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谁把慈善推上悬崖
2020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公益慈善,你习惯了吗

公益慈善,你习惯了吗【素材回放】2020年5月24日,在紫色的薰衣草花海和闪烁的星空中,第三届“CCTV慈善之夜”晚会正式拉开帷幕,这是一个为仁者喝彩,向榜样致敬的夜晚。
主持人欧阳夏丹、陈伟鸿和高潮东带领观众走进一个个慈善事件的发生地,关注一个个慈善榜样的心路历程。
来自贵州大山的“女愚公”邓迎香是晚会揭晓的首位“CCTV年度慈善人物”,是基层扶贫工作的杰出代表。
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花费12年光阴,带领村民用锤子、钢钎砸碎大山的闭塞,向贫困进行宣战。
不仅建成了一条216米长、5至6米高、3.5至5米宽的人工隧道,让曾经封闭的山村与外界世界相连,而且带领村民发展药材种植,开网上淘宝店,将全村的人均年收入从曾经的七八百元提高到如今的五千多元。
篮球赛场的“中国长城”姚明也出席了当晚的颁奖典礼,不仅刷新了“CCTV年度慈善人物”的身体高度,而且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慈善成绩单。
姚明发起的姚基金,自2020年成立以来,已援建和在建希望小学共22所,超过一万名青少年在姚基金希望小学中学习和成长。
2020年开展的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更是为贫困地区32万人次青少年提供了学习篮球的机会。
塔林夫是平民慈善事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保护环境、助学扶贫”事业。
由于常年奔波,积劳成疾,塔林夫于2020年4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44岁。
晚会现场,在一段饱含深情的朗诵之后,塔林夫的妻子马虹和儿子王安一登上舞台,接受大家的致敬。
采访中,塔林夫的妻子马虹说,老塔虽然离开了,但是他的兄弟们仍在为公益慈善事业而奋斗。
当晚荣获“CCTV年度慈善人物”的还有发起“倡孝修德,孝行天下”倡议、成立“隆力奇爱心基金”的爱心企业家徐之伟,致力于儿童防性侵教育、与全国百名女记者联合发起“女童保护”公益项目的80后女记者孙雪梅,成立“西藏自治区母子保健协会”拯救母亲和新生儿生命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健康快车”、西藏地区项目的执行负责人白玛央金,为养育5名孤儿、坚持茶楼卖唱16年的豫剧艺术家王宽、王淑荣夫妇,设立“民生思源慈善基金”、开垦荒山、修筑道路、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民生能源集团董事长薛方全以及忍受失明痛苦、坚守教育岗位18年、成为学生心理咨询师的刘芳。
慈善公益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之《人民日报》暖闻热评分主题集萃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热点素材——《人民日报》暖闻热评主题分类二十主题二十慈善公益一、暖闻热评【人物】捐赠者“顺其自然”【故事】自1999年起,浙江省宁波市慈善总会每年都会收到署名为“顺其自然”的捐款。
从最初的5万元到2021年的105万元,捐款方式年年相同:先汇款,后寄凭证,落款为“顺其自然”或其他词组的化名。
23年来,“顺其自然”累计捐款总额已超千万元。
远近闻名的“顺其自然”已成为一张爱心名片,激励着更多善行义举。
【点评】“顺其自然”连续23年捐款,始终如一践行着信中的自述:“好事不说,顺其自然”。
一年一度的如期而至,灾害关头的定向捐赠,匿名爱心人士的不断涌现……涓滴善意,汇聚起一座城市的温度,在一次次“默默无闻”中成就着大写的慈善。
大爱无声声自远。
更多人为“顺其自然”所为而感动,加入了爱心的接力。
多年来,宁波匿名捐款的爱心人士已超5000位,累计捐款超5000万元。
正如“顺其自然”名列“大写浙江人”时的推荐语:“做好事不留名”成为宁波市民奉献爱心的风尚,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爱心群体。
因为真挚,所以动人。
曾经好奇的受捐方也意识到,重要的不是寻找“顺其自然”,而是把爱心更好地传递下去,用实际行动回馈善心善举,专注助学助教,并逐年公布善款去向明细,在“慈善无处不在,慈善人人可为”的氛围中涵养慈善意识、弘扬慈善文化。
由“寻找个人”开始,以“投身加入”延续,“顺其自然”从普通市民中走出,最终成为一座城市的爱心符号,将慈善更广泛、更持久地写进更多人的心间。
23年间,初心不改的“顺其自然”蓄积着关怀的力量,传递着社会的温度。
进入数字时代,如何在捐助方与受益方之间,更直接地将“心底的感动”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探索正在逐步展开。
用指尖的移动支付捐出善款,用脚下的运动步数走出日常的公益,用互联网平台让捐赠、分配信息更加透明……数字技术正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积聚善意、传递爱心。
数据显示,2019年和2020年,通过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连续两年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了互联网慈善。
中考作文素材:热心关注公益的李娜

中考作文素材:热心关注公益的李娜
中考作文素材:热心关注公益的李娜
李娜是我国网球选手最高的世界排名人物。
2023年1月27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进入到第十一日争夺。
女单半决赛中,李娜表现强势,在首盘3-6失利,第二盘4-5落后的不利局势下上演救赛点惊天逆转,最终以3-6、7-5和6-3逆转世界排名第一的沃兹尼亚奇,历史上首次闯进大满贯决赛,为中国网球开拓了新的篇章。
凭借着这场成功,李娜的世界排名也至少来到TOP7,已经再次刷新个人和中国的WTA最高排名。
1月29日,中国女子网球选手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中,李娜虽屈居亚军,但李娜已经创出了亚洲女子单打选手在大满贯中的最好成绩,这是亚洲球员历史上首次杀入大满贯决赛,李娜的表现没有令中国人绝望,她终于创造了奇迹。
李娜除了在赛场上的骄人成绩之外,她还很关注公益事业。
2023年5月,李娜将在马德里皇冠赛获得的近50万元人民币奖金捐给了青海玉树灾区。
她还将中网的奖金通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给家乡的福利机构。
“国内还有很多缺乏关心的儿童。
我想用这笔钱来关心孤儿。
他们一出生便被父母遗
弃,这很不公平。
”李娜在今年中国网球公开赛获得的税后奖金。
她当时就承诺将其捐出作为慈善用处,赛季完毕后,她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我是国家培养的,所以有责任为国家做点事情。
”她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能带动更多人来帮助孤残儿童。
“之前我一直有这些想法,但苦于没有渠道。
而单飞之后,我和我的团队有充分的空间来做这些事。
”。
申论慈善作文素材摘抄

申论慈善作文素材摘抄1. 慈善故事:曾有一个富有的商人,每年都会捐助一定比例的财富给穷人和需要帮助的人群。
当他年纪渐长,身体开始衰弱时,他决定将大部分财产捐献给慈善机构建立一个基金会,以确保他的志愿得以延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慈善并不只是一时的善举,更可以成为一种长久的影响与改变。
2. 慈善组织的重要作用:慈善组织不仅能够提供物质资助,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重建信心和希望。
例如,一些慈善组织会开设技能培训班,帮助贫困妇女学习一门手艺,从而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
通过慈善组织的帮助,这些妇女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贫困。
3. 慈善公益项目的影响:慈善公益项目可以帮助改善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比如,一些慈善组织会组织义教活动,提供贫困地区的儿童免费的教育资源。
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获得知识,改善生活质量,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4. 全民参与慈善的重要性:慈善不仅仅是富人的事,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
无论是捐款、捐物还是参与志愿活动,每个人的一点力量都可以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希望。
通过参与慈善,我们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心,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公正和进步。
5. 慈善的影响力:慈善行为可以传播爱与善意,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进来。
当一个人看到他人的慈善行为,他也会被感动和激励,并希望能够为他人做出改变。
因此,慈善行为会产生良性的循环效应,影响更多人成为慈善事业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6. 慈善旅游的兴起:慈善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既能够满足人们对旅行的需求,又能够实现与当地慈善机构的合作。
例如,一些旅行社会将一定比例的旅游费用捐赠给当地的慈善机构,用于改善当地的教育、医疗等资源。
这样,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还能够为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7. 慈善活动的创新: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和支持,慈善组织也不断创新宣传和筹款的方式。
比如,一些慈善机构会举办慈善音乐会、义卖会等活动,通过艺术和娱乐形式,为慈善事业筹集资金,并同时传播慈善的理念和重要性。
2020年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悬崖村”搬迁注定写入扶贫史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悬崖村”搬迁注定写入扶贫史目录:1.四川凉山“悬崖村”首批26户村民搬进县城安置点2.从“天梯”到坦途,快手老铁见证“悬崖村”变迁3.新华网评:走出“悬崖村”,走向新天地4.“悬崖村”搬迁是脱贫攻坚真实样本5.悬崖村搬迁决战脱贫攻坚的缩影6.悬崖村搬家注定写入扶贫史7.告别悬崖上的生活,让“悬崖村”移得出、稳得住正文:四川凉山“悬崖村”首批26户村民搬进县城安置点新华网客户端发布时间:05-1311:41新华网官方帐号5月12日,四川凉山“悬崖村”——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迎来历史性时刻,首批26户贫困户开始搬家,住进县城的新房。
曾经,因进出村要借助17段藤梯,攀爬落差达800米的山崖,“悬崖村”全国闻名。
2017年,昔日的藤梯变成了钢梯,2556级钢梯正式完工,村民出行更方便。
此轮搬迁,“悬崖村”4个村民小组均有涉及,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44人,将陆续搬迁至位于昭觉县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的新家,搬迁工作需在5月14日前完成。
首批26户村民搬迁住进县城安置点新房5月12日一早,在昭觉县支尔莫乡“悬崖村”山脚,村民提着行李背着包,从四面八方赶来,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上午10点过,记者在现场看到,首批搬迁村民集中乘车出发,前往县城的集中安置点,搬进新家开启新的生活。
当天,搬家的村民一共有26户,主要是阿土列尔村牛觉社、特土社的村民。
从村里到县城的车上,22岁的大学生莫色格服和哥哥莫色日服很激动,“马上就要住进新房了,太高兴了。
”莫色格服告诉记者,目前,他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三,由于疫情影响还未返校上课,正好可以参与搬家工作。
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莫色格服来到了昭觉县城的2号集中安置点。
走进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青灰色瓦片、黄色墙壁的楼房,具有浓厚的彝族风情。
莫色格服的新家有100平米,户型为三室二厅一厨一卫,“新房太漂亮了,比老家住的土坯房好多了。
”搬入新家后,莫色格服准备先将新家装扮一下,等家具搬进后就入住。
2023高考作文写作素材:四川甘孜泸定地震(人物事例、金句、多角度时评)

2023高考作文写作素材:四川甘孜泸定地震(人物事例、金句、多角度时评)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已致多人遇难。
地震发生后,国家迅速组织救援,各地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与泸定共渡难关。
9月12日18时起,四川省终止地震一级应急响应,应急救援阶段转入过渡安置及恢复重建阶段。
让我们一起为四川灾区人民祈福,祈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人物事例01父亲与孩子地震发生瞬间,一位父亲正和孩子躺在沙发上。
感受到晃动的刹那,这位父亲迅速起身,弯腰把孩子护在身下。
监控记录到,旁边的立柜上不断有东西掉落,这位父亲也不断调整姿势、保持稳定。
谁说爸爸不是超人?危急时刻,爸爸就是超人,把孩子牢牢护住。
02我们和家人9月5日,监控拍下这样的一幕,孙女地震时公主抱瘫痪奶奶逃生。
孙女范女士表示:当时自己准备给奶奶喂饭,刚坐下感觉到地震自己就出去看一下。
后面又开始摇,自己就抱起奶奶走了出去。
是的,谁也无法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会提前到来。
我知道的是,这一刻,我不会抛弃你,我们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
03同学和手足一中学教室内,地震发生瞬间,学校响起疏散广播,很多学生纷纷往教室外跑。
这时,有个穿黑色T恤的男生,没有跟着大部队紧急撤离,而是转身背起自己身后那位左腿受伤、行动不便的同学。
男同学背起他撤退时,显得很吃力。
即便如此,他没有放弃他,他们一起加入人群中。
什么是手足情深,患难见真情?这就是。
04老师和学生四川雅安一所幼儿园,老师们正在开例会。
突然手机响起了地震预警,她们不约而同地跑到各自的班里。
为赶在地震发生前撤离所有学生,她们一边喊醒午睡的孩子,一边抱着他们往空地跑。
“赶紧赶紧,不穿了。
”叫不醒的,直接连被子一起抱走。
用时1分57秒,127名孩子全部安全撤离。
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
她们不仅培育出优秀的人才,还身体力行地表达着爱和责任。
05生死和赛跑甘孜特警突击救援队,第一时间奔赴到灾民身边,发现一男子被废墟掩埋。
汶川地震乞丐捐款事件作文素材

汶川地震乞丐捐款事件作文素材段落一:
那天在汶川地震的现场,我见到一个乞丐。
说实话,他看起来脏兮兮的,但手里那张皱巴巴的纸币却像宝贝一样紧握着。
他走到捐款箱前,就那么一扔,把钱都捐了。
那一刻,我觉得他比谁都伟大。
段落二:
大雨哗啦啦地下着,那乞丐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他走路都一瘸一拐的,但手上的那张钱却一直没松开。
最后,他还是把钱捐了。
我心里想,这得多大的决心啊!
段落三:
旁边的人都看呆了,有的人直接就开始抹眼泪。
还有的人,看到这一幕,直接就把兜里的钱都掏出来了。
这乞丐啊,真的让人刮目相看。
段落四:
这事儿在网上一下子就传开了,大家都说那乞丐是活菩萨。
我也被感动了,想着自己也得做点什么,帮帮灾区的人。
段落五: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乞丐真的让我印象深刻。
他让我明白,不管是谁,只要有心,都能为社会做点什么。
高三八月时评(四)

高三语文八月时评(四)马云遭逼捐,别一味指责道德绑架自8月12日天津塘沽爆炸发生以来,各界人士发动爱心捐款对其进行援助,而马云动静如何成为媒体和网友关注的焦点。
目前,马云微博已沦陷,微博评论被清一色的“逼捐款”留言所覆盖。
不少网友指责马云“为什么不给天津捐款”,“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你捐了就等于我捐了”,“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宝了”……(观察者网8月16日)每到特定时刻,诸如逼捐、比较捐款额的多少之类的事,似乎总会发生,而且每每成为舆论热点。
好在逼捐的网友声势浩大,反对逼捐的人也不在少数。
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马云的钱也是自己努力挣来的,动辄逼捐是在道德上强奸马云,并且这种道德绑架在中国似乎越来越流行,简直就是一种勒索。
这种舆论交锋,大体可以视为慈善意识进步的一种表现。
无论是逼捐者还是反对逼捐者,其实都可能操了不该操的心。
2014年胡润慈善榜显示,马云以145亿元捐赠额成为“2014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同时成为“2014大中华区最慷慨的慈善家”。
资料显示,马云一直热心公益事业,成立阿里巴巴基金会和马云公益基金会,并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等灾难中多次捐款,帮助受灾地区。
以马云一贯的表现来看,此次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应该也不会甘于人后。
“你有钱就得多捐”,在逻辑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慈善的首要原则就是自愿,而非富人的法定义务,哪怕你是中国首富,也完全有权利决定捐与不捐、捐多少,无人可以强迫,更没必要挥舞道德大棒。
根本上,就是一个私有财产权处置的问题。
如果根据一个人财富的多少来决定其慈善义务,首先要面临一系列的技术性困境:拥有多少财富才算是富人?捐多少才算合格?恐怕很难达成共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舆论而形成的外在道德压力,会让做慈善变成一种规定动作,而每个人都不愿意按照别人的意愿来生活,这将挫伤富人做慈善的积极性和源动力。
不过尽管如此,我也不认同用“道德绑架”、“道德强奸”的字眼来形容网友的逼捐之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谁把慈善推上悬崖正文:七旬爷爷悬崖采药救孙证实照片是摆拍“公益机构”策划收钱舜网发布时间:09-0415:51山东舜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8月8日,四川宜宾农村,73岁的何春元背着背篓,踩着胶鞋上山采药,当地药材普遍卖价低廉,除了一种叫米丧藤的药材……何春元踩着晃悠悠的岩石,费力拽着藤蔓,背回家后切断、晾干,赶集时拿去集市上卖,半个月加起来能卖150元左右,顶多能给患有血癌的孙子买1粒药……”这是今年8月9日,新浪微博认证博主“公益记者马小马”、“马小马”企鹅号(以下简称“马小马”)发布的一则图文故事,题为《7旬爷爷悬崖“淘金”半个月,只够给重症孙子买1粒药:尽力了!》。
此事迅速感动众多网友,并被众多微博、微信用户纷纷转发,引发公众对宜宾珙县老人何春元“采药救孙”的关注。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何春元的孙子何其兴患髓系白血病需大笔钱治疗基本属实,但上述自媒体借以打动网友的“采药爷爷”故事却有被夸大等不实之处,何春元早已不上山采药,采药照片也系摆拍。
并且,推动发布“采药爷爷”故事的公益机构,要对筹款收取10%作为管理费……在自媒体笔下——“采药爷爷”故事是这样的:“爷爷悬崖采药半月,只够孙子买1粒药”“马小马”发布的“采药爷爷”文章,这样描述年过7旬的宜宾老人何春元采药救重症孙子何其兴的故事——跟着父母远在浙江嘉善打工的何其兴,原本应在2018年6月参加高考。
然而不幸很快降临,2018年4月3日,何其兴被查出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4月9日开始化疗。
去年9月,何其兴转到了河北医院做骨髓移植,需要筹集50万,爸爸何良洪四处筹钱、借债、报销,好不容易给儿子顺利做了移植……出仓后,膀胱炎、皮排、肠排接踵而至,靠吃十多种抗排异药控制,每月至少2万,芦可替尼一盒8000元,一盒60粒,每天吃两粒,一月要吃一盒。
8月8日,四川宜宾农村,73岁的何春元背着背篓上山采药,当地药材普遍卖价低廉,除了一种叫米丧藤的药材,贴着悬崖生长,2年才长一根,虽然每斤才卖2元,但相比其他药材已经很值钱了。
何春元踩着晃悠悠的岩石,费力拽着藤蔓,背回家后切断、晾干,赶集时拿去集市上卖,半个月加起来能卖150元左右,顶多能给患有血癌的孙子买1粒药。
何春元尽力了,这是他能力的极限。
自从孙子得了白血病,73岁的爷爷何春元就没睡过好觉,可种地挣不了钱,他的身体也年迈体衰,所以只能每天徒步2小时上山去悬崖边拽“米丧藤”,卖钱给孙子治病……如今,何其兴抗击白血病一年半了,已花掉140多万,而后期每月昂贵的抗排异药以及各种类型的全面检查,至少花费3万多块钱,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实在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走下去……在文章最后,“马小马”写道:如果你想帮助这个家庭,请点击捐款链接:血癌少年放弃高考……记者发现,“马小马”在腾讯公益平台上推送的这则“7旬爷爷悬岸采药救重病孙子”的故事,引发了广泛关注,截至9月1日,共收到6871条评论;这个故事也被认证为“知名互联网资讯博主”的@人民故事转发,获得点赞1157次。
不少网友在感动之余,纷纷表示愿意解囊相助。
在腾讯公益平台,记者找到了何其兴的筹款项目执行情况,收款机构为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执行机构为合肥市包河区上善关爱中心。
何其兴项目的筹款目标为30万元,截至9月2日上午11时,已筹集到191653.97元,项目完成进度近64%。
那么,这个“爷爷悬崖采药救孙”的悲情故事是真实的吗?在记者调查中——“采药爷爷”故事是这样的:照片系摆拍,并非孙子病后专门去悬崖采药“马小马”发布的“采药爷爷”故事中,生动记录了何春元“悬崖采药救孙”的细节,并称何春元“每天徒步2小时上山去悬崖边拽‘米丧藤’,卖钱给孙子治病……”但在记者调查中,“采药爷爷”故事的真实一面渐渐浮现。
何春元早已没上山采药,也并非在孙子罹患白血病后专门去悬崖“淘金”。
8月15日下午,记者在宜宾珙县上罗镇找到“采药爷爷”何春元时,他正在街上和人喝茶。
他说,自己今年实际已75岁,并非73岁。
何春元家住上罗镇黄腊村,共有四子。
何其兴的父亲何良洪排行老四,是何春元最小的儿子。
成年后,何家四兄弟分家在当地生活。
何春元和老伴年迈后,四个儿子曾有过赡养协议:父母轮流在每个儿子家生活半年。
以前轮到何良洪时,二老搬到他家开火即可。
今年3月9日,何春元的老伴、70岁的黄之先因病去世,四个儿子继续轮流赡养何春元。
考虑到何良洪家情况,兄弟们商议他可退出赡养轮班。
8月15日下午,何春元打开何良洪家的房门,记者看到,家里陈设确实简陋,但生活物资倒还齐全。
何良洪家的偏房里有一圈藤条,早已完全干透了。
这就是何春元从山里采回来的米桑藤,也即“马小马”文章中提到的在悬崖采的药。
何春元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米桑藤就是中药木通,性味苦、凉,有泻火行水、通利血脉之功效,在珙县上罗镇很常见,并不是只生长在悬崖上。
当地村民农闲时就会到山林中割木通去卖,场镇也一直有人收购,最近两年价格已涨到2元一斤。
实际上,75岁的何春元已经很久没有真正上山割米桑藤了,一是因为割藤的人多,米桑藤长不赢;二是老人年纪越来越大,儿孙们担心他的安全不再让他去。
何春元已记不得多久没去割米桑藤了,他大儿媳王继巡说,“至少母亲去世后就没去了。
”不过,何春元非常确认,最后卖的米桑藤是此前三年断断续续割的,并不存在每个月每天都割米桑藤的情况,也不是在孙子何其兴罹患白血病后专门去悬崖“淘金”,而且最后卖的那批米桑藤一共卖了1000多元。
何春元说,孙子生病后,他确实也拿过一些钱给孙子,但不愿透露具体金额。
何其兴的母亲陈吉容向记者确认,是2000元。
“马小马”在文章中还说,何其兴“无数次在跟爷爷的电话里忍不住哽咽,爷爷总是告诫他男子汉要坚强”。
但何春元说,孙子其实很少给他打电话,最近孙子回珙县老家也是几个月前,回来办理治病的手续。
何其兴则称,10天半个月才跟爷爷打电话,一般就问问爷爷吃饭没有,基本不谈他自己的病情,“找不到什么话说。
”此外,在“马小马”发布的“采药爷爷”故事中有一张照片,何春元背着竹背篓爬上陡峭的山崖,身前荒草丛中有一株沿着悬崖生长的米桑藤……不少网友被这张照片深深感动。
但这张令人“动容”的照片并不是何春元采药的真实照片,而是应“推手”的要求摆拍的。
何春元告诉记者,“8月8号,也是来的一个记者,他喊我背上背篓,做起(模拟)割米桑藤的样子,拍的照片。
”但陈吉容纠正了公公的说法:“记者没去珙县老家,是喊我小姑子拍的,他们(推手)的人守在我身边指点,一直拍到满意为止。
”在“救孙悲情”之外——“采药爷爷”故事如此出炉:帮“推新闻”筹款公益机构收10%管理费陈吉容告诉记者,发布“采药爷爷”故事的推动者,包括公益机构“上善”和“马小马”团队。
据她介绍,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住院的基本都是白血病患者,动辄就需数十万上百万治疗费,不少都是和他们一样的农村家庭。
即使走农村医保可报销一部分,仍然面临巨大压力。
因此,公益组织的人会经常到医院,帮患者“推新闻”筹钱。
在开始给何其兴“推新闻”之前,“上善”的一名工作人员向陈吉容发来确认信息:1、推送新闻款项是拨付医院或者医药机构对公账户;2、需要一年内原件,包括报销后的结算单、外购药等治疗费等;3、成年人收取推送筹款的10%作为管理费,未成年人是6%。
陈吉容说,根据他们此前达成的口头协议,公益机构将收取10%作为管理费。
记者注意到,何其兴这个项目筹集的资金已达19万元,这意味着公益机构将收取1.9万余元管理费。
如果项目全部落地,目标达成,公益机构将收入30000元。
陈吉容称,在最近推送的“新闻”中,何其兴项目是筹款最多的,原因可能是“新闻点”找得好。
而“7旬爷爷悬崖淘金”这个故事,采写者并没有看到爷爷采药,只是陈吉容向他们提到爷爷采药的事,就被着重写出来了。
自称“马小马团队”的工作人员的小欧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何其兴的文章是她捉笔写的,但经过上司修改才如此感人。
“我们没有去他(老家),我是电话采访的何其兴妈妈。
”小欧说,照片是他们(何家人)自己拍的。
9月1日下午,记者以咨询者身份联系上“上善”公益机构一工作人员,就一个骨髓移植后出现排异反应的案例进行咨询。
该工作人员说,他们筹款的方式主要是帮助“推新闻”,在“新闻”最后会有一个捐款通道,点进去才能捐款。
工作人员向红星新闻记者确认,他们和“马小马团队”签了合作,何其兴的筹款链接是他们做的。
“推新闻从筹款中收10%,其余捐款全部拨给医院。
”记者了解到,“马小马”曾是山西一家媒体的记者,去年辞职创业。
在其运营的“民声最前沿”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大量类似悲情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都附有捐款通道。
9月2日上午,记者辗转联系到“马小马”。
他确认,“采药爷爷”故事是他所写。
孩子现实情况是这样——术后出现严重排异反应因治病欠债,后续治疗费仍面临巨大缺口虽然“马小马”笔下的“采药爷爷”故事有不实之处,但患上白血病的何其兴,因治病家庭拮据,确属事实。
珙县当地政府也进行了救助,除了享受相关民政、医保政策,上罗镇政府和其就读的学校还组织了捐款。
记者从宜宾珙县上罗镇政府获得的资料显示,何其兴母亲陈吉容,父亲何良洪,分别出生于1974年和1975年。
何其兴生于1999年9月,妹妹何燕生于2007年10月。
据介绍,何良洪和妻子陈吉容长期在浙江务工,两个孩子随父母在浙江读书。
何其兴就读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中学,女儿读小学,一家人基本上很少回村。
2018年4月,何其兴被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在上海北站医院进行化疗,之后转到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
何其兴患重大疾病,目前已享受民政、医疗等相关政策以及政府救济。
2018年11月,上罗镇政府组织职工为其捐款,总金额为4180元,同时很多职工也在水滴筹上捐了款。
以上各项救助和报账合计金额482413.36元。
何其兴读书的浙江嘉善学校也组织过捐款,据其班主任张老师回忆:“捐款总额共10多万元。
”对于当地政府提供的数据,陈吉容表示认可,并称2019年的15万余元治疗费已报销了5万余元。
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因全力照顾孩子,挣钱的事落在了丈夫何良洪一个人身上,这些年经济上根本没结余。
2018年9月23日,何其兴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做了骨髓移植手术,供体是父亲何良洪。
术后,何其兴出现严重排异反应,面临高昂后续治疗费用。
“现在处于高危阶段,排异反应时有发生,需要不断调整用药,每周抽血检查一次,每月大查一次。
”陈吉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每周查血开支在600元至1200元,每月大查的开支在13000元至18000元,加上服用进口药,往返医院坐车、房租水电、生活开支等,每月花销近40000元。
因为何其兴系异地就医且未逐级转院,其医保范围内只能报销60%左右,还有大量进口药、特殊检查等项目无法进入医保报销体系,只能自己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