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复习教案.docx

合集下载

科学复习教案

科学复习教案

科学复习教案教案标题:科学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学生在科学方面所学的知识和概念。

2. 帮助学生巩固并应用他们所学的科学知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复习所需的教材和学生笔记。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实验室用具(如果需要)。

4. 复习相关的练习题和活动。

教学过程:引入:1. 创造一个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引入活动,例如展示一个与科学相关的照片或视频片段,或者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问题。

复习知识点:2. 通过多媒体展示或板书,回顾学生在科学课程中所学的关键概念和知识点。

可以使用图表、图像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应用知识:3. 设计一系列与复习知识点相关的小组活动或实验。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共同完成这些活动,以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变化,然后让他们根据观察结果解释这些变化。

解决问题:4. 提供一些与复习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解决。

鼓励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回答这些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但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总结:5. 结束课堂时,对学生所做的活动和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

强调他们在复习过程中所学到的重要概念和技能。

鼓励学生提出任何疑问或困惑,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作业:6. 分发一些与复习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或作业,以巩固学生对科学的理解。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讨论和解答。

评估:7. 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解决问题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作业中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以使用评分表或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8.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与复习知识点相关的科学现象。

提供一些推荐的阅读材料或网站,以便学生继续扩展他们的科学知识。

教学反思:9. 教师应该及时反思教学过程,评估教案的有效性,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1-4课复习课【教学目标】通过对1-4课的知识梳理,关心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把握机械的概念,杠杆的概念,特点,用力情形,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轮轴的概念,用力情形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杠杆和轮轴的用力情形【教学内容】1、使用工具和机械,就如同增强了自己的力量,延长了人类的膀。

2、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1、使用工具3、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专门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4、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得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5、起下木板上的螺丝钉,用螺丝刀这种简单的工具最合适。

1、像撬棍如此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位置:支点、用力点、阴力点。

3、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劲杠杆、等力杠杆。

2、杠杆的科学4、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如撬棍,动力臂>阻力臂;反之确实是费劲杠杆,如镊子,动力臂<阻力臂;当这两段距离相等时,不省力也不费劲,是等力杠杆,如天平、跷跷板等,动力臂=阻力臂。

1、省力杠杆有:钳子、剪刀、起钉锤、压水井、起子、核桃夹等。

2、费劲杠杆有:火钳、镊子、夹子、筷子、钓鱼竿、裁缝剪刀等。

3、等力杠杆:台秤、天平、跷跷板、订书机等。

4、“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利用的确实是不等臂杠杆原理。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5、支点不一定都在重力点及阻力点之间。

6、伸出手臂拿取东西,手臂确实是一个费劲杠杆。

7、远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天平。

8、“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是阿基米德说的话。

这句话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但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

1、像水龙头如此,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能够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2、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劲。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

3、大轮带动小轮省力,小轮带动大轮费劲,轮越大越省力。

4、轮轴的隐秘4、生活中的轮轴有:方向盘、门把手、风扇、扳手、螺丝刀、水龙头、钥匙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指导思想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复习要求:1、认真复习练习,熟记每一个题目与答案。

2、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3、熟悉以下复习材料。

三、复习时间:8课时第1-2课时上课时间: 复习要点天气单元科学概念: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风和气温。

天气是不断变化着的,天气变化时可以观测和预测的。

温度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一天中清晨温度最低,下午的温度最高。

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风有力量。

风力等级表中把风分为13个等级。

见《科学》书第52页。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降雨)多少的装置,“雨量等级表”见《科学》书第55页。

不同的云预示着即将来临的不同天气,云量的多少是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的标准。

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

科学实验:1、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2、小组制作一份天气日历,以后进行一个月的天气观测并作记录。

简答题:1、能用网状图表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会用不同图标表示的天气。

见《作业本》第20页。

3、用箭头标出风的方向。

见《科学》书第32页。

4、会统计天气信息,并能够分析数据。

见《科学作业本》书第25 页。

上课时间: 复习要点溶解单元科学概念:溶解的特征:溶解是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通过搅拌、切碎、加热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

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一定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教案-最新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教案-最新
(1)屈伸: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
(2)旋转:桡尺关节(前臂)
(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颌关节(下巴)、髋关节
11、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2、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3、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19、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方法有:(做好准备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教学
反思
14、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5、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6、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7、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发达)、(体力充沛)、(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
18、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复习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第( 一 )单元 第_5_课
课题
复习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作课时间
课时
教学
目标
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加强记忆。
课时教学
重难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知识内容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板书
设计
骨骼与肌肉
1.骨骼 2.关节 3.肌肉 4.骨骼、肌肉的保健
作业
设计
所有的单元重点内容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四年级上册科学综合复习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综合复习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综合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上册科学综合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重点知识和概念。

2. 帮助学生巩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核心知识点。

2. 强调科学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1.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和教辅资料。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科学概念和基础知识(约20分钟)1. 回顾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重点概念和基础知识。

2. 利用课件、图片和实物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相关知识。

3. 提问学生,检查他们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二、实验和观察活动(约30分钟)1. 选择适当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

2.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3. 结合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巩固相关概念和知识。

三、探究和讨论(约20分钟)1. 提出一个有趣的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和评价(约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或完成相关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3.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

五、课堂总结(约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3. 预告下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工具,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和科学展览,展示他们的科学成果和创意。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案(全册)第一部分:全册复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全册的科学概念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部分:全册复习内容第一单元:物质世界1. 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以及物质的溶解、沉淀、过滤等现象。

2. 复习物质的分类,包括无机物、有机物、混合物等概念。

3. 复习物质的组成,包括元素、化合物、分子等概念。

第二单元:生物世界1. 复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生长、繁殖等。

2. 复习植物的分类,包括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等。

3. 复习动物的分类,包括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等。

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1. 复习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2. 复习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公转、四季变化等。

3. 复习宇宙的构成,包括恒星、行星、星系等。

第四单元:技术与生活1. 复习简单的机械原理,包括杠杆、滑轮等。

2. 复习常见的能量形式,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3. 复习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包括摩擦力、浮力等。

第三部分:复习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3. 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第四部分:复习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通过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通过评价学生的讨论参与度,检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第一单元科学复习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第一单元科学复习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第一单元科学复习教案课题:第一单元科学复习
教学目标:
1. 复习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点;
2. 强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复习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具准备:
实验器材,复习课件或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老师回顾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提问,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复习知识点(15分钟)
1. 教师通过复习课件或练习题,让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物体的属性、物质的三态、水的分子构成、空气的存在、太阳能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例如:
a. 实验一:用手提起一桌子上的物体,观察物体的重量;
b. 实验二:观察冰块融化时的变化;
c. 实验三:观察水沸腾时的变化。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论。

四、知识扩展(10分钟)
1.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扩展相关知识点,例如:
a. 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b.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能的应用。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1. 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点;
2.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并进行回答。

拓展活动:
1. 鼓励学生自行体验更多与科学相关的实验,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2. 给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作业,巩固已学知识。

小学科学复习一教案

小学科学复习一教案

小学科学复习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能够回顾小学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实验步骤和科学常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验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积极态度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回顾小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实验步骤和科学常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活动实验用品、学生实验报告本。

2. 学生准备:课本、笔和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有趣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向学生展示水蒸气凝结成云朵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提出相关的科学概念。

2. 复习探究(3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小学科学的基本知识点、实验步骤和科学常识。

教师可采取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与学生共同回顾和总结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

(1)物质与常见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和常见现象,如溶解、燃烧等。

(2)生物的特征与分类: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3)植物的生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实验测量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

(4)天体与日常生活:通过观察天空、了解星座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天体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5)健康与安全:通过讲解安全常识、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意识。

3. 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教师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实验一:水的沸点让学生利用酒精灯、温度计和水杯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何种条件下会沸腾。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2)实验二:植物的生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种植不同植物的种子,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一单元简单机械课型:新授课课时: 1课时审核:授课时间:讲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单元的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我们的工作效率教学重点:掌握机械的概念,杠杆、轮轴、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斜面的概念,特点,用力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杠杆和轮轴的用力情况、滑轮的图解教学方法:复习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资源:教参书教学过程设计:附案1、使用工具和机械,就如同增强了自己的力量,延长了人类的膀。

2、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1、使用工具3、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4、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得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5、起下木板上的螺丝钉,用螺丝刀这种简单的工具最合适。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位置:支点、用力点、阴力点。

3、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力杠杆。

2、杠杆的科学4、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如撬棍,动力臂>阻力臂;反之就是费力杠杆,如镊子,动力臂<阻力臂;当这两段距离相等时,不省力也不费力,是等力杠杆,如天平、跷跷板等,动力臂 =阻力臂。

1、省力杠杆有:钳子、剪刀、起钉锤、压水井、起子、核桃夹等。

2、费力杠杆有:火钳、镊子、夹子、筷子、钓鱼竿、裁缝剪刀等。

3、等力杠杆:台秤、天平、跷跷板、订书机等。

4、“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利用的就是不等臂杠杆原理。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5、支点不一定都在重力点及阻力点之间。

6、伸出手臂拿取东西,手臂就是一个费力杠杆。

7、远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天平。

8、“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是阿基米德说的话。

这句话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但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2、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

3、大轮带动小轮省力,小轮带动大轮费力,轮越大越省力。

4、轮轴的秘密4、生活中的轮轴有:方向盘、门把手、风扇、扳手、螺丝刀、水龙头、钥匙等。

5、螺丝刀的刀柄的凹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6、扳手的手柄越长越省力。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动滑轮不5、定滑轮和动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省力。

3、生活中的定滑轮有: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滑轮。

4、动滑轮有:吊车吊钩上的滑轮、起重机。

5、会用杠杆的原理解释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及动滑轮省力的原理。

1、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6、滑轮组2、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且是成倍地省力。

3、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吊车上就使用了多组滑轮组。

游戏。

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所有斜面都省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在同一高度斜面越长越省力。

7、斜面的作用3、斜面应用:“ S”形公路、螺丝钉、立交桥、拉链、刀刃、门牙等。

4、同样长短、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越省力。

5 、“ S”形公路运用斜面的原理,延长了路程,减少了坡度,省力。

1、自行车靠链条传动及齿轮传动向前行驶。

2、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小齿轮转动速度快,但费力。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转动速度慢,但省力。

3、自行车的车把是一个轮轴,掌握方向,省力。

4、自行车的脚蹬子是一种轮轴,给自行车动力,省力。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5、自行车车闸是一种杠杆,阻止自行车运动,省力。

6、自行车车链子、两个齿轮组成是链传动装置,驱动自行车前进。

7、自行车上的螺丝钉,是斜面,固定自行车各部分。

8、传动装置包括:链条传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

9、两个齿轮转动时,大齿轮和小齿轮转过的齿数相同。

大齿轮转达得慢,小齿轮转得快。

10、自行车上使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斜面。

板书设计1、杠杆的科学第一单元2、轮轴简单机械3、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4、斜面5、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教学后记:课题 : 第二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审核:授课时间:讲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分析抵抗弯曲能力的因素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以及拱形。

掌握框架的特点,塔不倒的秘密,桥的形状和结构。

教学难点: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桥的形状和结构教学方法:复习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资源:教参书教学过程设计:附案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1、抵抗弯曲大大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

要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比增加梁的宽度更有效。

3、梁立着放是增加了厚度,因此梁立着放比平着放好。

1、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 V”、“ L”、“ U”、“ 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因此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3、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是增强薄形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好办法。

4、瓦楞纸板有特殊的构造,它不只是把纸单纯的弯折,也不是2、形状和抗弯曲能力把纸单纯的平粘增加厚度,而是又折又黏合,正是这种构造使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变得很大。

5、钢轨的横截面就是“工”字形,抗弯曲任务主要由轨底和轨头承担,所以轨腰做得比较薄。

6 、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管状比做成实心的棒状要粗得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弯曲力都相同。

如竹子、芦苇、动物身体中的管状骨头及人的手臂骨、腿骨等。

7、钢管重量轻、强度高,比同样多材料做成的钢棒承受力更大。

1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2、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足),拱就3、拱形的力量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3、做西瓜拱时,最好把西瓜切成奇数块。

4、我国著名的赵州桥就运用了拱形构造承受力更大的原理建造的,是隋代匠师李春监造,是中国现存最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1、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2、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4、塑料瓶的上部、底部都是圆顶形,瓶口和瓶身是圆柱形,中4、找拱形部瓶身表面有环状的拱形,竖着的拱形或其他凸凹形状,因此塑料瓶承受力很大。

5、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拱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6、龟壳、贝壳、蛋壳等都有拱形的存在,因此非常坚固,对它们的身体都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2、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所以平时咱们看到的大型框架结构都是由一个个的三角形的5、做框架小格子组成。

3、框架结构的优点:稳定、用料省、能承受很大压力。

4、在四边形框架结构中加斜杆可以加固四边形框架。

5、四边形的框架结构中加斜杆起到了推和拉的作用。

1、埃菲尔铁塔、钻井铁架、高压输电铁塔等高大的铁塔都具有框架结构稳定、用料省、能承受很大压力的特点。

6、建高塔2、框架结构的铁塔具有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风阻小的特点。

3、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4、开放的框架结构物体抗风能力比封闭的物体强。

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按照桥的不同结构,桥梁可以分为很多的类型,最基本的有四大类型:梁桥、拱桥、拉索桥、浮桥。

4、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5、桥面在拱上方的拱桥,桥下空间高,便于船的通行。

6、石拱桥的优点:就地取材,耐外性好,外形美观,桥下行船容易。

7、桥的形状和结构7、拉索桥根据拉索的安装方法分为悬索桥和斜拉桥。

8、钢索桥的特点是桥被钢缆吊起,桥的跨度很大。

9、上海的杨浦大桥就是一座斜拉桥。

10、江阴大桥是一座悬索桥,跨度达1385 米,一跨过江。

吊起桥面的主钢缆,每根都由两万多根钢丝组成。

钢缆要承受 6.4 吨的拉力。

11、钢索桥主要由钢缆、桥塔、桥面三部分组成。

12、钢索桥的桥塔一般都建得很高,这样能降低钢缆的拉力,是为了省力。

13、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使用了框架结构、拱形结构、钢索结构。

板书设计第二单元1、形状和抗弯曲能力2、拱形的力量形状与弯曲3、做框架、建高塔4、桥的形状和结构教学后记:课题 : 第三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审核:授课时间:讲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因素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电磁现象教学重点:奥斯特发现了电磁现象,通电导线能让小磁针发生偏转。

电磁铁的原理,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难点:知道各种能量,以及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

地球上大部分能量来源于太阳。

教学方法:复习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资源:教参书教学过程:附案1、奥斯特发现了电磁现象,通电导线能让小磁针发生偏转。

1、电和磁2、电流强度越大,导线缠绕成线圈,小磁针偏转角度越明显。

3、可以用线圈和指南针用来检测电池是否还有电。

1、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2、电磁铁南北极会改变:改变线圈缠绕方向,改变电路中电流方向。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越多,磁力越大。

3、电磁铁的磁力(一)2、知道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度有关,电流越强,磁力越大。

4、电磁铁的磁力(二)2、知道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

1、掌握小电动机的组成,各部分的名称。

5、神奇的小电动机2、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和转换电流的方向。

3、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6、电能和能量1、知道什么叫做电能、动能、化学能,知道能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2、用电器是电能的转化器。

7、电能从哪里来1、电能的来源:各种电池。

普通电池:化学能。

光电磁:光能。

水力发电:动能。

风力发电:动能。

核电站:核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