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采购控制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1. 目的:保证所有的采购物资和委外加工服务符合本公司产品质量的要求。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对所有生产物资采购与委外加工服务的控制。
3. 职责:3.1采购部负责所有生产物资的采购,以及所有委外加工的运作。
3.2采购部负责对供方的选择、调查和组织评定工作。
3.3品管部负责所采购产品和服务的验证/检验。
4. 程序:4.1 采购文件/资料的准备4.1.1技术资料的准备----- 技术部对所有与产品相关的原物料、及外协加工的重要性进行分级:A级:关键件,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起关键作用;B级:重要件,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起重要作用;C级:一般件,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起一般作用。
注:供方提供的各种外加工服务,均应被指定为A级,与A级物料实施同等级别的控制。
----- 技术部提供详细的技术文件, 应清楚地说明采购产品的要求,包括:A. 名称、型号、图号、规格、材质、质量要求;B. 有关图纸、标准、技术要求、验收标准(规程)、标识要求;C. 适用的质量体系标准的名称、编号和版本。
----- 技术部提供的任何技术资料必须受控。
4.1.2 技术质量协议(采购协议)关键件(A级)或外加工服务,应与供方签订技术质量协议,其内容包括对采购物资和外加工服务的技术质量要求、标识方法、必要时现场验证产品质量,及质量验收准则等。
4.1.3 采购计划4.1.3. 1生产用原辅材料的采购:采购部根据销售部提供的销售计划、安全库存计划,和原物料、半成品、成品的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按计划执行采购。
4.1.3.2非生产物资的采购:其他非直接用于产品的物资(如刀具等),由使用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填写“采购申请表”,报经本部门经理审批后执行。
4.1.3.3 设施/设备,及检测器具等的采购,按相关程序执行。
4.1.4 采购合同按“采购计划”进行的采购(包括外加工),必要时,应与供方签订采购合同/订单,包括以下内容:A.品名/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B.合格证/检验报告;C.包装/标识/装运要求D.交付条件/违约责任;E.付款方式;F.规范/工艺要求;G.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采购控制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1.目的明确规定原辅材料采购及服务外包的管理责任、方法和要求,明确采购信息,跟进采购物料及外包服务的提供过程,确保采购物料、外包服务的质量满足食品安全及公司管理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采购、外购技术及供方提供服务的控制;业务单位负责对供方进行选择、评价和控制。
3.职责和权限3.1质量技术部负责采购原辅料技术标准的制定和质量验收合规性检查,各生产主体单位负责原辅料检验、验收。
3.2包装设计单位负责包装样品认可工作。
3.3生产采购单位负责所需原材料、酒处理、水处理所用原辅材料的采购,负责建立供应商的质量档案,组织和协调供应商的评审工作,有关部门配合。
4.工作程序4.1明确采购质量要求4.1.1各类原辅材料的质量要求按公司质量标准执行。
当合同规定有特殊要求时(这些特殊要求应事先报有关部门审查),按合同规定要求执行。
(1)对于定型的,已列入“采购质量标准”的原辅材料,其质量要求均按标准执行。
(2)对于未列入“采购质量标准”的原辅材料,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其质量标准或图纸、规格、检验规程和其他技术资料。
(3)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处理质量争端的方法。
4.1.2采购合同经生产采购单位的负责人签署批准属于列入“采购质量标准”物资的合同先由各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对其关于质量要求的规定进行审查,再交集团办公室审查。
4.1.3有效的采购合同资料由集团办公室保存正本,生产采购单位保存副本。
4.1.4生产采购单位应明确采购质量要求,并根据酿酒车间提供的采购订单及采购质量要求编制采购计划。
4.1.5生产采购单位应及时而准确地将采购质量要求书面通知供方,使其完全理解这些要求。
4.2选择合格的供方4.2.1根据所购物资的类型和规定要求,外购原料分为A、B、C类,A类为酿酒原料(高粱、曲药等);B类为外包装材料(瓶/箱/盒/盖/商标);C类为酒处理、水处理所用原辅材料,按“供方准入条例”由生产采购单位寻找供方。
采购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采购要求和对采购过程进行管控。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主材料采购、零星采购、辅助材料采购和外包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3.定义A类产品:生产用主要原材料;B类产品:生产用的零配件、辅助材料,物流,包括包装材料、五金件等;4.作业程序4.1采购产品的验证4.1.1 管理部与合格供方签订采购合同,在采购合同中必须包括下列条款:a.明确产品的名称、型号、价格、要求和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b.应清楚说明产品验收、检验方式,当需要在供方处对采购的产品进行检验时,应规定验证的方法方式和产品放行标准;4.1.2 对供方产品的验证按“质量协议”的规定条款执行。
4.2采购文件:包括采购合同、配套协议、质量协议、采购计划/订货单、图纸、特殊特性等。
4.2.1 技术协议包括产品的技术特性、包装要求等;及双方履行协议的条款规定和法律责任等内容。
4.2.2 质量协议包括质量要求、质量责任、验证方法及顾客对公司品质协议中有关供方管理的内容等;及双方履行协议的条款规定和法律责任等内容。
4.3质量要求内容:4.3.1技术会议要求纪要。
4.3.2产品以前出现过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3.3封样产品的确认签署规范。
4.3.4供方需提供的资料PPAP。
4.4 如因紧急情况,需在合格供方名录以外采购的,采购申请需得到副总经理的批准。
5.供方管理5.1 A类供应商:建立供方档案,包括:供方调查表和其它资料;技术能力评审;质量体系评审或质量体系认证复印件;PPAP认可资料;采购合同;质量保证协议;技术协议;评价记录。
B类供应商::建立供方档案,包括:供方调查表和其它资料5.2 A级供应商:技术部、质量部将顾客、内部质量信息情况及供方质量改进配合情况传递至采购部,由采购部与供方进行联系处理相关事宜,并将供方反馈事宜及时反馈至技术部、质量部, 技术部、质量部对供方反馈信息进行监控和验证;采购部负责监控供方质量体系有效性。
采购控制流程

采购控制流程采购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采购控制流程是在保障采购质量、提高采购效率的基础上,对采购进行严格的管理。
本文将介绍采购控制流程的具体步骤和管理方法。
1. 采购前置流程1.1 定义采购需求企业在采购前首先需要确定采购需求。
采购需求可能来自于生产需要、市场销售需要、服务支持需要等方面,需要对采购需求进行明确定义。
同时,还需要将采购需求与企业的总体战略和发展目标相对比,确保采购需求符合企业战略发展。
1.2 制定采购计划根据采购需求,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明确采购的规模和时间。
采购计划应考虑采购成本、供应商选择、采购周期等因素,合理规划采购计划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和时间。
1.3 选择供应商在制定采购计划后,企业需要根据采购计划的参数要求,筛选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制定相应的询价流程,评估供应商综合实力,确保采购过程中的供应商质量和稳定性。
2.1 协商合同供应商后,需要对合作双方的权益、采购标准和规范进行协商,制定合同。
协商合同之前,企业需要负责任地检查供应商的信用记录,排除供应商的信誉危险。
2.2 采购确认操作确认采购类型、规模、数量和交货期。
确认采购单价和总价是否与合同金额相同。
并检查是否需要额外的采购。
2.3 审核采购单审核采购单中的内容,包括物品、数量、价值、交货时间等。
并检查采购单是否在合同范围内,是否规范合理。
将采购单送往财务部门进行核对。
2.4 中标公告在确定那些供应商中标之前,必须先发出招标公告,通过公告邀请相关企业进行竞标,以确保公平竞争。
2.5 付款审计在交付资金之前,需要审核付款的合法性、账单金额和其他信息。
确认采购发票和付款确认流程的准确性。
3.1 跟踪采购交付进程需要跟踪采购交付进程,确保供应商及时地交付采购品,并且符合采购合同中的要求和标准。
3.2 跟踪供应商的质量和交货时间需确保供应商的质量符合采购方的要求,并确保交付时间符合合同中的要求,尽量避免延误。
4. 采购过程风险分析采购过程中,也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以便提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展成为实质性风险。
采购控制工作程序

采购控制工作程序采购控制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工作程序和规范,对采购过程中的预算控制、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物流管理等环节进行有效监控,确保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和资源。
下面是一个2000字左右的采购控制工作程序的范例:采购控制工作程序一、工作目标1. 实现采购活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采购在质量、价格、交货期等方面满足企业的需求。
2. 控制采购预算,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和资源。
3. 确保供应商的选择和合同签订符合企业的采购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4. 管控采购物流,确保采购物资的及时到达和准确计量。
二、工作流程1. 需求分析在采购前,通过与相关部门沟通,了解采购需求的具体细节和要求,并进行需求分析。
主要包括确定采购物资的种类、数量、质量要求以及交货期限等。
2. 供应商选择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和程序。
首先,收集供应商的相关信息,包括企业资质、信誉度、价格水平、交货期等。
然后,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选出合适的供应商。
最后,与供应商进行洽谈,明确合作的条件和要求。
3. 出具采购计划根据需求分析和供应商选择的结果,制定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包括采购物资的种类、数量、预算、供应商等信息。
通过采购计划的制定,可以实现对采购预算的控制和对采购活动的统一安排。
4. 编制采购合同根据采购计划和供应商的要求,编制采购合同。
采购合同要包括采购物资的详细规格和数量、价格、交货期限、结算方式等内容。
在签订采购合同之前,应对合同条款进行仔细审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5. 采购执行根据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启动采购执行阶段。
主要包括与供应商的订单确认、物资的验收和付款等环节。
在订单确认时,应与供应商核实物资的具体要求和交货时间。
在物资验收时,应根据合同约定的标准进行检验和测试,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在付款时,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时间进行结算。
6. 物流管理在采购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对物流环节的管理。
采购控制程序

采购掌控程序采购掌控程序是企业采购管理的紧要构成部分,它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影响企业的采购效率和成本掌控。
采购掌控程序应当覆盖采购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采购过程的规范和稳定。
一、采购需求申请流程1.采购需求申请企业应当订立采购需求申请表,供各部门提交采购需求,申请表应包含以下内容:采购物品名称、规格、数量、用途、采购期限以及预算等信息。
采购需求申请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采购部门。
2.审核采购需求申请采购部门应依据采购需求申请的实际需要、预算和采购计划等因素来审核采购需求申请。
采购部门应适时回复各部门,反馈审核结果。
3.审批采购需求申请企业应当设立合理的采购审批流程,审批采购需求申请。
审批流程应包括审批人、审批级别、审批标准和审批时间等内容。
采购部门应当依照流程对采购需求申请进行审批。
二、供应商选择和采购交易流程1.供应商选择采购部门应建立供应商库,并采纳评分卡或采购评估模型等评分方法来评估供应商的综合实力。
选择符合要求的供应商,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进行谈判,确定质量、价格、交货期等采购条件。
2.采购合同签订采购部门和供应商应签订采购合同,确保采购品质和交期等各项条款得到落实。
采购合同应清楚明确,包括合同编号、合同金额、支出条款、交货期、品质标准、服务标准等内容。
3.采购物品收货流程采购部门应对收到的采购货物进行确认,与采购合同要求进行对比,确保所收货物符合规格、质量、数量、交货期等要求。
假如确认无误,应予以签收。
假如存在问题,应与供应商联系协商解决。
4.付款流程采购部门应依照采购合同规定订立支出计划,履行按期付款的责任。
财务部门应负责付款审核和支出。
企业应保存好采购合同、发票和支出凭证等紧要材料。
三、采购异常情况处理流程1.交期耽搁一旦发觉采购物品交期耽搁,采购部门应适时与供应商沟通,协商解决措施。
应对采购计划进行调整,以确保项目正常运转。
2.质量问题若发觉采购物品存在质量问题,采购部门应适时与供应商联系并处理退货或更换。
采购控制程序-4

1 目的加强采购物料的控制,确保所采购的物料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外购、外协件的采购及相应供应商的评价、选择和控制。
3 职责3.1采购部负责提供候选供应商名单,组织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经评审合格后,由采购部负责对合格的供应商进行管理,制订采购计划并实施。
3.2采购部负责对物资采购及贮存管理。
3.3研发部负责采购物资资料的编制(产品图样、技术协议、质量协议等)及新物料的入厂试验,并参与对供应商的评审。
3.4品质部负责采购物资的检验和检验数据的统计,及参与对供应商的评审。
4定义4.1外购、协件:采购物资中不需再次加工即可装配形成产品的物资。
4.2原材料:采购物质中需再加工方可附着或装配形成产品的物资。
4.3供应商:提供外购件和原材料的组织、单位。
5 工作程序5.1采购物资的分类供应商提供的物资按公司采购物资的重要性来分:分为关键物资,(简称为A类),重要物资(简称为B类)、辅助物资(简称为C类),以下简称为A类、B类、C类:5.1.1 A类关键物资:指构成最终产品的一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原材料;如开关电源、显示屏、电池、电机、电线等。
5.1.2 B类重要物资:系指虽构成最终产品的一部分,但对最终产品的内在质量的影响不是很大,如电阻器、电容器、半导体管、光耦合器、晶体振荡器、蜂鸣器、接插件、按键、漆包线、导线、有电流通过的连接件、塑料件,以及啮合臂、传动机架等重要五金件。
5.1.3 C类普通物资:系指不构成最终产品,只作为辅助材料。
如普通标准件、化工原料、包装材料、散热件、其它未列入A、B类的零件、元件及辅料。
5.2 新产品物资采购控制5.2.1对于新产品开发阶段所需及量产后要求变更的物资应编制“采购要求书”,“采购要求书”的格式及内容参照顾客的要求编制,须明确以下内容:a) 物资名称、型号规格、技术标准、质量特性、等级、验收标准、数量、到货时间、适用机型;b) 供应商应承担的职责:产品设计开发或生产制造、经销;c) 供应商质量体系要求;d) 质量目标要求:合格率、交付准确率、服务及时率、质量信息反馈及时率、送样一次合格率;e) 技术质量要求。
采购控制程序(程序文件)

1 目的规定在分供方处采购原材料、外购外协件和定制产品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外购外协件和定制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生产辅料、五金配件、包装材料等的采购(应包含除办公用品之外的所有物资)3职责3.1市场部负责所需材料的采购。
3.2技术部负责材料相关技术文件的编制、发放、管理。
3.3品质部负责材料的进货验证和检验。
4定义4.1 材料的分类:4.1.1 原材料:线材、圆钢、钢管4.1.2 五金:包含工装夹具、工具、刀具、设备备品备件、灯具4.1.3生产辅助材料:汽油、煤油、柴油、液压油、防锈油、脱水油、防锈粉、磨料、磨削液、机油、润滑油4.1.4包装材料:内包装袋、纸箱、内盒、胶带、打包带、标签、浆糊5 工作程序5.1用于零件生产的所有采购材料均必须满足对限制有毒、危险物品的政府要求及安全规定,具体按《政府、安全和环保法规要求控制程序》执行。
5.2现生产用材料的批准如顾客有经批准的分承包方名单,则公司必须从该名单上的分承包方采购有关材料。
其它分承包方只有经顾客技术部门批准并列入名单后,方可选用。
5.3分承包方的评定本公司所需生产物资必须从合格分承包方处采购,合格分承包方的选择、评定,分承包方的开发及分承包方的交付计划按《分承包方评定程序》执行。
5.4采购文件资料及实施5.4.1采购文件资料的分类a)采购申请单;b)采购计划;c)采购合同、订单、外协加工通知单;d)采购技术文件: 质量技术协议、产品图样、技术标准、检验规程等。
5.4.2采购文件资料要求a) 采购文件必须包含有助于充分满足采购和质量要求的所有细节,例如物资名称、型号规格、技术要求(包括标准和检验规程)、数量、单位、包装和交付说明等。
b) 公司除与分供方签订合同外,在有必要时应由技术部出面与分供方签订质量技术协议书,进一步明确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设备、验收规则、包装、标识、可追溯性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目的
对材料采购过程进行有效控制,选择合格的供方确保所采购的物资符合规定要求。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生产所需的物资,如茧、包装材料等原料及辅助材料的供方及外包方的选择、评价、控制。
3.0 职责
3.1总经理负责物资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的审批。
3.2 生产部负责物资采购供应及对供方的选择、评价与控制,建立合格供方档案,并定期对供方进行业绩评价,对合格供方名录实施运态管理。
3.2 生产部质检室负责对采购物资进行检验或验证。
4.0 工作程序
4.1 采购物资的分类
4.1.1 公司根据采购产品对随后的实现过程及产品质量的影响,将采购物资分为重要和一般两类来进行控制。
重要物资,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使用、可能直接导致顾客严重投诉的材料。
如PE等原材料。
一般物资,构成最终产品的非关键部分的材料,它一般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或即使略有影响,但可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的材料。
如:助剂等辅料,外包装箱、周转箱等。
4.2 对供方的评价
4.2.1 生产部根据供货范围,通过对材料的质量、价格、供货及时性等进行比较,并对供方满足要求的能力(包括其提供的质量文件、资质证明材料和企业基本情况介绍)进行评价,必要时发放“供方调查表”并要求其提供书面简介资料及产品样品。
4.2.2 对有多年业务往来的重要物资的供方,评价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
a)供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是否满足要求、是否稳定;
b)供方生产、经营能力、技术水平、信誉程度;
c)供方产品的价格及市场抗风险能力;
d)本组织对供方其它顾客的满意程度调查。
4.2.3 对第一次供应重要物资的供方,生产部要填写“供方调查表”,其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
a)供方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是否齐全;
b)人员资格、技术水平、设备是否满足要求;
c)供方的同类供货厂家满意程度;
d)供方供货及运输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和价格能否满足需要。
除进行以上评价外,还需经样品检测或小批量试用,合格后方可供货:
a)新供方根据提供的技术要求提供少量样品;
b)生产部委托质检室对样品进行相关检验,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并填写“供方评定记录”中相应栏目;
c)样品不合格可再送,但最多不超过两次;
d)样品检验合格后,生产部通知供方小批量供货,经验证合格后,方可试用,由生产部出具相应试用后验证报告,填写“供方评定记录”中相关栏目;
e)小批量进货验证或试用不合格则取消其供货资格。
样品验证、小批量的试用均合格的供方经总经理批准,可列入“合格供方名录”。
必要时,可对供方进行现场考查。
424对于一般物资供方,需进行样品验证和小批量试用。
4.2.5供方的评价应保留“供方评定记录”。
经评定合格的供方,由生产部建立“合格供方名录”,报总经理批准。
4.2.6 供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随时评价,以纠正/预防措施单的形式,令其改进或取消其资格。
4.2.7生产部每年对合格供方进行一次跟踪复评,填写“供方业绩评价表”,以确认合格供方的资格。
符合规定要求的仍列入“合格供方名录”,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令其改进
或取消其资格。
4.3 采购
4.3.1 采购计划
4.3.1.1 生产部根据合同或订单要求情况、结合原料库材料储备情况编制“采购计划”,进行日常原材料采购。
4.3.1.2 “采购计划”上报副总经理审批。
4.3.2 采购的实施
4.3.2.1 生产部根据“采购计划”,按照采购材料技术要求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方进行采购,必要时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品名、规格/型号、数量、价格、质量要求、技术标准、验收条件、供货期限及违约责任等。
4.3.2.2 生产部根据需要将相应的技术要求作为合同附件提供给供方;
4.3.2.3 生产部根据“采购合同”,与供货商联系供货。
通过“入库单”,记录流水供应数量。
4.3.2.4 一般物资由生产部指定的采购人比价采购,可不签订“采购合同”。
4.4 采购信息
4.4.1 采购文件
4.4.1.1 采购产品的信息
a)产品的质量要求(可直接引用各类标准或提供技术文件);
b)产品的验收标准、验收方式及要求;
c)其它要求,如品名、规格/型号、价格、数量、交付方式、供方提供的资料等。
4.4.1.2 适当时还包括:
a)对供方的产品生产程序、过程、设备、人员提出有关批准或资格鉴定的要求,如对供方产品安全认证要求,委托检测的服务要求等;
b)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4.2 本公司的采购文件包括“采购计划”、“供货情况统计表”、“采购合同”及附
件等,由生产部保管。
4.5 采购产品的验证
4.5.1 对采购产品可以有如下几种验证方式:
a)由生产车间进行验证;
b)委派有检验资格的人员到供方处进行验证;
c)由顾客在现场实施验证,由生产部人员陪同。
4.5.2 验证活动可包括测量、观察、查验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应按供货合同进行,并做好验证记录:
a) 原材料入原料库存前,由仓库管理员对品名、型号规格、重量、数量等进行验证,填写《入库单》,做好相应的标识后,通知生产车间检验员进行检验;
b)对于助剂等材料,收料员应依据随货单验证材料数量、规格、名称是否相符,检测报告及合格证等相关资料是否齐全;
c) 对于外包装箱之类的,可采用目测、验证数量及测量尺寸等方式进行验证;
d) 对于茧,由生产部质检室验证其随货检测报告,按进货检验规程的要求验证其中的回潮率等相应参数;
e) 原材料在验证过程中出现数量或质量问题,应通知生产部采购人员,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5.3 顾客的验证不能免除本公司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也不能排除其后顾客拒收的可能。
4.5.4 生产车间质检室对进货材料进行验证,并填《原料验收记录》。
4.5.5仓库管理员验证后办理出、入库手续。
4.6 质量记录的控制
4.6.1 供方的产品质量检验记录及相应资料由生产部留存。
4.6.2 生产部负责建立供方档案,档案应包括:评定记录、供货记录、采购合同或协议及供方基本情况调查资料等。
4.6.3 供方的质量记录应纳入公司的质量记录体系,并按进行管理。
4.7 原材料的防护及标识
4.7.1 在仓库及现场的材料应做到堆放整齐,高度适中、分类合理,帐目清晰,保持现场及仓库清洁。
对于茧贮存期间,应保持有一定的温湿度。
4.7.2 进入仓库及现场的原材物料应建立标识牌,按规定划分的区域进行存放。
5.0 相关/支持性文件
HHSL/WS-753-01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办法》
HHSL/PD-424-01 《记录控制程序》
HHSL/PD-83-0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HHSL/PD-824-01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6.0 质量记录
HHSL/Q-74-01 供方调查表
HHSL/Q-74-02 供货情况统计表
HHSL/Q-74-03 供方评价表
HHSL/Q-74-04 供方产品质量反馈表
HHSL/Q-74-05 合格供方名录
HHSL/Q-74-06 采购计划
HHSL/Q-824-01 原料进厂检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