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传染病疫情信息反馈登记本

合集下载

疫情报告登记表

疫情报告登记表

疫情报告登记表1. 背景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积极采取措施来防控疫情的扩散。

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人员的疫情情况和进行有效的防控措施,疫情报告登记表应运而生。

疫情报告登记表是一种用来记录个体的相关健康信息的工具,通过填写该表格,人员可以及时报告自己的状况,以便相关机构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目的疫情报告登记表的主要目的是实时了解人员的健康状况,包括体温、旅行史、接触史等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者,防止疫情的扩散。

通过统计和分析填写表格的数据,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更科学的防控策略。

3. 填写内容疫情报告登记表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等。

•健康状况:包括体温、是否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旅行史:包括近期是否有出行、出行的目的地及时间等信息。

•接触史:包括是否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接触的时间及方式等信息。

•其他信息:包括居住地、职业、就医情况等。

4. 填写方式疫情报告登记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填写:•线下填写:在特定场所,例如机场、火车站、学校等地,设立填写点,由工作人员指导填写。

•线上填写: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网站,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填写表格,并提交相关信息。

无论何种填写方式,都需确保个人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5. 数据分析和应用通过收集和分析疫情报告登记表的数据,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疫情的发展趋势,确定防控重点,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

例如,根据数据可以判断某地疫情的严重程度,及时对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进行封控措施;还可以根据人员的出行史和接触史,对高风险人群进行隔离观察,降低传播风险。

6. 注意事项在填写疫情报告登记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填写人员应如实填写相关状况,不得隐瞒或歪曲事实情况。

•保护个人隐私:相关机构应确保收集到的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不得将信息用于其他非相关目的。

•合理使用数据:收集到的数据应仅用于疫情防控目的,严禁将数据用于其他商业或非法行为。

传染病诊断【范本模板】

传染病诊断【范本模板】

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单位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

一、传染病诊断制度1、在传染病的接诊过程中,实行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制度.2、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计生行业标准)及时对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进行诊断,诊断疾病名称需为传染病的标准名称.3、根据不同传染病诊断分类,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四类.4、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人应组织院内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二、传染病登记制度1、各临床科室门诊日志(含电子)和出入院登记本(含电子)项目设置需齐全,其中:门诊日志应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出入院登记本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

(医政上下发过文件)2、检验室检验结果登记本(含电子)项目设置齐全,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等4项基本内容:影像室影像结果登记本(含电子项目设置齐全,应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检查结果等4项基本内容。

3、患者诊断为传染病时,应认真写在门诊日志或出入院登记本(含电子)上,字体要工整,不得缺项、漏项,填写内容需完整无误,无逻辑错误,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4、化验/影像结果为与传染病有关的阳性结果时,应认真填写在检验/影像结果登记本(含电子)上,字体要工整,不得缺项、漏项,填写内容要完整无误,无逻辑错误,并将阳性结果及时反馈给开单医生(以医生签字为准)。

5、预防保健科需设立传染病登记本(可电子自动生成),收到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时,需将患者信息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本?三、传染病报告制度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2、患者诊断为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首诊医生需按照要求及时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字体要工整,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填报人要签名.3、一人同时患有两种传染病时,应同时填写两张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阳性结果登记表

传染病阳性结果登记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医学检验科甲肝丙肝乙肝戊肝梅毒戊肝阳性登记本
检测日期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 结果 初检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初检口 复检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复检口 上报院感口 疫情上报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是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否口 疫情回报日期 签名

检验科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检验科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检验科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旨在及时、准确地监测和报告传染病疫情,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检验科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对疫情相关样本进行检验和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中的职责、工作流程和标准要求。

一、职责1. 收集样本:检验科负责从各个医疗机构收集与传染病相关的样本,包括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

确保样本的来源准确可靠。

2. 检验分析:检验科根据相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对样本进行检验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传染病病原体。

常见的检验方法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

3. 结果报告:检验科将检验结果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如卫生局、疾控中心等。

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报告。

4. 数据统计:检验科负责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相关的数据报告,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作流程1. 样本接收和登记:检验科在收到样本后,首先进行样本接收和登记,记录样本的来源、患者信息等重要信息。

2. 样本处理:根据不同的检验方法,对样本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离心、提取核酸等。

3. 检验分析:根据标准操作程序,对样本进行检验分析。

确保操作规范、结果准确可靠。

4. 结果判读和报告: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结果判读,判断是否存在传染病病原体。

并将结果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5.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相关的数据报告,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三、标准要求1. 操作规范:检验科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标准,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质量控制:检验科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设备维护:检验科应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4. 培训和交流:检验科应定期组织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5. 信息安全:检验科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疫情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

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

传染病诊断制度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诊疗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诊治病人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诊疗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诊治工作。

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及治疗。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6、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传染病登记制度1、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检验科、放射科等,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

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

2、发现传染病的登记需满足门诊日志9项、出入院登记本10项基本内容,传染病阳性结果登记需满足检验和影像登记本4项基本内容,填写需规范完整。

3、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

4、预防保健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明确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医院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医院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医院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docx撰写人:_日期:_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发,积极预防、控制和消灭急性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首诊医师负责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转诊工作,同时填写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簿及其它传染病监测报告资料、并立即将传染病报告卡报送公共卫生科。

3、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由公共卫生科及时向本辖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最迟不超过2小时,发现乙类传染病时应于6小时内报告,发现丙类传染病时应于24小时内报告。

4、各病区设疫情报告监督员,负责本病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并督促病区医务人员登记、报告传染病。

5、医务人员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说明填写。

6、检验科、放射科、ct室、磁共振室按照谁检验谁负责的原则,立即将信息反馈至开单医生,并及时记录传染病登记本。

7、公共卫生科网报人员接到传染病报告卡,根据传染病报告要求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认真填写传染病总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保存3年。

8、公共卫生科定期对各科室传染病登记本、出入院登记本、门诊日志进行检查,并就检验科、放射科、ct室及磁共振室的传染病登记本与临床科室上报传染病进行核对,查看漏报情况,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到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小组。

9、公共卫生科负责疫情报告的登记、统计和分析工作,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10、公共卫生科定期做好传染病的月报工作。

11、对于不认真执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的疫情报告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或经济处罚。

XX医院检验科自查、反馈、整改表(B3)

XX医院检验科自查、反馈、整改表(B3)
科室未建立投诉渠道,无相应记录及整改意见不得分,记录或整改意见不完善酌情扣分。
3、就诊环境管理。
1、科室应尽力向患者提供清洁、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环境脏乱,遭到患者投诉者不得分。
2、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民族习惯、宗教信仰。
泄露患者隐私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
6、急诊检验质量控制符合临床检验质量要求。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7、急诊检验的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防控符合临床检验安全和医院感染防控要求。
未执行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防控相关要求酌情扣分。
8、必须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未按规定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不得分。
9、急诊检验的设备、维护、保养、校准同临床常规要求。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6、配合临床执行计划用血和急诊用血管理制度。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7、不同的血液品种按血型分别存放于相应储血设施内,有明显标示,出入库记录齐全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8、建立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及处理程序,如果临床科室未回报“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应通知临床并记录。
无相应记录不得分,记录不完善酌情扣分。
9、受血者和供血者标本保存于2-6℃至少7天
2、出现危急值应严格按照危急值处理程序对标本、标本采集、标本接收及标本检测进行复核。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3、各专业组操作人员发现危急值应立即电话告知临床,并有登记。
抽查相应登记本,登记不完善视其情况扣分。
4、如危急值报告由临床医师取走,应在相应的登记本上签字
抽查相应登记本,登记不完善视其情况扣分。
五、实验室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100分)
4、有监督、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方案和实施记录。

传染病卡上报流程

传染病卡上报流程

传染病卡上报流程
传染病卡上报流程如下:
1. 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

2. 疫情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3.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电话通知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上报。

4. 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 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6. 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

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

7. 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

8. 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处、业务院长。

9. 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

以上是传染病卡上报流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