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14课《诗词三首》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14课《诗词三首》

欲渡黄河冰塞川,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文王赏识,
忽复乘舟梦日边。
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行路难,行路难, 人生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多歧路,今安在?
眼前有那么多的岔路,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无限的悲慨,传达出无限的惆怅之意,具有比兴的意味。




用典: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
在渭水的磻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 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赏 运用典故,借历史人物姜尚、伊尹受到重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 析 一日能够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才能抱负的强烈愿望。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第14课
《 行路难(其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人又称“谪仙”,唐代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擅长
乐府歌行和绝句,诗大多飘逸洒脱,诗歌语言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著称。代表作有《行
路难》《渡荆门送别》等。


原 文
行路难(其一)
课文朗读
赏 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与“金” 析 “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乐景写哀情,用盛宴衬托诗人内心的矛盾痛苦,强化
了哀的程度。
诗 词 鉴 赏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3 《诗词三首》(共4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3 《诗词三首》(共42张PPT)

•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 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 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 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 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 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
2019/7/17
1329138109@
18
课堂练习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 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 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 实现的豪迈气概。
2019/7/17
19
课堂练习
名句积累
5.收集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酬乐答天谢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被。抛弃的人 怀怀旧念空老吟朋闻友笛赋,到乡翻似烂反柯而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枯朽的树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增长、振作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歌Biblioteka 我在巴山楚水这凄凉的地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背景、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背景、注释、译文、赏析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
“停、投、拔、顾”,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诗人 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合作探究
13 诗词三首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什么?“冰塞川” “雪满山”象征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处境?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
写作特色
13 诗词三首
❷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冰塞川”的黄河,一会儿 飞到“雪满山”的太行,一会儿想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 又回到“多歧路”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 海。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板书设计
面对佳肴,食不下咽 心事重重,四顾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世路艰难
“行路难”( 照应题目 )的诗句:
,诗中具体体现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课堂检测
13 诗词三首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 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 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13 诗词三首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 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 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请同学们和 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 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九年级语文上册
13 诗词三首
13 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知识梳理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字音】金樽(zūn)投箸(zhù)【注释】⑴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⑶箸(zhù):筷子。

⑷“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碧,一作“坐”。

⑸“多岐路”二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

安,哪里。

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què)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⑺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⑻济:渡。

【译文】金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珍贵佳肴。

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能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是多么茫然。

想渡黄河,大河被坚冰堵塞,想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尚碧溪垂钓,后来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自己乘船在太阳旁经过,后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高高的船帆到达理想的彼岸。

【作家、作品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李白与杜甫又合称“大李杜”。

其出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青莲乡。

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巩固练习

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巩固练习

专题04 诗词三首一、知识梳理一、《行路难》1.文学常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风豪放、清新、飘逸,享有“诗仙”之美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有诗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其诗作大家熟知的有《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语),可见其影响。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744)。

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愤而写了这组诗。

课文所选为第一首,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积累词语:茫然:迷惘的样子。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佳肴,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价钱。

箸(zhù):筷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姜太公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作者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歧路:岔路。

《淮南子·说林》里说,战国时杨朱见到歧路便哭起来:路在哪里呢?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当。

济:渡过。

沧海:大海。

3.整体理解第一层(前四句):美酒珍馐,无心享用。

第一层(中四句):欲为受阻,心存幻想。

第一层(后四句):行路虽难,壮心不已。

4.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3诗词三首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3诗词三首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长风破浪①会有时, 终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直挂云帆②济③沧海。 高高地挂起云帆渡过大海。 [注释] ①长风破浪: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南朝宋时宗悫(què)少年 有大志。他叔父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②云 帆:高高的帆。③济:渡。 [评析] 最后两句在沉郁中振起,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自强 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是鼓励 人们奋发图强的千古传诵的名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注释] ①金樽:金酒杯。樽,盛酒的酒杯。②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 万钱),形容酒美价贵。③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 物。④直:同“值”,价值。 [评析] 以叙事开篇,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 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使人感到似乎是一首庆祝饮酒的诗 歌。 停杯投箸①(zhù)不能食, (面对这美酒佳肴,)我却放下酒杯扔掉筷子,难以下咽, 拔剑四顾②心茫然③。 抽出宝剑四下看,心里(十分)茫然。 [注释] ①箸:筷子。②四顾:四下看。顾,看。③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2.巧用典故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 《思旧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 朋友王叔文等人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水调歌头 1.寓哲理于抒情中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并不使人感到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处处可 见。他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天,下阕问月,创造了一个 神话般美丽的境界。应当指出,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 生。在经过一番认真探求之后,他终于得出了人生哲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考点链接赏析诗句需要赏析的诗句,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①蕴含哲理,发人深省;②情感积极向上,具有警示励志的功效;③巧用修辞,意蕴深刻;④情景交融,情思幽深;⑤用词精练传神,富于画面感;等等。

【技法点睛】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起兴、借代、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夸张、对比、用典、对偶、互文、双关、顶针、设问、反问、反复等。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古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描写和抒情是考查重点。

(1)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2)抒情手法:①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包括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咏史抒怀等。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烘托(衬托)、对比、用典、渲染、照应、象征、联想、想象、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怀古伤今等。

【解题技巧】1.看清题干要求。

如果题干没有具体要求,直接理解或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理解、赏析;如果题干直接给出从哪一个角度赏析,就按照题干要求作答。

2.明确赏析角度。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再结合诗句或整首诗的情感作答。

3.抓准关键词语。

主要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等)入手,结合诗句情感品味赏析。

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zūn) 珍羞.(xiū) 投箸.(zhù)侧畔.(pàn) 长.精神(zhǎng)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同“馐”,美味的食物(2)长风破浪会.有时会:一定、必然(3)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3.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乐府古题。

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思考探究 作者为什么把上天说成“归去”?
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 家园。
思考探究
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一句。
此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又富有哲理意味,世界上不 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 如月亮有圆有缺一样,原是自然界规律。
水调歌头/苏轼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
东坡居士。 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
贬职,任杭州通判,密州知 州。
在中秋月圆之夜,客居他 乡, 思念弟弟,举杯畅饮,写 下了这篇文章。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解题 写作背景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 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 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 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 圆。 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 年没有见面了。
交代了贬谪地方之凄凉,被贬时间之漫长。表露出诗人 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以及痛苦而又孤寂的心情。
诗词赏析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运用这 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死去 的友人的悼念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 世事变迁的慨叹。
诗词赏析
你怎样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境界?
整体感知
词 意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
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 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 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 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 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 的月色。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 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 好的月光。 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 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思考探究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两句各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整体感知
3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比喻。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 艰难和仕途的阻塞,交代了诗人惆怅的原因,含有 无限的悲慨。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因受到 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远大理想的困窘。
整体感知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哪两个 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吕尚(姜太公)垂钓碧溪,伊尹乘舟梦日。表达了诗人 的不甘心,仍对自己从政有所期待,表现了诗人既 愤懑现实又寄希望于未来的复杂心情。
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细节探究
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本来就有慷慨悲歌的韵味,加之诗人 对自己政治追求的含蓄表达和形象描述,使诗意更加扑朔迷离。李白少有大志,以管 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退而求 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 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推敲诗意,这首诗当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 路时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愤之语,亦存有“长风破浪”之志。
整体感知
行 路 难 (其一)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 贫困孤苦的处境。
整体感知
1.诗歌前四句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情?
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而且宴席十 分豪华。然而禀性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 不能食”“心茫然”。从而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 不平的心情。
整体感知
2.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 以看出?为什么会这样? 诗人的心情是苦闷的。从“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这 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因为诗人心中充满着难以排 遣的烦恼,“停杯投箸”,无法下咽,“拔剑四顾”,心 意茫然。

总结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 的处境。李白的组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 怀。这首诗借乐府古题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郁 愤和相信理想、相信未来的勃发情志,表达了诗 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我 也将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送 给大家,希望大家学习诗人那种倔强、自信、乐 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你们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古诗释意
刘禹锡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 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 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 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 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诗词赏析
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 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景色 壮丽,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 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 肯定会比现在好。表现了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积极乐 观的人生态度。
主题
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 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 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 观精神。
整体感知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几句句 式具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句式有什么表达作用? 当诗人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的时候,仍然感到了 生活的艰难。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 ,因而选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行路难”,节奏短 促,声调低抑,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 慨叹。
整体感知
李白
zūn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zhù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sè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李白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 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金樽清酒斗十千,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 玉盘珍羞直万钱。 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总结
《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 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是说,唯愿(兄弟) 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深挚崇高的思想 境界,美好的祝福。
水调整歌体头感知
què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q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整体感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贬谪地之僻,被贬时间之长)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典故,人事全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以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暗示政治上的新旧交替)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上阙:忧郁不平
下阙:超然豁达
整体感知
词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 (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 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 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 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 “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 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 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 间!
13.诗词三首
R·九年级上册
行路难/李白
学习目标
1.品读古典诗词作品的意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2.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培养文雅的性情,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
流长,陶冶性情。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 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 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 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 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 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 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 发白帝城》等多首。
分析理解
作者走介近绍作者
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 (772—846),字梦得,洛阳(现 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 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 失败后,一再遭贬。
题写解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 的名篇。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刘 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 感慨万千,就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 诗,答谢白居易。
6.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作为一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相信尽管 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风破万里浪,挂上 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意境 开阔,气势磅礴,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 、自信,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整体感知 行 路 难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