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病理学复习

合集下载

种子植物部分复习提纲

种子植物部分复习提纲

6裸子植物①主要特征:㈠、形态和构造裸子植物为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大多数为单轴分枝的高大乔木。

根有强大的主根,形成庞大的根系。

维管系统发达,具形成层和次生生长,木质部大多数只有管胞,极少数有导管,韧皮部只有筛胞而无筛管和伴胞。

叶多为针形、条形和鳞形,极少数为扁平的阔叶,叶表皮有较厚的角质层和下陷的气孔,排列成浅色的气孔带,显示出对干旱、寒冷环境的适应。

㈡、胚珠裸露,形成球花裸子植物的孢子叶大多数聚生成球果状,称孢子叶球或球花。

孢子叶球单生或多个聚生成各种球序,通常都是单性,同株或异株。

小孢子叶(雄蕊)聚生成小孢子叶球(雄球花),每个小孢子叶下生有小孢子囊(花粉囊)内有许多小孢子母细胞(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小孢子(单核的花粉粒)。

大孢子叶(心皮)丛生或聚生而成大孢子叶球(雌球花),大孢子叶常变态为珠鳞(松柏类)、珠领(银杏)、珠托(红豆杉)、套被(罗汉松)和羽状大孢子叶(铁树)。

大孢子叶腹面生有一至多个裸露的胚珠,仅珠孔远端的1个大孢子发育成雌配子体。

㈢、孢子体发达,配子体退化,受精作用不受水的限制裸子植物的配子体在结构上明显退化,完全寄生生活在孢子体上。

雌配子体近珠孔端产生颈卵器(除百岁兰属、买麻藤属),结构简单,埋藏于胚囊中,颈部有2—4个颈壁细胞,腹部有1个卵细胞和1个腹沟细胞,无颈沟细胞。

雄配子体仅具3—4细胞的由小孢子发育成的花粉粒构成。

裸子植物的雄配子体(花粉粒),由风力(少数例外)传播,经珠直接进入胚珠,在胚心上方萌发,形成花粉管,进入胚囊,将精子直接送到颈卵器内与卵细胞受精,完成受精作用。

㈣、具多胚现象大多数裸子植物都具两种多胚现象,一种为1个雌配子体上有几个或多个颈卵器的卵细胞同时受精,形成多胚,称简单多胚现象;另一种由1个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胚原组织分裂为几个胚,称裂生多胚现象。

此外,花粉粒为单沟型,有气囊或无,无3沟、3沟孔或多孔的花粉粒。

②裸子植物的分类㈠、铁树纲(苏铁纲)(代表植物:铁树)(1)常绿木本植物,茎干粗状,常不分枝。

种子病理学实验资料2015.5.28 (1)

种子病理学实验资料2015.5.28 (1)

实验一常见种传病害症状观察以及SNA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营养条件,在对植物病原菌进行人工培养时,也要根据各种病原物的特点供给不同的营养。

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主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培养对象的不同而确定培养基的成分。

病原微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为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生长素等。

进行病原生物的分离培养,必须对所用的培养基和器皿进行灭菌,以尽量排除其它微生物的干扰,保证工作的效果,因此要树立无菌的概念,掌握常用的灭菌方法。

一、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重要的种传病害的典型症状及病原的形态。

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上的意义,加深对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

2、学习和掌握选择性培养基(SNA)的制作、灭菌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1、主要植物病害的症状的幻灯片。

2、电炉,高压灭菌锅,天平,三角瓶,试管,纱布,棉塞,防潮纸,锅,橡皮筋,玻棒,试管架等。

3、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H试纸,K2HPO4,NaCO3,MgSO4·7H2O,葡萄糖,天门冬酰胺(天冬素),蒸馏水等。

三、实验内容1、看幻灯片。

2、结合挂图,观察植物病害症状标本。

注意发病部位,症状类型及发病部位上病征的特点。

3、马铃薯葡萄糖琼胶培养基(PDA)及选择性培养基(SNA)的制作、灭菌。

四、实验步骤1、SNA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将K2HPO41.36g,NaCO31.06g,MgSO4·7H2O5.0g,葡萄糖5.0g,天门冬酰胺(天冬素)1.0g,琼脂20.0g称好后溶于1000ml蒸馏水,加热待其全部溶解后分装三角瓶中进行灭菌。

2、培养基的加压蒸气灭菌步骤1)检查灭菌锅中的水量,一定要加到指定标度;2)将欲灭菌的器物放入,加盖密封,对称旋紧盖上螺丝,打开气阀,开始加热;3)水蒸气从气阀有力冲出时,要持续10分钟左右方可将空气排除尽,再关闭气门;4)当压力上升到所需的指标后,开始计算灭菌时间,灭菌过程中保持压力不变;5)达到灭菌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其压力自动下降或者做开气阀慢慢放出蒸气使压力下降,注意不可过急,但也不可太慢:6)务使压力降到内外相等时,才能打开灭菌锅,取出灭菌器物。

种子生物学复习资料汇总(20201008170726)

种子生物学复习资料汇总(20201008170726)

:(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成熟度:种子越老熟,硬实率越高。
、生物学意义(1) 种子休眠是一种优良的生物学特性,是种子植物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生态适应性,
2) 种子休眠是调节种子萌发的最佳时间和空间分布的有效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农业生产上的意义:防止在植株上发芽,保证丰产丰收;有利于安全贮藏,减少贮藏时损失。
3)抢种换茬:有些地区一年2季有余,一年3季不足,可利用未成熟种子抢种换茬。
1)耐贮性差,应妥善保存且不可时间过久。
2)活力低,应有较好的播种条件。
N、P、K肥合理搭
种子的无性繁殖
二、 幼胚培养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四、人工种子对繁殖体有什么特殊要求?
目前人工种子生产中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2)细胞型:自始至终为细胞分裂,无游离核时期(合瓣花群 )
3)沼生目型:第1次为细胞分裂,随后合点室,退化消失;珠孔室按核型发育,形成胚乳(石蒜科)。
(1)遗传特性,如伞形科;(2)卵未受精;(3)远缘杂交,生理不协调,胚早期夭折;
4)昆虫危害。
1)发育中生理不协调,多发生在不亲和的杂交中。(2)受病虫危害,又有直接(吃掉
维生素也高—— 营养价值高,但易生
胚占比例大,高油玉米胚特别大,能占25%。 ② 胚中脂肪含量高。因而玉米
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与安全水分的确定。
种子水分 = 自由水 + 束缚水
1)种子的临界水分: 安全水分 临界水分 临界水分高,安全水分可以高;临界
2)种子的贮藏环境 气候:低温干燥 — 可以高一些;仓贮条件: 好 — 可以高一些
、外胚乳(2n)——由珠心细胞发育而成。
、裸子植物的胚乳(1n)——由雌配子体发育而成。

种子学复习重点

种子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种子:(1)植物学上指由胚珠经传粉受精后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农业生产上指可直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

(3)种子法中指农作物和林木的播种材料(根、茎、叶、芽、苗、子粒、果实)。

★扦样:指利用一种专用的扦样工具,从袋装或散装种子批取样的工作。

其目的是从一大批种子中扦取适当数量有代表性的送验样品供检验之用。

★种子批:指同一来源同一品种,同一年度,同一时期收获和质量基本一致并在规定数量之内的种子群体。

★种子学:(1)广义:指研究种子的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加工储藏,种子检验理论与技术,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和法律法规。

(2)狭义:指研究种子特征特性和生长发育。

★种子休眠:指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种子活力:指种子的健壮度,是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总体表现,是种子对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的总称。

★临界水分:指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分界,即自由水刚刚去尽,只剩下饱和束缚水的种子含水量,也称饱和束缚水。

★诱导休眠:又叫次生休眠或二次休眠,指原来不休眠的种子,由于不良条件的影响,发生了休眠或部分休眠的种子加深休眠,即使再将种子移植到正常的环境,种子仍然不能萌发。

种皮:保护种子不受外部机械损伤,防止病虫害侵入。

种被:果皮和种皮很薄,粘贴在一起称为种被或果种皮。

吸胀:种子萌发起始阶段,是胶体吸水后体积膨大的物理作用。

酸价:是指中和1 克脂肪中全部的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碘价:是指100 克脂肪结合所需的碘克数,指示脂肪酸的不饱和度。

解吸:被吸附的气体分子也可以从种子表面或毛细管内部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去,这一过程是吸附的逆转。

萌动:种子吸胀后胚部细胞开始伸长分裂胚根胚芽向外伸长突破种皮。

俗称露白或破胸。

小麦油菜一般需要 1 天左右。

玉米西瓜则需 3 天左右。

结露:当湿热的空气和较低温度种子层相遇,种粒间的水汽量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便凝结在种子表面,形成与露水相似的水滴,这就是种子的结露。

种子生物学复习资料word精品

种子生物学复习资料word精品

第一章种子的形态构造与机能思考题:一、种子形态构造方面的名词解释。

二、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与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形态构造差异。

三、主要植物种子所属的分类类型。

1真种子: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成,种皮上常留有胚珠时期的遗迹;2、种脐:种子从种柄上脫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3、发芽口:又称种孔,是珠孔的遗迹,位置正对着胚根的尖端,种子萌发时胚根由此伸出。

4、脐褥或脐冠:有些种子脱落时种柄的残片附着在脐上,称为脐褥或脐冠。

5、脐条:又称种脊或种脉,是倒生或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

6^脐: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呈突起状。

棉花、豆类内脐明显,是种子萌发时最先吸胀的部位。

7、种阜: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瘤状突起,由外种皮细胞增殖或扩大形成。

8、果脐:果实与果柄接触的部位。

9、花柱遗迹:有些果实种子收获脱粒时,花柱脱落后在果实上留有痕迹,呈疤痕状或刺形突起状。

花柱遗迹的凹凸和明显程度,因作物品种而异,可作为种子鉴别的依据。

10、花柱残物:有些果实种子花柱多数不脱落,残存在果实上,称为花柱残物。

11、果实附属物:有些果实种子外面或附有花萼、或内外颖、护颖,其形状、颜色亦可作为品种鉴别的依据。

12、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

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

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13、种胚:通常是由受精卵即合子发育而成的幼小植物体,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

种胚一般由胚芽、胚轴、胚根(三者又合称胚本体)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14、盾片:禾本科植物种子的子叶位于胚本体和胚乳之间,为一片很大的组织,形状象盾或盘,常称为盾片或子叶盘。

由于种子萌发时,它并不露出种外,也称之为内子叶。

15、外胚叶:有些禾本科植物(如小麦、水稻)在盾片的相对一面有一小突起,称外胚叶。

而有些植物(如玉米)没有外胚叶。

16、胚的类型胚的大小、形状及在种子中的位置因植物种类而不同。

一般把胚分为6种类型直立型、弯曲型、螺旋型、环状型、折叠型、偏在型。

《种子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种子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种子生物学一、名词解释自由水:不被种子中的胶粒吸引或吸引很小,可自由移动的水分,存在于毛细管和细胞间隙。

束缚水:被种子中的亲水胶体紧紧吸引,且紧紧被束缚在其周围、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

临界水分: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分界,指自由水刚刚去尽,只剩下饱和束缚水时的种子含水量。

(亲水胶体含量高,亲水物质亲水性强,种子的临界水分就高。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两种极性基,故亲水性最强;脂肪分子中不含极性基,所以表现疏水性。

含油量愈高,临界水分愈低。

)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范围。

临界水分高,安全水分可以高;临界水分低,安全水分必须低。

(安全水分≤临界水分)南方<北方,低温干燥:↑;仓贮条件好:↑;安全水分定的越低,越有利于种子贮藏,但成本增加。

(所以低温干燥的北方安全水分定的高些,更有利于种子贮藏)平衡水分:当种子在外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后,对水分的吸附与解吸(吸湿性)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种子含水量就称为该条件下的平衡水分,是衡量种子吸湿性动态变化的主要指标。

吸湿性:种子对水汽吸附与解吸的性能称为种子的吸湿性。

吸附性:种子胶体具有多孔性的毛细管结构,在种子的表面和毛细管的内壁可吸附其他物质的气体分子,这种性能叫做吸附性。

酸价:中和1g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量(mg)。

酸价高,品质差。

碘价:与100g脂肪结合所需的碘的量(g),表示脂肪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油脂酸败: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由于脂肪变质产生醛、酮、酸等物质而发生苦味和不良的气味—哈气。

原因:分解释放小分子;氧化分解/高温、高湿、强光、多氧/种皮/破损。

呼吸作用:种子内活的组织在酶和氧的参与下将本身的贮藏物质进行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最后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硬实:是指由于种被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并保持原来大小的种子,是休眠较深的一种形式,利于种子寿命延长和后代繁衍。

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

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重点归纳完整版

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重点归纳完整版

、英汉互译、水稻病害1、 稻纹枯病菌: 性)Rhizoct onia sola nni 立枯丝核 菌 (无 2、稻瘟病菌: Pyricularia oryzae 稻梨孢(无性) 3、 白叶枯病菌: 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稻黄单胞杆菌致 4、稻曲病菌: Ustilaginoidea virens 无性菌类绿核菌属 5、 胡麻斑病菌: Bipolaris oryzae 稻平脐蠕孢属(无性) 6、条纹叶枯: RSV 病毒 Rice stripe virus 二、小麦病害1、 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 条形柄锈 菌小麦专化型低温、水膜发病2、 叶锈病菌:Pucci nia recon dita f.sp.tritici 隐匿柄锈 菌小麦专化型既耐低温又耐高温3、 秆锈病菌: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 禾柄锈菌 小麦转化型高温发病4、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 禾本科布氏 白粉菌小麦专化型(有性)专性寄生5、 赤霉病菌: Gibberella zeae 玉蜀黍赤霉(有性)6、 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 禾谷丝核菌(无性)7、 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禾顶囊壳小 麦变种8、 散黑穗病:Ustilago nuda 裸黑粉菌,属担子菌亚 门真菌9、网腥黑粉菌: Tilletia caries 10、光腥黑粉菌:tilletia foetida11、黄矮病毒: BYDV 大麦黄矮病毒 正二十面体12、丛矮病毒: NCMV 禾谷花叶病毒 弹状病毒13、土传花叶病毒: 1、SBWMV 土传花叶病毒2、WYMV 黄花叶病毒 3、WSSMV 梭条斑三、玉米病害1、 大斑病菌: E xserohilum turcicum2、 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病害 subsp.sepedo nicum 五、油料作物病害六、棉花病害1 、 棉花枯 萎病: Fusarium oxysporum4、 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1、甘薯黑斑病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甘薯长喙壳、症状比较1、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456、水稻纹枯病与胡麻病7、棉花枯萎病与黄萎病条件适宜均可造成叶枯、脱落9, 、甘薯病害叶片为主,有时茎杆叶柄 危害部位叶片为主,有时茎杆叶柄叶片为主,有时茎杆叶柄为害时期病斑特点小黑点稍大,深褐色,晕小黑点,晕圈不明显,近褐色小点或星芒状网纹圈明显,近圆形圆形 病症正面产生黑色子座,有时背面密生小黑点病部有不明显的小黑点 为害状 7月一8月(早)11、苹果病害病害苹果炭疽病苹果轮纹病危害部位果实 果实、枝干症状类型烂果 烂果、粗皮圆形、较小圆形、较大果实上病斑特点明显凹陷凹陷不明显发展较慢]发展较快,迅速腐烂病部有轮纹状排列小黑点小黑点少见,散生12、线虫比较病害病症 病原物 小麦包囊线虫1|叶片黄化,分蘖减少,后期形成须]根团异皮线虫属夫豆包囊线虫叶片退绿变黄,似缺水缺 N 状,异皮线虫属须根上有白色小颗粒*甘薯茎线虫糠皮、糠心、混合型 茎线虫属花生根节线虫地上部分上长慢,叶黄且脱落,根根节线虫属|间形成不规则虫瘿烟草根节线虫根上形成根瘤,须根少,植株矮化根节线虫属瓜类根节线虫|生长缓慢、矮小、叶黄化根部有许」多虫瘿13、病毒病比较株极度矮化,形成明显丛矮病毒病 小 黄矮病 麦丛矮病病原缩写 BYDVNCMV 病毒形态 正二十面体 弹状 传播方式 发病症状蚜虫早期病株明显矮化,病叶从叶尖发病,呈黄色,黄花部分占全叶的 1/3-1/2 灰飞虱 上部叶片有黄绿相间的条纹, 分蘖增多,植WSBMV (WYMV,WSSM短棒状禾谷多黏受害株心叶上产生褪绿斑或不规则黄色短条斑,后叶片黄化枯萎。

种子学复习题

种子学复习题

种子学复习题种子学复习题种子学是植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种子结构、发育、萌发和传播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种子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繁衍和生长过程。

下面是一些关于种子学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1. 什么是种子?种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答:种子是植物繁殖的一种方式,是植物的胚胎和其周围的营养物质的包裹体。

种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胚珠、胚、种皮和胚乳。

2. 种子的发育过程包括哪些阶段?答:种子的发育过程包括授粉、受精、胚胎发育、种皮发育和胚乳发育等阶段。

3. 种子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种子的传播途径包括风传、动物传播和水传等。

风传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例如柳树的种子会随风飘散;动物传播主要通过动物的吃食和粘附在动物身上等方式;水传则是通过水流带动种子传播。

4. 什么是种皮?种皮的功能是什么?答:种皮是种子外层的一层保护膜,由一个或多个外壳组成。

种皮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胚和胚乳,防止其受到外界环境的伤害和干扰。

5. 种子的萌发过程包括哪些步骤?答:种子的萌发过程包括水吸收、胚轴伸长、根的出芽和叶的展开等步骤。

种子吸收水分后,胚轴开始伸长,根部会向下生长,而叶则会向上展开。

6. 种子的休眠是什么现象?种子休眠的原因是什么?答:种子的休眠是指种子在一定条件下,即使具备适宜的生长环境和营养物质,也无法萌发的现象。

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有胚乳中的抑制物质、种皮的硬度和胚的未成熟等。

7. 种子的萌发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种子的萌发受到温度、光照、水分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植物对这些因素的要求不同,有些植物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才能萌发,而有些植物则对温度和光照要求较低。

8. 种子的保存有哪些方法?答:种子的保存主要有干燥保存和冷藏保存两种方法。

干燥保存是将种子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持适当的湿度,以防止种子发霉和腐烂;冷藏保存则是将种子放置在低温环境中,以延缓种子的老化和衰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种子病理学与种子健康测定一.种子病理学:是研究农作物种子传播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方法,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门科学。

二.种子健康状况:是指种子是否携带有病原菌(如真菌、细菌及病毒),以及有害动物(如线虫及害虫),并且如缺乏微量元素等生理状况也可包括在内。

三.种传病害:是指病原物附着或寄生或存在于种子外部、内部或种子之间,以种子作为载体或媒介进行传播,并能引起新生植物体局部或整体发病的病害。

四. 种子病害(狭义):是指在种子发育阶段直接侵染、为害种子的植物病害。

种子病害(广义):是一类能为害种子、其病原物在种子上越冬越夏、并通过种子传播的植物病害。

五.种子带菌的必然性和种子病害防治的重要性从病理学上看:种子病害是植物病害的初侵染来源。

从农业生产上看:国际间或国内不同地区间日益频繁的种质交流,危险性病害的传播蔓延可能性增大。

病害防治上:种子携带病原菌多处于休眠状态,薄弱环节,适时关键的阶段。

种子加工上:防治对象集中,易掌握处理,种子产前处理,实施种子带菌消毒。

加强种子苗木带菌检测与消毒处理,进行无病种苗的繁育与推广,杜绝和减少种子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及新病区的扩大。

第2章种子带病的严重性与为害性一.种子带病有哪些为害性?1、造成农作物减产2、种子品质变劣,降低经济价值3、传播植物病害4、引起田间发病5、诱发种子贮藏期病害6、影响人、蓄健康二.种传病害对农业的危害性有直接和间接2个方面:1、直接危害性:是指种传病害直接造成新生植物体发病,如新生幼苗、新生成株发病。

2、间接危害性:是指种传病害为田间植物病害的流行提供侵染来源。

第3章种传病害种子传病的效应有植物病原扩散效应、植物病原致病效应和植物病害流行效应等三种类型。

一.如何理解种子病害和种传病害的关系/区别?种子病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种子病害包括狭义的种子病害和种传病害。

狭义的种子病害是指病原物能在种子上营寄生生活并进行繁殖,从而引起种子发病,如种子表面有病斑。

种子感病后成为病原体栖居场所,病原体随种子成熟转入休眠或休止活动,此时种子病害便告终止。

下一过程是种子上的病原物侵染新生植物体,转入种传病害。

种传病害的病原物只是机械地附着在种子表面,或混杂于种子之间,通常处于休眠状态,并不在其上营寄生生活;也可进入种子内部或颖下,但并不在其中繁殖,也不产生症状。

病原物并不直接侵害种子,只是通过种子传播,当环境条件适宜时才直接侵染幼苗。

二.种传病害的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三.病原物侵染和污染种子的部位有哪些?/种子带病的部位有哪些?1.胚珠受侵。

/胚珠带病2.胚受侵。

/种胚带病(子叶、禾本科的盾片;胚芽;胚轴;胚根)3.胚乳受侵。

/胚乳带病4.种皮受侵。

/种皮带病5.果皮受侵。

/果皮带病6.种皮和果皮的污染。

/种皮和果皮带病7.苞片受侵。

/苞片带病8.种子中混杂物的污染。

四.细菌性种子病害的侵染来源有哪些?1,种子和无性繁殖器官;如水稻白叶枯病、马铃薯环腐病和甘薯瘟病。

2,土壤;多在残余组织中存活,残余组织腐烂分解后,细菌大都死去。

3,病株残余。

4,杂草和其他作物;如桑萎缩病菌原体可侵染律草。

5,昆虫介体;如玉米叶甲是玉米细菌性萎蔫病菌的越冬场所;蜜蜂是梨火疫病的传播介体。

五.种子中混杂物的污染中,混杂物的种类包括小块的病株残体、子实体(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厚壁孢子、冬孢子、卵孢子)、菌核、虫瘿、病土和杂草种子等。

第4章种子病害的侵染源一.种子遭受病原物侵染的途径与病原物来源有关,按来源可分为株体外病原物侵染和株体内病原物侵染。

1、株体外病原物侵染是指侵染种子的病原物来自植株本身以外的病原物,是外来病原物的侵染。

其特点是病原物需经过气流或媒介才能与种子发生接触,进而侵入种子造成种子发病。

可通过花和果柄和种子柄,或直接由种子表面而来。

按照农作物种子的特点,其类型有:1)直接侵染种子:外来病原物直接侵染裸露于植物体外的种子(果实),被害种子表面产生病斑,或病菌深入到种子内部;2)子房壁侵染:是指病菌从已授粉或未授粉的雌蕊子房或幼嫩的果皮侵入到寄主的花器内,病原体在子房内生长发育破坏种子结构,或不破坏种子结构,病菌在被侵染种子内越冬或越夏,带病种子成为种传病害初侵染来源。

如小麦粒线虫、稻粒黑粉病和稻曲病;3)柱头侵染;如麦角病4)花粉侵染:如辣椒花叶病、菜豆普通花叶病。

2、株体内病原物侵染。

其特点是:内生型种子与病原物的接触是间接的,外来病原物先侵染种子外面的保护组织,而后再侵染种子;病原物来自母株,母株体内的病原物危害种子。

按照种子的特点,其类型有:外皮穿透侵染;果肉穿透侵染;疏导系统侵染;幼苗侵染;转移侵染。

二.果肉穿透侵染与外皮穿透侵染的区别果肉穿透侵染的病原物要经过果肉才能与种子接触,而外皮穿透侵染的种子紧贴种荚内表皮,病菌穿透种皮立即与种子发生接触。

三.外来病原菌侵染种子的通道有哪些?1.柱头作为侵染通道有两种结果或类型,1)通过柱头的胚内侵染:通过柱头和花柱,造成胚受侵,如小麦散黑穗病。

2)通过柱头的胚外侵染:可侵染花柱并到达子房和胚珠,但不侵害胚,侵染只限于种子的其他部分,如燕麦散黑穗病和大麦条纹病菌。

2.蜜腺作为侵染通道如果树火疫病、棉花铃腐病棉花去除蜜腺可培育抗铃腐品种。

3.子房壁、果皮和种皮的珠被(如小麦散黑穗病)4.花和果柄(如亚麻炭疽病)花菱草顶孢菌侵染花菱草的花瓣,通过接触点进入荚,菌丝还可再侵入果柄、荚和种皮。

四.大麦系统侵染的三种主要种传病害中,大麦散黑穗病的病菌以休眠菌丝体存在于胚中;大麦条纹病的病菌以休眠菌丝体存在于种皮内;大麦坚黑穗病的病菌主要限于种皮表面,完全为机械污染。

第5章种传病害的类型(侵染和传播)一.种子病害的侵染:是指不同病原物侵入不同种子的方式及其在种子内外潜存的情况。

二.种子病害的传播:是指不同病原物如何伴随种子进行近距离或远距离的传播。

三.种子病害与种子的结合方式有三种:1、种子粘附:种子污染粘附是指真菌的营养体、繁殖体,细菌个体以及病毒粒子等粘附于种子表面。

病原菌与寄主不存在营养与寄生关系。

2、种子感染:是指病原物直接侵入种子组织中。

病原菌与寄主存在营养与寄生关系。

3、种子伴随性污染:是指种子中夹杂着病株残体,混有病菌的组织体,粘附病毒病的植物果肉组织。

病原菌与寄主不存在营养与寄生关系,病原物与种子的接触不紧密,播种时容易脱离接触。

四.尼尔高根据种子带病的方式与病原物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扩展情况,将种子病害划分为:(1) 胚内感染系统侵染:胚被侵染后,种子萌发时病菌变为活跃状态进入植株茎部或紧随生长点;(2) 胚内感染局部侵染:胚被感染,分生孢子自初侵染传到子叶、叶柄和茎部,孢子萌发,菌丝进入寄主产生局部病斑;(3) 胚外感染系统侵染:种子在胚外(胚乳、种皮、果皮)受感染,种子发芽时病菌进入幼株,并在植物生长期间进一步扩展;(4) 胚外感染局部侵染:种子在胚外受感染,种子发芽时,病菌被动地传到子叶上,或在种皮里以及被气流、雨滴飞溅、昆虫等传递到幼株上,很快侵入寄主体内;(5) 种子污染系统侵染:病菌污染的种子发芽时病菌侵入幼苗并且跟随植物向上生长;(6) 种子污染、体外腐生或休眠后局部侵染:病菌污染种子后与种子在一起作腐生生存一个时期、或在土壤、残株上行一段休眠生活后,再作局部侵染;(7) 种子污染、先体外腐生后系统侵染:种子污染后,病菌作一段或长或短的腐生,然后侵入寄主作系统侵染;(8) 种子污染、器官专化性侵染:种子被器官专化性侵染的病菌污染后,病菌行一段体外非寄生生活,然后再作直接器官专化性侵染。

五.真菌性种子病害的侵染和传播的基本类型包括:(1) 病原物混于种子间(形态有:菌核、麦角和种子);基本特征:属种子伴随性污染。

指种子间混有病原物或夹杂病株残体。

病原菌和种子一起经过休眠,萌发作局部侵染或器官专化性侵染。

(2) 病原物附着于种子表面(形态类型有:冬孢子、分生孢子、卵孢子和菌核;侵染过程有幼苗侵入系统侵染和幼苗侵入局部侵染);基本特征:以真菌的无性或有性孢子附着于种子表面。

(3) 病原物潜伏于颖或种皮内(侵染过程有直接侵入生长点系统侵染和不侵入生长点局部侵染);基本特征:菌丝体潜存于颖、种皮内或颖与种皮之间。

(4) 病原物潜伏于种皮组织中;基本特征:菌丝体深入种皮以内组织。

(5) 病原物潜伏于种胚内。

基本特征:休眠菌丝体潜存于种胚内。

六.种传真菌病害对种子的直接影响包括:(1) 种子不育。

(2) 种子萎缩和变小。

(3) 种子腐烂。

(4) 种子变成菌核或子座。

(5) 种子坏死。

(6) 种子变色。

(7) 种子萌发能力降低或消失。

(8) 种子内的生理变化。

七.种子受病原细菌侵染造成的影响有三种类型:(1) 种子发育不良。

(2) 种子腐烂。

(3) 种子变色。

八.种子携带病原细菌的类型/ 病原细菌对种子的侵染和传播类型/病原细菌在种子上的存在部位包括:(1) 病原细菌粘附于种子表面(类型:种子表面、种子的短绒上、块茎表面);基本特征:菌体粘附在种子外表。

(2) 病原细菌潜伏于种子内部(类型:胚和胚乳、种皮内、颖壳、维管束)。

基本特征:细菌潜存于颖壳内、胚乳或胚的内外。

九.病原细菌对种子的直接影响包括:(1) 种子发育不良。

(2) 种子腐烂。

(3) 种子变色。

(4) 粘液病。

十.病原细菌进入种子的途径包括直接通过发病的母株侵染和由外界传播2个途径。

直接由母株发生的侵染可能通过花或果柄(花梗、花序梗)和种子柄(珠柄),或直接由种子表面(珠被)而来。

直接由母株侵染是指细菌通过植株的维管束系统进入种子。

十一.种子携带病毒的类型(植物病毒在种子上的带毒部位有三种类型:1、种子外部传带病毒;基本特征:病毒颗粒污染种子外表。

2、种胚外部传带病毒;基本特征:存在于种子的种皮或胚乳中。

3、种胚内部传带病毒。

基本特征:病毒存在于种子的胚中。

途径:花粉传染;胚珠传染(受精时传入胚中);亲本植株的病毒直接转移而侵染发育的胚。

即种子胚部感染病毒的毒源有2种,外来花粉和母株自身。

十二.种传病毒对种子的直接影响(1) 种子不育。

(2) 种子皱缩和变小。

豇豆花叶病。

(3) 种子变色。

(4) 种子萌发能力降低。

(5)种子坏死。

十三.影响种子传播病毒的因素有哪些?病毒的类型1、种传病毒大多可通过汁液传于其它寄主,即感染薄壁细胞组织,造成斑驳,局部坏死,如大麦条纹花叶病毒。

(2) 侵染维管束系统的,多不能侵染种子,丛矮病毒、丛枝病毒。

(3) 叶蝉不能传播的病毒,种子能传播。

线虫传播的病毒,大多能通过种子传播。

2、外界条件最突出的是温度大麦条纹花叶病:16℃时发病率(种子传毒率)0-3%;20℃时9-27%;24℃时7-28%。

南方菜豆花叶病:16~20℃时胚感染率95%;28~30℃时胚感染率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