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中语文古代小说部分天生杀星《李逵负荆》析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2 《水浒传》——李逵负荆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2 《水浒传》——李逵负荆 Word版含答案

2 《水浒传》——李逵负荆◎课文导读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都已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依然能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

《李逵负荆》通过李逵误听宋江强抢民女、大闹忠义堂、破旗骂宋江、刘家庄对质、负荆请罪、戴罪立功等一系列情节,生动地塑造了李逵正直、刚毅又鲁莽的性格。

同时也讴歌了梁山英雄除暴安良、纪律严明、与群众血肉相连的高大形象。

◎思路梳理[国学知识诵读区]◎背名句1.《庄子·逍遥游》中描写迁徙南冥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读经典经典: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翻译: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赏析:老子认为,当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知道丑了;知道“善”之所以为善,这就知道恶了。

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就会崇尚美、厌恶丑;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会追求善、斥责恶。

于是,“美”与“善”,已不仅是审美标准,更是一种社会规范、道德修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与人对“美”的理解及追求成正比。

文明程度越高,对“美”的理解就越深刻,对“美”的追求就越执着。

当人类走出蒙昧时代,就有了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

凡心智正常的人,都有求美、羞恶之心,这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

能将美与善发扬光大者,就是圣人。

黄帝、唐尧、虞舜、夏禹,这些中华民族的祖先,都有仁、义、礼、智、信各方面的美德,所以世世代代被称颂。

人们敬仰圣人,就是人性崇尚美、追求善的反映。

[课文助读预习区]◎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约1370),本名彦端,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2水浒传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2水浒传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李逵负荆学情分析:《水浒传》是经典名著,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完成阅读任务,对人物和情节比较熟悉。

但对作品的认知水平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了解层面,缺少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意义及作者创作意图的思考。

本节课设计为“人物赏析课”,旨在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学习欣赏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主题为“历史与英雄”。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经典之篇。

历史人物刻画有其原型与“脸谱”,作者再创造的空间不大,多是从史料中去表现人物性格。

英雄传奇带有“草莽气”,创作的自由度大,故《水浒传》对人物的个性化描写成就极为突出,历来评价甚高。

本课据此意在指导学生体会个性化人物描写的方法与成就。

教学目标:1.明确《李逵负荆》的主要内容,分析李逵的形象特点。

2.评价李逵的形象以及这个形象的重要意义。

3.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步骤以及一般方法,并拓展至对《水浒传》的综合欣赏。

教学重难点:1.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2.李逵形象的科学分析与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李逵是《水浒传》中的“天杀星”,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梁山好汉。

大家还记得他有哪些精彩故事吗?(设计意图:回顾原著内容,勾勒人物形象)二小说人物赏析的基本方法:1 颦笑言语见真性2 横向比较见个性三精彩片段赏读人物1 故事情节梳理:听—闹—证—救—贺2 精彩片段:“大闹忠义堂”和“负荆请罪”3 人物形象特点崇尚正义,嫉恶如仇敢作敢为率性憨直,粗蛮鲁莽,不分是非4 人物形象意义李逵是最具反抗精神的农民英雄,既有农民身上朴质率真的一面,又有农民身上无知落后的一面,是一位真实可信的农民英雄形象,反映出农民对黑暗社会的反抗精神。

一个蛮人形象一个硬汉形象一个喜剧角色一个忠臣形象四同类比较品读人物1 李逵与鲁智深2 李逵与武松3 结论:相同点:粗鲁、豪爽、讲义气不同点:鲁智深的“粗”是性急,但粗中有细,有谋略;李逵的“粗”是蛮,有勇无谋,甚至不讲道理;武松的“粗”是豪侠逞气,嫉恶如仇,不计后果。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 Word版含解析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水浒传》中的名言警句。

2.读: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练:通过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点。

4.写: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一个人物。

一、诵记名言警句《水浒传》中的名言警句1.有眼不识泰山。

2.胜败乃兵家常事。

3.却之不恭,受之太过。

4.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5.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6.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7.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8.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

9.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

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11.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12.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原籍苏州,后迁居兴化,曾一度居住淮安。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登进士,后曾在钱塘(今杭州)当过两年官。

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弃官归里,从事著述。

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关系,也有的说他参加了起义队伍。

《水浒传》的故事早就在民间传诵。

史籍曾载宋江等36人造反的事迹,而后水浒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宋末元初,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话本、戏剧相继问世,最后由施耐庵等在前人话本的基础上创作出了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2.相关链接《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杰出小说。

它是我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富有典型性的艺术概括,通过描写梁山起义军的成长、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真实。

全书的精华所在,是从“官逼民反”揭示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显示了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本质及其发展,赞颂了梁山英雄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自豪感。

全书也表现了农民起义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本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上回“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李逵、燕青等随行。

高中语文1.2李逵负荆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1.2李逵负荆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李逵负荆一、教学内容分析人上回书写的是李逵不知内情,误解宋江面见李师师。

合法宋江等人暗下商量趁着宋徽宗与李师师相会的机遇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急忙杀出东京城,却找不到李逵。

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带大队人马回梁山。

《李逵负荆》接着写燕青与李逵途经荆门镇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二、学生学习情形分析学生对《水浒传》有必然了解,可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乃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中取得的,因此,学生在接触《李逵负荆》的时候,极容易简单而机械地明白得人物形象。

学习难度并非大,学生会很感爱好,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加倍深切的挖掘,丰硕人物形象的内涵。

三、设计思想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进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踊跃试探、斗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加倍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

四、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李逵负荆》的要紧内容,分析李逵的形象特点。

2.情感教育目标:科学评判李逵的形象和那个形象的重要意义。

3.能力培育目标:学习人物形象分析的一样步骤和一样方式,并拓展至对《水浒传》的综合欣赏。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2.李逵形象的科学分析与评判。

六、教学进程设计一、导入咱们学习的那个单元是“历史与英雄”,今天就跟大伙儿一路来讲说英雄。

(请学生畅谈自己欣赏的古代英雄,说说所明白的英雄的豪言壮语)“滔滔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舞台上,总活跃着英雄们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气势磅礴的交响中,总回荡着英雄们的话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一代奸雄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勃勃;“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一代贤相孔明的鞠躬尽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是革命志士林觉民的广漠胸怀……可见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性格紧密相关,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不然就有些不三不四了。

高中语文1.2《水浒传李逵负荆》人物刻画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1.2《水浒传李逵负荆》人物刻画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人物刻画李逵是元朝水浒戏中最重要的角色,半数以上的水浒戏是以他为主人公的。

《李逵负荆》充分表现了李逵对受迫害人民的同情和勇于悔改的精神。

当他听到王林说女儿被宋江、鲁智深抢走,并拿出红绢腰巾为见证时,便怒气冲天地回山追查,对宋江、鲁智深进行了辛辣的嘲弄。

但当水落石出后,又马上负荆请罪。

作者对这一英雄人物的刻画极为细致、生动。

剧中叙无赖宋刚、鲁智恩冒充宋江、鲁智深,掳走酒店店主王林的女儿满堂娇。

李逵下山闻知此事,勃然盛怒,回山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指斥宋江、鲁智深玷辱梁山名誉。

后三人同去酒店对证,方知是暴徒冒名作恶。

李逵深悔莽撞,负荆请罪,并协同鲁智深擒获暴徒,将功折罪。

元朝水浒戏中最闻名的还数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康进之,棣州(今山东惠民)人,生平事迹不详。

《李逵负荆》的故事与《水浒传》第七十三回的后半回大致相同。

小说成书在后,其情节可能直接采自本剧,这也是现存元杂剧中唯一与《水浒传》故事相符的一个剧本。

剧中叙无赖宋刚、鲁智恩冒充宋江、鲁智深,掳走酒店主王林的女儿满堂娇。

李逵下山闻知此事,勃然盛怒,回山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指斥宋江、鲁智深玷辱梁山名誉。

后三人同去酒店对证,方知是暴徒冒名作恶。

李逵深悔莽撞,负荆请罪,并协同鲁智深擒获暴徒,将功折罪。

这是一出用“误解法“组成的喜剧,但并非是一味在“误解”上凑喧闹,而是同人物的性格渗透在一路,矛盾的进展合乎情理。

剧中的李逵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形象,他是非分明,爱憎强烈,忠于梁山的正义事业,为人坦诚豪爽而又天真莽撞。

作者用了较细致的笔法从不同侧面来描述那个莽撞汉子,使那个形象显得饱满生动。

如一开始李逵听了王林的哭诉,又见到所谓“证据”,便怒不可遏,回到山寨不由分说便拔斧砍旗,又与宋江以脑袋为赌,立下军令状,显示他嫉恶如仇、火爆而不顾后果的个性;在下山对证的进程中,他因先入为主的成见,对宋江和鲁智深的一举一动都表示疑心,仿佛很精明,却在这种“精明”中愈发显出他的憨直与莽撞,让人忍俊不由;水落石出后,他后悔起来,于是装糊涂耍无赖,以保住自己的脑袋;最终抓住了暴徒,他又得意起来,自夸为宋江、鲁智深洗刷了坏名声。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历史与英雄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同步教学案 新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历史与英雄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同步教学案 新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文本助读】一、作者名片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原籍苏州,后迁居兴化,曾一度居住淮安。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登进士,后曾在钱塘(今杭州)当过两年官。

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弃官归里,从事著述。

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关系,也有的说他参加了起义队伍。

《水浒传》的故事早就在民间传诵。

史籍曾载宋江等36人造反的事迹,而后水浒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宋末元初,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话本、戏剧相继问世,最后由施耐庵等在前人话本的基础上创作出了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二、内容链接《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杰出小说。

它是我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富有典型性的艺术概括,通过描写梁山起义军的成长、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革命的真实。

全书的精华所在,是从“官逼民反”揭示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显示了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本质及其发展,赞颂了梁山英雄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自豪感。

全书也表现了农民起义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本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上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李逵、燕青等随行。

李师师是东京名妓,暗与皇上有往来。

宋江到京后,先后两次到李师师家,想通过李师师直接面见宋徽宗,请求招安。

李逵不知内情,以为宋江无非是贪恋女色,寻花问柳,于是怒火中烧。

正当皇上与李师师私下相会,宋江等暗地商量趁此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

他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城。

宋江等杀出东京城,却不见了李逵,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便带了大队人马回到梁山。

没想到,燕青和李逵这一路又搅生了枝节:先是在四柳村乔装成“真人”,替庄主狄太公捉“鬼”;然后路过荆门镇,又发生了课文中所叙述的故事。

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写的是燕青往泰安州和擎天柱任原相扑,使鹁鸽旋,把任原撺下献台。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新人教版高二《中国小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新人教版高二《中国小

《水浒传》李逵负荆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呼延灼.(zhu ó) 2.绾.个扣儿(w ǎn) 3.发髻.(j ì) 4.弩.子(n ǔ) 5.揪.住(ji ū) 6.箭疮.(chu āng) 7.脸颊.(ji á) 8.蹙.秋波(c ù) 9.掳.掠(l ǔ) 10.筵.席(y án) (二)多音字1.泊⎩⎪⎨⎪⎧梁山泊.p ō泊.车b ó 2.咽⎩⎪⎨⎪⎧ 哽咽.y è咽.喉y ān 咽.东西y àn 3.畜⎩⎪⎨⎪⎧ 畜.生ch ù畜.养x ù 4.蹊⎩⎪⎨⎪⎧蹊.径x ī蹊.跷q ī 5.差⎩⎪⎨⎪⎧ 差.遣ch āi 参差.c ī参.错ch ā差.得远ch à 6.朴⎩⎪⎨⎪⎧ 朴.刀p ō姓朴.pi áo 朴.树p ò《水浒传》是一部产生于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

它生动而深刻地描写了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为领袖、有众多英雄豪杰参加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作者写农民起义,不满足于写农民起义的一两个片段、插曲,而是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从发生、发展到衰败、瓦解,全都收入笔底。

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于,形象地表现和反映历史上的一场农民起义从首至尾的全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让人们深入地思考。

这支队伍的参加者,绝大多数曾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各种各样的迫害。

为了树起反抗的大旗,他们走到了一起,共同的目标把他们团结起来。

他们开辟了根据地,建立军队。

他们有严格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

他们进行的是武装的斗争,而不是和平的、“合法的”斗争。

他们的矛头所向是地主恶霸,是贪官污吏,是封建官府,而不是某一特定的个人。

二、写准字形1.⎩⎪⎨⎪⎧ 元xi āo 宵节气冲xi āo 霄汉2.⎩⎪⎨⎪⎧di ān 翻di ān 巅峰di ān 癫狂 3.⎩⎪⎨⎪⎧ 瓮中捉bi ē鳖bi é蹩脚独占áo 鳌头 4.⎩⎪⎨⎪⎧l ù绿林l ù渌水 三、用对词语1.化妆 化装 例句①公安局民警化装成建筑包工头,一天抓获两名外省逃犯。

高中语文1.2《水浒传李逵负荆》简要概括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内容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1.2《水浒传李逵负荆》简要概括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内容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简要概括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内容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

廉颇因此心中不快,居功自傲,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

相如的门客便以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

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依你们看来,是廉将军厉害呢,还是秦王厉害呢?”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了。

”蔺相如说:“对了,秦王这样威焰万丈,我却在朝堂上斥责他,侮辱他的臣子们,难道我就单独害怕一个廉将军吗?不过我想,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正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啊,如果两个老虎相搏斗起来,那情势发展下去,一定不能一起生存,这正合秦国的心意,我对廉将军一再退让,正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私人恩怨的小事抛在脑后啊!”
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

相如手下的人也学习蔺相如的样子,对廉颇手下的人处处谦让。

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自己十分惭愧。

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丞相对我如此宽容。

” 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蔺相如多谋善辩,胆略过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人和,不畏强暴,出使秦国,留下了流芳千古“完璧归赵”的故事。

他为了国家利益,忍辱负重,使大将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的典故为历代人们所传颂。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生杀星——《李逵负荆》析读
一、《水浒传》简介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

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
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金圣叹
二、《李逵负荆》故事梗概
◆开端——恼闻宋江强霸刘氏女
◆发展、高潮——大闹山寨,负荆请罪
◆结局——戴罪立功,救出刘氏女
三、《李逵负荆》形象分析
(一)投宿
燕青道:“俺们寻客店中歇去。

”李逵道:“这大户人家,却不强似
客店多少!”说犹未了,庄客出来对说道:“我主太公正烦恼哩,你两个
别处去歇。

”李逵直走入去,燕青拖扯不住,直到草厅上。

李逵口里叫道:“过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正要和烦恼的说话。

”里面太公张时,看见李逵生得凶恶,暗地教人出来接纳。

李逵道:“我且问你,他是几个来?”太公道:“两日前,他和一个
小后生,各骑着一匹马来。


李逵便叫燕青:“燕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
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李逵道:“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
(二)大闹山寨
李逵那里答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

众人都吃一惊。

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李
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

……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得出。

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

看他意思,便是山泊
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

——金圣叹
李逵道:“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
李逵道:“哥哥,你说甚么鸟闲话!山寨里都是你手下的人,护你的多,那里不藏过了。

我当初敬你是个不贪色欲的好汉,你原正是酒色之徒,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

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
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

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
杀了你。


李逵又道:“这后生不是别人,只是柴进。

”柴进道:“我便同去。

”李逵道:“不怕你不来。

若到那里对番了之时,不怕你柴大官人,是米大官人,也吃我几斧!”柴进道:“这个不妨。

你先去那里等。

我们前去时,又怕有跷蹊。

”李逵道:“正是。


(三)负荆请罪
燕青道:“李大哥,怎地好?”李逵道:“只是我性紧上错做了事。

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把去献与哥哥便了。

”燕青道:“你没来由寻死做甚么!我教你一个法则,唤做负荆请罪。

”……
李逵道:“好却好,只是有些惶恐,不如割了头去干净。

”燕青道:“山寨里都是你兄弟,何人笑你?”李逵没奈何,只得同燕青回寨来负荆请罪。

晁盖便叫背宋江、戴宗的两个小喽啰,只顾跟著那黑大汉走。

当下去
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横遍地,血流成渠。

推倒颠翻的,不计其数。

众头领撇了车辆担仗,一行人尽跟了黑大汉,直杀出来。

……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自在江边杀人。

晁盖便挺朴刀,【四字写得义形于色。

】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好晁盖。

】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

通过(一)(二)(三)节选的片段,分析一下李逵的性格特征。

四、老羊曰
李逵再率真,再勇猛,再仗义,再忠诚,我也不喜欢他。

他滥杀无辜,他嗜血成性,光明的人间要他不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