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

课堂达标练习:1.3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2.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
4.与40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5.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2,百位上是8,这个数是()。
6.一百四十写作:()六百零五写作:()三百二十四写作:()七百九十一写作:()二、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2 2.20-2.27 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数、读数的兴趣。
2、利用计数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正确数、读万以内的数。
3、让学生灵活运用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数数时,数到“拐弯”的地方学生易错(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重点练习2、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自己总结出的读数方法。
特别注意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堂达标练习:1.一千里面有()个一百。
2.从右边开始数,第四个数位是(),表示()3.用0、8、5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它们的差是()。
4.1个1个地数,当数到九百九十九时,接下去数()。
5.算盘上一个上珠表示(),一个下珠表示()。
信息窗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简单的求近似数2.28-3.5教学过程:课堂达标练习:1.把下面的5个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568 5680 5068 5806 5862.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1)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台高468米,约是()米。
(2)实验小学有2006人,约是()人。
(3)我国的鸟类有1189种,约是()种。
(4)公路收费站今天上午通过3009辆车,约是()辆。
课堂达标练习:20+50= 70-40= 300+400= 200+5 00=700-400= 700+600= 2000+5000= 700 0-4000=3000+5000= 6300-500= 4500-1500= 1 80+300=在○里填上“>”“<”或“=”500+600○3000-1800 960-80○900-80260+400○250+500 460+20○540-60 1400-300○600+900 7800-800○6500+700第一单元知识框架第一单元知识巩固第一单元知识总结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3.14-3.17课堂达标练习:1.单位换算:7000米=()公里()分米=()厘米2050米=()千米()米6千米300米=()米1米=()分米=()厘米=()毫米2.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二、甜甜的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24—28页信息窗1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1米15厘米长的“金箍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1、昨天老师做了一个梦:梦见咱们班同学发言特别积极······你做过梦吗?(交流自己的梦)天星宝宝和你一样也做了一个梦。
师出示课件31页图片,学生观察图片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孙悟空有个问题想请你帮助解决一下:猜猜他的金箍棒有多长?(出示1米15厘米长的金箍棒。
)学生试着估计一下。
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孙悟空的金箍棒长是1米15厘米。
2、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3、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度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用以前学的长度单位设法表示出它的具体长度,怎么办?生:找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师: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一)合作交流,探究算法(二)认识毫米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一些小格。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返回
如何读出这些数呢?
200 200由2个百组成。
读作:二百
十位和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 没有,写“0”占位。
201 201由2个百、1个一组成。 读作:二百零一
百位写2,十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 写“0”占位,个位写9。
返回
课堂练习
写出下面各数。
四百三十七 二百零五 六百八十 七百
百十 个 位位 位
返回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2573 读作: 二千 五百 七十 三
8007 读作: 八千
零
七
8070 读作: 八千 零 七十
8700 读作: 八千 七百
中间有两个0, 只读一个零。
中间有一个0,读一 个零,末尾的0不读。
末尾不管有几 个0都不读。
返回
课堂练习
看图填空。
这个数写作( 6153 ),由( 6 ) 个千、( 1 )个百、( 5 )个十 和( 3 )个一组成。
返回
青岛版(五年制) 数学 二年级 下册
一 万以内数的认识
认识计数单位“万”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情境导入
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 总计可容纳一万人。
返回
探究新知
例 一万有多大呢?
你有什么好方法来 认识一万的大小吗?
返回
10个一千就是一万。 9990、9991、9992、 9993、9994、9995、 9996、9997、9998、 9999、10000。
返回
连一连。
5个百、6 个十组成
5个千、6 个百组成
5个百、6 个一组成
5个千、6 个一组成
5600
506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

3.用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借助实例初步认识近似数。
3、用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借助实例初步认识近似数。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估数,理解近似数
教学设想
1200○950 895○806
第2课时
自主练习:
1、第1题:结合现实情境比较数的大小的题目。题目中有位数相同和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两种情况。教师可多为学生提供现实性的素材,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现实生活中较大数的感性认识。
2.在○里填上“<”或“>”
987○ 1002 658 ○568 879 ○883
2.学生写数比读数好,读数时经常漏写数位,把汉字写为数字,应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
2、学生写数比读数好,读数时经常漏写数位,把汉字写为数字,应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
二
班
1.个别学生808不会写,写数时应强调把数读完再写,先写好数位,再写数。
2、读数、写数有的学生分辩不出,以后须多练习。
2.读数、写数有的学生分辩不出,以后须多练习。
(2)、一十一十的数,从五百八十数到七百一十
(3)、一百一百的数,从二百数到一千
2.我说你写
3.432.304.840每个数中的“4”各表示多少呢?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1000的大小,并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大数的写法和读法,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收集生活中的大数,并将它写出来好吗?
(1)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
(2)怎样写三百和八百零八呢?
4.学习数的组成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二年级下册 4《图形与拼组》教案

《图形与拼组》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与鼓励下,能积极地参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是重点,小组合作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难点。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方格纸、小棒、三角尺、直尺、钉子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内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让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了哪些图形。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长方形?哪些地方有正方形?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交流。
教师:好!同学们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课题:图形与拼组。
3、认识四边形。
小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就像兄弟两个,他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猜猜看?指名几人猜一猜(四边形)。
教师赞同学生的意见。
同时展示课件。
生:怎样做一个长方形的牌子呢?生1:长方形有哪些特点呢?生2:我折了折,长方形的对边……生3:我量了量四条边……生4:我量了量长方形的四个角……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生:怎样做一个正方形的牌子呢?生2:我们先研究一下正方形的特征。
生3:我折了折,发现……生4:我量了量发现……师: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那好,我们就先一起来数一数长方形的四条边。
(1)操作: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它的封面就是一个长方形,用左手竖直举在面前。
师示范摸一条边,这就是长方形的一条边。
请小朋友自己摸一摸、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估算(信息窗2)》优秀教案1

《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估算》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40—43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4、经历与小组成员的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勤劳的小蜜蜂们整装待发要去采花粉了。
大家想去看看吗?瞧,它们出发了!(出示情境图)谁能利用其中的信息,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学生可能会回答:清晨,小蜜蜂们在大王的命令下,出发去采花粉了。
看,它们的队伍向各个地方出发,其中一队有320只蜜蜂,二队有210只蜜蜂,三队有86只蜜蜂,四队有1 03只蜜蜂。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1)一队和二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2)二队比一队的蜜蜂少多少只?(3)二队和三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对于学生提出的可以用本课知识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如不能用本课知识解答的问题(如需要用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解答的问题)可让学生写在问题口袋里,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行解答。
2.解决第一个问题(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先来解决一队和二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一队和二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大家会解决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3.集体汇报,交流想法。
学生可能会回答:320+210=530(只)(1)我是这样想的:因为32个十加21个十等于53个十,53个十是530。
谁和我的方法不同?(2)我是这样想的:3个百加2个百是500,2个十加1个十是30,500加30等于53 0。
谁和我的方法不同?(3)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4.指导竖式的书写格式。
大家的方法可真多!那我们今天就重点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全册教案(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案(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概述本教案是根据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编写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教案涵盖了全册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测量、数据统计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够进行基本的图形分类和识别。
3. 引导学生了解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测量单位,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简单测量。
4.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运用数据回答简单问题。
5. 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力、注意力等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1.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
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分组练习、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认识几何图形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的特征和分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异同。
3. 教学方法:运用实物模型、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三单元:测量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测量单位,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简单测量。
2.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方法,能够准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尺子测量长度、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等。
第四单元:数据统计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能够运用数据回答简单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
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过程:二、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2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数、读数的兴趣。
2、利用计数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正确数、读万以内的数。
3、让学生灵活运用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数数时,数到“拐弯”的地方学生易错(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重点练习2、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自己总结出的读数方法。
特别注意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信息窗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简单的求近似数教学过程: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过程: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过程: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世纪小学邹云红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信息窗2——千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进位减教学目标:1、理解千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进位减的算理,探索并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认识约等号,进一步了解估算的意义。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三位数的不进位加和不进位减教学难点:估算计算的结果,并学会运用约等号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过程:做鸟巢——图形与拼组教学过程:做鸟巢信息窗2——欣赏主题壁画教学过程:信息窗1田园小卫士——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 题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作用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恰当地描述1000以内的数的大小。
3.能在实际数数的过程中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能说出千以内的数位名称。
4、最大的一位数是9 ( )5、最小的两位数是10 ( )6、389后一个数是400 ( )
7、709是由7个百和9个十组成的。 ( )
课 题
认识算盘
教学
目标
1、认识算盘。
2、继续巩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
3、认识算盘,会在算盘上正确表示1000以内的数。
教学
重难点
会在算盘上正确表示1000以内的数
一层:三千六百九十三个座位
二层:三千五百一十五个座位
三层:二千五百一十八个座位
2、你能把这些数读出来吗?试试看。
3、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师生一起边数边拨,当拨到3693时,问:这两个“3”一样吗?表示多少?他所在的位置是什么?你能联系前面的知识说说吗?
三、感知“一万”。
问:你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用过“万”这个计数单位吗?你们觉得万这个计数单位大不大呢?你知道“一万”究竟有多少吗?我们来看看吧。
7、3个百和5个十是( )。8、3个百和5个一是( )。
9、507读作( )。
10、888百位上的8表示8个( )十位的8表示8个( ),个位的8表示8个( )。
11、1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二)判断。
1、456读作四五六 ( )2、三百零九写作390 ( )3、3个百和6个十是306 ( )
教学
重难点
万以内数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准备。
1、认、读、几千几百几十几
2、练习:师写出6153,让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和读法。
3、独立练习P11第2题(强调:末尾的0不读)
课 题
10000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
目标
1、熟练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总结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2.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感。
五、巩固练习。
完成自主练习第8、9题。
六、自主完成第10、11题与课外实践。
课 题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课 题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
目标
1、知道各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
重难点
数的组成
教 学 过 程
一、小组交流第5页2、3、4、7题
1、 订正答案。
2、 确定出交流的问题。
用计数器边拨珠边数数,重点是拐弯数整百的节点。
十个十个地数,710——890。
一个一个地数,890——903。
9、讨论演示:一个一个地数,890——903。
10、一个一个地数,903——1000。
调整小正方形——读——写——10个一百是一千。
三、生活中一千以内的数。
四、读数写数练习。同桌合作一个读一个写870、123、320、521、199、100
A、 在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获得了女子10000米跑的冠军。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吗?(25圈)(课件二)
B、 人民大会厅可容纳5000人就餐?一万人大约有多少?
四、今天学了“万”你觉得应该怎样补充数位顺序表?
读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
五、认、读、万以内的数。
三、介绍计数原则。
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四、实际应用。
认识算盘上的数位,从右边起个位、十位、百和千位。
先从简单两位数拨起,23和59
1、一起在算盘上表示:587
2、想一想5怎样表示,8怎样表示?7怎样表示?满了10怎么办?
3、指名表示:850 805
4、一个一个地拨,从587拨到600。
5、同桌两人一个说数,一个拨数,互相练习。
教学
重难点
正确的数数和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课前复习
1、一个一个的数,从20数到30
2、五个五个的数,从30数到50
3、从50数到100你们想怎么数?
4、100里面有几个十,
10里面有几个一?
二、认识千以内的数。
1、数百以上的数。数一百零几的数。
强调109到110数的关键点。数111——121。151-171
二、全班交流。
三、自主练习。
(一)填空。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2、三百九十九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3、739里有( )个百,( )个十和( )个一。4、358里有3个( ),5个( )和8个( )。
5、5个百和3个十是( )。6、5个百和3个一是( )。交流十位上为什么用0占位?
教 学 过 程
一、介绍算盘的历史、功用
在很久很久一起,人们开始用石子计数,后来用木棍或者竹签计算,再后来人们发明了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来,作为计数和计算的工具,那就是算盘,后来慢慢地改进成现在用的算盘。
二、观察算盘,了解算盘的结构
介绍算盘的框、梁、档、珠,区分上、下珠。
算盘歌:长长方方一个框,四边框来中间梁。梁上架着许多档,上珠下珠档上放。
2、认识百位。出示数位顺序表
个位、十位,认识百位。千位。强调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
3、一百一百数,数到494。
6、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数字198、199、200、201。
7、学习数的读写让学生自主学习说一说如何读数?
8、学生抽象数数。
一百一百地数,510——710。
教学
重难点
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 学 过 程
一、感受身边的数据。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你还记得哪些有关数的知识?能大声的说给同学们听吗?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更大这样的数,你瞧:(多媒体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
二、认识计数单位“万”
1、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