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中语文古代小说部分天生杀星《李逵负荆》析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1)

北京市高中语文古代小说部分天生杀星《李逵负荆》析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1)
北京市高中语文古代小说部分天生杀星《李逵负荆》析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1)

天生杀星——《李逵负荆》析读

一、《水浒传》简介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

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金圣叹

二、《李逵负荆》故事梗概

◆开端——恼闻宋江强霸刘氏女

◆发展、高潮——大闹山寨,负荆请罪

◆结局——戴罪立功,救出刘氏女

三、《李逵负荆》形象分析

(一)投宿

燕青道:“俺们寻客店中歇去。”李逵道:“这大户人家,却不强似

客店多少!”说犹未了,庄客出来对说道:“我主太公正烦恼哩,你两个

别处去歇。”李逵直走入去,燕青拖扯不住,直到草厅上。李逵口里叫道:“过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正要和烦恼的说话。”里面太公张时,看见李逵生得凶恶,暗地教人出来接纳。

李逵道:“我且问你,他是几个来?”太公道:“两日前,他和一个

小后生,各骑着一匹马来。”

李逵便叫燕青:“燕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

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李逵道:“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

(二)大闹山寨

李逵那里答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李

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得出。

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

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

——金圣叹

李逵道:“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

李逵道:“哥哥,你说甚么鸟闲话!山寨里都是你手下的人,护你的多,那里不藏过了。我当初敬你是个不贪色欲的好汉,你原正是酒色之徒,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

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

杀了你。”

李逵又道:“这后生不是别人,只是柴进。”柴进道:“我便同去。”李逵道:“不怕你不来。若到那里对番了之时,不怕你柴大官人,是米大官人,也吃我几斧!”柴进道:“这个不妨。你先去那里等。我们前去时,又怕有跷蹊。”李逵道:“正是。”

(三)负荆请罪

燕青道:“李大哥,怎地好?”李逵道:“只是我性紧上错做了事。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把去献与哥哥便了。”燕青道:“你没来由寻死做甚么!我教你一个法则,唤做负荆请罪。”……

李逵道:“好却好,只是有些惶恐,不如割了头去干净。”燕青道:“山寨里都是你兄弟,何人笑你?”李逵没奈何,只得同燕青回寨来负荆请罪。

晁盖便叫背宋江、戴宗的两个小喽啰,只顾跟著那黑大汉走。当下去

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横遍地,血流成渠。推倒颠翻的,不计其数。众头领撇了车辆担仗,一行人尽跟了黑大汉,直杀出来。……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自在江边杀人。晁盖便挺朴刀,【四字写得义形于色。】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好晁盖。】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

通过(一)(二)(三)节选的片段,分析一下李逵的性格特征。四、老羊曰

李逵再率真,再勇猛,再仗义,再忠诚,我也不喜欢他。

他滥杀无辜,他嗜血成性,光明的人间要他不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教学设想 《湘夫人》瑰丽奇幻,幽深含蓄,婉转委曲,后代学者对其评价很高。为了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利用名人的评论提出问题,在第一课时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本课时准备由“《湘夫人》惊艳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从不同层面感受诗歌的魅力,以期打开学生视野,加强阅读体验的交流,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读”贯穿始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诵读,涵咏诗句,体会《楚辞》语言的美。 能力目标: 1、以意逆志,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感受此诗表现的凄美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2、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情感价值 感受屈原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体会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1、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 其主旨。 教学难点 1、根据文中的感情线索,体会湘君情感变化,感受此诗表现的凄美意境。 2、理解屈赋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比兴特征。 教学过程预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赞美屈原的文字“金相玉式,艳溢缁毫”。意思是说——“如金似玉的好文章,它的艳丽文采至今还在纸上笔下蹦跳。”(幻灯展示)那么,通过阅读我们交流以下阅读体会,说说你感受到本诗的“惊艳”,表现在那里呢? 二、诵读涵咏 1.教师配乐诵读,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诵,感受诗歌丰富意蕴。 三、探究交流 1、诗歌语言的摇曳婉转之美。 2、人物情感的伤情之美。 3、意境的凄清优美。 4、作品中人物的纯净高尚之美。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蜀道难》

蜀道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难点)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赏析法。 四、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②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2、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把握诗中比较生僻的读音和本诗的句读 噫吁嚱(yixūxi)鱼凫(fú)秦塞(sai)萦绕(yíng) 石栈(zhàn)猿猱(náo)参(shēn) 峥嵘(zhēngróng) 抚膺(yīng) 巉岩(chán)飞湍(tuan) 咨嗟(zījiē) 喧豗(huī)砯崖(png)崔嵬(wéi)吮血(shǔn) 2、在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的基础,有学生齐声朗读本诗,教师检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音和句读,在学生有失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在学生朗读的基础,教师对本诗中比较重要的字词予以解释,疏通文意。 噫吁:感叹词,蜀地方言。 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 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横着飞过去。巅,顶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江西省南康市第二中学谢素华2009、2、18 教材说明 《劝学》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一专题的第二篇。这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的去学习的散文。体现了荀子散文体制宏大、说理形象、论辩有力、逻辑性强的特点,如果学生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方法 五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要求: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四、学生读课文。(五读法)

(一)一读课文,全班齐读,检查预习。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字词积累。 (二)二读课文,小组分段读。 要求:初步把握教材内容,能够准确回答所提问题。 (三)三读课文,用心默读。要求:1、掌握、积累"劝、中、疾、致、假、绝、兴、用"8个文言常用实词。 2、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 方法:把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圈画起来,然后同桌之间互相 交流把问题解决。 (四)四读课文,快速齐读。 要求: 1、能够理解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从 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 方法。 方法: 1、分小组分别找出二、三、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2、提问:说说作者用这些比喻句来说明什么道理?简要说说"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有什么作用。 (五)五读课文,背诵全文。 要求:通过反复朗读,最终能够背诵全文。 五、拓展探究。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目录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选修五个系列 一.诗歌与散文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二.小说与戏剧 4.《中国小说欣赏》 5.《外国小说欣赏》 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7.《影视名作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 8.《新闻阅读与实践》 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 10.《语言文字应用》 11.《演讲与辩论》 12.《文章写作与修改》 五.文化论著研读 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暂缺) 16.《中国民俗文化》 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教案全集

粤教版选修2教案全集(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一单元 1 、《小石城山记》 【教学目标】 1 、感受小石城山的特点。 2 、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3 、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教学难点】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说到唐宋山水游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就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幻灯片一)…… 讲读课文 一、一读文章:品景 教师范读。 二、二读文章:品情 ⑴设问:请大家齐读课文,重点思考作者在第二段中以什么作为议论的话题? 学生读第二段。 明确:“造物者的有无”。 ⑵设问:此句中的“智者”与第二段中的“造物者”所指是否同一呢? 明确:第一段的“智者”和第二段的“造物者”所指应该一样,都指创造美景的神灵或上苍,还包括“神者”,这样可以避免行文的重复。可以看出,“类智者所施设也”一句在文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⑶设问:作者在本段中对造物者有无的怀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课文的原字句回答。(幻灯片五) 小组讨论。 提问。明确: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久疑;二是诚有,三是果无乎。 三、三读文章:品境 ⑴设问:眼前的景物如何引发作者的联想?或者说景物的处境和柳宗元的身世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 齐读一遍课文。 提问。明确:景美但无人问津,才高却被弃置(被放逐天涯)。 ⑵设问:可以看出正是内在品质和外在处境的相似,使柳宗元由景入情产生联想。现在回头再看,这些景物还是单纯的自然之景吗?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汇了自己的感情,我们甚至可以从景物中找出一种来作为柳宗元品格和处境的写照,这是哪一种景物呢? 明确:“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哪一句提示你?——“益奇而坚”,比起前两种景物而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⑵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试读,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 第一部分(1~3节)怀念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4~8节)眷念感激──勤劳善良无私。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控诉──命运悲惨。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赞美──灵魂高尚。 三、深入研究,体会构思特点 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阅读天地 1117 1057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遏a制拜谒ya百舸kě寥廓liáoku?姓寥liào 诡谲ju?苍茫mánɡ B.彳chì亍chù惆怅ch?u chànɡ颓圮túi pǐ迷茫mánɡ雨巷xiànɡ巷hànɡ道 C.河畔pàn挑衅xìn 青荇xínɡ繁衍yǎn三年五载zǎi载 zài歌载zài舞 D.枯槁ɡāo竹篙ɡāo追溯sù朔shu?风斑斓lán无耻谰lán言沉淀dìnɡ 破绽dìnɡ E.舌苔tāi青苔tāi鞭笞chī侮辱wǔ 忏悔chàn衣钵bō碾niǎn子 F.忸怩niǔ ní拘泥nì 棘手jí虱shī子罗布泊bō瓦菲fēi绯红fēi G.流言蜚fēi语菲ěi薄诽ěi谤方兴未艾ài自怨自艾ài金蝉脱壳qiào 2.下列词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A.鞭辟入里能言善辩变本加利变幻莫测膘肥体壮标炳千古 B.别出心裁兵慌马乱彬彬有礼涣然一新屏气凝神病入膏肓 C.并行不背拨乱反正军事布署人所不齿不共戴天不寒而栗 D.不遑顾及不计其数不即不离不假思索不卑不亢不胫而走 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队的拦防难遂人意,对俄罗斯队二、四号位的强攻,三号位的高点快攻办法不多,场面显得十分被动。 B.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C.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某报认为厂家此举是“掩耳盗铃”。 D.连专业课都可以不听,足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生的压迫之重!笔者不禁感叹:曾几何时,英语竟成了学生的重负,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文博会将为国内外文化企业搭建一个产品展示、项目交易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为国内外客商创造良好的合作。 B.电视剧《北大荒》讲述的是一群知识青年返乡前后随时代浮沉,在浮沉中奋起。 C.中央政府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范围,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D.我国制订完成的食品卫生标准达400余项,基本覆盖食品从原料、添加剂到产品,也覆盖了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项是() A.戴望舒,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著名诗人,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有“雨巷诗人”之称。 B.徐志摩,现代诗,散文家。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 C.臧克家,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创作前期主要作品有《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 D.我国诗歌分为古诗和现代诗(自由诗)两大类,古诗是指五·四新文化动以前的用文言和旧体形式所写的诗歌,如唐诗、宋词等。现代诗歌也叫新诗或自由诗,是用白话、新体所写的诗。《沁园春·长沙》属于古诗。 二、阅读题(共四个大题,16小题,每小题4分,共同64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 目录(1-1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目录(1-16)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4.《中国民俗文化》 5、《影视名作欣赏》 6、《新闻阅读与实践》 7、《先秦诸子选读》 8、演讲与辩论 9、中国小说欣赏 10、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12、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13、语言文字应用 14、外国小说欣赏 15、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16. 文章写作与修改 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臵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游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高中语文选修课的五个系列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高中语文选修课的五个系列语文选修课的开设是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和超越,是xx年以来课程改革中力度最大、创新含量最多的系统工程,也是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主旨和核心价值所在。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学生选择权的丧失、教学的必修化现象严重、教学评价不能落实等一系列问题,但全国各地的课改实验区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根据《中华人民 __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所选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的特点,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指导意见》,我们安徽省淮北市高中语文选修课进行了全市统一指导意见下各校自主同步 开设的课程实验。从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开始,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依次开设了人教版的《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应用》四个模块教学。本文将对我们在“统一选修”背景下进行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些做法和思考进行总结与回顾。 一、教学的整体规划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选修课的教学“要按照课程目标制订计划,不能因其设置灵活而造成凌乱随意、

漫无计划的局面,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一味追求新奇深奥,脱离 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因此,我们认为,做好课程教学的规划,是上好选修课的关键所在,也是避免教学凌乱随意的重要前提。为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规划。 一是学校的规划。首先,以校本培训为平台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学习《中华人民 __课程标准》及其他有关新课程的理论书籍,熟悉有关选修模块的“课程目标”、“教学实施”、“评价建议”等关键内容。其次,做好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图书馆应装备足够的与模块有关的配套作品和相关的电影电视片以及 必要的工具书;认真调查分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资源的特点,积极规划开发已有的和潜在的资源,如,我们淮北市有隋唐大运河遗址,有文化名人桓谭、嵇康等,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语文资源;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硬件设备;争取社会各方面 的支持,与社区、高校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 二是教师的规划。教师规划要从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宏观的规划,即在整体感知模块文本的基础上研究文本处理的思路,吃透文本 编制的意图,制定教学计划。教师既要知道选修模块与必修课程的区别,又要知道每个选修模块之间的不同,还要知道每个模块内部各专 题甚至各文本之间的区别。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有关资料,给学生开列一个推荐课外阅读的作品清单。第二,中观的规划,在宏观规划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游沙湖》教学设计

东坡专题——《游沙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文意。 2.了解苏轼——“为官的低谷亦是创作的巅峰”。 3.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 1.学习苏轼文笔特色:重自然轻学问,涉笔成趣。 2.透过文章学习苏轼乐观从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了解苏轼,“为官的低谷亦是创作的颠峰”。 【教学难点】 了解黄州东坡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生预习】 1、了解苏东坡的黄州生活。 2、预习《游沙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与屈原比,他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 与陶潜比,他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 与韩柳比,他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

与李白比,他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 与杜甫比,他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他是谁呢?他就是旷世奇才苏东坡,今天我们借助《游沙湖》这篇文章来给苏东坡开一个小小的专题。 (出示:东坡专题)让我们首先走进东坡诗文。 二、东坡诗文 Ppt展示诗文,师生共同回顾,教师总结东坡的精神。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_。(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的旷达 2.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千古风流人物)——东坡的豪迈 3.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东坡的深情 4._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东坡的理趣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___________ ,凌万顷之茫然。(纵一苇之所如)——东坡的闲情 三、东坡奇才 接下来让我们感悟他“奇”在何处? 1.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宋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开创了湖州画派…… 2.他是美食家,发明家——东坡肉,东坡巾,东坡扇,东坡提壶……

2019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语文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周至一中李春利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这一阅读要求。 2、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分析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想: 将诵读方法的指导和古代诗词意象的体悟、情感的把握结合起来。通过诵读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首先让学生了解背景(知人论世)、熟悉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住诗词的感情基调、感情变化,对一些经典的诗句和重要的词语进行细致地揣摩(以意逆志、缘景明情),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的指导。诵读古诗词有一定规律,有一些技巧,比如划分音步、押住韵脚、突出平仄、讲究节拍、语势呼应等,通过诵读达到更深切地体会作品情感的目的(因声求气)。 本单元共涉及10首诗歌作品,涉及到诗、词、曲三种样式,因课时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重点讲解《将进酒》《李凭箜篌引》并指导学生设计诵读方案。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的三个单元体现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三个层级 以意逆志——诗作主旨、创作本意 缘景明情——诗作的情感(意境) 因声求气——诗作神韵、气势、风格。“声”是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韵体现。二、诵读在学习中重要作用。 页 1 第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诗中的情感。 2、有感情地全身心地投入诵读,可以受到诗歌音乐美的熏陶,获得一种审美愉悦。 三、明确“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含义。 “因声求气”是指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吟咏诗韵”是指通过吟咏诗文的音韵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一句话,借助诵读深切体会诗词的音韵、情感。 四、如何做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运用文本细读,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品味人物对话,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电影海报导入 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

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三、检查预习:找学生概括节选的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舞会前的准备(侧重于对娜塔莎兴奋、激动和焦急心情的描述),第二部分舞会上的幸福(侧重对娜塔莎在盛大舞会上的心理和与安德来公爵相遇的情节的描述),第三部分为了爱的争吵(侧重对娜塔莎背叛安德来后的心理描述)。 四、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的教学任务。 1、请你用若干个词语准确表达娜塔莎此时的心态。 明确:热情、兴奋、快乐等。 2、能否用“焦急”来表达此时娜塔莎的心态?通过哪些言行表现了这种心态?为什么会有焦急的心态? 明确:能。如: ①“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②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披着母亲的短宽服。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她转动着母亲的头,用针别了帽子,刚刚吻到了她的白发,她又跑到替她在缩短裙子底边的女仆们面前去了。 ③“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娜塔莎说。“我来替你重新别一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

必修一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认识自我”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做好高中新阶段学习的思想准备。 2、结合各课特点,学习议论文、散文的一般写法。 3、学习语言。 4、教法上注意: 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适用343教学法。 *单元导语 讨论:1、为什么“认识自我”是世上最大的难题?用书上的话回答。 2、为什么说“高中时期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 *参考阅读 第一课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朱光潜 教案一: ◆目标要点学法 1.知识与能力:把握本文词语的音形义和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充分理解“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和在现实中的意义,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生阅读,质疑,讨论,鉴赏评价,通过课外相关阅读和写作等手段,课内外衔接一体,提高自我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认识高度。 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与自己的惰性和现实的困难做斗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从而锻炼出强大的自我意志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识记理解积累 字音叨(tāo)天席不暇(xiá)暖长沮(jū)渣滓(zǐ) 桀溺(jiénì)夤(yín)缘淫佚(yì)蹶(jué)倒 字形洗练—提炼—凝练—锤炼 惰性—隋朝缴械—激动 蹶倒—撅断—噘嘴—猖獗 席不暇暖—瑕不掩瑜—假戏真做—遐迩闻名 词义叨天:沾光,受到好处; 附丽:依附,附着。 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淫佚:放纵。 渣滓:①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②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因循苟且:不思创新,做事马虎。 蹶倒:摔倒,比喻失败或挫折。 敷衍:应付了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

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诗两首》 (1)、《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2)、《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4、《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5、《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诗文默写训练

《人教课标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文默写专项训练 1、(),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 2、上穷碧落下黄泉,()。 3、(),梨花一枝春带雨。 4、(),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以上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5、帝子降兮北渚,()。(),洞庭波兮木叶下。 6、时不可兮骤得,()。(以上出自屈原《湘夫人》) 7、人生亦有命,()。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8、(),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9、(),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10、(),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11、( )?(),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 12、春江潮水连海平,()。 13、()?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不知江月待何人,()。(以上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4、千岩万转路不定,()。云青青兮欲雨,()。 15、(),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须行即骑访名山。(),使我不得开心颜?(以上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6、黄尘清水三山下,()。遥望齐州九点烟,()。(李贺《梦天》) 17、(),乾坤日月浮。(杜甫《登岳阳楼》) 18、(),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19、日出江花红胜火,()。 20、山寺月中寻桂子,()。(以上出自白居易《忆江南》) 21、(),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23、(),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 24、二十四桥仍在,(),()。念桥边红药,()?(姜夔《扬州慢》) 25、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2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7、(),千金散尽还复来。(以上出自李白《将进酒》) 28、(),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29、昆山玉碎凤凰叫,()。 30、女娲炼石补天处,()。(以上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 31、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阅读提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2015-07-07 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对这一年的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巩固,本文整理了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阅读提示 精读提示 关于精读,叶圣陶在《谈阅读》中提出了“三想”的说法。一是“想”词与词的关系:“无论怎样读,起初该用理论的读法,把文句中一个一个词切断,读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二是“想”段内句与句的关系:“读过一节停一节,回转去想一下,这一节说的是什么。”三是“想”段与段的关系:“读过两节三节,又把两节三节连起来回想一下。”这里所说的三想,把握起来就是由小而大的逐渐深入,力求“纤屑不遗”,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精读就是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读,把字、词、句的意思都弄明白,还要弄清文章的思路,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重点词语和句段,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中外传记作品的阅读,是对远去的巨人背影的凝望和深思,在他们生命经行的路径上,我们会领略他们的人生风光,同时深刻觉悟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给予我们的人生抉择一定也是一种丰碑式的启迪。经由身心浸润的阅读,奠基我们的生命底色,激发我们的生命潜能,昂扬我们的生命精神,在我们生命寻找和发现的路途,去追求,去创造,求真,尚美,向善,向上。 整个精读选文,大多截取了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某些片段,这些生命的碎片,却也折射了他们的生命精神和卓越追求。

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圣杜甫,丹心昭日月,无畏苦寒行,个人颠沛流离和时代的风云变幻交汇一起,推己及人,仁爱天下,把一颗悲悯的心焦灼在忧国忧民的执着情怀。 情至文生,绵密丰富。萧红笔下的鲁迅,在情真意切的回忆里,从切身的经历和感受中写来,给我们凸显了一个生活化、人性化的鲁迅,一个血肉丰满、鲜活生动的鲁迅,一个热情、幽默、深刻、睿智而又平和的鲁迅,一个人间的鲁迅。阅读时,我们要深刻品味那细腻的文笔,朴素优美的文字,更还要领受行文中真切深刻的感情。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更是毛泽东作为生命个体在风云际会时刻的自我历练和自我造就。1936年,中国的历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美国记者斯诺以其职业的敏锐和职业的操守,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毛泽东形象,个体生命的风采,见证了红色革命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代伟人的风采,这也是自身人格魅力的光照日月,气壮山河。 “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宿命的狰狞面前,贝多芬不曾向命运低下高贵的头颅,而是昂扬勃发了生命的潜在能源,他的系列作品,无不是生命的交响,“用痛苦换来的欢乐”,惊天地,泣鬼神,无不召唤我们珍爱生命,善待自己,肉体可以腐烂,而精神万古长青,永垂不朽。 某种角度上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正也是《贝多芬传》的袅袅余音,或者说是《贝多芬传》的一个雄浑壮烈的协奏。对二十世纪以后的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三位人物是:达尔文,马克思,弗洛伊德,他们分别揭示了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以及人自身的一些深刻奥妙,开启了后人对于自然、人类社会、人本身的一些规律性的探究,开拓了这些领域研究的新的空间。 欧文·斯通的《达尔文传》选文,主要记述了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写作过程,让我们深刻觉悟了一位创世纪的科学家的求真精神。

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篇一: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篇二: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 初中篇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2.文本简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高中语文《氓》教案

《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 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请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要老师来示范,让他们自己亲自体验,老师不要代劳他们的工作。 2、明确字音和个别词语的意思并牢记。 3、请学生示范读课文,进一步明确字音和意思,请大家识记,当堂课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来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近他们! 一、新授: 1、请一位学生读文题。(2分钟)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①读对了字音,méng,及时表扬,大家齐读。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含义,明确这是“古今异义”,把“古今异义”四个字写在注释处。 第二种情况是读成了máng,请其他同学纠错,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含义,读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的内容读课文。明确字音,读到顺畅为止。(15分钟) (一定要让学生独自的自己来读,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学生会读的慢。照顾多数学生,甚至于照顾到最慢的那个学生的速度。) 3、请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示范读课文(10分钟) (请大家仔细的听读,用笔画出有读音出入的词语,等同学读完之后,一起订正,不要打断学生的朗读的过程。培养学生彼此尊重的精神。) 5、请学生订正个别字音。(5分钟) 容易出现问题的字音是:(板书)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说:tuō徂:cú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隰:xí角:jiǎo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全册 共13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全册)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教学重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和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戏剧的特点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一、知识储备 A.元杂剧相关知识 1.结构: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2.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3.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1)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凋写成。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 (2)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3)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此外,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B.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戏曲作家。他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具有多种多样的才艺。当时由于元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不愿做官而进入社会底层。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关汉卿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共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流传较广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他同情弱小,憎恶强权。在他笔下,被压迫的人民总是那样勇敢、正直而又充满着智慧;而上层统治阶级总是如此卑劣、低下和贪婪。他的剧作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又放射着理想的光辉,深受人民喜爱。关汉卿剧作之所以有生命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艺术魅力。他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