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课教案《认识圆形》

合集下载

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圆形》

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圆形》

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形状》中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围绕“认识圆形”展开。

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形式,帮助幼儿了解圆形的特点、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以及圆形的基本构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知道圆形的基本特点,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圆形物品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圆形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构造,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品(如球、硬币、瓶盖等)、圆形图片、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2. 学具:圆形物品、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如“圆圆的,没有角”。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圆形的基本特点,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材料,让幼儿动手画出一个圆形,并剪下来。

4. 小组活动(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教室内寻找圆形物品,并贴在画纸上。

5. 汇报展示(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幼儿观察并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除了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圆形?激发幼儿对圆形的进一步探究。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圆形2. 板书内容:圆形的特点:边缘光滑、没有角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球、硬币、瓶盖等圆形的构造:半径、直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中的圆形物品,画下来并剪下来,贴在一张纸上。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是否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确保他们充分理解和掌握圆形的特点。

2. 是否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10篇(优选)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10篇(优选)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10篇(优选)含反思《小班科学领域教案10篇(优选)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设计意图:第1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圆形教案(附教学反思)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

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

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

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1、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每桌一只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箱子的玩具,请你们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说说它是什么?幼:我拿的镜子,幼:我拿的铃鼓,幼:我拿的盘子……师: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幼:他们都是圆圆的。

(引出圆形这一话题。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幼:它像盘子,幼:它像太阳,二、感知圆形的特征师:请小朋友自选圆形物品,沿着物品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幼:圆圆的,幼:边缘是光滑的,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幼:碗、盆,球、掉灯……三、观察幻灯片《杂技表演》师:说一说,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幼:奇奇、乐乐、欢欢、小熊。

小班科学课教案《认识圆形》

小班科学课教案《认识圆形》

小班科学课教案《认识圆形》小班科学课教案《认识圆形》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学课教案《认识圆形》,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使幼儿认识圆形,初步掌握圆形的主要特征。

2、能在生活中找到圆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对事物的分析、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圆娃娃头饰、圆盘、圆形宝宝若干。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请一名教师扮演圆娃娃,随音乐边歌边舞进活动室,激发幼儿观察圆形的兴趣。

圆娃娃:"小朋友们好!"(做舞蹈动作吸引幼儿注意。

)教师:"圆娃娃真可爱,我们看看圆娃娃可爱的眼睛是怎样的?可爱的嘴巴是怎样的?可爱的脑袋又是怎样的?"(幼儿:"眼睛圆圆的,嘴巴圆圆的,脑袋也是圆圆的。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娃娃名字——圆娃娃。

(二)认识圆形1、教师出示圆形实物,引导幼儿自由观察、感受,初步感知圆形的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漂亮的东西,请每个小朋友自己选一件最喜欢的,拿到手里看一看、摸一摸。

"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2、出示教具(圆盘),启发幼儿讲出圆形的.特征。

"圆盘,圆形的,它的特征是没有角,四周圆圆的,光滑的。

"3、找到圆形宝宝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体,请幼儿辨别哪些是圆形的,哪些不是圆形的,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4、找一找请幼儿在自己的身上、教室里找一找什么物体是圆形的。

5、说一说请幼儿说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形的物体。

(三)区分大小1、老师这里有很多的圆形宝宝,出示(胸饰大小不同的圆形)圆形宝宝它跟老师说好了,它说哪个小朋友坐的好,就和他做好朋友。

我请做好的小朋友上来拿一个你喜欢的圆形宝宝,贴在自己的衣服上,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请幼儿上来拿,提醒幼儿双面胶上的废纸要放在指定的地方)。

小班科学课教案《认识圆形》反思

小班科学课教案《认识圆形》反思

小班科学课教案《认识圆形》反思小班科学课教案《认识圆形》反思1、小班科学课教案《认识圆形》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使幼儿认识圆形,初步掌握圆形的主要特征。

2、能在生活中找到圆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对事物的分析、比较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圆娃娃头饰、圆盘、圆形宝宝若干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请一名教师扮演圆娃娃,随音乐边歌边舞进活动室,激发幼儿观察圆形的兴趣。

圆娃娃:"小朋友们好!"(做舞蹈动作吸引幼儿注意。

)教师:"圆娃娃真可爱,我们看看圆娃娃可爱的眼睛是怎样的可爱的嘴巴是怎样的可爱的脑袋又是怎样的"(幼儿:"眼睛圆圆的,嘴巴圆圆的,脑袋也是圆圆的。

")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娃娃名字--圆娃娃。

(二)认识圆形1、教师出示圆形实物,引导幼儿自由观察、感受,初步感知圆形的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漂亮的东西,请每个小朋友自己选一件最喜欢的,拿到手里看一看、摸一摸。

"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2、出示教具(圆盘),启发幼儿讲出圆形的特征。

"圆盘,圆形的,它的特征是没有角,四周圆圆的,光滑的。

"3、找到圆形宝宝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体,请幼儿辨别哪些是圆形的,哪些不是圆形的,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4、找一找请幼儿在自己的身上、教室里找一找什么物体是圆形的。

5、说一说请幼儿说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形的物体。

(三)区分大小1、老师这里有很多的圆形宝宝,出示(胸饰大小不同的圆形)圆形宝宝它跟老师说好了,它说哪个小朋友坐的好,就和他做好朋友。

我请做好的小朋友上来拿一个你喜欢的圆形宝宝,贴在自己的衣服上,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请幼儿上来拿,提醒幼儿双面胶上的废纸要放在指定的地方)。

现在你们都变成了圆形宝宝了,咦!这里面的圆形宝宝都不一样的,有些大,有些小。

认识圆形教案(精选18篇)

认识圆形教案(精选18篇)

认识圆形教案(精选18篇)认识圆形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认识椭圆形,掌握椭圆形的名称。

2、能够分辨出椭圆形物品。

3、分辨椭圆形的基础上能够勾画出图形。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1、熊猫大图一张、习题图人手一张2、黑色水彩笔、铅笔、三角形,圆形、各种椭圆形物品图及物品3、软(铅)丝活动重点:认识掌握椭圆形。

活动难点:能分辨椭圆形物体。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变魔术引出——椭圆形“小朋友,你们猜猜今天张老师又带来了什么?‘百变丝’它非常厉害,快来看看!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形状?(圆形)在变变变,使百变丝变成椭圆形,问现在是什么图?小结:长长的圆、扁扁的圆。

我们都叫它椭圆形。

二、基本部分2、交流观察复习图形(1)教师依次出示其他图形,让幼儿说出是什么形状?(我们学过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个是椭圆形)(2)观察椭圆形图片。

(3)在相同的筐子力找到相同的物品。

游戏给图形宝宝找家(依次出示各图形的箱子)——把筐中椭圆形的纸卡送回家放入箱内。

——教师做确认。

3、画一画(1)再一堆物品中找出椭圆形并划横线(铅笔)(2)教师巡回指导(3)画熊猫(自己做)——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你们看看跟电视中有什么不一样?(没涂色)熊猫那些地方时椭圆形?请吧椭圆形部分涂黑。

三、结束部分延伸:和圆形比较。

教学反思: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

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

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

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

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

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这节活动我们班小朋友很配合我,整个活动氛围都很不错、设计的环节也在一环紧凑一环、我觉得在教具上准备充分对于正堂活动的推动很大作用、看着孩子在观察探索中摸出规律我很高兴、孩子们自身也在其中去认知、感知。

认识圆形幼儿园教案

认识圆形幼儿园教案

认识圆形幼儿园教案认识圆形幼儿园教案1【活动目标】1、学会图形圆形,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

2、知道圆形的特性和用处。

3、热爱探索和观察,喜欢数学。

【活动准备】1、绳子几条;尺子几把等粗制量具。

2、有圆心的大的圆形的卡纸。

3、圆形的物品的图片。

4、幼儿已有方形的经验。

【活动过程】1、教师拿出一张圆圆小熊脸的图片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动物呢?它的脸是什么形状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图形好吗?”引入话题,告诉孩子什么是圆形。

2、教师继续拿出各种圆形图片,例如太阳,例如车轮。

“孩子们,这些东西都是圆形的。

”提问孩子们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特征,圆形与方形有什么区别,引导孩子得出圆形没有角的结论。

3、教师拿出圆形卡纸。

请孩子们分成几组,用手或者已有的量具或者其他方法测量圆心到圆边的距离是否一样,让孩子知道圆的初步概念。

4、在孩子测量完毕后,教师可引导孩子归纳出圆的特征。

接着教师请孩子们举例生活中的圆形。

比如地球仪,比如光盘等等。

5、在孩子讨论完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后,教师请孩子思考为什么有些东西一定要做成圆形的。

教师可出示车轮、光盘等的图片,引导孩子从圆的容量、没有角的特性等方面思考。

6、教师请孩子围成一个圆圈,跳圆圈舞放松一下,结束活动。

认识圆形幼儿园教案2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

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

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

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1、能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能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的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认识圆形教案15篇

认识圆形教案15篇

认识圆形教案15篇认识圆形教案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利用半圆形联想出多种物体,激发其想象力。

2、能用点、线、形进行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发展幼儿的绘画能力。

3、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活动准备:半圆形若干、勾线笔、画纸、教师范画活动过程:一、出示半圆形引起幼儿的兴趣二、引导幼儿对半圆形进行想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这个半圆形看上去像什么?那半圆形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三、对半圆形想象并添画,教师指导四、展示幼儿的`作品认识圆形教案2在本次蒙氏数学活动《圆形》走线环节,幼儿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能保持安静地跟随我做一些线上游戏,以及在走线过程中、学会等待前面的幼儿。

在讲课过程中、幼儿对圆形知识的理解比较快、对于我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幼儿都能较快的`做出回答,但是在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学卡片时,我发现幼儿的能力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一部分幼儿很快的把卡片从大圆到小圆排列好了,但是一部分幼儿却还不能准确地排列完整,这一现象让我明白,对于能力不同的幼儿、教师也要给予他不同的要求,在下次课堂中,我会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性地给他们不同难度差别的教具,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认识了圆形,课堂上小朋友的积极性非常高,都能自己动手操作,去探索圆形的秘密,和圆形式交上朋友,并能在生活中辨认出圆形,而且还能发现生活中包含圆形的物体,感受到圆圆的物体蕴含着的美。

认识圆形教案3活动目标:1、认识椭圆形,掌握椭圆形的特点,学习正确区别椭圆形和圆形。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1、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椭圆形物品,并将这些物品摆放到教室的各处。

2、教师演示用具:从圆形变换到椭圆形的电脑课件、圆形与椭圆形图片,上面有可以活动的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测量小棍,呈直角摆放。

3、幼儿学具:地板上画有圆心的圆形和椭圆形、幼儿测量长度的绳、操作盘上圆形和椭圆形的卡纸拼出的图案、圆形和椭圆形的集合图等。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圆形》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圆形》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形状世界》的第三章《圆形来了》,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圆形,了解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能够辨别圆形,并能够用圆形进行创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掌握圆形的基本特征;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使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用圆形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创造圆形。

难点:使幼儿理解圆形的无限延伸特性,并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圆形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图片、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等)、画纸、画笔、圆形模型;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实践情景引入,如“小熊吃饼”的故事,让幼儿关注到圆形的存在。

2. 讲解:(1)展示圆形图片和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3)通过实例讲解,让幼儿了解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1)让幼儿用画纸和画笔尝试画出一个圆形;(3)鼓励幼儿用圆形模型和学具进行创作,如拼贴画等。

4. 随堂练习:(1)出示不同形状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并找出圆形;(2)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圆形物品,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1)让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圆形的特征;(2)鼓励幼儿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圆形发现。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圆形》2. 内容:(1)圆形的特征:没有角,边缘弯;(2)生活中的圆形:硬币、瓶盖、时钟等;(3)圆形创作:画圆形、剪圆形、拼贴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答案:如硬币、瓶盖、时钟、圆桌等。

2. 作业题目:用圆形创作一幅画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圆形元素创作一幅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圆形的认识程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形状的特征,如正方形、三角形等;(2)鼓励幼儿用不同形状进行创作,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科学课教案《认识圆形》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使幼儿认识圆形,初步掌握圆形的主要特征。

2、能在生活中找到圆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对事物的分析、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圆娃娃头饰、圆盘、圆形宝宝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请一名教师扮演圆娃娃,随音乐边歌边舞进活动室,激发幼儿观察圆形的兴趣。

圆娃娃:”小朋友们好!”(做舞蹈动作吸引幼儿注意。


教师:”圆娃娃真可爱,我们看看圆娃娃可爱的眼睛是怎样的?可爱的嘴巴是怎样的?可爱的脑袋又是怎样的?”
(幼儿:”眼睛圆圆的,嘴巴圆圆的,脑袋也是圆圆的。

”)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娃娃名字--圆娃娃。

(二)认识圆形
1、教师出示圆形实物,引导幼儿自由观察、感受,初步感知圆形的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漂亮的东西,请每个小朋友自己选一件最喜欢的,拿到手里看一看、摸一摸。


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2、出示教具(圆盘),启发幼儿讲出圆形的特征。

”圆盘,圆形的,它的特征是没有角,四周圆圆的,光滑的。


3、找到圆形宝宝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体,请幼儿辨别哪些是圆形的,哪些不是圆
形的,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4、找一找
请幼儿在自己的身上、教室里找一找什么物体是圆形的。

5、说一说
请幼儿说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形的物体。

(三)区分大小
1、老师这里有很多的圆形宝宝,出示(胸饰大小不同的圆形)圆
形宝宝它跟老师说好了,它说哪个小朋友坐的好,就和他做好朋友。

我请做好的小朋友上来拿一个你喜欢的圆形宝宝,贴在自己的衣服上,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请幼儿上来拿,提醒幼儿双面胶上的废纸
要放在指定的地方)。

现在你们都变成了圆形宝宝了,咦!这里面的
圆形宝宝都不一样的,有些大,有些小。

小朋友可要看看自己的身上
的圆形宝宝是大的还是小的。

我请小朋友说说你身上贴的是大的圆形
宝宝还是小的圆形宝宝?(请2-3个幼儿回答)
2、现在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教师边贴一个大的圆形边说:
这里是大的圆形宝宝的家,那里是小的圆形宝宝的家。

如果老师的铃
鼓一响,大的圆形宝宝就要跑到自己家,和旁边好朋友手拉手拉成一
个圆圈。

同样小的圆形宝宝也和好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站好。


备好了吗?游戏开始了,(幼儿自由的跑,教师边响铃鼓边提醒幼儿不要跑错了自己的家。


(四)拼图
让幼儿用圆形宝宝拼拼贴贴,看可以拼贴出什么东西。

完成后请幼儿欣赏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用圆形拼贴出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