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10-爬山虎的脚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堂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堂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0《爬山虎的脚》优质课堂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脚攀爬的。

课文语言生动,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爬山虎脚的描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力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愿意与同学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但在描述事物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脚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脚的变化。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准确的词语和形象的描述方法,描绘爬山虎的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脚的变化。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爬山虎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设计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课文朗读和课堂活动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爬山虎,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爬山虎吗?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吗?”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脚的变化。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大意。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爬⼭虎的脚》是观察描写植物的名篇,作者是教育家、⽂学家叶圣陶先⽣。

⽂章运⽤散淡的语⾔、恬静的笔法,细致地描写了爬⼭虎⽣长的地⽅、爬⼭虎的叶⼦、爬⼭虎的脚的形状特点、它是如何⼀步⼀步往上爬的等内容。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10课《爬⼭虎的脚》课⽂原⽂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虎。

我家也有爬⼭虎,从⼩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地⽅。

爬⼭虎刚长出来的叶⼦是嫩红的,不⼏天叶⼦长⼤,就变成嫩绿的。

爬⼭虎的嫩叶,不⼤引⼈注意,引⼈注意的是长⼤了的叶⼦。

那些叶⼦绿得那么新鲜,看着⾮常舒服。

叶尖⼀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点⼉空隙。

⼀阵风拂过,⼀墙的叶⼦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虎是有脚的。

爬⼭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反⾯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的触⾓。

细丝跟新叶⼦⼀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虎的脚。

爬⼭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圆⽚,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虎的嫩茎拉⼀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虎就是这样⼀脚⼀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

爬⼭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圆⽚逐渐变成灰⾊。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指不费⼀点⼉劲,休想拉下爬⼭虎的⼀根茎。

___________ 本⽂作者叶圣陶。

【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10课《爬⼭虎的脚》教案 教学⽬标 1.认识“均、柄、蜗”等5个⽣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字。

正确读写“引⼈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内容,梳理课⽂结构,初步了解爬⼭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虎叶⼦”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法和表达⽅法,培养留⼼观察周围事物的能⼒。

部编版《爬山虎的脚》教案(通用5篇)

部编版《爬山虎的脚》教案(通用5篇)

部编版《爬山虎的脚》教案(通用5篇)部编版《爬山虎的脚》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表达顺次,抓住主要内容。

4、学习的观测方法和表达方法,培育细致、有序的观测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测事物的方法,培育观测事物的技能。

【教学预备】课前,老师预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也可制作演示的课件。

布置同学课余观测爬山虎,对比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缘由呢?今日,我们学习完第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状况(由同学自由汇报)1、应留意正确书写的字有:隙、漾、茎、逐、瞧。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将预习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争论。

着重争论空隙、漾、匀称、重叠、蛟龙、蜗牛、休想等词语。

4、预习中还遇到哪些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之间当时能解决就解决,有些可放在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读读课文,想想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对我们介绍爬山虎的?(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等。

)2、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和样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学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讲家里的爬山虎。

)3、这段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爬山虎的特点?(爬)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3、看插图,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部的形态和功能,通过生动的描绘,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脚部攀爬的。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本文还涉及到生物的生长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自然现象。

但对于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脚部的功能,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生物的生长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知道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脚部攀爬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的生长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知道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脚部攀爬的。

2.难点:理解爬山虎脚部的形态和功能,以及生物的生长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描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图片,了解爬山虎脚部的形态和功能。

3.讨论法:分组讨论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脚部攀爬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爬山虎的图片或视频。

3.分组讨论的卡片或纸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的脚部。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爬山虎脚部的动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爬山虎是如何依靠脚部攀爬的?请用卡片或纸条展示讨论结果。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绕语文要素时“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围绕语文要素“准确表达,学会观察”。

《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叶老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

文章的结构非常的清晰,先写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再写“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爬山虎的脚。

让学生以品读感悟,想像画面为主要手段,去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启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前两段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图片我们通过这些准确形象的语句,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在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吧!二、研读3、4自然段,交流体会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1)读文画句①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

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的呢?(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提出比喻句,仿写比喻句)(2)读文画“脚”1.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次复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并做到正确读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难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人有脚,动物也有脚,爬山虎是植物,它也有脚。

这多么有意思啊,让我们学习这一课,认识一下爬山虎的脚。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正音:漾、隙、拂、茎字形:隙、茎、理解:空隙、拂过、漾起、逐渐三、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2、用笔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3、引读:爬山虎的脚的句子4、出示挂图,看爬山虎的整体样子。

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也有脚,他还会用它的脚向上爬,到底他的脚有什么特点,他是怎样向上爬的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思考: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2、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三、全班讨论,感悟。

四、总结爬山虎就是利用长在叶柄上的`六七根细丝而后变成的圆片巴住墙向上爬的,多么有意思啊!五、提问想想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六、分小组讨论,交流七、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八、小练笔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脚:茎上爬:圆片叶柄巴住墙细丝拉一把〖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第【2】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0《爬山虎的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十课,标题为《爬山虎的脚》。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描写爬山虎的形态特点来引导学生体会爬山虎的生存方式及生命力。

内容简单易懂,适合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特点;2.提升学生对动植物的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2.培养学生对爬山虎的形态特点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难点1.掌握生动描写性质的短文;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备课:教案、黑板、彩色笔、图片资料等;3.课外拓展:PPT、互动教学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简单介绍爬山虎这种植物,并贴近学生生活,引入话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调抑扬顿挫,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释生词,帮助学生掌握文章要点。

第三步:讨论与互动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可以展示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表看法。

第四步: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野外考察,观察植物的特征。

也可以设计小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第五步: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体会。

强调生命的伟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生命敬畏之心。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作业,如写感悟、自然观察报告等。

也可以设计绘画作业,让学生通过作品展示对爬山虎的理解。

七、课堂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在下节课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本次教案的详绨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优秀教研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优秀教研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0《爬山虎的脚》优秀教研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观察爬山虎的过程为线索,介绍了爬山虎生长过程中脚部的特点和功能,以及作者由此得到的启示。

课文语言朴实,内容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

但对于爬山虎这种植物,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如“根、茎、叶、脚”等概念有一定的模糊认识,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澄清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认识爬山虎的根、茎、叶、脚等部位,理解爬山虎脚部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以及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爬山虎的根、茎、叶、脚等部位的认识。

2.难点:爬山虎脚部的功能,以及如何运用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图片和实物,了解其生长特点。

2.讨论法:分组讨论爬山虎的脚部功能,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如观察爬山虎的叶子和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实物:准备一些爬山虎的植物,让学生观察。

3.作业:提前布置观察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种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带来的爬山虎实物,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认识其根、茎、叶、脚等部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爬山虎脚部的功能,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爬山虎的脚部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首先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其次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重点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

【作者介绍】
叶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名绍钧,江苏苏州人。

早年曾做过小学教师,后从事文学创作,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曾出版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爬山虎:又叫“常春藤”“地锦”“巴山虎”。

多年生落叶藤本。

它的茎如不攀援在别的物体上就无法向上生长。

爬山虎的茎上有卷须,卷须生有许多分枝,每根分枝上的末端都有吸盘,能够附着在墙壁上、大树上或岩石上。

爬山虎附着在墙壁上非常牢固,不用大力气,很难将它的茎扯下来。

爬山虎的生长速度快,如在墙边栽一棵,它的茎很快蔓延到整个墙壁。

叶片多但不重叠,能充分利用阳光。

叶形变化很大,基部或花枝上的叶是掌状复叶,幼枝上的叶是单叶或三裂。

冬季落叶,春季重新萌发生长,秋天叶色变为黄色或红色。

5月—6月开花,9月—10月结果,浆果蓝色。

爬山虎有爬墙的本领,来自于它卷须上的吸盘,就像壁虎的脚一样,只要碰到房屋的墙壁,不管墙壁表面有多光滑,吸盘都能牢牢地吸附在上面,爬上十几米的墙壁,直到屋顶。

人们利用爬山虎的爬墙本领,只要在房子四周种上爬山虎,用不了几年,它就会爬满整个墙面,等于给房子穿上了一件绿色外衣。

夏天,住在这种穿上绿色外衣的屋内,会比普通房子凉快得多,因为爬山虎在墙面上形成浓阴,既美化了环境,又能降低墙面的温度,是城市里常用的绿化好材料。

蜗牛:一种软体动物。

有黄褐色的壳,有螺旋纹,吃草本(如蔬菜等)植物的表皮,危害农业。

蜗牛的触角像细丝,成枝状。

蛟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龙,能兴风作浪,发洪水。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cāo chǎng kū wěi yè bǐng qiáo jiàn
()()()()
二、比一比,组词语。

站()嫩()瞧()
贴()漱()焦()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坚固,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

()
2.舒适。

()
3.极其认真、仔细地看。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1.从文中抄写描写颜色的词语。

六、1.蜗牛的触角;蛟龙的爪子
2.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3.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七、略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