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网更要读书阅读题答案

合集下载

2023江苏徐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江苏徐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江苏徐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试卷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前三空每空2分,后四空每空1分)(1)夜来风雨声,。

(孟浩然《春晓》)(2),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虽家境贫寒,但对富家子弟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5)参观革命纪念馆时,你被革命先辈们的事迹深深打动,准备用“,”两句连续的古诗词来表现他们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

2、根据语境作答。

(12分)第三届“彭城英才荟”组委会发出了《给海内外“徐州人”的一封信》,学校广播站选取了其中一段文字在校园内播放,小语同学边听边记录:走遍五洲,难忘徐州。

这里,刘邦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刘裕“气吞万里如虎”,季子挂剑酬心,陶谦三让徐州,崇文尚武、崇德向善的文化基因刻进骨子里,sù()造着你的性格。

这里,九里形胜,黄河如带,南秀北雄的山水之间,总有一串属于你的足迹,沿时间之河sù()流而上,打捞着你的记忆。

这里,少年玩伴的口袋里,玻璃球正叮当作响,炊烟升起的地方,妈妈正喊你回家吃饭,儿时的画面(A )成浓浓乡愁,撩拨着你的心弦。

这里平生有缘,每一段流经此地的生命历程,都拥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徐州人”,山河万里之外,乡情像一根无形的丝线,共振着你的脉搏,连接着你的指尖。

问君何时归故里,相思无尽盼重逢,家乡(B )的变化,定能慰藉你的牵挂。

(1)小语感到有两个同音字容易写错,就用拼音代替了,请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

(2分)sù()造sù()流而上(2)小语在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帮他选出合适的词语。

(2分)A.凝固凝结 B.翻天覆地日新月异(3)小语记录横线空缺处三个短语时顺序混乱,请帮他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

(3分)①巷陌有情③文脉有承②山川有忆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4)小语不小心把画线的句子记录成了病句,请帮他修改过来。

2024年人民版必修1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31

2024年人民版必修1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31

2024年人民版必修1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63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观点。

B. 童子,与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古代一般是14岁以下)的读书人。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

D.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三种诗歌形式,赋、比、兴指《诗经》的表现手法。

2、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A.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B. 又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C.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D. 某所,而母立于兹(“某所”为所字结构)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招致B.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搏:拍打C. 至今治强治:治理D.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成就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像他这样一个大老粗,即使房间里堆满了书,也不过是附庸风雅.
B. 人应该学会担责,你这样李代桃僵,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了他.
C. 某些网络大V断章取义,歪曲别人谈话 内容,制造耸人听闻的假新闻.
D. 在政府严禁大面积拆迁的情况下,某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偷换概念,抽丝剥茧,“小片小片拆”“小片小片建”,到最后再连成一个整体.
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心情压抑时,体内还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哭泣时这些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也会随着泪液排出体外,这同样也会有效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浓度.
④研究还发现,眼泪不仅能把有害物质带出体外,泪腺自身还能分泌出一种活性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全身各部位伤口的修复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一个外伤病人,哭得越厉害,伤口便愈合得越快.反之,忍住泪水,压抑了泪腺工作,就会延迟伤口愈合.在这一点上,眼泪不再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是加速伤口愈合的天然药物.
6.名著阅读.
(1)《水浒传》中,被逼上梁山的“逼”字在__________身上体现得最明显.
(2)“一个是沂水县成精异物,一个是小狐山作怪妖魔,这个是酥团结就肌肤,那个如碳屑凑成皮肉.一个是马灵官白蛇托化,一个是赵元帅黑虎投胎.那个学华光藏教主,向碧波深处显形骸;这个像黑煞天神,在雪浪中呈真面目.是玉龙搅暗天边日,黑鬼掀开水底天.”这段说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读书的乐益之处阅读题及答案

读书的乐益之处阅读题及答案

读书的乐益之处阅读题及答案以下是作者给大家收集的读书的乐益之处阅读题及答案(共含11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读书的乐益之处阅读题及答案读书的乐益之处阅读题及答案①读书的乐益之处,以及读书之法,前人多有备述。

但是长久以来的劝读方式,常忽略了阅读主体自身的乐趣,过多地强调读书的功利作用,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看起来呆板而生硬。

②为了更好地劝读,名家们各有心得,有的以动物觅食作比,我看了深受感触。

试为拓展阐释,列出“狼吞”、“蟒噬”、“牛刍”、“鸡啄”四种读书方法,以期为更多的人所认识。

③“狼吞”就是最常见的略读,目的在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一如饿狼进食,不辨精粗,贪食无厌。

这种博览涉猎的读书方法,能建立起读书的广博兴趣。

因为人的阅读口味是逐步形成的,一个人若早期的阅读范围狭小,日后再遇到从没有接触过的书,就很难产生兴趣。

所以说,“狼吞”是读书的基础之法,可增广见闻,避免阅读的“偏食”。

④“蟒噬”是在博览的基础上进行扩展,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妨先行跳过去,就像蟒蛇吞噬猎物,留待日后慢慢消化。

因为读书须循序渐进,须区别缓急轻重,如果一上来就想要求深求通,不仅费时迂久,对于阅读兴趣也是一种消磨损耗。

不久前,有出版社做社会调查,《红楼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第一名,也就是众多年轻读者不谙“蟒噬”之法的缘故。

因为《红楼梦》书中的人物关系很复杂,很多人读的时候,不是先了解故事的梗概,再去研求人物的对应关系,而是一上来就非要弄清楚谁跟谁是什么关系不可。

如此一来,阅读失去了顺畅性,兴趣也会大打折扣,久了自然就会厌读。

⑤“牛刍”是好书不厌百回读,把书真正地研透读通,使之烂熟于胸,就像牛吃草反刍,可以随时提取运用,不断地增进理解。

南宋理学家朱熹病中无聊,再读《资治通鉴》,突然发现一些原来未能正确理解的内容,不觉头发竖起,有心胆都要随时掉出来的感觉,由是感叹,之前简直是白读了古人的书。

“牛刍”就是建立在熟读的基础上,由此及彼,达到“通”和“悟”的.境界。

中考 现代文阅读 议论文 近14年中考真题精选及拓展 16张幻灯片

中考 现代文阅读 议论文 近14年中考真题精选及拓展 16张幻灯片

3. 选文第⑧段加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案】(3分)运用反问修辞方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寂寞 出学问的论点。 (答出反问修辞方法给1分,答出作用给2分,意思对 即可) 4. 选文在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各有什么特点?(4分) 【答案】(4分)所用事实论据选自古今中外,典型丰富;在事实论据 的使用上,详略得当。 (答出一个方面给2分,意思对即可)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选文写到的几种“拦路虎”,所指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B.选文所举的例子丰富、典型,有说服力。 C.选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D.选文观点明确,对我们学习古文具有指导意义。 【解析】选文第④段中的“拦路虎”是由于字词的古今异义造成的; 第⑤段中的“拦路虎”是对古代文学常识不熟悉造成的;第⑥段中的 “拦路虎”是对带有地方传说特色的典故不了解造成的;第⑦段中的 “拦路虎”指的是粗心大意的学习态度。故选文中写到的四种“拦路 虎”均是不一样的,A项表述有误。故选A项。
四、 一材多设问 问题。
(2014河北14~17题)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 文章详见学生用书 • P177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案】(3分)寂寞出学问(唯有寂寞出学问)。 (答成“古来圣贤皆寂 寞,唯有寂寞出学问”给2分,意思对即可)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选文第⑦段中,“坐得了冷板凳”的意思是什么?(2分) 【答案】(2分)能耐得住寂寞。(意思对即可)
二、 一材多设问 (2020河北11~13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文章详见学生用书 • P176
1. 选文是围绕什么话题来进行论述的?(2分) 【答案】(2分)真情实感。(意思对即可) 2. 作者认为产生取之不竭的真情实感的源泉是什么?(3分) 【答案】(3分)要关注现世人生,老老实实地诉说,切忌说谎和诓骗。 (意思对即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答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答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答案【篇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是xxx,非常高兴能够参加公司举行的“我与书籍结伴行”活动,畅谈读书与人生。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

”古人们都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做一种境界或是一种追求。

它囊括了我们获知真理的途径,强调了读书学习和亲身实践的关系,二者都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能力和知识。

在我的观念里,一个成功的人不仅需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阅历。

读万卷书,强调的是提高内在修养,行万里路则强的是丰富外在阅历。

所以如果把“读书”和“行路”的关系作个比喻的话:“读万卷书”就像是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能力和知识的金山,然而要想真正的得到能力和知识这个金山,那么还需要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需要用到很多的专业基础知识,就需要我打好基础,有着过硬的基本功,这也是我能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所以在工作中我学会了学习,在工作中学会了读书,学到了对我确实有用的东西。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

我需要读书,既要读专业书,也读修身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

越读越懂得,知识就是力量。

对于工作的我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要与交流,与人打交道,还要能够灵活的处理工作中的各项事务,显而易见只读书是远远不够的。

除了读书,我还需要有丰富的外在阅历,从工作中积累一些有用的工作经验。

“行万里路”,乃是实践经验的累积。

世界上有很多条路,但是只有自己亲自走过的路,心里才是最清楚的。

也正是由于有了足够的人生阅历以后,我才能懂得判断和分析,并能够从中找到一条属于我自己的路。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我喜欢的书的种类也很多,在下班之后、睡觉之前我通常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来做这件我喜欢的事情。

我喜欢看一些我工作需要用到的书,因为这样能让我对我的工作更专业;我喜欢看福尔摩斯这类推理小说,因为这样可以锻炼我的思维以及推理判断能力;我喜欢看羊皮卷这种人生“圣经”,因为这样可以使我的意志更加坚定,给予我无限的精神支持。

张家界市2023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模拟检测试卷(3)及答案

张家界市2023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模拟检测试卷(3)及答案

张家界市2023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检测试卷(3)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2.本试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总时量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22分)1.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注意纠正形声字的误读,比如“粗犷(kuànɡ)”应读成“粗犷(ɡuǎnɡ)”,“炽(chì)热”应读成“炽(zhì)热”。

B.注意纠正多音字的误读,比如“掺和(hé)”应读成“掺和(huo)”,“称(chènɡ)职”应读成“称(chèn)职”。

C.注意纠正音同或形近造成的误写,比如“取决”不能写成“取诀”,“慷慨”不能写成“慷概”。

D.注意纠正成语字形的误写,比如“浑为一谈”应写成“混为一谈”,“契而不舍”应写成“锲而不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

B.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C.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D.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①读书是年轻人心智培养、性格塑造、人生引导的重要途径。

②阅读电子书也好,阅读纸质书也罢,尽管形式不同,但可以殊途同归,关键是要把读者拉回到读书活动中来。

③我们应客观全面地看待电子阅读的兴起,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共生共荣、相互补充的目的。

读书的阅读及答案

读书的阅读及答案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能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读书能使人恬淡宁适,获得心灵的愉悦。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们,拿起书,请读吧,做一个丰富的人。

走着读书文/刘茂胜从前,有走读大学,走读大学的学生不住校,上大学跟上班族一样,许多人早出晚归,英语单词和数学公式都是在路上背的。

走读大学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现如今有“走读一族”。

在上班路上,经常能看到有人边走边读,当然,还包括汽车火车或者飞机轮船上读书,都属于走着读书的范畴。

邻居有位大爷,每天去路口买晚报,必先戴上他的老花镜,为的是在回家的路上读新买的晚报。

都市里的白领职业女性,一天到晚紧紧张张,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就爱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

而开私家车的人呢,有时为怕路上堵车,一般会备上本书,等红灯时就读了几页。

一次在地铁里,我见到有位年轻人读《黑格尔哲学》,尽管这本精装书包着书皮。

在奔驰的公交车上,即便是农民也有不少人读书看报。

而一种最浪漫的读书方式,就是带一本《红与黑》去巴黎,或者带上一本《双城记》去伦敦。

不管是多么的“小资”,说白了就是走读。

如今的图书出版部门,更是推波助澜,为顺应这个走着读书的时代,出的都是一些“口袋书”,把经典之作改编成一本本小册子,或者是文字和图片各占一半的书籍。

这些书籍好像都有潜台词,欢迎你加入这个走着读书的年代。

马可以走着入睡,人可以走着读书。

如今,有谁算过自己一年到头的读书时间吗?不用算,算出来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许多书都是走着读的。

不夸张地说,在匆匆忙忙的路上,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回到家里,我们冷落书,书也冷落我们,似乎已变成了“敌人”。

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恰恰反映出了这个时代的特征以及现代人的心理特征。

只是,在这样一种走着读书的风景里,我们是该高兴呢,还是多多少少有点感伤?(选自《北京晚报》)[阅读感悟]如今,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们苦于没有时间读书,于是“走读一族”应运而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网更要读书阅读题答案
《读网,更要读书》阅读原文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一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

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

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

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

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⑥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
片化”成为生活常态。

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

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

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
《读网,更要读书》阅读题目15.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的?(3分)
16.从选文内容看,埃森娜为什么要放弃社交媒体?(3分)
17.对选文的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读网,更要读书》阅读答案15.(3分)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要,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人们将大量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浮躁不定,难以沉静。

(意思对即可)
16.(3分)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答成“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也给3分,意思对即可)
17.(3分)b
还看了:
1.网络文学阅读题答案
2.2016年中考阅读读书阅读题答案
3.《退一步的智慧》阅读题及答案
4.你要学着自己强大阅读题答案
5.《择善而读》阅读理解的答案
6.2016年阅读落叶也精彩阅读题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