐藏。

“变量选项板”允许快速链接变量到对象的某个属性上。

操作方法如下:打开对象的“对象属性”窗口,在“变量选项板”上选择一变量,拖动变量到“对象属性”窗口的某一属性上,释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