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0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带答案知识汇总大全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带答案知识汇总大全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带答案知识汇总大全选择题1、“网购”是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最适宜为其服务达到“送货上门”目的的交通运输方式是()A.铁路运输B.航空运输C.公路运输D.内河运输2、小徐喜欢摆弄电脑,他发现自家的电脑,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A.国际竞争激烈B.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C.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D.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各成一体3、读我国局部铁路线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陇海线可以直达乌鲁木齐市B.①铁路与陇海线交汇于徐州C.②城市是陇海线和宝成的交汇处D.③城市位于京九线上。

4、我国工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关键因素是A.完善的基础设施B.雄厚的农业基础支撑C.丰富的资源与能源D.领先技术与人才优势5、习近平主席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依托绿水青山可以有力地促进哪种产业的健康发展A.畜牧业B.高新技术产业C.旅游业D.采矿业6、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首架大飞机在上海试飞成功,大飞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和试飞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雄础好,科研技术水平高B.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充足C.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晴天多D.靠近香港和澳门,资金和信息充足7、水稻在海南岛可以—年三熟,而东北的水稻只能—年-熟,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河流因素8、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A.内蒙古高原地区退耕还草B.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C.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D.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填空题9、绿洲农业主要是在________ 地区,用水牛耕地的主要是________ 地区.10、在一些领域,我国的_____业、_____业等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1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_____力量。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练习(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练习(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75分)1.“同城效应”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其依托的条件是()A. 发达的经济和交通B. 优越的地理位置C.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D. 城市化发展2.北京有一批急需药品要运往四川灾区,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A. 河运B. 海运C. 空运D. 陆运读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特征比较示意图,回答题。

3.图中丁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A. 公路B. 水运C. 铁路D. 航空4.一批抗疫急需药品从海口运往武汉,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A. 甲B. 乙C. 丙D. 丁5.下列交通运输方式具有机动灵活、可满足“门对门”服务要求特点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6.位于我国上海的某钢铁公司需要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量铁矿石,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是()A. 航空运输B. 铁路运输C. 公路运输D. 海洋运输马耳他是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岛国,有“地中海心脏”之称,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

如图为欧洲西部部分地区及马耳他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7.马耳他国际客运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A. 航空运输B. 铁路运输C. 公路运输D. 内河航运8.由瓦莱塔港驶往英国的远洋货轮最近航线经过()A. 马六甲海峡B. 苏伊士运河C. 直布罗陀海峡D. 巴拿马运河9.关于马耳他的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 全年高温多雨B. 雨热同期C. 冬季温和多雨D. 夏季高温多雨10.东北地区种植的经济作物是()A. 黄麻B. 小麦C. 甘蔗D. 甜菜读“中国农业分布图”(如图),完成题。

11.有关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最广泛的黄土分布地区B.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C. 人口稠密的地区D. 我国最北的地区12.乙地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基地的主要原因是()A. 市场需求量大B. 临近香港澳门C. 水热资源充足D. 地形平坦开阔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以下记载:“诸越(泛指两广地区)则桃李冬实,朔漠(泛指西北地区)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带答案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带答案知识点梳理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带答案知识点梳理选择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A.内蒙古高原地区退耕还草B.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C.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D.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大力发展林业生产2、你认为下列哪种产品属于轻工业产品()A.钢铁B.轮船C.服装D.水泥3、我国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钢铁、造船、机械工业发达的工业基地是()A.珠江三角洲B.沪宁杭C.辽中南D.京津唐4、有一批外国游客从北京到上海,想沿途欣赏华北平原的美丽风光,他们应该选择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及路线()A.水路,京杭运河B.铁路,京沪线C.航空,京哈线D.铁路,京广线5、黑龙江省的农作物熟制是()A.一年一熟B.二年三熟C.一年二熟D.一年三熟6、读下表,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我国某地土地资源构成表7、图中的“共享单车”今年2月在百色城内开始使用,它们被安放在人口密集区,打开手机扫车身二维码便可获得自行车的骑行使用权。

关于“共享单车”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低碳环保出行B.受天气影响小C.实现了资源共享D.出行更加方便快捷8、“五一”假期期间,小刚从广州乘火车到北京旅游,沿途可能看到( )A.湖南省乡村片片稻田分布B.湖北省农民正在采摘棉花C.河南省农民正在收获香蕉D.河北省境内水塘遍布填空题9、在农业生产中,各地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宜它发展的地区,称“______”。

10、从铁路的基本延伸方向来看,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可以分为__干线和__干线两大组.11、我国以______一线划分为南北方地区,主导因素是_____,主要粮食作物南北有别,北方为小麦,南方为_______。

南方的糖料作物是______。

解答题12、阅读下述材料并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东北亚是指亚洲东北部的国家和地区。

经济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1.产品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新产品从诞生到成熟,再到衰退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生产和销售都会对地理位置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新产品的生产地通常是高成本地区,而随着产品成熟和市场扩大,生产地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这一过程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有重要影响。

2.___定理:该定理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于地理位置的影响是不均衡的,即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加速已经发达的地区的发展,而对于落后地区的发展影响较小。

这一定理对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四、简答题(共24分)1.区位论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特征是什么?区位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区位论的初步形成和发展,以___的《海国图志》为代表;第二阶段是区位论的理论完善和应用,以___的《农业区位论》为代表;第三阶段是区位论的发展和拓展,以___的《区位经济学》为代表。

区位论的发展方向特征主要包括:第一,从单一的地理位置概念向地理位置和经济结构的相互关系发展;第二,从国内区位论向国际区位论发展;第三,从描述性的区位论向规范性的区位论发展。

2.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跨国公司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具有跨国经营和组织的特点;第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业务;第三,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战略;第四,具有跨文化管理和经营的能力;第五,对于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五、论述题(共21分)___的运费指向论的基本原理是,生产者在选择销售地点时,会考虑到物流成本,即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

因此,物品的运输方向往往是从低运输成本地区向高运输成本地区,从高物流效率地区向低物流效率地区。

这一原理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例如,高物流成本地区可能会失去一些产业,而低物流成本地区则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产业。

运费指向论的应用包括,对于物流成本的分析和优化,对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及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战略制定。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经济学B. 地理学C. 经济现象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D. 社会学2.对于城市空间的分析,下列哪个概念最能体现城市空间的集聚特征:A. 城市规模B. 城市形态C. 城市密度D. 城市分布3.以下不属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内容的是:A.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B.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C.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D.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4.下列不属于地理因素的是:A. 自然因素B. 社会因素C. 经济因素D. 政治因素5.下面哪个区域不属于我国的三角洲地区:A. 长江三角洲B. 珠江三角洲C. 黄河三角洲D. 黑龙江三角洲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实地调研与观察B. 统计分析与模型建立C. 影像解译与遥感技术D. 以上全部7.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A. 大西洋C. 北冰洋D. 印度洋8.以下哪个城市是中国的首都:A. 上海B. 广州C. 北京D. 成都9.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包括以下哪些:A. 资金自由流动B. 商品贸易自由化C.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D. 以上全部10.生产要素市场流动性最大的要素是:A. 劳动力B. 资本C. 土地11.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G7国家:A. 美国B. 德国C. 日本D. 俄罗斯12.以下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的特大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成都13.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欧洲联盟成员国: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加拿大14.以下哪个城市是墨西哥的首都:A. 里约热内卢B. 墨西哥城C. 布宜诺斯艾利斯D. 纽约15.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个洲: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大洋洲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现象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研究经济空间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

其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化与城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等。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各单元复习题第一章1、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开展的特点。

答: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特点二是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答: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和信息业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二章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那么。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交通网:一般由根本的点和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

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8、通达性: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兴旺程度。

用贝塔指数衡量。

10、可进入性:11、地理可进入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

12、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本钱上下,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

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那么相反。

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答:(1) 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那么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综合练习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综合练习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综合练习试题(含解析)(含解析)合练习中国经济发展综年春运第一周统计数据。

下20191为2018年相比,2019年春运有诸多变化。

表与题。

文据图资料,完成下列各图为春运期间铁路回家耗时大数据。

方式是人次增长幅度最大的交通运输1.运营.水运.航空D铁路B.公路C A.C【答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线路总长度、各种运输工具数量都有很大增长,交通干线不断向1.符故C正确,内地和边疆伸展,读图可知,运营人次增长幅度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是航空。

合题意选C。

输人次最多的交通方式是.运2 .水运D C.航空路A.铁B.公路B【答案】铁路运输载运量大,连续性强,行驶速度较高,运费较低,运行一般不受气候、地形等自2.然条件的影响,适合于中长途客货运输;公路运输虽载运量较小,运输成本较高,但机动灵年春运期间,2019连续性较强,适合于中、短途客运和高档工农业产品的运输;活性较大,B运送旅客人次最多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

依据题意故选。

时之内能到家的占比小3.乘火车在12 约60%D.40% C约50% .约B30%.A约.D【答案】正确,符合题意。

.故小时之内能到家的占比约占从图上可以看出,乘火车在3.1260%D7 / 1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综合练习试题(含解析)4.乘火车回家耗时最长的省会及自然原因是A.海口——气温高,降水多B.昆明——地势高,车次少D海拔高,距离远.拉萨——车次少,运量小——C.拉萨【答案】C4.读图分析可知,乘火车回家耗时最长的西藏自治区,省会为拉萨。

其自然原因在于海拔高,距离远。

依据题意选C。

5.平原地区,高铁建设多采用高架桥梁,主要为了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D.降低技术要求【答案】B5.平原地区,高铁建设多采用高架桥梁,主要为了较少占用耕地,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故B正确。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B.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D. 经济政策对地理的影响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A. 空间分析B. 统计分析C. 历史分析D. 实验室实验答案:D二、填空题1.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______提出的。

答案:沃尔特·克里斯塔勒2. 经济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通常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的差异。

答案: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配、基础设施建设三、简答题1.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产业集聚”的概念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相似或相关的企业、机构和组织集中分布的现象。

产业集聚可以促进知识共享和技术扩散,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区域一体化”的特征及其对经济地理格局的影响。

答案:区域一体化是指不同地区之间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与融合,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

区域一体化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区域内外的经济联系,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从而对经济地理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挑战。

答案: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包括对全球供应链的分析、跨国公司的地理布局、以及全球城市网络的研究等。

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社会不平等问题,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护地方文化和特色等。

五、案例分析题1. 分析某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并探讨其对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贡献。

答案:以深圳为例,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其经济发展的成功得益于政策支持、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深圳的发展经验对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贡献在于验证了产业政策、区位优势和创新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地理:试题库:第四章
一、填空题:
1、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的主要模式是中心地呈三角形排列,市场区呈六边形分布。

2、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 K=4 的中心地系统。

3、廖什将中心地的市场区域称为经济景观。

认为其包括了所有的市场区域的一般模型,也称为完全系统。

二、判断题:
1、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供给所限定的,商品服务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需求角度所规定的边界。

(T)
2、某种货物供应点出现的频率,与该种货物的等级成反比。

(F)
3、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的中心地的商品供给。

(T)
4、廖什的中心地系统认为高级市场区是低级市场区以区域中心为圆心按一定角度旋转而成的,通过不断地旋转和扩大,并进行叠加,就可形成所有市场区域。

(T)
5、区域内同类职能的中心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稀疏,而在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则比较密布。

(F)
三、名词解释:
(1)中心地:中心地是周围地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2)中心性: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3)货物的供给范围: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到达的范围叫做货物的供给范围。

(4)门槛人口: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

(5)中心地的等级:是指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为中心地划分的等级。

2、阐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掌握)
克里斯塔勒认为中心地的空间分布形态受市场、交通、行政因素的制约,从而分别形成不同的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1.根据市场原则建立的中心地系统;2.根据交通原则建立的中心地系统;3.根据行政原则建立的中心地系统。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市场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有以下特点:(1)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中心地与其中心职能相对应。

(2)中心地有规则地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地点。

(3)各等级中心地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地域面积呈几何级数变化。

根据市场原则构建的中心地系统,次一级中心地位于三个高级中心地的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位置。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的数量关系;1,3,9,27,…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是:1,2,6,18,54,…(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上。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的数量关系;1,4,16,64,…
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是:1,3,12,48,192,…
(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根据同样的原则考虑行政因素。

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特点是低级中心地只能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的数量关系;1,7,49,343,…
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是:1,6,42,294,2058,…
3、举例说明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

(一)消费市场状况如人口高度密集的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和农村相比,零售业区位的数量和规模显然不同。

(二)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随着距购物中心地的距离增加,在该中心地购买的家庭数会减少。

(三)零售业的竞争关于区位空间竞争的理论,霍特林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当需求无限且非弹性的条件下,在直线市场上只存在两个企业时,这两个企业应该在距离直线市场的中点处布局,当需求有弹性时,两者将在距离直线市场的端点四分之一分散布局。

(四)地价的作用市中心是全市交通网络的辐辏点,具有最佳的交通便捷性和可通达性,同时,空间的关联性也最好,因而地价也达到最高。

随着离市中心距离的增加,通达性和关联性逐渐减弱,地价也会随之降低。

4、利用赫夫的概率引力模型分析所在城市购物中心对消费者的影响。

对于大城市而言,由于人口密度大、商业设施密集、交通便利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多样化等特点,在某商品的同一购买半径内通常设有几个购买中心,这时消费中心的选择具有随机性。

如赫夫(D L Huff,1964) 以大型零售商店(购物中心)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机率模型理论,并提出一个零售店与其竞争店相比规模越大,商品可供选择就越多,顾客到店购物的可能性就越大。

该模型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处理三个以上更多的零售中心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是零售引力模型中最为客观反映零售区域引力的模型。

5、举例说明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区位特征。

第一类是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提供日常服务活动的服务业。

这类服务业具有零售业的特征,由各种店铺组成,如理发店、美容院、洗衣店等。

第二类服务业以企业(或行政机关等办公机构)为对象,是为其提供运营活动产生的服务性需求的经济活动。

这类服务业代表性的行业有广告业、设计业、信息服务业、计算机软件开发和销售业等。

第三类是具有办公机构性质职能的服务业。

这类服务业主要是行使各种管理职能,如企业的管理部门等。

上述的分类并非是绝对的,有些服务业具有多重性质,特别是近年来新产生的一些服务业表现形态不固定,也正因为这样,目前对服务业的定义和分类仍然不固定。

存在诸多说法。

6、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一个服务性企业选择在某一城市布局时,至少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该城市能够接受企业服务的规模和范围。

(2)服务区的人口数量和消费偏好。

(3)总体消费能力和消费者的分配状况。

(4)不同服务行业的总体消费潜力。

(5)其他竞争者的数量、规模和质量。

(6)竞争程度,等等。

在确定了具体的城市,进一步选择城市内部某一个区域时,企业经营者要分析以下几个因素:
(1)服务区和具体服务设施对顾客的吸引力。

(2)竞争企业的量与质。

(3)到达该服务设施的交通通达性。

(4)该区域的居民特性和风俗习惯。

(5)该区域的空间扩展方向,
(6)该区域的基本状况,等等。

准确确定地点是服务企业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是区位决策的最终阶段,在选择具体地点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经过该地点的交通状况和交通发展潜力。

(2)相邻企业的基本情况。

(3)停车场的充足性。

(4)在该地点布局的综合费用,等等。

上述考虑的是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一般因素或分析方法,由于服务业的类型多样分类尚不统一,因此,对于特定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也就存在明显的差异。

7.简述辽什的中心地理论(掌握)
答:
理论假设:1.最小的聚落A1,A2,A3,……呈类似蜂窝状分散分布,其间隔为a km。

2.生产工业产品的最小中心地B1B2B3 ……之间的间隔为b km。

3.B1供给的聚落包括自身共n个。

4.必要的运输距离(即,使
商品能够获利的最短距离)是nv。

5.正六边形市场区域的面积为F。

6.假定中的基础聚落不仅是得到商品供给的消费者的居住地,同时也是企业布局的地点。

构建步骤:
第一,基础聚落能够供给等级低的自给性商品.基础聚落供给门槛值稍大的商品时,除自身外也要供给相邻的6个基础聚落。

如果供给门槛值更大的商品,其市场区域和拥有的基础聚落数同样会扩大。

如果供给门槛值更大的商品,其市场区域和拥有的基础聚落数有规律地增加。

市场区域规模由地域号由1,2,3……表示,对应的市场规模分别为3,4,7,9,12,13,16,19,21。

这个数列也叫廖什数码。

第二,廖什的中心地系统假定在区域中心存在一个共有的中心地——大城市。

从而将不同市场区域规模叠加在一起。

从而在大城市的周围存在12各相互交叉的扇形区多中心网络,这个网络包括所有市场区域的一般模型。

为了和政治概念区别,廖什称其为经济景观,也叫做完全系统。

如果存在几个大城市时,中心地系统发生变化,形成包括等级更高的中心地在内的市场区域。

8.能够绘制克里斯塔勒在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下分别构成的中心地系统。

(掌握)
7.试分析消费者市场状况对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影响
答:市场即是需求;需求来自于消费者;所以我们把消费者的集合看作是市场;市场从三个方面影响零售业的区位:
一是消费者人数的空间分布:当市场规模超过企业的门槛规模时,企业才能够生存下去;所以零售业的供给必须靠近需求;因而人口密度高的地方零售业密度也高,人口少的地方,零售企业数也少,规模也小;二是消费者收入的空间分布:收入决定了购买力,收入越高,购买力越强;城市里往往会有收入的空间差异,高收入居住区和低收入居住区不仅购买能力不同,而且对商品种类、档次、购物环境的要求也不同;三是消费者偏好的空间分布:消费者的需求不同,偏好也不同,具有同种偏好的消费者在空间上的集聚会影响零售业的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